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翁之利是成语吗

作者&投稿:兆昆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之利的意思,成语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是什么意思~

鹬蚌相争 [ yù bàng xiāng zhēng ]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yù bàng xiāng zhēng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出 处
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不劳而获。、
不劳而获 [bù láo ér huò]
[释义] 获:获取,得到。自己不劳动却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
[出处] 《孔子家语·入官》:“所求于迩;故不劳而得也。”

是啊
犹言渔人之利。 比喻利用别人的矛盾从中获利。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甲午为日本侵我东三省,俄、德出为调停,借收渔翁之利,大局又为之一变。”   【示例】茅盾《虹》:“上海人所崇拜的就是利,而且是不用自己费力的渔翁之利。”

有一句古话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燕策》: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 ,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简文: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解释 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出 处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二折:“权待他鹬蚌相持俱毙日,也等咱渔人含笑再中兴。”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 例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自己渔人得利。”   [提示]   这是一则十分生动的寓言故事。它告诉我们:大敌当前,弱小者之间要联合起来,消除矛盾,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处理内部事务也是这样,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否则,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早已成为大家常用的成语。   [原文]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战国策》   [注释]   方——正在。曝(pù)——晒。   鹬(yù)——一种水鸟,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   箝(qián)——同“钳”,夹住。   喙(huì)——鸟兽的嘴。   雨 (yù)——这里用作动词,下雨。   即——就,那就。   谓..曰——对..说。   相舍——互相放弃。   并——一起,一并。禽——同“擒”,捕捉。   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   熟:仔细。   禽:通“擒” [比喻义]   告诫人们不要自相残杀,要宽容。其寓意与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有一定联系。

鹬蚌相争是中国传统曲艺太平歌词的经典曲目。   文本:   正月里阴天渭水寒   出了水的河蚌儿晒在了沙滩   半悬空落下鱼鹰子   紧翅收翎往下扦   那鹰扦蚌肉疼难忍   蚌夹鹰嘴两翅扇   打南边就来了渔翁一位   有一位渔翁是来到了岸边   他倒说欢喜欢喜真欢喜   捉来蚌儿下酒鹬子换钱   有鹬鹰落下了这伤心的泪   叫一声河蚌儿要你听言   早知道落在了渔人手   倒不如你归大海我上高山   你归大海饮天水   我上高山乐安然   这就是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你是伸头容易是退头难   词性   贬义词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3年出品   导演:胡进庆   主演:陆汝浩。   故事内容:取材于传统寓言故事:鹬鸟和翠鸟在河边争夺一条大鱼。渔翁发现后,用鱼叉刺去,没有击中。鹬鸟趁机抢走大鱼,逃之夭夭。一只河蚌敞开胸怀在沙滩上晒太阳。翠鸟又啄到一条泥鳅,泥鳅挣扎滑落,正好掉在河蚌身上被夹住了,翠鸟想从河蚌壳里夺回泥鳅,鹬鸟又飞来赶走翠鸟,欲与河蚌争夺泥鳅。于是,鹬鸟与河蚌在沙滩上进行了一场智慧与心理的争斗。虽然泥鳅被鹬鸟吞下肚子,但是它的一条腿被河蚌夹伤了。双方都不肯善罢甘休,斗争又继续下去。鹬鸟佯装打盹,河蚌慢慢张开两壳,伺机进攻。鹬鸟出其不意猛然回头啄去,早有准备的河蚌立刻合拢,把鹬鸟的长喙死死夹住。这时,早已守候在芦苇中的渔翁趁机把它们一起捕获。该片是一部水墨剪纸动画片,而且全片没有语言台词,基本属于默片,全部是依靠人物的表情动作来叙述故事的,在水墨画的基础上采用了剪纸的技巧,使得人物表情动作更加丰富多彩,将这个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活灵活现的展示了出来。   本片于1984年获第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   文化部1983年优秀影片奖   第三十四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短片银熊奖   南斯拉夫第六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   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

