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一生

作者&投稿:曾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

公元前551年,孔子诞生在鲁国陬邑,孔子3岁时,父亲不幸去世,孀居的母亲只好与年幼的孔子相依为命,在贫困中度日。
孔子自幼发愤学习周礼,孔子后来自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也就是说他从15岁开始对学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孔子三十岁时办起了私学,招收了很多学生,据说他的学生前后大概有三千多人,弟子中精通六艺的得意门生就有72人之多。
50岁时,孔子升任鲁国的司寇,孔子做得很出色,除了外交胜利,打击了割据势力,其他方面的政绩也为人称道,齐国国君知道鲁定公是好色,便投其所好,给他送美女。
鲁定公不再理会朝政,孔子感到不能继续施展政治抱负,公元前497年,孔子开始了为期14年的周游列国的漫长旅程。
鲁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孔子继续从事教育及整理文献工作,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孔子患病而卒,终年七十三岁,不少弟子为之守墓三年,唯独子贡为孔子守墓六年。

扩展资料: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总结积累了许多有益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比如他提倡“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他对保存古代文献也作出了巨大贡献:《春秋》的编撰,开创了私人修史的先例,这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创造性贡献。
孔子对中国古代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所作的卓越贡献,奠定了他的“万世师表”的“文圣”地位,顺理成章成为封建社会儒家学说的代言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ARTX.CN]
[ARTX.CN]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ARTX.CN]
[ARTX.CN]
[ARTX.CN]
[ARTX.CN]
孔子身世 [ARTX.CN]
[ARTX.CN]
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ARTX.CN]
[ARTX.CN]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ARTX.CN]
[ARTX.CN]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ARTX.CN]
[ARTX.CN]
[ARTX.CN]
孔子其人 [ARTX.CN]
[ARTX.CN]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ARTX.CN]
[ARTX.CN]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ARTX.CN]
[ARTX.CN]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ARTX.CN]
[ARTX.CN]
安贫乐道[ARTX.CN]
[ARTX.CN]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ARTX.CN]
[ARTX.CN]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ARTX.CN]
[ARTX.CN]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识,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ARTX.CN]
[ARTX.CN]
直道而行[ARTX.CN]
[ARTX.CN]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ARTX.CN]
[ARTX.CN]
与人为善[ARTX.CN]
[ARTX.CN]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ARTX.CN]
[ARTX.CN]
坎坷的政治生涯 [ARTX.CN]
[ARTX.CN]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 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干了不少事,职务提升也很快。但终究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了。此时他已50多岁,迫于形势,他离开了鲁国,开始了被后人称之为周游列国的政治游说,14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ARTX.CN]
[ARTX.CN]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 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 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51岁了。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堕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鲁定公13年,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氏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ARTX.CN]
[ARTX.CN]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ARTX.CN]
[ARTX.CN]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做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鲁哀公16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卒
回答者:筱旭芬芳 - 魔法学徒 一级 2-11 12:30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系宋国贵族。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定避鲁国陬邑。父叔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孔子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欲起用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由于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则之” 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鲁、齐夹谷之会,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齐景公欲威胁鲁君就范,孔子以礼斥责景公,保全了国格,使齐侯不得不答应定盟和好,并将郓、龟阴三地归还鲁国。孔子54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他为了提高国君的权威,提出“堕三都”、抑三桓(鲁三家大夫)的主张,结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对,未能成功。55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文马美女,终日迷恋声色。孔子则大失所望,遂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此间“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鲁国季康子听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劝说,才派人把他从卫国迎接回来。

■孔子回到鲁国,虽被尊为“国老”,但仍不得重用。他也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他先后删《诗》、《书》,订《礼》、《乐》,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老而喜《易》,曾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

