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名肥邑

作者&投稿:雕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郅是古代的一个封邑吗?~

是。

古姓
一、姓氏源流
古(Gǔ)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姬姓,周族先祖古公亶父的后代子孙,以古为氏。据《风俗通》上记载,认为古氏是古公亶父之后。而这个古姓家族的始祖,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在武王得天下时,被追尊为太王,所以,古公亶父即周太王,其后代子孙以古为氏,称古姓。
2、出自周代有大夫受封于苦城,以邑名为氏。据《潜夫论》上有关于“古成氏之后分为古氏。”的记载,周代有大夫受封于苦城(在今河南省鹿邑),其后人以讹音古成为氏,以后去成单姓古,称古氏。
3、出自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吐奚氏所改。据《魏书·官氏志》记载指出,后魏吐奚氏改为古氏。入中原后逐渐与汉文化融合,改为单姓古氏。
4、回族中有古姓。据考来自唐初进入中国,后于天宝十四年(755年)任大将军的古都白丁名字首音。另据江苏扬州中学退休教师古城厚老人讲,其先古都白丁初在新安郡(今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及江西婺源等地),北宋时迁至扬州。《扬州府志》有载。古氏原有家谱,历三十三世,后毁于兵难。在明代时,扬州还有一回回收藏家也姓古,人称“古回回”。古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江苏和河南地区。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等地。(见《中国回族大辞典》)。
得姓始祖:古公亶父。古姓源出于姬姓,周文王姬昌的祖父是古公亶父,他在担任周族人的首领时,率领族人定居在岐山脚下肥沃的渭河平原。在这里,古公亶父带领族人开荒种地,发展农业,还兴建了坚固的城墙和宫殿,使周国初具规模并逐渐强盛起来。古公亶父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的爱戴。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尊古公亶父为周大公。古公亶父其后代一支子孙,为了纪念祖上就以祖父称号为姓,世代相传姓古,故古姓后人尊古公亶父为古姓的始祖。
二、迁徙分布
古姓人口在大陆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台湾排名第七十五位。周族原居住在邰的地方(今陕西省武功县),后来经常受到周围的游牧民族的侵袭,居无宁日。后稷的第十二代子孙古公亶父,也就是周武王的曾祖,遂率众人另辟家园。结果在歧山(今陕西省歧山县)定居,古公亶父致力农业,政治各方面的改革。终于建立了强大的周族。他的后人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名号为姓氏,形成了古氏。北魏时吐奚氏的后代也有改姓为古的。古氏在台湾的居住地区,以新竹、苗栗等地为最多,且多采用聚族数古户而居的形式。这类村庄在苗栗西湖、台中东势、屏东潮州、竹东、杨梅等地几乎随处可见。古氏迁台,发生于清康熙年间。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朱一贵起义以反清复明相号召,称“大明重兴元帅”时,就有古氏从广东五华来台开基,其中义民古兰伯、古芬兴等就居住下淡水港东西二里处。至乾隆年间,又有一支古氏从泉州移台,初居今桃园县龙潭坡,后迁住台北、台东、新竹等地。据清举人丘荷公主编《上杭县志·氏族志》载:“古氏,新安郡,周太王古公之后,因以为氏。”新安为古姓远祖居地,这个远祖就是北魏吏部尚书、宰相古弼。他世居代州(今山西省代县)《魏书·地形志》载:“代州有新安郡”,古弼子孙蕃衍,成为当地旺族,古氏遂以“新安”为堂号。上杭古姓,人口不多。民国《上杭县志·氏族志》云:“县东安乡有古姓十数户”。这些“安乡”古氏住的村子——马祖滩,现已改属临城黄竹行政村所辖。20来户村民,务农为业。他们由于历史变迁,只知道远祖源于新安郡,其他无谱可依。
三、历史名人
古 弼:后魏时的代州人。为人忠厚,善于骑射。因战功卓著而封为灵寿侯。历位吏部尚书,虽然事务殷凑,但坚持读书不辍。太武帝称赞他为社稷之臣。文成帝即位后,他因被诬告而处死,时人都为他叫冤。
古 朴:明朝大臣,陈州(今河南淮阳)人。历任兵部侍郎、户部尚书等职。在朝30多年,以清廉著称。
古 柏:江西寻邹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广东从事党的工作。大革命失败后,领导寻邬学生、农民举行武装起义。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一纵队政治委员、中共寻邬县委书记。1931年后历任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秘书长、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粮食部长、红军独立师师长和红军十一军军长等职。1933年因拥护毛泽东提出的正确路线和政策,受到王明“左”倾路线的迫害和打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任粤赣军区游击司令。1935年底在广东龙川山区和国民党军队作战中英勇牺牲。年29岁。
