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满组成一句诗人的情感溢于言表请从修辞角度赏析词句?

作者&投稿:人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繁星春水》读书笔记~

春水》之一七四:
青年人!
珍重的描写罢,
时间正翻着书页,
请你着笔!

[赏析]
这是一首极富哲理的劝勉诗。诗歌开篇用呼告手法,采用倒装句式,劝勉青年人勤奋努力地学习,去“珍重的描写”自己的人生诗篇。不要懈怠,不要蹉跎。然后,用一拟人兼比喻的修辞手法点明原因,催人上进;因为“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啊!诗歌与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读到此,我们耳畔会油然响起古代那位哲人震聋发聩的警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从而扬鞭催马自奋蹄,勤勉地去抒写辉煌的人生。


小弟弟呵!我灵魂中的三颗光明喜乐的星。温柔的,无可言说的,灵魂深处的孩子呵!请赏析!
这首小诗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冰心纯真炽热的亲情以及她的“童真与爱”的哲学。小诗用一声亲热的呼唤开头,像生活中一个姐姐招呼自己的弟弟一样自然温馨。接着诗人使用了一个比喻,这个比喻的妙处,首先在于它是复合的:把小弟弟比做“星”是一层,又进一步比喻为灵魂中的星,境界就更加广阔、澄明和轻逸了。其次在于,在这个比喻中,本体“小弟弟”和喻体“灵魂中的星”之间的联系是比较远的,这之间就有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因此能够引起读者异样的美感。与这个比喻相结合,诗人又恰当而大胆地运用了一系列的形容语:“灵魂中的星”是“光明喜乐”的,这是一种节日的气氛;“孩子”是“温柔”的,这是一种亲情的气氛;是“无可言说”的,这是一种哲思的气氛;又是“灵魂深处”的,这是一种心灵交融的气氛。这样,诗人就在短短的篇幅里,把最熟悉的和最神秘的意象奇妙地融合在一起,充满了哲理的美和音乐的美,蕴藏着无限的柔情和礼赞,让每一个读到这首小诗的人都为之感动,难以忘怀。

繁星春水》①
摘抄:
残花缀在繁枝上;
鸟儿飞去了,
撒得落红满地――
生命也是一般的一瞥么?

点评:冰心老人用鸟儿飞去匆匆和落红满地的情景来与生命做比较,她猜想生命会不会和她在世界中看到的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侧面冰心老人可能是在为某人叹息她(他)的生命是如此狼狈,为她(他)婉惜吧!

《繁星春水》②
摘抄: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点评:俗话说得好:“人不可貌相”虽然展现在每个人面前的花朵都那样娇艳美丽,但是又有谁会知道在她们美丽的背后有着她们无限的努力,而有的人,面对困难就会退缩,再回到诗中看一看明艳的花,我们是不是应该去学习她们奋斗的精神,她们坎坷的过去。

《繁星春水》③
摘抄:
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
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

点评:从芽儿,花儿、果儿对青年的“告白”中,不仅可以看到芽儿、花儿、果儿对青年的期望、渴望;从芽儿、花儿、果儿的话中,还可以侧面看出芽儿、花儿、果儿的平时生活怎样的,通常它们都默默地去奉献自己。

《繁星春水》④
摘抄:
阳光空进石隙里,
和极小的刺果说:
“借我的力量伸出头来罢,
解放了你幽囚的自己!”
树干儿穿出来了,
坚固的盘石,
裂成两半了。

点评:在第二句中作者(冰心老先生)以极小的刺果为主人公,后来刺果借助阳光的力量伴随着自己的信心解放了自己的幽囚;因为借助阳光的力量和坚定胜利的信力,刺果最终穿出来了,坚固的岩石(盘石)被裂成两半了。本篇这首诗中写出刺果坚定的信念,欲话说得好正定胜邪。
这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艺术和个人的美感,生活的经历,情感生活往往相通相融,真正的艺术,是永恒的,是不论对有什么样生活背景的,也不论是经历了多长的年代,他都会带给你美的感受和一些也许无法言表的悸动.
艺术价值是一种很主观的评判,你对他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并不是说有多少人赞赏,卖出了多高的价就体现他的价值了.
繁星是思念的眼睛,春水是你绵绵的,软软的,无尽的相思.繁星永远挂在高高的天上,看着你的相思,你的情谊.
[赏析]
这是一首极富哲理的劝勉诗。诗歌开篇用呼告手法,采用倒装句式,劝勉青年人勤奋努力地学习,去“珍重的描写”自己的人生诗篇。不要懈怠,不要蹉跎。然后,用一拟人兼比喻的修辞手法点明原因,催人上进;因为“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啊!诗歌与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读到此,我们耳畔会油然响起古代那位哲人震聋发聩的警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从而扬鞭催马自奋蹄,勤勉地去抒写辉煌的人生。
《 繁星春水》读书笔记

