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杨贵妃的结局有哪几种?(越详细越好)

作者&投稿:资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上杨贵妃的结局有哪几种?(越详细越好)~

杨贵妃马嵬坡之死,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缢杀说 这是常见的一种说法。新、旧《唐说》异口同声。大体情况是: 护驾士兵们杀了杨国忠之后,仍然不肯前进,玄宗亲自走到驿站门下命令,也没有效。玄宗要高力士问六军主帅陈玄礼是什么缘故。陈玄礼说:“国忠谋反,贵妃不应该还留在皇上身边,请皇上割爱正法。” 玄宗听后,转身进入驿站,在门内的小巷边拄着手杖,低着头,昏昏默默地呆立了很久。京兆司录韦谔进言: “众怒难犯,安危只在顷刻之间,望陛下迅速决策。” 唐玄宗反驳说: “贵妃常年居处深宫,与杨国忠谋反何干?” 高力士进言说: “贵妃本来无罪,但将士们已杀国忠,贵妃还留在陛下身边,他们岂敢自安?望陛下仔细想想,将士们安心了,陛下的安全才有保障。” 玄宗无法,只得走进行宫,把贵妃牵出厅门,到马道北墙口同她道别。杨贵妃流着眼泪,呜呜咽咽地说: “望皇上好生珍重。我有负国恩,死而无恨。死前请让我拜佛,为陛下祈祷。” 玄宗也动情地说;“愿妃子善地超生。” 于是,高力士把贵妃引出,缢杀于佛堂前梨树之下。直到陈玄礼等人验了尸,证明贵妃确已身死,将士们才拖着半卷的旌旗,迎着散漫的黄尘,向四川而去。对于贵妃马嵬坡之死,唐代还有另外两种说法:
(二)被杀说 白居易的《长恨歌》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杜甫的《哀江头》说:“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此外,唐诗中咏杨贵妃的,还有“太真血染马蹄尽”、“埋血空生碧草愁”、“喧呼马嵬血”、“血埋妃子艳”等句,都少不了一个“血”字,人们知道,缢死者是没有血的,可见,唐代很多人认为她是被杀而死。
(三)吞金说 刘禹锡诗《马嵬行》写道:“贵人饮金屑,倏忽□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刘禹锡自述,他写的马嵬坡故事是通过实地考察,亲“问里中儿”所得。想必有一定的真实性。这样看来,杨贵妃也可能是吞金屑而死的了。流落民间说 杨贵妃未死,流落民间,在唐代早有传闻。20世纪20年代末期,著名学者俞平伯在《小说月刊》20卷2号上发表了《〈长恨歌〉及〈长恨歌传〉疑质》,1984年,周煦良先生在《晋阳学刊》上又发表了《〈长恨歌〉恨爱哪里》,对杨贵妃未死说进行了全面的论证: 1.《长恨歌传>中说:“反袂掩面,使牵之而去。仓皇辗转,竟就死于尺组之下。”本已暗示死于隐蔽之所,仓猝之见,其死况就是值得怀疑的,待安史之乱平定,玄宗回到马嵬坡,《长恨歌》中更是明言: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请注意这个“中”字,可见就掘地三尺了;再请注意这个“空”字,根本就没有找到尸骨。这足以证明,仓猝间,杨贵妃一牵而去,根本就没有在马嵬坡留下尸体,甚至连替代的假尸体也没有一具。 2.既然马嵬坡墓中不见尸体,玄宗才派方士去找,找的结果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所谓“碧落”,就是“天界”;所谓“黄泉”就是“地府”。她既然既未成仙,又未成鬼,那就当然是落在人家了。 3.最后,方士在海山之间的“玉妃太真院”里找到了她。她“雪肤花貌”,依然是原来的模样,还深情地拿出信物“金钗钿合”带给明皇,以证其实;又举出“七月七日长生殿”里只为二人所知的密语,“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以见其真。