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的编制是怎样的

作者&投稿:潮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红军是怎样编制的~

1930年,红军开始实行由游击战争向正规战争发展的军事战略转变,这在人民军队发展史上是第一次重大变革。
红军由游击战争向正规战争的转变,主要是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运动战其特点是正规兵团、战役和战斗的优势兵力、进攻性和流动性。红军由游击战为主转向以运动战为主,反映了红军战争由低级向高一级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革命力量发展壮大的表现。同时,这种正规战又是带有游击性的,正如毛泽东指出的,这种"所谓正规战争是中国型的,只表现在集中兵力打运动战和指挥上、组织上的某种程度的集中性和计划性方面,其他则仍是游击性的,低级的,不能和外国军队一概而论,也和国民党的军队有些不同,因此,这种正规战,在某种意义上,是提高了的游击战。"
实行运动战的首要条件,是要建立正规兵团。中共六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加强了对红军游击战争和苏区的领导,促进了各地红军游击战争的发展。通过粉碎国民党军的"进剿"、"会剿",红军作战能力不断提高,队伍不断壮大,到1930年夏,全国红军已达7万多人,地方武装有3万多人。红军数量的扩大和作战能力的提高,为编成正规兵团,实行运动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实行运动战的另一重要条件,是要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阔的回旋余地。苏区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上述条件。随着红军游击战争的不断胜利,分散于大江南北12个省的20多块小块苏区,逐渐发展成为连接成片、比较巩固的若干苏区。苏区内普遍建立了共产党组织、工农政府和群众武装,实行了土地革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发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广大青年积极参军参战,支援红军。这就为红军进行大规模的运动战,提供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阔的回旋余地。
其次,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激化,客观上为红军实现战略转变提供了有利时机。从1929年3月蒋桂战争开始,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不断以战争形式爆发出来。1930年5月,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等派系之间爆发了规模空前的中原大战。双方投入兵力达100万之众,战争历时半年之久,死伤兵员30多万。这就使反动势力大为削弱,南方各省红军的压力得以减轻,革命战争的发展出现有利的时机。
此外,还与当时的党中央政治路线和军事战略的改变相关。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艰巨性和不平衡性缺乏足够的认识,错误判断了形势,于1930年2月提出"变军阀战争为国内阶级战争,以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总的政治路线,为红军规定了"进攻交通要道、中心城市,消灭敌人主力"的任务。为了完成上述任务,党中央决定红军"集中组织,统一指挥"。这种在出发点和目的上,具有"左"倾冒险主义的规定和决定,在客观上又与红军由小到大、由弱而强所必然出现的由游击性而正规性的发展趋势相吻合,造成了对红军的军事战略转变,既有促进的一面,又有给以错误影响的一面。
1930年5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红军代表大会,促成了红军战略转变的开始。根据中共中央确定的"为建立全国苏维埃政权而斗争的任务和战略",这次会议提出了关于红军的决议案,确定集中各地红军组建正规军团,以建设正规红军。此后,又颁布了中国工农红军编制草案和中国工农红军纪律条例草案。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红军编制及其组织系统的统一和加强,客观上反映了红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次大会后,根据会议决定和中共中央的一系列指示,各地红军先后集中整编,主力部队组建为正规兵团,开始了以转换作战形式为基本内容和主要标志的战略转变。
红军整编最重要的结果,是建立了方面军、军团一级的兵团。同时,原有的军级及其以下的单位,也得到了进步的加强。
在赣南闽西苏区,建立了红1军团。1930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中共总前委与中共闽西特委在汀州(今长汀)召开联席会议,决定红4军与红6军(红3军)、红12军合编组成红军第1军团(开始称第1路军),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全军团约2万人。同时成立中共红1军团前敌委员会和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分别担任书记和主席,统一领导赣南闽西苏区的建设和红军行动。
在湘鄂赣苏区,建立了红3军团。这一地区的红5、红8军以及新建立的湘鄂赣边红军独立师(不久扩编为红16军)合编,组成红3军团,彭德怀任总指挥,滕代远任政治委员。全军团共1.7万人。同时成立了中共红3军团前敌委员会,彭德怀任书记。
8月下旬,红1军团与红3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市会师,合编为红军第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下辖第1、第3军团,共约4万人。
在湘鄂西苏区,建立了红2军团。这一军团由当地的红4、红6军合编而成。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治委员,全军团约1万人。
此外,较大的部队还有:鄂豫皖苏区的红1军,军长许继慎、政治委员曹大骏;赣东北苏区的红10军,军长周建屏,政治委员胡庭铨(后邵式平);广西右江苏区的红7军,军长张云逸,政治委员邓小平;广东东江的红11军、琼崖地区的红军独立师等部。各地红军通过整编,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和政治工作,基本统一了指挥,提高了战术技术水平,为实行运动战创造了前提条件。
红军编成正规兵团后,根据当时中央指示,于1930年6月至9月,相继开展了进攻作战,集中攻打中心城市,致使军事行动与苏区建设脱节,给红军和苏区建设造成严重危害。
