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能体现“蜀道难”的素材?

作者&投稿:驷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引用《蜀道难》的素材写一篇作文~

一提到作文,就有学生感叹“赤手空拳难敌虎,家徒四壁羞待客”。思考作文材料可谓绞尽脑汁、搜遍枯肠。其实,初中三年,高中三年,语文课本加上读本,已成为了一座作文素材的宝山,很多都可以活学化用。巧用课本中的素材,对于提高作文水平来说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
  “诗仙”李白,就是我们从课本中熟知且在近年来高考作文中常见一例。
  材料:李白的傲岸不屈
  话题一:他人期望与自我认识(04年重庆考卷)
  是荒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话题二: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04年全国考卷)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浪漫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顺的挫折后,他沉寂了吗?消沉了吗?没有。“长安市上酒家眠,”笑对痛苦,面对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访名山,终于成就了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
  话题三:一枝一叶一世界(05年浙江考卷)
  李白看见了黄河,于是便把大半条银河引入心间,灌溉了几世几代人的浪漫情怀。仅那一瓢黄河之水,便让这位“谪仙人”的酒杯里长存一轮皓月,他从中品出了大千世界的辛酸苦辣。
  话题四:05年福建考卷(看图作文)
  “不事权贵”的青莲居士,曾放荡不羁地笑骂孔夫子,曾让“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杨玉环为其碾墨,让高力士为其脱靴。这是多么“异端”之举,多么荒谬之行。然而太白见不容于世之滋垢时,便愤然离去了。没有易安居士那“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忧伤,也没有柳三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悲哀,仅仅一句“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的笑叹而已。
  话题五:入乎其内,出乎其外(05年湖北考卷)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气风发的青年李白对前途有无限的憧憬,他对官场仕途抱有希望,他希望以己之才报效国家,挥洒人生。可是,多年的游历让李白成长起来,有过得意,却不免最终失意……我们看到他始终是洒脱的,不断得被世事抛弃,却又不断地重拾希望,也许他的人生哲学便是“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不愧为“诗仙”,却又是一个依市而居的仙人。
  若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我们寻找规律,总结方法。
  1、确定立意,抓住实质
  不管选择哪个材料,首先要考虑的是文章的立意,然后再根据需要,选择材料的侧重点,分析人物精神或者行为的实质。例如话题二对材料的使用,李白的“放鹿青崖”就体现了他面挫折表现出来的豁达。
  2、由表及里,挖掘深意
  即透过客观事物的表象,从现象到本质,开掘事物的深层意蕴。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只有通过由表及里的开掘才能获得。例如话题四的运用,李白之所以能潇洒地离开,就在于他不事权贵的核心思想。
  3、转换角度,另辟蹊径
  转换角度,即从新的视角、新的方位审察和思索客观事物,见人之所未见,获得新的意蕴。要转换角度的方法,就要打破单向、一元的思维定势,寻找新的突破口,从一个小的侧面切入,使立意别具一格。
  例如话题一,作者通过写世人对李白的期望,与李白自己对人生价值认识的反差,来揭示主旨,可谓是不落窠臼。
  4、小处落笔,见微知着
  从小处立意,把意义引申发挥到成为大问题揭示具有普通意义的主旨。也可以选取一个侧面,一首诗,一句话,皆可引申开去,为我所用。
  例如话题三,作者取材于李白的诗《将进酒》,选取的切入口很小,但不仅切合题意,也使材料翻出了新意。
  翻开我们的语文教材,众多的文人骚客,仁人志士皆可入文,如东晋的陶潜、北宋的苏轼,在“位置与价值”、“忘记与铭记”、“执着与变通”、“一枝一叶一世界”等话题里都可灵活运用。考生只要对一个或者多个名人的生平事迹、作品吃透,就可以为我所用,不用刻意追求事例上的新颖,寻常路,也能走出精彩。
  其实,除了课本中的素材可以一例多用外,课本内容也可以拓展延伸,多材一用。
  2004年高考湖北卷作文以“买镜”为话题,部分学生认为话题难度较大。实际上,庄子的《秋水》是我们在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学习过的,而刘征的杂文《庄周买水》也是在第二册学习的。“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秋水时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但见到了广阔的大海,才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才开始做自我批评,批评自己的狂妄自大,如果看不到大海的广阔,那么自己的错误将永远得不到改正,自己也将“见笑于大方之家”。这时,海神若就是河伯的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河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在《读〈伊索寓言〉》中,钱钟书讲到了一个“狗和它的影子的故事”。这篇寓言的本意是戒贪得,但是我们现在可以把它拓展延伸,运用到别的方面。据说每个人需要一面镜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不过,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镜子;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也没有用。人贵有自知之明,心中自有一面镜子。同样,在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就是齐威王的一面镜子,一面可以“明得失,致兴盛”的镜子。这些课文内容都能与“买镜”联系起来,从不同角度可以提炼出不同观点。
  三、课文结构的梳理分析,强化文体意识。
  从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开创的话题开始,多数考场作文对文体就不加以限制,对文体的要求越来越趋于淡化,但淡化并不等于文体不分。许多学生的文体意识不强,文体意识更是缺乏了,写出的文章常常是四不像。那么,议论文、散文、记叙文到底该怎样写?其实,我们仍然可以从课本中去找答案。
  如果要写议论文,苏洵的《六国论》就是最好的范本。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接着又从“赂者”和“不赂者”两个方面提出分论点。第二段论证第一个分论点,第三段论证第二个分论点,第四、五段得出结论,提出警告_________“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行文流畅,一气呵成。此类的例子还很多都是我们学习写作议论文的典范,在此不再赘述。
  如果要写散文,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就是最好的范本。文章是最常见的思维模式:总——分——总。第一、二段总起,分别写对北国之秋的感受和对南国之秋的的感受,抒发了对故都的秋的热爱。接着,第三至第十二段分别从小院赏秋、落蕊知秋、寒蝉啼秋、闲人叹秋、硕果绘秋这五个方面来写故都的秋的特点。最后总括,第十三段照应第一、二段,对比南国北国之秋,最后一段写出感想,再次抒发了对故都的秋的热爱和痴迷。全文脉络清晰,首尾照应,回环往复,一目了然,形散而神不散。
  纵观近年来一些高考优秀作文,无不以丰厚的文化底蕴、深邃的思想感情、较高的语言驾驭能力而获得阅卷者的青睐。而有的优秀作文就是从学过的课本中挖掘的材料。如此看法有了课本这一源头活水,何愁天光云影不在你的笔下徘徊呢?、