■69岁时,独子孔鲤去世。71岁时,得意门生颜回病卒。孔子悲痛至极,哀叹道:“天丧予!天丧予!”这一年,有人在鲁国西部捕获了一只叫麟的怪兽,不久死去。他认为象征仁慈祥瑞的麒麟出现又死去,是天下大乱的不祥之兆,便停止了《春秋》一书的编撰。72岁时,突然得知子仲由在卫死于国难,哀痛不已。次年(前479年)夏历二月,孔子寝疾7日,赍志而殁。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回答者:南北两极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2-11 12:44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系宋国贵族。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定避鲁国陬邑。父叔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孔子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欲起用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由于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则之” 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鲁、齐夹谷之会,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齐景公欲威胁鲁君就范,孔子以礼斥责景公,保全了国格,使齐侯不得不答应定盟和好,并将郓、龟阴三地归还鲁国。孔子54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他为了提高国君的权威,提出“堕三都”、抑三桓(鲁三家大夫)的主张,结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对,未能成功。55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文马美女,终日迷恋声色。孔子则大失所望,遂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此间“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鲁国季康子听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劝说,才派人把他从卫国迎接回来。

■孔子回到鲁国,虽被尊为“国老”,但仍不得重用。他也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他先后删《诗》、《书》,订《礼》、《乐》,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老而喜《易》,曾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

■69岁时,独子孔鲤去世。71岁时,得意门生颜回病卒。孔子悲痛至极,哀叹道:“天丧予!天丧予!”这一年,有人在鲁国西部捕获了一只叫麟的怪兽,不久死去。他认为象征仁慈祥瑞的麒麟出现又死去,是天下大乱的不祥之兆,便停止了《春秋》一书的编撰。72岁时,突然得知子仲由在卫死于国难,哀痛不已。次年(前479年)夏历二月,孔子寝疾7日,赍志而殁。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最后,只能由我自己简要介绍一下孔子的长相了(主要根据是孔子的画像以及孔庙中孔子的塑像):孔子大多是个慈眉善目的老头的形象,丹凤眼,眉毛很长,人比较胖(这应该是富态吧),他总是手里拿着一块牌子做向前作揖状。

孔子的一生:

孔子在鲁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申时于陬邑昌平乡诞生。鲁昭公九年(公元前533年),孔子19岁,为了能够经常回到祖籍地宋国祭拜祖先,便迎娶了宋国人丌官氏之女为妻。

鲁昭公十年(公元前532年),亓官氏生子。据传此时正好赶上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给其子起名为鲤,字伯鱼。

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春天,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子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

孔子与季氏出现不和。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鲁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孔子继续从事教育及整理文献工作。这一年冬天,孔子的儿子孔鲤去世。

鲁哀公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终年73岁,葬于鲁城北泗水岸边。不少弟子为之守墓三年,唯独子贡为孔子守墓六年。弟子及鲁国人从墓而家者上百家,得名孔里。孔子的故居改为庙堂,受到人们的奉祀。

扩展资料:

深秋的阳光依然灿烂温暖。通往鲁国的大道上,在众弟子的簇拥下,一辆马车缓缓而行,朝着鲁国的国都而归。马车上,年迈的孔子静默端坐,他的眼前开始出现沂水的清波,舞雩台的清风、飘香的稻黍。家乡的味道飘然而来,故国之思在那一瞬间得到完全释放。

这是公元前484年的一个秋日,周游列国14年的孔子踏上了回家的路。

这一年,孔子已是68岁的老人。14年前的春天,为了保持自己清高的人格,为了寻求新的从政机会,为了传播自己的政治理想,孔子离开了生他养他的父母之邦鲁国,踏上了周游列国之路。

对于鲁国,孔子充满了依恋和热爱,那里是他成长和追求事业的摇篮。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名丘,字仲尼。他的父亲叔梁纥是鲁国的一位武官,在孔子三岁时去世。

母亲颜徵在带着孔子搬到曲阜居住,在清贫的日子里把他抚养成人。孔子自幼就学习礼节,他和小伙伴们做游戏时,就经常模仿大人们祭祀时的各种礼仪动作。

从15岁开始,孔子发奋读书,熟练掌握了礼节、音乐、骑马、射箭、写字、算数等六艺,并精通六经。到30岁左右,孔子已成为远近闻名、学优品高的大师。

从政是孔子的人生理想,也是他毕生的追求。孔子有一腔报国热血,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他始终是采取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