1930年9月,共中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全国总暴动和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冒险行动,结束了这次"左"倾盲动主义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这就为红军顺利完成战略转变,和此后夺取反"围剿"斗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工农红军为何独缺编红三方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曾经编成一、二、四方面军,而没有编成三方面军,原因何在?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中央曾计划将红军一、二、三、四军团依次扩编为方面军,后来,因为彭德怀同志主动提议三军团和一军团合编为红一方面军,放弃了单独扩编为红三方面军的计划,遂造成了缺编。然而,据历史资料记载,红三方面军缺编另有其他一些原因。
中国工农红军由军发展到方面军,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1930年1月以前,中央没有统一编制红军的计划。那时,中央认为:“目前中国,只有朱毛及彭德怀的部队可以称为红军,其余如贺龙等都不能叫做红军”,只能算作游击队(《中共六届二中全会政治问题报告记录》1929年6月25日)。因此,各地红军的编制及番号也就各行其是。
1930年1月,中央军事部召开会议,决定统一全国红军的番号和编制,将几部较大妁红军编为一至八军。这是红军史上的第一次统一规划。4月15日,中央军委决定将全国红军按地城组成军团,一为“湘鄂赣交界处的三、四、五等军”;一为“湘鄂边界的二、六、十等军”;还有一个是“闽粤桂十一、十二、七等军”(《中央军委军事工作计划大纲》1930年4月15日)。这是红军首次由军组成军团的计划。5月间,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对这个计划作了一次调整,决定组成4个军团,即四、三军为第一军团,二、六军为第二军团,五、八军为第三军团,十一、十二军为第四军团。6、7月间,红一、二、三军团分别成立,只有第四军团没有成立。从目前所见的史料看,在这期间,中央及中央军委并没有发出成立方面军的指示。
1930年8月23日,红军一、三军团在浏阳永和市会师,随即组成了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在得知这一消息前后,仍没有发出组成方面军的指示。8月29日,中共中央给长江局并转湖南省委、湘鄂赣前委及后委的信,即关于占领长沙的战略与政策的指示,其中提到:“据报载三、四,五、八军已取得联络……对于你们有下列紧急指示,……关于红军问题……在现时一、二、三军团上应成立总司令部组织,中央决定以朱德同志为总司令以统一指挥”,没有指示其组成红一方面军。当时,党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在报道红军第二次攻打长沙时,从未使用红一方面军的番号,而是用三、四、五、八等军的番号。而另一方面,红军第一方面军的成立是自发成立的。毛泽东同志在1930年9月17日给中央的报告中说:红一、三军团会师后,为指挥一、三两个军团起见,已由一、三两军团前委联席会议决定组织总前委,毛泽东为书记,公开组织第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朱德为总司令,毛泽东为总政治委员,杨岳彬为总政治部主任。9月20日,彭德怀同志也向中央报告说:“现在我们与一军团在军事上组织了红军第一方面军。”可见,红一方面军是由一、三军团前委联席会议根据第二次攻打长沙的军事需要,为指挥方便而自行组成的。
以鄂豫境地区的红军为基础组成的红四方面军也是自行成立的。在这个地区,我党曾较早地创建了红军部队。1930年4月,中央军事部在计划组建红军军团时,决定该地区的红一军“候其发展程度再定”,暂不编为军团。5月,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决定编红军为4个军团,红一军亦不在其列。6月,中央军委长江办事处工作计划中,曾打算把鄂豫皖地区之红一军和鄂北之红九军合编为红四军团,最后也没有编成。到了9月,党的六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要求全国红军的军团和方面军都取消,统编为一至七军,鄂豫皖地区的红军按统一规划被编为红四军。1931年1月,红四军正式成立。中央在此间的多次指示中,仍然坚持取消军团和方面军的意见。11月25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还发布通令:决定在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后,“即取消第一方面军总司令、总政委的名义及其组织,所有中华苏维埃全国红色海陆空军完全集中统一在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指挥统辖之下。”可见红四方面军的成立也不是中央统一规划的,与红一方面军成立时的情况一样,红四方面军的成立也是因为军事指挥的需要,当时红四军和新成立的红二十五军合攻黄安县城,为便于统一指挥而成立了红四方面军。
诚然,中央也曾有过组织方面军的计划,但由于种种原因,其计划没有实现。1931年12月4日,中央在给苏区中央分局、省委、及红军各军政治委员的训令,即“关于敌军进攻的军事布置,红军行动方向与编制”中指示:“现在红军一方面军应即改组为一、二、六、七、八、十等六军,赣东北军应改编为红军第五军,先编一师,湘赣也编足一师。红军十六军仍旧,应将现有三师尽量扩充。东江红军成立独立师。以上各军在打通后统归第一方面军指挥,鄂豫皖第四军应扩充编成第四、第九两军。湘鄂西第三军应先编足两师。鄂北红九军改成独立师。在此三部分打通,应成立红军第二方面军,归鄂豫皖苏区革命委员会管辖。”按照中央的计划,当时全国较大的红军部队基本编入了第一、第二方面军,可是,这个计划未得以贯彻执行,鄂豫皖地区不等与湘鄂西及鄂北等处打通,就先行成立了红四方面军。后来,该地区得知中央这一指示后,也曾打算改称为红二方面军,张国焘、陈昌浩在给中央的报告中说:此地红军“仍命名为红军第四方面军,将来再改称第二方面军”(张国焘、陈昌浩《关于豫南、皖西战况给中央的报告》1932年3月21日)。这个打算却一直没有付诸实践。造成红三方面军缺编,不能不说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尽管红一、四方面军的成立不是中央统一规划的,但毕竟巳成事实,在那个时候,中央与各地的联系因交通不便造成很多困难,各地的情况也是瞬息万变,发生这种现象并不奇怪,中央在后来的指示中,也承认了这种编制。1933年5月12日,中央军委在“关于红军的组织机构的变更及干部的任免给各军的通知”中,提到了一、二、四方面军,说明中央还另有组织红二方面军的打算。6月7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改编红军第一方面军所属的独立军团的通令”,接通令要求,新组建了红六、七、九军团,翌年8月以后,又按中央军委决定,组成了红军第八、十军团。红一方面军当时辖第一、三、五、七、八、九、十等军团,总兵力达14万人。1932年秋入川的红四方面军也发展为5个军,共8万人。作为主力红军除此两部外,尚有红二、六军团。1936年7月,红二、六军团遵照中央指示合编为红二方面军,而第三方面军只好缺编。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陕北,1937年8月,这三支主力红军奉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三方面军也就没有必要再编了。


