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的诗 苔 啥意思

作者&投稿:屈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袁枚的诗《苔》诗意是什么?~

原文: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出自:清代·袁枚《苔》
译文:春天和煦的阳光照不到的背阴处,生命照常在萌动,苔藓仍旧长出绿意来。苔花虽如米粒般微小,依然像那高贵的牡丹一样热烈绽放。
诗意:作者用平淡的话语,赞颂了极其平凡的生命——苔藓。苔藓的生命看似卑微,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它也有自己绽放的美丽,它渺小但不自卑。
牡丹花有国色天香之骄傲,但是它和苔藓一样,都是大自然里不可或缺的生命之一。

扩展资料:
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诗人能看到这一点并歌而颂之,很有眼光!
「白日不到处」,是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恰自来」,嗯,并不从何处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
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采。苔也会开花的,当然,怪可怜的,花如米粒般细小,但难道小的就不是花吗?只要能够开放,结出种子,繁衍后代,便是生命的胜利。
所以,「也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对的,苔花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
而苔花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这世道并非仅为少数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

【原文】:

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诗意】:
春天明亮的阳光照不到的背阴处,生命照常在萌动,照常在蓬蓬勃勃的生长,即使那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一点也不自暴自弃,一点也不自惭形秽,依然象那美丽高贵的牡丹一样,自豪地盛开。

【赏析】:
这是一首人生励志的小诗。苔虽然在阳光不能照到的地方, 又那么渺小.到了春天,它一样拥有绿色,拥有生命. 花开微小似米, 但却一定要象牡丹一样尽情绽开. 因为在苔的心中,他和牡丹拥有同样的大地也同样头顶广阔的天空. 无名的花,悄然的开着,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就算这样,它仍然那么执著的开放,认真的把自己最美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绽放给了这个世界。 这也是我们生活中最可取的一种佳境。

【作者】: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南京小仓山随园,世称随园先生,自号仓山叟、随园老人等。乾隆四年(1739)进士,改庶吉士,入翰林院,后外放于江苏溧阳、江宁等地任县令。乾隆十三年(1748)辞官,结束仕宦生涯,隐居随园。他标举性灵说,与沈德潜、翁方纲的格调说和肌理说相抗衡,影响甚大,形成了性灵派。

  清.袁枚

  《苔》

  白日不到处
  青青恰日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苔藓的花象米一样小,可是也和牡丹一样的有尊严的开放。 ??? 人在宇宙中非常的渺小,人在地球上有很多人都比自己强。可是,拥有的尊严是一样的。 ??? 看了刘心武先生的书,开篇这句话就让我受益匪浅。...

  红学研究应该是一个公众共享的学术空间。我在讲座里引用了蔡元培先贤的八个字:“多歧为贵,不取苟同。”谁也不应该声称关于《红楼梦》的阐释独他正确,更不能压制封杀不同的观点,要允许哪怕是自己觉得最刺耳的不同见解发表出来,要有平等讨论的态度、容纳分歧争议的学术襟怀;当然,面对聚讼纷纭的学术争议,又要坚持独立思考,不必苟同别人的见解,在争议中从别人的批评里汲取合理的成分,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我在讲座里还引用了袁枚的两句诗:“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常用这两句诗鼓励自己。我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能够进入名牌大学,没有能受到正规的学术训练,先天不足,弱点自知,但是我从青春挫折期就勉励自己,要自学成才,要自强不息。我为自己高兴,因为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成为了一个作家,除了能发表小说、随笔,我还能写建筑评论,能涉足足球文化,并且,经过十多年努力,还在《红楼梦》研究中创建了秦学分支。我只是一朵苔花,但是,我也努力地像牡丹那样开放。我们的生命都是花朵,我鼓励自己,也把这样的信念告诉年轻人,特别是有这样那样明显弱点和缺点的年轻人,希望他们要清醒地知道,相对于永恒的宇宙,我们确实非常渺小,应该有谦卑之心;但是跟别的任何生命相比,我们的尊严,我们的价值,我们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就算人家确实是牡丹玫瑰,自己只是小小的,角落里的一朵苔花,也应该灿烂地绽放,把自己涨圆,并且自豪地仰望苍天,说:“我也能!”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有位戏剧家叫梅耶荷德,他对一位文学艺术家的成功标准是什么,提出了一个见解。他认为,你一个作品出来,如果所有人都说你好,那么你是彻底地失败了;如果所有的人都说你坏,那么你当然也是失败,不过这说明你总算还有自己的某些特点;如果反响强烈,形成的局面是一部分人喜欢得要命,而另一部分人恨不得把你撕成两半,那么,你就是获得真正的成功了!后来有人夸张地将他的这一观点称之为“梅耶荷德定律”。

  忽然想起“梅耶荷德定律”,是我觉得按他那说法衡量,自己这回到CCTV-10讲《红楼梦》,算是获得成功了么?说真的,我还没自信到那个份上。但是,“另一部分人恨不得把你撕成两半”的滋味,我确实是尝到了一些,这对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应该是一种锻炼。在一个文化格局日趋多元化的社会里,如果“恨不得把你撕成两半”只不过是一种言论,并不具有法律宣判效力,也并不是形成了新的政治运动要对你实施“揪出来斗倒斗臭”,不影响领取退休金,不打进家门,那么,我觉得,就我个人而言,应该能够承受,而且必须承受

  记得在拙著《早期香港粤语流行曲(1950-1974)》一书里,也曾引录这首小诗。不过,要是不是之前为了寻诗让女儿背诵,可能至今也未必读到这首诗。

  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於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诗人能看到这一点并歌而颂之,很有眼光!