他在鲁国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但干成了不少事:管理仓库,他就把仓库里的账目计算得清清楚楚;管理牛羊,他把牛羊饲养得膘肥体壮;担任鲁国的中都宰,实施礼制,不到一年,中都地区秩序井然。

后来,孔子升任司空、司寇等职,兼摄相事,参与国政。孔子在鲁国任职四年,鲁国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社会风气大为改观,以“小康”闻名于各诸侯国,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期间,孔子还参与了外交、军事等活动,充分显示了他卓越的政治才干。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孔子 仁者爱人,天下为公





1岁: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
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名丘,字仲尼。
关于孔子出生年月有两种记载,相差一年,今从《史记·孔子世家》说。

3岁:公元前549年(鲁襄公二十四年)
其父叔梁纥卒,葬于防山(今曲阜东25里处)。孔母颜征在携子移居曲阜
阙里,生活艰难。

5岁:公元前547年(鲁襄公二十六年)
孔子弟子秦商生,商字不慈,鲁国人。

6岁:公元前546年(鲁襄公二十七年)
弟于曾点生,点字皙,曾参之父。

7岁:公元前545年(鲁襄公二十八年)
弟子颜繇生,繇又名无繇,字季路,颜渊之父。

8岁:公元前544年(鲁襄公二十九年)
弟子冉耕生,字伯牛,鲁国人。

10岁:公元前542年(鲁襄公三十一年〕
弟子仲由生,字子路,卞人。
是年鲁襄公死,其子躌继位,是为昭公。

12岁:公元前540年(鲁昭公二年)
弟子漆雕开生,字子若,蔡人。

15岁:公元前537年(鲁昭公五年〕
孔子日见其长,已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之本领,故曰:“吾十
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

16岁,公元前536年(鲁昭公六年)
郑铸刑鼎。
弟子闽损生,字子骞,鲁国人。

17岁:公元前535年(鲁昭公六年〕
孔母颜征在卒。
是年。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19岁:公元前533年(鲁昭公九年)
孔子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

20岁:公元前532年(鲁昭公十年)
亓官氏生子。据传此时正好赶上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给其子起名为
鲤,字伯鱼。
是年孔子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

21岁:公元前531年(鲁昭公十一年)
是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论语·子罕》) 此“鄙事”当包括“委吏”、”乘田”。

27岁,公元前525年(鲁昭公十七年〕
郯子朝鲁,孔子向郯子询问郯国古代官制。
孔子开办私人学校,当在此前后。

30岁:公元前522年(鲁昭公二十年〕
自十五岁有志于学至此时已逾15年,孔子经过努力在社会上已站住脚,
故云”三十而立”。(《论语·为政》)
是年齐景公与晏婴来鲁国访问。齐景公会见孔子,与孔子讨论秦穆公
何以称霸的问题。
弟子颜回、冉雍、冉求、商瞿、梁鴷生。回字渊,雍字仲弓,求字子有,
瞿字子木,皆鲁国人;鴷字叔鱼,齐国人。

31岁:公元前521年(鲁昭公二十一年)
弟子巫马施、高柴、宓不齐生。施字子期,陈国人;柴字子高,齐国人;
不齐字子贱,鲁国人。

32岁:公元前520年(鲁昭公二十二年)
弟子端木赐生,赐字子贡,卫国人。

34岁:公元前518年(鲁昭公二十四年)
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学礼于孔子。
相传孔子与南宫敬叔适周问礼于老聘,问乐于苌弘。

35岁:公元前517年(鲁昭公二十五年)
鲁国发生内乱。《史记·孔子世家》云:“昭公率师击(季)平子,平子
与孟孙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齐。”孔子在这一年也到
了齐国。

36岁,公元前516年(鲁昭公二十六年)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得到
齐景公的赏识,景公欲以尼溪之田封孔于,被晏子阻止。
孔子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