那么,杨玉环的未死,已是千真万确的了。 4.“玉妃太真院”在哪里?他们一致认为,那就是女道士院,而唐代的“女道士院”大多是妓院。因此,杨贵妃在战乱中流落民间之后,最终是沦落为娼妓。——她不能、也不愿再回皇宫了。 5.俞、周两先生进而推断,当日仓猝间,可能使用了调包计,用一个宫女替死。好在是执刑者是高力士、验尸者陈玄礼都是唐玄宗的亲信。杨贵妃被人秘密送走,才得以流落民间。如果确实是死在马嵬坡,诗文都应到此为止,不必另生枝节。其“恨”也当适时而止。正因为不是死别,而是生离,“而天人修阻为最可恨者”,所以才堪称“长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道出了唐玄宗长思、长念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
亡命日本说 在中国人看来,杨贵妃“亡命日本”,似乎是虚无缥缈的,而在日本人看来,“亡命日本”倒像是实有其事了。1963年,一名日本少女在电视台展示了她的家谱和古代文献,自称是杨贵妃在日本的后裔,在日本引起了一阵轰动。更为神奇的是,日本著名演员山口百惠在2000年也向媒体宣称:“我是中国杨贵妃的后代。” 做杨贵妃的后代并不是什么光荣的事,如果不是世代相传,确有其事,它们何必要自称杨贵妃后代,从而引人侧目呢?特别是山口百惠,曾是大红大紫,无论在从影期间和息影之后,都拥有极多的影迷,举手投足都是媒体追逐的对象,为了逃避媒体,她长期深居简出,根本用不着扯出杨贵妃来耸人听闻。日本史学家邦光史郎的《日本史趣事集》、渡边龙美的《杨贵妃复活秘史》以及我国《文化译丛》译自日本的《中国传来的故事》,都讲着杨贵妃未死的故事。 据说:杨贵妃在马嵬坡并没被缢死,而是由陈玄礼、高力士策划,用一个宫女做了替身,然后派人护送杨贵妃南逃。当时的中国同日本有海上交往,他们大约在现在的上海一带乘船出海,经过艰险的漂泊,在日本久津半岛的唐渡口登陆,定居在油谷町。由于长期颠沛流离,贵妃身染重病,不久就死去了,当地人深表同情,把她安葬在那里。杨贵妃墓,背倚微微起伏的山岗,面临平阔壮观的大海,墓基是一块由乱石组成的面积有几十平方米的平台,台上有五座石塔,主塔高153厘米,日本人称为“五轮塔”,相传,杨贵妃就安眠在五轮塔下。 白居易诗说:“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在当时看来,这海上仙山当然就是日本了。后来,唐玄宗终于知道了杨贵妃客死东瀛的消息,哀痛欲绝,为了给贵妃祈福,他派白马将军陈安带来了两尊佛像——释迦如来和阿弥陀如来,准备安置在杨贵妃归宿之地。陈安将军踏遍了日本大小列岛,没有找到这个地方,只好把这两尊佛像暂时安放在京都清凉寺之后回国。后来,日本当局发现了杨贵妃墓,要清凉寺交出佛像,清凉寺则认为佛像在清凉寺已久,评价甚高,影响甚大,不愿意将佛像交出。作为一种变通方法,他们请当时最负盛名的工匠,照原像制作两尊,将四尊佛按新旧搭配,留二尊在清凉寺,另二尊在贵妃墓地建“二尊院”安置。如今,二尊院的两尊佛像被指定为日本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油谷町的二尊院墓地和五轮塔,则是山口县级指定的有形文物。据说:贵妃墓前香火不断。人们认为,朝拜杨贵妃墓,可以生得漂亮可爱的儿子。杨贵妃喜欢吃的山东肥桃子,已被日本大津郡引入、栽种,被称为“杨贵妃桃”。
想杨玉环本是个普通女子,只是因为天生丽质聪颖柔顺丰满一见夺于前夫,二见杀于后夫,中间虽是过了十几年尊宠荣贵的日子,但与政治是毫不相干的。她只是一只温驯的替罪羊而已。一千多年过去了,杨贵妃之死引起的嗟、怨、叹,也早已成为了历史陈迹。至于她同唐玄宗是生离,还是死别,将是一个永恒的谜团。