1935年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新红1军团共计6000人,由红25军,红26军,红27军组成的红15军团共计3400人
红一方面军: 1936年8月红一军团8000人,红15军团6000人,直属部队7300人,地方部队6000人,红军大学800人,红74师2000人以上.
红二方面军:1936年10月15日,第2军团7643人,第6军团4059人,第32军2677人,共计一万四千三百七十九人
红四方面军:第4军5700人,第5军4600人,第9军9000人,第30军8000人,第31军5000人,方面军直属部队5000人,伤兵病员计800人,共三万八千一百人
红军总部:红军大学1215人,党校433人,司令部57人,一局112人,一台38人,卫生学校216人,供给处225人,通信营368人,地方机关2000人,共计四千六百六十四人。

  主要有三个方面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1、红一方面军
  1930年8月24日,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会师,组成红一方面军(也称中央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毛泽东。当时红一军团辖红三、四、十二军,红三军团辖红五、八、十六军。1931年8月,张云逸、邓小平的红七军编入三军团。1931年12月24日,宁都起义的国民党军(26路军)编为红五军团。1932年6月改称红一方面军。1933年编成为红一、三、五军团和江西军区独立师,其中,一军团辖四、十四、十五军(十四、十五军原为五军团编制),三军团辖一、二、三、四、六、七师,无军一级,五军团辖三、二(原一军团十二军)军。红七军团原为1930年赣东北红军部队扩编而成的红十军,1933年1月与中央红军会师,划归一方面军,1933年7月20日改为红七军团,红九军团于1933年10月28日由红一军团三师、红五军团十四师合编而成。红八军团由红七军团二十一师和中央红军直属二十三师,在1934年9月合编而成,兵力最高达24个军共7万余人。1933年编成为,一、三、五、六、七军团,1934年7月红七军团北上,改名“抗日先遣队”,10月与1933年初成立的新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后失败;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先前进至湘西和二军团会师。1934年长征开始时,一方面军编成为红一、三(各三个师)、五、八、九(各两个师)军团,其中八、九军团为长征前最后一次“扩红”时组建,多为新兵,装备及战斗力较差。湘江之战时,八、九军团被打散。湘江之战后,八军团番号撤销。余部编入五、九军团一直是作为全军后卫。九军团在贵州曾经单独作战,以掩护主力进行机动作战。
  1935年毛儿盖会议之后,红一方面军离开红四方面军向陕北前进,其时五、九军团因驻地在四方面军中,未能随军北上,编入红四方面军。俄界会议后,一、三军团与干部团编乘中央纵队至陕北组成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前全军整编为红一军团,1935年11月与红十五军团汇合,合编为红一方面军。
  2、红二方面军
  原为红二、六军团,1935年接中央命令编为红二方面军,后来和四方面军会师后编成中还包括九军团和三十三军一部整编为三十二军(和四方面军的九军区分)。总指挥贺龙,副总指挥萧克,政治委员任弼时,副政治委员关向应。
  1936年7月,红二、六军团到达甘孜与四方面军会师,奉命组成红二方面军,并将原属一方面军的三十二军(三十二军就是原一方面军的九军团)编入。
  3、红四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27年黄麻起义后成立的红七军,黄麻起义失败后余部以后发展成红11军31师。加上在六霍起义和商南起义中诞生的红32师和红33师改编成红1军。1930中红15军与红1军合并成红四军,军长为邝继勋,政委曾中生,参谋长徐向前。1931年11月,以红4军和红25军正式成立红4方面军。四方面军总指挥为徐向前,政委为陈昌浩,政治部主任为刘士奇。
  鄂豫皖时期:在鄂豫皖根据地时,包括红四军及红七十三师。后四次“围剿”后红四军转移向川陕发展,留红七十三师于鄂豫皖坚持。后徐海东率部向陕北突围而去,到达陕北后编为红二十五军,与当地的二十六、二十七军编为红十五军团。
  川陕时期(一、四方面军会合前):红四、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三军。
  毛尔盖会议之后,南下时:红四、五、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二军,与国民党大战之后,损失惨重。一、四方面军会师时,四方面军已有三十三军,在当时左路军编制内三十三军是川东游击队改编的。南下受挫后也没有取消建制,至少在四方面军西渡黄河被分隔时还有三十三军。
  长征会师之后:
  西路军:红五、九军及三十军一部。
  东路军:红二、六军团及三十二军。
  此外还有红四军及三十军一部。
  红一方面军:红一、十五军团。

