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惠王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让魏国这么由盛转衰?

作者&投稿:弘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每当一提起魏惠王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回看魏惠王的一生,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他从三十岁即位后就是天下的霸主,是天下众诸侯头上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任何想要挑战魏国霸权的人都会被打得狼狈不堪,可是在魏惠王五十九岁的那一年之后,一切都变了,马陵一战最精锐的魏武卒全军覆没,以前被打败的敌人都疯狂反扑卷土重来。
马陵之战后,魏惠王又经历了哪些大败仗?东败于齐,长子死焉
东败于齐指的就是马陵之战,此次战役主帅是太子申,庞涓是上将军,结果魏军中了孙膑的“减炤增兵”之计,在马陵中了齐军的重重埋伏,魏国最精锐的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此次战败来得很偶然,谁也没想到齐国会败得那么惨。
这场战役得从公元前350年说起,魏国在桂陵之战中败给齐国后想进一步进攻魏国从而把魏惠王赶下霸主的位置,不曾想魏国在襄陵和齐国的决战中越战越勇,打得齐国连连退却,最后魏惠王联合韩国,韩军加入战斗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最后韩、魏联军大败齐、卫、宋联军,魏惠王维护住了霸主的地位。
按说此次结盟后,韩、魏应该是短期内不会翻脸了,但是六年后魏惠王召集了逢泽之会,韩国并没有参加,而且还极为反对!韩、魏算是彻底翻脸了。
公元前342年,魏国派大军出征韩国,兵锋直指韩国都城新郑,面对来势汹汹的魏国大军,韩国自然是打不过的,于是向齐国求救。
齐国虽然答应出兵,但是却又不马上来救。齐国给了韩国勇气,韩军在战场上士气暴涨,和魏国大战五场,奈何魏武卒实在太强悍,韩国实在是打不过……
眼看韩国就要灭亡了,齐国终于出动了,还是和桂陵之战的套路一样攻其必救,令庞涓不得不率兵回救大梁。
此次进攻的齐军和在襄陵之战中的齐军一样不堪一击,一触即退,极大地增长了庞涓自信,亲自率兵向前追击,并根据齐军的军炤数量得出结论齐军确实是溃退了,齐军的军炤越来越少证明吃饭的人越来越少。
或许他不知道孙膑也在军中,否则不会那么大意。
最终庞涓还是中了孙膑的减炤增兵诈败之计,追至马陵的时候,齐军数量达十二万已经超过了魏军的十万,并且齐军还占据着地形优势,把魏军困在谷地之中,经过一夜鏖战,双方厮杀都损失惨重,但是最后齐军还是胜利了,魏国全军覆没,主将太子申被俘,庞涓死于乱箭之中。
据《史记·魏世家》记载在马陵之战中魏惠王的长子太子申被齐军俘虏,不过在《孟子·见梁惠王》中又说“寡人东败于齐长子死焉”,那么可以推定,太子申在被齐国俘虏后殉国了。
马陵之战魏国损失惨重,最精锐的魏武卒全军覆没,那些被打倒的敌人眼看魏国虚弱接踵而来,魏国丧失霸权后开始了连续战败。西丧地于秦七百里
马陵之战后魏国丧失了魏武卒主力部队,霸权也由此衰落,率先发难的就是秦国。
自从魏国夺取河西之地后,魏、秦已经经历过了三次河西大战,但是都以秦国的失败告终,每到打败魏国河西守军之时,魏国总能调动魏武卒主力力挽狂澜扭转战局,最终让秦国损失惨重功败垂成。
公元前340年,秦军以商鞅为主将,带兵渡过洛水进攻魏国河西地区,魏国派名将公子卬迎战,双方遭遇时并未直接开战,因为双方的主将商鞅和公子卬是有交情的,公子卬信任商鞅接受商鞅的邀请到秦军军中商议议和事宜,结果被扣住。