没有和李白在一起 看杨贵妃秘史的啵杨贵妃,本名杨玉环(公元719-756年):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原籍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七年719年6月1日生于蜀郡(今四川成都)。杨贵妃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另有同名电视剧和电影。 人物生平  杨玉环(公元719-756年):名玉环,字太真,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原名杨芙蓉(故有芙蓉出 水),出生地为容州(今广西容县),祖籍陕西华阴。杨贵妃自小习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四川崇州)司户,叔父杨玄璬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璬家。后来又迁往永乐(山西永济)。所以问杨贵妃是哪里人,有说陕西华阴,广西容县的,有说四川的,有说山西永乐的,莫衷一是。就我看到的《唐国史补》有言: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   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阳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   婚后本来生活幸福甜蜜。然而皇帝唐玄宗见她有倾城倾国之色,竟悖常伦,欲占为己有。于是以“做女道士”为名招入宫,经过一番暗渡陈仓后,于天宝四年(745)封为贵妃(此等手法与当年高宗朝武则天削发为尼后入宫如出一辙),(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   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自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有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所以荔枝又称"妃子笑"。   杨玉环是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虽为美女,但仍有缺陷:具体有狐臭,因此特别喜欢沐浴。   天宝十五年安禄山起兵造反,沉迷于酒色歌舞之中的唐玄宗仓皇逃离长安,西幸成都。途经马嵬坡,右龙武军(禁军)将军陈玄礼等六军(白居易所言“六军”当为北衙禁军——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和左右神武军,但玄宗朝其实只有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四军)将士认为杨家祸国殃民,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又不肯前行,说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安史之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贵妃死时,年38岁。   这位以胖为美的杨贵妃,是最简单的美人、最幸福的美人,也是最令人感慨的美人。   杨玉环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用成语“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形容4人。杨玉环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中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一位美女,也是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一位后妃。 [编辑本段]历史考究杨玉环的名字   她真叫玉环吗?   大名鼎鼎的杨贵妃,芳名是什么?这是个有趣的问题。   《旧唐书》与《新唐书》里没写,《资治通鉴》里也没有明确记载,《长恨歌传》只说她是“杨玄琰女”。唐大中九年(855年),也就是杨贵妃死后大约100年,郑处诲编撰的《明皇杂录》里才第一次提及:“杨贵妃小字玉环”。后人沿用至今。对此,有一种不同的说法,郑嵎的《津阳门诗注》里说:“玉奴,太真小字也”。郑处诲和郑嵎都是唐人,生活年代也差不多,而且都是进士出身,所以他们的说法都有可信的理由。当然,也可能这两个名字都属杨美人,一个是真名,一个是昵称。   不管杨贵妃叫什么,那个叫李隆基的老男人都喜欢。说他是老男人,一点不假,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两人第一次见面时,杨氏才22岁,而他已经56岁了。老是老点,可他是皇帝,所以能够为所欲为。他不但不管她叫什么,而且也不管她嫁没嫁人,甚至都不考虑她嫁的是自己的儿子,只要他喜欢,便一定要夺过来。   唐玄宗看上杨玉环时,她已经嫁给寿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唐时宫廷“胡风”盛行,老子抢儿子的媳妇,好像也不算稀罕事,“爱情面前人人平等”嘛,所以也没有卫道士哭闹着向皇上谏劝什么“人伦之理”。但这毕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为了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唐玄宗还是做了一些台面上的工作。譬如先是听从妹妹玉真公主的建议,打着孝顺的旗号,下诏令她出家做女道士,说是要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荐福,并赐道号“太真”,让杨玉环搬出寿王府,住太真宫。这样做也是为避人耳目,方便他们偷情。好不容易熬过五年,玄宗先是很正经地尽了一把“父亲之责”,为寿王李瑁娶韦昭训的女儿为妃,紧接着就迫不及待地将杨氏迎回宫里,并正式册封为贵妃。杨玉环不仅长得漂亮,歌舞俱佳,而且很是聪明,善解人意,简直就是皇上的贴心“小棉袄”,玄宗自然极为喜欢。不久,杨玉环便专宠后宫,使得“六宫粉黛无颜色”,当时宫中称她为娘子,一切待遇(仪体规制)也都是皇后级别。   对此,唐人李商隐有话要说。他在《骊山有感·咏杨妃》里写道:“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看来寿王真是郁闷至极、尴尬到家了。但玄宗不顾人伦,依然要夺子所爱,那就只能感叹杨玉环的美色太有诱惑力了。不过,根据常理推断,已步入老年的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可能不仅是贪图美色和床笫之欢,更是将她当作生活体贴入微、凡事知心解意、犹能迎合自己嗜好的精神伴侣。   如《旧唐书》所述:“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每倩盼承迎,动如上意。”而《新唐书》里的评语也大致相同,只是很含蓄地加了“遂专房宴”的提示。后世诸多文学作品,极尽意淫之能事,一味放大贵妃“以色邀宠”的本领,我以为有高估唐明皇生理功能之嫌。当然,再老的男人,对美色还是很受用的,何况这位美人儿长得如天仙一般。