二十二岁的冰心发表了《繁星》和《春水》。二十二岁时的青春是怎样美丽的呵。她没有了花季的躁动与不安,磨去了尖刻的棱角,依旧是热情如火的岁月,却平添了几丝温柔和沉静。
这本书当中冰心多以花朵、小草、清流、、流星作为铺垫来诉说一个个藏匿在细心处的信念或是箴言。看似温柔天真其实揭露了社会动荡时的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现象。
也许,冰心常常轻抚花瓣细数花纹静赏花艳倾听花开花合的细微声音,所以她的文章才如此细腻精致温婉馨香。我往往是伴随着芬芳来品味她的文章和诗篇。
也许,冰心常常偷瞧小草的顽强与调皮,倔强与坚韧,她被小草旺盛的生命力所感染。所以她的诗篇让人感受到了她对信念的执著追求,对家庭幸福美好的渴望,对大自然中生意盎然的一切的一切的坚持。她的文章有那么一股青春的热血在沸腾,还有少女年华时天真单纯的向往和感情。
也许,冰心常常浅淌溪流,惬意地泼洒着清澈的溪水,让圣洁的水沾湿她的百褶裙角,祈求水对她的祝福,让水没过她的脚腕。所以冰心的文笔如此得清亮,如此 得透彻,仿佛把大自然的清新与纯洁注入了她的身体和灵魂。她把一切都在洞悉,所有的伪装和逃避都逃不过冰心如同清流一样湛蓝的眼眸。
也许,冰心常常在午夜的露台上凝视灿烂的星辰,任自己的思绪在远古和现代游离,任自己的思绪飘荡在玄奥神秘的太空。所以,她的文字就像那闪烁不定的晨星,瞬间绽放出璀璨的光芒,那光芒令所有人臣服,让所有人目不暇接。
也许,也许……众多的也许是因为冰心女士同自然融为一体。她在享受自然的时候也使自己文字的无限魅力散发出来。
我喜欢她的诗篇,可爱小巧;我喜欢她的人,温柔沉静;我喜欢她的文笔,细腻清新;我喜欢《繁星春水》,因为其中蕴涵的爱让我体会到家庭的温暖,让我同冰心一样热爱家庭! @@@@@@@@@@@@@@

《繁星春水》有感

这是我完整地读过第一篇现代诗文,也是第一次读到冰心的作品,更是第一次读到《繁星春水》这篇动人的大作,读完之后,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忽然在我的脑子里晃动。
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我从小就听说的名字——冰心写的。在小的时候,家人天天跟我讲冰心奶奶的故事,可是我一直都没有机会看她的作品,那时的我还只懂得什么叫古诗,还不清楚现代诗的格律与古诗词的韵律有什么区别。有一次,我偶然看到了《繁星春水》这篇文章,我才知道现代诗比古代诗更生动上口,给人的情趣更高。在不知不觉中我便迷上了现代诗。不信,您就听我说一说《繁星春水》这篇文章吧!
我们先看一看这一段话:繁星闪烁着——深蓝的空中,何曾听得见他们的对话?


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短短的几句,却勾勒了一幅清幽、明丽、自然和谐的图画。而且,作者的想象力是这样的神奇美妙,那冷冷的夜空中无情感的星星尚能互相赞颂,作者十分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对“人类之爱”的追求。你们看一句这么短的诗,可以体现出一种这么伟大的精神,想必冰心奶奶在写时,必定苦心思考了一番。这还不算什么呢,你们再看这几句: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寥寥几句,赞扬了最崇高、最无私的母爱。她热诚赞美母爱。对母亲表示了由衷的感激之情。整体联想自然,读来委婉柔和。
在《春水》中,有那么一段令我久久不能忘怀。“春从微绿的小草里和青年说:‘我的光照临着你了,从枯冷的环境中创造你有生命的人格罢!’”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告诉人们革命胜利的曙光已经来临,人们应该热情地去迎接未来的美好的生活,创立自己辉煌的人生。这也是诗人革命乐观,热情精神的写照。
总之,我觉得冰心奶奶的诗是在茫茫夜空中闪耀着晶莹亮泽的星星,是散落在忘河之滨的点点小花,永远散发出沁人的馨香。
《繁星春水》这篇作品给我的汽笛很大,她告诉我人类对爱的追求,告诉我母爱的伟大,告诉我要乐观地对待人生......这些使我冰心奶奶这种伟大的精神和善良的品性所折服。

