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真正做到无一败绩的大将都有谁?

作者&投稿:蒲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上无一败绩的大将是谁?~

霍去病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歼2028人,受封冠军侯,又封骠骑将军。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封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打通了西域道路。四年夏,与卫青各率5万骑过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进击匈奴。霍去病击败左贤王部后,乘胜追击,深入2000余里,歼7万余人。后升任大司马,与卫青同掌兵权。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元狩六年(公元前117)病卒,年仅24岁。

白起,(?—前258),也叫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名将。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统帅。
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伊阙之战又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从最低级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国闻白起胆寒。

上杉谦信一名活跃于日本战国时代的大名,越后国守护代长尾为景幼子,幼名“虎千代”。成年后称长尾景虎。育有三名养子,名字为景胜、景虎和上条政繁。由于继承了关东管领上杉姓氏,并先后得到任关东管领的上杉宪政和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辉的赐名,故又称上杉政虎、上杉辉虎。一生83仗未尝一败,被日本人尊为“军神”。

岳飞:南宋名将,也是伐金名将。一生120余仗,从未溃败。故金(女真建国号金)叹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主张山河一统,收复失地,驱除女真。但由于触犯统治者利益,而被宋皇帝赵构与大奸相秦桧以“莫须有”罪名陷害死于“风波亭”(据说岳母在岳飞身背刻有“精忠报国”四字,故有被戏说为‘笃背脊第一人’)

赵奢
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主要活动于赵惠文王时期。初为田部吏,以法治租,得平原君赏识,被荐举主管国赋收入,颇有成效。 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 269),因秦攻赵阏与(今山西和顺)甚急,诸将慑于道远险狭,不愿领兵往救,赵奢认为此种战势犹如“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遂受命为将率军救阏与。以攻其不备的方略,西出邯郸(今属河北)30里即滞留不进,就地筑垒,造成不敢与秦交战的假象,并借秦间之口使秦军难料赵军意图,反以赵军为怯弱。随即卷甲疾行二日一夜赶至距阏与50里地,严阵以待秦军,并抢先攻占北山高地,以有利地形发动反攻,大败秦军,解阏与之围(见阏与之战),因功受封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同位。赵奢精于治军用兵之道。对下属严而和,所得赏赐尽散给部属,且乐于采纳下属正确意见,故深得军心。用兵谨慎,且求灵活善变,曾与田单论用兵之众寡,认为古今异势,战争规模日益扩大,用兵数量必然随之增多。其子赵括善于纸上谈兵,视用兵为易事,赵奢深以为忧,并预言赵括为将必败,后果如其言。



李牧

战国时赵国名将,封武安君。他率军20万,常据代、雁门一线守边,抵抗匈奴入侵,保持了赵国边疆的安宁。秦、赵长平之战后,李牧以大将军升为相国,率军抗击秦国入侵。公元前229年,在赵国亡国前夕,因遭谗被杀。



廉颇

廉颇,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将领。主要活动在赵惠文王(前298—前266)、赵孝成王(前266—前245)、赵悼襄王(前245—前236年)时期。

赵惠文王初,东方六国以齐最为强盛,齐与秦各为东西方强国。秦围欲东出扩大势力,赵国当其冲要。为扫除障碍,秦王曾多次派兵进攻赵国。廉颇统领赵军屡败秦军,迫使秦改变策略,实行合纵,于惠文王五十四年(前258年)在中阳(今山西中阳县西)与赵相会讲和。以联合韩、燕、魏、赵五国之师共同讨伐齐国,大败齐军。其中,廉颇于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带赵军伐齐,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今山东郸城县西,本为卫国领地,后属齐),威旗诸侯,而赵国也随之越居六国之首。廉颇班师回朝,拜为上卿(上卿为当时最高级的文官,相当于后来的宰相),秦国虎视赵国而不放贸然进攻,正是慑于廉颇的威力。此后,廉颇率军征战,守必固,攻必取,几乎百战百胜,威震列国。

