关于丛台的故事有哪些?

作者&投稿:汲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丛台有怎样的感人故事?~

至唐代,在丛台发生了一件极为感人的故事,那就是流传千古的“梅开二度”。相传,山东济南府历城知县梅魁,在任10年,为官清正,“只吃民间一杯水,不要百姓半文钱”。在他被晋升为吏部都给事以后,对奸相卢杞不仅不趋炎附势,而且敢于正面冲突。因而被奸相卢杞陷害,斩首西郊。卢杞还假借圣意,捉拿梅魁全家。梅魁的儿子梅良玉和他母亲,只好弃家而逃,开始颠沛流离的生活。在朝为官的陈东初与梅魁结交甚密,终日寻梅魁之子不见。陈东初有一个女儿,名为陈杏元。她种植一棵梅花树,时当花期,正喷香吐艳。忽一日,无缘无故,那梅花树的枝儿蔫了,花儿落了。何故无风无雨花自残,陈杏元大惑不解。也在这一日,陈杏元的父亲差人送来一位书童。这书童聪明伶俐,才貌超人,后来得知,他原是被奸臣残害的忠良知县梅魁之后,名叫梅良玉。原来,梅花自败是应在了他的身上。这不禁使陈杏元内心里萌生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感情。梅、陈两家是至交,两人从此以兄妹相称。后来,陈东初索性将杏元许配给良玉。这一消息后被奸相卢杞得知。此时正值北邦沙陀国南侵,大唐难以抵挡便决定由美人去和亲。卢杞为拆散陈梅的姻缘,就奏请唐皇,封杏元为御妹,外嫁沙陀王,以解边关之患。邯郸当时是边陲要塞,凡去北邦的人,都要登临丛台,与亲人告别。尚未完婚的陈杏元与梅良玉,也含泪来到丛台之上,杏元要梅兄每年清明时,面北背南哭她一声,并交给良玉一支金钗说:“见钗如见杏元。”良玉则表示今生不再娶。陈杏元泪别梅良玉,凄凄惨惨地走出国境,在路经一处悬崖时,杏元闭眼纵身跳下,却奇迹般地被一老妇人救走并收做义女。真是无巧不成书,梅良玉自丛台与陈杏元离别后,改名穆荣来到老妇人家做了账房先生。亲人相遇,分外爱慕。转眼,大比之年来临,良玉金榜题名。他上奏唐皇,参倒奸相卢杞,为父申了冤。唐皇赐婚,让他与义妹陈杏元喜结良缘。就在他俩完婚之日,杏元家那棵老梅树又二度重开,而且艳丽无比,满院飘香。人们为了纪念此事,还写了一首诗:簇簇梅花数丈高,天赐尔露天下曹;狂风难抵神威力,二度梅花万古少。

据历史记载,丛台上有天桥、雪洞、妆阁、花苑诸景,规模宏大,结构奇特,装缀美妙,名扬列国。
“丛台”名称的来历,是因为当时许多台子连接垒列而成。在历史经典《汉书》中记载:“连聚非一,故名丛台。”古人曾用“天桥接汉若长虹,雪洞迷离如银海”的诗句,描绘丛台的壮观。

丛台的北侧有座七贤祠,是为纪念赵国的韩厥、程婴、公孙杵臼、蔺相如、廉颇、李牧和赵奢而建立的。这“七君子”的动人事迹,在《史记》等史书里均有记载。

其中“三忠”为救赵氏孤儿舍身忘命的动人事迹最为有名,“三忠”指的分别是韩厥、程婴和公孙杵臼。

事情发生在春秋时期晋国。当时奸臣屠岸贾陷害忠诚正直的大夫赵盾,一夜之间,赵盾的儿子赵朔及其弟赵同、赵括、赵婴齐等一族男女老幼共计300余人倒在血泊中。

仅有赵朔的妻子庄姬,当时已有身孕,躲藏在宫中,因为是晋景公的姑姑,以公主的身份才得以幸免。

忠臣程婴深知赵家冤枉,以为庄姬公主医病为名,夜入深宫,待公主分娩后,将婴儿赵武藏在药箱内逃出宫门。守将韩厥见程婴一腔正义,十分敬仰,放走程婴和赵武。

屠岸贾追查不到赵氏孤儿的下落,气急败坏,宣布要把全国半岁以内的婴儿全部杀光。

为了保全赵氏孤儿和晋国所有无辜的婴儿,程婴与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商议,用假相瞒骗屠岸贾。

