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两个"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1500字左右

作者&投稿:长孙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

2.贾厂长的困惑
贾炳灿同志是1984年调任上海液压件三厂厂长的。他原是上海高压油泵厂厂长,治厂有方,使该厂连获“行为排头兵”与“优秀企业”称号,已是颇有名望的管理干部了。这次是他主动向局里请求,调到这问题较多的液压件三厂来的。局里对他能迅速改变这厂的落后面貌寄予厚望。贾厂长到任不久,就发现硼有厂纪厂规中确有不少不尽合理之处,需要改革。但他觉得先要找到一个能引起震动的突破口,并能改得公平合理,令人信服。
他终于选中一条。原来厂里规定,本厂干部和职工,凡上班迟到者一律扣当月奖金1元。他觉得这规定貌似公平,其实不然。因为干部们发现自己可能来不及了,便先去局里或公司兜一圈再来厂,有一个堂而皇之的因公晚来借口免于受罚,工人则无借口可依。厂里400来人,近半数是女工,孩子妈妈,家务事多,早上还要送孩子上学或入园,有的甚至得抱孩子来厂入托。本厂未建家属宿舍,职工散住全市各地,远的途中要换乘一两趟车;还有人住在浦东,要摆渡上班。碰上塞车停渡,尤其雨、雪、大雾,尽管提前很早出门,仍难免迟到。他们想迁来工厂附近,无处可迁;要调往住处附近工厂,很难成功,女工更难办。所有这些,使迟到不能责怪工人自己。贾厂长认为应当从取消这条厂规下手改革。
有的干部提醒他,莫轻举妄动,此禁一开,纪律松驰,不可收拾;又说别的厂还没有考勤钟,迟到一次扣10元,而且是累进式罚款,第二次罚20元,第三次罚30元。我厂才扣1元,算个啥?
但贾厂长斟酌再三,这条一定得改,因为一元钱虽少,工人觉得不公,气不顺,就影响到工作积极性。于是在3月末召开的全厂职工会上,他正式宣布,从4月1日塌,工人迟到不再扣奖金,并说明了理由。这项政策的确引起了全厂的轰动,职工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不过贾厂长又补充道:“迟到不扣奖金,是因为常有客观原因。但早退不可原谅,因为责在自己,理应生罚;所以凡未到点而提前洗手、洗澡、吃饭者,要扣半年奖金!”这有时等于几个月的工资啊。贾厂长觉得这条补充规定跟前面取消原规定同样公平合理,但工人们却反应冷淡。
新厂规颁布不久,发现有7名女工提前2分钟至3分钟不等去洗澡。人事科请示怎么办,贾厂长断然说到:“照厂规扣她们半年奖金,这才能令行禁止嘛。”于是处分的告示贴了出来。次日中午,贾厂长偶过厂门,遇上了受罚女工之一的小郭,问她道:“罚了你,服气不?”小郭不理而疾走,老贾追上几步,又问。小郭悻悻然扭头道:“有什么服不服?还不是你厂长说了算!”她一边离去一边喃喃地说:“你厂长大人可曾上女澡堂去看过那像啥样子?”
贾厂长黯然。他想:“他是男的,怎么会去过女澡堂?”但当天下午趁澡堂还没开放,跟总务科长老陈和工会主席老梁一块去看了一趟女澡堂。原来这澡堂低矮狭小,破旧阴暗,一共才设有12个淋浴喷头,其中还有3个不太好使。贾厂长想,全厂194名女工,分两班也每班有近百人,淋一次浴要排多久队?下了小夜班洗完澡,到[家该几点了?明早还有家务活要干呢。他们对早退受生罚不服,是有道理的。看来这条厂规制定时,对这些有关情况欠调查了解了……
下一步怎么办?处分布告已经公布了,难道又收回不成?厂长新到任订的厂规,马上又取消或理发,不就等于厂长公开认错,以后还有啥威信?私下悄悄撤消对他们的处分,以后这一条厂规就此不了了之,行不?……
贾厂长皱起眉头。
思考题:
1、贾厂长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什么样的人性观和管理价值观?
2、贾厂长改革了迟到扣奖金的厂规后,工人欢迎,为什么早退扣奖金却遭到工人的反对呢?遇到工人反对贾厂长应如何办呢?
案例分析:
这是一个关于领导行为的案例,这个案例介绍了贾厂长在整顿劳动纪律时遇到的问题,分析这个案例要应用学过的人性观、价值观、领导决策、领导权威等理论问题。首先贾厂长发现不合理的厂规厂纪后需要改革,如迟到罚款,因为一元钱虽少,但责任不在工人的主观因素,而是很多客观的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因此工人觉得不公平,贾厂长应用“Y”理论取消这种规定,工人的权益受到了保护,自然受欢迎。其次,关于人性的问题。西方管理中对人性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即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完善人和复杂人。在这个案例中,贾厂长运用了社会人的观点,使企业过去的以适应物转向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在管理中减少层层控制,管理注重工人生产积极性的发挥和效益的提高。第三,在规定早退处罚时,因为他没有经过民主程序,没有集体决策和发挥职代会的作用,对女职工洗浴的实际困难,缺乏调查了解,做出决定后,才受到工人的反对。贾厂长有意想收回成命,但又怕失去权威,就产生了困惑。
面对工人对“早退罚款”的反对,贾厂长第一,应大胆的否定自己,不要怕失去面子,失去“权威”。领导的权威可分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二种,正式的权威是上级任命的权威,非正式的权威是指不靠上级任命,而是靠领导人自身的声望而产生的权威,一个厂长的权威就是要靠自己的专长和技能,靠沟通能力和说服能力与被领导者处理好关系。只有这样大家才愿意服从你的领导,你才有威信,因此,贾厂长应主动取消罚款措施,这样做,不但不会推动权威,反而会赢得广大职工的信赖和支持。第二,贾厂长应吸取教训,今后,真正从关心人出发,遇到问题出发,听取群众的意见,组织集体共同决策,让各成员自觉遵守集体做出的决策,凡是关系列群众利益的决策,必须从群众中来对群众中去,对职工而要严格要求,又要热心关怀,运用感情投资这种管理模式,以便充分发挥职代会的作用,修定厂规厂纪,一旦职代会通过,就要坚决执行,只有发扬民主,才能保证决策的质量。

