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长恨歌》的赏析有关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方面 1000字左右

作者&投稿:亓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长恨歌》的赏析 1000字左右~

  《长恨歌》赏析


  作为一代文人,白居易可谓是一个成功者。他的现实主义的笔,写出了多少个凄冷的场面,敲响了一次又一次警钟。他的《长恨歌》,可谓是他一生的代表作。
  诗以喜剧开头而转成悲剧,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这首叙事诗的最成功处就是抒情,相当复杂的情节只用精炼的几句就交代过去,而着力在情的渲染,细致地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浓烈和贵妃死后双方的思念之情.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象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我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那么,诗人又是如何表现“长恨”的呢?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宛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


  一篇《长恨》有风情!
  白乐天如是说。可见诗人的内心里,实在给《长恨歌》灌注了太多的情感。
  白乐天一生感时伤世,传世之句多有力陈百姓之苦,苛政之弊,如“一吟悲一事”的《秦中吟》,就是这样一位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诗人,却将一段宫闱畸恋写得凄切婉转,荡气回肠.由此我想到了白居易自己的感情生活.原来他少年时曾与一民女湘灵相知相说,苦于家庭阻力不能结合,这种深深的痛苦寓于《长恨歌》的创作中,正是借咏史感怀自身的际遇。白居易虽然仕途坎坷,郁郁寡欢,甚至借佛道来麻木自己,寻找灵魂上的解脱,痛恨当时的朝政腐败.但我觉得,在这首诗里,更多的是对爱情的歌颂,或者说对自己曾经情感的影射.

  而另一方面,自古帝王不爱江山爱美人,声色犬马也像是他们的专利。于是一个王朝没落的身影便随着一个女人冤屈的脚步,向着一个终点,慢慢地走着。“红颜祸水”便是一个绝好的理由,让帝王在感慨自己的国度走远之时,给后人一个开脱的借口。女人,只不过是一个悲剧的牺牲品.她们只是用自己的脂粉为了自己的地位利益而去争得一点点宠爱和一个男人的怀抱.而最终却被赐死.这也告诫她们,在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的同时,也别忘记过度的开采带来的后果.
  最后的浪漫主义的笔,给我们一点点慰藉,也让我在时间的端口,始终相信真正爱情的美丽.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中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
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
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
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
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
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
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
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
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原诗(节选):
《长恨歌》唐代: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释义:
唐明皇爱好女色一直在寻找绝色美女, 统治全国多年竟找不到一个称心的。
杨家有个女儿刚刚长大,养在深闺之中外人不知她美丽绝伦。
天生丽质让她很难埋没人世间,果然没过多久便成为了唐明皇身边的一个妃嫔。
她回眸一笑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宫中的其他妃嫔都显得黯然失色。
春季寒冷皇上赐她到华清池沐浴,温润的泉水洗涤着白嫩滋润的肌肤。
宫女搀扶起她如出水芙蓉软弱娉婷,由此开始得到皇帝的恩宠。
鬓发如云脸似花头戴金步摇,温暖的芙蓉帐子里与皇上共度春宵。
只恨春宵太短一觉就睡到太阳高高升起,君王从此再也不早朝了。


扩展资料: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
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 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
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
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恨歌 (白居易长篇叙事诗)

