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废长立幼有不少成功的案例 万历皇帝为什么会失败

作者&投稿:邓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从先秦到明代,类似于“废长立幼自古乃取乱之道”的表达在史料和奏疏等文字中频频出现,一般都是臣下劝君主要遵照“宗法制”中的“嫡长子继承制”和次序立之的原则决定继承人,也就是以尊卑、长幼决定继承人人选,从西周正式确立以来,不管是皇帝还是割据政权的首领,大多数都遵循这一原则选定继承人。
历史上第一位皇太子—刘盈
废长立幼顾名思义就是不按次序选择年纪较小的儿子为继承人,这无疑违背了“宗法制”,最为典型的事例就是赵武灵王废长立后引发的乱局以及东汉末年袁绍和刘表关于继承人问题的失策从而导致的一系列恶果,赵国陷入大乱武灵王不得善终、袁绍和刘表积累的十数年的家业,几乎一夕之间就全部葬送了,这对当时和后世起到的警示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可是在历史上还是有不少废长立幼的成功案例,这些案例中的君主虽然废长立幼,但是国家都平稳过度,也没有引发大的动乱,有些主动让贤的长子还被传为美谈,可为什么落到明代万历皇帝的身上,废长立幼就是不成呢?
汉朝的两次废长立幼对万历帝的参考
万历朝的国本之争是由三个偶然因素造成的必然结果:
万历皇帝的原配王皇后一生没有生育儿子,只有一个女儿;万历皇帝的长子朱常洛是朱翊钧一夕之幸的产物,朱常洛的生母是朱翊钧生母李太后宫中的一个宫女,朱翊钧引以为耻;万历皇帝最宠爱的是万历十年入宫的郑氏,郑氏极得朱翊钧欢心,自然爱屋及乌,也很喜欢她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正因以上三个偶然因素的堆叠,触发了朱翊钧心中想要立朱常洵为太子的心思,为此展开了长达十数年的国本之争。废长立幼虽然不是历史上王位继承的主流,但确实有一些成功的案例,朱翊钧的想法其实并不是完全的异想天开。
不说其他,历史上有两位英主的废长立幼就取得了重大成功,分别是汉景帝刘启和汉光武帝刘秀。
演员戚薇饰演的馆陶公主
长公主日誉王夫人男之美,景帝亦贤之,又有曩者所梦日符,计未有所定。王夫人知帝望栗姬,因怒未解,阴使人趣大臣立栗姬为皇后。大行奏事毕,曰:“‘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今太子母无号,宜立为皇后。”景帝怒曰:“是而所宜言邪”遂案诛大行,而废太子为临江王。—《史记·外戚世家》
刘启的原配薄氏无子,诸子中最尊贵的自然就是皇长子刘荣,而且当时刘荣的生母栗姬因为接连生子,既说明了她的受宠,她也因为生了数子而使得地位更加稳固,后来,刘启册立皇长子刘荣为皇太子,栗姬自然也是水涨船高,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刘启并没有那么宠幸栗姬了,而且栗姬的一系列神操作把刘启和馆陶公主都得罪了,在多方面的促成之下,刘启废掉了刘荣的太子之位。
既然有废,自然要立新太子,刘启看中的太子人选是王夫人所生的皇十子刘彻,可是刘彻有个巨大的劣势,那就是排行太靠后,但刘启又有一个天然的优势,那就是刘荣册立为太子后不久薄皇后就被废了,中宫虚悬,只要把王夫人册立为皇后,那刘彻不就成了嫡长子,这样一来立他为太子不就合理合法了,刘启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这次废长立幼虽然过程复杂,但是它最终披上了一层合法的外衣,这也是刘启能够成功废长立幼的一个重要因素。