希望能帮到你! 谢谢!!

《蜀道难》主题是借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显示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全诗二百九十四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感情强烈,一唱三叹。诗中诸多的画面此隐彼现,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气象宏伟,境界阔大,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深受学者好评,被誉为“奇之又奇”之作。

《蜀道难》的背景:
对《蜀道难》的创作背景,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多有猜测,主要有几种说法:甲、此诗系为房琯、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乙、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军阀挟制。
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由此可知李白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也应该在《河岳英灵集》编成之前。而那时,安史之乱尚未发生,唐玄宗安居长安,房(琯)、杜甫也都还未入川,所以,甲、乙两说显然错误。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蜀道难》

[作品原文】
噫吁嚱(yī xū xī),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fú),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sai)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yíng)岩峦。
扪参(shēn)历井仰胁(xie)息,以手抚膺(yīng)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zhuàn)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jie)。
[作品英译】
The Sichuan Road
What heights!
It is easier to climb Heaven
Than take the Sichuan Road.
Long ago Can Cong and Yu Fu founded the kingdom of Shu;
Forty-eight thousand years went by,
Yet no road linked it with the land of Qin.
Westward from Taibai Mountain only birds
Wander to the summit of Mount Emei
But not until brave men had perished in the great landslide
Were bridges hooked together in the air
And a path hacked through the rocks.
Above, high peaks turn back the sun's chariot drawn by six dragons;
Below, the charging waves are caught in whirlpools;
Not even yellow cranes dare fly this way,
Monkeys cannot leap those gorges.
At Green Mud Ridge the path winds back and forh,
With nine twists for every hundred steps.
Touching the stars, the traveller looks up and gasps,
Then sinks down , clutching his heart ,to groan aloud.
Friend, when will you return from this westward journey?
This is a fearful way.
You cannot cross these cliffs.
The only living things are birds crying in ancient trees,
Male wooing female up and down the woods,
And the cuckoo, weary of empty hills,
Singing to the moon.
It is easier to climb to heaven
Than take the Sichuan Road.
The mere telling of its perils blanches youthful cheeks.
Peak follows peak, each but a hand's breadth from the sky;
Dead pine trees hang head down into the chasms,
Torrents and waterfalls outroar over rocks,
Booming like thunder through a thousand caverns.
What takes you, travelers, this long, weary way
So filled with danger?
Sword Pass is steep and narrow,
One man could hold this pass against ten thousand;
And sometimes its defenders
Are not mortal men but wolves and jackals.
By day we dread the savage tiger ,by night the serpent,
Sharp-fanged sucker of blood
Who chops men down like stalks of hemp.
The City of Brocade may be a pleasant place,
But it is best to seek you home.
For it is easier to climb to heaven
Than take the Sichuan Road.
I gaze into the west, and sigh.
作者简介】
李白 (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代表作有:七言古诗(《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诗(《古风》59首);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作品注释】