是成语
渔夺侵牟 渔夺:掠夺;侵牟:侵夺。指掠夺、榨取百姓财物。
渔人之利 渔人:比喻第三者。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渔阳鼙鼓 渔阳:地名,现河北省蓟县,唐时安禄山驻军在此;鼙鼓:古代军中用的小鼓。渔阳郡响起了战鼓。指有战事发生...
渔海樵山 入海打鱼,上山砍柴。借指隐居生活。
渔人得利 趁着双方争执不下而从中得到好处。
渔翁得利 趁着双方争执不下而从中得到好处。同“渔人得利”。
渔翁之利 犹言渔人之利。
渔阳鞞鼓 指公元755年安禄山于渔阳举兵叛唐事。鞞鼓,骑兵用的小鼓。后亦用为外族侵略之典。

渔翁之利:yú wēng zhī lì
释义:犹言渔人之利。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甲午为日本侵我东三省,俄、德出为调停,借收渔翁之利,大局又为之一变。”

渔翁之利 是成语
基本释义
犹言渔人之利。
出 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甲午为日本侵我东三省,俄、德出为调停,借收渔翁之利,大局又为之一变。”

是的


有关翁字的成语在哪?
阿家阿翁 阿姑阿翁 塞翁失马 塞翁之马 渔翁得利 骚翁墨客 塞翁得马 失马塞翁 田翁野老 盲翁扪龠 渔翁之利 盲翁扪钥 鹬蚌持争,渔翁得利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醉翁之意不在酒

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的意思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的解释鹬蚌相争坐收渔...
成语名字: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 成语发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zuò shōu yú wēng zhī lì 成语解释: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成语出处:蔡东藩《唐史演义》第三回:“俟关中平定,据险养威,看他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

带翁的成语有什么
塞翁之马 塞马。比喻得失无常,祸福相倚。骚翁墨客 指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同“骚人墨客”。失马塞翁 比喻因祸得福的人。渔翁得利 趁着双方争执不下而从中得到好处。同“渔人得利”。渔翁之利 犹言渔人之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

最后一个字带利的四字成语
1. 成语最后一个字是利的有哪些 再加分的话,我帮你分类 再加分的话,我帮你分类 废物利用 锥刀之利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蝇名蜗利 晓以利害 惟利是逐 惟利是营 天时地利人和 贪利忘义 损人不利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 争权攘利 争名竞利 争名夺利 渔翁之利 渔翁得利 渔人得利 ...

形容渔翁的成语
绿蓑青笠 绿草编的蓑衣,青竹编的斗笠。形容渔翁的打扮。出处:唐·张志和《渔父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翁得利 趁着双方争执不下而从中得到好处。同“渔人得利”。渔翁之利 犹言渔人之利。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甲...

带有"翁"字的成语
阿家阿翁 阿姑阿翁 塞翁失马 塞翁之马 渔翁得利 骚翁墨客 塞翁得马 失马塞翁 田翁野老 盲翁扪龠 渔翁之利 盲翁扪钥 鹬蚌持争,渔翁得利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醉翁之意不在酒

坐收渔利是什么意思坐收渔翁之利是什么意思
1、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成语解释 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2、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3、典故出处 蔡东藩《唐史演义》第三回:“俟关中平定,据险养威,看他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也不为迟呢?”近 义 词 鹬蚌相争,渔人获利。

关于翁的四字成语
关于翁的四字成语——塞翁失马 塞翁失马 sài wēng shī mǎ 【解释】塞:边界险要之处;翁:老头。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出处】《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

坐收渔翁之利的前一句是什么?
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坐收渔翁之利比喻:利用别人之间的矛盾而获得利益,坐收渔翁之利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故事。当时赵国正在攻打燕国,苏代认为赵国和燕国争战不休,不过是“鹬蚌相争”而已,必定让秦国得“渔翁之利”。因此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而使第三方从中获利。出自蔡东...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什么成语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擒)之。今赵且伐燕,...