汉光武帝的废长立幼和汉景帝之事是相似的,只是原本的皇太子刘彊的生母郭氏本身就是皇后,只不过因为郭氏被废,阴丽华被册为后,刘彊的身份由嫡转庶,所以两年后,他主动请辞太子位,后来被封为东海王,受到了光武帝的厚待和弟弟汉明帝的礼遇。刘彊辞位后,刘庄虽然是皇六子,但也是因为母亲是皇后,他是事实上的嫡长子,因而被册封为皇太子。
演员萧蔷饰演的郑贵妃
这两个案例摆在万历皇帝面前,自然是汉景帝和他的情况更为相似,可参考的东西也更多,万历帝只要效仿汉景帝废掉王皇后,立郑贵妃为皇后,那朱常洵不就顺理成章是嫡长子了,一切问题迎刃而解,可为什么朱翊钧没这么做呢?
神宗孝端皇后王氏,余姚人,生京师。万历六年册立为皇后。性端谨,事孝定太后得其欢心。光宗在东宫,危疑者数矣,调护备至。郑贵妃颛宠,后不较也。正位中宫者四十二年,以慈孝称。—《明史后妃传》
这就不得不说王皇后的三个特点,
端谨仁孝,为人大度,对郑贵妃的跋扈和专宠,她不去计较;侍奉万历帝的生母李太后很是得力,李太后对这个儿媳很是喜欢;虽然病弱,但是一直简直到万历四十八年才去世。
万历帝事母至孝,而李太后特别喜欢这个儿媳,且王皇后除了无子之外事事谨慎,万历帝找不到废她的理由。但这又有一个矛盾之处,这无子不就是一个理由,汉景帝废薄皇后就是因为她无子,明宣宗废胡善祥也是因为她无子。
这个问题的答案史料没有明确指出,但据现有史料万历帝虽然不宠爱王皇后但是相处多年还是有感情的,而且胡善祥无过被废,不论是张太后还是朝臣百姓都很痛心,连宣宗后来都后悔了,这也才过去了一百多年,如此近的历史,再以“无子”废黜一位贤德的皇后,别说李太后不同意,朝臣也不会同意。废后虽然是天子家务,可历史上哪次废后没有引起前朝的骚动呢?
王皇后病重,万历帝前往探望
既然废后行不通,万历帝和郑贵妃就一个字“拖”,王皇后身体病弱,不类长寿之人,只要王皇后哪天去世,郑贵妃就可以上位,那样万历帝也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可是王皇后真是和万历帝做到了白头偕老,她直到万历四十八年才崩逝,此时的万历帝已经病重,而且太子在位多年,经历了梃击案后,地位早已稳固,郑贵妃和朱常洵已经失去了夺储的最好机会。
唐代的废长立幼为什么万历帝学不来?
除了汉景帝和汉光武帝,唐代的太宗、睿宗、玄宗和宪宗四朝都在立储过程中出现了废长立幼,太宗朝的废长立幼大家比较熟悉,在此不再赘述。睿宗朝时,睿宗的嫡长子李成器身份尊贵、排序居首,是当之无愧的太子人选,可是他深知自己不是弟弟李隆基的对手,而且似乎也无心做皇帝,就效法刘彊主动辞位,他也因此得到了弟弟李隆基的格外优待,后来被追封为皇帝。
玄宗的长子李琮和大伯的想法也有一定相似之处,也有说法是“李琮出外打猎时面部受伤,相貌不善,故而玄宗不选而百官无言”,弟弟李亨即位后也追封大哥为皇帝。
睿宗和玄宗的案例对万历帝的想法借鉴意义不大,但唐宪宗的建储问题就不同了。唐宪宗在位初期册立长子李宁为皇太子,但是李宁没过几年就去世,此时朝中储位之议就开始了,按说大儿子死了就该轮到二儿子了,这也适合宗法制度的观点,但奇怪的是,朝臣中只有小部分人主张册立其次子李恽,大多数都支持立其三子李宥为太子,这不得不说是一次奇怪的储位之议,按说皇帝偏心幼子,大臣上书劝谏,这样的桥段才对啊,怎么这次反过来了呢?
演员谢雪心饰演的唐宪宗正妻郭氏
大臣们给出的理由很简单,李恽的生母地位太低了,而李宥的生母是兴唐名臣郭子仪的孙女,驸马郭暧和升平公主的女儿,出身极其高贵,更重要的是,李宥的生母虽然只是贵妃,但是实际上的六宫之首,她原本是丈夫李纯的正妻,只是李纯登基后没有册封她为皇后,她所生的儿子也由嫡子变成了庶子,如此才轮到长子李宁为太子,朝廷上郭家的巨大影响力不言自明,而李宥是实质上的嫡长子,自然比李恽的优势要大很多,故而才有了这次奇特的储位之议。最后,李纯只得从善如流,立三子李宥为皇太子。
那么为什么万历帝不能以朱常洛生母地位卑微而改立朱常洵呢?朱常洛的生母是个宫女,这不是一个客观事实吗?
明太祖鉴前代女祸,立纲陈纪,首严内教。—《明史后妃传》
