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剧剧团改革与发展相关资料有哪些?

作者&投稿:照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锡剧的发展前途~

你这个白吃
太湖红梅,何日重绽放
——锡剧现状之思考与研究
太湖之滨的江南水乡,山明水秀,物产丰饶,工农业与商业发达,水陆交通便捷,文人荟萃,文脉源远流长,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古朴的吴歌、典雅的昆曲,丰富多彩的乡村俚曲,孕育了具有江南水乡情趣和特色的江苏省最大的地方戏剧种——锡剧。


被人称誉为“太湖红梅”的锡剧,曾是新中国成立后华东地区三个新兴剧种(锡剧、越剧、黄梅戏)之首,公称为“锡老大”。因其产生与流行区域均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繁荣,交通发达,文化底蕴深厚。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在各级政府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建国以来锡剧走过了一段令人注目称颂的发展历程。先后出现了在全国有着广泛影响的剧目,例如:《双推磨》、《庵堂相会》、《庵堂认母》、《珍珠塔》、《红楼夜审》、《红花曲》、《红色的种子》、《孟丽君》、《玉蜻蜓》、《寻儿记》、《三夫人》、《海岛女民兵》……。也涌现出了:姚澄、王兰英、沈佩华、梅兰珍、杨企雯、王彬彬、王汉清、吴雅童、刘洪儒、倪同芳、吴小英、王建伟、俞介君、郑桦、徐澄宇、孙中、钱惠荣、许应、田夫等一大批颇有艺术成就和影响的艺术家。


进入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特别是现代传媒手段呈现多元化,对中国的传统戏曲剧种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而锡剧犹如在风急浪涌的太湖之中的一叶小舟在风雨中飘摇,有惊愕!有感叹!有焦虑!也有呼喊!锡剧观众锐减,演出市场萎缩,从业人员思想不稳,一些人员主动改行下海经商……成为不争的事实。


同样面对“戏曲不景气”状况,越剧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继承和发展越剧流派艺术,主动积极培养新生力量。仅一出《五女拜寿》几乎将越剧流派都融入了这出戏中,同时涌现出了一批深受越剧观众喜爱的青年一代演员。而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安徽黄梅戏在改革的激流中,在戏曲的困境中,找准了自己的发展方向——以改革黄梅戏音乐唱腔,发扬演员优势打开了局面。仅凭安徽电视台每年都拍摄1-2部黄梅戏音乐电视剧,通过现代传媒手段就扩大了剧种的影响和演员的知名度。


而处在经济发达地区的江苏省最大的地方剧种锡剧,境况又是如何呢?


改革开放以来,凭心而论,锡剧的从业者经过不断的努力,亦出现了如《风流母女》、《当家人》、《阿炳》、《三夫人》、《南归记》等一批具有剧种特色,产生一定影响的好戏。也涌现出了像王建伟、陈云霞、周冬亮、唐振华、万建焕、卞燕敏、李菊、张美华、沈蕙兰等一批后起之秀。


但就剧种的整体发展而言,可用三句话来概括:主攻方向不明,群体合作不仅无力,而且各自为政各搞各的,且孤芳自赏。剧种内耗严重,明争暗斗,台下演出十分精彩。有了近200余年历史的剧种,至今语言不能统一,舞台上说无锡话、常州话、苏州话、宜兴话、江阴话的都有……如何去谈剧种的发展与振兴呢?可用“尚浮滑而欠质朴,喜花俏而少厚实;靠花样翻新而缺基本功,求少劳而获缺坚韧不拔”(见《百年沪剧话沧桑》)来说明锡剧之现状是比较贴切的。


面对剧种的严峻形势,剧种发源地的无锡市和常州市政府先后成立了“振兴锡剧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振兴锡剧的方案与措施,出台了《政府文学艺术奖励条件》和艺术生产专项资金。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对稳定这支锡剧队伍,激活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出人出戏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一个先天不足尚未完全成熟、后天失调,从业队伍素质不高的根本问题尚未解决,要在改革浪潮中求生存、求创新、求发展,仍然显得力不从心。一组数字的变化,可见剧种现状一斑。


为了振兴锡剧,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锡剧研究会从1984年至2002年先后会同无锡市人民政府、常州市人民政府和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六届“江苏省锡剧节”。


