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亭送别》

作者&投稿:迟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长亭送别》~

偶然相逢,君在柳堤,
三月江南涨烟雨。
而我打着油纸伞,
渡口揭开一涟湖。
陈旧老屋,古色房檐,
村边深井见少姑。
这些画面常闪现,
一把纸扇君手舞。
布衣袂飘,趁风着酒,
崔莺莺爱张生述。
而我酷似梦中人,
前生缘分可记住。
今生来世,不会在意,
隐约自远爱情处。
依稀还有个影子,
这世间真爱有无。
风花雪月,桃花正艳,
与君品酒赏花初。
风抖花瓣落石桌,
见君替我拂扫去。
天有些凉,解开披风,
拢上我肩君心语。
一句话儿暖全身,
莺莺跟我回家去。

偶然相逢,君在柳堤,
三月江南涨烟雨。
而我打着油纸伞,
渡口揭开一涟湖。
陈旧老屋,古色房檐,
村边深井见少姑。
这些画面常闪现,
一把纸扇君手舞。
布衣袂飘,趁风着酒,
崔莺莺爱张生述。
而我酷似梦中人,
前生缘分可记住。
今生来世,不会在意,
隐约自远爱情处。
依稀还有个影子,
这世间真爱有无。
风花雪月,桃花正艳,
与君品酒赏花初。
风抖花瓣落石桌,
见君替我拂扫去。
天有些凉,解开披风,
拢上我肩君心语。
一句话儿暖全身,
莺莺跟我回家去。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自古以来,长亭古道,斜阳日暮,芳草碧天,折柳把盏,孤帆远影,骊歌声声,这情景牵动了多少人的殷殷情思!“日暮孤帆泊何处,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韦庄)、“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牛希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深衷密意,语短情遥。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绚丽多姿的元代戏剧时,我们不能不为著名剧作家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那一曲哀婉悱恻、情意幽眇的骊歌深深打动。

崔莺莺与张珙两情相悦,却横遭老夫人干涉。无奈之下,张珙不得不在成婚的次日别妻远行,上朝取应。于是,“遍人间烦恼填胸臆”,离愁别绪顿生,怨情恨意立见!我们知道,世间最微妙且最难传达的就是这“情”字,乃因其无影无形,无色无味,只可意会,而王实甫却能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将这抽象之“情”写得凄美动魄、艳丽缠绵。

一.以景显情。清人徐釚说:“凡写迷离之况者,止须述景……不言愁而愁自见。”(《词苑丛谈》)王实甫是深谙此道的,他依托景物这一载体将主人公的离愁渲染到了极致。“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秋高气爽,黄花遍地,枫林红叶,雁阵壮阔,这该是一幅大好秋景图。但在莺莺眼中,却是那样的凄惨、萧瑟、荒凉,一句“总是离人泪”的煞尾顿使秋色秋意翻转过去,所有景物都笼罩在伤感的泪花之中。在她的眼中,碧天再高,也感压抑;菊叶再多,可惜“芳草无情”;枫叶再红,却是离人的泪血!“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嫩于金色软于丝”的柳条,她要用来做拴征马的缰绳,疏落的树林,要让它来定格时间。“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离筵之上,心中愁苦,景因情迁,境因情变,所见之景也便萧条、肃杀,秋景与离情两相叠合,悲苦之意愈发浓烈。临分手,“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直感到青山阻隔、暮霭遮蔽、古道无人语,秋风听马嘶。可见,作家以景显情,哀怨之情附着于景,让情变得真切、具体、形象。真可谓无一物不可传情,“字字当行,言言本色”。正如唐圭璋先生所言:“上乘之作,往往情景交融,一片浑成,不能强分。”

二.以形衬情。“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才听见一声“去也”,金钏就松了;才望见长亭,身体就瘦了;由夜及昼,不长时间,腰围便小了。“形”的消损,不仅使主人公“熬熬煎煎”的痛楚之情益加彰显,更使言情摆脱了空洞与虚幻,加深了读者对情感的认识、领悟。同样是在离筵上,张生内心悲苦,自不待言,但因有丈母娘和长老在场,情感不便直露,作家借莺莺之眼来写张生:“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形”的痴呆,乃心中不悦;有泪不敢流,却以整衣掩饰。这一传神细节,让读者透过外“形”,窥知其内里,真是神来之笔。

