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礼指的什么,儒家“礼”的主张是什么

作者&投稿:包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儒家的礼乐思想是指什么~

儒家的礼乐思想是指:主张以“礼”确定人的社会身份与规范人的行为;以“乐”陶冶人的心性与沟通人的感情。
儒家孔子认为礼乐教化可以使国家组织和社会关系达到一种有序和谐的协调状态,儒家这种思想与价值取向,对今天和谐社会建设富有启示。礼教主要从外规范和疏导人们的行为,乐教则从内陶冶和沟通人们的情感。



扩展资料: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鲁国讲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之六经为经典,奠定儒家的最早起源。
其中:“易为群经之首”,它是关于如何认识天命的重要哲学典籍,西周开创时曾对夏商的“卜问”方式总结和推演发展,形成“天命”的观念,总结为周易,孔子则进一步为其作上注解,成为儒家的易,它是理解其他经书的基础。
诗、书、礼、乐分别为为上古三代的诗文、史书、德训规章、祭祀仪乐的收录,它们是在西周之前的就存在的典章制度,包含了最早的祖先信仰和礼乐文化,孔子为它们加上注解。
参考资料来源:网页链接百度百科—儒家思想

在儒家思想中,礼是指社会等级制度、道德规范和礼节仪式。在孔孟思想体系中,礼和道德密不可分,这在孟子思想中更为突出。荀子从物与欲的矛盾入手,分析了由此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将礼的形成根源追溯到人的经济生活,其中包含着重视现实生活的深刻见解。

礼说,是春秋时期孔子所提出来的思想,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

孔子通过“仁”、“礼”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

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扩展资料:

儒家的由来:

儒家“知天文、识旱涝”(章太炎语),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学派,也是封建的根本。儒家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学术流派,堪称民族脊梁。

大约从公元前7世纪起,周朝的封建统治开始衰落,皇族子弟的教师,以及有些皇室成员本人,都散落在民间,以教授经书为生,有的因谙习礼仪而成为人家婚丧嫁娶、祭祀或其他礼仪的襄礼(司仪)。这些人被称为“儒”。

儒家思想,又称儒学,“儒”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中的一家,是一个学术派别。儒学并无确立神秘力量为文明核心并统御教徒的特点,相反,儒学是一种以人为文明核心为主体的思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家



华夏古文化包括许多方面,孔子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礼乐制度与礼乐观念。他在这两方面用功最勤,礼乐也是他思想体系中核心观念之一。礼乐文化以礼为主,以乐为辅,单提个礼字即可以代表礼乐。所谓礼指的是周礼。周礼是周族从父系家长制时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包含了周人的习惯法和道德律。随着周人进入奴隶制社会,周礼中原始的平等民主因素逐渐淡化,而等级制的内容不断强化,但有一点是始终一贯的,即血缘关系的纽带不断,家族组织与社会政治组织合一。武王灭商之后,周成为“天下共主”。为了统治广大的黄河和淮河流域,周公对周礼进行一番改革(史称“制礼作乐”)并普遍推广,使中国社会在殷周之际发生巨大变化。
  变化表现在哪里呢?着名学者王国维(公元1877到1927年)曾经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以成一道德之团体。”按照宗法制,周天子在群子中立嫡长子,作为群弟的首领和王位继承人,在家族中是大宗,在政权组织中即为天子。而他的群弟在家族中是小宗,在政权组织中则被封为公侯。公侯的嫡长子在他这一支中又成为大宗,继承公侯之位,他的群弟则是小宗,被分封为卿士。由于大小宗的不同,所以形成从天子到公侯到卿士的不同等级,产生从上到下的统治关系和从下到上的臣属关系。在古希腊、罗马,家族组织被打碎,建立了纯粹的地域国家。在中国则是把家族组织与国家政权组织合而为一,形成宗法等级制国家。在这样的国家里,由于存在血缘关系的纽带,上下左右的关系不光靠法律来调整、维系,尤其要靠道德来调整、维系。那个把法律、道德、礼仪、习惯等等集于一身的东西就是周礼。所以周礼不仅仅是周朝的礼仪,它代表西周以来传统的宗法等级制度。
  礼有两个重要原则,其一为尊尊,就是把人区别分为许多等级,并保持低贱者对尊贵者的尊崇,承认贵族的特权。尊尊首先是尊君。孔子主张“事君尽礼”(《八佾〔yi〕》),“事君,能致其身。”(《学而》)按礼的规定侍奉君主,能为君主献身。齐国陈恒杀君夺权,孔子主张派兵讨伐。其实齐君的腐败无能,孔子并非不知道,但他认为君主再坏,臣子也不能推翻或杀掉他,臣的义务就是服从君主。中国传统文化
  礼的另一重要原则是亲亲,即对亲族的爱,它包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不过孔子强调的是子对父母的孝顺和弟对兄长的恭敬。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同上)根据亲亲原则,家族利益至上,亲人犯了国法应该隐瞒而不是检举。“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子路》)怎么能把隐瞒过错叫正直呢?因为它维护了家族的利益~