1984年10月第一届锡剧节在无锡市举行。共有三省一市(即江苏省、安徽省和上海市)24个锡剧团演出了28台锡剧,可谓五彩缤纷,盛况空前,群英荟萃。


1986年11月第二届锡剧节在常州市举行。有16个锡剧团演出了16台戏。(此时,上海市三个锡剧团,安徽省一个锡剧团应经解散,江苏省35个锡剧团已有19个剧团撤销、保留建制或停止了艺术活动。)


1988年11月第三届锡剧节在苏州市举行。仅有10个锡剧团演出了10台戏。


1993年6月第四届锡剧节在无锡市举行。仅有8个锡剧团演出了8台戏。


1999年4月第五届锡剧节在常州市举行。全省有16个锡剧团,16台戏参加了演出。


2002年6月第六届锡剧节与江苏省第三届滑稽戏节一并在苏州市举行,有11个锡剧团演出了11台戏。


另据江苏省文化厅2004年度全省艺术表演团体的统计,全省尚有在编锡剧团24个。其中8个锡剧团为保留建制,靠财政拨款来养剧团的离退休人员,已停止了一切艺术活动。仍有16个锡剧团坚挺在演出一线。平心而言,这些剧团仅凭每年政府的财政拨款和每年100——200场的营业性演出投入,从业人员的生活与收入是有足够保障的。仅拿常州市武进区(县级)锡剧团为例,全团在职人数为42人(2004年统计),财政拨款为57万元,全年演出收入为50万元,由政府牵头剧团与武进钢厂联姻,钢厂每年支付剧团50万元,加上区文化局每年排戏费支持15-20万元,全团全年收入共有175万元,平均每年可开支4万多元。若与苏北地区的柳琴戏、淮海戏剧种相比,那锡剧的生存条件与他们有着天壤之别。


在推进剧团体制改革、激活人力资源上,锡剧流行地区的各级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乏有成功例子出现。常州市管辖的金坛市(县级)锡剧团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两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的突破和尝试:一是突破原剧团编制性质,全员解聘,作一次性经济补偿,然后进行剧组聘用制。二是突破原工资结构,改革分配制度。实行岗位工资+演出场次补贴+效益工资的分配方式。改革后的锡剧团演出场次一路攀升。《少年华罗庚》于2003年荣获江苏省“演出千场奖”。现代大型儿童剧《飞吧,大雁》于2004年4月叩开了参加上海市第五届优秀儿童剧目展演的大门,并获得了“优秀演出奖”。并在“五一”长假与“六一”儿童节《飞》剧两度跨进了上海大剧院。在上海戏剧界引起了轰动。


上述成功的事例确实令人兴奋,但剧种目前的生存现状仍然不容笔者乐观。


一、从城市剧场退至农村广场。
从农村广场撂地演出而发展起来的锡剧,从剧场退至广场,从城市退至农村似乎看来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有人把这种倒退称作回归而叫好!这个涉及锡剧历史发展的问题,究竟得失如何?是对是错?是好是坏?不是本次会议深入研讨的问题。但就现实而言,这个倒退或叫回归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有着剧团与剧场分配关系问题、剧团与剧场管理体制是否合理问题……,但城市的锡剧观众在流失或者叫消失确实是个不争的事实。仅拿江苏省锡剧团为例,如果不是参加什么会(调)演或者什么纪念演出,在南京这么个大都市几乎看不到他们的演出踪影。而听到的是到什么县的庙会,什么节场的演出,说白了就是到农村的广场演出。


城市的锡剧观众流失和老化是剧团演出从城市退至农村的一个根本原因。这当然和剧团演出形式陈旧老套、单调,演出技艺水准不高是密不可分的。与城市观众,特别是与年轻观众的审美情趣、欣赏习惯改变的矛盾有着直接关联。


二、演出攻关和推票制度成为剧团演职人员的第二职业。
在常州、无锡、苏州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剧团靠正常的剧场售票来维持演出已根本不可能。这样演出推票攻关成为了演职员的第二职业。他们既有动力和喜悦,也存在压力和无奈。
说动力:就是推销出去一张票,可获得票值的40%-50%,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故而演职员们调动一切正常与不正常的社会关系,绞尽脑汁去推销戏票而得到的可观回报便是喜悦。据笔者在几个县剧团调查了解到,能靠推销戏票赢利者人数不多,大多数人只是望票兴叹。
说压力:一些剧团领导为保证剧团的正常收入,将演职员每月工资的差额部分让演职员联系包场和推销戏票收入来自行解决。其中推票之戏外戏异常精彩,不去深入了解是很难想象。亦给个别有钱有势之人有机可乘。一些不正常甚至不正当的各种交易随之而生,影响了这支队伍的团结也影响了这支队伍的稳定。若长此下去,演职员们能有多少精力去花在专业训练及素质的提高上。