一、 某校决定采用“满勤给奖”制度来加强管理,出满勤的发奖金20元,如果上课、教研组活动、政治学习一次缺席、两次迟到者,该月就没有奖金。这种办法实行后第一个月效果很好,无人缺席、迟到,教学秩序趋于正常。
两个月后,工作一直认真负责的王老师,因患病请假2天,病未痊愈,就来上班了,却被扣发了当月的奖金;李老师经常是小病大养,自由散漫,实行“满勤给奖”后,人是来了,课也上了,但教学效果差,奖金却照拿;赵老师在月初的第一周就迟到2次,在他看来,一个月的奖金已经没了,于是在后几周的工作就随随便便了,何必准时来上班呢?
针对上述案例,你对“满勤给奖”的激励方式有何看法?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分析
(1)满勤给奖”的激励方式对教师不适合。
(2)其主要理由:不符合教师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教师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教师工作有松散化和弹性化的特点等。以全勤奖激励教师,不会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
(3)激励教师应关注教师对职业成就的需要,也就是鼓励教师搞好教学工作本身,而出全勤的教师并不能说明教学工作就是优秀,激励方式要适合教师工作的性质。
(4)本案例是实际应用型的案例,分析思路可以是开放性的。以激励理论(双因素理论等)或学校组织特点等分析都是可以的。但以上的答题要点要包括进去。

