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历史的教训、国家兴亡的根源、中国崛起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如何树立中国大国形象

作者&投稿:局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和平崛起中,中国要塑造什么样的大国形象~

文明、爱好和平、威武的大国形象。

结论

国家生存空间、贸易与金融、科学与技术进步、国际制度是世界体系得以延续500年的基本动力,也是导致加入到这个世界体系的所有国家相互之间合作和竞争甚至冲突的根源。这四大动力决定了世界体系的结构(核心区与边缘区),也影响了并仍在影响世界体系中单个国家的兴衰(强国与弱国)。中国作为一个新近加入这个世界体系的后发展国家,尽管在过去3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一定能够进入世界体系的核心区并成为世界体系核心区的强国。中国成为世界体系核心区的强国的路径也许很多,但通过国内制度的不断调整和设计,以应对世界体系的四大动力对中国国内相关领域的冲击和挑战,仍不失为一种最为有效的途径。

这道题用分点回答方法:
教训倒底告诉我们:
(1)从文明观的角度分析,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这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
例:封建末期,中国因为落后而被挨打(自己举例再作补充)
(2)从全球观的角度分析,世界是由相互隔绝走向整体的,这要求我们要顺应全球化的历史趋势.
例:封建末期,中国因为闭关锁国导致自身落后(自己举例再作补充)
国家兴衰存亡的悲剧根源:
(1)生产力的发展程度有没有跟上历史发展阶段.
例: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生产力迅速发展,从而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自己举例再作补充)
(2)上层建筑(政治制度)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例:周朝的分封制的破坏......(自己补充)
我们该如何汲取历史教训:
大力发展生产力......
......

(总之你采用我上述解答的方法来解题吧!写一个观点,再从中国历史中举一个以上例子进行论证吧)

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合。
国家兴衰存亡的悲剧根源在于,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的天性是自私的,不顺从民意,只为一己之私。
历史教训就是,前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中国崛起会挑战世界现有秩序和美国霸权并有可能在短期内造成周围国家不稳定。
中国在未来的崛起过程中可以效仿战国时候,6国和秦的办法,合纵连横。
但是树立大国形象也像做人一样,大国既是长者,要沉默是金,但要言出必践。对其他各国,也要先礼后兵。万事先占住公理,大国便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也要在各个方面超出,指导,带领他国。把矛盾和目标转移,缓和。转移到宇宙吧。。。


中国历史的反思:哪些教训被忽视或误解?
在中国历史的广袤画卷中,我们发现了一系列深刻的教训,这些教训犹如良知之书,只为国人揭示。这些书页上,中国人不能不知的历史与可能不知的教训交织,构成了一个复杂而丰富的反思主题。名为「光荣与沉疴」的篇章,是对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的第一次全面检讨,这是一次推心置腹的反思,也是对传统观念...

中国历史的教训:从上古到晚近时代政权特质演变
中国历史的教训图书目录 第一篇:远古时代 01. 上古政法思维与社会基础02. 神话中的专制精神03. 刑法统治特色的渊源04. 中华第一冤与"禅让制"05. 残酷的殷商噬人文化06. 甲骨卜辞中的神权与王权07. 西周"以德配天"与礼制统治08. 中西方早期文明路径与政权特质第二篇:上古时代 09. 《尚书》的...

杨师群教授如何看待中国历史的教训与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反思?
杨教授倡导将思想理论课程作为选修,尊重信仰自由,反对强制灌输。他在科研和教学上曾有辉煌,但2008年后受制于行政干预,限制了教学自由。他痛心于学生对教育的不满,如马克思所说,过度宣传可能导致荣誉与侮辱。杨师群在研究中以历史为镜,反思中西古今,通过比较揭示中国近代落后的深层原因。他强调西方文明的先进性和对世界...

《中国历史的教训》总结了什么教训
清朝社会制度的腐朽和经济、科技的落后。关于清朝社会制度的腐朽我们在上边《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和中国》中已详细讲了。通过中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对比,明显地揭示出了这一点。总的来说,从社会条件说,西方国家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时期,一方面它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高,经济科技比较先进,武器装备也就比...

中国革命历史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1. 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揭示了农民阶级在历史特定阶段有其局限性。尽管他们反映了封建社会底层民众的抗争愿望,但单靠农民阶级无法引领中国进入先进的革命轨迹,因此其革命运动未能成功。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证明了社会主义的救国力量。共产党的领导至关重要,因为工人阶级作为革命的先锋队,与农民...