三、外来和尚好念经,剧种主体意识在逐步消失。
改革开放以来,名目繁多的各类会(调)演与评奖活动每年多次举行,参与意识和获奖意识在剧团中异常强化。主管领导利用会演获奖来搞自己的政绩工程也是一件不争的事实。故而为一出会演剧目的经费投入,一般是地方财政对剧团全年拨款的一倍或多倍。为获奖各种攻关手段屡屡翻新。戏外之戏精彩,圈内人士一片叹息与无奈。


为了会演获奖,不惜重金聘请名编剧、名导演、名作曲、名舞美设计参加剧目主创班子成为一种时尚,一股外来和尚好念经之风越刮越烈。个中不乏有成功之作。但,大多这些外来的和尚们是在对剧种风格特色、音乐唱腔特色和演员表演个性特色全然不知的情况下,指挥若定地编、导起来,其结果往往是要么是话剧加唱、要么是形式大于内容,要么让演员脱胎换骨地塑造人物。某团一出投入了一百多万经费的戏,因不适应剧种表现,却在同行们一片责难声中草草收场。一些锡剧老艺术家们感叹道:“这样搞法,定会把锡剧搞成个四不像。把剧种的风格特色、主体意识丢掉!”一个外省导演酒后吐真言:“锡剧生长在经济发达地区,为了会演获奖,主管当局会不惜工本,是咱们发挥想象,施展才华的好时机,这机会要牢牢抓住,旱涝保收!”


“外来和尚”的时兴,剧种自己培养的编剧、导演人才无事可做,改行转业的有之!弃文从商者有之!不少剧团的编剧、导演早已在人员名单中消失。锡剧界的同行们正在大声疾呼:剧种的个性特色是剧种生衍发展的基础。走出困境之主力还是要靠自己。


四、“锡剧清唱组”的兴盛与思考
在专业剧团演出不景气,观众锐减,票房难保的情况下,在江南农村和苏州、无锡、常州城乡结合部,一种半专业性质的“锡剧清唱组”活动异常活跃。一些企业老板和村民委员会举行活动及一些人家的婚、丧、嫁、娶、新房落成、当兵上学,都邀请锡剧清唱组去演出。管吃管住、包烟酒。演唱者每人每天都有50-100元的收入,组长(班头)收入更丰。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苏、锡、常一带城镇乡村活跃着锡剧清唱组在200个以上。不薄的经济收入吸引了一些不景气剧团的演员加入到演唱组中……至今势头不减。清唱组的兴盛,不禁让人思考,这个形式产生在江南农村、成长发展在城市的锡剧,究竟应该走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同时,也让人产生了忧虑。清唱组既活跃了锡剧在农村的演出活动,但在演出剧目的内容和表演形式上带来的负面影响,应该引起政府主管部门和剧种同仁的高度重视。如何引导清唱组走向健康正规之路已迫在眉睫。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正着手会同有关方面,对锡剧清唱组的产生成因:观众基础、演唱形式、演唱内容等方面作一次全面深入的调研,在完全取得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将会对锡剧清唱组的扶植与规范和发展,向文化主管部门提出建议,使之能得以健康发展。


太湖梅花,何日重绽放?是每一个锡剧从业者和关心、喜爱这个剧种人士关心与企盼的事。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与上海艺术研究所、浙江省艺术研究所和上海同济大学文法学院,进入新世纪以来就长三角滩簧戏生存发展进行了二次学术研讨会。今年底将在上海市举行第三次长三角滩簧戏学术研讨会。笔者对锡剧的前途充满信心。因为:它毕竟是生长活跃在江苏经济发达地区,有较厚实的经济基础;至今仍然有一大批关心和喜爱锡剧的观众(清唱组的活跃兴盛是最好的例证);几十年来,党确实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艺术成就和影响的各类锡剧人才,且剧种生长在吴语地区文化底蕴厚实的江南水乡……。但锡剧工作者仍然面临新的转折和严峻的考验。剧种至今语言不统一,行当不明确,表演技艺缺乏功力。音乐唱腔的风格化、多样化和流派化的革新和完善等,都是剧种发展不容回避的现实。锡剧艺术如何适应时代要求和变化了的观众审美需要,如何继承和发扬剧种的传统艺术特色以及剧团体制改革和管理等问题,尚有待在深入探索和实践中不断予以解决。随着时代的前进步伐,锡剧艺术将在考验中赢得新的转机和无限生机。太湖红梅一定会重放光彩。(朱国芳)