程婴含泪采取了调包之计,献出自己亲生儿子代替赵氏孤儿赵武,假说公孙杵臼抚养,隐藏的程婴的亲生幼儿是赵氏孤儿,然后由程婴亲自去向屠岸贾告发。

就这样,程婴眼睁睁地看着亲生儿子和好友公孙杵臼死在乱刀之下。

为了迷惑屠岸贾,公孙杵臼当着众人的面,大骂程婴忘恩负义,程婴也佯装气恼,骂公孙杵臼不识时务,自取灭亡。两个忠臣的表演让屠岸贾信以为真,赵武才得以生存下来。

程婴身负“忘恩负义、出卖朋友、残害忠良”的“骂名”,和赵氏孤儿赵武来到了深山中隐居起来。

10多年来,程婴含辛茹苦,终于把赵武培养成一个顶天立地、文武双全的青年。在大将韩厥的帮助下,里应外合,灭掉了奸臣屠岸贾,赵氏冤情大白于天下。

救孤老臣程婴,认为心愿已了,遂自刎而死。赵武悲痛欲绝,为程婴服孝3年。

赵武广结善缘,广开言路,公元前573年,年轻的赵武被举拔为卿。赵武又几经升迁,担任晋国的重臣,励精图治,苦心经营,完成了一系列创举:以身作则;举荐贤能,不避亲仇;与楚国达成了“弥兵之约”,结束了持续百余年的晋楚争霸,开始了和平往来的历史。

之后,赵武在创立赵氏基业并最终建立赵国的历史过程中,赵武的孙子赵简子、重孙赵襄子,父子两代的业绩最为突出。并且赵襄子于公元前475年即位,建立赵国。

赵襄子联合韩、魏,完成了韩、赵、魏三家分晋的历史壮举。赵国又历经赵敬侯迁都邯郸、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等重大事件后,逐渐跻身于强国之林,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后世为纪念韩厥、公孙杵臼、程婴,把他们供奉于邯郸丛台公园七贤祠的首位,从右向左依次是韩厥、公孙杵臼和程婴。

还有秉公执法的赵奢。在公元前271年,赵奢担任当时赵国管理朝廷税务的要职。赵国都城邯郸城里,赵王的弟弟平原君开了9家大型店铺,分别由其9个官家负责,这9个官家侍仗权势,偷税、逃税,暴力抗拒缴纳朝廷税款,

赵奢听闻此事,为了维护税法的尊严,冒着被杀、罢官的危险,依据当时的法律,果断地处死了这9个暴力抗税的管家。

这个举动可把平原君惹火了,气势汹汹地找赵奢算账,扬言要杀死赵奢不可。

赵奢镇定自如,据理力争:“你是赵国国内受人敬重的权贵,如果任凭你家藐视税法,那么朝廷法律的力量就会被削弱。朝廷法律的力量被削弱了,那么朝廷的实力就会被削弱。朝廷的实力如果被削弱了,那么周边的其他国就会虎视眈眈,趁机侵犯我国,到时候,赵国没有了,你还有什么富贵荣华?以你平原君所处的地位,如果能奉公守法,上下才能团结一致,上下团结一致,朝廷才能强大,朝廷强大了,政权才能稳定。”