红军由军发展到方面军,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1930年1月以前,中央还没有统一编制红军的计划。因此,各地红军的编制及番号是各行其是的。1930年1月,中央决定统一全国红军的番号和编制,将几部较大红军编为一至八军,同年6、7月间,中央又按地域将红军编成一、二、三军团,但并没有发出成立“方面军”的指示。
同年8月,朱德、毛泽东所领导的红一军团,和彭德怀所率的三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会师,随即根据第二次攻打长沙的需要,为了便于统一指挥,自发组成了第一方面军。中央在得知此情况后,仍然没有发出组织方面军的指示,并且有取消军团和方面军的意见。
1931年11月,红四军和新成立的二十五军合攻黄安县城,为了便于统一指挥,成立了第四方面军,其成立也不是中央统一规划的。1931年底中央曾有过组织方面军的计划,按照该计划,全国较大的红军部队将基本上被编入第一、二方面军,并计划将四方面军的番号变为二方面军,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付诸实行。
尽管一、四方面军的成立不是中央统一规划的,但毕竟已成事实。在那个年代,中央与各地的联系因交通不便造成很多困难,各地的情况也是瞬息万变,因而发生这种现象并不奇怪。中央在后来的指示中,也承认了这些事实。
作为主力红军,除此两大部外,尚有红二、六军团。1936年7月,这两个军团遵照中央指示,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是,第三方面军只好缺编

红军番号表
红1方面军第1军团第1军:第1师,第2师,第3师;
红1方面军第1军团第3军:第7师,第8师,第9师;
红1方面军第1军团第12军:第34师,第35师,第36师;
红1方面军第3军团第5军:第13师,第14师,第15师;
红1方面军第3军团第7军:第19师,第20师,第21师;
红1方面军第3军团第8军:第22师,第23师,第24师;
红1方面军第5军团第13军:第37师,第38师,第39师;
红1方面军第5军团第14军:第40师,第41师,第42师;
红1方面军第5军团第15军:第43师,第44师,第45师;
江西军区红16军:第51师,第52师,第54师;
江西军区红20军:第74师,75师,78师;
江西军区红21军:江西独立3师,江西独立5师,江西独立6师;
闽赣军区第22军:福建独立7师,福建独立8师,闽北独立师;
闽赣军区红28军:湘鄂赣独立1师,湘鄂赣独立2师,湘鄂赣独立3师;
闽赣军区红35军:琼崖独立1师,琼崖独立2师,妇女独立师

红2方面军第2军团第2军:第4师,第5师,第6师;
红2方面军第2军团第6军:第16师,第17师,第18师;
红2方面军第2军团第10军:第28师,第29师,第30师;
红2方面军第6军团第11军:第31师,第32师,第33师;
红2方面军第6军团第17军:第56师,第57师,第58师;
红2方面军第6军团第18军:第61师,第62师,第64师;
红2方面军第9军团第19军:第65师,第66师,第73师;
红2方面军第9军团第23军:少共国际师,湘鄂赣独立4师,粤赣独立22师;
红2方面军第9军团第32军:湘赣独立1师,湘赣独立3师,湘赣新独1师