37岁:公元前515年(鲁昭公二十七年)
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由齐返鲁。
吴公子季札聘齐,其子死,葬于瀛、博之间。孔子往,观其葬礼。
弟于樊须、原宪生。须字子迟,鲁国入;宪字子思,宋国人。

38岁:公元前514年(鲁昭公二十八年)
晋魏献子(名舒)执政,举贤才不论亲疏。孔子认为这是义举,
云:“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矣。”

39岁,公元前513年(鲁昭公二十九年)
是年冬天晋铸刑鼎,孔于已“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40岁:公元前512年(鲁昭公三十年)
经过几十年的磨练,对人生各种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故自云
“四十而不惑”。
弟子澹台灭明生。灭明字子羽,鲁国人。

41岁:公元前511年(鲁昭公三十一年)
弟于陈亢生。亢字子禽,陈国人。

42岁:公元前510年(鲁昭公三十二年)
昭公卒,定公立。

43岁:公元前509年(鲁定公元年)
弟于公西赤生。赤字华,鲁国人。

45岁:公元前507年(鲁定公三年)
弟子卜商生。商字子夏,卫国人。

46岁:公元前506年(鲁定公四年)
弟子言偃生。偃字子游,吴国人。

47岁:公元前505年(鲁定公五年)
弟子曾参、颜幸生。参字子舆,鲁国人。幸字子柳,鲁国人。

48岁:公元前504年(鲁定公六年〕
季氏家臣阳虎擅权日重。孔子称之为“陪臣执国命”。(《论语·季氏》)
《史记·孔子世家》云:“陪臣执国政。......故孔子不仕,退而修
《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阳虎欲见孔子,孔子不想见阳虎、后二人在路上相遇。阳虎劝孔子出仕,
孔子没有明确表态。此事当在鲁定公五年或鲁定公六年。

49岁:公元前503年(鲁定公七年)
弟子颛孙师生。师字子张,陈国人。

50岁:公元前502年(鲁定公八年)
自谓”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
公山不狃以费叛季氏,使人召孔子,孔于欲往,被子路阻拦。

51岁: 公元前501年(鲁定公九年)
孔子为中都宰,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四方则之。
弟子冉鲁、曹坅、伯虔、颜高,叔仲会生。鲁字子鲁,鲁国人:坅字子循,
蔡国人:虔字子析,鲁国人;高字子骄,鲁国人:会字子期。鲁国人。

52岁: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
孔子由中都宰升小司空,后升大司寇,摄相事。夏天随定公与齐侯相会于
夹谷。孔子事先对齐国邀鲁君会于夹谷有所警惕和准备,故不仅使齐国劫
持定公的阴谋未能得逞,而且逼迫齐国答应归还侵占鲁国的郓、鄵、龟阴
等土地。

53岁:公元前499年(鲁定公十一年)
孔子为鲁司寇,鲁国大治。

54岁:公元前498年(鲁定公十二年)
孔子为鲁司寇。为削弱三桓,采取堕三都的措施。叔孙氏与季孙氏为削弱家
臣的势力,支持孔子的这一主张,但此一行动受孟孙氏家臣公敛处父的抵制,
孟孙氏暗中支持公敛处父。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
弟子公孙龙生。龙字子石,楚国人。

55岁:公元前497年(鲁定公十三年)
春,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子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
理朝政。孔子与季氏出现不和。孔子离开鲁国到了卫国。
十月,孔子受谗言之害,离开卫国前往陈国。路经匡地,被围困。后经蒲
地,遇公叔氏叛卫, 孔子与弟子又被围困。后又返回卫都。

56岁,公元前496年(鲁定公十四年)
孔子在卫国被卫灵公夫人南子召见。
子路对孔子见南子极有意见批评了孔子。
郑国子产去世孔子听到消息后,十分难过,称赞子产是“古之遗爱”。