杨贵妃故事,家喻户晓。有关她在马嵬坡的结局,大致有四种说法: 一,正史载被缢死。 二,刘禹锡诗《马嵬行》:“贵人饮金屑,倏忽蕣英暮。”谓吞金死。 三,杜甫诗《哀江头》:“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谓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前两句指被杀,后两句“去往”、“消息”则似未死。时杜甫在长安,定知杨国忠全家被杀,有否贵妃,则传说不一,故予并存。但由此衍出洪昇《长生殿》中新说,惟托之于梦:“只为当日个乱军中祸殃惨遭,悄地向人丛里换妆隐逃,因此上流落久蓬飘。”即趁乱逃逸。 四,日本有杨贵妃墓,虽不可信,但当有此传说,即贵妃逃到日本。

历史上的杨贵妃之死至今仍是一个迷,众多专家也是众说纷纭。但大致有三种说法,1、由于马巍坡兵变,她被赐毒酒。2、在兵变中被马践踏而死。3、由于唐玄宗的恩宠,被密密送到了日本,日本现在有她的墓,但真假不确定。

杨贵妃马嵬坡之死,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缢杀说 这是常见的一种说法。新、旧《唐说》异口同声。大体情况是: 护驾士兵们杀了杨国忠之后,仍然不肯前进,玄宗亲自走到驿站门下命令,也没有效。玄宗要高力士问六军主帅陈玄礼是什么缘故。陈玄礼说:“国忠谋反,贵妃不应该还留在皇上身边,请皇上割爱正法。” 玄宗听后,转身进入驿站,在门内的小巷边拄着手杖,低着头,昏昏默默地呆立了很久。京兆司录韦谔进言: “众怒难犯,安危只在顷刻之间,望陛下迅速决策。” 唐玄宗反驳说: “贵妃常年居处深宫,与杨国忠谋反何干?” 高力士进言说: “贵妃本来无罪,但将士们已杀国忠,贵妃还留在陛下身边,他们岂敢自安?望陛下仔细想想,将士们安心了,陛下的安全才有保障。” 玄宗无法,只得走进行宫,把贵妃牵出厅门,到马道北墙口同她道别。杨贵妃流着眼泪,呜呜咽咽地说: “望皇上好生珍重。我有负国恩,死而无恨。死前请让我拜佛,为陛下祈祷。” 玄宗也动情地说;“愿妃子善地超生。” 于是,高力士把贵妃引出,缢杀于佛堂前梨树之下。直到陈玄礼等人验了尸,证明贵妃确已身死,将士们才拖着半卷的旌旗,迎着散漫的黄尘,向四川而去。对于贵妃马嵬坡之死,唐代还有另外两种说法: (二)被杀说 白居易的《长恨歌》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杜甫的《哀江头》说:“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此外,唐诗中咏杨贵妃的,还有“太真血染马蹄尽”、“埋血空生碧草愁”、“喧呼马嵬血”、“血埋妃子艳”等句,都少不了一个“血”字,人们知道,缢死者是没有血的,可见,唐代很多人认为她是被杀而死。 (三)吞金说 刘禹锡诗《马嵬行》写道:“贵人饮金屑,倏忽□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刘禹锡自述,他写的马嵬坡故事是通过实地考察,亲“问里中儿”所得。想必有一定的真实性。这样看来,杨贵妃也可能是吞金屑而死的了。流落民间说 杨贵妃未死,流落民间,在唐代早有传闻。20世纪20年代末期,著名学者俞平伯在《小说月刊》20卷2号上发表了《〈长恨歌〉及〈长恨歌传〉疑质》,1984年,周煦良先生在《晋阳学刊》上又发表了《〈长恨歌〉恨爱哪里》,对杨贵妃未死说进行了全面的论证: 1.《长恨歌传>中说:“反袂掩面,使牵之而去。仓皇辗转,竟就死于尺组之下。”本已暗示死于隐蔽之所,仓猝之见,其死况就是值得怀疑的,待安史之乱平定,玄宗回到马嵬坡,《长恨歌》中更是明言: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请注意这个“中”字,可见就掘地三尺了;再请注意这个“空”字,根本就没有找到尸骨。这足以证明,仓猝间,杨贵妃一牵而去,根本就没有在马嵬坡留下尸体,甚至连替代的假尸体也没有一具。 2.既然马嵬坡墓中不见尸体,玄宗才派方士去找,找的结果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所谓“碧落”,就是“天界”;所谓“黄泉”就是“地府”。