1、首先要靠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这样才能营造人人爱锡剧的大环境。2、要有优秀的锡剧表演人才,优秀的锡剧表演剧本,这样才能使大家喜欢听锡剧、唱锡剧。营造锡剧大家唱的氛围。3、锡剧艺术要从娃娃抓起,建立一些优秀的锡剧艺术学校,培养更多的戏剧表演人才,为锡剧的舞台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4、广大锡剧戏迷朋友们要积极投入到演锡剧、唱锡剧、宣传锡剧中来,而不只听听锡剧,要把周围的家人、亲友都融入这个大家庭中来,为锡剧的传承、推广、发展、壮大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以上是本人的一点拙见,望指正!!!

太湖红梅,何日重绽放
——锡剧现状之思考与研究
太湖之滨的江南水乡,山明水秀,物产丰饶,工农业与商业发达,水陆交通便捷,文人荟萃,文脉源远流长,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古朴的吴歌、典雅的昆曲,丰富多彩的乡村俚曲,孕育了具有江南水乡情趣和特色的江苏省最大的地方戏剧种——锡剧。
被人称誉为“太湖红梅”的锡剧,曾是新中国成立后华东地区三个新兴剧种(锡剧、越剧、黄梅戏)之首,公称为“锡老大”。因其产生与流行区域均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繁荣,交通发达,文化底蕴深厚。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在各级政府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建国以来锡剧走过了一段令人注目称颂的发展历程。先后出现了在全国有着广泛影响的剧目,例如:《双推磨》、《庵堂相会》、《庵堂认母》、《珍珠塔》、《红楼夜审》、《红花曲》、《红色的种子》、《孟丽君》、《玉蜻蜓》、《寻儿记》、《三夫人》、《海岛女民兵》……。也涌现出了:姚澄、王兰英、沈佩华、梅兰珍、杨企雯、王彬彬、王汉清、吴雅童、刘洪儒、倪同芳、吴小英、王建伟、俞介君、郑桦、徐澄宇、孙中、钱惠荣、许应、田夫等一大批颇有艺术成就和影响的艺术家。
进入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特别是现代传媒手段呈现多元化,对中国的传统戏曲剧种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而锡剧犹如在风急浪涌的太湖之中的一叶小舟在风雨中飘摇,有惊愕!有感叹!有焦虑!也有呼喊!锡剧观众锐减,演出市场萎缩,从业人员思想不稳,一些人员主动改行下海经商……成为不争的事实。
同样面对“戏曲不景气”状况,越剧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继承和发展越剧流派艺术,主动积极培养新生力量。仅一出《五女拜寿》几乎将越剧流派都融入了这出戏中,同时涌现出了一批深受越剧观众喜爱的青年一代演员。而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安徽黄梅戏在改革的激流中,在戏曲的困境中,找准了自己的发展方向——以改革黄梅戏音乐唱腔,发扬演员优势打开了局面。仅凭安徽电视台每年都拍摄1-2部黄梅戏音乐电视剧,通过现代传媒手段就扩大了剧种的影响和演员的知名度。
而处在经济发达地区的江苏省最大的地方剧种锡剧,境况又是如何呢?
改革开放以来,凭心而论,锡剧的从业者经过不断的努力,亦出现了如《风流母女》、《当家人》、《阿炳》、《三夫人》、《南归记》等一批具有剧种特色,产生一定影响的好戏。也涌现出了像王建伟、陈云霞、周冬亮、唐振华、万建焕、卞燕敏、李菊、张美华、沈蕙兰等一批后起之秀。
但就剧种的整体发展而言,可用三句话来概括:主攻方向不明,群体合作不仅无力,而且各自为政各搞各的,且孤芳自赏。剧种内耗严重,明争暗斗,台下演出十分精彩。有了近200余年历史的剧种,至今语言不能统一,舞台上说无锡话、常州话、苏州话、宜兴话、江阴话的都有……如何去谈剧种的发展与振兴呢?可用“尚浮滑而欠质朴,喜花俏而少厚实;靠花样翻新而缺基本功,求少劳而获缺坚韧不拔”(见《百年沪剧话沧桑》)来说明锡剧之现状是比较贴切的。
面对剧种的严峻形势,剧种发源地的无锡市和常州市政府先后成立了“振兴锡剧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振兴锡剧的方案与措施,出台了《政府文学艺术奖励条件》和艺术生产专项资金。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对稳定这支锡剧队伍,激活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出人出戏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一个先天不足尚未完全成熟、后天失调,从业队伍素质不高的根本问题尚未解决,要在改革浪潮中求生存、求创新、求发展,仍然显得力不从心。一组数字的变化,可见剧种现状一斑。