周赧王三十二年(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曾得和氏壁,强秦愿以十五城换之,赵派蔺相如出使秦国,蔺相如仅仅是宦官缪贤门下的“舍人”。经缪贤向惠文王荐举,身携“和氏璧”,充当赵使入秦。蔺相如以他的大智大勇完壁归赵,取得了对秦外交的胜利。

其后秦伐赵,占领了石城。赵惠文王十九年复攻赵,杀了二万赵军。这时秦王欲与赵王在渑池会盟言和(今河南渑池县西),赵王非常害怕,不愿前往。廉颇和蔺相如磋商认为赵王应该前往,以显示赵国的坚强和赵王的果敢。赵王与蔺相如同往,廉颇相送,与赵王分别时说:“大王这次行期不过三十天,若三十天不还,请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希望。”廉颇的大将风度与周密安排,壮了赵王的行色,同时由于相如渑池会上不卑不亢的与秦王周旋,毫不示弱地回击了秦王施展的种种手段,不仅为赵国挽回了声誉,而且对秦王和群臣产生震慑。最终使得赵王平安归来。

会后,赵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地位竟在廉颇之上。廉颇对蔺相如封为上卿心怀不满,认为自己做为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城,扩大疆土的大功,而地位低下的蔺相如只动动口舌却位高于我,叫人不能容忍。他公然扬言要当众羞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后,并不想与廉颇去争高低,而是采取了忍让的态度。为了不使廉颇在临朝时排列自己之下,每次早朝,他总是称病不至。有时,蔺相如乘车出门,远远望见廉颇迎面而来,就索性引车躲避了。这引起了蔺相如舍人的不满,蔺相如解释说:“强秦与廉颇相比,虎狼般的秦王相如都敢当庭呵叱,羞辱他的群臣,我还会怕廉颇吗?强秦之所以不敢出兵赵国,这是因为我和廉颇同在朝中为官,如果我们相斗,就如两虎相伤,没有两全之理了。我之所以避他,无非是把国家危难放在个人的恩怨之上罢了。”廉颇听后,深受感动,他选择蔺相如家宾客最多的一天,身背荆条,赤膊露体来到蔺相如家中,请蔺相如治罪。从此两人结为刎颈之交,生死与共。

“将相和”的故事,后人以各种不同的文艺形式加以表现,它强烈的爱国情感催人泪下,感人奋发。而廉颇勇于改过,真诚率直的性格,更使人觉得可亲可爱。

赵惠文王二十年(前278年),廉颇向东攻打齐国,破其一军。赵惠文王二十年二(前276年),再次伐齐,攻陷九城。次年廉颇攻魏,陷防陵(今河南安阳南二十里),安阳城(今河南安阳县西南四十三里)。正是由于廉、蔺交和,使得赵国内部团结一致,尽心报国,使赵国一度强盛,成为东方诸侯阻挡秦国东进的屏障,秦国以后10年间末敢攻赵。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卒,孝成王立。这时,秦国采取应侯范睢“远交近攻”的谋略,一边跟齐国、楚国交好,一边攻打临近的小国。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秦国进攻韩地上党。上党的韩国守军孤立无援,太守冯亭便将上党献给了赵国。于是,秦赵之间围绕着争夺上党地区发生了战争。这时,名将赵奢已死,蔺相如病重,执掌军事事务的只有廉颇。于是,赵孝成王命廉颇统帅20万赵军阻秦军于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参见长平之战)。当时,秦军已南取野王(今河南沁阳),北略上党(今山西中部地区),切断了长平南北联系,士气正盛,而赵军长途跋涉而至,不仅兵力处于劣势,态势上也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面对这一情况,廉颇正确地采取了筑垒固守,疲惫敌军,相机攻敌的作战方针。他命令赵军凭借山险,筑起森严壁垒。尽管秦军数次挑战,廉颇总是严束部众,坚壁不出。同时,他把上党地区的民众集中起来,一面从事战场运输,一面投入筑垒抗秦的工作。赵军森严壁垒,秦军求战不得,无计可施,锐气渐失。廉颇用兵持重,固垒坚守三年,意在挫败秦军速胜之谋。秦国看速胜不行,便使反问计,让赵王相信,秦国最担心、最害怕的是用赵括替代廉颇。赵王求胜心切,终于中了反间计,认为廉颇怯战,强行罢廉颇职,用赵括为将。虽然蔺相如力谏,指出只知纸上谈兵的赵括不适合担此重任,但赵王不听,任用赵括为将军。赵括代替了廉颇的职务后,完全改变了廉颇制定的战略部署,撤换了许多军官。秦国见使用赵括为将,便暗中启用武安君白起率兵攻赵。大败赵括军于长平,射杀赵括,坑赵兵四十余万。赵长平之战,赵国损失四十五万人。