《繁星春水》这本书是我头一次接触,看惯了白话文的我,一下子来看诗集,就觉得有点不适应,不过也别有一番滋味。
翻开书,首篇导读便吸引了我。讲到冰心是如何创作诗集,从小到长大,充分体现了冰心在写作方面的天赋。
她的诗主要以母爱,童真,自然著称。从《繁星》中“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充满着梦,充满着童稚的幻想。“小弟弟呵,……灵魂深处的孩子呵。”更诠释冰心与兄弟姐妹之间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谊。这些是冰心充满童稚的渴望与幸福。
她后来出洋留学,一去便是多年,她便通过笔来叙述自己的思念,迫切希望能够早点回家。她幻想着与母亲见面,幻想着回家,她很快乐。但是一旦没了幻想,那么她就会变得更加的失落与失望。背井离乡,又离开了至爱的母亲,怎会没有思乡之情呢?“故乡的波浪呵!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是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盘石,现在也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心弦。”那波浪不断的拍打岸,我无动于衷,可是一旦离开了家乡.那一滴滴的波浪,无不在触动我内心的一根快要绷断的弦,思乡的弦。的确,世上只有妈妈好,母爱的爱是最伟大,母亲的爱是最纯洁。
冰心的短诗,给了我万千的感慨。她的诗不含丝毫的虚伪,全是出自内心的真实感受,能够感人至深,也可见冰心的童年幻想中度过的,她的幻想是那么美,那么引人入胜,那么富有童趣。但,她那深深的母爱,思母心切是我们所不能企及的。母爱是那么圣洁,它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爱,所不能企及的。冰心是母爱的代名词,通过冰心我读懂了母爱。
此时的我,心潮澎湃,无法平静,万千感受,无法溢于言表。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词释义
(1)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
(2)林子方:作者的朋友。
(3)毕竟 : 到底。
(4)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5)别样:宋代俗语,特别的。
[编辑本段]【古诗今译】
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
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
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
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编辑本段]【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编辑本段]【作者杨万里介绍】
杨万里(公元1127-1206年),字廷秀,自号诚斋野客,吉水南溪(今吉水县黄桥乡洴塘村)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光宗召为秘书监。工诗。为“南宋 四大家”之一。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他是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中兴四大家”。
建炎元年丁未九月二十二日(公元1127年10月29日),杨万里呱呱坠地。这是一个风狂雨横的年代。金兵大举入侵中原,于上年闰十一月攻陷汴京,这年四月,俘虏徽宗、钦宋二帝及太子、宗戚三千人北去,北宋宣告灭亡;五月,康王赵构即位,是为高宗,建立了偏安江南的南宋王朝。从此,便开始了宋、金战和,南弱北强的长期对峙局面。
杨万里八岁丧母。父亲杨芾(公元1096-1164年〉,字文卿,号南溪居士。他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积十年,得藏书数千卷。他曾指着藏书对杨万里说:“是圣贤之心具焉,汝童怒之!”(胡铨《杨君文卿基志铭》)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他14岁拜高守道为师,17岁拜王庭程为师,21岁拜刘安世、刘廷直为师。绍兴二十年(公元1150年)春赴临安参加礼部试,落第而归,仍继续求学。27岁拜刘才邵为师。几年后在赣州司户任上,父亲又携领他去拜见滴居南安的张九成和途经赣州的胡锥。王庭珪、张九成、胡铨等前辈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杨万里以重要的影响。
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春,杨万里进士及第。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授赣州司户参军。二十九年(公元1159也年)十月,调任永州零陵县塞。时主战派领袖张浚谪居永州,闭门谢客。杨万里三次前往拜谒而不得见,后以书信力请,并通过其子张拭介绍,才得接见。张浚对他说:“元符贵人,腰金纤紫者何隙,惟邹志完、陈莹中姓名与日月争光!”(罗大经《鹤林玉露》甲编卷l)同时勉之以“正心诚意”之学。杨万里服膺其教终身,于是名其读书之室曰“诚斋”,以明己志。胡铨当时谪居衡州,杨万里又请他为此写了《诚斋记》。为丞零陵,“一日而并得二师”(《跋张魏公答忠简胡公书十二纸》),张浚、胡铨两位爱国名臣成方杨万里终生效法的榜样。
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六月,高宗赵构逊位,南宋政局发生重大变化。孝宗即位,锐意恢复,起用张浚为枢密使,不久又任其为相。隆兴元年(1163)秋,杨万里离零陵任,赴调至临安。因张浚推荐,除临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就因父病,而于二年正月西归吉水。八月四日,父病故,在家守服,"三年,户不闭而无客气《送王才臣赴秋试序》)。
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春,杨万里至临安,先后渴见副枢密使陈俊卿和枢毯使虞允文,上政论《千虑策》。《千虑策》分“君道”、“国势”、“治原”、“人才”、“论相”、“论将”、“论兵”、“驭吏”、“选法”、“刑法”、“冗官”、“民政”共30篇,深刻总结了靖康之难以来的历史教训,直率批评了朝廷的腐败无能,提出了一整套振兴国家的方针策略,充分显示了杨万里的政治才能。虞允文读后赞叹说:“东南乃有此人物!某初除,合荐两人,当以此人为首。”(《鹤林玉露》乙编卷4)