二、报载:“欧盟委员会2003年9月8日宣布,欧盟将从本月30日起实行更为严格的烟草警示规定,要求烟草生产厂家用黑色大号字体将警句印刷在白底香烟盒上,警句在烟盒正面所占面积不得少于30%,背面不得少于40%。警句包括:‘吸烟会造成慢性疾病和痛苦死亡’及‘吸烟会引起性无能’等14条”。
你认为这种做法会有效吗?其心理依据是什么?
分析
(1)欧盟对于烟草的警示做法会有效的。
(2)其心理依据主要是:关于态度改变理论中的认知不协调理论。
(3)根据认知不协调理论,要改变人的态度,先要使其产生认知不协调。在烟盒的重要位置明确标明吸烟的危害,就是引起吸烟者认知上的注意,使其认知与以前的认知及行为产生不协调。这样就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改变原有态度。不去吸烟或减少吸烟,使其认知与行为协调。二是不改变态度。但是为吸烟的行为寻找一种辩护理由。
三、某校三位青年教师同时进校任教,同住一间集体宿舍,业余时间关系密切,引起学校一些人的议论。一次,学校定于晚上召开全校职工大会,三位青年教师为看一场难得的音乐会,分别请假。这件事使学校领导产生了不同意见。一种认为:学校要形成良好的教师集体,就要制止这种小团伙的发展,严肃处理这次音乐会事件。另一种认为:他们的交往不算反常,不能扣“小团伙”的帽子。支部应通过适当方式对他们进行帮助教育。 你认为哪种观点是正确的?请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该校三位青年教师的交往不算反常,不能简单扣上“小团伙”的帽子。他们借故不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而去听音乐会的行动是不正确的,应予以帮助教育。 其原因如下: 正式群体之中应该允许非正式群体存在,其对协调人际关系、满足成员需要有积极作用;非正式群体有积极型、消极型等不同类型,本案例不能简单扣为“小团体”或“小集团”帽子; 对不同非正式群体应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 对积极型应支持鼓励,对消极型应引导转化。 四、Fs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服装的中型企业,一部分产品是自产自销,而绝大部分产品是按照国外订单生产,然后出口到国外。公司一直都保持着稳定的发展。自从公司的前厂长离开自己创业后,整个形势就开始慢慢地变化。老总开始物色具有丰富服装生产和出口经验的管理者,结果前后来了三任厂长都改变不了车间混乱的状况,生产的服装几乎每批都被外贸公司退回返工,产品的质量达不到要求,一方面让公司大幅亏损,另一方面由于公司采取的是计件工资制,也导致员工的工资锐减。一时间公司内部流传着各种消息,如:又要换厂长了;刚做的一单又要返工;这个月的工资老板会压着不发;老板准备放弃这家企业等等。而这时公司的老总正在和深圳的一家贸易公司谈判,希望能获得一个100万元的海外订单,在离开公司之前虽然他也知道公司内部人心不稳,但他认为只要能签到大额的订单就可以稳住员工的心,然后生产也会走向正常。结果,当他给员工发了上个月的工资,回到车间却发现已经有40%的员工集体在领到工资后就已经辞职。他发现这些一起离开的员工大多是来自同一个省份,或者以前在同一家公司工作过。试以非正式群体理论分析上述情况并总结该老总管理中的失误。 答案:所谓非正式群体,也称自然群体,也就是相对公司的正式群体来说的一种群体和团体.文中所描绘的离开的员工,可以说是非正式群体.他们的特点应该是:1、这种群体成员的共同活动比较协调。二、这种群体的成员结构相对稳定。这种非正式群体一旦形成,其成员就相对地固定下来.这种群体中的成员之间的交往是以同一个地方来的,或者以前在同一家公司为主,群体的内在凝聚力来自成员的心理而非条文,他们内部的规范行为准则也是心理上的一种默契,而非条款。 2、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是自然产生的。这种非正式群体的“领袖”在成员中的威望较高,有着较强的威慑力与协调群体成员关系的能力。 3、这种非正式群体的破坏活动具有集体性,一般不表现为单个成员与公司上司进行对抗,而是以群体形式与对整个公司的基础进行松动,故而破坏力特别强,后果特别严重。4、老板在管理中很明显忽略了非正式群体的作用,非正式群体开始并不完全就是反公司的, 但是由于前面的例子使大多数人都有了一种共有的思维模式和担忧,出现群体极化现象是很正常的.让员工留下的办法不应该是靠钱,而是靠公司集体的力量.让人内化的离不开公司,而不是给他们外在的原因.外在原因往往是群体极化的一个借口.
五、甲、乙两人一同大学毕业后进了同一家企业并同在一间科室工作,两人的工资也被定在同一档次:每月1000元。一年试用期过后,甲的工资被定为每月1200元,而乙的工资被定为每月1500元。甲拿到1200元工资后很高兴,因为比原来工资增加了200元,但当他得知乙的月工资是1500元后,则十分气愤,工作积极性明显下降。
试通过公平理论分析甲的心理以及管理者的对策。
答:(1)公平理论认为,职工的工作动机主要受工资报酬的影响,包括绝对报酬(自己实际收入的数量)与相对报酬(自己实际收入与他人实际收入的比值)两种。每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与他人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进行横向比较,也会把自己现在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与自己过去付出的劳动和报酬进行纵向比较。通过比较,如果发现自己的收支比例与他人的收支比例相等,便认为是正常的、合理的,因而心情舒畅,安心工作;如果发现自己的收支比例低于他人的收支比例,或现在的收支比例低于过去的收支比例,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就会对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在本案例中,甲做纵向比较时的高兴在于与过去比其工资增加了200元;但当他与乙进行横向比较时,发觉自己的工资比乙少了300元,由此产生不公平感,导致工作积极性明显下降。
(2)管理者应对甲、乙两人的工资差异进行认真分析,如果原因在于乙比甲能力强、贡献大,应时及对甲作出解释,使甲重新认定自我、找出差距所在、明确努力的方向,激发甲的工作积极性;如果原因在于管理者对甲、乙的能力与贡献判断失误,应及时、果断的纠正失误,重新制定甲、乙的工资标准。
