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

作者&投稿:闾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翻译成现代汉语~

招募百姓中有能够(将木杆)搬起来放到北门的人,给他十金。

重赏之下

招募百姓中,若有谁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十金。

解析:

1、募民指已经招募到的百姓。能指能够、可以。者指......的人。徒指搬运、般。置指放置、放到。予指给与、给、赏给。

2、这句话出自西汉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商君列传》中的小故事“商鞅立木建信”。故事的主人公是商鞅,完整的故事如下:

商鞅立木建信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国都的一个事件。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说: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

所有民众都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时,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此举取得了民众对商鞅的信任,终于商鞅公布了变法的法令。这个故事也称商鞅立信。

关于商鞅: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公孙氏,卫国国君的后代,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法家代表人物。

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最后,商鞅被公子虔诬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连商鞅被杀了。



这是商鞅变法的故事,招募百姓中有能够(将木杆)搬起来放到北门的人,给他十金。

出处:《商鞅立木建信》秦商鞅

原文节选: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译文: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命人)在都城市场南门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头,招募(能)搬到北门的人,给予十金。百姓看到后对此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去搬木头。(商鞅)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金,以此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终颁布了那法令。

扩展资料

启示:

本文所记载的事,发生在周显王十年(公元前359年)。秦国在实施新法令之前,立于南门,取信于民。新法实行后,太子犯法,刑其师傅。这两件事说明了信用是国家的重宝,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定得到民众的信任。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商鞅变法的故事。
翻译如下:
有能力把木头搬运至北门的人,赏十金。

你好像打错了一个字。原文应如下:
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不是“徒”

这是商鞅变法的故事。翻译如下:有能力把木头搬运至北门的人,赏十金。你好像打错了一个字。原文应如下: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不是“徒”

召集民众如果有能吧这(应该是大木棍--是说商鞅诚信吧)徒手放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黄金


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翻译成现代成语
重赏之下

商鞅之令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摘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译文】 孝公已经任命了卫鞅,卫鞅想要实施变法图强政策,唯恐天下人对自己产生非议。法令已经完备...

文言文商君书
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摘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译文】 孝公已经任命了...

史记 商君列传全文翻译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於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

周日章独善文言文翻译
4.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5. 董允,字休昭,是掌军中郎将董和的儿子。先主(刘备)立太子...

历史--国法
商鞅变法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译文: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

立木为信什么意思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意义 “立木建信”成为商鞅变法的突破点,大政治家就是有创意。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确保了新法的顺利实施,新法使秦国...

商鞅的宫门移柱的故事是什么啊
商鞅立木是国人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为了赢得百姓信任,争取变法成功,商鞅在国都集市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把它迁移到北门的人并允诺给他十金。这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民众认为奇怪,没有一个敢去搬的。商鞅又说:“能搬的人给他五十金。”后来有一个人搬移了那根木头,商鞅就给了他五...

文言文私斗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

朱然字义封文言文翻译
原文:商鞅立信 商鞅令①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也,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②.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民信之,卒下令.注:①令:指变法的命令.②金:古代货币单位 翻译:商鞅法令已经制订完成,尚未公布,恐怕老百性不相信自己...

环县19382488593: 翻译:“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知道就请告诉,我有急用啊!谢谢~~~ -
狄禄善存:[答案] 这是商鞅变法的故事. 翻译如下: 有能力把木头搬运至北门的人,赏十金. 你好像打错了一个字.原文应如下: 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不是“徒”

环县19382488593: 翻译:“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 -
狄禄善存: 这是商鞅变法的故事.翻译如下:有能力把木头搬运至北门的人,赏十金.你好像打错了一个字.原文应如下: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不是“徒”

环县19382488593: 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翻译成现代汉语 -
狄禄善存:[答案] 招募百姓中有能够(将木杆)搬起来放到北门的人,给他十金.

环县19382488593: 慕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翻译成现代汉语 -
狄禄善存:[答案] 招募百姓,有谁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谁十金.

环县19382488593: 商鞅立信的文言文翻译全篇翻译.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 -
狄禄善存:[答案] 法令已经制订完成,尚未公布,恐怕老百性不相信自己,就在都城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有谁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十金.人们觉得奇怪,没有人敢搬动.又下令说:“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木头搬走...

环县19382488593: 商鞅布令 的 翻译翻译 商鞅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能徙.复曰:“能徙者,... -
狄禄善存:[答案] 终于

环县19382488593: f商鞅立木的翻译 -
狄禄善存:[答案] 原文: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译文: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

环县19382488593: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译文 -
狄禄善存:[答案] 原文令①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②.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

环县19382488593: 谁可以帮我翻译这句《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狄禄善存: 来招募的百姓有能够到达北门的人给予金钱十两

环县19382488593: 商鞅变法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仗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徒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徒... -
狄禄善存:[答案] 既:已经 以:表示目的,来 翻译: 向民众招募能把它搬到北门去的人,奖励十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