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杨万里除隆兴府奉新县知县。恰值奉新大旱,百姓生活十分困苦。杨万里于四月二十六日上任,见牢中关满交不起租税的百姓,官署-府库却依然空虚,深知是群吏中间盘剥所致。于是他下令,全部放还牢里的“囚犯”,并禁止逮捕、鞭打百姓,然后发给每户一纸通知,放宽其税额、期限。结果百姓纷纷自动前来纳税,不出一月,欠税全部交清。奉新任职虽只半年,却初次实践了他的不扰民政治,颇获治绩。
同年十月,因右相虞允文推荐,杨万里除国子博士,杨万里开始作京宫。次年,张拭由于反对侯幸近习执掌要职得罪虞允文而被挤出知袁州,杨万里抗章力争张拭不当去位,又致书虞允文,以正理相规劝,公而忘私,深为世人称道。七月,转太常博士;八年丸丹,升太常侍兼权吏都右侍郎官;九年四月,转将作少监。淳熙元年(1174)正月,除知漳州,临行时不忘上札,忠告皇帝戒贪吏、施廉吏。后因病未赴任,家居三年。淳熙四年春,出知常州。
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正月,除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杨万里于二月携家离开常州,待次近一年,七年正月离吉水赴任广东。八年二月,改任广东提点刑狱。冬,闽“盗”沈师进入梅州,他率兵平定,被孝宗称为“仁者之勇”,赐直秘阁。九年七月继母去世,离任服丧。
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十月服除,被召人京任尚书右郎,后任吏部员外郎。十二年五月,除吏部郎中,应诏上书,极论时事。塞相王淮问“宰相何事最急先务”,杨万里以“人才最急先务”为答,并条上《荐士录》,举荐朱蕉等六十人,都是正人端士。孝宗亲耀他为太子侍读,太子为题“诚斋”二字。淳熙十三年,转枢密院检详宫,历任尚书省右司郎中、左司郎中,仍兼东宫侍读宫。十四年十月,任秘书少监。十五年三月,孝宗昕纳翰林学士洪迈之议,以吕颐浩等人配飨高宗庙祀。杨万里力争主战名将张浚当配飨,指斥洪迈不俟集议、专辄独断,无异“指鹿为马”,惹恼孝宗:“万里以联为何如主?”因而削去直秘阁,出知绢州(今江西高安)。
十六年(公元1189年〉二月,光宗受禅。杨万里五月复直秘阁,八月被召,九月人京。他连上三札,要求光宗爱护人才,防止奸佞做到“一日勤,二日俭,三日断,囚日亲君子,五曰奖直言”(《第三札子》)。十月,除秘书监。因绍熙改元,借焕章阁学士充接伴金国贺正旦使使,兼实录院检讨官。
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八月,孝宗《日历》修成,照例应由秘书监杨万里为《、日历》作序,而宰臣却另嘱他人,杨厅里于是自劫失职,请求去职,光宗挽留。接着又因要进孝宗《圣政》书,宰臣以他为进奉官,而孝宗犹念旧恶,大不痛快,于是出江东转运副使。
绍熙二年(公元1192年),朝廷下令于江南诸郡行使铁钱会子,杨万里上书谏阻,不奉诏,得罪宰臣,因而改知赣州。未赴,八月谢病自免,回归吉水。"如病鹤出笼,如脱兔投林……自此幽屏,遂与世绝"(《答沈子寿书》)。
宁宗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有召赴京,杨万里辞不往。九月,升焕章阁待制,提举兴国宫。四年正月,进封吉水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五年三月,升宝文阁待制,致仕。六年十二月,进封吉水县开国伯。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八月,诏进宝漠阁直学士,给赐衣带;四年正月,进封庐陵郡开国侯,加食邑三百户。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召赴京,复辞;二年二月,升宝漠阁学士。
杨万里晚年誓不出仕,据传是由于不满权臣韩倪胃当国。韩筑南园,要请他作"记户,他说:"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予以坚决拒绝。后因韩专傍日甚,遂忧愤快快成疾。家人知他忧国心重,凡一切时政消息皆不敢告知。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五月七日,一族侄从外而至,不知其惰,于是言及邸报所载韩倪胃出兵北伐之事,杨万里闻罢痛哭失声,愤然叹呼:“奸臣妄作,以致于此!”他料定韩倪胃意存侥幸,轻举妄动,必然会遭到失败,贻害国家,当晚彻夜不能成眠。第二日早晨,他又不肯进食,兀坐书斋中,呼纸手书云:"韩倪胃奸臣专权元主,动兵残民,谋危社寝。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别书十四言告别妻儿,笔落而逝。享年80岁。赐溢文节,追赠光禄大夫。杨万里是一位热忱的爱国者,又是一位清醒的政治家。他一生力主抗战,始终反对屈膝议和。在进奏皇帝的许多"书"、"策"、"札子"中,他一再痛陈国家利病,力排投降之误,爱国之情溢于言表。面对中原沦丧、江山唯余半璧的局面,他尖锐指出:"为天下国家者不能不忘于敌,天下之忧,复有大于此者乎!"(《千虑策•国势上》)告诫统治者要时刻不忘备敌谋敌、御敌制胜。他既大胆批评孝宗经过符离之败,"前日之勇一变而为怯,前日之锐一变而为钝"(同上《君道中》),又坚决反对一些人轻易用兵、盲目冒进,主张以"守而取"(《与陈应求左相书》)的积极、慎重策略,稳步进取,先实国力而后图恢复,以求最终胜利。他看重和同情人民,认为:"民者,国之命而吏之仇也。"(《千虑策•民政上》)将国家命运系之于人民,指斥官吏只会敲骨吸髓地压榨人民,激起人民的仇恨、愤怒和反抗。因此,他提醒光宗要节财用、薄赋敛、结民心,民富而后邦宁,兴国之计,就在于此(《转对札子》)Q这些,都表现杨万里的深刻见识和进步思想。
杨万里为人清直,个性刚褊。孝宗贬他“直不中律”,光宗称他“也有性气”(《鹤林玉露》甲编卷4)。他立朝刚正,遇事敢言,指摘时弊,无所顾忌,因而始终不得大用。实际上他一生视仕宦富贵犹如敝展,随时准备唾弃。在作京宫时,就预先准备好了由杭州回家的盘缠,锁置箱中,藏在卧室,又戒家人不许买一物,以免一旦离职回乡时行李累赘,就这样“日日若促装”待发者。这与那些斤斤营求升迁、患得患失之辈适成鲜明对照。
杨万里为官清正廉洁,不扰百姓,不贪钱物。江东转运副使任满时,应有余钱万缉,他全弃之于官库,一文不取而归。退休南溪之上,自家老屋一区,仅避风雨。当时诗人徐矶(公元1162-1214年}称赞他“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投杨诚斋》),正是他清贫一生的真实写照。