六. 俗话说“货比三家”,消费者购物时往往在心理上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购买商品时,消费者首先借助感知与表象获得感性认识,再经过思维获得理性认识,再加以反复比较,以决定是否购买。
试由以上过程分析认识中感知与思维的关系。
答:(1)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也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各种不同感觉加以联系和综合的反映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来完成的。消费者对商品的认识过程,就是从感知到思维的过程,感知是形成表象并产生思维的直接基础。
(2)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是认识过程的开端;在感觉的基础上,人们对事物的个别属性加以综合分析,形成知觉,对事物有了较完整的形象。感觉、知觉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阶段。
(3)人们为加强对事物的认识,还借助记忆把过去生活实践感知过的东西、体验过的情感或知识经验,在头脑中重复反映出来。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不仅通过感知去认识事物的外在联系,以表象的形式向思维过渡,进一步认识事物的一般特征和内在联系,全面地、本质地把握事物的本质。这个思维过程(包括记忆过程)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头脑中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阶段。
七. 心理学家曾作过一项实验,这项实验分两段进行:第一段,向四组大学生介绍一个陌生人。对第一组说,这是一个外倾型的人;对第二组说,这个人是内倾型的;在第三组,先讲述这个人的外倾特征,后讲述他的内倾特征;在第四组,先讲述这个人的内倾特征,后讲述他的外倾特征。然后,让这四个组学生分别想象出对这个陌生人的印象。第一组和第二组学生得到的印象是显然易见的。在第三和第四组中,关于这个陌生人的印象完全符合提供信息的顺序,总是先提供的信息占优势。也就是说,第三组学生普遍把陌生人想象为外倾型,第四组普通把他想象为内倾型。第二段,给另外两级学生按上述第三和第四组同样的顺序描述一个人,所不同的是在先描述他的内倾或外倾特征之后,中间插做其他事情,如让学生作一些不太复杂的数学习题,然后再描述相反的性格特征。在这种情况下,最后描述的特征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试分析该实验所提示的心理效应。
答:(1)该实验证明了优先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客观存在。其中,第一段实验说明了优先效应的存在;第二段实验说明了近因效应的存在。优先效应是指一个人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它与第一印象的作用是相同的;近因效应则是指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具有强烈的影响。
(2)该实验不仅证明了优先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客观存在,而且证明了两种效应发生作用的不同条件。一般来说,在感知陌生人时优先效应起着更大的作用;而在感知熟悉的人时,如果在熟悉的人的行为上出现某种新异的表现,则近因效应起更大的作用。
八. 当我们看到教室的讲台时,我们几乎在获得该讲台的知觉的同时,赋予了这张讲台在教学工具方面的意义。这是思维的结果,讲台是直接的、具体的,但教学工具则是间接的,抽象的。
试分析上述现象所表明的知觉与思维的关系。
答:该材料表明,在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知觉与思维密不可分:知觉是思维的“窗口”,为思维提供感觉信息;思维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把知觉组织起来,使知觉获得一定的意义。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抽象的反映,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直接的、具体的反映.
九. 心理学家曾作过这么一个实验:给两组大学生看同一个人的同一张照片。在看这张照片之前,对一组大学生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位屡教不改的罪犯;对另一组大学生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位著名的学者。然后,让这两组大学生分别从这个人的外貌中说明他的性格特征。结果两组学生的解释截然不同;第一组大学生说,深沉的目光里隐藏着险恶,突出的下巴表现他死不悔改的决心;第二组大学生说,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想的深刻性,突出的下巴表明了他在科学道路上勇于攀登的坚强意志。
试分析上述实验所揭示的现象及其对管理活动的启示。
答:(1)该实验充分表明了第一印象对于社会知觉的重要影响,在人对人的知觉过程中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第一印象也称初次印象,它是指两位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所形成印象(主要是获得被知觉者的表情、姿态、身材、仪表、服装等方面的印象),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的良好印象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的良好判断,反之则形成不良的判断,这就是第一印象效应。