古之奇:唐朝人。他写过一篇奇文,名叫《县令箴》云:“政不欲猛,刑不欲宽。宽则人慢,猛则人残。小恶无为,涓流成池。片言可用,毫未将拱。勿轻小道,大车可覆。不恕而明,不如不明。不通而清,不如不清。”说到当县官应做些什么,也说到清官还在次要,更重要是通晓世事,心地仁爱才有益于百姓。
古云应:唐朝人。在宪宗元和五(810年)以明经荐任江西省洪州(今南昌市)通判,因此举族南迁,先迁赣南,后定居广东省南雄珠玑沙水村。据《梅县客家姓氏源流考》载:“凡赣、闽、粤、桂、滇、琼、湘、川等古氏后裔,均以云应为始祖。”
古应芬:字勃勤,亦作湘芹,广东省番禺市人(祖籍广东省梅县)。自小人私塾读书,1902年考中秀才,1904年赴日本留学,1905年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活动。1906年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速成科,升人专门部。1907年毕业归国后,历任广东法政学堂编纂、广东咨议局书记等职。民国元年(1912年),广东都督府成立,古应芬任省核计院院长,时琼崖民军叛变,出任琼崖绥靖处总办,平之。次年,“二次革命”起,古应芬与胡汉民、朱执信等起兵响应。中华革命军兴,往来于马来半岛和港澳间,任筹饷联络。1917年后任都督府秘书,随孙中山参加讨袁护法运动。1922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古应芬速归见孙中山于黄埔永丰舰,佐治军书。数月后,去香港筹饷,接济各地讨陈军,是驻港讨陈办事处成员,开展筹款和联络工作,与邓泽如等联合策动滇、桂、粤等联合驱逐陈炯明出广州。1923年2月,受孙中山命,任大本营江门办事处全权主任,组织力量讨伐沈鸿英;3月,任大本营法制局长,继后任元帅府大本营秘书长;8月,随大元帅孙中山东征陈炯明,撰有《孙大元帅东征日记》一卷。1924年9月,任大本营财政部长、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兼军需总监。民国十四年(1925年),广东国民政府成立,古应芬当选为国府委员,仍兼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8月,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1926年1月,任中央监委委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古应芬任中央常务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财政部部长,后任国民政府文官长。1931年回广州,策动粤桂军反蒋,任广州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广州非常会议组织委员会委员。古应芬在职忠心努力,协助孙中山革命成功。时值南北统一,训政开始之际,他维系各方,关系重大。1931年11月18日因牙疾重症,不治逝世。政府明令褒扬,国葬如仪。
古公亶父:即周太王。他父亲公叔祖类去世后,他即位继续从事后稷、公刘的事业,做了很多德义的事业,整个都邑的人都拥戴他。这时,薰育、戎、狄都来攻打他,为的是要获得财物,古公直父就给了他们;过了不久,又来攻打,这回却是为了要得到土地与人民。人民都愤怒了,想要对抗。古公却说:“人民拥立君主,是为了替他们谋福利。现在戎狄所以要攻击我,是为了我的土地和人民人民属于我和属于他们,那有什么差别呢!人民却要为了我的原因而战斗,那等于是杀了他们的父子以做他们的领袖,我不忍心这么做!”于是就和他自己亲近的部属离开豳地,渡过漆、沮二水,越过梁山,定居于歧山下。豳地整个地方的人,扶老携幼,全又归附古公于歧山下。其他的地方,风闻古公的仁爱,也多来归附他。到了这时候,古公就扬弃狄戎 的习俗,而营建城池宫室房屋,将人民分成几个邑落居住;又置职有专司的五官。于是人民都歌咏乐诗,颂扬他的德业。古公的长子名叫大伯,次子名虞仲;太姜又生了幼子季历,季历聚了大任,大姜、大任都是有贤德的妇人,因此季历与太任生下了昌,而有圣王的瑞应。古公说:“我们这一族应当有王者出现,这该是在昌吧!”长于太伯、次子虞仲晓得古公的意思,想要立季历继承他,以便将来传位给昌,于是两个人就逃到南蛮之地,学当地土著习俗,表示不再回中原,以此让位给季历。古公去世后,季历继立,就是公季,公季去世后,子昌继立,那就是西伯。后人尊号为文王。又追尊古公为大王。
此外,古姓名人还有:战国时赵有隐士古桑,北魏有吏部尚书古弼,宋代有潮州太守古革,明代有画家古其品……等。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新安郡:秦置新安县,故址在今促池境内,属宏农郡,汉代因之.东晋末分置东垣县.北周保定间置中州,建德间废,改置新安郡。隋开皇改郡为谷州.后谷州与新安郡交相代替,大业初省东垣入新安,唐贞观间移治于今新安,后不复变。
新平郡:隋末以北地郡之新平县置新平郡,武德元年改为豳州,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改为邠州,后曾一度改为新平郡。治新平(今陕西省彬县)。下辖新平、三水、永寿、宜禄4县。辖区约当今陕西彬县、长武、旬邑、永寿等县地。
河内郡:楚汉置郡。相当今河南省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地区。西晋移治野王(今河南省沁阳一带)。
2、堂号
新安堂:源自北魏吏部尚书、宰相古弼。他世居代州(今山西省代县)《魏书·地形志》载:“代州有新安郡”,古弼子孙蕃衍,成为当地旺族,古氏遂以“新安”为堂号。
古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国宝堂”等。