长平之战后,秦国趁势包围赵都邯郸(参见邯郸之战),持续一年多,幸有魏公子信陵君窃取兵符相救得以不灭,但国力已大减。

燕以赵大伤于长平,以丞相栗腹为将,针对赵国“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的状况,于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年)举兵攻赵。赵使廉颇为将,指挥了著名的鄗代之战。他将全军分为两路,一路由乐乘率领直趋代地,抗击西路燕军,一路亲自率领,迎战燕军主力于鄗城(今河北柏乡县北)。廉颇指挥为保卫乡土而同仇敌忾的赵军,采取集中兵力打敌正面的战法,首战告捷,挫敌兵锋,打掉了燕军的嚣张气焰。接着,他率领赵军大败燕军主力,阵斩栗腹。燕军主帅被斩,惊慌溃退。廉颇抓住燕军败退之机,立命赵军乘胜追击,长驱500里,于前250年进围燕国都城蓟(今北京市)。燕王喜眼看燕国危在旦夕,只好答应赵国提出的割让5城等全部要求,向赵国求和。廉颇因功封信平君,为相国。廉颇任相国前后约六七年,多次击退入侵敌军,并伺机出击。前245年,带兵攻取了魏地笼阳(今河南内黄县西北),说明赵国国力又有恢复。

廉颇从长平免职回家,失去权势的时候,原来的门客都离开了。等到再被重用当将军,门客们又都聚拢上来。廉颇很是感慨,要他们退去,门客告诉他:这没什么奇怪。现在是以市场上的买卖方式交朋友,您有权势,我们就跟随您,您没有权势,我们就离开,这本是买卖常理。又有什么埋怨的呢?

秦始皇二年(前245年),赵孝成王卒,其子赵悼襄王继位。襄王听信了奸臣郭开的谗言,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乘代替廉颇。廉颇因受排挤而发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走。廉颇于是离赵投奔魏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廉颇去大梁住了很久,魏王虽然收留了他,却并不信任和重用他。赵国因为多次被秦军围困,赵王想再任用廉颇,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赵王派遣使者宦官唐玖去带着一副名贵的盔甲和四匹快马到大梁去慰问廉颇,看廉颇还是否可用。廉颇的仇人郭开却唯恐廉颇再得势,暗中给了唐玖很多金钱,让他说廉颇的坏话。赵国使者见到廉颇以后,廉颇在他面前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有用。但使者回来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时就拉了三次屎。”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没任用他,廉颇也就没再得到为国报效的机会。

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廉颇担任楚将后,没有建立什么功劳。他说:“我思用赵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流露出对祖国乡亲的眷恋之情。但赵国终究未能重新启用他,致使这位为赵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一代名将,抑郁不乐,最终死在楚国的寿春(今安徽省寿县)。十几年后,赵国被秦国灭亡(参见秦灭赵之战)。

廉颇的陵墓在今安徽省寿县城北7公里的八公山之放牛山西南坡上,墓面西,周长300米,西临淮河,南北东三面环山,一代风流领山川之胜,英风浩气激荡千秋。

点评:廉颇是战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其征战数十年,攻城无数而未尝败绩。为人亦襟怀担白,敢于知错就改。他的一生,正如司马光所言:“廉颇一身用与不用,实为赵国存亡所系。此真可以为后代用人殷鉴矣。”这一结论,既概括了廉颇一生荣辱经历的史实,又揭示了人才与国家盛袁兴亡的重要关系,确实值得后人深思。