杨万里的诗,在当时就有很大的影响:“今日诗坛谁是主,诚斋诗律正施行。”(姜特立《谢杨诚斋惠长句》)“四海诚斋独霸诗。”(项安世《又用韵酬潘杨二首》)他的诗歌创作,走过的是一条由广学博取、转益多师而至面向现实、师法自然的道路。他学诗最初由江西诗派入手,后于绍兴三十二年在零陵自焚尽其少作诗篇千余首,决意跳出江西诗派的窠臼,诗格至此一变;后又学陈师道五字律;又学王安石七字绝句;又学唐人绝句;至“戊戌……作诗,忽若有悟,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自此“万象毕来,献予诗材”“前者未做而后者已迫,涣然未觉作诗之难也”(《荆溪集序》)。杨万里广泛地向前辈学习,但又绝不为前辈所固,而是立志要超出前辈。他说:“笔下何知有前辈。”(迈使客夜归》又说:“传宗传派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黄(庭坚)陈(师道)篱下休安脚,陶(渊明)谢(灵运)行前更出头。”(《跋徐恭仲省干近诗》)他正是以这种不肯傍人篱下、随人脚跟的开拓创新精神,终于“落尽皮毛,自出机杼”(吕留良、吴之振、吴自牧《宋诗钞•诚斋诗钞》),别转一路,自成一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风,创造了他的“诚斋体”,在诗歌史上独树一帜,建立了自己的诗派。
杨万里的诗歌作品不拘一格,富有变化,既有“归千军、倒三峡、穿天心、透月窟”的雄健奔逸气势,也有“状物姿态,写人情意,则铺叙纤悉,曲尽其妙”(周必大《跋杨廷秀石人峰长篇》)的委曲细腻功力。他的“诚斋体”诗,具有新、奇、活、快、风趣王幽默的鲜明特点,"流转圆美"(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总序》),"活泼刺底"(刘祁《归潜志》卷8),尤其为人所称道。如《闲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写得情致深婉,人称“胸襟透脱”(《鹤林玉露》甲偏卷4)。又如《戏笔》、《擞风伯》、《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夏夜玩月d》等,也都写得机智活脱,极有思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杨万里十分注意学习民歌的优点,大量汲取生动清新的口语人诗,往往“假辞谚语,冲口而来”(蒋鸿翔《寒塘诗话》),因而形成通俗浅近、自然活泼的语言特色。
杨万里是一位爱国志,士,他一生关心国家命运,留下了大量抒写爱国忧时情怀的诗'篇。特别是他充任金国贺正旦使的接伴使时,因往来江、淮之间,迎送金使哑亲眼看到沦丧于金国的宋朝大好河山和中原遗民父老,心中郁满国家残破的巨大耻辱和悲愤,爱国主义诗歌创作表现得最集中、最强烈。如著名的《初人淮河四绝句》:“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其一)”“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莺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二”(其三〉唱出了灾难深重中爱国士人和广大人民的共同情感。又如在见到金山吞海亭已成专为金使烹茶的场所时,他发出痛苦的呼喊:“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雪雾晓登金山》)鞭挝了南宋小朝延的屈辱和无能。此外如《题吁胎军东南第一山》、《读罪己诏》、《故少师张魏公挽词》、《虞ZE相挽词》、《宿牧牛亭秦太师坟庵》等,或寄托家国之思,或呼吁抗战复园,或歌颂抗金将领,或讽刺卖国权奸,都是直抒爱国思想的名篇。
杨万里的绝大部分爱国忧时诗篇,不象陆游那样奔放、直露,而是压抑胸中的万丈狂澜,凝蕴地底的千层熔浆,大多写得深沉愤郁,含蓄不露。如《过扬子江》:“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第一功。”表面似乎是说亲自动手汲水煎茶的雅兴,其实是蕴藏着深刻沉痛的感慨羞愤,须参照《雪雾晓登金山》一并领略。杨万里自己说过:“谁言咽月餐云客,中有忧时致主心。”(《题刘高士看云图》)他那些吟咏江风山月的写景抒情作品,不少也是抒写爱国情怀的诗篇。如《豫章江牵二首》、《九月十五夜月,细看桂校北茂南缺,未经古人拈出,纪以二绝句》、《月下果饮绝句》、《初丸夜月》等,都写得曲折多讽,意味深长,蕴含着对国家残破、中原未复的深沉郁愤。他晚年在《夜读诗卷》中曾沉痛自叙:“两窗两横卷,一读一沾襟;只有三更月,知予万古心。”其诗中寄寓的深意,值得后人细细咀嚼。
“吾生十指不沾泥,毛锥便得傲寰衣?”(《晚春行田南原》)杨万里不以士大夫自居,一生热爱农村,体恤农民,也写了不少反映农民生活的诗篇。如《悯农》、《农家叹》、《秋雨叹》、《悯旱》、《过白沙竹校歌》等写出农家生活的艰难和疾苦,1:歌舞四时词》、《插秧歌》等写出农民劳动的艰辛和欢乐,《望雨》、《至后入城道中杂兴》等写出对风调雨顺、安居乐业的喜悦和盼望,都具有比较高町,思想性和艺术性。
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健举,写作极为勤奋,平生著述颇丰。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4200余首,散文亦不乏佳品。今存《诚斋集》,有诗文133卷,由其长子杨长藉于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编定。杨长濡(公元1157-1236年),字伯子,号东山,晚号农圃老人,官至福建安抚使、敷文阁学士,居官廉节,有惠政,亦博学有才,工诗善文。
作品目录
初夏睡起 昭君怨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小池
闲居初夏午睡起 戏笔 宿新市徐公店
和段季承左臧惠四绝句 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 读严子陵传
春晴怀故园海棠 春晴怀故园海棠
读严子陵传 归去来兮引 归去来兮
过杨村 好事近 寄陆务观 伤春
晚风 武陵春 戏笔 新柳
忆秦娥 昭君怨
[编辑本段]名句赏析——“映日荷花别样红。”
“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惊采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我们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编辑本段]【运用修辞】
倒装句: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西湖六月中风光,
毕竟不与四时同。
夸张手法:
接天莲叶无穷碧,
对偶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蚕妇