红4方面军第7军团第4军:第10师,第11师,第12师;
红4方面军第7军团第9军:第25师,第26师,第27师;
红4方面军第7军团第30军:第84师,第88师,第89师;
红4方面军第8军团第31军:第90师,第91师,第92师;
红4方面军第8军团第33军:第93师,第94师,第96师;
红4方面军第8军团第34军:第97师,第98师,第99师;
红4方面军第10军团第24军:第79师,第81师,第82师;
红4方面军第10军团第29军:中央独立1师,中央独立2师,博生模范师;
红4方面军第10军团第36军:教导第1师,教导第2师,巴兴归教导师

红15军团第25军:升钟寺独立师,川陕独立4师,潜山独立师;
红15军团第26军:川陕独立1师,川陕独立2师,川陕独立3师;
红15军团第27军:陕北骑兵师,赤色警卫师,浙南挺进师;
红37军:右江独立师,建黎泰独立师,工人第2师

中国红军第四军序列如下:

军长:朱德
党代表:毛泽东
参谋长:王尔琢
士兵委员会主任:陈毅
第十师师长:朱德(兼)
党代表:宛希先
第二十八团团长:王尔琢(兼)
党代表:何长工
参谋长:王展程
第一营营长:林彪
党代表:熊寿棋
第二营营长:袁崇全(后叛变)
党代表:杜松柏(后叛变)
第三营营长:肖劲
党代表:吴弼
第二十九团团长:胡少海
党代表:龚楚
第一营营长:朱舍我
党代表:(不详)
第二营营长:李光化
党代表:胡世俭
第三营营长:肖荣标
党代表:彭晒
第三十团团长:刘之至
党代表:(不详)
第十一师师长:张子清(因负伤由毛泽东兼代)
党代表:何挺颖
第三十一团团长:张子清(兼)
党代表:何挺颖(兼)
第一营营长:员一民、陈毅安(后)
党代表:毛泽覃
第三营营长:伍中豪
党代表:杨岳彬(后叛变)
第三十二团团长:袁文才
副团长:王佐
党代表:陈东日
第一营营长:袁文才(兼)
党代表:陈东日(兼)
第二营营长:王佐(兼)
副营长:刁辉林
党代表:康健
第三十三团团长:邓允庭
党代表:邝朱权
第十二师师长:陈毅(兼)
党代表:邓宗海
第三十四团团长:邓宗海(兼)
党代表:刘泰
第三十五团团长:黄克诚
党代表:李一鼎
第三十六团团长:李奇中
党代表:黄义藻

军直属单位:
教导大队队长:陈毅
党代表:(不详)
特务营营长:宋乔生

党代表:敬懋修
医院院长:曹(钅荣)
党代表:肖光球

南昌起义部队序列(1927年08月)

中国***前敌委员会

书 记 周恩来
委 员 李立三、恽代英、彭 湃
中央代表 张国焘

国民革命军第2方面军

代 总 指 挥 贺 龙
前 敌 代总指挥 叶 挺
参 谋 长 刘伯承
政 治 部 主 任 郭沫若(郭沫若为到职前章伯钧代)

第20军

军 长 贺 龙(兼)
党代表 廖乾五

第 1师 师 长 贺锦斋
党代表 方维夏
第 2师 师 长 秦光远
党代表 陈 恭
第 3师 师 长 周逸群
党代表 徐特立

第11军

军 长 叶 挺(兼)
党代表 聂荣臻

第10师 师 长 蔡廷锴
党代表
第24师 师 长 叶 挺(兼)
党代表 颜昌颐
第25师 师 长 周士第
党代表 李硕勋

第 9军

军 长 韦 (未到职)
副军长 朱 德
党代表 朱克靖

教育团 参谋长 陈奇涵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序列(1927年09月)

前敌委员会

书 记 毛泽东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

总 指 挥 卢德铭
师 长 余洒度
副 师 长 余 民

第1团 团 长 钟文璋
党代表
第2团 团 长 王新亚
党代表 张明山
第3团 团 长 苏先骏
参谋长 何 坚
党代表 潘心源(未到任)
第4团 团 长 邱国轩

广州起义部队序列(1927年12月11日)

广东省委

书记、起义总指挥 张太雷

军事指挥部

总 指 挥 叶 挺
副总指挥 叶剑英

广东省委军委

书 记 张太雷(兼)(张牺牲后由聂荣臻接任)

国民革命军第4军军官教导团

团 长 叶剑英

广州工人赤卫队

总指挥 周文雍

第 1 联 队 队 长 刘楚杰
第 2 联 队 队 长 沈 青
第 3 联 队 队 长
第 4 联 队 队 长
第 5 联 队 队 长
第 6 联 队 队 长 徐向前
第 7 联 队 队 长
广 州 警 卫 团 团 长 梁秉枢
炮 兵 团 团 长
黄埔军校特务营 营 长 吴 展

我军各时期部队简况及序列(02)

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

军 长 朱 德
党 代 表 毛泽东
参 谋 长 王尔琢
政治部主任 陈 毅(一说未设政治部)

第10师

师 长 朱 德(兼)