商鞅趁魏军没有主将,一举突袭打败了魏军,从此秦国在河西算是有了落脚地,但此时的秦国并未和魏国全面开战,第四次河西之战也就告一段落了。
真正让魏国受到打击的是十多年后的雕阴之战,秦惠文君八年,秦军大举出动,渡过黄河在雕阴和魏国展开了正面的大决战,此战秦军主将公子卬大败魏国河西军,斩首八万而还,魏军河西军主将龙贾战死。
之后秦军渡过黄河,深入魏国河东腹地,连翻作战让魏国苦不堪言。
魏国为了停战求和,不得不割让整个河西和上郡七百余里土地给秦国。南辱于楚
魏国先后惨败于齐、秦,已经由昔日的霸主沦为了二流国家,魏惠王先是在徐州相王朝见齐威王,又拉拢韩国进咸阳朝见秦惠文王,甚至还为秦惠文王牵马、驾车,可谓是屈辱至极。
公元前323年,又有仇家找上门了,楚将昭阳率领楚军北伐攻打魏国,在襄陵大败魏军直逼大梁。魏惠王被迫签下城下之盟割让八座城邑给楚国以停息战火,此次惨败让魏惠王心灰意冷,向孟子诉苦“寡人耻焉”。
向来只有魏国打楚国,楚国打败魏国真让魏惠王受不了,魏文侯时期魏国的土地在中原只有河内,黄河南岸的土地也是魏武侯晚年才打下的,而且是从楚国手中夺取的,黄河南岸包括大梁在内原来都是楚国的地盘或者楚国的势力范围,可以说魏国是站在侵占楚国土地头上而强大起来的,魏惠王从来都没有瞧上楚国,结果被楚国一顿揍,不得不签下城下之盟,割地赔偿才能停战,魏惠王心里苦啊。什么因素导致了魏惠王霸权衰落?
魏惠王从霸权的顶峰浊泽之会到衰落开始的马陵之战仅仅只有三年的时间,衰落的非常迅速,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他的失败呢?穷兵黩武
穷兵黩武是魏惠王丧失霸业的最大因素,自从魏惠王继位后,三五年一大战,小战从未停息,如此频繁地发动战争,无论是国库还是民间,哪里还能剩下余粮?
一场战争下来,士兵大量死亡,然后又大量征兵,然后又大战,如此陷入恶性循环当中,魏国虽然战胜也有损国力,更别提战败了,其中以从桂陵之战到襄陵之战最为典型,魏国虽然最终获取了胜利,但那也是惨胜,看似保住了霸业却也让霸业更加摇摇欲坠。
连年战争早就让魏国消耗一空,经济萧条,尤其是农业!农业是古代的基础经济,没有农业一切就完了,魏国带甲三十万,再加上服务于军队的人员,数量庞大,连年战争得耽误了多少农时!
穷兵黩武,经济崩溃,国力必然衰退,早年间发展经济,都败光了。制度僵化,未进行第二次改革
魏国虽然历经了李悝变法以及吴起的兵制改革,但是距离魏惠王时期时间久远,任何制度都是有时效性的,到了魏惠王时期有些制度早已僵化,这就导致了某些方面“人不能尽其才,物不能尽其用”,魏国到了魏惠王时期,人才大量外流,而另一方面魏惠王还感叹魏国没有人才,这其实是魏国制度已经僵化。
如果魏惠王进行第二次改革,那么商鞅、犀首、张仪不会奔秦、孙膑不会奔齐……魏国岂能那么快就衰败!争霸策略
魏国的策略不固定,盟友不清晰也是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魏惠王不能坚持三晋联盟的同时又不能彻底放弃三晋联盟,所以在三晋内部时有内战,三晋之间互不信任、互相掣肘。
魏国的衰落最终还是落在了三晋内斗之中,魏国攻打赵国邯郸,给了齐国可乘之机,一败桂陵;魏国攻打韩国新郑,二败马陵,没有韩、赵作为盟友,三败河西、四败襄陵,连续大败,魏国再强大也得衰落啊。地理位置局限性
魏国地处四战之地,易攻难守,秦国在西、赵国在北、齐国在东、楚国在南,如此四战之地稍有不慎就会腹背受敌,事实也是如此,每当魏国激战正酣之时,秦国就出兵河西背后捅刀子,魏国就只能在中原停战然后长途奔袭回援河西了,根本就不能全力参与中原争霸!
魏国没有稳定的大后方极大的限制了魏国的扩张。结语
魏国在魏惠王手中衰落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他想挽回魏国的霸权却又无计可施。魏惠王站在了极高的起点,即位之初便是天下霸主,位置太高蒙蔽了他的双眼,致使魏国霸业难以为继,他没有做错什么却又把一切都做错了,何其可悲可叹。