【作者】张俞 【朝代】宋

译文对照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标签:

 情感人物同情感伤古诗三百首妇女

译文 注释

一个住在乡下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到城市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因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根本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

蚕妇初次进城,竟发现了自己贫困终生的根源,难怪她要悲伤,要痛哭流泪了。那位蚕妇的神态、见闻、感受都写得绘声绘色、有血有肉,就以这么一个生活细节,来深刻揭露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和高度概括力。



白雪飘飘万里,雪崩让黄长城内外。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把田园生活的题材带进了诗歌中,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表现领域,使田园诗在唐宋以后还成为诗歌的重要描写内容。陶渊明诗的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的恬静乐观的心态,向往和平安宁、自耕自食、毫无欺诈的社会,追求淳朴真诚、淡泊高远、任运委化的人生,喜爱充满自然意趣的乡村,寄托了作者归依自然,顺应自然的人生理想。陶渊明平和散淡的心境,质朴无华的田园诗语言、情理浑融的田园诗内容,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一种韵味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之美,给人以明净单纯之感,而“开千古平淡之宗”。这不仅是他透彻地认识了生活后心境上归于散淡的反映,更在于他对自然之美有十分敏锐的感受,而且能够用质朴无华的语言将其再造为诗的形象,灵动异常,美不胜收,从而在文学史上奠定了其不朽的地位。
【关键词】平和散淡 质朴无华 情理浑融 冲淡之美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人。陶渊明是我国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少年时他好学不拘,二十九岁他先后做过州祭酒、参军、县令。四十一岁时,他再次出为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而终身不复仕,开始了他一往不回的田园生活。
(一)平和散淡的心境是形成陶渊明田园诗冲淡自然之美的原因之一。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腐朽的门阀制度控制着整个社会上层,寒门庶士在仕途上很难得到发展。这对家庭败落,本非世族的陶渊明的生活道路和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他生活在封建官宦家庭,从小受儒家思想影响,也曾有过理想追求。另一方面,门阀统治窒碍了他的理想。虽为生计所迫,他先后几度出仕,但最终因为“不能为五斗米折腰的乡里小儿”,毅然归隐,躬耕自给。“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真实反映了他的思想变化。陶渊明在挂冠甫后,就在《归去来兮辞》中想象田园生活的自由美好。归耕后,他心情愉快,夙愿得酬,其欣喜溢于言表。他躬耕垄亩,身自稼穑,虽然早出晚归,披星戴月,但心情舒畅,内心充实。他和淳朴的农民相往还,闲暇则饮酒赋诗,登临山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虽然也有困厄,如失火,歉收,甚至疾病,断饮,但他都以一种委运任化的洒落态度泰然处之,安贫乐道,心境澄明,真正做到了与自然泯合为一,由此多写田家生活中日用之景之物,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令人觉其亲切平和: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如春怀古田舍》)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饮酒》其九)
山涧清且潜,可以濯其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归园田居》其五)
这些诗句超越了世俗功利计较,与天地自然泯而为一,陶然忘机,怡然自适,流露于诗中自然会有平淡自然之格调。
(二)摒弃雕饰,质朴无华,极尽语言纯净之美,是形成陶渊明田园诗冲淡自然之美的原因之二。
陶渊明的田园诗语言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纯净之美。钟嵘说陶渊明“文体省诗,殆无长语。笃意复古,辞兴婉惬”⑴。这句话就准确地指出陶渊明诗的语言简洁纯净,就是对他的田园诗语言风格而言的。如《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实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诗人通过对荆扉、披草、桑麻极为朴实的语言表达出形象生动的画面,不尚藻饰,不事雕琢,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从而达到气写景传神的艺术效果。像“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除了精选的名词、动词之外,几乎看不见什么是形容词,可见大家都能感受到诗句形象鲜明。
陶渊明能形成“质而实绮,癯面实膄”的语言风格,与他的任真自得的本性有直接的关系,因为一般人作诗,难免有一个“为人”的心。所谓“为人”还是要讲仁义道德或者治国安邦,或者是考虑到别人对诗的好坏之评价,有了这种念头,总想与人争胜,总想让自己的诗在千百年后受到人们的赞美,在写诗的时候就不免逞才使气,雕琢矫饰,有时就失去自然率真之美。有些诗人故意把诗写得很难,让大家看不懂;有的诗人作诗让不识字的老太太都能听懂,但不管难还是易都有一种“为人”之心。陶渊明与他们不同,他不是为了刻意去追求“为人”,而是把内心的感受写出来了。
陶渊明的田园诗然而在事实上,其语言并非是未经锤炼的,反而是高度精炼、去芜存精后才显得平淡而自然,从这一角度看,陶渊明对文字的提炼运用可以说达到了极高的造诣。正如元好问说陶渊明的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⑵。殆非虚誉。我认为一个人写诗是否真诚是很重要的,一个诗人如果你自己的感想里边先有了一段空虚,那么你无论技巧多么高明,文字的外表多么华美,遇到真正有见识的人,把你的诗一读,就知道你是实的还是虚的,而陶渊明的田园诗就是最自然、最真诚的。太康诗人潘岳写过一篇《闲居赋》给人一种很清高淡泊的印象,可他本人追求功名利禄,为逢迎权贵贾谧,竟到了望尘而拜的地步,他虽然在诗坛上有一定的名气,但他的诗始终达不到更高的境界。
陶渊明写诗从不用夸张的铺排和绮丽的色彩,不用刻意雕琢的对仗和深僻的典故,他诗句的魅力,在于全是以他性情中自然流露出的言语,在于内在的感情力量。例如:有写雪景之《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寄意一言外,慈契谁能别。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寄意一言外,慈契谁能别。”写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己洁。”他不用“的砾”、“飘絮”之类的精巧比喻,只平平常常的十个字,就写出雪无声的轻柔意态。再如写风景之《时运并序》其一:“迈迈时运,穆穆良朝。袭我春服,薄言东郊。山涤馀霭,宇暖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写风,“有风自南,翼彼新苗”,而不用“青萍”、“惠风”之类的典故,只一个“翼”字,便将南风微拂新苗摇曳之态写得和煦暖人。陶渊明诗的语言是不入斧凿却高度艺术化。他之所以选择这样纯净的去尽华饰的语言,是因为他向往的是闲适淡泊的人生,他要表达的情怀,是一片纯真心地,而不是矫饰的感情世界。陶渊明诗的语言是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纯净之美,从而形成陶渊明田园诗的冲淡自然之美。
(三)情理浑融的内容是形成陶渊明田园诗冲淡自然之美的原因之三。
