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当宰相期间少有建树,为何却能守住四朝元老地位?

作者&投稿:歧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这位没有什么丰功伟业却能守住四朝元老的人叫做王珪,他在众多宰相中似乎过于低调,却拥有平稳的一生。

01.我不用建功立业也能稳坐四朝元老,你就说气不气

王珪这种人放到日常生活中就是那种平时不怎么写作业却每次考试都得前几名的学神,或者平时不怎么积极但年终评业绩却榜上有名的职场大神,所以多少年来总会有些关于王珪的争议。王珪可以说是年少成名,他才二十出头就考中了进士成为了榜眼,一上任就是扬州的通判,也就是这期间他成为了“四相簪花”的主角之一。王珪文采斐然但主要的工作就是写圣旨,整天为了圣旨而忙的团团转的怕是就他一个了,甚至王珪还被称为三旨相公。

02.能稳固住自己的地位几十年,王珪靠的是自己的满腹经纶

虽然王珪一生没有太多建树,但他确实肚子里有点东西,上面也说了王珪二十露头就考中了进士,这在当时可以算是年少有为了。王珪的文学素养非常强大,他的同僚们可没少称赞王珪的文章,王珪写出来的东西都有自己的气质,而且文风十分大气华丽,配得上大家的赞许。也正是因为王珪的文笔好也才能做圣旨的提笔人。大家都十分熟悉的欧阳修也称赞王珪乃“真学士也”。

03.太有才华也容易招致祸端,王珪一生平稳也因为他懂得隐藏

古往今来有太多的才华横溢的官员,但是像王珪一样能在四朝中都稳居大臣地位的可没几个,所以能过得安稳也是一门学问。


王珪性格认真,他写圣旨之前还得专门当面确认,这就让人很信任他,但是王珪又不软弱,他有自己的立场和强势,所以王珪也没有成为官场中的老好人,最主要的是王珪懂得收敛光芒,不让自己的亮点盖过所有人,就比较让人容得下,这就是王珪的官场哲学。



这个人应该是张居正,如果真的要说有什么卓越的贡献,这个人的确没有,或者说很少,但是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稳定,能够保证一切机构运营稳定

王珪,他在当宰相时曾被人戏称“三旨相公”,取圣旨、领圣旨、得圣旨。对皇上的命令言听计从,完全没有异议,这种保守的性格让他深受皇上的信任,守住四朝元老。

因为他虽然没有多大的本事,但对于皇上的旨意是坚决服从,从来不违背也从未越雷池半步,每位皇上都很喜欢他的做事风格。

这个人就是王珪,因为他一贯奉行明哲保身,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官场老油条原则,一辈子谨言慎行,所以保住了四朝元老地位。


甘罗12岁当宰相,怎么当上的?
秦皇当时他需要人才,而甘罗正是他所需要的人,所以他封甘罗为上卿,当时的上卿就相当于宰相的职位。然后又给了甘罗一定的田地房宅。甘罗就是当时世人口中的神童,总结来说他能当上宰相的原因有三点。第一点是他本身就能有胜任宰相的才能,他有很大的功劳,那就是在没有费一兵一卒的情况下为秦国...

文言文阅读新唐书杨于陵传
京兆尹缺人,宣宗准备任用杜中立,宰相认为他年龄小,打算试试他各方面的才能,改变主意派他出任义武节度使。过去服徭役的车有三千辆,每年到海边运盐,百姓深受...萧至忠,秘书少监萧德言的曾孙。 他少年时就做了京城管辖的卫尉,以清正严谨著称。他曾经与朋友相约在路边相候,正碰上风雪冻冽,很多人都到避风的屋檐下去,...