57岁:公元前495年(鲁定公十五年)
孔子去卫居鲁。夏五月鲁定公卒,鲁哀公立。

58岁:公元前494年(鲁哀公元年〕
孔子居鲁,吴国使人聘鲁,就“骨节专车”一事问于孔子。

59岁:公元前493年(鲁哀公二年)
孔子由鲁至卫。卫灵公问陈(阵)于孔子,孔子婉言拒绝了卫灵公。孔子
在卫国住不下去,去卫西行。经过曹国到宋国。宋司马桓�(左鬼右隹)
讨厌孔子,扬言要加害孔子,孔子微服而行。

60岁:公元前492年(鲁哀公三年)
孔子自谓”六十而耳顺”。
孔子过郑到陈国,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找,
被人嘲笑,称之为”累累若丧家之狗”。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

61岁:公元前491年(鲁哀公四年〕
孔子离陈往蔡。

62岁:公元前490年(鲁哀公五年)
孔子自蔡到叶。叶公问政于孔子,并与孔子讨论有关正直的道德问题。
在去叶返蔡的途中,孔子遇隐者。

63岁:公元前489年(鲁哀公六年〕
孔子与弟子在陈蔡之间被困绝粮,许多弟子因困饿而病,后被楚人相救。
由楚返卫,途中又遇隐者。

64岁:公元前488年(鲁哀公七年)
孔子在卫。主张在卫国为政先要正名。

65岁:公元前487年(鲁哀公八年)
孔子在卫。是年吴伐鲁,战败。孔子的弟子有若参战有功。

66岁:公元前486年(鲁哀公九年)
孔子在卫。

67岁:公元前485年(鲁哀公十年)
孔子在卫。
孔子夫人亓官氏卒。
68岁: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
是年齐师伐鲁,孔子弟子冉有帅鲁师与齐战,获胜。季康子问冉有指挥
才能从何而来?冉有答曰“学之于孔子”。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于归鲁。
孔于周游列国14年,至此结束。
季康子欲行“田赋”,孔子反对。孔于对冉有说:“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是则丘亦足矣”。

69岁:公元前483年(鲁哀公十二年)
孔子仍有心从政,然不被用。孔子继续从事教育及整理文献工作。
孔子的儿子孔鲤卒。

70岁:公元前482年(鲁哀公十三年〕
孔子自谓“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颜回卒,孔子十分悲伤。

71岁:公元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
是年春,狩猎获麟。孔了认为这不是好征兆,说:“吾道穷矣”。于是停止
修《春秋》。
六月齐国陈恒弑齐简公,孔于见鲁哀公及三桓,请求鲁国出兵讨伐陈桓,
没有得到支持。

72岁:公元前480年(鲁哀公十五年〕
孔于闻卫国政变,预感到子路有生命危险。子路果然被害。孔子十分难过。

73岁: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
四月,孔子患病,不愈而卒。葬于鲁城北。鲁哀公诔之曰:“?天不吊,
不潎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不少弟子为之守墓三年,子贡为之守墓六年。弟子及鲁人从墓而家者上百家,
得名孔里。孔子的故居改为庙堂,孔子受到人们的奉祀。
回答者: aappplllle - 初入江湖 二级 9-3 19:53
孔子(前551-前479),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记》未记,按《谷梁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 生”。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声名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鲁君的兵赋军权。孔了曾对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为表示愤慨。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说:“政在节财。”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
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从远方来受学的,几乎遍及各诸候国。其时鲁政权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鲁定公九年(前501年)阳货被逐,孔子才见用于鲁,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岁。“行之一年,四方则之”。遂由中都宰迁司空,再升为大司寇。鲁定公十年(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鲁由孔子相礼。孔子认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早有防范,使齐君想用武力劫持鲁君之预谋未能得逞,并运用外交手段收回被齐侵占的郓、灌、龟阴之田。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为加强公室,抑制三桓,援引古制“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提出“堕三都”的计划,并通过任季氏宰的子路去实施。由于孔子利用了三桓与其家臣的矛盾,季孙氏、叔孙氏同意各自毁掉了费邑与后邑。但孟孙氏被家臣公敛处父所煽动而反对堕成邑。定公围之不克。孔子计划受挫。
孔子仕鲁,齐人闻而惧,恐鲁强而并己,乃馈女乐于鲁定公与季桓子。季桓子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孔子政治抑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求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先至卫国,始受卫灵公礼遇,后又受监视,恐获罪,将适于陈。过匡地,被围困五天。解围后原欲过蒲至晋,因晋内乱而未往,只得又返卫。曾见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卫灵公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后卫国内乱,孔子离卫经曹至宋。宋司马桓魁欲杀孔子,孔子微服过宋经郑至陈,是年孔子六十岁。其后孔子往返陈蔡多次,曾“厄于陈蔡之间”。据《史记》记载:因楚昭王来聘孔子,陈、蔡大夫围孔子,致使绝粮七日。解围后孔子至楚,不久楚昭王死。卫出公欲用孔子。孔子答子路问曰,为政必以“正名”为先。返卫后,孔子虽受“养贤”之礼遇,但仍不见用。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冉有归鲁,率军在郎战胜齐军。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孔子遂归鲁,时孔子年六十八。
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国老”,初鲁哀公与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询,但终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