她既然既未成仙,又未成鬼,那就当然是落在人家了。 3.最后,方士在海山之间的“玉妃太真院”里找到了她。她“雪肤花貌”,依然是原来的模样,还深情地拿出信物“金钗钿合”带给明皇,以证其实;又举出“七月七日长生殿”里只为二人所知的密语,“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以见其真。那么,杨玉环的未死,已是千真万确的了。 4.“玉妃太真院”在哪里?他们一致认为,那就是女道士院,而唐代的“女道士院”大多是妓院。因此,杨贵妃在战乱中流落民间之后,最终是沦落为娼妓。——她不能、也不愿再回皇宫了。 5.俞、周两先生进而推断,当日仓猝间,可能使用了调包计,用一个宫女替死。好在是执刑者是高力士、验尸者陈玄礼都是唐玄宗的亲信。杨贵妃被人秘密送走,才得以流落民间。如果确实是死在马嵬坡,诗文都应到此为止,不必另生枝节。其“恨”也当适时而止。正因为不是死别,而是生离,“而天人修阻为最可恨者”,所以才堪称“长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道出了唐玄宗长思、长念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 亡命日本说 在中国人看来,杨贵妃“亡命日本”,似乎是虚无缥缈的,而在日本人看来,“亡命日本”倒像是实有其事了。1963年,一名日本少女在电视台展示了她的家谱和古代文献,自称是杨贵妃在日本的后裔,在日本引起了一阵轰动。更为神奇的是,日本著名演员山口百惠在2000年也向媒体宣称:“我是中国杨贵妃的后代。” 做杨贵妃的后代并不是什么光荣的事,如果不是世代相传,确有其事,它们何必要自称杨贵妃后代,从而引人侧目呢?特别是山口百惠,曾是大红大紫,无论在从影期间和息影之后,都拥有极多的影迷,举手投足都是媒体追逐的对象,为了逃避媒体,她长期深居简出,根本用不着扯出杨贵妃来耸人听闻。日本史学家邦光史郎的《日本史趣事集》、渡边龙美的《杨贵妃复活秘史》以及我国《文化译丛》译自日本的《中国传来的故事》,都讲着杨贵妃未死的故事。 据说:杨贵妃在马嵬坡并没被缢死,而是由陈玄礼、高力士策划,用一个宫女做了替身,然后派人护送杨贵妃南逃。当时的中国同日本有海上交往,他们大约在现在的上海一带乘船出海,经过艰险的漂泊,在日本久津半岛的唐渡口登陆,定居在油谷町。由于长期颠沛流离,贵妃身染重病,不久就死去了,当地人深表同情,把她安葬在那里。杨贵妃墓,背倚微微起伏的山岗,面临平阔壮观的大海,墓基是一块由乱石组成的面积有几十平方米的平台,台上有五座石塔,主塔高153厘米,日本人称为“五轮塔”,相传,杨贵妃就安眠在五轮塔下。 白居易诗说:“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在当时看来,这海上仙山当然就是日本了。后来,唐玄宗终于知道了杨贵妃客死东瀛的消息,哀痛欲绝,为了给贵妃祈福,他派白马将军陈安带来了两尊佛像——释迦如来和阿弥陀如来,准备安置在杨贵妃归宿之地。陈安将军踏遍了日本大小列岛,没有找到这个地方,只好把这两尊佛像暂时安放在京都清凉寺之后回国。后来,日本当局发现了杨贵妃墓,要清凉寺交出佛像,清凉寺则认为佛像在清凉寺已久,评价甚高,影响甚大,不愿意将佛像交出。作为一种变通方法,他们请当时最负盛名的工匠,照原像制作两尊,将四尊佛按新旧搭配,留二尊在清凉寺,另二尊在贵妃墓地建“二尊院”安置。如今,二尊院的两尊佛像被指定为日本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油谷町的二尊院墓地和五轮塔,则是山口县级指定的有形文物。据说:贵妃墓前香火不断。人们认为,朝拜杨贵妃墓,可以生得漂亮可爱的儿子。杨贵妃喜欢吃的山东肥桃子,已被日本大津郡引入、栽种,被称为“杨贵妃桃”。 想杨玉环本是个普通女子,只是因为天生丽质聪颖柔顺丰满一见夺于前夫,二见杀于后夫,中间虽是过了十几年尊宠荣贵的日子,但与政治是毫不相干的。她只是一只温驯的替罪羊而已。一千多年过去了,杨贵妃之死引起的嗟、怨、叹,也早已成为了历史陈迹。至于她同唐玄宗是生离,还是死别,将是一个永恒的谜团。
记得采纳啊