1.《蜀道难》: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中的调名,内容多写蜀道的艰险。今存《蜀道难》诗除此之外,尚有梁简文帝二首,刘孝威二首,阴铿一首,唐张文琮一首。李白此诗大约是在长安送友人入蜀而作,本阴铿《蜀道难》"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之意。
2.噫吁嚱:蜀方言。宋庠《宋景文公笔记》卷上:"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嚱'。" 表示惊叹声。
3.蚕丛及鱼凫:传说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文选》卷四《三都赋》刘逵注:"扬雄《蜀王本纪》曰:'蜀王之先,名蚕丛、柏濩、鱼凫、蒲泽、开明。从开明上到蚕丛,积三万四千岁。'"《华阳国志·蜀志》:"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次王曰柏灌,次王曰鱼凫。鱼凫王田于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为立祠?
4.尔来:从那时以来。四万八千岁,夸张面大约言之。尔,那,指开国之初。
5.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长安西(今陕西眉县、太白县一带)。鸟道:只有鸟能飞过的小路。
6.地崩句:《华阳国志·蜀志》:"秦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还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揽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拽蛇,山崩时压杀五人及秦五女并将从,而山分为五岭。"
7.六龙回日:《初学记》卷一天部三:《淮南子》云:"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quot;注曰:"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面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六螭。"螭即龙。高标: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标识的最高峰。一说高标山又名高望山,乃嘉定府之主山。
8.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涡的河流。
9.猿猱: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类。
10.青泥: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南,陕西吃力略阳县北。《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二山南道貌岸然兴州长举县:"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
11.扪参历井:参、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扪:用手摸。历:经过。胁息:屏住呼吸。
12.膺:胸。
13.子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文选》卷四左思《蜀都赋》:"鸟生杜宇之魄。"刘渊林注引《蜀记》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云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王注:"按子规即杜鹃也,蜀中最多,南方亦有之,状如雀鹞,而色惨黑,赤口,有小冠,春暮即鸣,夜啼达旦,至夏尤甚,昼夜不止,鸣必向北,若云'不如归去',声甚哀切"。
14.喧豗:水流轰响声。砯崖:水撞石之声。转,转动。
15.胡为:为什么。
16.剑阁:又名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是大、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长约三十余里。《华阳国志》、《水经注》卷
二十、《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三均有记载。
17.一夫句:《文选》卷四左思《蜀都赋》:"一人守隘,万夫莫向"。《文选》卷五十六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趦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
18.锦城:《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一剑南道成都府成都县:"锦城在县南十里,故锦官城也。"今四川成都市。
19.咨嗟:叹息。
唐孟棨《本事诗·高逸》第三:"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据此可知《蜀道难》诗作于天宝初年之前。唯"自西蜀至京"有误,李白天宝初是从南陵奉诏入京。关于此诗之意旨,历来说法不一(参《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因友人入蜀而望其早日归来之作。诗人并未亲历剑阁蜀道,唯以丰富的想象、夸张、援引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浪漫手法,描绘蜀道山川之险峻,慨叹蜀道之艰难。诗风宏伟壮浪,句法录活多变,韵散兼用。这是李白浪漫主义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译文】
唉呀呀,多么危险多么高峻伟岸!蜀道难行赛过攀上遥遥青天!蚕丛、鱼凫这两位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建国的年代已多么邈远茫然。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长安西面太白山阻挡,峰峦起伏只剩一条飞鸟的路线蜿蜒曲折,一直爬上巍巍的峨嵋山巅。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英雄壮士,然后有了天梯似的栈道,秦蜀两国才相通勾连。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纡回曲折的大川。善于高飞的黄鹄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可以摸到参、井星叫人仰首屏息,用手抚胸不已徒来长叹。
西行的游子啊,请问你何时回还?险山恶水,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只看到古树丛中传出鸟儿阵阵悲号,雄雌相随飞翔在荒凉的山林之间。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蜀道艰难啊,难过攀上遥遥青天,听后也会使人生愁,凋谢了青春红润的容颜。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蜀道哇,竟是如此的艰难;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了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