如果是概括的话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孔子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讲学的先河,首先提出“有教无类”的方针。孔子共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
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在鲁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申时于陬邑昌平乡诞生。鲁昭公九年(公元前533年),孔子19岁,为了能够经常回到祖籍地宋国祭拜祖先,便迎娶了宋国人丌官氏之女为妻。
鲁昭公十年(公元前532年),亓官氏生子。据传此时正好赶上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给其子起名为鲤,字伯鱼。
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春天,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子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
孔子与季氏出现不和。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鲁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孔子继续从事教育及整理文献工作。这一年冬天,孔子的儿子孔鲤去世。
鲁哀公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终年73岁,葬于鲁城北泗水岸边。不少弟子为之守墓三年,唯独子贡为孔子守墓六年。弟子及鲁国人从墓而家者上百家,得名孔里。孔子的故居改为庙堂,受到人们的奉祀。

海阔天空😊


韩非子生平简介
韩非子一生的经历相当的曲折,但是他的确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说到韩非,这也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韩非是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其尊称是韩非子或韩子。事实上,韩非的背景非常厉害,他是韩王(战国末期韩国君主)之子,与此同时,他也是荀子的学生。作为秦国的法家代表,韩非可以说是备受...

骆驼祥子的作品鉴赏
祥子的一生,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破产农民在“市民化”过程中的沉沦,因而祥子的悲剧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而是包含着更为深刻的文化和时代因素。作者带着对民族、文化的出路的关切来剖析祥子的命运,既从传统文明中的积极因素出发批判现代畸形文明的负面效应,为传统美德的沦落而痛惜,又不满于祥子身上...

从祥子的人生坎坷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刚开始的时候,祥子是善良,正直,诚实的,对未来有着美好的向往。他为了美好的生活而奋斗。不断地去追求成功,追求幸福。他本想通过这一切变好,但是在他委曲求全的娶了虎妞,喜欢的小福子又被卖到白房子自杀后,生活给了祥子重重的一击,他开始变得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自甘堕落。最后成了一堆行尸...

《人生海海》里小瞎子曲折的一生,可以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知道了何种因,会种下何种果,我们才能收获更加美好顺遂的一生。 小瞎子的悲剧人生,可以追溯到父亲瞎佬那段骗来的婚姻。其实,“小瞎子”只是一个绰号,他...而此时还蒙在鼓里的新娘子,不仅陪着丈夫哭,还为给丈夫治病而四处寻医。可是,当新娘子看到了瞎佬弟弟的那一天,她终于明白了残忍的真相。这个可怜的女人,...

小福子的人物形象分析是什么?
小福子的一生被作为中国旧社会底层女孩一生命运的真实写照,她们没有过错,因为她们的命运从一开始就被那个黑暗绝望时代决定了。命运总是不公平的捉弄着一切,社会的黑暗使年轻貌美的女子,身强力壮的男子都走投无路,被一步步逼向绝望,最后让小福子变成了悲剧。小福子人物经历:二强子一家共有五人,...