(2)一般来说,第一印象的作用是消极的,但它是客观的、无法回避的,况且它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是人们进一步加深认识的基础和必要阶段。因此在管理中,关键是如何正确运用第一印象的作用,发挥其积极的一面,克服其消极的另一面。具体而言,要从三个方面加以注意:①在看待别人时,要昼避免仅仅凭第一印象就下判断,并根据这种片面的判断去待人接物,对人、对事要多观察、多分析,以发现对方的优点;②在对待自己时,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随时随地给人留下第一个良好印象,为以后顺利开展工作打下有利的基础;③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时,要注意克服由于第一印象的不良影响而造成的各种偏见和误解,引导人们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十. 一企业有两个生产同类产品的车间,A车间的凝聚力明显弱于B车间,但A车间的生产效率又明显高于B车间。
请分析以上现象的成因以及上级主管部门提高B车间生产效率的对策。
答:(1)对群体凝聚力与群体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表明,凝聚力的状况对生产效率有着重大的影响,诱导是除凝聚力外的另一重要变量,两者共同影响生产效率。无论凝聚力强弱如何,积极诱导都能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在凝聚力强的组生产效率更高;而消极诱导则明显降低了生产效率,并且在凝聚力强的组生产效率更低。此外,凝聚力强的群体比凝聚力弱的群体更易受诱导因素的影响,在积极诱导条件下凝聚力强的群体的生产效率更高,在消极诱导条件下凝聚力强的群体的生产效率反而更低。在本案例中,A车间虽然凝聚力弱于B车间,但车间主管理采取的是积极诱导方式;而B车间虽然凝聚力强于A车间,但车间主管采取的是消极诱导方式,而且正因为其凝聚力强,所以在消极诱导下,其生产效率则更低。
(2)从管理角度讲,上级主管部门应对B车间主管的思想状况、态度、动机等方面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教育,劝其纠正自己对车间群体的诱导方式;如拒不纠正,可考虑撤换其职务。
十一. 知识分子阶层出身的人,举止比较文雅、有修养,待人礼貌,但爱幻想,不大喜欢深交,遇事缺乏果断性;农民阶层出身的人,作风朴素,不怕苦和累,憨厚老实,但有时有自卑感,有点倔强固执;工人阶层出身的人,集体主义强、守纪律,情感较强烈直爽,讲究实际。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试分析其原因。
答:(1)上述材料表明:不同阶层的人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
(2)阶级和阶层因素是影响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在阶级社会或有阶级的社会里又必然是属于一一的阶级或阶层的成员,作为阶级或阶层的成员,所形成的个性不可避免地要打上本阶级或阶层的烙印。
十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希做了一个实验。他给被试者看一张列有聪明、灵巧、勤奋、坚定、热情等五种品质的表格,要求被试者想像一个具有这五种品质的人。被试者普遍把具有这五种品质的人想像为一个理想的友善的人。然后,他把这张表格中的热情换为冷酷,再要求被试者根据这五种品质想像出一个适合的人。结果发现,被试者普遍推翻了原来的形象,而产生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形象。
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如何克服该实验所揭示的效应?
答:(1)该实验表明:表格所列的最后那种品质起着晕轮作用,影响了对一个人的总体印象。晕轮效应是指我们在观察某个人时,对于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清晰明显的知觉,由于这一特征或品质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非常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和品质的知觉,由一点作出对这个人整体面貌的判断。
(2)晕轮效应的产生,往往是个体在掌握有关知觉对象信息很少的情况下作出总体判断的结果,或是只从自己的偏好出发,带着个人偏见去衡量别人的结果。要克服晕轮效应,必须在社会知觉过程中,坚持认识人与事的全面性、动态性和客观性。①要在深入了解和全面观察、分析一个人的言行后,才对其作出评价;②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与事,切忌用静止的眼光和成见去“盖棺定论”;③要以客观的标准评价人,不以自己的好恶为标准。
十三. 原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设计了一个实验:被试者是一些四年级、七年级和九年级的学生。给学生一张问卷,其中有几条关于道德问题的判断,学生应对这些判断表示赞成或反对。问题很简单,每个学生都能根据公认的准则作出回答。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把这些道德的判断列入一张更长的项目单之中,而在学生回答之前给予暗示,指明其他人都赞成的错误的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极少接受暗示、屈从压力而改变其原来的主意,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改变主意。
试分析这一实验所揭示的问题。
答:(1)该实验表明,群体的压力并不是人们改变主意的关键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关键因素是遵循集体的崇高思想、目的和价值观念,具有“集体主义自决”品质的人只在非原则性问题上表现出顺从,而在原则性问题上则坚持已见。
(2)一个人接受多数人的意见,可能是屈服于压力,怕被孤立;也可能是为了实现群体的理想和信念而采取与群体保持一致的措施,即“集体主义自决”。“集体主义自决”指的是以集体主义思想为指导,对群体的意见经过独立分析之后所作出的行为,当认为群体的意见正确时予以支持,并非由群体的压力改变了他的意见;当认为群体的意见是一种原则性错误时,则抗拒群体的压力,坚持不从众。