第28团 团 长 王尔琢(兼)
党代表 何长工
第29团 团 长 胡少海
党代表 龚 楚
第30团 团 长 蒙九岭(一说无此团)

第11师

师 长 毛泽东(兼)

第31团 团 长 张子清
党代表 何挺颖
第32团 团 长 袁文才
党代表 陈日东
第33团 团 长 邓允庭
党代表 旷朱权

第12师

师 长 陈 毅(兼)

第34团 团 长 旷
党代表 邓宗海
第35团 团 长 黄克诚
党代表 李一鼎
第36团 团 长 李奇中
党代表 黄义藻

中国工农红军序列(1928年07月)

中央军事部

部 长 杨 殷

第 4军(井冈山)

军 长 朱 德
党代表 毛泽东
参谋长 王尔琢
主 任 陈 毅

第28团 团 长 王尔琢(兼)
党代表 何长工
第29团 团 长 胡少海
党代表 龚 楚
第31团 团 长 朱云卿
党代表 何挺颖
第32团 团 长 袁文才
党代表 陈日东

第11军第31师(鄂豫边)

军 长 兼 师 长 吴光浩
军党代表兼师党代表 戴克敏
参 谋 长 曹学楷
政 治 部 主 任 陈定侯

第 1大队 队 长 晏仲平
党代表 王树声
第 2大队 队 长 廖荣坤
党代表 江竹溪
第 3大队 队 长 徐其虚
党代表 吴先筹
第 4大队 队 长 程昭继
党代表 江子英
第 4军(湘鄂边)

军 长 贺 龙
党代表 恽代英
参谋长 黄 鳌

第 1师 师 长 贺锦斋
党代表 张一鸣
文南浦支队
贺桂如支队
贺佩卿支队

第 5军第13师(湘东)

军 长 兼 师 长 彭德怀
军党代表兼师党代表 滕代远

第1团 团 长 雷振辉
党代表 李 灿
第4团 团 长 陈鹏龙
党代表 黄公略
第7团 团 长 黄纯一
党代表 贺国中

我军各时期部队简况及序列(03)

中央军委 书 记 周恩来

第 1方面军(赣南、闽西、湘鄂赣)

21 回复:有关红军军史的详尽资料(转帖)

总司令 朱 德
总政委 毛泽东
参谋长 朱云卿
主 任 杨岳彬

第 1军团

总指挥 朱 德(兼)
政 委 毛泽东(兼)

第 3军
军 长 黄公略
政 委 蔡会文
第1纵队
第2纵队
第3纵队

第 4军
军 长 林 彪
政 委 罗荣桓
第1纵队
第2纵队
第3纵队

第12军
军 长 罗炳辉
政 委 谭震林
第1纵队
第2纵队

第20军
军 长 曾炳春
政 委 刘士奇
第1纵队
第2纵队
第3纵队
第4纵队

第22军
军 长 陈 毅
政 委 邱达三
第1纵队
第2纵队
第3纵队
第4纵队
第5纵队

第 3军团

总指挥 彭德怀
政 委 滕代远

第 5军
军 长 邓 萍
政 委 邓纯清
第 1师
第 3师

第 8军
军 长 何长工
政 委 邓乾元
第 4师
第 6师

第16军
军 长 孔荷宠
政 委 黄志敬
第 7师
第 9师

第 2军团(湘鄂西)

总指挥 贺 龙
政 委 周逸群

第 2军
军 长 贺 龙(兼)
政 委 朱勉之
第 4师(辖第 10、第 11、第 12团)
警卫团

第 6军
军 长 邝继勋
政 委 段德昌
第16师(辖第 46、第 47、第 48团)
第17师(辖第 49、第 50、第 51团)

第 1军(鄂豫皖)

军 长 许继慎
政 委 曹大骏

第 1师(辖第 1、第 3、混成团)
第 2师(辖第 79、第 98、第101、第102团)
第 3师(辖第106、第107团)
独立旅

第10军(赣东北)

军 长 周建屏
政 委 胡庭铨

第 1团
第 2团
第 3团

第20军(闽西)

第21军(闽西)

军 长 胡少海
政 委 李任予

第 7军(左右江)

军 长 张云逸
政 委 邓小平

第19师
第20师
第21师

第11军(东江)

军 长 古大存
政 委 严汉章

第 2师

第13军(浙南)

军 长 胡公冕
政 委 陈文达

第14军(苏北)

军 长 何 昆
政 委 李超时

第 1师
第 2师

川东游击军(川东)

第 1路 司令员 李家俊
第 2路
第 3路 司令员 李光华

我军各时期部队简况及序列(04)

中国工农红军序列(1934年10月)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主 席 朱 德
副 主 席 周恩来
副主席兼总政主任 王稼祥
总 参 谋 长 刘伯承

第 1方面军

总司令 朱 德(兼)
总政委 周恩来(兼)
参谋长 刘伯承(兼)
主 任 王稼祥(兼)