《长恨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与《琵琶行》共同构成
白居易感伤诗中的叙事长诗双璧。元和元年(806) ,白居易
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 任县尉时,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
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李隆基与其贵妃杨太真的故事,创作
这首《长恨歌》。此诗根据当时民间的传说与坊间的演唱,以
回旋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写历史上的李杨爱情悲剧。
从开卷第一句到“不重生男重生女”为诗的第一层。诗
开头用“汉皇重色思倾国”喝起,这七个字统摄全篇,揭示了
故事的悲剧因素。“重色思倾国”,是个体生命的感情欲求,
属人情之常,本无可厚非。“天生丽质难自弃”,看似平淡却
笔力千钧,一语隐去了杨玉环可羞可痛的再嫁经历(杨本是
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 ,也写出了她后来横遭劫难的
深刻的悲剧根源———美丽。而这美丽使得她不得不离开自
己的丈夫、乱伦的的丑名公爹。这其中的心里历程岂是别人
能体会到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
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云鬓花颜
金步摇”,诗人怀着惊羡之情,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描写了杨贵
妃的美丽。但可悲之处在于重色爱美者是位至九五之尊的
皇帝,人物的身份地位与好色的欲求形成尖锐的对峙,群体
社会的秩序规范与生命个体的秀美艳丽发生激烈的冲突,这
种对峙与冲突就奠定了李杨爱情的悲剧基础。因此,当作者
描写李杨陶醉于爱情的甜蜜快乐之中,“芙蓉帐暖度春宵”,
“君王不早朝”,则直接导致了李作为皇帝的失职;杨集“三千宠爱于一身”,而享有“姊妹兄弟皆列士”的殊荣,也就引起了
世人的反感与社会心态的变异———“不重生男重生女”。两
个人之间存在着几乎可以充当祖父与孙女的年龄差距。这
其中真正的爱情成分又有多少? 一方是对美色的占有和蹂
躏,另一方是屈从、巴结而且兼有虚荣、对荣华富贵的享受!
诗的第一层,在对杨氏得宠与兄弟姐妹高官厚禄不无贬刺的
描写中,已隐约揭示了李杨爱情的悲剧根源。
从“骊宫高处入青云”到“不见玉颜空死处”,为诗的第二
层,写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君臣逃奔西蜀,杨贵妃被绞死的
经过。“六军不发无奈何,婉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
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写的就是李杨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留下不可挽回的终
身恨事。唐玄宗为了宠爱杨玉环竟让她的堂兄杨国忠总揽
朝政。于是唐朝天下一派乌烟瘴气,出现了“朱门酒肉臭,路
有冻死骨”的局面,导致“六军不发无奈何,婉转蛾眉马前
死”。唐玄宗的罪孽无疑是远远地超过了杨玉环的。如果他
在杀死了杨国忠之后,于禁卫军的将士们面前来一番下诏罪
己的表演,应该是能够挽救杨玉环的。然而在风声鹤唳和慌
张逃命的危机气氛中,唐玄宗立即舍弃了曾使自己心荡神迷
的美女,往日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
竟都成了无需兑现的谎言。当死神与灾难降临到头顶的时
刻,才能充分地考验出男女之间的情爱是否可靠或忠贞。李
商隐《马嵬》诗中所说的“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
牛”,从前后迥异对比中揭露出唐玄宗的怯弱、自私和虚伪。
为了一己的私欲他可以牺牲儿子的幸福、牺牲黎民百姓的利益;为了自己的安全,他又可以牺牲最宠爱的美女,独裁统治
者必定会成为这样最自私的角色。他的身上不可能有真感
情,有的只是私欲和占有欲罢了。
从“君臣相顾尽沾衣”到“魂魄不曾来入梦”,为诗的第三
层,以酸楚凄恻的语调婉转形容与描述了玄宗回宫以后睹物
思人,触景生情。“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
如面柳如眉”,这是写从太液池的灼灼芙蓉与未央宫的依依
垂柳,仿佛看到杨贵妃的艳容修眉,旧景长在,而不知人在何
处,这出神入化的描写充分展示了玄宗复杂微妙的内心活
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
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抒写玄宗在夜间万籁俱
寂之中难以成眠的相思情怀。面对飞萤,独挑孤灯,听到的
声声钟鼓是“迟迟”———显得特别地悠长;看到的点点繁星与
迢迢银汉是“耿耿”———显得格外明亮,用心理时间与心理色