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也难攻占。驻守的官员若不是皇家的近亲;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兽杀人如麻即令你胆寒。锦官城虽然说是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逐段分析】
《蜀王本纪》又记载了一个关于蜀道的神话。据说秦惠王的时候,蜀王部下有五个大力士,称为“五丁力士”。他们力能移山。秦惠王送给蜀王五个美女,蜀王就命五丁力士移山开路,迎娶美女。有一天,看见有一条大蛇进入山洞,五丁力士一齐去拉蛇。忽然山岭崩塌,压死了五丁力士。秦国的五个美女都奔上山去,化为石人。这个神话,反映着古代有许多劳动人民,凿山开路,牺牲了不少人,终于打开了秦蜀通道。李白运用这个神话的母题①,写了第五韵二句:“地崩山摧壮士死”,也可以说是指五丁力士,也可以说是指成千累万为开山辟路而牺牲的劳动人民。他们死了,然后从秦入蜀才有山路和栈道连接起来。第一段诗到此为止,用四韵八句叙述了蜀道的起源。
第二段共享九个韵,描写天梯石栈的蜀道。“六龙回日”也是一个神话故事,据说太阳之神羲和驾着六条龙每天早晨从扶桑西驰,直到若木。左思《蜀都赋》有两句描写蜀中的高山:“羲和假道于峻坂,阳乌回翼乎高标。"羲和和阳乌都是太阳的代词。文意是说:太阳也得向高山借路。而最高的山还使太阳回飞避开。“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这一句就是说:上面有连太阳都过不去的高峰。“高标”是高举、高耸之意,但作名词用,因而可以解作高峰。萧士赟注引《图经》云:高标是山名。这是后代人误读李白诗,或有意附会,硬把一座山名为高标。原诗以“高标”和“回川”对举,可知决不是专名。
这两句诗有一个不同的文本。《河岳英灵集》、《极玄集》这两个唐人的选本、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唐人写本,还有北宋初的《唐文粹》,这两句却不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而是“上有横河断海之浮云,下有逆折冲波之流川”。从对偶来看,后者较为工整,若论句子的气魄,则前者更为壮健。可能后者是当时流传的初稿,而前者是作者的最后改定本。故当时的选本作“横河断海”,而李阳冰编定的集本作“六龙回日”。现在我们根据集本抄录。
以下一大段又形容蜀山之高且险。黄鹤都飞不过,猿猴也怕攀缘之苦。青泥岭,在陕西略阳县,是由秦入蜀的必经之路。这条山路百步九曲,在山岩上纡回盘绕,行旅极为艰苦。参和井都是二十八宿之一。蜀地属于参宿的分野,秦地属于井宿的分野。在高险的山路上,从秦入蜀,就好似仰面朝天,屏住呼吸,摸着星辰前进。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旅程中,行人都手按着胸膛,为此而长叹。这个“坐”字,不是坐立的坐,应该讲作“因此”。
以上是第二段的前半,四韵八句,一气贯注,渲染了蜀道之难。下面忽然接一句“问君西游何当还”,这就透露了赠行的主题。作者不象作一般送行诗那样,讲些临别的话,而在描写蜀道艰难中间,插入一句“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呀?”由此反映了来去都不容易。这一句本身也成为蜀道难的描写部分了。
“畏途巉岩”以下四韵七句,仍然紧接着上文四韵写下去,不过改变了描写的对象。现在不写山高路险,而写山中的禽鸟了。诗人说:这许多不可攀登的峥嵘的山岩,真是旅人怕走的道路(畏途)。在这一路上,你能见到的只是古树上悲鸣的鸟,雌的跟着雄的在幽林中飞绕。还有蜀地著名的子规鸟,常在月下悲鸣。据说古代有一个蜀王,名叫杜宇,号为望帝。他因亡国而死,死后化为子规鸟,每天夜里在山中悲鸣,好象哭泣一样。这一句诗的读法,一向有不同的意见。近年来出版的选注本,都断句为“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成为七字一句,三字一句。我以为这样读法是错的,应该是两个五字句。古书没有标点,也不断句,很难知道古人把这句诗如何读法。但吴昌祺的《删订唐诗解》、钱良择的《唐音审体》,都是清初刻本,都是圈断了句子的。他们把这一句定为“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我以为这样断句较为适当。它是两个五言句,不是七、三句法。理由是:“愁空山”三字不成句。歌行中的三字句,常常是两句连用,很少单独用的。这在李白诗中可以找到不少例证。只因为“子规啼月”、“蟪蛄啼月”在唐诗中往往可见,所以许多人不敢把“夜月”二字和“啼”字分开,于是读成了上七下三的句法。至于“夜月愁空山”这一句的意思是:在空山之中,明月之下,使行人为之忧愁。李白有一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绝句也用同样的意境: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过夜郎西。
以这首诗的第一句和第三句为证据,可知李白写的是两个五言句,而不是上七下三的句法。作《而庵说唐诗》的徐增把此句十字连为一句读,而解释道:“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并无有人迹。空山古木间,日之所见者,但是悲鸟雌雄威群而飞;夜之所闻,但是子规月下啼血最苦。”历来讲唐诗者,这段讲解最为突出。他躲躲闪闪地讲了一通,我们竟看不出他怎样分析这个十字句法。
以下还有一韵二句,是第二段的结束语。先重复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接着说:使人听了这些情况,会惊骇得变了脸色。“凋朱颜”在这里只能讲作因惊骇而“色变”的意思,虽然在别处应当讲作“衰老”。
第二段以下,韵法与章法似乎有点参差。现在我依韵法来写,分为三段。但如果从思想内容的结构来看,实在只能说是两段。从“连峰去天不盈尺”到“胡为乎来哉”是一段,即全诗的第三段。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末句是又一段,即全诗的第四段,第三段前四句仍是描写蜀道山水之险,但作者分用两个韵。“尺”、“壁”一韵,只有二句,接下去立刻就换韵,使读者到此,有气氛短促之感。在长篇歌行中忽然插入这样的短韵句法,一般都认为是缺点。尽管李白才气大,自由用韵,不受拘束,但这两句韵既急促,思想又不成段落,在讲究诗法的人看来,终不是可取的。
这一段前二句形容高山绝壁上有倒挂的枯松,下二句形容山泉奔瀑,冲击崖石的猛势,如万壑雷声。最后结束一句“其险也如此”。这个“如此”,并不单指上面二句,而是总结“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下的一切描写。在山水形势方面的蜀道之险,到此结束。此下就又接一个问句:你这个远路客人为什么到这里来呢?这又是出人意外的句子。如果从蜀中人的立场来讲,就是说:我们这地方,路不好走,你何必来呢?如果站在送行人的立场来讲,就是说:如此危险的旅途,你有什么必要到那里去呢?