杨贵妃的结局真的死了吗还是到了日本
公元756年,安史之乱爆发,一代绝世美人杨贵妃香消玉殒在马嵬坡上,两年后,挖开的贵妃墓中却找不到贵妃的遗体,杨贵妃可能会在马嵬坡死而复生吗?如果这位绝世美人真的幸免于难,她最终又去翻开史料,有关杨贵妃东渡日本的说法由来已久。早在二十年代,著名"红学家"俞平泊先生在《长恨歌》和《...

历史上真实的杨贵妃是怎么死的?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杨贵妃在中国死没死?
杨贵妃在中国死掉了。杨玉环(公元719年-公元756年):号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其籍贯存在争议,主要有五种说法:虢州阌乡(今河南灵宝)、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说、...

杨贵妃是怎么死的
无奈之下,只得命高力士传谕,赐杨贵妃死。这一年,杨贵妃三十八岁。她被缢杀在佛堂。死后,陈尸于天井,让禁军将士们看到杨贵妃真的死了。将士们这才安心,护送唐玄宗往西而行。然而,这仅仅是史书记载的杨贵妃的第一种归宿。旧史的记载是完全准确和真实的吗?事实上,关于杨贵妃的人生归宿,历史上有多种不同的说法...

杨玉环最后结局是什么?
唐玄宗非常的宠爱杨贵妃,有句诗叫作:“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看来这唐玄宗爱美人已经达到这个地步了,并且为了杨贵妃修建华清池让其在华清池中沐浴。后来的唐玄宗为了帝国形式的危机,赐了白娟让杨贵妃在马嵬坡自杀,一抹红颜就这样的烟消云散于世间。轶事典故 姓名由来 杨玉环名字《旧...

杨贵妃是怎么死的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至马嵬驿,军士哗变,杀死民愤极大的杨国忠,又逼唐玄宗杀死杨贵妃。玄宗无奈,便命高力士赐她自尽,最后她被勒死在驿馆佛堂前的梨树下,死时38岁。传说运尸时,杨贵妃脚上的一只鞋子失落,被一老妇人拾去,过客要借玩,须付百钱,老妇人借此发了财。 有人说,杨玉环可能死于佛堂。《旧唐书·杨贵...

杨玉环怎样当上杨贵妃?她为何酷爱吃荔枝?其最终结局是什么?
祸国殃民的杨玉环真的被深爱自己的唐玄宗处死了吗?公元77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攻入长安,唐玄宗一行人逃到马嵬,跟随的将领手下发生哗变,逼迫唐玄宗将“祸国殃民”的杨玉环处死,年仅三十八岁。但还有一种说法是唐玄宗爱杨玉环入骨,舍不得将其处死,令宫女假扮杨玉环代死,而真的杨玉环被安排...

杨贵妃的结局
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十四日,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禁军哗变,38岁的杨贵妃被缢死,香消玉散。杨贵妃天生丽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堪称大唐第一美女,此后千余年无出其右者。其与西施、昭君、貂蝉并称中国四大美女,是体态丰腴之美。百度百科有详细的介绍:http:\/\/baike....

杨玉环的结局有很多版本,你觉得哪个版本更加真实?
杨玉环的结局有很多版本,你觉得哪个版本更加真实?杨贵妃,原名杨玉,据说她幼时父母称之为玉奴,成年后称之为玉娘,直至封为贵妃,才叫玉环,杨玉环生于公元719年,卒于公元756年,号太真。杨玉环出生在官宦世家,她的父亲是杨玄琰,曾是蜀州司户。关于她的出生地,史上众说纷纭。但大多数历史学家...

历史上真实的杨贵妃是怎么死的?
杨贵妃生死之谜

文县18326599509: 历史上杨贵妃的结局有哪几种?(越详细越好) -
元春永适: 历史上的杨贵妃之死至今仍是一个迷,众多专家也是众说纷纭.但大致有三种说法,1、由于马巍坡兵变,她被赐毒酒.2、在兵变中被马践踏而死.3、由于唐玄宗的恩宠,被密密送到了日本,日本现在有她的墓,但真假不确定.