三.以典托情。作家连用四个典故,状写离愁别绪,取得了绝好的艺术效果。“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险化作望夫石”,爱人在前,别离在即,却不能“举案齐眉”,只能妄自嗟叹,几成望夫石。这里以传说中盼夫归来的妇女最终化为石头之典,形象地表达出不愿爱人遽去的痛苦心情。“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拾遗记》中的薛灵芸被选入宫,离别父母,所流之泪凝如血;琵琶女的演奏,使得白居易触景伤怀,泪湿青衫,都是尝透了分离之痛所致。作家借这两个典故说明主人公的伤心痛楚臻至极点,无以忍耐,而且这种伤痛比乐天更甚。“未饮心先醉”化用柳永《诉衷情》中的“未饮心如醉”,虽是一字之别,却极见匠心,使感情的传递更见精神,语稍异而意更丰。

此外,作家还运用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写离愁,再现人物复杂的情感世界。如“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怨恨之泪能使黄河溢涨,将华山三峰压低;烦恼之意有了重量,竟然连车儿也载不动,可见此怨此恨何等之大何等之重。抽象之情具象化,这“情”便有了形体感和质量感。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让自己所诉之“情”真正能感动别人,有时的确是件相当困难的事情。这里,堪称写情圣手的王实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范本。

写张生被老夫人所逼,进京赴考,莺莺等长城送别的情景。张生“上朝取应”,就他自己和莺莺来说,都是不愿意的。但在老夫人压力下,只好忍痛分离。整折戏对这对情人的别离之苦,写得细腻、深刻,对封建礼教、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和门第观念等,予以有力的控诉。

你先把整篇文章的字面意思弄明白,再去了解深层的意思,读两遍然后回味一下,先抓主线,看过红楼梦吧,用人物串联整个故事


长亭送别的白话译文(西厢记的)
《长亭送别》写莺莺、红娘、老夫人到十里长亭送别上京赶考的张生,莺莺是最重要的剧中人,据此可把课文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叨叨令]结束):赴长亭途中 第二部分(承上至[四边静]之前):长亭别宴 第三部分(承上至“小生又生此念”):临别叮咛 第四部分([一煞]至此折剧终):长亭别后 本回答被网友...

与告别有关的诗句
2、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译文: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3、《别董大二首.其一》唐代: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西厢记》绝不是一部淫书,只是写的比较真实罢了
融情于景,借景抒情.选用一些有代表性的、本身就包蕴着许多特殊意义的事物(如柳、月、荷、枫、雁、梅等)组成典型意境。在《长亭送别》中,这种方式较多,最令人称道的是 【正宫·端正好】 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景,北雁南飞……”,作者重点着色,点染了几种常见而又包融着无限诗意的形象,让人一来就如置身于...

改编长亭送别成话剧。不少于1200字。
《长亭送别》表现崔莺莺和张君瑞的离愁别恨,反映“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的送别主题,情节并不复杂。整折戏崔莺莺主唱,由三个场面构成:长亭路上、筵席之中、分手之时。随着戏剧场面的转换,作者刻意安排了三幅风景画面,让一个个描绘秋景的组合意象融人了戏曲空间。读者欣赏优美的唱词,...

陈锦荣人物简介
他的艺术生涯始于1962年,当时他在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首次发表了广播粤剧作品《姑嫂渡》。此后,他为多位粤剧界的重量级人物,如林小群、文千岁、陈小汉、林锦屏,以及香港歌星罗文等,创作了一系列广受欢迎的粤曲,如《长亭送别》、《琴挑》、《唐文宗出猎》和《西厢抚琴》等。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广受...