接下去转入第四段,忽然讲到蜀地的军事形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于固守,难于攻入。象这样的地方,如果没有亲信可靠的人去镇守,就非常危险了。这几句诗完全用晋代张载的《剑阁铭》中四句:“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弗居。”李白描写蜀道之难行,联系到蜀地形势所具有的政治意义,事实上已越出了乐府旧题“蜀道难”的范围。巴蜀物产富饶,对三秦的经济供应,甚为重要。所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第一句就说蜀地“城阙辅三秦”,也是指出了这一点。李白作乐府诗,虽然都用旧题,却常常注入有现实意义的新意。这一段诗反映了初唐以来,蜀地因所守非亲,屡次引起吐蕃、南蛮的入侵,导致生灵涂炭的战争,使三秦震动。
这一段诗,在李白是顺便提到,作为描写蜀道难的一部分。但却使后世读者误认为全诗的主题所在。有人以为此诗讽刺章仇兼琼,有人以为讽刺严武,有人以为讽刺一般恃险割据的官吏,都是为这一段诗所迷惑,而得出这些结论。但是,这几句诗,确是破坏了全诗的统一性,写在赠友人入蜀的诗中,实在使人有主题两歧之感。明代的李于鳞,曾评李白的歌行诗云:“太白纵横,往往强弩之末,间以长语,英雄欺人耳。”(《艺苑卮言》卷四引)对于这一段诗,我也认为是“强弩之末”的“长语”(多馀的话)。
[作品赏析】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从“噫吁”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一个段落。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象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为什么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呢?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由秦入蜀,太白峰首当其冲,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太白峰在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民谚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犹如一部乐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胜的妙用。下面即着力刻画蜀道的高危难行了。
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为又一段落。这一段极写山势的高危,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山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唯其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诗人意犹未足,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以上用虚写手法层层映衬,下面再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
青泥岭,“悬崖万仞,山多云雨”(《元和郡县志》),为唐代人蜀要道。诗人着重就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俱心理,捕捉了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目前。
至此蜀道的难行似乎写到了极处。但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更觉蜀道之难。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然而,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自“连峰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结束,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如果说“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平缓地推成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风光变幻,险象丛生。在十分惊险的气氛中,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陆时雍《诗镜总论》评李白七古语),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洲”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东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梁陈时代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所以殷璠编《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
关于本篇,前人有种种寓意之说,断定是专为某人某事而作的。明人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今人有谓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迄无定论。
写作背景】
对《蜀道难》的写作背景,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多有猜测,主要有四种说法:甲、此诗系为房(王官)、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乙、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军阀挟制,丙、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廷节制:丁,此诗纯粹歌咏山水风光,并无寓意。
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王番)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七五三年),由此可知李白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也应该在《河岳英灵集》编成之前。而那时,安史之乱尚未发生,唐玄宗安居长安,房(王官)、杜甫也都还未入川,所以,甲、乙两说显然错误。至于讽刺章仇兼琼的说法,从一些史书的有关记载来看,也缺乏依据。章仇兼琼镇蜀时,虽然盘剥欺压百姓,却不敢反叛朝廷,相反一味巴结朝中权贵,以求到长安去做京官。相对而言,还是最后一种说法比较客观,接近于作品实际。
现在一般认为,这首诗很可能是李白于天宝一载至天宝三载身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http://image.baidu.com/i?ct=201326592&cl=2&lm=-1&tn=baiduimage&pv=&word=%CA%F1%B5%C0%C4%D1&z=0