《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是什么人?是怎么死的?
小福子:祥子与虎妞结婚后住在了一间大杂院,大杂院里住着各种各样的人,其中就有二强子一家。二强子一家共有五人,为二强夫妇、三个儿女——即小福子和两个儿子。死因:小福子为了养活她的父亲和两个弟弟,到“白房子”做了妓女,不堪重负,后来她受不了那样的生活,就趁一天晚上,偷去了一个...

《骆驼祥子》中祥子,虎妞,小福子的最终悲惨结局是什么?
2、虎妞难产而死。虎妞在和祥子的爱情纠葛中,一直处于主动地位,是个敢于追求个人自由爱情的人。身上有很多阶级剥削的色彩,既有许多旧社会恶俗,也是社会的牺牲品。3、小福子被卖到了窑子里,上吊自杀。小福子的一生被作为中国旧社会底层女孩一生命运的真实写照,她没有过错,因为她的命运从一开始就被...

骆驼祥子的所有人物形象?
5、小马儿的祖父——一个一辈子要强,最后却连自己的小孙子也救不了的车夫。他和祥子一样都是逃脱不了命运的车夫,最后悲惨的死在街头。6、小福子——一个善良的、可悲的人物,小福子的一生就这样顺应了命运,回到了她所来的地方,留给人们的只有深深的同情和无限的思考。7、二强子——一个自暴...

大清第一位太子胤礽的一生都是什么样的?他的结局如何?
康熙对太子胤礽曾寄予厚望,很早就启动了的精心培育方案,遍请满汉有真才实学的官员成为他的教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品德端正的张英、杨斌、李光地等等大儒都在其列,康熙帝本人也事必躬亲,在闲暇之余,亲身向太子传授治国安邦之道;太子胤礽一度也不负众望,他天资聪颖,能触类旁通,进步快,成果...

骆驼祥子读后感20字
祥子没有摆脱虎妞的纠缠,最后和虎妞成了亲,过上了有家的日子,可惜好日子不长,虎妞难产而死,小福子上吊自杀。在多重打击之下,好胜心强的祥子在绝望中走向毁灭,终于被那吃人的旧社会吞没了。祥子是一个勤劳、壮实的小伙子,他怀着梦想,辛勤劳作奔波,他向往的只是一辆车,一个家,却最终沉沦了...

乌马河区13481343581: 孔子的生平事迹简介 -
镡韵贝感:[答案] 孔子生平事迹 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孔子先世为宋国贵族,因避内乱移居鲁国.父叔梁纥,母颜氏.鲁襄公二十二年(前 551 )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鲁国是周公儿子伯禽的封地,素有礼乐之邦之...

乌马河区13481343581: 孔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 -
镡韵贝感:[答案]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英文:Confucius,Kung Tze .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孔老二”.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

乌马河区13481343581: 孔子的生平简介 -
镡韵贝感: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

乌马河区13481343581: 孔子的一生可以怎样概括 -
镡韵贝感:[答案] 周游列国,著书立说;收徒三千,达者七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以德报德,以直报怨,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乌马河区13481343581: 孔子的生平经历 -
镡韵贝感:[答案] 孔子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候,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同时,鲜为人知的是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九尺三寸(今1.9米以上),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

乌马河区13481343581: 孔子的生平的简介20多子. -
镡韵贝感:[答案] 孔子,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撰写《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乌马河区13481343581: 简介孔子的生平 -
镡韵贝感: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潜心致力于古文献整理,修《...

乌马河区13481343581: 谁有孔子的生平简介?孔子的生平简介,要求短小. -
镡韵贝感:[答案] 孔子简介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英文:Confucius.俄语:Конфуций.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孔老二,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

乌马河区13481343581: 有关孔子的生平简介 -
镡韵贝感: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系宋国贵族.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定避鲁国陬邑.父叔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 ■孔子3岁...

乌马河区13481343581: 孔子的生平 -
镡韵贝感: 孔丘字仲尼,尊称孔子.鲁国陬邑(山东曲阜)人.他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学者、儒家创始人.其先世为宋国的贵族,因避乱移居中鲁国.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