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龙的《农说》

作者&投稿:针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马一龙的资料~

  明朝马一龙
  简介
  〔明〕(一四九九至一五七一)字负图,号盂河,溧阳(今江苏溧阳)人。嘉靖二十六年(一五四七)进士,为南京国子司业。工书,法怀素圣母帖颇得笔法。作字悬腕运肘,落管如飞,顷刻满幅,自谓怀素以后一人。然评者谓其奇怪,为书法一大变。又谓用笔本流迅,而乏字源,浓淡大小,错综不可识,拆看亦不成章。嘉靖三十七年(一五五八)尝书桃花源记卷。卒年七十三。
  作品
  著有《农经》、《字帖》、《游艺集》,石刻书法有《重修广化庵记》和《楷书石碑》。 《列卿记、艺苑巵言、詹氏小辨、书史会要、澄怀堂清朝马一龙
  简介
  马一龙(1853~1925) 中国伊斯兰教戛迪林耶学派灵明堂门宦创始人。字灵明,尊号古土布·哈尼夫拉。回族。世居甘肃省兰州西关海家滩。他早年丧父,依母而生。幼时在清真寺学习阿拉伯文和宗教常识,及长,喜读诗书,谙汉、阿两文。1866年,正当西北回民反清起义形成高潮时,兰州督标哗变,省城发生严重饥荒,14岁的马一龙,扶母逃荒于宁定县(今广河县),越年母卒,他遂在甘肃的榆中、定西、临夏和青海等地逃荒,并访师求学。1878年以后,他在榆中野鸡沟飞广河三甲集等地清真寺,日教阿文,夜坐静修,生活十分简朴。1895年逢“河湟事变”,马一龙携妻女返回兰州,栖于桥门街一破屋中,后迁至新关罗家巷定居。从此结束了流浪生活。
  史载
  据灵明堂教史记载:清光绪三年(1877),即马一龙25岁时,在兰州接受了哈比布拉传的戛迪林耶学说,35岁时在广河三甲集经马六三伊玛目的引荐,又接受了圣裔赛利姆尊者的虎非耶学理。此外,他还接受了新疆静杜孜巴巴传的喀什道堂大香道祖(伊朗的哈马丹人,为25世圣裔之孙)所传的纳格什班迪耶的学理和传教凭证。他偏重于戛迪林耶派的教义。据其道统史记载,当他专心从事“无俩大道”后,常沿门乞讨度日,有时自歌自舞,往往与街巷小儿戏玩,宛如赤子,人遂以疯汉称之。人有疑义,急难来问者,他只用眼前事物演示之,或讲以古往,或举一现例,使人自行领会,初虽不解,事过皆验。于是得到一些人的尊敬与信仰。马一龙的宗教主张主要是:禁欲清贫、潜修秘炼和出家修行。他宣教传道以中、小商人为主要对象,在农村多系贫穷农民,在城市多系饮食业小商人。静修时减少饮食,时间以40天为限,多则120天。他的学生主要有:新疆哈密灵明堂负责人靠福堂,甘肃兰州的单子久、临夏县的马向真、康乐的高优素福,青海的白凤鸣。最后他委单子久为教统承传人。在西北地区有一定影响。书画目录》。