https://gss0.baidu.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baike/pic/item/814b07d8e7678c2633fa1cc9.jpg


"唐诗品汇"引用哪三句话来评价<蜀道难>的,列举诗句对这些句子加以说明...
这些人为的动乱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蜀道的“难”。时而从整体印象写,时而从时间角度写,时而从空间角度写;既有直接的描摹,又有侧面的烘托;自然的环境和人为的动乱夹杂在一起……诗人的才思如信马由缰,随意驰骋。古人评说它“才思放肆”,道理或许就在此吧!三、 语次崛奇 所谓“语次崛...

李白诗中讲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道真的有这么难吗?
如果大家读过李白的《蜀道难》,就知道里面有一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其实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十分难有难于上青天的感觉,特别是在读完诗之后。但是不免引起人们的好奇,蜀道到底有多难,能够比上青天还难。蜀道指的是古代长安通往蜀地的道路。他穿越秦岭和大巴山,一个是海拔3771米的山岭,还有一个是...

赏析蜀道难,并说明怎样体现李白的诗歌特点
首先,由“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引出古蜀国创业的艰辛,时间之长“四万八千岁”,环境之恶劣“西当太白有鸟道”就是有了“石栈相钩连”,还是面对“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的情形,处境之险恶“地崩山催壮士死”,就连黄鹤、猱猿这样会飞能爬的动物都难以越过而“愁攀援”,...