为了振兴锡剧,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锡剧研究会从1984年至2002年先后会同无锡市人民政府、常州市人民政府和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六届“江苏省锡剧节”。
1984年10月第一届锡剧节在无锡市举行。共有三省一市(即江苏省、安徽省和上海市)24个锡剧团演出了28台锡剧,可谓五彩缤纷,盛况空前,群英荟萃。
1986年11月第二届锡剧节在常州市举行。有16个锡剧团演出了16台戏。(此时,上海市三个锡剧团,安徽省一个锡剧团应经解散,江苏省35个锡剧团已有19个剧团撤销、保留建制或停止了艺术活动。)
1988年11月第三届锡剧节在苏州市举行。仅有10个锡剧团演出了10台戏。
1993年6月第四届锡剧节在无锡市举行。仅有8个锡剧团演出了8台戏。
1999年4月第五届锡剧节在常州市举行。全省有16个锡剧团,16台戏参加了演出。
2002年6月第六届锡剧节与江苏省第三届滑稽戏节一并在苏州市举行,有11个锡剧团演出了11台戏。
另据江苏省文化厅2004年度全省艺术表演团体的统计,全省尚有在编锡剧团24个。其中8个锡剧团为保留建制,靠财政拨款来养剧团的离退休人员,已停止了一切艺术活动。仍有16个锡剧团坚挺在演出一线。平心而言,这些剧团仅凭每年政府的财政拨款和每年100——200场的营业性演出投入,从业人员的生活与收入是有足够保障的。仅拿常州市武进区(县级)锡剧团为例,全团在职人数为42人(2004年统计),财政拨款为57万元,全年演出收入为50万元,由政府牵头剧团与武进钢厂联姻,钢厂每年支付剧团50万元,加上区文化局每年排戏费支持15-20万元,全团全年收入共有175万元,平均每年可开支4万多元。若与苏北地区的柳琴戏、淮海戏剧种相比,那锡剧的生存条件与他们有着天壤之别。
在推进剧团体制改革、激活人力资源上,锡剧流行地区的各级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乏有成功例子出现。常州市管辖的金坛市(县级)锡剧团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两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的突破和尝试:一是突破原剧团编制性质,全员解聘,作一次性经济补偿,然后进行剧组聘用制。二是突破原工资结构,改革分配制度。实行岗位工资+演出场次补贴+效益工资的分配方式。改革后的锡剧团演出场次一路攀升。《少年华罗庚》于2003年荣获江苏省“演出千场奖”。现代大型儿童剧《飞吧,大雁》于2004年4月叩开了参加上海市第五届优秀儿童剧目展演的大门,并获得了“优秀演出奖”。并在“五一”长假与“六一”儿童节《飞》剧两度跨进了上海大剧院。在上海戏剧界引起了轰动。
上述成功的事例确实令人兴奋,但剧种目前的生存现状仍然不容笔者乐观。
一、从城市剧场退至农村广场。
从农村广场撂地演出而发展起来的锡剧,从剧场退至广场,从城市退至农村似乎看来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有人把这种倒退称作回归而叫好!这个涉及锡剧历史发展的问题,究竟得失如何?是对是错?是好是坏?不是本次会议深入研讨的问题。但就现实而言,这个倒退或叫回归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有着剧团与剧场分配关系问题、剧团与剧场管理体制是否合理问题……,但城市的锡剧观众在流失或者叫消失确实是个不争的事实。仅拿江苏省锡剧团为例,如果不是参加什么会(调)演或者什么纪念演出,在南京这么个大都市几乎看不到他们的演出踪影。而听到的是到什么县的庙会,什么节场的演出,说白了就是到农村的广场演出。
城市的锡剧观众流失和老化是剧团演出从城市退至农村的一个根本原因。这当然和剧团演出形式陈旧老套、单调,演出技艺水准不高是密不可分的。与城市观众,特别是与年轻观众的审美情趣、欣赏习惯改变的矛盾有着直接关联。
二、演出攻关和推票制度成为剧团演职人员的第二职业。
在常州、无锡、苏州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剧团靠正常的剧场售票来维持演出已根本不可能。这样演出推票攻关成为了演职员的第二职业。他们既有动力和喜悦,也存在压力和无奈。