肥邑,今山东肥城,地处山东中部、泰山西麓,闻名中外的肥城桃之乡。历史悠久,西周时肥族人散居于此,古称肥子国,肥城因此得名,有丰富历史文化,古称“君子之邑”,是史圣左丘明的家乡,商圣范蠡最后的定居之地,左丘明墓、栖幽寺、范蠡墓等遗迹犹存;境内还有孔子、颜渊、李白等历史名人交游的名胜古迹


邯郸市肥乡区如何办理个体营业执照 知道这些让你少走弯路
5、身份证复印件,照片,场地证明,填写的信息,让领导审核一下 我先去行政大厅咨询了一下,个体工商营业执照需要去分局办理。你的场地在那里,就去那个分局。我的场地在美食林附近,我去的是肥邑分局(地址在,汽车站东边那条街北行30米路东)到了分局,第一步就是核名,你的想好名字,然后专业人员...

唐代名将罗成将军简介
古肥邑之西北十里许白落堡有唐越国公罗将军庙在焉,其创造年杳不可考……康熙二年之重修斯庙也……雍正十三年又几经风雨矣,庙宇凋残……。”当地有关部门表示,由此碑文看出,白落堡即为罗成落难之地,罗成庙曾在康熙二年重修,雍正十三年庙宇破损,乾隆元年复重修,而越国公即是罗成的谥号。

沙湾区15846843254: 明礼诚信的故事 -
佘松颈得: 左丘明与孔子同为春秋末期人,二人关系密切.他曾与孔子一同前往周室,鼎力支持孔子从政,受到孔子的好评.孔子曾以左丘明为楷模谈论自己的做人原则:“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

沙湾区15846843254: 河北肥乡都有什么名人 -
佘松颈得: 肥乡古称肥邑,是战国时赵国首辅相国肥义的封地,三国魏文帝建县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境内拥有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墓景区和窦默墓、圣井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与平原君赵胜密不...

沙湾区15846843254: 四川来安县属于哪个省 -
佘松颈得: 来安县,地处安徽省滁州市东部.古名棠邑,西汉始称建阳,南朝设置新昌郡,唐朝划出清流县东部建立永阳县,南唐改称来安县,邮政编码为239200.全县辖12个乡镇,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国土面积1481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四川省没有来安县.

沙湾区15846843254: 余姚名称的历史渊源? -
佘松颈得: 余姚 姚江, 余姚 地名由来久远,史记记载不一,归纳约三说.一、人名说.《史记·五帝本记第一·括地志》云:“越州余姚县.顾野王云:'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云余姚'.”二、山川说.《山海经·内经》曰:“句余之山,无...

沙湾区15846843254: 江西古名 -
佘松颈得: 江西省(Jiangxi Province),简称赣(gàn),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属于江南地带. 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境内主要河流赣江而得简称(赣). 自古以来物产富饶、人文荟萃,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江西总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人口4456.75万(2010年),由11个地级市组成,省会南昌市.古时江西属移民之地,故方言较多,主要通行赣语、吴语、客家话、闽南语、徽语和官话.

沙湾区15846843254: 中国古代的邑指什么? -
佘松颈得: 邑(拼音:yì)是汉语常用字[1],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2],古字形上部是“囗”(wéi),表示城市;下部为跪着的人形.有土地有人,意思是都邑、城市.邑也作为县的别称.上古时,诸侯国的国都也称作邑.“邑”是汉字部首之一,用作偏旁时变体为阝(右耳旁).从“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如都、郡、邻、邦等.

沙湾区15846843254: 陬邑的考证 -
佘松颈得: 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关于孔子生地,《阙里文献考》作了进一步注释,称孔子父:“叔梁纥仕鲁,为陬邑大夫,有勇力.”又载:“叔梁公望众鲁邦,业传陬邑.”也就是说,孔子从其父辈就居住在陬邑,为官...

沙湾区15846843254: 邑原本指什么 -
佘松颈得: 邑”原本指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城邦.邑(yì)(根据隶定字形解释)会意.字从囗(wéi),从巴.“巴”意为“附着”、“黏着”.“囗”指“国”、“城”.“巴”与“囗”联合起来表示“附属国”、“卫星城”.本义:(大国的)附属...

沙湾区15846843254: 陬邑是什么意思 -
佘松颈得: [zōu yì] 陬邑 (古地名)陬邑为孔子出生地,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今山东曲阜东南

沙湾区15846843254: 户县改名为鄠邑这就是中国的“顶级人才”
佘松颈得: 户县改名为鄠邑区.汉代(前206~公元220年),汉初置鄠县,属右扶风,高帝九年属内史,武帝太初元年属右扶风,东汉仍属右扶风.鄠县自汉初确定了县的建制以后,两千多年来,只有隶属关系的变更,县名及县制设置相沿未改.1964年9月,陕西省人民委员会通知,经国务院批准,将“鄠县”改为“户县”.2016年12月23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西安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相继批复同意撤销户县,设立西安市鄠邑区,以原户县的行政区域为鄠邑区的行政区域,鄠邑区人民政府驻甘亭街道东街7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