23年

马一龙在雇工垦种的过程中,亲自和佣工一起参加劳动,注来于阡陌之间。他发现佣工所做虽是农活,却不懂得农事道理。当时的人们都不愿务农而去谋求商业利润,结果导致事倍功半,十室九空。对此他深感忧虑,便根据自己的农事经验写下了《农说》一书。此书篇幅很小,书中文辞过于深奥,总的说来,多为理论性内容。马一龙继承了传统的重农思想和三才理论。他针对当时社会弃农经商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君、民、食、农、力的关系,得出了“农为治本,食乃民天”的结论,再次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并提出“力足以胜天”的口号。值得注意的是,他在强调人力的同时,非常重视知识(也即智力)的作用,他说:“知不逾力者,虽劳无功”。他认为一个好的农夫,必须智力和体力兼备,所谓“上农者,智、力并至”。用他的话来说,智,主要表现在“深于农理”,即深知农业道理。力,即“勤于农事”。智力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知时(即天时)、知土(即土性)和知其所宜(即农作物)3个方面,他说:“合天时、地脉、物性之宜。而无所差失,则事半而功倍矣。知其不可先乎?”马一龙把知识的重要性放在首位,这较前代农学家又有了进步,是对“三才”理论的发展。马一龙说:“知时为上,知土次之。知其所宜,用其不可弃。知其所宜,避其不可为”。他用阴阳、气的学说详细地阐述了天时、地脉与农业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 根据“阳主发生,阴主敛息”的原理,马一龙提出了“畜阳”之说,认为“繁殖之道,惟欲阳合土中。运而不息;阴乘其外,谨毖而不出”。为了畜阳,他提出一项整地措施,即整地的早晚,应做到“冬耕宜早,春耕宜迟;云早,其在冬至之前;云迟,其在春分之后”。对整地的深浅,他要求“启原(地势高的田)宜深,启隰(地势低的田)宜浅”,“九寸为深,三寸为浅”,“深以接其生气,浅以就其天阳”。在整地的质量方面,他不仅要求“翻抄数过”,使“田无不耕之土,则土无不毛之病”。消灭“缩科”现象,而且要求“细熟平整”,“旋抄旋耙,旋耙旋莳”。 根据阴阳辩证原理,马一龙还提出了防止作物“疯长”的办法,他说:“今有上农,土地饶,粪多而力勤,其苗勃然兴之矣。其后徒有美颖,而无实粟,俗名肥(月曷)。此正不知抑损其过而精泆者耳。其法何?以断其浮根,剪其附叶,去田中积污以燥裂其肤理则抑矣。”这种抑制根系和叶片增长来防止作物徒长的办法今天仍在使用,但这仅是治标。为此,马一龙又进一步提出了固本的办法。 作物发生徒长往往是由于追肥不当而引起。古人认为生物的生长与地气有关。马一龙就这样说过:“草木之生,其命在土,生成化变,不离土气。”在此之前,人们就认识到“土敝则草木不长,气衰则生物不遂”。当土敝气衰发生之时,一般都采用增施追肥的办法来补救,用马一龙的话说,即“将衰而沃之,助其力也”。然而,“滋其衰者,过滋或至于不能胜而病矣”,也就是追肥的多少很难把握[到明朝末年湖州涟川沈氏才发现了看苗色下接力(即追肥)的办法]。因此,马一龙提出了“滋源”、“固本”的办法,从根本上来防止徒长的发生。他说:“沃莫妙于滋源,壮须求其固本”。滋源即强调使用基肥。“固本者要令其根深入土中。 法:在禾苗初旺之时,断去浮面丝根,略燥根下土皮,俾顶根直生向下,则根深而气壮,可以任其土力之发生,实颖实栗矣。”这实际上是对传统的耘田烤田技术做了理论上的说明。马一龙还继承了前人关于作物病虫害的气候生成学说,认为病虫害的发生与天时有关,提出了灌水、长牵、疏齿披拂及石灰桐油布叶的防治方法。从生物生长与“气”的关系出发,他还对传统的浸种育秧方法提出了批判,认为这种方法“胎中受病”、“祖气不足”。为此,他提出了两种育秧方法,一是在冬至以后,于地势高的地方选择一块苗圃,治熟,布上种子,盖上疏草,防止鸟雀,培上草木灰,浇上水,至清明,又浇上肥水,促使发芽,然后除草施肥,促进生长。二是用草包裹种子,悬挂在有风的屋檐下,春季后放在深水汪中,不要使它接近泥土,半个月后布种生芽。这种方法与《齐民要术》所记载的,而且至今仍沿用的传统浸种方法有所不同。马一龙提出的方法虽然没有得到推广,却值得研究和总结。 在对农业生产的天时、土性、人力、种谷等做了全面的论述之后,马一龙集中地讲述了水稻栽培,特别是水稻移栽和田间管理。他认为水稻移栽的意义在于“二土之气,交并于一苗,生气积盛矣。”移栽时要求纵横成列,以便于耘荡。密度应根据土壤的肥瘠来确定,肥田密植要合理,瘠田不可以密植,一般每亩在7200棵到10000棵以上。他认为耘荡要早,以防患于未然,“与其滋蔓而难图,孰若先务予决去”。他还提出了看苗色耘荡说。“多苗新土。黄色转青,乃用耘荡”。他认为,耘荡虽以去草,实以固苗。因为田里的浮泥容易产生横根,而浮泥下的土层又坚实,顶根又扎不下去。顶根入士不深,横根又长在泥面上,则作物所得到的土壤肥力不多,长得尽管茂盛,抽穗却不多。耘荡的功效在于抑制横根生长,促进顶根入土,以吸收更多的养分,提高每株的穗数和粒数。可见,这里所说的固苗是固本的具体化。 总的说来,马一龙的《农说》不外乎“畜阳”、“足气”、“固本”等项,它的成就和弱点都表现在这上面。即《农说》是古代农书中不可多得的一篇纯理论性专著。但其大道理太多,充满了理学家的气息,又往往借题抒怀,不太切合农业实际。从农学史来说,马一龙的农学理论也并无开拓之功,但他将前代的农学理论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使之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却是难能可贵的。