陶渊明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他善于将深刻的哲理融入诗歌的形象中,使平凡的素材表现出不平凡的意境,这种情、景、理交融形成的意境十分和谐,往往令人神往。陶渊明的诗重在写心,写那种与景物融而为一的、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他无意于模山范水,也不在乎什么似与不似,只是写出他自己胸中的一片天地。陶渊明的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伴随他锄草归来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烟,不嫌他门庭荒芜重返旧巢的春燕,在中夏贮满了清阴的堂前林,床上的清琴,壶中的浊酒,以及在他笔下常常出现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既是抽象的又是生动的。且看《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前四句讲了“心”与“地”,也就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只要“心远”,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会受尘俗喧嚣的干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偶一举首,心与山悠然相会,自身仿佛与南山融为一体了。那日夕的山气、归还的飞鸟,在自己心里构成一片美妙的风景,其中蕴藏着人生的真谛。这种心与境的瞬间感应,以及通向无限的愉悦,是不可言表的。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白描,流露出对田园景物的由衷喜爱和深切依恋,表露出诗人那平和散淡的心境,与简朴恬静的田园风光交融为一体了,从而形成冲淡自然之美。
陶渊明诗的魅力,在于以性情中自然流露的语言创造出冲淡之美的艺术境界;在于诗句充满感情力量,但同时又舒缓、平和、少有激荡,严谨与冷静的哲理思维相结合,创造出高远拔俗的意境;在于从平凡的生活素材中提炼深沉的意蕴和哲理,从而实现田园诗的物我交融、情景相生的境界。总体而言,陶渊明诗的意境都较为完整,他在于以整体为单位感染读者,而不以一字一句或某个片段吸引人,创造出情理浑融的诗歌艺术特色。陶渊明的诗还常在抒情写景中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一些人生哲理。陶诗情、景、理融合贯通,创造出浑厚深远的意境。
陶渊明诗的语言别具特色,完全不受当时骈俪文风的影响,诗句多接近口语,平易近人。像‘‘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蝉”,“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这类句子,明白如话。朴素率真的语言也体现出冲淡自然的风格。
(四)陶渊明田园诗意境艺术的境界——冲淡自然之美。
陶渊明田园诗开创了诗歌的意境美,诗韵味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自然之美。朱熹的《朱子语类》说:“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⑶”这句话就是说其诗风的“平淡”,表现为极为自然,毫无矫饰。建安诗歌为中国文学史带来一种慷慨悲凉之美,西晋诗人为中国文学史带来绮丽之美,而陶渊明开拓了一个以冲淡为美的天地。他诗作的境界韵味,是一种平和淡泊,于世事无所争,无所求,心与自然泯一的人生境界的自然流露,表现为宁静平淡的境界,是一种新的意境美的类型。
陶渊明田园诗意境中平淡而有无限的丰采,简练之中有深厚的韵味。陶诗常常取自然和平人的生活,却通过诗人的组合,又呈现了新的意境,给人以美感。最能代表陶渊明冲淡之美的诗莫过于《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首诗之所以能千古激动人心,就在于创造出一个宁静平和的精神境界。人.、山川、空气、飞鸟,都是自然平淡之物。这样一个精神境界,留给人一种无尽的向往,这就是韵味。清代文人龚自珍的一首《已亥杂诗》赞美陶渊明说:“陶潜酷似卧龙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⑷”这说明陶渊明所写的松树和菊花,就也像其本人一样的品格崇高。
作为诗歌意境的艺术,陶渊明能写出一种境界。“境界”第一层意思是兼指景物与情事,即外界的山青水秀,情感的悲欢离合等等,但也有第二层意思,那就是精神或者心灵的境界,它是透过现实中的景物情事来传达的。再如《归田园居》其五:“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其中“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只不过是极平常的一束照明的荆条,但是诗人写出来的却表现出增强了亲邻之间欢聚谈笑的生活气氛。这一气氛的形成,也正是诗人甘愿归隐躬耕,坚守精神家园的结果。还有《移居二首》其一:“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量夕。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只用“敝庐、床席”两个词,就具体地写出他安贫守俭的生活,看似平淡,但平淡之中却透着一种超然洒脱,更表现出一种平和淡泊,于世事无所争,无所求,不“为权贵竟折腰”的高尚品格。
陶渊明的诗从表面看来很简单很朴实,实际上很复杂很难讲。一个人从低层次的需求发展到高层次的需求,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陶渊明的田园诗正好反映了他已到“自我实现”之境界所经历的那一个复杂的、艰难的、曲折的过程。苏轼《与苏辙书》中说:“吾於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⑸”“质”是质朴,“绮”是华美,“癯”本来是瘦,引申为单薄简单,“腴”本来是肥胖,引申为丰富。这句话是说陶诗外表上很质朴,实际上很华美,外表上很简单,实际上很丰富。这说明他的诗平淡,不是淡而无味,而是意味隽永,也就是平淡自然却韵味醇厚。
陶渊明田园诗的冲淡之美的境界是最主要的艺术成就。正如鲁迅所说的:“陶渊明并非浑身‘静穆’,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⑹”说此类诗写得慷慨激昂,豪情迸溢,表现诗人豪迈诗风的一面。另外,陶渊明的诗也有磊落不平的悲愤,如《杂诗八首》其二:“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中夜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也有忍饥抱寒的愁苦之音,如《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中“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鸟迁。”沈德潜说陶渊明诗:“有忧勤语,有自任语,有知足语,有悲愤语,有乐天安命语,有物我同得语。⑺”陶渊明自言:“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形、影、神之神释》),由于他委运任化,顺乎自然,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所以在诗歌创作中情绪平和。朱光潜先生也认识到了陶渊明“蜕变”的痛苦过程:“谈到感情生活,正如他的思想一样,渊明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人,他和我们一般人一样,有许多矛盾和冲突;和一切伟大诗人一样,他终于达到调和静穆。我们读他的诗,都欣赏他的‘冲淡’……⑻”
人们往往用“平淡朴素”概括陶诗的风格,然而陶诗不仅仅是平淡,陶诗的好处是在平淡中表浓厚韵味;陶诗不仅仅是朴素,陶诗的好处是朴素中见旖旎。陶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炊烟、山气、飞鸟等一切如实说来,本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一经诗人的笔触,往往出现韵味无穷,平淡之中可见旖旎。
总之,陶渊明田园诗平和散淡的心境、朴实无华的语言、情理浑融的内容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意境,他开创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一种韵味极为醇厚而朴实无华的冲淡自然之美。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真实体验为他写出这些广为传诵的田园诗作了铺垫,从而奠定了陶渊明田园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永远不朽的地位。