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消灭智氏,三家分晋,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公元前221年,秦国灭齐国,统一六国,标志着战国时代的结束。在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之间的激烈较量,自然为武将的登场提供一个大舞台。

在这个大舞台上,有些将领战死沙场,比如赵括、庞涓等人,也有些将领一战成名,比如乐毅、赵奢等,当然,还有几位名将,则是做到了一生都没有败绩。纵观战国时期,真正做到无一败绩的名将,只有三位。不过,非常遗憾的是,这三大不败名将,最后都没有善终。那么,问题来了,这三位名将为何不得善终呢?


一、白起

首先,就白起来说,白起(?—公元前257年),芈姓,白氏,名起,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在战国中后期,白起因为熟知兵法,善于用兵,加上和秦国大臣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从而受到了重用。在秦昭襄王的麾下,白起屡立战功。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白起更是坑杀了赵国45万精锐力量,从而帮助秦国彻底削弱了赵国这一强大的对手。纵观白起的一生,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也即征战沙场未尝一败,为秦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受封为武安君。


不过,在长平之战后,白起因为功高震主,所以遭到了秦昭襄王的猜忌。与此同时,白起还得罪了秦国宰相范雎,后者也在秦昭襄王面前污蔑白起,再加上白起不听秦昭襄王的命令,给了后者除掉他的口实。种种原因之下,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白起被赐死于杜邮。白起死非其罪,秦人很怜惜他,乡邑地方都建祠祭祀。

二、吴起

对于吴起的一生,也是没有败绩。并且,和白起不同的是,吴起曾在鲁国、魏国、楚国三个国家领兵作战。在鲁国期间,吴起领兵击败了齐国。到了魏国后,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出兵五十万攻打魏国的阴晋。吴起亲自率领其中没有立过军功的五万人,外加战车五百辆、骑兵三千大败秦军,这就是著名的阴晋之战。吴起投奔楚国后,楚悼王任命吴起为宛城太守,一年后升任令尹。在楚国为相期间,吴起推行了“吴起变法”。经过吴起变法后的楚国国力强大,向南攻打百越,将楚国疆域扩展到洞庭湖、苍梧郡一带。在争霸中原期间,楚国还联合赵国击败了魏国。


不过,吴起的变法招致了楚国贵族的怨恨,也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从而杀害了吴起。由此,因为在楚国推行变法,吴起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军事成就上,吴起不仅一生没有败绩,还著有《吴子兵法》,《吴子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后世将《吴子兵法》与《孙子兵法》合称为《孙吴兵法》。

三、李牧

最后,李牧(?-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战国时期赵国柏仁(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相对于吴起、白起,李牧则是战国后期的名将。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也即确保了赵国边境的安宁;后在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后,李牧率领赵军抵御秦国,因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得到武安君的封号。虽然赵国实力衰落,但是,赵军在李牧的率领下,却没有吃到败仗。


对此,秦国在难以击败李牧的背景下,采用了反间计,也即在公元前229年,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在李牧被冤杀之后,秦国大军再也没有什么阻碍,从而攻破了赵国都城邯郸。综上,对于白起、吴起、李牧这三位战国名将,虽然隶属于不同诸侯国,但是,其一生都没有败绩。而在最终的结局上,三人都没有善终,也即都是比较凄惨的结局。




三国时期打成一锅粥了,为何没有外族入侵?
这是因为在三国时期,中原的军事实力是非常强劲的。虽然是三分天下,但是对于外族入侵也是毫不手软的。所以说并不是三国时期没有外族入侵,而是因为在三国时期,成功地使得外族受制于我们中原的国家。所以才没有外族在这个时期入侵中原大地。这才是真正的原因。当时的世界强国,比如安息,贵霜,罗马等帝国...