庞涓在历史上为什么会被称作“名将”,他到底做了什么?
庞涓在历史上被称作“名将”是因为其出仕魏国,担任了魏惠王的将军。庞涓与孙膑为同窗,二人一起拜师学习兵法。庞涓后来出仕魏国,担任了魏惠王的将军,但是他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于是暗地派人将孙膑请到魏国加以监视。孙膑到魏国后,庞涓嫉妒他的才能,于是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砍去了...

秦惠文王与芈月真实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4、惠文王对芈月的宠爱绝不是这一点半点,作为堂堂一国之君,他竟然让芈月骑在他的脖子上,做芈月的大老虎,并且称芈月是小老虎。5、后来,在秦惠王年老之际,朝堂之上对于芈八子的非议也越来越多,无风不起浪,芈月作为一个楚国的庶出公主,竟能一步一步得到这样的权势,决不只是惠文王的宠爱...

魏惠王继位之后魏国是什么地位?为什么会不胜从前
打败当时第一的国家,势力弱小的国家必然闻风臣服,事半功倍的效果,谁不想要呢?随着秦、齐等国的崛起,必然会向外扩张,野心是无限的,而土地是有限的,战争不可避免。再加之魏惠王战略失误,昏招迭出:丢失河西之地,经济发展受限;两次大败,损兵折将。人财两失的魏国,衰败也就水到渠成了。

燕惠王为什么对待乐毅的态度会有所转变?
而你误听传言,就去了赵国。你这样做虽说是有道理的,但如何报达先王对你的知遇之恩呢?”乐毅听了后就写了一封《报燕惠王书》的回信,大意是说:“我到赵国是为了避免被杀,也是为了维护先王和大王的名义。大王能任用贤人是英明的决策。我虽不在燕国但不会做对不起燕国的事。”燕惠王看了此信...

明朝惠王朱佑基是朱元璋的什么后辈
朱佑基是朱元璋的第六代孙。朱元璋给每个儿子定了一个辈分表,每个表20个字,从他的孙子开始依次向下起名字。其中燕王家:“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依此表看,这个朱佑基应该是“佑”字辈的,也就是应该和明第九帝——明孝宗朱祐樘属一辈。

梁惠王听了孟子的话之后怎么做 续写
魏惠王自称治国尽心竭力,河西发生灾荒,就将那里的灾民安置到河东 将河东的粮食运送到河西。当河东发生灾荒 时,也是这样做的。可是魏国的人口不见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说,“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弃甲 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赵惠文王才十岁,为何要饿死他的父亲?
赵武灵王确实是在沙丘被围困饿死的,在沙丘围困赵武灵王致死的实际指挥人物是赵国当时的权臣赵成和李兑等人,赵惠文王当时还是孩子,还没有能力和魄力做这种事情,也没有证据说赵惠文王是这件事情的幕后,所以赵惠文王谈不上弑父。倒是赵武灵王虽然在赵国搞胡服骑射,又灭了中山国,大大的提高了赵国的...

秦惠文王为何一继位就要处决秦国的功臣商鞅?
第二次是,秦惠王想要划分土地的时候,秦惠王的太傅又做错了事情被商鞅处罚,因此造成太傅心里不满就在秦惠王面前无事生非的说商鞅想要造反,因此秦惠王对商鞅又一次梁子。第三次是,商鞅被处死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变法触及了秦国统治阶级的利益,因为当时商鞅为了能够让变法继续下去,对于一些贵族处罚...

晋朝八王之乱是哪八王?
西晋年间司马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的混战,前后历时16年。其最终结局是东海王司马越夺取大权。对统治造成了严重破坏,被认为是导致西晋灭亡的原因之一。 公元290年,晋武帝死,太子司马衷继位,是为晋惠帝。惠帝是个白痴,除了享乐以外,什么事也不懂。时值天下荒乱,百姓多饿死,他得知后竟说:“为什么不吃肉粥?