古人描写亲情的诗句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赏析 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客东都(洛阳)。《春夜洛城闻笛》一诗,当即这次客东都有感而作。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

有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的上一句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7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未满16岁。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

关于情思满怀的诗句
帮助的人:32.5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古诗中常运用夸张手法写眼前的实际感受或表达满怀情思的连续两句诗 1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 桃环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1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七绝,是李白写给他的好友王昌龄的,题为《闻王昌龄...

寻找一句送朋友的古诗词
译文:江南没有好东西可以表达我的情感,姑且送给你一枝报春的梅花以表春天的祝福。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随君 一作:随风)——唐代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译文: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 愁绪,几年离索...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一句句给我解答...谢谢...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 什么意思? 陆游写给唐婉的诗...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一句句给我解答...谢谢...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中表现友情的诗句是哪一句?
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

杏花吹满头这句诗出自哪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杏花吹满头”这句诗的出处及背景“杏花吹满头”这句诗出自晚唐诗人韦庄的《思帝乡 春日游》,原诗如下: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这样的:作者韦庄,经历了大唐灭亡后,苦难中辗转多地,最后到了巴蜀。在...

这首诗词怎么解释
于是,见闻的景物就与恋恋不舍的离情紧密结合在一起,烘托出词人放眼远方时的难舍难分的情感。“画角声断”一句,以凄厉的音响扣击着词人的心灵。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肠断!角声在古代诗词中多用来烘托苍凉和伤感的情景,如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范仲淹《渔家傲》“四面边声连角起...

唐诗素描
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画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首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思思的素描:片段】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太阳打着哈欠慢慢落在水天相接的地方,一艘小船驶过长河的黄昏。凉风吹过波光...

可留孙送春王去又子组成一句诗
“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

佛山市13139665134: 2:“雪里题诗泪满衣 一句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锻虹炎热: 诗人描写风雪中题完诗不觉泪水已经沾满了衣服这一情景有两层含义,一是抒发了对好友还京离去的不舍,更重要的是反映出诗人由朋友的回归想到自身仍得滞留异域的苦闷和久戍塞外的思乡之情.

佛山市1313966513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东吴生相遇 韦庄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老去不知 -
锻虹炎热: 1.(1)颔联写“花”与“酒”,颈联写“贫”与“贵”.诗人流离失所十年之久,衰老、麻木,再无赏花逸兴.乱世颠沛流离,只好借酒浇愁.乱离社会,世态炎凉,一边是啼饥号寒,一边是灯红酒绿.有志之士偏被压在社会最底层,沾不到春风雨露;权贵高踞豪门,吟风弄月.所以,诗人与东吴生离乱中相遇时,倍感辛酸. (2)“泪满缨”说明诗人十年流离不寻常,相遇故人泪潸潸.“开口笑”中既有无奈,亦含希望.一泪一笑,总括全诗,字挟风霜,声震金石.以“泪”始,以“笑”结,前后照应,关锁严密.(意对即可)

佛山市13139665134: 初闻涕泪满衣裳也出了诗人怎么样的心情 -
锻虹炎热: 当诗人一听“收蓟北”的消息后,“初闻 涕泪满衣裳”——欢喜得泪流满面,以泪写喜,更是喜极而泣、悲喜交集的最生动的写照. 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他听说官军收...

佛山市13139665134: 杜甫的《蜀相》解析 -
锻虹炎热: 蜀相》是杜甫在成都游武侯祠之后写的,写作时间大约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短短的八句当中,有叙事,有写景,有议论,有抒情,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游成都武侯祠,却为什么要题作《蜀相》...

佛山市13139665134: 九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答案
锻虹炎热: 语文要想成绩提高,多记多看多做题是错不了的,书山有路勤为径.下面是小编给大... 每一节都以“呵”引起下文不禁赞叹之情溢于言表,而且使诗有一唱三叹的韵律美. ...

佛山市13139665134: 伫久河桥欲去,斜阳泪满.这句出自谁手,是谁舍不得谁?
锻虹炎热: 出自宋朝吴文英之手. 这首词是作者重过“都城旧居”的悼亡之作.抒发词人对似花美眷的怀恋和悼惜,悲恸之情溢于言表.

佛山市13139665134: 诗句“共是别时泪满襟” -
锻虹炎热: 谜面:别时泪满襟 (打一成语) 谜底:不欢而散 潜离别 水寒 千里迢迢缘相聚, 潜离别时泪满襟. 万般无奈相思泪, 楚楚可怜寂寞愁. 潜离别 水寒 千里迢迢缘相聚, 潜离别时泪满襟. 万般无奈相思泪, 楚楚可怜寂寞愁. 这首诗我个人认为非常地伤感,有意境,让人感同身受.

佛山市13139665134: 杜甫 《武侯庙》的思想情感 -
锻虹炎热: 下面这个是从网上找的资料,希望对你有些帮助,呵呵.“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这两句写诗人瞻仰武侯庙所看到的一片萧条破败的景象.上句写庙.诗中“丹青”,指庙中的壁画;“落”,剥落、脱落.从“遗”字和“落”字可想而知...

佛山市13139665134: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这两句话写出了诗人身在 -- ,刚刚听到--的消息后--的表现? -
锻虹炎热: 字面意思.身在剑外(剑门关外),刚刚听到蓟北收复的消息后潸然泪下.

佛山市13139665134: 《题都城南庄》和《生查子》的比较鉴赏 -
锻虹炎热: 1.反衬 正面烘托 两首都有对心爱女子的怀念和无可排遣的失落感,不过,正如一笑,一湿, 笑,笑的是作者的痴情,作者的犹豫不决而错失良缘,有嘲笑有悔恨,有叹息的诸多复杂情绪在里面,虽见笑,却不为笑,以笑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悲.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