说到“孔子”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吧。小时候看古装剧就经常听到文人们讲孔子,张口闭口就是“子曰……”。到了初中,语文教科书上第一个单元就会有《论语》,并且一定会要求熟读背诵。从这点就能看出孔子有多么重要。今天来学习一下儒家思想中的“礼”吧。
  华夏古文化包括许多方面,孔子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礼乐制度与礼乐观念。他在这两方面用功最勤,礼乐也是他思想体系中核心观念之一。礼乐文化以礼为主,以乐为辅,单提个礼字即可以代表礼乐。所谓礼指的是周礼。周礼是周族从父系家长制时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包含了周人的习惯法和道德律。随着周人进入奴隶制社会,周礼中原始的平等民主因素逐渐淡化,而等级制的内容不断强化,但有一点是始终一贯的,即血缘关系的纽带不断,家族组织与社会政治组织合一。武王灭商之后,周成为“天下共主”。为了统治广大的黄河和淮河流域,周公对周礼进行一番改革(史称“制礼作乐”)并普遍推广,使中国社会在殷周之际发生巨大变化。  变化表现在哪里呢?着名学者王国维(公元1877到1927年)曾经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以成一道德之团体。”按照宗法制,周天子在群子中立嫡长子,作为群弟的首领和王位继承人,在家族中是大宗,在政权组织中即为天子。而他的群弟在家族中是小宗,在政权组织中则被封为公侯。公侯的嫡长子在他这一支中又成为大宗,继承公侯之位,他的群弟则是小宗,被分封为卿士。由于大小宗的不同,所以形成从天子到公侯到卿士的不同等级,产生从上到下的统治关系和从下到上的臣属关系。在古希腊、罗马,家族组织被打碎,建立了纯粹的地域国家。在中国则是把家族组织与国家政权组织合而为一,形成宗法等级制国家。在这样的国家里,由于存在血缘关系的纽带,上下左右的关系不光靠法律来调整、维系,尤其要靠道德来调整、维系。那个把法律、道德、礼仪、习惯等等集于一身的东西就是周礼。所以周礼不仅仅是周朝的礼仪,它代表西周以来传统的宗法等级制度。
  礼有两个重要原则,其一为尊尊,就是把人区别分为许多等级,并保持低贱者对尊贵者的尊崇,承认贵族的特权。尊尊首先是尊君。孔子主张“事君尽礼”(《八佾〔yi〕》),“事君,能致其身。”(《学而》)按礼的规定侍奉君主,能为君主献身。齐国陈恒杀君夺权,孔子主张派兵讨伐。其实齐君的腐败无能,孔子并非不知道,但他认为君主再坏,臣子也不能推翻或杀掉他,臣的义务就是服从君主。中国传统文化
  礼的另一重要原则是亲亲,即对亲族的爱,它包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不过孔子强调的是子对父母的孝顺和弟对兄长的恭敬。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同上)根据亲亲原则,家族利益至上,亲人犯了国法应该隐瞒而不是检举。“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子路》)怎么能把隐瞒过错叫正直呢?因为它维护了家族的利益。
  小结:儒家思想的产生毕竟还是在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所以根本上还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礼”的思想在现在的开放社会已经发生了改变,大家不再接受阶级统治,社会主义才是时代最好的产物。


中外思想家的礼仪思想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中外思想家的礼仪思想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 我来答 3个回答 #热议# 已婚女性就应该承担家里大部分家务吗?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7-12-16 展开全部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

孔子之术者指的是什么
孔子之术指的是六艺。六艺,含义有二:1.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2.指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礼】:礼节。 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乐】:是六乐。六乐:指《云门大卷》、《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六套...

孔子的礼的思想是什么?
“礼”的负面效应 儒学的礼治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礼”以“五伦”“三纲”为中心,强调“正名”,强调“名不正则言不顺”的礼治思想,从而对人心文化产生了消极影响。“礼”以家族为本位,以家族血缘关系为基础带来了宗法等级制度的负作用,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抬高“礼”的地位,赋予礼以“天道之...

孔子仁礼思想对于后世的影响
“仁”、“礼”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礼”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孔子之后,“仁”、“礼”思想被历代思想家、儒士“损益”,已经大为变化了。但“仁”、“礼”思想却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历史土壤之中,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孔子生当春秋战国时代,正值中国新旧社会交替之际。周...

“礼”的思想内涵是什么?现代人该如何培养其人格?
夏、殷、周三代之礼,因革相沿,到周公时代的周礼,已比较完善。作为观念形态的礼,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是同“仁”分不开的。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他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德治,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限制。到了战国时期,孟子把仁、义、礼、智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礼为“辞让之心”,成为人的...