诚然,王氏是一个宫女,但她的家世和王皇后、郑贵妃、刘昭妃等其实差别不大,都是中低级官员或平民之女,这源于明太祖为防止后妃干政而定下的家法,那就是后妃不从权贵之家而出,明代除了初期几个皇帝的后宫有一些权贵之女,其他的后妃基本出身民间,王恭妃也是在选秀中经过几轮,只是不是最后入选的人而已,这些落选者中的一部分被按制遣回家中,一部分充入宫廷为宫女,所以王恭妃虽然出身宫女,但提起家世,其实后妃都差不多。这与唐代对门第、出身的重视有着天然的差别。
光宗之未册立也,给事中姜应麟等疏请被谪,太后闻之弗善。一日,帝入侍,太后问故。帝曰:“彼都人子也。”太后大怒曰:“尔亦都人子!”帝惶恐,伏地不敢起。盖内廷呼宫人曰“都人”,太后亦由宫人进,故云。—《明史后妃传》
电视剧《明宫谜案》中李太后和王皇后
其实,万历帝的确是想以王恭妃的宫女出身为由拒绝立朱常洛为太子的,但他忘了一件事,他的生母李太后也是宫女出身,他不仅忘了,还在母亲面前精准踩雷,一句“彼都人子也”把李太后惹火了,他自己也赶紧跪在地上不敢起身。这句话一出口就彻底断绝了朱翊钧以王恭妃宫女身份为由否决朱常洛继承权的可能,因为之前没有挑破还好,这下不册立朱常洛为太子,李太后就会认为这是儿子朱翊钧看不起王恭妃和朱常洛,当然潜台词就是“你连你亲妈和你自己你都看不起”,一向孝顺的朱翊钧哪里敢得罪素来强势又以贤明著称的母亲呢?
朱翊钧废长立幼失败的根源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如无子嗣,兄终弟继。”—《皇明祖训》
但不得不说,上述的原因只是朱翊钧计划失败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性因素,真正造成万历帝身为天子却不能完全自主的根本原因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在明代建国初期设立的一套完备的家法,万历帝穷极一生想做的表面上是“废长立幼”,实际上是废除朱元璋的祖训家法,那些内阁臣子和士大夫们所维护的不仅仅是一个合法的太子,也是维护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规矩法度,从根本上是为了维护明代的统治秩序。
万历帝一届又一届的更换内阁,期盼有一个和自己同心的内阁,可是他是一次次充满希望又一次次落空,那些臣子们不惧打板子,甚至不惧死,为的就是争一个皇朝秩序,这当然不能排除一些沽名钓誉之徒为了名声而故意与皇帝对抗,但总体来说还是为了万历帝和明代,朱翊钧没有朱棣那样的改天换日的雄才大略,也没有祖父嘉靖帝那样强大的制衡之术,自然很难达到自己的目的。
光宗潜德久彰,海内属望,而嗣服一月,天不假年,措施未展,三案构争,党祸益炽,可哀也夫!—《明史神宗光宗纪》
《明宫谜案》中万历帝父子
国本之争是晚明的重大历史事件,是明代走向灭亡之路的一个蝴蝶效应发源点,试想,若朱翊钧不搞国本之争,好好培养儿子朱常洛和孙子朱由校,什么妖书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就失去了发生的内在动因,待万历帝去世后,一个历练成熟、年富力强的朱常洛在处理事务上岂不是会好很多。
朱翊钧和朱常洛父子是晚明最有可能挽救或者推迟明代灭亡的君主,可一场国本之争闹得国不安宁,家不安宁,父子不安宁,究其根源这与朱翊钧的自身性格是分不开的,他曾经有过万历三大征的辉煌,也有万历中兴的美誉,可终究因为私欲而让明代迈上了一条不归路,有言曰:“明实亡于万历”,虽不敢说完全赞同,但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废长立幼的中国历史上的君主废长立幼
汉景帝废太子刘荣卫临江王,立胶东王刘彻,后为汉武帝三国袁绍死后废袁谭,立袁尚三国刘表死后废刘琦,立刘琮唐太宗废长子李承乾立李治、隋文帝废太子杨勇,立晋王杨广,后为隋炀帝康熙两废太子立雍正