平原君被赵奢的这一番大义凛然的话给忽悠住了,要知道如果杀了赵奢,那就是与国家为敌,那就是亡国的举动。平原君顿时怒气全消,内心十分惭愧,悄悄地走了。

赵奢看到平原君走了,也吓一身冷汗,这样几乎是冒着生命危险的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后来很快使赵国财务充实,国泰民安。赵国一跃成为春秋战国烽火年代的七雄之一。

另外,在赵国为官的蔺相如和廉颇也非常有名。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楚国原先丢失的一块名贵宝玉,名叫“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惠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15座城池来换“和氏璧”。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惠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要是不答应他的请求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是答应吧,又怕上当。

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和大臣们商量,但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蔺相如知道了这件事,便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惠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如果秦惠王不肯用15座城池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

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既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惠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惠王。

秦惠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妃子们去看。

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惠王提起割让15座城的事情,他便知道秦惠王根本没有用15座城池换取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惠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

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只见蔺相如走上前去,对秦惠王说:“这块‘和氏璧’虽然看着挺好,可是有一点小瑕疵,让我指给大王看。”

秦惠王一听“和氏璧”有瑕疵,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让他指出来。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体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惠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15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

“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没想到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15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诚心。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玉一块儿撞碎在这根柱子上!”

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面对柱子,就要摔过去。

秦惠王一看蔺相如这个架势,吓得够呛,他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撞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

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15座城,都划给赵国。”

蔺相如心想,秦惠王常常会耍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了。

他就跟秦惠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宝贝。赵王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斋戒了5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赠送宝玉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5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这才能把宝玉献上。”

秦惠王本不想这样做,但见蔺相如态度坚决,只得无奈地说:“好!就这么办吧!”说完,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

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至于秦惠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

后来秦惠王发觉这件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做了准备,恐怕打不赢。最后,秦惠王十分恼怒,可又见蔺相如机智勇敢,是位难得的人才,也没有为难他,便放他回到赵国去了。

后来,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大将军廉颇高了。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

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惠王比,谁厉害?”

他们说:“当然秦惠王厉害!”

蔺相如说:“秦惠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惠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朝廷的利益,真不应该。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七贤祠的入口是阁楼式建筑,敞开着的朱红大门透露出祠内的几分庄严,祠堂门口还有两处铜色狮雕,祠内便是七贤的彩塑及人物的简介,七贤的彩塑一字排开,供人敬仰。

在七贤祠墙壁的东西两侧则是家喻户晓的七贤事迹,即赵奢的“秉公执法”,廉颇、蔺相如的“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将相和”,以及韩厥、程婴、公孙杵臼的三忠舍身救“赵氏孤儿”等。这七贤是赵国的骄傲,也是邯郸的骄傲。

在丛台的七贤祠内还有一位赵国名将,那就是李牧。在赵惠文王时期,赵国北方的匈奴军事逐渐强大,常常在赵国边境抢掠,于是赵惠文王派李牧防御匈奴。李牧在边关采取积极防御策略,但从不迎战。

同时,他加紧训练兵士,提高边防军的战斗力。由于李牧数年不出战,匈奴认为李牧胆怯,赵王也对李牧不满,于是派人替换了李牧。

结果新将贸然出击,折损颇多。赵王只得再度任用李牧。李牧回到北方经营数年,边防军兵精马壮,已经有了很强的战斗力。

李牧认为时机成熟,让百姓出城放牧,引匈奴来犯。于是匈奴大举进攻,却遭到李牧伏兵的左右夹击损失10万骑兵,大败而归。此后匈奴元气大伤,数十年不敢再度来犯赵境。

邯郸七贤祠内赵国四贤事迹壁画

邯郸七贤祠内的七贤塑像




邯郸丛台在古代是什么作用?
回答:邯郸市市区的丛台亦名“武灵丛台”,相传建于赵国武灵王时期(公元前325—前299年),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赵武灵王是赵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国君,为了使国家强大起来,他对作战方法进行改革,变车战为骑战,推行“胡服骑射”,并身体力行,训练兵马,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使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

丛台的主要建筑
第一层南北各开一门,南门高阶上一碑赫然耸立,为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于1961年游丛台时所写的七律。“邯郸市内赵丛台,秋日登临曙色开,照黛妆楼遗废迹,射骑胡服思雄才”。甬道右侧的台墙上还嵌有“滏流东渐,紫气西来“的古体大字。丛台的第一层是个院落。院内坐北朝南的亭屋叫“武灵馆”,西屋为“如意轩...