说动力:就是推销出去一张票,可获得票值的40%-50%,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故而演职员们调动一切正常与不正常的社会关系,绞尽脑汁去推销戏票而得到的可观回报便是喜悦。据笔者在几个县剧团调查了解到,能靠推销戏票赢利者人数不多,大多数人只是望票兴叹。
说压力:一些剧团领导为保证剧团的正常收入,将演职员每月工资的差额部分让演职员联系包场和推销戏票收入来自行解决。其中推票之戏外戏异常精彩,不去深入了解是很难想象。亦给个别有钱有势之人有机可乘。一些不正常甚至不正当的各种交易随之而生,影响了这支队伍的团结也影响了这支队伍的稳定。若长此下去,演职员们能有多少精力去花在专业训练及素质的提高上。
三、外来和尚好念经,剧种主体意识在逐步消失。
改革开放以来,名目繁多的各类会(调)演与评奖活动每年多次举行,参与意识和获奖意识在剧团中异常强化。主管领导利用会演获奖来搞自己的政绩工程也是一件不争的事实。故而为一出会演剧目的经费投入,一般是地方财政对剧团全年拨款的一倍或多倍。为获奖各种攻关手段屡屡翻新。戏外之戏精彩,圈内人士一片叹息与无奈。
为了会演获奖,不惜重金聘请名编剧、名导演、名作曲、名舞美设计参加剧目主创班子成为一种时尚,一股外来和尚好念经之风越刮越烈。个中不乏有成功之作。但,大多这些外来的和尚们是在对剧种风格特色、音乐唱腔特色和演员表演个性特色全然不知的情况下,指挥若定地编、导起来,其结果往往是要么是话剧加唱、要么是形式大于内容,要么让演员脱胎换骨地塑造人物。某团一出投入了一百多万经费的戏,因不适应剧种表现,却在同行们一片责难声中草草收场。一些锡剧老艺术家们感叹道:“这样搞法,定会把锡剧搞成个四不像。把剧种的风格特色、主体意识丢掉!”一个外省导演酒后吐真言:“锡剧生长在经济发达地区,为了会演获奖,主管当局会不惜工本,是咱们发挥想象,施展才华的好时机,这机会要牢牢抓住,旱涝保收!”
“外来和尚”的时兴,剧种自己培养的编剧、导演人才无事可做,改行转业的有之!弃文从商者有之!不少剧团的编剧、导演早已在人员名单中消失。锡剧界的同行们正在大声疾呼:剧种的个性特色是剧种生衍发展的基础。走出困境之主力还是要靠自己。
四、“锡剧清唱组”的兴盛与思考
在专业剧团演出不景气,观众锐减,票房难保的情况下,在江南农村和苏州、无锡、常州城乡结合部,一种半专业性质的“锡剧清唱组”活动异常活跃。一些企业老板和村民委员会举行活动及一些人家的婚、丧、嫁、娶、新房落成、当兵上学,都邀请锡剧清唱组去演出。管吃管住、包烟酒。演唱者每人每天都有50-100元的收入,组长(班头)收入更丰。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苏、锡、常一带城镇乡村活跃着锡剧清唱组在200个以上。不薄的经济收入吸引了一些不景气剧团的演员加入到演唱组中……至今势头不减。清唱组的兴盛,不禁让人思考,这个形式产生在江南农村、成长发展在城市的锡剧,究竟应该走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同时,也让人产生了忧虑。清唱组既活跃了锡剧在农村的演出活动,但在演出剧目的内容和表演形式上带来的负面影响,应该引起政府主管部门和剧种同仁的高度重视。如何引导清唱组走向健康正规之路已迫在眉睫。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正着手会同有关方面,对锡剧清唱组的产生成因:观众基础、演唱形式、演唱内容等方面作一次全面深入的调研,在完全取得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将会对锡剧清唱组的扶植与规范和发展,向文化主管部门提出建议,使之能得以健康发展。
太湖梅花,何日重绽放?是每一个锡剧从业者和关心、喜爱这个剧种人士关心与企盼的事。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与上海艺术研究所、浙江省艺术研究所和上海同济大学文法学院,进入新世纪以来就长三角滩簧戏生存发展进行了二次学术研讨会。今年底将在上海市举行第三次长三角滩簧戏学术研讨会。笔者对锡剧的前途充满信心。因为:它毕竟是生长活跃在江苏经济发达地区,有较厚实的经济基础;至今仍然有一大批关心和喜爱锡剧的观众(清唱组的活跃兴盛是最好的例证);几十年来,党确实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艺术成就和影响的各类锡剧人才,且剧种生长在吴语地区文化底蕴厚实的江南水乡……。但锡剧工作者仍然面临新的转折和严峻的考验。剧种至今语言不统一,行当不明确,表演技艺缺乏功力。音乐唱腔的风格化、多样化和流派化的革新和完善等,都是剧种发展不容回避的现实。锡剧艺术如何适应时代要求和变化了的观众审美需要,如何继承和发扬剧种的传统艺术特色以及剧团体制改革和管理等问题,尚有待在深入探索和实践中不断予以解决。随着时代的前进步伐,锡剧艺术将在考验中赢得新的转机和无限生机。太湖红梅一定会重放光彩。(朱国芳)