《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
此时,苏秦终于可以一展抱负,当然他后面所做的事,便是合纵之术,弱者联合以抗衡强国,主要对手便是强秦。在一系列的合纵伐秦之后,我想秦惠文王应该也是后悔当时,为啥不用苏秦,那怕不用苏秦,杀了他也好,可惜世上本无后悔药。不过还好,秦惠文王有张仪,有良将,倒也没有损失什么。不过历史确真...

岳池县19639533483: 魏惠王怎么样 -
舌生亦欧: 魏惠王,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魏惠王魏茔,魏武侯子.即位时魏国是鼎盛时期,但在以后的战争中,大败于齐国,开始衰弱,他死于公元前319年.魏的先祖毕公是周文王的庶子,姓姬名高,武王伐纣后封于毕,称“毕公高”.毕公高的后人毕万,在晋献公时封于魏,始姓魏.毕万的十一世孙魏斯,于公元前403年参加韩赵三家分晋,始封为诸侯,尊号魏文侯.

岳池县19639533483: 在魏惠王身上值得我们吸取的教训有哪些 -
舌生亦欧: 霸主庸君:刚愎自用志大才疏外阔内狭.魏惠王是战国时期在位最长(五十年以上)的君主之一.就全貌而言,魏惠王前后两期差别极大,譬如后世之唐玄宗李隆基.魏武侯死后,公子魏罃(魏惠王)与公子缓争夺继位权,其时的魏罃强悍精明...

岳池县19639533483: 魏惠王任命了几任丞相 魏惠王为什么最后没能称霸 -
舌生亦欧: 用“自掘坟墓”来形容魏惠王最合适不过.其实,魏惠王最后的下场真的可以不用那么惨,他本可以继承父亲的遗志,继续父亲将魏国称雄的局面维持下去,可是魏惠王没有把握住这个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在惨败后他或许明白了这个道理...

岳池县19639533483: 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
舌生亦欧: 秦王政即位后,对魏国的压力不断加大,公元前225年,秦战地统帅王贲认为大梁城垣坚固,很难在短期内攻拔,于是引大沟之水冲灌大梁城,经3个月战争,城垣崩塌,魏王假出降,被王贲所杀,魏国灭亡.魏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

岳池县19639533483: 魏惠王之所以身不死,国不分者,二国之谋不和也.若从一家之谋,魏必分矣.故曰:君终,无 - 子,其国可破也 -
舌生亦欧: 魏惠王之所以能自身不死,国家不被瓜分,是由于韩、赵两国意见不和.如果按照其中一家的办法去做,魏国一定会被瓜分.所以说:“国君死时,无继承人,国家就会被击破.” 追问: 按照其中一家的做法? 追问: 按照其中一家的做法? ...

岳池县19639533483: 谁知道围魏救赵的典故? -
舌生亦欧: 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是讲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释失中山的旧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这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服,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强占了,魏将庞涓认为...

岳池县19639533483: 惠文王为什么改公为王 -
舌生亦欧: 当时列国基本都已称王,秦惠文王称王,向天下宣告秦国的崛起,以其争霸天下的决心 五国相王,指的是战国中期五个主要诸侯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的事件,该事件标志着周王权威的彻底消失. 战国早期,各诸侯国之中仅有楚国、越国及...

岳池县19639533483: 惠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舌生亦欧: 惠施是宋国(今河南商丘市)人,但他最主要的行政地区是魏国(今河南开封市),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尊齐为王. 魏惠王在位时,惠施因为与张仪不和而被驱逐出魏...

岳池县19639533483: 齐魏战于马陵惠施对惠王提出什么建议 -
舌生亦欧: 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魏惠王在位时,惠施因为与张仪不和而被驱逐出魏国,他首先到楚国,后来回到家乡宋国,并在宋国与老乡庄子成为朋友.公元前三一九年魏惠王死后,由于东方各国的支持,魏国改用公孙衍为相国,张仪失宠离去,惠施重回魏国.

岳池县19639533483: 简述,张仪和苏秦 -
舌生亦欧: 中文名称: 苏秦 又 名: 字季子 性 别: 男 所属年代: 春秋战国时代生平简介字季子.战国时东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学纵横之术游说各国,初至秦说惠王,不用.乃东至赵、燕、韩、魏、齐、楚,游说六国合纵御秦.他出任纵约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