废长立幼的成功案例不在少数,为什么万历皇帝就是做不成呢?
正因以上三个偶然因素的堆叠,触发了朱翊钧心中想要立朱常洵为太子的心思,为此展开了长达十数年的国本之争。废长立幼虽然不是历史上王位继承的主流,但确实有一些成功的案例,朱翊钧的想法其实并不是完全的异想天开。不说其他,历史上有汉景帝刘启的废长立幼就取得了重大成功。

废长立幼中国历史上的君主废长立幼
在中国历史上,废长立幼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权力更迭与储君选择的重要体现。汉景帝时期,原本的太子刘荣被降为卫临江王,取而代之的是年幼的胶东王刘彻,也就是后来的赫赫有名的汉武帝,他以其雄才大略开启了汉朝的新篇章。汉武帝自己也未能逃脱这一命运,他的太子同样被废,最终8岁的刘弗陵成...

“废长立幼”易招祸乱,古代难道就没有成功案例?
汉光武帝废长立幼,没什么波澜,最根本的原因是长子刘疆有自知之明,主动谦让辞去太子之位。而且,刘庄的母亲阴丽华也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后,她和儿子刘庄十分宽松大度,这次废长立幼的五个当事人关系一直都比较和睦融洽,只能说刘秀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康熙,在对待嫡长子胤礽的问题上可谓是反复无常,两...

君主“废长立幼”易招祸乱,古时候那些成功案例是怎么做到的?
这种案例在古代的历史上有很多,其中最常用的做法就是把长子处死,然后再立次子。就比如说隋唐,当时的太子并不是杨广而是杨勇,但是杨广利用自己的阴谋诡计以及高超的演技成功的骗过了杨坚,于是在后来的政治斗争当中占取了一个有利的地位,然后找到一个很合适的机会,把他的哥哥处死了,而杨勇的死亡也...

历史上有哪些废长立幼引发的兄弟相争?
封建王朝在立储君方面,自古以来就有着立长不立幼的规定,史上因为长幼立储而引起的纷争不少。一类是废长子立二子引起亡国的,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本是文武双全的人才,却硬是让赵高给骗去杀了,立了个无能的二儿子胡亥,导致秦亡;隋文帝的长子杨勇,本来也是个忠厚之人,文帝却受了杨广的蒙骗,...

战国时期,赵国两次“废长立幼”,最终走向了灭亡吗?
相对于袁绍和刘表,曹操则没有废长立幼,也即让年长的曹丕即位。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战国时期,赵国这一诸侯国曾不止一次废长立幼。在这几次废长立幼的事件,有两次对赵国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促使赵国最终走向了灭亡。一方面,就赵武灵王这位君主,废长立幼,最终导致沙丘宫变。具体来说,在战国...

君主“废长立幼”易招祸乱,古代那些成功案例是怎么做到的?
第一,绝情果断。废长立幼无论过程如何,最终的结果一定是长子一方吃亏,幼子一方得利,而内斗的隐患就在于两方势同水火。因此,君主一旦废长立幼,就不能存有妇人之仁,必须果断将长子那方势力削弱殆尽,追求稳妥的话更是要做到绝情,将长子处死,釜底抽薪。第二,理由充分。历史上绝大多数君主废长...

历史上废嫡立幼的皇帝是谁
汉武帝 汉光武帝为何都废长立幼 昭帝是武帝第六子 明帝是光武第四子 他们都不是嫡长子 但因叛变逼宫。光武帝最初不忍心这样做,却因为自己的母亲郭皇后被废.汉光帝的长子刘强当初曾也被立为太子。2,失败后被权臣假传圣旨自缢而亡,请求光武帝改封他为藩王1,刘强心中不安.武帝的长子曾立为太子,...

隋文帝杨坚为什么废长立幼,改立杨广为太子呢?
与此相对应的是,嫡长子杨勇,则是隋文帝杨坚原本册封的太子。对于古代历史上的封建王朝,皇帝之位的继承原则一般是以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嫡长子为继承人,若废掉嫡长子的继承权而把该权利转给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则叫废长立幼。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废长立幼,经常都会引发内乱。比如在汉末三国...