《长亭送别》的故事题材取材于公元9世纪唐人___的传奇___。_百度知...
《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作品。它的故事题材取自公元九世纪唐人元稹的传奇《莺莺传》(亦名《会真记》)。

有谁知道高二上学期语文必背篇章有哪些
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课文 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第2课《祝福》。第3课《老人与海》。第4课《蜀道难》。第5课《杜甫诗三首》。第6课《琵琶行 并序》。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第9课《劝学》。第10课《过秦论》。第11课《师说》。第12课《动物游戏之谜》。第13课...

古人常在什么亭送别
一是指某一地区中位于这个地区南侧的水浦,再一个是指河流的分口处,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此后人们便用“南浦”作为送别诗的意象。第二,杨柳。“柳”者,“留”也,二者谐音,因而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这一古老的风俗最早出现于汉代,汉乐府有古曲《折杨柳歌》:“...

关于长亭的意象的诗句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 如: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写平林寒山境界,苍...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意——杜牧的写景抒情诗
如《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一首难得的小诗,写得辞采清丽,意境优美,是一支山林秋色的赞歌,表现了诗人的英气豪情、高怀逸致。同样是夕晖晚照,枫叶流丹,在悲秋的人看来,却不免顿生愁苦,如《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她满怀离愁,长亭送别,...

陈巴尔虎旗18253089974: 长亭送别(元代王实甫创作的戏曲) - 搜狗百科
赤筠口服:[答案] 长亭送别 王实甫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 、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 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正宫][...

陈巴尔虎旗18253089974: 《长亭送别》全文是什么? -
赤筠口服:[答案]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寒,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应该是这样子的,呵呵.

陈巴尔虎旗18253089974: 关于王实甫的《长亭送别》的问题.【一煞】的赏析和推荐词. -
赤筠口服:[答案] 以景物描写设置戏剧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离愁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 “碧云”应该是黑云,再加上是暮秋时节,是送别场景,所以应该是“愁云惨淡万里凝”、“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压抑、烦...

陈巴尔虎旗18253089974: 长亭送别典故有几个?长亭送别的典故一共有几个? -
赤筠口服:[答案]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陈巴尔虎旗18253089974: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夕阳古道无人语,.(王实甫《长亭送别》) -
赤筠口服:[答案] 淡烟暮霭相遮蔽禾黍秋风听马嘶

陈巴尔虎旗18253089974: 西厢记.长亭送别 的内容梗概 -
赤筠口服: 暮秋时节一天,碧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地上到处是零落的菊花,萧瑟的秋风一阵紧似一阵,避寒的大雁结阵飞向南方.百草憔悴,雾凉霜寒,枫林经霜变红,在秋风中纷纷离枝,坠落于地.一辆油壁香车从普救寺驶出,穿过疏林,驶向十里长...

陈巴尔虎旗18253089974: 《长亭送别》中的滚绣球一段写得好,好在哪里?请赏析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 -
赤筠口服:[答案] 译文:【滚绣球】恨相见得太迟,怨离别得太快.柳丝虽长,却难系住远行人的马,恨不能使疏林一直挂住那斜阳.张生的马... 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金钏”就是带在手腕上的金镯子;“长亭”是古代设立在大道旁边为送别饯行而...

陈巴尔虎旗18253089974: 《长亭送别》讲的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赤筠口服: 《长亭送别》是《西厢记》的戏剧冲突的焦点,集中在对科举功名的态度上.老夫人执意在“拷红”后第二日即打发张生上京赴考,“驳落呵休来见我”,表现出一种毫无回旋余地的顽固立场.张生原来就是一个打算上朝取应的举子,由于邂逅莺莺才滞留蒲东,现在爱情已获得,上京应考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因此,可以说,在求取功名这一点上,他和老夫人是一致的.只有莺莺是反对张生上京赴考的,但她无力留住张生,内心十分痛苦.这一场三个主人公对科举功名的不同态度,表现了礼教和爱情的对立以及礼教对妇女的压迫.

陈巴尔虎旗18253089974: 《西厢记长亭送别》 -
赤筠口服: 《长亭送别》表现崔莺莺和张君瑞的离愁别恨,反映“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的送别主题,情节并不复杂.整折戏崔莺莺主唱,由三个场面构成:长亭路上、筵席之中、分手之时.随着戏剧场面的转换,作者刻意安排了三幅风景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