彩来写悄然思恋的漫漫长夜,真切感人。这刻骨镂心的苦苦
思念,日夜不息“, 春风桃李花开夜”是这样“, 秋雨梧桐叶落
时”何尝不是如此! 看到“梨园弟子”头发斑白,“椒房阿监”
容颜衰老,更唤起对往昔欢娱的追忆,日思夜念,在现实中无
法找到美丽的杨贵妃,那么,总可以在梦中与她共拥衾枕吧!
可是“, 魂魄不曾来入梦”。在这一层里,诗人自白天到黑夜,
自春天到秋日,自现实到魂梦,以丰富的想像与虚构,刻意地
描摹出暮年的唐玄宗孤独、寂寞,渲染着他对杨的思念,从各
个不同侧面传神地描写了玄宗相思的苦痛。这就很容易引
起善良却又单纯的人们流淌出一掬同情的泪水,淡忘了他残
暴和荒淫的另一面。但是这仅仅是虚构并非真正的现实。
诗的第四层,从“临邛道士鸿都客”到“梨花一枝春带
雨”,写道士到海上仙山找到杨贵妃,美在已经仙化的彼岸世
界得到复现与升华。诗人展开浪漫想像的翅膀,忽而上穷碧
落,忽而下尽黄泉,皆茫茫不见。最后发现了虚无缥缈的海
上仙山,楼阁玲珑,仙女如云,金阙玉扃流光溢彩,珠箔银屏
逦迤而开,五色祥云缭绕其间。在这超尘脱俗的仙境里,杨
贵妃的形象是那么圣洁飘逸“,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
衣舞”。她“花冠不整下堂来”,迎接“汉家天子使”,以“玉容
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哀艳形象出现,其艳丽在于
离开现实的此岸世界进入仙化的彼岸世界后美得到了复现
与升华,其哀婉在于失去了真挚情爱之后的孤寂落寞。作者
没有让李杨二人在仙国来一个庸俗的大团圆结局,而是将美
与爱情不能并存的矛盾问题留给读者去咀嚼,去思索。
从“含情凝睇谢君王”到最后,是诗的第五层,写杨贵妃
托物寄情,点明“长恨”。她含情脉脉地托道士转告玄宗,昭
阳殿里是人间尘雾,不仅美遭毁灭,而且恩爱已绝;蓬莱宫中
是天上仙国,美虽长存,却是情思无寄。“唯将旧物表深情,
钿合金钗寄将去”,“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让
旧日的金钗钿合与七夕的夜半私语来慰藉玄宗痛苦的灵魂,
也安抚她自己抑郁的心灵,在绵绵不尽的相思中来实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好愿望。然而,这美好
愿望的实现毕竟是虚幻的想像,诗人不想自欺,也不欲欺人,
借杨贵妃之口,一语道破:“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
期。”
当白居易、陈鸿分头来描摹这宫闱中生离死别的故事
时,他的内心是念念不忘自己刚刚经历过的一段的爱情故
事:刚过而立之年的他爱上了美女湘灵,匆匆分手之后还萦
绕于怀,像“两心之外无人知”和“利剑斩断连理枝”,就会使
人立即想起《长恨歌》里相似的诗句来。用自己的心理和经
历,去揣度笔下人物的内心冲突,这本来就是写诗和撰文的
常情。
白居易本人对创作《长恨歌》的看法也是矛盾的,一方面
他贬低《长恨歌》:“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
恨歌》以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另一方面,他又把《长
恨歌》当作自己的代表作:“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
声。”(《戏赠元九李二十》) 而后世的评论家们有的把它当作
政治讽刺作品,有的则认为是歌颂爱情之作。笔者认为即使
是歌颂爱情之作,他歌颂的也不是帝王与贵妃之间真正的爱
情———因为他们之间不可能存在真正的爱情。
形成这种理解的矛盾,主要是由于诗歌素材介于历史与
传说之间,形成一种张力。马嵬驿事变的翌年,杜甫《北征》
是这样叙述的:“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周汉获再兴,宣
光果明哲。”称肃宗李郭为明哲的周宣王、汉光武,把杨玉环
比作褒姒、妲己。杜甫的看法代表了儒家正统思想对这一史
实的价值取向:女色祸水。到了白居易时代,流行于民间的
传说对杨贵妃的故事作了较大的改造,突出了李杨之间的爱
情悲剧。白居易借着史实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的传说,创
作出《长恨歌》,诗歌自然会具有这双重的价值取向。
其次,这种冲突体现在作者本人的矛盾上。一方面白居
易是一位有着正统儒家思想的文人。所以,在《长恨歌》的第
一层,作者对杨贵妃有所贬刺,认为她是恃媚邀宠,要负一定
的误国责任。而在《胡旋女》中更是将杨贵妃与安禄山并举,
斥之为安史之乱的两大罪魁祸首:“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
河疑未反。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同时,白居
易又是一位诗人,追求美,讴歌美,汲汲追寻艺术的直觉,视
至尊的君王贵妃为普通的人,并将他们置于被怜悯的地位。
所以《, 长恨歌》便以无限深情的笔触礼赞“褒妲之色”,歌颂
美在彼岸世界的复现与升华,对美的毁灭倾注一腔同情。从
而突破了儒家正统与钦定史学的樊篱。