李白蜀道难解析
《蜀道难》的情感表达:1、对人生困境的感叹:李白在诗中通过描绘蜀道的艰险和险阻,表达了对人生困境的感叹。他以蜀道为喻,把人生之路比作蜀道之难行,表达了人生之艰难、不易,以及人在面对这种困境时的无助和无奈。这种情感表达体现了李白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2、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李白在诗中...

《蜀道难》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李白的浪漫主义创作特色的?
奇特的想象,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夸张、援引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浪漫手法,描绘蜀道山川之险峻,慨叹蜀道之艰难,诗风宏伟壮浪,句法录活多变,韵散兼用,这是李白浪漫主义的代表作之一。

《蜀道难》赏析
余光中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历史传说的神奇与壮美,川景物的伟大和强悍,诗人李白的豪放与旷达,久久回荡在脑海。再读《蜀道难》,别有一番风味。  《蜀道难》体现了李白诗歌中豪迈、奔放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蜀道难表达了作品怎样的思想感情?
《蜀道难》是一首赠友诗,写于天宝元年至三年。李白送友人王炎入蜀,劝告王炎不要久留蜀地,以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情谊。《蜀道难》的全文 《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

蜀道难诗中出现的地名有
全诗二百九十四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感情强烈,一唱三叹。诗中诸多画面此隐彼现,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绝壁之险,还是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皆有逼人之势,气象宏伟,境界阔大,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2、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是李白的代表...

蜀道难写山峰高的句子
3. 李白在《蜀道难》中用“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两句极写蜀道的高峻雄奇,不可攀越。4. 李白在蜀道难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句子:“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5. 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6. 这一段起首三句正面侧面描写结合,写出剑阁...

蜀道难全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

安化县13978559300: 引用《蜀道难》的素材写一篇作文 -
庞佩酮康: 一提到作文,就有学生感叹“赤手空拳难敌虎,家徒四壁羞待客”.思考作文材料可谓绞尽脑汁、搜遍枯肠.其实,初中三年,高中三年,语文课本加上读本,已成为了一座作文素材的宝山,很多都可以活学化用.巧用课本中的素材,对于提高...

安化县13978559300: 蜀道难第一段描写蜀道的内容有几个 -
庞佩酮康: 1,极度的夸张.人说登天最难;而他却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民谣相传,“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到他笔下竟成了“连峰去天不盈尺”.为了强调秦蜀交通阻隔时间之久远,他说是“四万八千岁”,为了突出青泥岭山路之盘曲,他说...

安化县13978559300: 蜀道难引用神话说明蜀道的来历 -
庞佩酮康: 1 蚕丛及鱼凫:蚕丛,鱼凫,是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文选》卷四《三都赋》刘逵注:“扬雄《蜀王本纪》曰:'蜀王之先,名蚕丛、柏濩、鱼凫、蒲泽、开明.从开明上到蚕丛,积三万四千岁.'”《华阳国志·蜀志》:“蜀侯蚕丛,其目纵...

安化县13978559300: 最能体现李白的一首诗,或两首,最好是有故事性的 -
庞佩酮康: 个人觉得最能体现李白的几首诗是 1)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

安化县13978559300: 《蜀道难》诗中哪几句描写了蜀道难?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庞佩酮康: 蜀道难 作者: 李白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

安化县13978559300: 《蜀道难》思想内容方面的鉴赏,150字左右 -
庞佩酮康: 《蜀道难》是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中的“瑟调曲”.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引《乐府解题》说:“《蜀遭难》备言铜梁、玉垒(都是四川山名)之阻”.自梁简文帝至初唐张文琮,曾有不少人用此题目写过诗.李白此诗,虽然也...

安化县13978559300: 李白的背景生平事迹及著名的诗? -
庞佩酮康: 《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首诗很可能是李白于天宝一载至天宝三载身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将...

安化县13978559300: 表现苏东坡乐观旷达的事例 -
庞佩酮康: 哈喽,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语,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精彩资讯分享给你.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豪放派词人代表苏东坡,明明仕途不顺为何还能如此乐观? 下面我们来具体说一下.我们大多数人都读过苏轼的作品,我们可以从他的的作品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