曲江区18954044750: 渔翁之利成语故事 -
郑空羚羊: [成语解释]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典故出处]蔡东藩《唐史演义》第三回:“俟关中平定,据险养威,看他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也不为迟呢?”[ 近义词 ]鹬蚌相争,渔人获利[常用程度]一般[感情色彩]褒义词

曲江区18954044750: 渔人之利 是成语 谁知道关于成语的故事 -
郑空羚羊: 出自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一只河蚌张开蚌壳,在河滩上晒太阳.有只鹬(yù)鸟,从河蚌身边走过,就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急忙把两片壳合上,把鹬嘴紧紧地钳住.鹬鸟用尽力气,怎么也拔不出嘴来.蚌也脱不了身,不能回河里去了.河蚌和鹬鸟就争吵起来.鹬鸟瓮声瓮气地说:“一天、两天不下雨,没有了水,回不了河,你总是要死的!”河蚌也瓮声瓮气地说:“假如我不放你,一天、两天之后,你的嘴拔不出去,你也别想活,总要饿死!”河蚌和鹬鸟吵个不停,谁也不让谁.这时,恰好有个打鱼的人从那里走过,就把它们两个一起捉去了. 现在用来比喻双方相持不下,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曲江区18954044750: 翁字开头的成语 -
郑空羚羊: 没有以翁开头的成语:渔翁之利:【基本解释】:犹言渔人之利.阿家阿翁:【基本解释】:阿:助词,用在称呼的前头;家:通“姑”,丈夫的母亲;翁:丈夫的父亲.公公婆婆 【拼音读法】:ā jiā ā wēng 【使用举例】:俗话说:“不痴不聋,不作~”,作为父母就是难得糊涂 【近义词组】:阿公阿婆 【使用方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公公婆婆 【成语出处】:唐·赵璘《因话录》第一卷:“谚云:不痴不聋,不作阿家阿翁.”

曲江区18954044750: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是不是成语故事 -
郑空羚羊: “鹬蚌相争”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故事.当时赵王想要攻打燕国,苏代替燕王跟赵王说赵国和燕国争战不休,不过是“鹬蚌相争”而已,必定让秦国得“渔翁之利”.今天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

曲江区18954044750: 之利的意思,成语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是什么意思 -
郑空羚羊: 鹬蚌相争 [ yù bàng xiāng zhēng ]基本释来义 详细释义[ yù bàng xiāng zhēng ] “鹬蚌相争,源渔翁得利2113”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5261中得利.出 处 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4102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1653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曲江区18954044750: 渔翁得利是什么意思 -
郑空羚羊: 【成语】: 渔翁得利 【拼音】: yú wēng dé lì 【解释】: 渔翁:比喻第三者.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曲江区18954044750: 有一个成语叫什么而渔 -
郑空羚羊: 【成语】: 涸泽而渔 【拼音】: hé zé ér yú 【解释】: 抽干池水捉鱼.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出处】: 《文子·七仁》:“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曲江区18954044750: 渔人之家利是成语吗 -
郑空羚羊: 渔人之利:【拼音】:yú rén zhī lì【释义】:渔人:比喻第三者.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出处】:《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曲江区18954044750: 以翁开头的成语 -
郑空羚羊: 没有开头的 失马塞翁 比喻因祸得福的人. 塞翁得马 比喻得失无常,祸福相倚. 塞翁之马 塞马.比喻得失无常,祸福相倚. 塞翁失马 塞:边界险要之处;翁:老头.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

曲江区18954044750: 坐收渔翁之利是什么意思 -
郑空羚羊: 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 成语解释 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典故出处 蔡东藩《唐史演义》第三回:“俟关中平定,据险养威,看他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也不为迟呢?” 近 义 词 鹬蚌相争,渔人获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