武灵丛台是古城邯郸的象征,历代君王在那里通常会做什么?
“武灵丛台”为战国期间赵武灵王——赵雍在位时期所建,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赵武灵王建台目的,是为了观看歌舞和大型的军事操演。史载丛台上有天桥、雪洞、妆阁、花苑诸景,规模宏大,结构奇特,装缀美妙,名扬列国。现存丛台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高三层26米,青砖筑就,分上中下三层。由于世事变迁...

邯郸历史典故
毛遂在平原君选备人物去楚国时,自赞自荐,并以囊锥为喻,说如让自己处于囊中,早已脱颖而出。在平原君与楚王谈判时,毛遂威言并加,才华毕露,崭露头角,谈判才得以成功,平原君因此认识了毛遂的一言有重于九鼎的能耐。之后人们常用“毛遂自荐”比喻自我推荐,自告奋勇,将自己推荐出去;用“囊锥、...

丛台的重修历史
丛台在两千多年的岁月中,经历了无数天灾人祸的破坏,多次改造重修,有了很大的变化。仅据1933年《邯郸县志》所载,自明代中叶至中华民国期间,在短短的四百多年中,就修建了十多次。摘录如下:明嘉靖13年(1534年),兵备杨彝建据胜亭于其上;明嘉靖25年(1536年),知县董威重修;明万历(1573—...

燕赵文化·燕赵文化的特征及其形成·赵文化的形成
据载,当年赵武灵王登临丛台阅兵,赵国武力鼎士盛服而集于丛台之下者,一旦而成市,可见赵国兵马之盛。 赵武灵王死后,赵惠文王任用廉颇、赵奢为将,继续开疆拓土。廉颇为赵国良将,素以勇气闻于诸侯,一生中南与魏战,东与齐战,都接连取胜,“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故事千百年中家喻户晓。赵奢本是赵国的田部吏,...

战国时期,赵国国君赵武灵王所犯下的错误和丰功伟绩有哪些?
第二层台面建有5间大屋是“武灵馆”,用来纪念武灵王。最上一层的门额上题有“武灵丛台”几个大字,是直径19米的“武灵平台”。明嘉靖十三年建“据胜亭”于台上,其意是在防御上据此者胜。据胜亭圆拱门门楣上有“夫妻南北;兄妹沾襟”八个朱红大字,流传很广的“忠孝节义二度梅”的故事就...

丛台酒产地哪里
丛台酒不仅是一种美酒,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邯郸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在邯郸地区,无论是节庆喜事还是日常聚会,丛台酒都是不可或缺的饮品。它已经成为了邯郸人民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他们向世界展示自己文化的一张名片。综上所述,丛台酒产于河北省邯郸市,这里...

有什么好玩的景点 邯郸好玩的地方有哪
武灵丛台是古城邯郸的象征,位于市中心丛台公园内。丛台之名,源于当时有许多亭台建筑连接垒列而成,“连接非一,故名丛台。”相传它始建于赵武灵王时期,故称武灵丛台。赵武灵王修筑丛台的目的是观看歌舞和军事操演。古人曾有“台上弦歌醉美人,台下扬鞭耀武士”的诗句。据传当时丛台上有天桥、雪洞、花苑、妆阁诸景...