第 1军团

军团长 林 彪
政 委 聂荣臻
第 1师(辖第 1、第 2、第 3团)
第 2师(辖第 4、第 5、第 6团)
第15师(辖第 43、第 44、第 45团)

第 3军团

军团长 彭德怀
政 委 杨尚昆
第 4师(辖第 10、第 11、第 12团)
第 5师(辖第 13、第 14、第 15团)
第 6师(辖第 16、第 17、第 18团)

第 5军团

军团长 董振堂
政 委 李卓然
第13师(辖第 37、第 38、第 39团)
第14师(辖第 40、第 41、第 42团)

第 7军团

军团长 寻淮洲
政 委 乐少华
第19师(辖第 55、第 56、第 57团)
第20师(辖第 58、第 59、第 60团)
第34师(辖第100、第101、第102团)

第 8军团

军团长 周 昆
政 委 黄
第21师(辖第 61、第 62、第 63团)
第23师(辖第 67、第 68、第 69团)

第 9军团

军团长 罗炳辉
政 委 蔡树藩
第 3师(辖第 7、第 8、第 9团)
第22师(辖第 64、第 65、第 66团)

第 2、第 6军团(湘鄂川黔)

(由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统一指挥)

第 2军团

军团长 贺 龙(兼)
政 委 任弼时(兼)
第 4师(辖第 10、第 12团)
第 6师(辖第 16、第 18团)

第 6军团

军团长 肖 克
政 委 王 震
第49团
第51团
第53团

第 4方面军(川陕)

军 委主 席 张国焘
总 指 挥 徐向前
政委兼主任 陈昌浩
副 总指 挥 王树声
参 谋 长 曾中生

第 4军

军 长 王宏坤
政 委 周纯全
第10师(辖第 28、第 29、第 30团)
第11师(辖第 31、第 32、第 33团)
第12师(辖第 34、第 36团)

第 9军

军 长 何 畏
政 委 詹才芳
第25师(辖第 73、第 74、第 75团)
第27师(辖第 79、第 80、第 81团)

第30军

军 长 余天云
政 委 李先念
第88师(辖第262、第263、第264团)
第89师(辖第265、第266、第267团)
第90师(辖第268、第270团)

第31军

军 长 王树声(兼)
政 委 张广才
第91师(辖第271、第273团)
第92师(辖第274、第275、第276团)
第93师(辖第277、第279团)

第33军

军 长 王维舟
政 委 杨克明
第97师(辖第289、第290、第291团)
第98师(辖第292、第293、第294团)
第99师(辖第295、第296、第297团)

第25军(鄂豫皖)

军 长 徐海东
政 委 吴焕先
第74师
第75师(辖第223、第224团)
手枪团

第10军(闽浙赣)

军长兼政委 王如痴

第26军(陕甘边)

第42师(辖第 1、第 2团)

炮兵团

警卫团

彭杨军政干部学校


中国军队人员的人数是怎么编制的?
军队指的是由士兵组成的战斗集体,而军队的编制,简而言之,就是指军队组编士兵的方式。随着军队的发展,军队的编制也相应有所发展。在不同时期,其实国家军队的编制也是有一定区别的。

部队机关有编制和无编制的区别
1. 待遇不同:有编制的军队文职人员可以享受军队提供的工资、津贴、补贴等福利待遇,而无编制的军队文职人员则不能享受这些待遇。2. 工作内容不同:有编制的军队文职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岗位和工作需要参与各项工作,而无编制的军队文职人员只能从事一些辅助性工作或临时性工作。3. 发展前景不同:有编制的...

军队的编制问题
实际上,各国步兵师编制基本差不多。美国一般在15500人至18000人,前苏联在16000至18000人。另外,摩托化步兵师,机械化步兵师,装甲师,两栖机械化步兵师之间的大的编制基本一致,但小的组成有差别,但各师之间的人数差别在1500人以内(原来的乙等师以下的师及非步兵师的师除外)。  军(我军...

1个军有几个师?
1个军有几个师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是绝对的,因为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战场情况下,军级编制都是可以动态变化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整个近代历史上“三三制”成为了世界各国军队编制的主流。那么,什么是三三制呢?这个三三制可不是林彪林总所创的“三三制”战术,而是指&...

军队文职是正式编制吗
军队文职是有编制的,这个编制是针对岗位的,有明确的名额限制,由中央军委统一批复确定。这种编制不同于地方行政编和事业编,属于部队的岗位编制。 文职人员不是现役军人,也没有军籍,属于军队编制岗位的工作人员。 直接上图 按照最新《条例》中公布的规定来理解就是: 全军招考设立的绝大多数军队文...

一个军的正规编制有多少人?
新中国成立后,每个军人数在3万到5万人,后来改制成集团军,人数5到8万人,进入新时代,军事体制改革,每个集团军人数官方尚未公布。一个军由若干个师(或旅)编成的军队一级组织。通常隶属于军区、方面军。设有领导指挥机关,编有战斗、勤务保障部队、分队。为战役战术兵团。一般在上级编成内遂行作战...