和开工天物同一朝代产生的伟大著作还有哪些
1376俞宗本著《种树书》(记载了多种树木的嫁接方法,如桃、李、杏的近缘嫁接和桑、梨的远缘嫁接等)1406年,朱橚《救荒本草》问世(收集四百一十四种可供食用的野生植物资料,载明产地、形态、性味及其可食部分和食法,并绘有精细图谱)1547年马一龙著《农说》(记载了水稻的精耕细耘、密植、育苗、...

明朝有关于农业的的著作
1487年 《大学衍义补》明确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1502年 《便民图纂》问世。油菜打苔摘心见于记载。提出「九寸为深、三寸为浅的深耕标准。马一龙作《农说》,是中国最早用传统阴阳 五行学说解释农事技术的农书。1621年 王象晋作《群芳谱》。《沈氏农书》问世。1636年 中国古代最大的综合性农书《农...

问两题历史问题
1406年,朱橚《救荒本草》问世(收集四百一十四种可供食用的野生植物资料,载明产地、形态、性味及其可食部分和食法,并绘有精细图谱) 1511年中国种植玉米 1547年马一龙著《农说》(记载了水稻的精耕细耘、密植、育苗、移栽等的种植经验,是我国第一部运用哲学观点来阐述农业技术的著作。 ) 1582年 藩薯传入中国 1596...

中国古代的土壤耕作原则是怎样的?
明代马一龙在《农说》中论述耕作的基本原则时说:“合天时、地脉、物性之宜,而无所差失,则事半而功倍矣。”这样便在我国的土壤耕作形成了“三宜”的耕作原则,即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物制宜三原则。因物制宜的原则,清代的《马首农言》体现得很清楚,例如谷子“耕一次,耙三次,以多为贵...

历史方面 明清对比
[编辑] 农学[编辑] 农学突破列表于1376年,俞宗本完成《种树书》,解释如何种树、种树须知等于1406年,朱橚完成《救荒本草》,是一部植物图谱,救荒本草描述了植物的形态,展示了明朝当时植物分类的概况于1511年,明朝开始种植玉米于1547年,马一龙完成《农说》于1582年,番薯传进明朝,使人口开始爬升于1596年,屠本畯著完成...

明朝前期的文化成就
1406年,朱橚《救荒本草》问世(收集四百一十四种可供食用的野生植物资料,载明产地、形态、性味及其可食部分和食法,并绘有精细图谱)1511年中国种植玉米 (有疑点,可能不正确)1547年马一龙著《农说》(记载了水稻的精耕细耘、密植、育苗、移栽等的种植经验,是我国第一部运用哲学观点来阐述农业技术的...

明朝有那些知名的人士
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宏祖《徐霞客游记》吴有性《瘟疫论》李之藻《浑盖通宪图说》张燮《东西洋考》吴敬《九章算法比类大全》方以智《物理小识》孙云球《镜史》杨继洲《针灸大成》陈实功《外科正宗》张景岳《景岳全书》俞宗本《种树书》朱橚《救荒本草》马一龙《农说》喻仁(喻本元)...

明朝中国农业出现什么困境?什么原因造成的?
曾分析过这一趋势。他说,正德以前,百姓十分之九“安于农亩’;过了四、五 十年,因不堪日益繁重的田赋徭役,便纷纷弃农。“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 分去农”。农民大量逃亡,加上不堪重负的工匠和士兵,明朝中期有的地区逃亡者超过 了一半,甚至达到十分之九,这些被迫离乡的农民,扶老携幼...

明朝于清朝谁厉害
清朝强盛时 和当时西方强盛的国家 如英法等国 已经有比较大的差距 尤其是科技和军事装备方面 虽然清朝打败俄国 但是那时候俄国 不算西方强国 还有你去看看当时俄国侵略中国的军队有多少人就知道了 不过数百 我们近万人去打 还是皇帝亲征 打不过也说不过去吧 经济: 清朝最强的时候更强大,清朝康熙、...