西汉时期,申屠嘉身为一位宰相,为何被活活气死?
两个人天天在皇帝面前给对方上眼药。在得知晁错疏忽地将宗庙门凿开以图进出方便时,申屠嘉做出了先请奏,再杀晁错的举动。最终风声走漏,晁错被汉景帝保了下来。回去后的申屠嘉越想越气,最后吐血身亡了。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来看,只能说如此胸襟确实少了几分做宰相的潜力。

韩愈列传文言文的翻译节选
宰相董晋到大梁去工作,请韩愈作他的巡官。 董晋的职员班子撤除后,徐州的张建封又慕名请他去做下属。韩愈认为自己得到了承认,说话越来越直率,不去刻意躲避...2. 韩愈文选中有关李实的文言翻译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丁奉字承渊,庐江安丰人也。少以骁勇为小将,属甘宁、陆逊、潘璋等。 数随征伐...

宋朝到底怎么了,为何后人会认为“北宋无将,南宋无相”呢?
在北宋,文人和武将斗。到了南宋,文人还要和自己的人斗。在这种情况下,南宋的名相能熬出头的,可就不多了。南宋不是没有名相,上面列举的李纲、赵鼎、文天祥等人。为何还说南宋无相呢?其实,这个问题出在秦桧身上,秦桧在当宰相期间。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财政和人事体系,导致他的权力过于集中,直接出现...

“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的宋徽宗,在位期间真的就毫无建树吗?_百度...
确实,宋徽宗被后人称为在位期间最无聊的一个皇帝了。历史把一个重大的使命交付给他,但他做的大事真的是寥寥无几,他一手把原本就不强的北宋给推上了一条不归路,最后导致了北宋彻底沦落为一个前朝国家了,而且宋徽宗的不作为葬送了一个繁华富丽的王朝。我们要知道,宋朝是文人的天堂,但凡有真才...

...唯独哪一个人是个例外,十二岁当了宰相后神秘消失?
这个人就是甘罗,小时候就是非常的聪明,在他十二岁的时候就被封为了宰相,但是之后因为触怒了秦始皇,秦始皇一气之下就让人秘密处死了他,而之后史书上对他也是很少有记载了。历史上对于他确实是记载得很少。很有可能就是因为太早就没什么出场了,就连他的出生的日期和死亡的日期具体在哪一天也是不...

晏殊和晏几道(晏殊与晏几道父子的迥异人生)
韩维却回复说,你的词作确实很有才华,然而你的品德有缺陷(盖才有余,而德不足者)。希望你能抛弃过多的才华,来补足你有缺陷的品德(捐有馀之才,补不足之德)。全然没有一点昔日师生的温情,有的只是夺人心脾的冷漠。 其实,晏几道也曾有过咸鱼翻身的机会。奸臣蔡京当宰相时,因喜爱他的词,曾在有一年的重九、...

范仲淹故事的人物简介
曾有人在一座灵祠中听到范仲淹的祷问: 我将来能当宰相吗? 神说不能。又问: 我不能当宰相,做个良医如何? 或当宰相,或当良医,工作性质虽然不相同,但为民造福却是相同的。范仲淹不做宰相就做良医的思想,确实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思想的精华。 毅然出走 是说范仲淹在二十岁时得知自己的身世,毅然离家出走,到南部 ...

这个人当了三年宰相整天喝酒吃肉无所事事!
惠帝第二年,宰相萧何病危。惠帝让萧何推荐一个继承人。小贺说:“曹参!”当惠帝皇帝听到时,他觉得自己是对的。曹参有非凡的能力。除了他,他真的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了。所以曹轩可以去北京了。曹参进京当宰相后,过了一段时间,汉惠帝觉得不对劲。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曹参担任首相已经几个月了...

满洲里市18483573422: 秦桧的老婆王氏究竟干了什么,令千年 -
司苛健脑: 关于王氏,正史记载颇为有限.王家原籍四川,但久居开封府,祖父王珪是熙宁宰相.因为为相时,少有建树,被时人称为“三旨相公”,就是说他上殿进呈时,“取圣旨”,神宗决定后,“领圣旨”,退朝后告诉秉事的人,称“已得圣旨”.其实王珪能在王安石、司马光等新旧两党中左右斡旋,是很有政治能力的,只不过缺少了些担当而已.这种行事风格可能影响了他的两个儿子王仲嶷和王仲山,以至于在金人灭北宋、渡江追击康王(即宋高宗)和太后的过程中,先后率城以降.当时金兵兵分两路,一路把康王赶到海山,一路追赶逃往江西的太后.金兵打进江西时,王仲山知抚州,金兵还没到城下,就“以城降拜”.