战斗剧社发展经历
解放战争期间,剧社抽调人员参与东北电影业务学习和地方艺术学校的建立。抗大七分校文工团与战斗剧社合并后,剧社投身于土地改革运动,创作了《刘胡兰》和《土地归农民》等剧目,配合了解放战争和土改的进程。1949年夏,剧社在北平的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演出《刘胡兰》等剧,获得广泛赞誉。同年冬季,...

【从周至秦腔剧团看秦腔的未来】 秦腔周至剧团朱晓路
有关秦腔的发展现状,不同人从不同角度出发,有不同的评论与认知。但是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秦腔与戏曲领域的其他剧种一样,都在经历一场危机,这场危机大约从20年代中叶开始,到现在,还没有将要过去的迹象。诚然,不同地区的不同剧团,生存现状大相径庭,其中固然有些剧团很难坚持商业演出,也有不在少数的剧团,每年的演出场...

江苏省柳琴剧团的发展历史
集团重点从事艺术创作生产与研究,演艺文化衍生产品的开发和销售,经营各类活动演出、舞美、服装、灯光、音响设计与制作,以及主办、承办各类大型文化艺术活动等。经过

陇剧是怎样在改革中走向成熟的?
它包括动物造型、各种景片和道具造型等,这些都大大丰富了陇剧的艺术特点。 改革开放后,甘肃省将原环县文工团改建为环县陇剧团,庆阳地区有关部门又成立了庆阳地区陇剧团。此外,甘肃省各地的秦剧团也常常演出陇剧,甘肃省艺术学校还设有陇剧班,先后培养了三期学员。 陇剧《燕河风波》和《异域知音》两剧在北京巡回演出...

越剧介绍-越剧的起源与发展
唱腔上,"尺调腔"和"弦下腔"的创新,让越剧更加富有艺术张力。借鉴话剧、电影和昆曲、京剧的表演手法,越剧形成了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独特风格,舞台美术上更是引入立体布景,提升了观剧体验。改革不仅吸引了新观众,更推动了剧团机制的综合化,如华东越剧实验剧团和上海越剧院的成立,创作出《梁祝》等...

越剧的历史发展
1944年9月起,尹桂芳、竺水招也在龙门大戏院进行改革。此后,上海的主要越剧团都走上改革之路。“新越剧”重要标志之一,是编演新剧目,使用完整的剧本,废除幕表制。内容大都是反封建、揭露社会黑暗和宣扬爱国思想。1946年5月,雪声剧团首次将鲁迅小说《祝福》改编为《祥林嫂》搬上戏曲舞台,标志着越...

仙桃花鼓戏的剧团发展
1.1951年,沔阳县政府在沔城召开文艺工作会议,贯彻国家政务院《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登记戏曲社团与知名艺人。经县文教科批准,沔阳花鼓众多艺人组成四个专业楚剧班(后改为花鼓剧团),剧团名称为“艺光”、“光复”、“复联”、“联合”,首尾字相连,意为“兄弟剧团本一家”,接受沔阳县文教科...