我们国家现在是和平时期为什么还要加强国防呢?人民解放军在维护和平中...
因为和平不是幻想来的,是通过强有力措施来保证实现的,古今中外的理论和实践都已经充分证明,加强战备是捍卫和平的最有效手段,古语讲:备战才能免战,能战方能言和。 军队是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战争或者其他突发情况。和平时期打造国家的盾牌也是必须的以防患于未然。不仅要加强国防建设,而且还要更进一步的...

民国时期那么多武术大师,为什么没能打死几个鬼子?
一个人任你武功天下无敌,到了这千万马之中,却也全无用处,最多也不过自保性命而已。这等大军交战,武林中的群殴比武与之相较,那是不可同日语了。军队作战和单打独斗完全不能相提并论,俗话说得好:“功夫再高,也怕菜刀。”跟何况民国时期军队配备是枪炮,人在快也快不过子弹。八国...

三国时期真正白手起家的主公是谁?
在我国古代,真正能够白手起家,赶出一番伟大事业的人寥寥无几,绝大多都是有着世族豪强的背景的。在古代的三国时期,能够成为一方诸侯的人,也是大多数或多或少都有着背景的。比如袁绍,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满天下,而且自身也颇有名望;再比如刘虞、刘焉和刘表,那是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而其他...

中国抗战时期舍生取义,浴血奋战的故事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被视为国贼。一位洛阳名医名唤吉平,忠汉室,与汉国舅董承等人共谋...他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舍身取义,准备用他的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人。真正是做到了“

有关金字塔之迷
还有画的是一架“飞机”,它与真正的飞机极为相似。另外画的还有一个“太空船”像是在在外太空 …… 这些古代没有的科学跃然纸上。“电视机”和那些神秘的壁画可以证明当时的人无法做到,因此很有可能是外星人造的。 现在要说的是胡夫金字塔内的几块巨石是什么。在胡夫金字塔里的中间放着几块巨石,有人说那是...

对于这句“科学无国界”,你怎么看?有道理吗?
就比如美国是一个科技大国,美国更注重研发力度,而日本的更注重的是科技发展的精确力度它更注重的是一种工匠精神,其实这些方方面面都可以聚集起来,这样就能促进科技取得更大的进展。并且很多经济不发达国家,更需要这样的国际力量的支撑,这样才使科技真正的做到无国界的状态。就比如说科技当中,目前最...

中国历史上的“军事天才政治白痴”大排名,白起第五,韩信第三,还有哪些...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的军事家,他们在战场上灵活的部署兵力,并且以大局观来看待这场战争。但他们有些人在政治上一塌糊涂。比如白起和韩信,他们都拥有很聪明的大脑,但是他们没有政治头脑。最终被猜疑的君王杀害了。历史上还有一些人,他们和韩信的性格是一样的。排名第四的是岳飞,他的死是因为劝谏...

三国演义的阅读收获
刘备,从一个卖履织席的小贩到与曹操孙权分庭抗礼,真正的一代枭雄,他的奸诈比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真正做到了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某江山社稷于而不留痕迹。 他是三国之中逃跑第一人。动不动将兄弟,讲师,家眷置之不顾,三十六计选上计。三国志中对他的评价是: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

三国时期当之无愧的第一谋士究竟应该是谁,他做过什么?
在长年征战生涯中,曹操总是把郭嘉带在自己身边,以便随时切磋,见机行事。每逢军国大事,郭嘉的计策从无失算。曹操更是对年轻的郭嘉寄予了无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后,把身后的治国大事托付给郭嘉。但是不要因为看过《三国演义》,就轻视吴国;其实吴国人才丝毫不少,甚至比蜀国还要多;无论是周瑜...

红塔区17378915759: 战国四大名将分别是(战国四大名将分别是谁)
西歪肠胃: 1、白起: 白起,战国时期秦国人.在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军功制度为秦国选拔出了一批优秀将领,白起就是从这时起慢慢做到将领.亲昭襄王时期,他率军大破韩魏联...

红塔区17378915759: 中国有几个一生无败绩的大将 -
西歪肠胃: 一个个数吧 孙武:率六万吴军,三战入郢.一辈子就灭了次楚,打完退休. 孙膑:就打两次,也是打完退休.但是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都是以军师身份出场,不是大将. 吴起:带出了战国初期赫赫有名的魏武卒,一生没在战场上失败过, 白起...