为什么说演员朱一龙是实至名归?
二、其他优秀演员的演技也值得称赞 除了朱一龙之外,还有很多优秀演员的演技也是实至名归的。比如:- 奚美娟,她凭借在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中饰演的母亲一角,获得了第35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她在片中扮演了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为了孩子的教育和未来,不惜与丈夫分居,独自承担家庭的重担。她用细腻...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13327252762: 明朝有关于农业的的著作 -
尉羽马来: 《天工开物》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18卷.并附有121幅插图,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 上篇: 乃粒:关于粮食作物的栽培技术 乃服:衣服原料的来源和加工方法 彰施:植...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13327252762: 下面哪个是明朝人﹖( )①宋应星 ②李时珍 ③徐光启 ④马一龙 -
尉羽马来:[答案] 都是吧. ①宋应星(公元1587—约1666年),中国明末科学家. ②李时珍(1518年—1593年)明代著名中医药学家.撰《本草... ④马一龙(公元1499-1571),字负图,号盂河,溧阳(今江苏溧阳)人.明朝文学家,著有《农说》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13327252762: 谁是明朝数学家科学家农学家 -
尉羽马来: 代表性的人物和其作品: 自然和技术科学家:宋应星——《天工开物》 医药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 医学家:陈实功——《外科正宗》 医学家:张景岳——《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景岳全书》 数学家:王文素——《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 数学家:程大位——《算法统宗》 地质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数学和科学家、农学家:徐光启 兽医学家:喻仁(字本元)、喻杰(字本亨)——《元亨疗马牛驼经全集》 植物学家:朱橚——《救荒本草》 植物学家:俞宗本——《种树书》 植物学家:马一龙——《农说》 植物学家:屠本畯(jun)——《闽中海错疏》 此外,还有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13327252762: 中国古代农学的成就 -
尉羽马来:[答案] 一、中国古代的农学思想 1、农业中的所谓“三才”理论 “三才”一词最早见于《易经·系辞下》:“易之为书也,广大悉... 耘是水田用的除草、松土农具.王祯《农书·农器图谱·钱镈门》中有耘图.宋、元之际的《种莳直说》中第一次记载了耧锄....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13327252762: 明朝中国农业出现什么困境?什么原因造成的? -
尉羽马来: 农学 1376俞宗本著《种树书》(记载了多种树木的嫁接方法,如桃、李、杏的近缘嫁接和桑、梨的远缘嫁接等) 1406年,朱橚《救荒本草》问世(收集四百一十四种可供食用的野生植物资料,载明产地、形态、性味及其可食部分和食法,并...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13327252762: 马一龙的介绍 -
尉羽马来: 马一龙(1853~1925) ,中国伊斯兰教戛迪林耶学派灵明堂门宦创始人.字灵明,尊号古土布·哈尼夫拉.回族.世居甘肃省兰州西关海家滩.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13327252762: 与中国古代国情相适应的农业经营思想直到今天还具有生命力和现实意义 -
尉羽马来: 一、中国古代的农学思想1、农业中的所谓“三才”理论“三才”一词最早见于《易经·系辞下》:“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可见“三才”理论是讲天、地、人的变化与关系的.它是战国时期比较流行的哲...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13327252762: 江苏溧阳历史上最有名的人是谁 -
尉羽马来: 马一龙 〔明〕(一四九九至一五七一)字负图,号盂河,溧阳(今江苏溧阳)人.嘉靖二十六年(一五四七)进士,为南京国子司业.工书,法怀素圣母帖颇得笔法.作字悬腕运肘,落管如飞,顷刻满幅,自谓怀素以后一人.然评者谓其奇怪,为书法一大变.又谓用笔本流迅,而乏字源,浓淡大小,错综不可识,拆看亦不成章.嘉靖三十七年(一五五八)尝书桃花源记卷.卒年七十三.著有《农经》、《字帖》、《游艺集》,石刻书法有《重修广化庵记》和《楷书石碑》.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13327252762: 我偶像BEYOND的《农民》究竟是说的什么呢? -
尉羽马来: BEYOND四子都是农民草根出身的,所以他们的歌才会广受大家的喜爱.他们的歌曲也是很贴合社会大众的.而农民就是一首反应出农民辛勤劳作,与世无争的为人处事的态度.从歌词中就能够体会出来.其实BEYOND的每一首个都有它的意义或者要反应的事情.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13327252762: 谁告诉我新朝描写花出名的诗词有什么? -
尉羽马来: 我转载了一些关于花的诗词给你.你如果对哪一首感兴趣,可以特别百度一下.诗中花 1.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