军队规模的划分
因为这是按照近现代战争经验总结出的,最适合现代作战的编制 按照作战规模的大小进行编制,按照兵种的不同进行编制 以步兵为例:班:10人左右 排:30人左右 连:100人左右 营:500人左右 团:2000人左右 旅:7000人左右 师:10000人左右(国际上目前正在逐步取消是的编制,也就是“师改旅”)军:4...

美国军队体制编制
美国军队的体制编制由四个主要军种构成:陆军、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分别由美国国防部下属的美国陆军部、空军部和海军部领导。陆军编制分为诸兵种合成军团和独立军种部队。战时的集团军群根据任务和范围设立,每个集团军负责战役作战,其编制灵活多变。师是陆军的基本战术单位,拥有独立作战能力,包括机械...

40000人在部队里属于什么编制
如果是解放军的编制,4万人的部队是军级。按照步兵的编制,班10人,3个班一个排,3个排一个连,加上连部和炊事班人员,连近百人。按照同样的编制,营300人,团1000人,师3000人,军万人。由于除了步兵之外,还有炮兵、通讯、侦察、装甲、运输、工兵、舟桥、陆航、卫生、修理(炮兵还分为地炮、高炮...

军队职位都有什么?
3、团长:团长是军队中一个团级单位的最高指挥官,一般由上校或者中校担任。在军队中团营编制有三营制、四营制。分别是步兵团下辖三个步兵营或三个步兵营加一个炮兵营。少数团队也有五营制编制的。4、旅长:旅长,是军队中旅一级编制的最高军事指挥员,上级为军长或师长,下级为团长或营长。旅长一般...

惠来县13134113394: 中国工农红军的军团建制是怎么样的?最好具体些
易纯斯美: 早期红军是仿照国民党,在军之上设立军团,类似苏联的集团军.早期军团下辖军,军辖师或纵队,师或纵队辖团,团辖营或连.由于最初各军编制都不满,甚至每军少的...

惠来县13134113394: 红军时经常提到的方面军是什么意思
易纯斯美: 红军的编制军上面是军团.军团上面是方面军. 首先在江西中央苏区的红军编为一方面军.鄂豫皖苏区的红军编为四方面军. 原在湘鄂西的二、六军团长征到达川康边以后,奉中央军委命令编为二方面军.和经过长征到达那里的四方面军汇合.以后二、四方面军一起继续长征,与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和一年前经过长征到达陕北的一方面军会师.结束了长征. 没有三方面军. 按理说方面军是大规模的战略集团,相当一个战区或者一个大军区.

惠来县13134113394: 红军一,二,三,四军团的军团长分别是谁?军团是个什么编制?
易纯斯美: 军团实际上是军的概念,当时叫军团是为了让军团能比较自由的扩充,可以多编一些军. 但是,实际上只是军的概念(由于当时红军人数不多). 也可能是军团是比较正规的“军”,而有些军只是个番号,例如你搞个暴动拉起几百人队伍我也给你个军番号,让你自由发展去吧;而军团是5000人左右的正规军.

惠来县13134113394: 独立大队 - 武装组织纵队,独立大队相当于什么规模?
易纯斯美: “大队”多数是营级单位,也有团级的,人数从几百到几千不等. “纵队”是一个更加灵活的编制. 抗战前一些红军部队,因为人数不足,所以军以下没有师的编制,而...

惠来县13134113394: 红军时期有几支方面军 -
易纯斯美: 红军时期方面军有3个.红1、2、4方面军.红军时期,不属于3大方面军建制,独立与三大军团之外的军团和军一共有10个: 红十军团 · 红十军 · 红二十八军 · 红二十九军 · 红三十四军 · 红一军 · 红二十三军 · 红二十四军 · 红十一军 · 红十九军 · 红七军

惠来县13134113394: 关于军队编制排,连,团,营,旅,军,等,这些从小到大是怎么排的?
易纯斯美: 符号 单位名称 人员数量 下级单位数量 指挥官官阶 XXXXXX 战区 或 军区 多如过江之鲫 两个集团军群以上 上将 或 元帅 XXXXX 集团军群, 红军 方面军 多如过江之鲫 两...

惠来县13134113394: 问一个我军编制问题!求教了!~~~建国初期33制的时候一个连是1
易纯斯美: 首先,那个时候连并不全是120人,很多都达到了150人甚至更多,所以营、团的人数也会变动很大,团基本上都超过2000人,有一些还超过了3000人,而当时的师除下辖3个团之外,还有自己的直属部队,包括师部、政治部、警卫连/营、炮兵营、供给营、侦察连/营、卫生连等,有些部队还有文工团、文化教员等,所以基本上都有1万—1.3万左右,个别的达到1.5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