谁知道中国历史的教训怎样的啊
习骅在“反腐第一线”工作多年,现在中央纪委派驻机构工作,法学博士。曾先后师从南京大学林仁栋教授、北京大学黄宗良教授,研究廉政立法和苏共问题。因为工作的特殊性质,习骅对中国吏治问题有着更深的体会;从后来者的身份来讲,他对中国官场历史的认识站在一个纵向全局性的高度;从纪检工作的岗位属性讲,...

从中国古代国防中总结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经济是国防的物质基础,强兵必先富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就有强兵之要,首在富国的思想。在通常情况下,发展经济应当优先于发展国防,因为富国才能强兵,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物质基础。2、国防建设与国家政治状况相互动 从整个中国历史看,前期国防日趋发展,日趋...

中国历史的教训的介绍
1作者用通俗的文笔与简洁的语言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制度沿革及其相关的人物、思想、文化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审视,对中国历史上一件件重大事项、一桩桩制度变迁、一个个重要人物、一部部主要典籍……作一个简明扼要和深入浅出的通俗评述,从中寻找阻碍社会正常发展的有关制度文化的沉疴与教训,可以说,这本书...

刘瑜和王晓渔如何评价杨师群的中国历史教训著作?
可惜未能实现。杨师群先生接过这一问题的接力棒,对中国历史的批判与反思独具慧眼。他揭示的历史教训,尽管触手可及,却又常常被忽视,令人警醒。通过刘瑜和王晓渔两位学者的推荐,我们可以从中获取对中国历史的独特解读和深刻反思,认识到历史中的教训,以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更为明智的判断。

中国近代史的教训是什么?
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留给我们深刻的教训:第一,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帝国主义侵略是造成中国人民巨大灾难的根源,与此同时,腐败的清政府也已失去了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胜利的能力和资格。而清政府之所以丧失...

仁化县19775456276: 中国的历史教训是什么? -
焦高双成: 近代中国一直在两种力量的左右下蹒跚前行,第一是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传统惯性作用,第二是西方列强带来的工业化文明的威逼兼示范作用.自1840年以来,外敌不断入侵,国势日益衰微,列强割我土地、掠我资源、刮我财产、鱼肉我人民至中国土地上独“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其亡国灭种之恨,城下之盟之奇耻大辱,均使我国民刻骨铭心.“落后就要挨打”成了近代中国人心目中鲜血凝成的真理,也是历代仁人志士致力于发展现代化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仁化县19775456276: 关于国家的兴衰繁灭,《墨子》认为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
焦高双成: 墨子认为国之灭亡有七种祸患

仁化县19775456276: 有关历史看天下兴亡的议论文,字数不少于八百字 -
焦高双成: 写这种东西很简单.例如: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赵高的指鹿为马,秦桧的残害忠良,从而致使国家从兴衰走向灭亡.议论文首先得想好要什么样的确定论题,在以论据和论点加以证明即可.不需要太多的东西.不过历史的引经据典很重要.这种作文得自己学会写,议论文比记叙文简单.

仁化县19775456276: 关于秦始皇和汉武帝,你能得出哪些关于国家兴亡的启示 -
焦高双成: 秦始皇统一全国,统一文化,统一经济,可以得出,国家只有统一才能兴旺,国家富强必定统一(论证阶段,慢慢掰吧),过度使用民力,必失去民心,必将导致国家灭亡汉武帝主动出击匈奴,得出强国必先强军,国防重于泰山,只有强大国防,才有强大国家,才有强大外交,派使者出使西域,得出注重国际交流,更能立于不败之地

仁化县19775456276: 求一篇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以及教训的2000字论文 谢了 -
焦高双成: 那中国的来说 简单的说原因: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其次,是国家经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教...

仁化县19775456276: 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
焦高双成: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 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

仁化县19775456276: 古代贤者以史为鉴来治理国家的事例 -
焦高双成: 1、以史为鉴:吸取隋朝短命的教训,要以民为本,抚恤百姓.以人为镜:魏征是他的一面镜子,大胆进柬,指出皇上的不足.此话是唐太宗在魏征死的时后说的,他说魏征死了,他失去了一面镜子. 2、人物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

仁化县19775456276: 求有关六国兴亡的原因 -
焦高双成: 早已有了啊,去看六国论 苏洵在《六国论》中,根据秦并吞六国而统一天下的历史事实,从六国相继破灭的角度,有理有据地论述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并分别从“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和“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这两方面进行论证.如果...

仁化县19775456276: 武王伐纣 统治者应从这一事件中吸取怎样的历史教训呢 -
焦高双成:[答案] 1、历史教训:古今兴亡多少事,成由勤俭败由奢. 2、一个道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