徽州区13073988322: 历史上废长立幼的事例?
播梅艾易: 唐太宗废长子李承乾立李治、 三国刘表死后废刘琦,立刘棕 汉景帝废太子刘荣卫临江王,离胶东王刘彻,后为汉武帝 汉武帝太子也被废,后8岁的刘弗陵为汉昭帝 隋文帝废太子杨勇,立晋王杨广,后为隋炀帝 康熙两废太子立雍正爷勉强算是一个

徽州区13073988322: 历史上有哪些废长立幼引发的兄弟相争? -
播梅艾易: 封建王朝在立储君方面,自古以来就有着立长不立幼的规定,史上因为长幼立储而引起的纷争不少.一类是废长子立二子引起亡国的,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本是文武双全的人才,却硬是让赵高给骗去杀了,立了个无能的二儿子胡亥,导致秦亡...

徽州区13073988322: 赵国两次“废长立幼”,为何最终走向了灭亡? -
播梅艾易: 因为古代立储君事关社稷稳固,这样换继承人,容易引起皇子之间的争夺,造成内乱,消耗国力.而且年幼的君主一般都没有什么见识,处理起国家大事更没经验,所以赵国越来越衰落,走向了灭亡.

徽州区13073988322: 三国演义中为什么废长立幼就会出乱子,像袁绍集团和刘表集团败亡的例子 -
播梅艾易: 这不是废长立幼的问题,而是儿子自身的问题.先说袁绍,他的三个儿子几乎没有什么能力,而且内讧是出了名的人 所以立哪个都有人反对,曹操只是趁火打劫,和隔岸观火罢了.其实主要原因在袁绍身上,一个是教育问题,另一个是兵权分配问题,谁都领兵,不出乱才怪.接下来是刘表,他到是想立长,但是身旁都是老二的细作,在加上老大手中兵权不大,而且刘表集团都盼望“曹丞相”的荣华富贵,不想投降的就只有一些文臣,手握重兵两大武将,蔡瑁,张允都主张投降的这又有什么办法.况且连刘琮自己到没什么兵力.文聘到还有些骨气,可君要臣降,臣有什么办法.

徽州区13073988322: 坚持不懈终获成功的名人事例 -
播梅艾易: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

徽州区13073988322: 历史大穿越·小作文 -
播梅艾易: 一、穿越朝代:春秋时期 到达城市:鲁国 鲁国,周朝的同姓诸侯国之一.姬姓,侯爵.武王伐纣,歧周代商.武王发封其弟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鲁公之“公”并非爵位,而是诸侯在封国内的通称.鲁公即鲁侯.周公旦不去赴任...

徽州区13073988322: 克服懒惰而成功的例子,越多越好 -
播梅艾易: 所有的例子,都无非是主人公有个坚定明确的目标,并去努力实现它!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一个人之所以懒惰是因为缺乏目标.当一个人下定决心改变自己,订一个长远的目标,然后分解成连续的自己有能力逐步实现的小目标,这个人就会变得...

徽州区13073988322: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自断退路而获得成功的例子,你能列举 -
播梅艾易: 韩信的“背水一战” 韩信攻赵,让士兵背水列阵,置己方于前有强敌、后无退路的绝境,结果士兵个个奋勇向前,大败赵军.取胜后,有将士问背水列阵的缘故,韩信说:“大敌当前,只有后无退路,才能坚定战士拼死求胜的决心.” (据《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羽的“破釜沉舟” 项羽与秦军作战,领兵过河后,下令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弄沉,使士兵们陷于缺粮、无船、没有退路的绝境,以示不胜利不再回来的决心,最终大败秦军. (据《史记·项羽本纪》)

徽州区13073988322: 历史上失败与成功的例子.
播梅艾易: 有志者,事竟成,卧薪尝胆,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破斧沉舟, 三千越甲可吞吴!

徽州区13073988322: 曹操和贾翊的故事 废曹丕转曹值 -
播梅艾易: 曹操很喜爱曹植的才华,因此想废了曹丕转立曹植为太子.当曹操将这件事征求贾翊的意见时,贾翊却一声不吭.曹操就很奇怪地问:“你为什么不说话?” 贾翊说:“我正在想一件事呢!” 曹操问:“你在想什么事呢?” 贾翊答:“我正在想袁绍、刘表废长立幼招致灾祸的事.” 曹操听后哈哈大笑,立刻明白了贾翊的言外之意,于是不再提废曹丕的事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