话说偶只知道有部耽美小说名字就叫长恨歌


长恨歌 原文及译文
白居易《长恨歌》赏析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

怎样赏析理解白居易的《长恨歌》?
反映民语民声,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当时作者已经35岁,这段时间内他的作品中,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讽喻风格。他在那一段时间的诗歌创作中只要涉及到民众民生及政治生活的题材,大多都会融有一定的政治色彩的讽喻倾向性。在《长恨歌》这首诗的创作时,材料选取上恰是比较特殊的,...

白居易写的《长恨歌》的翻译内容是什么?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作品赏析: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

白居易长恨歌主要内容是什么赏析
有《白氏长庆集》。今注本有谢思炜《白居易诗集校注》三十七卷。 《长恨歌》取材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元和元年冬,白居易以校书郎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游览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话及此事始末,相与感叹。席间,王质夫鼓励白居易“试为歌之”。于是,白居易作《长恨歌》。诗用乐府...

长恨歌原文及翻译
情深只恨春宵短,一觉睡到太阳高高升起。君王深恋儿女情温柔乡,从此再也不早朝。承受君欢侍君饮,忙得没有闲暇。春日陪皇上一起出游,晚上夜夜侍寝。后宫中妃嫔不下三千人,却只有她独享帝王的恩宠。《长恨歌》赏析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

《长恨歌》白居易的全诗和赏析是什么?
④长恨歌:千古绝唱的长篇叙事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冬,时白居易任盩厔县尉,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道古论今,言及唐玄宗之溺于声色及杨贵妃之恃宠贵幸,终于酿成马嵬之变,不胜感慨,乃据王质夫之建议作成此诗。陈鸿并为之作《长恨歌传》,于是,诗、传一体,相得益彰。这四句是说,七月七日这天夜半,唐...

对《长恨歌》的恨理解和赏析
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称那篇传叫《长恨传》。 《长恨歌》共分三大段,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惊破《霓裳羽衣曲》”共三十二句为第一段,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爱情效果,以及由此导致的荒政乱国和安史之乱的爆发。其中开头八句写杨...

“吾家有女初长成”此句出自哪里? 续上这首古诗词来.
赏析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 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

从独特的角度赏析《长恨歌》
赏析角度: 催眠"长恨歌" ,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八○六),当时诗人正在今陕西同至县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

白居易的长恨歌的感想
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扩展材料:赏析:《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

拜城县13828218706: 长恨歌的主旨是什么?(简洁全面一点地概括) -
允奇弗瑞:[答案] 《长恨歌》并非是一篇贬低杨贵妃的政治讽谕诗,而是一篇褒扬歌颂爱情的诗篇

拜城县13828218706: 长恨歌赏析 -
允奇弗瑞: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

拜城县13828218706: 分析诗歌主题长恨歌 -
允奇弗瑞: 《长恨歌》 主题思想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叙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

拜城县13828218706: 求《长恨歌》及其赏析 -
允奇弗瑞: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

拜城县13828218706: 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100字以内] -
允奇弗瑞: 所谓知人论世,要知道一首诗歌的主旨和感情基调,首先要对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经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长恨歌》是白居易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白居易在自评其《长恨歌》时曾说:...

拜城县13828218706: 白居易《长恨歌》主题思想 -
允奇弗瑞: 《长恨歌》的主题,是历来读者争论的焦点.观点也颇具分歧.大抵分三种:其一为爱情主题.是颂扬李杨的爱情诗作.并肯定他们对爱情的真挚与执著;其二为政治主题说.认为诗的重点在于讽喻,在于揭露“汉皇重色思倾国”必然带来的“绵绵长恨”,谴责唐明皇荒淫导致安史之乱以垂诫后世君主;其三为双重主题说.认为它是揭露与歌颂统一,讽谕和同情交织,既洒一掬同情泪,又责失政遗恨.究竟如何,还需从作品本身去分析.

拜城县13828218706: 白居易的《长恨歌》主题是什么?
允奇弗瑞: 《长恨歌》的主题: (1)爱情说,作品主要描写了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歌颂他们的爱情; (2)讽喻批判说,白居易通过这个爱情悲剧批判唐玄宗好色误国. (3)双重主题,在诗歌的前半部分批判的意味比较明显,后半部分中诗人对李、杨爱情悲剧的同情、对他们爱情的歌颂和惋惜远远大于批判.

拜城县13828218706: 长恨歌全文及思想 -
允奇弗瑞: 思想: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

拜城县13828218706: 长恨歌到底是要表达什么? -
允奇弗瑞: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篇久为传诵的千古绝作.《长恨歌》是一篇长篇叙事诗,所咏的是历史上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一是这首诗是讽刺唐明皇的荒淫误国的. 二是认为这篇诗的主题是“爱情说”这首诗里对李隆基和杨...

拜城县13828218706: 对《长恨歌》的主旨,你的意见是如何?理由是什么? -
允奇弗瑞: 《长恨歌》的主旨是什么?历来聚讼纷纭.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意见: 一、讽喻说.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暴露统治阶级荒淫无耻,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蹈覆辙.至于诗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