  「白日不到处」,是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恰自来」,嗯,并不从何处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就是凭著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采。

  苔也会开花的,当然,怪可怜的,花如米粒般细小,但难道小的就不是花吗?只要能够开放,结出种子,繁衍后代,便是生命的胜利。所以,「也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对的,苔花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花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这世道并非仅为少数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

  从以上所述,可知这首短诗含意实在丰富,就如从一粒沙照见大千世界。袁枚还另有一首咏苔五绝:「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青苔从来没有见识过斜阳之美,诗人是为之可惜还是庆幸呢?又或者,如夏虫之不可语冰,青苔是永远不会明白斜阳的艳丽是怎麼回事!

《苔》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诗人能看到这一点并歌而颂之,很有眼光!

「白日不到处」,是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恰自来」,嗯,并不从何处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采。

苔也会开花的,当然,怪可怜的,花如米粒般细小,但难道小的就不是花吗?只要能够开放,结出种子,繁衍后代,便是生命的胜利。所以,「也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对的,苔花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花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这世道并非仅为少数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

下面的可以了解一下

从以上所述,可知这首短诗含意实在丰富,就如从一粒沙照见大千世界。袁枚还另有一首咏苔五绝:「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青苔从来没有见识过斜阳之美,诗人是为之可惜还是庆幸呢?又或者,如夏虫之不可语冰,青苔是永远不会明白斜阳的艳丽是怎么回事!

生命有大有小,生活有苦有甜。人生的进程中,有完美,也有残缺。
无名的花,悄然的开着,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就算这样,它仍然那么执著的开放,认真的把自己最美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绽放给了这个世界。
无名花不会因为别人在意与否,就不敢拨开初艳的花蕊;蒲公英也不会因为历程的艰险,就不离开那安全的母体,去走进飘萍的流浪。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牡丹有牡丹的热闹非凡,苔花有苔花的安然自在;我们虽然不知道将来的结局会怎样,但仍要如这花儿一样,尽可能把自身那微弱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只是一朵微小的苔花,却也要象牡丹那样,开的阳光灿烂,开的芳香怡人!花朵虽香,凝聚的是众人的汗水,我不敢独享,更不敢窃自欣喜,我知道前面的路还很长 ……


阳高县15341219896: 古诗袁枚的《苔》 翻译, -
蓟促昔芬:[答案] 《苔》 袁枚 白日不到处-----点明苔的生长环境,阴暗之处 青青恰自来-----接上句,阳光照不到一样有青春 苔花如米小-----苔花很小 也学牡丹开-----也学牡丹一般盛开 通首诗的内涵就是给弱势群体鼓劲的,别因为自己个不是牡丹不是竹子就自惭形愧,...

阳高县15341219896: 《苔》 这首诗前两句的含义 -
蓟促昔芬:[答案] 清朝文学家袁枚有一首赞美青苔的小诗 简单来说,就是青苔生长在日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它的花虽如米粒小,也如牡丹一般尽力开放.

阳高县15341219896: 苔 这首诗的解释 -
蓟促昔芬: 《苔》袁枚 白日不到处 青青恰日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是这首么? 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白日不到处」,是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 「恰自来」,并不从何处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 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采. 「也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苔花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花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 这世道并非仅为少数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

阳高县15341219896: “苔”整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
蓟促昔芬: 苔作者:袁枚 (清)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翻译】:春天明亮的阳光照不到的背阴处,生命照常在萌动,照常在蓬蓬勃勃的生长,即使那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一点也不自暴自弃,一点也不自惭形秽,依...

阳高县15341219896: 谁知道古诗《苔》的翻译文? -
蓟促昔芬: 苔 [作者]:袁枚[年代]:清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诗人能看到这一点并歌而颂之,很有...

阳高县15341219896: 对古诗《苔》的理解 -
蓟促昔芬: 《苔》是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一首诗歌.诗人以“苔”这一植物作为对象,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歌颂了旺盛的生命力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是励志的写照.这首短诗含意实在丰富,就如从一粒沙照见大千世界.

阳高县15341219896: 古诗 《苔》 意思 -
蓟促昔芬:[答案] 古诗中有很多关于'青苔'的诗. 因为手机发表受字数限制,下只面为你列举两首以《苔》为题的诗: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 青青恰日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清.方朝 偶尔逢时雨 延生过井栏 托根多在石 为性不知寒

阳高县15341219896: 《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小米,亦学牡丹来.这首古诗的意思? -
蓟促昔芬: 意思: 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 虽然花朵小小的像米粒一样,但也学着牡丹一样,自信盛开,焕发青春的光采. 扩展资料 赏析: 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

阳高县15341219896: 袁枚的苔青春是什么意思 -
蓟促昔芬: 青,是苔的颜色 春,春天是生命活力的象征.此句用以比喻在那白日不到、阴暗潮湿中生长的苔自生机无限,如明媚的春天,并自开出生命之花.这是一首人生励志的小诗. 苔虽然在阳光不能照到的地方, 又那么渺小,悄然的开着,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但是它仍然那么执著的开放,毫不自惭形秽,在逆境中有勇气实现自己的价值,充满自信,认真的把自己最美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绽放给了这个世界.这也是我们生活中最可取的一种生活态度.

阳高县15341219896: 苔诗的大意 -
蓟促昔芬: 《苔》作者: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译文:一个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是如此的不适合生长,而苔藓却在此地长成了青葱的模样.苔藓的也是会开花的,虽然花朵比米粒还小,但它仍然要争得同牡丹一样开花的权利.解析:苔藓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诗人作此诗的用意,便是赞扬苔藓的勇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