儒家经典中的“三礼”,是指什么?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艺文化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生活,作为道德规范,对人们的素质修养起到了重要作用。说到礼仪,要提到儒家经典三礼,三礼指的是《周礼》、《仪礼》、《礼记》,是礼仪、礼仪教育、各种社会礼仪理论和礼仪制度的总和,是古代非常重要的道德制度典范。《周礼》是第一次三例。由朱公...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礼指什么?制度还是规范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中的“礼”是指制度,即礼制。“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的意思是:礼制,是可以治理国家,稳定政权,安抚百姓,并有利于后世子孙的。出处:出自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的《左传》,“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

礼记中的礼是指什么(20分)
「礼」对于儒家这么的重要,所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朝,当然不能不立为学官。西汉礼经博士有后仓、戴德、戴圣、庆普四家,彼此所传的礼记内容各有不同。同样是为仪礼作注解,什么各有不同呢?其实是因为古代的礼文因革损益,再加上年代久远之后,真正的礼仪往往众说纷纭,各家参考取用的记礼杂文...

孔子的仁义说和礼乐说分别指的是什么?
孔子提出“仁”学,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孔子讲的“克己复礼”,是说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指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西周时期的礼乐规定了一整套在衣食住行方面必须合乎尊卑...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礼指什么?制度还是规范?
礼指礼仪制度;国家规定的礼法。原文出自于春秋左丘明的《郑庄公戒饬守臣》。原文: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白话译文:君子认为:“郑庄公在这件事上是符合...

马尔康县13875469283: 儒家经典三礼是指哪三礼? -
校良丹瑞:[答案] 儒家经典三礼 《周礼》——记载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书 《仪礼》——保存中国古代礼仪最完备的书(据说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过礼仪方面的事情) 《礼记》——阐明礼的作用和意义的书 《周礼》、《仪礼》和《礼记》,统称三礼,是古代社会礼仪...

马尔康县13875469283: 孔子说的“礼”是指“礼节”、“礼让”吗 -
校良丹瑞:[答案] 《于丹〈论语〉心得》的第47页,引用了《论语·子罕》中的一段话:“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于丹这样解释:孔子很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礼节.他尊礼,守礼,行礼,并不是做给别人看,而是一种自我修养....

马尔康县13875469283: 忠孝仁义礼智信24个字是什么? -
校良丹瑞: 正确顺序应是: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指的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儒家学派之前,古代社会贵族和士通过“师”与“儒”接受传统的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

马尔康县13875469283: 儒学 礼 含义 -
校良丹瑞: 礼学是自古及今一切关于礼的学术活动的总称,是以礼为研究对象的一个专门的学术.从内容方面看,礼学跟中国传统的哲学、宗教、政治、道德等学术互相交叉,互相渗透,同时又相对独立,具有独特的基本范畴和自成的体系.对中国传统的...

马尔康县13875469283: 儒家三礼指? -
校良丹瑞: 1、祭祀天、地、宗庙之礼,; 2、仪礼、周礼、礼记 三礼者,《周礼》、《仪礼》、《礼记》是也.昔人谓《周礼》、《仪礼》均系周公所作,《礼记》则系汉戴德(人称大戴)、戴圣(人称小戴)叔侄所删记也.按汉何休疑《周礼》作于六国之时,宋儒亦多疑之.惟刘歆、郑玄信为周公致太平之书,但亦有谓为刘歆伪造者.清方苞《周官义》已开其端,近人康有为为《新学伪经考》,则亦言为歆伪造无疑也.

马尔康县13875469283: 儒家学派中家礼是指什么 -
校良丹瑞: 代表儒家思想核心的这九个字 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分别可以用什么具体的意象来表达? 查自百度 1、“仁”:仁人、爱人、仁爱.自孔子倡导“仁”学以来,“仁”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德”和“恒德”.孔子把“仁”作为个...

马尔康县13875469283: 儒家礼的现代意义 -
校良丹瑞:[答案] “礼”是东亚文化的传统,在现代东亚社会如日本、韩国仍可明显看到“礼文化”的强烈特色和影响.在台湾地区乃至在经过革命洗礼的中国大陆,虽然在形式仪节方面已较少讲究,但礼文化的精神仍然处处可见.这种礼文化的影响,体现在重视人际...

马尔康县13875469283: 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等的含义及现实意义. -
校良丹瑞:[答案] 仁:爱人.仁现实: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以处人,有序和谐'是孔子思想的原发点,是儒家思想核心之核心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义现实:孔...

马尔康县13875469283: 什么是儒术或儒家思想?其核心和内涵是什么? -
校良丹瑞: 儒家思想是一种人类社会道德伦理规范的学说,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具体内涵如下:仁仁: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

马尔康县13875469283: 儒家思想中的礼与我们现在说得“以礼服人”有什么不同吗
校良丹瑞: 这个“礼”叫做“周礼”,是周朝统治天下的制度,相当于今天的法律.孔子认为,治理天下应当“礼”“乐”并重,而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所以天下大乱.今天的“礼”,是指待人的态度,即“礼节”“礼貌”,意思与“周礼”不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