满洲里市18483573422: 有的人学历很高,读了很多书,知道很多,但一辈子没什么建树 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
司苛健脑: 读书多,不等于就是人才,何况现在信息发达,需要的信息随手可查,真正的人才最重要的是智慧和修养,有智慧有修养的人,能力必然不会差,知识只是外用的手段之一,遗憾的是,现在的学校只教授知识.

满洲里市18483573422: 励志小故事:聪明人还是糊涂点好 -
司苛健脑: 历史上,说起贤相,有两句著名的成语,一个叫“萧规曹随,”一个叫“房谋杜断”.“萧规曹随”说的是西汉时的宰相萧何、曹参,萧何制定规章,而曹参遵行不改;“房谋杜断”说的是唐朝宰相房玄龄、杜如晦,房玄龄多谋,而杜如晦善断...

满洲里市18483573422: 中国自古以来的“廉政廉洁”的例子有哪些??国家官员还是和古时候的
司苛健脑: 关于“廉政廉洁”的故事 唐朝兴盛是因为有圣德之君 看到唐朝宰相卢怀慎清正廉洁的故事,再看看中共贪官污吏疯狂贪腐、盗窃国库的行径,真让我大吃一惊,原来我们...

满洲里市18483573422: “中原华夏出将才,将相多由积德来,来日方长顺守志,志守方得奎门开.”什么意思 -
司苛健脑: 中国的中原一代(自古至今)多出将才之人; (一个人)能够做大将、或者宰相,大多是由于祖辈以及自己积善积德而来的; 将来的日子还长着呢?未来可为、将来还有机会,做人应该顺应天时地利,坚守自己的志向; (只有)坚守自己的志向,才能够得到奎门打开、事业兴旺.(奎门:文运兴旺之兆)

满洲里市18483573422: 青词宰相严嵩评价 谢谢 -
司苛健脑: 世宗在政治上无甚建树,却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玄修上,热衷于炼丹制药和祈求长生.在那些看似神秘的仪式中,他经常需要撰写一些焚化祭天的青词,由此就产生了明朝乃至中国历史上都非常奇特的青词宰相.所谓青词,就是道教斋醮(jiào)...

满洲里市18483573422: 李治是一个伟大的君主吗? -
司苛健脑: 人们的印象中,唐高宗李治“软弱无能”.他在政治上少有建树,在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对比下,高宗一朝黯淡无光;他性格软弱,以致大权旁落,直接导致“武周”取代“李唐”.但事实并非如此.没有高宗时代的发展、巩固、铺垫,贞观之治就只是短暂的高潮,开元盛世就是无源之水.唐高宗和武则天更不曾相互争权夺利,高宗的软弱,不过是无法接受女皇帝统治的史家们为了丑化武则天而捏造的假象.

满洲里市18483573422: 三国演义失街亭读后感 -
司苛健脑: 首先,孔明不该派马谡去守街亭,古人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孔明深知“街亭干系甚大,倘有失,大军皆休”,且“司马懿非等闲之辈,先锋张合乃魏之良将”,深恐“马谡不能敌之”,更何况刘备在永安宫托孤时曾明言,“马谡言过其实...

满洲里市18483573422: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有哪些人独中三元 -
司苛健脑: 连中三元 - “三元”人物 历史上“连中三元”的状元 一、唐代3名 崔元翰(729-795年),博陵安平(今河北定州)人.名鹏,字以行.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辛酉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十七人.考官:礼部侍郎于邵.试题《白云起封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