1.张勇是一家大型电脑制造企业的预算和计划部的主管,下辖11位会计人员。虽然这些都没有会计学历,但是他们可以熟练地处理各种记录和数据。他们的基本工作是为营业部准备预算计划和分析。输入的数据来自于各部门和公司记录。张勇依据兴趣和技能来为会计人员分配工作。某些项目由于声望、挑战、与他人接触和其它因素,而比其它项目更受员工的欢迎。所以,有时会计人员之间就会因为谁来承担这些项目而发生争执。李萍就是其中一为特别敏感和经常抱怨此事的员工。
有一次,张勇接受到一份很好的项目,并将它安排给一位叫王超的员工。李萍则表现出特别愤怒,因为她认为该项目应该由她来做,她回到座位上,将她当时的工作收集在一起,扔到办公桌一边,然后从桌子上拿起一本书高声朗读起来。因为所有的会计人员都在一起办公室,所以大多数人都发现了她的行动。她大声叫到:“这里没有人给我安排过一份好的工作。”所有人都听到了。
张勇听到了李萍的声音,他从座位向外望去,发现了正在发生的一切。张勇相当生气,但是他坐在原位思考了5分钟,他应当做什么?
1)假设你是张勇,你该怎么做?
2)在解决这一件事件中,你考虑了哪些因素?
那要看谁的能力强了,就同1L说的"公平公正的处理",有能力的人就用.让他们公平竞争这个项目.
但我与1L不同的地方是"如果她做的好,下次就轮给王超,这叫不偏私"我觉得如果这次她做的好就应该一直让她做下去,这世界就是这么真实.否则她肯定会想:为什么?我都做的这么好了为什么还....?!"
王超又会想:"这公司也就这样了,不好好竞争也没关系,反正下次轮到的是我.
(心理题目就是要分析别人的思想,再加以判断)
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2.贾厂长的困惑
贾炳灿同志是1984年调任上海液压件三厂厂长的。他原是上海高压油泵厂厂长,治厂有方,使该厂连获“行为排头兵”与“优秀企业”称号,已是颇有名望的管理干部了。这次是他主动向局里请求,调到这问题较多的液压件三厂来的。局里对他能迅速改变这厂的落后面貌寄予厚望。贾厂长到任不久,就发现硼有厂纪厂规中确有不少不尽合理之处,需要改革。但他觉得先要找到一个能引起震动的突破口,并能改得公平合理,令人信服。
他终于选中一条。原来厂里规定,本厂干部和职工,凡上班迟到者一律扣当月奖金1元。他觉得这规定貌似公平,其实不然。因为干部们发现自己可能来不及了,便先去局里或公司兜一圈再来厂,有一个堂而皇之的因公晚来借口免于受罚,工人则无借口可依。厂里400来人,近半数是女工,孩子妈妈,家务事多,早上还要送孩子上学或入园,有的甚至得抱孩子来厂入托。本厂未建家属宿舍,职工散住全市各地,远的途中要换乘一两趟车;还有人住在浦东,要摆渡上班。碰上塞车停渡,尤其雨、雪、大雾,尽管提前很早出门,仍难免迟到。他们想迁来工厂附近,无处可迁;要调往住处附近工厂,很难成功,女工更难办。所有这些,使迟到不能责怪工人自己。贾厂长认为应当从取消这条厂规下手改革。
有的干部提醒他,莫轻举妄动,此禁一开,纪律松驰,不可收拾;又说别的厂还没有考勤钟,迟到一次扣10元,而且是累进式罚款,第二次罚20元,第三次罚30元。我厂才扣1元,算个啥?
但贾厂长斟酌再三,这条一定得改,因为一元钱虽少,工人觉得不公,气不顺,就影响到工作积极性。于是在3月末召开的全厂职工会上,他正式宣布,从4月1日塌,工人迟到不再扣奖金,并说明了理由。这项政策的确引起了全厂的轰动,职工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不过贾厂长又补充道:“迟到不扣奖金,是因为常有客观原因。但早退不可原谅,因为责在自己,理应生罚;所以凡未到点而提前洗手、洗澡、吃饭者,要扣半年奖金!”这有时等于几个月的工资啊。贾厂长觉得这条补充规定跟前面取消原规定同样公平合理,但工人们却反应冷淡。
新厂规颁布不久,发现有7名女工提前2分钟至3分钟不等去洗澡。人事科请示怎么办,贾厂长断然说到:“照厂规扣她们半年奖金,这才能令行禁止嘛。”于是处分的告示贴了出来。次日中午,贾厂长偶过厂门,遇上了受罚女工之一的小郭,问她道:“罚了你,服气不?”小郭不理而疾走,老贾追上几步,又问。小郭悻悻然扭头道:“有什么服不服?还不是你厂长说了算!”她一边离去一边喃喃地说:“你厂长大人可曾上女澡堂去看过那像啥样子?”
贾厂长黯然。他想:“他是男的,怎么会去过女澡堂?”但当天下午趁澡堂还没开放,跟总务科长老陈和工会主席老梁一块去看了一趟女澡堂。原来这澡堂低矮狭小,破旧阴暗,一共才设有12个淋浴喷头,其中还有3个不太好使。贾厂长想,全厂194名女工,分两班也每班有近百人,淋一次浴要排多久队?下了小夜班洗完澡,到[家该几点了?明早还有家务活要干呢。他们对早退受生罚不服,是有道理的。看来这条厂规制定时,对这些有关情况欠调查了解了……
下一步怎么办?处分布告已经公布了,难道又收回不成?厂长新到任订的厂规,马上又取消或理发,不就等于厂长公开认错,以后还有啥威信?私下悄悄撤消对他们的处分,以后这一条厂规就此不了了之,行不?……
贾厂长皱起眉头。
思考题:
1、贾厂长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什么样的人性观和管理价值观?
2、贾厂长改革了迟到扣奖金的厂规后,工人欢迎,为什么早退扣奖金却遭到工人的反对呢?遇到工人反对贾厂长应如何办呢?
案例分析:
这是一个关于领导行为的案例,这个案例介绍了贾厂长在整顿劳动纪律时遇到的问题,分析这个案例要应用学过的人性观、价值观、领导决策、领导权威等理论问题。首先贾厂长发现不合理的厂规厂纪后需要改革,如迟到罚款,因为一元钱虽少,但责任不在工人的主观因素,而是很多客观的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因此工人觉得不公平,贾厂长应用“Y”理论取消这种规定,工人的权益受到了保护,自然受欢迎。其次,关于人性的问题。西方管理中对人性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即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完善人和复杂人。在这个案例中,贾厂长运用了社会人的观点,使企业过去的以适应物转向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在管理中减少层层控制,管理注重工人生产积极性的发挥和效益的提高。第三,在规定早退处罚时,因为他没有经过民主程序,没有集体决策和发挥职代会的作用,对女职工洗浴的实际困难,缺乏调查了解,做出决定后,才受到工人的反对。贾厂长有意想收回成命,但又怕失去权威,就产生了困惑。
面对工人对“早退罚款”的反对,贾厂长第一,应大胆的否定自己,不要怕失去面子,失去“权威”。领导的权威可分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二种,正式的权威是上级任命的权威,非正式的权威是指不靠上级任命,而是靠领导人自身的声望而产生的权威,一个厂长的权威就是要靠自己的专长和技能,靠沟通能力和说服能力与被领导者处理好关系。只有这样大家才愿意服从你的领导,你才有威信,因此,贾厂长应主动取消罚款措施,这样做,不但不会推动权威,反而会赢得广大职工的信赖和支持。第二,贾厂长应吸取教训,今后,真正从关心人出发,遇到问题出发,听取群众的意见,组织集体共同决策,让各成员自觉遵守集体做出的决策,凡是关系列群众利益的决策,必须从群众中来对群众中去,对职工而要严格要求,又要热心关怀,运用感情投资这种管理模式,以便充分发挥职代会的作用,修定厂规厂纪,一旦职代会通过,就要坚决执行,只有发扬民主,才能保证决策的质量。
案例五: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小苗的成长
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的科技人员苗晓光,是公司先进人物中的典型代表。他从学校的校门出来就进了工厂,他有一种追求,就是要用他在学校里面的所学,结合“生产的需要”,结合“中国是个羊绒的大国,不仅仅是资源大国,也是一个生产大国,如何要把自己的所学,结合实践发明创造出最好的分梳技术”这样一种抱负、这样一种追求,激励他在将近6年的时间内,在研制小组的领导下,发挥了他自己的特长,终于在1995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获得了专家鉴定,这是这项工艺BSLD?5的工艺技术,获得九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这样一个评价。
苗晓光自己曾说“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在企业里想干一些事,像我们这样一些从学校毕业以后到基层工作的人,想要做出点贡献。事实上,一个人要想干成一件事,没有企业领导的支持,没有周围人创造的环境条件是很难的,我们这个项目就是这样的,所以历时有6年。在刚开始研制的时候,因为我们厂处于低谷的特殊情况,一个是人们也不理解,因为消耗资金比较大,再一个是人力、物力的条件都不特别具备。这样情况下,李总来了(因为他是技术出岙),当他了解到这个情况,又了解了分梳的重要性以后,决定把这个项目干下去。回想这个项目的完成,我自己觉得是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为企业做了一点贡献,今后的路还很长,我想这还只是走完了第一步,今后还有推广和有一个更好地应用和发展的过程。”
苗晓光指着公司奖励他的房子,激动地对人们说:“这就是公司奖励给我的一套住房,是公司最好的住房了,对我来说是非常知足的。因为什么呢?在这个项目搞好之前,公司曾两次给我调整住房,从原来我住房子的8平方米到16平方米,后来又给了一套两居室。后来公司认为贡献(与报酬)应该是相对应的,所以就奖给了我这套住房,建筑面积大约有90多平方米。对我自己来说,心里感到一种踏实、一种满足。在北京有套住房是比较难的,给套住房也是对我工作的一种承认。不仅是在住房上领导给了奖励,而且在工作的其他方面,如:严晋级、职称,还有工资待遇上也给了相应的奖励,我想我不能辜负领导对我的奖励,对自己来说,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在工作上应该更努力,为企业做出新的贡献。”
思考题:
请用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来分析小苗的成长过程。
案例分析:
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的实例告诉我们,在激励人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实例中的小苗是一个高成就需要者,公司为他创造了高成就的机会,小苗为公司做出成就的同时,公司及时给予他必要的物质激励,就是说把内激励和外激励有机地来结合起来,这就是我们国内公司同上面“固定工资还是佣金制”那个案例里的中日合资公司,在激励问题上的不同做法。中日合资公司他只考虑了成就激励,而没有考虑在人们做出成就以后,能够及时地给予物质鼓励。当然,在对人的激励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我们对于不同的情况要做具体分析。