邯郸市有哪些文化底蕴深厚的景点值得推荐?
丛台公园:丛台公园是邯郸市一座历史悠久的公园,以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而闻名。公园内有丛台、廉颇蔺相如纪念馆等古迹,是了解邯郸历史人物和传说的好去处。广府古城:广府古城位于邯郸市鸡泽县,是一座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城遗址。城内有明清时期的街道、宅院、庙宇等建筑,反映了当时的生活...

辽源市19769066295: 邯郸丛台的来历 -
奚注小儿: 灵丛台相传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时期(325年--299年),是赵王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之地,古称"武灵丛台".颜师古《汉书注》称,因楼榭台阁众多而"连聚非一",故名"丛台"台上原有天桥、雪洞、花苑、妆阁诸景,结构严谨,装饰美妙,曾名扬列国.现存古台雄伟壮观,是明清以来的修复建筑,虽已非原貌,但仍不失古典亭榭的独特风格.它是赵都历史的见证,成为古城邯郸的象征.

辽源市19769066295: 丛台为什么叫丛台 -
奚注小儿: 颜师古《汉书注》称,因楼榭台阁众多而"连聚非一",故名"丛台".丛台之名,源于当时有许多亭台建筑连接垒列而成,《汉书》颜师古释文:“连接非一,故名丛台.”.古人曾用“天桥接汉若长虹,雪洞迷离如银海”的诗句,描绘丛台的壮观.

辽源市19769066295: 战国时期,赵国国君赵武灵王所犯下的错误和丰功伟绩有哪些?
奚注小儿: 赵雍于公元前326年登基,成为赵国第六任国君.赵雍继任前,赵国西南是摩擦不断... 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登上丛台极目远眺,西边是巍巍的太行山脉,层峦叠障、蜿蜒...

辽源市19769066295: 梅开二度100字的典故 急!急!急! -
奚注小儿: 唐代肃宗年间,中原某地有一佳丽女子,名唤陈杏元.他家有株梅花树, 时当花期,正喷香吐艳.忽一日,无缘无故,那梅花树的枝儿蔫了,花儿落了.何故无风天雨花自残,陈杏元大惑不解.也在这一日,陈杏元在朝做官的父亲差人送来一位...

辽源市19769066295: 邯郸有什么旅游景点 -
奚注小儿: 响堂山国家森林公园AAAA 响堂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峰峰矿区境内,公园总面积6348.8公顷.包括西部山区、中部鼓山、元宝山区、东部岗坡地三部分5个景区. 响堂山国家森林公园包括西部山区...

辽源市19769066295: 求描写邯郸丛台公园的作文急急急!!! -
奚注小儿: 丛台公园位于邯郸市面上中华大街头中段,是以武灵丛台为中辟成的一座大型园林,占地面积360亩,园中亭台楼榭,掩映在苍松翠柳中,山色湖光,倒映出点点轻舟.这里原为武灵王观看军事操演与歌舞的地方,现在成为邯郸人民休息娱乐的...

辽源市19769066295: 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及解释 -
奚注小儿: (一)邯郸学步 这个故事说的是战国时代,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到赵国都城邯郸去,看到邯郸人走路的姿态很美,就跟着学起来,结果不但没有学好,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到家乡.后来这个故事演化为成语——邯郸学步,...

辽源市19769066295: 丛台酒相关资料,急需. -
奚注小儿: 丛台酒,是河北省邯郸市所产的名酒.因酒厂坐落在战国时代的赵国丛台附近,故酒以“丛台”命名.1979年,在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全国优质酒.邯郸酿酒,久负盛名,已有2300余年的历史.早在战国赵武灵王时期(公元前325~299...

辽源市19769066295: 邯郸丛台在古代是什么作用? -
奚注小儿: 回答您, 邯郸丛台在古代是古赵国的阅兵台.

辽源市19769066295: 还有哪些成语古典,写一写名称及大概意思,不少于两条
奚注小儿: 一)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也丢掉了)这个故事说的是战国时代,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到赵国都城邯郸去,看到邯郸人走路的姿态很美,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