文县18326599509: 历史上杨贵妃的结局有哪几种?(越详细越好)
元春永适: 杨贵妃马嵬坡之死,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缢杀说 这是常见的一种说法.新、旧《唐说》异口同声.大体情况是: 护驾士兵们杀了杨国忠之后,仍然不肯前进,玄宗亲...

文县18326599509: 唐明皇死后杨贵妃最后到底何去何从?详细的历史资料
元春永适: 希望能帮到你 众说不一1杨玉环可能死于佛堂《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禁军将领陈玄礼等杀了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请求再杀杨贵妃以免后患.唐玄宗...

文县18326599509: 历史上的杨贵妃到底是什么结果
元春永适: 另外一说是杨玉环被东瀛使者接往日本,日本大明星山口百惠自称是杨玉环的后人.

文县18326599509: 杨贵妃的结局要真的历史哦
元春永适: 死在了马嵬坡 现在陕西兴平还有杨贵妃墓 我经过过 那里见的跟寺庙一样 在路边 感觉蛮凄凉的

文县18326599509: 求杨贵妃的结局如何?
元春永适: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至马嵬驿,军士哗变,杀死民愤极大的杨国忠,又逼唐玄宗杀死杨贵妃. 一说玄宗无奈,便命高力士赐她自尽,最后她被勒死在驿馆佛堂前的梨树下 而另外一说是杨玉环被东瀛使者接往日本 还有几种其他说法: 杨贵妃也可能死于乱军之中.此说主要见于一些唐诗中的描述如温庭筠《马嵬驿》,张佑《华清宫和社舍人》,杜牧《华清宫三十韵》等 有人说她系吞金而死.这种说法仅见于刘禹锡所用的《马嵬行》一诗 还有民间传说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流落于民间 还有一种离奇的说法是杨贵妃远走美洲 详见http://baike.baidu.com/view/6644.htm

文县18326599509: 杨贵妃最后是怎么死的 -
元春永适: 正史所载是被缢死的.如《旧唐书·杨贵妃传》载,诛了杨国忠父子后,“四军不散,玄宗遣力士宣问,对曰:'贼本尚在,'盖指贵妃也.力士复奏,帝不得已,与妃决,遂缢死于佛室.”《资治通鉴·唐纪》:“上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死之.”《国史补》:“玄宗幸蜀,至马嵬驿,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陈鸿《长恨歌传》:“上知不免,而不忍见其死,反袂掩面,使牵之而去,仓皇辗转,竟就死尺素之下,”乐史《杨太真外传》:“上入行宫,抚妃子出于厅前,至马道北墙口而别之,使力士赐死.妃涕呜咽,语不胜情,乃曰:'愿大家好往.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乞容礼佛.'帝曰:'愿妃子善地受生.'力士遂缢于佛堂前梨树下.”所载大致相似,都说杨贵妃死于马嵬驿佛堂.

文县18326599509: 杨贵妃是怎样死的..?
元春永适: 历史上有多种说法,比较多人信的,一是自杀,二是逃到了日本.

文县18326599509: 历史上杨贵妃是怎么死的 -
元春永适: 天宝十五年安禄山起兵造反,沉迷于酒色歌舞之中的唐玄宗仓皇逃离长安,西幸成都.途经马嵬坡,右龙武军(禁军)将军陈玄礼等六军(白居易所言“六军”当为北衙禁军——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和左右神武军,但玄宗朝其实只有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四军)将士认为杨家祸国殃民,不肯前行,历代杨贵妃形象集(18张)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又不肯前行,说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安史之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贵妃死时,年38岁.

文县18326599509: 杨贵妃最后怎么死的?
元春永适: 杨贵妃又名杨玉环,公元712-755年她与唐玄宗李隆棋基发生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由于皇帝爱美女,不爱江山,不问朝政,过着荒淫腐朽的生活,导致祸国殃民,引起全体官兵与老百姓极大不满,其间,齐鲁大地的将领安乐山乘机发起兵变,一直打到长安,即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唐皇与杨玉环一同逃到四川马嵬坡,在总官兵的威逼下,唐明皇无奈赐白绸令杨玉环自缢.尸体葬于马嵬坡.从杨贵妃的死,可以悟出一个道理.一个当官的,如果爱色,就要倾国,一个富翁如果贪色,就要倾家荡产,古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目前另一说法,说杨贵妃没有死,她逃到了日本去了.这是误导.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