中国戏曲在近现代的发展
梅兰芳在“五四"前夕演出了《邓粗姑》《一缕麻》等宣传民主思想的时装新戏,周信芳、程砚秋等也创作了不少的作品。袁雪芬则高居越剧改革之大旗,主演鲁迅名著《祥林嫂》,在中国戏曲中率先形成了融合编、导、舞、音、美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机制。“率先开始了中国戏曲艺术大写意与大写实相结合的机制。“...

中国木偶剧团的发展足迹
8、1966年2月,撤销青年队,改为两个演出队:一队和二队。9、1968年,更名为北京市木偶文工团。(备注:68至78年之间,无史料记载。)10、1979年,恢复中国木偶艺术剧团至今。11、1980年3月初,由洪冰同志亲自组建、恢复了幼儿戏组。12、 1983年,实行内部体制改革,试行了“承包责任制”,旨在以...

为什么会有40年代的新越剧改革
各种社会力量错综复杂,社会发展变化多端,历史进程曲折迂回。整个时代充满着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民主幸福的昂扬向上的精神。但这种昂扬奋斗的时代精神,正是对应着黑暗腐朽统治和民族危难的时代阴暗面才得以产生和显示的。对于戏曲艺术来说,这个时代要求有更多的,更富于表现力的剧种和剧目来表达现代社会的...

崇礼县15314736047: 锡剧的发展前途 -
有委草铂: 你这个白吃太湖红梅,何日重绽放——锡剧现状之思考与研究太湖之滨的江南水乡,山明水秀,物产丰饶,工农业与商业发达,水陆交通便捷,文人荟萃,文脉源远流长,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古朴的吴歌、典雅的...

崇礼县15314736047: 锡剧简介 -
有委草铂: 锡 剧 (Xī Jù) 锡剧 戏曲剧种.流行于江苏南部和上海一带.发源于太湖之滨的无锡,常州农村,初为乡民用当地的民歌小曲说唱故事以自娱,称为“东乡调”,后逐渐发展成曲艺形式的“滩簧”.由于语音唱腔略异,分“无锡滩簧”和“常...

崇礼县15314736047: 常州地方戏剧 -
有委草铂: 锡剧是常州地区主要的地方戏种,别称:滩簧戏.由民间说唱到草台班最后升格为地方戏.迄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它是太平天国前后由无锡滩簧和常州滩簧合并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发源地在无锡羊尖、武进潘家桥等太湖沿岸农村地区.大概在...

崇礼县15314736047: 剧团怎么改革 -
有委草铂: 由事业编制改为企业.

崇礼县15314736047: 使用手机登录东财云图书馆APP进行在线考试时,考生用户名和密码为...
有委草铂: 最新剧团创建与管理百科全书》 活跃在全国各地的数千个剧团,每天都在生产着多彩多资的精神产品,在丰富群众文经生活、陶冶观众情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良好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各个剧团管理的优劣不同,其效...

崇礼县15314736047: 想自学去考别校其他专业的研究生,算不算自考?应该注意些什么?
有委草铂: 你如果是想考其他学校的研究生,那就是要考的,不算是自考 如果是想去学其他专业,是其他学校的本科专业的话,那就属于自考,其实也蛮好的拉,出来有2个本科文凭,多吃香啊!

崇礼县15314736047: 京剧的起源故事是什么?????????????快快
有委草铂: 中国京剧被称为“东方歌剧”,它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 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1919年,梅兰芳率剧团赴日本...

崇礼县15314736047: 剧可以组什么词 -
有委草铂: 一、剧的组词: 评剧、 吕剧、蒲剧、川剧、锡剧、剧场 二、剧的释义: 1、戏剧. 2、猛烈;厉害.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剧,尤甚也.从刀,未详.豦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剧,特别强烈....

崇礼县15314736047: 请问大智慧中的筹码一栏中,获利盘高好还是低好啊?
有委草铂: 获利盘低好. 如果获利盘高,则庄往上拉升的时候抛压大,前期获利的人都往外卖,那么庄就要付出更多的钱来拉升股票的价,因此当价格拉升到一定的时候,庄就会打压价格,洗盘,吓跑一些人,让前期获利的人都跑一跑,后来买入的人持仓的成本高了,价格往上拉升的时候大家都还没挣多少钱呢,抛压就会小很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