红塔区17378915759: 战国十大名将是哪些人? -
西歪肠胃: 一、赵括:神将,坑杀秦将白起40万,呼神将名可止小儿夜啼 二、骑劫:太祖,下齐70余城,攻下即墨,杀齐大将田单 三、庞涓:太宗,两次击败齐天才孙膑,齐国从此一蹶不振 四、李信:武帝,消灭楚项燕主力20万,是秦统一六国之关键 五、剧辛:世宗,在战国后期依然能以弱燕斩赵廉颇军三十万 六、蒙骜:玄宗,先是破信陵君所率五国军,又杀赵主将庞暖 七、唐昧:英宗,秦齐二十万联合犯楚,楚怀王命唐昧击溃之 八、屈匄:神宗,楚怀王幽禁秦昭王,令屈匄斩杀秦将樗里疾 九、公孙喜:仁宗,史记不多,但斩收白起二十四万却很轰动 十、魏昂:真宗,活捉秦左庶长商鞅,秦孝公献河西以和

红塔区17378915759: 战国四大名将 -
西歪肠胃: 李牧,戎马一生无败绩,可惜赵王再次中了秦国反间计,无辜冤死王翦,助赢政统一六国,立功最多,战国末期另外三名将都死了后,可以称得上天下无敌白起,野战之王,特别擅长运动战,应该是最早的游击了吧,秦国的根...

红塔区17378915759: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将军有没有关公?如果有排名第几? -
西歪肠胃: 首先,历史上并无此排名;其次,关公被后世尊为武圣,不是由于他领兵打仗有多么惊人的本领,而是出于对他的武艺和义气的崇敬.这里列出后世人认为的中国历史上的最伟大的常胜将军: 1、吴国孙武,被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

红塔区17378915759: 论战国第一名将? -
西歪肠胃: 中国自古到今历史上第一战将-------秦国白起战国第一名将 秦国上将白起----一生百余战,无一败,无一平战 白起的处女战,斩首韩魏联军二十四万.江汉纵横吞洞庭.伐楚,攻破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斩首数十万.长平之战,坑杀俘虏四十...

红塔区17378915759: 战国四大名将:谁最厉害 -
西歪肠胃: 我个人以指挥战役的角度,给四个人评价: 廉颇第一,李牧第二、白起第三、王翦第四. 愿意:长平之战廉颇采用据守的方式抵御住了秦兵的进攻,所以导致秦军换将由王龁换了白起,并且又赶紧用反间计,调离了廉颇换用了赵括(他应该是善进攻型将领),所以白起才赢了赵国,可见白起不如廉颇. 白起的指挥能力绝对高于王翦,从攻打楚国的战役中可以看出来. 王翦和李牧作战期间也是采用反间计,调离了李牧,可见从指挥角度看,王翦不在李牧之上. 李牧擅长于守城所以并且击退了匈奴,可见即使白起面对李牧,应该也不行.

红塔区17378915759: 春秋战国武将的四大天王是谁
西歪肠胃: 1.李牧 2.廉颇 3.白起 4.王翦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人.他的生平活动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一段是在朝中参与政治军事活动...

红塔区17378915759: 春秋战国四大名将 -
西歪肠胃: 个人认为不止四个,多事之秋,必多有不世之才.吴起------著名将领孙武----兵圣.著《孙子兵法》伍子胥----楚名将之后,后投靠吴国孙武和伍子胥曾联手训练吴军并打败楚国,攻下了楚国国都.孙膑-----孙武之后,著有《孙膑兵法》,使用了著名的围魏救赵之计白起-------秦名将,在长平之战,彻底大败赵国,坑杀40万赵军,有杀星之称李牧------赵国名将,擅长使用骑兵,数次大败秦军,使秦国难以东进,后秦使反间计杀李牧,这也是中国较早的一次著名的反间计.庞涓蒙恬王翦王贲李信等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