http://www.baidu.com/s?wd=%B9%DC%C0%ED%D0%C4%C0%ED%D1%A7%B0%B8%C0%FD%B7%D6%CE%F6&lm=0&si=&rn=10&ie=gb2312&ct=0&cl=3&f=1&rsp=0&oq=%B9%DC%C0%ED%D0%C4%C0%ED%D1%A7%B5%C4%B0%B8%C0%FD


两个是什么意思?
两读作liang三声,俩读作lia三声。2、组词方式不同。“两人”是“两个人”的略称,省略了量词“个”,可以补出量词“个”。而“俩人”是“两个人”的另称,因为俩就是两个的意思,所以俩的后面不能再加量词“个”。3、两人是书面语,俩人是方言,口语。“二”和“两”意思相同,但在用法上有...

两个英语
两个的英语:two,both two:美式读音 [tu] ;英式读音 [tu:]two的释义:n.两个;两个东西;两点钟;一对adj.两个的;我同;num.两个;第二;二 two的例句:1.All things invariably divide into two.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2.At that time he had two helpers.当时他有两个助手。3.The...

两个和二个有什么区别?
单独比较这两个词是没有区别的,但若是多位数表达时就有区别了。根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在“个”“只”“条”“次”等量词前,个位数用“两”不用“二”,多位数中的个位数用“二”不用“两”。例:两个,两次;一百五十二人。两,又作両,是东亚传统的质量单位,中国在汉代之前已经出现...

两个“❌”组成的字读什么?
两个“❌”组成的字是爻yáo 一、释义 1、(象形。本义:组成八卦的长短横道。卦的变化取决于爻的变化,故爻表示交错和变动的意义) 同本义 2、《周易》中组成卦的符号。 “—”为阳爻,“--”为阴爻。每三爻合成一卦,可得八卦;两卦(六爻)相重则得六十四卦,称为别卦。爻含有交错和...

东北话两个是什么意思
东北话两个的意思就是俩。你们两个就是你俩的意思。不分男生女生。例句如:1.老师在放学的时候对小明和小东说:你俩先晚一会走,把教室的卫生打扫一下。例句如:2.老师对小丽和小明说:你俩把这些作业本送到二楼老师的办公桌上去,小明和小丽蹦蹦跳跳的就去了。东北话两个的意思包含的很多,只要...

双卡手机怎样使用两个微信?
若是使用的vivo手机,可以使用应用分身功能,开启微信分身,在手机上登录两个不一样的微信账号。应用分身是专门为vivo\/iQOO定制,流畅性、稳定性更高,可对部分应用分身,两个账号独立共存,互不影响,从而达到一个应用双账号登录的效果,体验高效人生。1、OriginOS\/iQOO UI\/Funtouch OS 4.0及以上:进入...

知识分享:到底是 “二个” 还是 “两个”?
“两”只用于数词,如两个,两天。二常用于序数词,如第二。数词“二”连用或者与别的词组合,可以表示序数、分数、倍数、概数等等,如第二、百分之二、二三十个、二十岁上下,等等。读数目或当作数字读时,包括个数、分数等都用“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在小数和分数中也只能用“...

手机俩个微信怎么设置分屏
按住分屏中间线上的横条或竖条拖动直至另外一个窗口消失。部分应用不支持分屏显示。同一时间只能使用两个分屏应用。四、在分屏应用间快速拖拽 打开分屏应用后,可以直接在应用间拖拽图片、文字或文档。1、拖拽图片:例如,在编辑备忘录时,同时打开文件管理并选中一张图片,可将其拖拽至备忘录编辑页面。2、...

一部手机怎么安装俩个抖音?
1、直接下载同类型的软件;一部手机想要安装两个抖音,这个也不是不可以,毕竟本身抖音自身就有不同的版本,比如有抖音、抖音极速版、还有抖音火山版,这些虽然功能上有一些差异,但是总体还是差不多的。2、选择使用辅助工具;如果说只是想单纯的安装同一个版本的抖音,这个时候需要用到一种应用双开...

一个人可以同时有两张医保卡吗
一个人可以有两张社保卡,目前社保卡是一个城市一个版本,因此只要不是同一个城市,一个人是可以有多个社保卡的,而且A地的社保卡只能在A地用,B地的社保卡只能在B地用,就是不能通用。

西岗区18963333219: 求两个amp;quot;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amp;quot;1500字左右 -
天钩复方: 1.张勇是一家大型电脑制造企业的预算和计划部的主管,下辖11位会计人员.虽然这些都没有会计学历,但是他们可以熟练地处理各种记录和数据.他们的基本工作是为营业部准备预算计划和分析.输入的数据来自于各部门和公司记录.张勇依...

西岗区18963333219: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1.某校决定采用“满勤给奖”制度来加强管理,出满勤的发奖金20元,如果上课、教研组活动、政治学习一次缺席、两次迟到者,该月... -
天钩复方:[答案] 1全勤给奖本身没错,错在没有利用好.全勤顶多就只能占个人评价的5%左右,再加上人性化的评定原则即可.如病未痊愈那位老师,可以无全勤但再给一个大的嘉奖,不就OK了.(自己不会运用,把好事变坏事)2前提条件大致...

西岗区18963333219: 管理心理学案例
天钩复方: 1.冲突为上级各部门领导争相使用机器的 使用权,而导致自己陷于尴尬之中. 2.遇到冲突的原因在于 没有合理使用人际关系,自己做事没有立场,只是一味的左右逢圆. 3.试图采用增加自己权利,使其他经理无法对他呼来换去,自已把地位提升, 结果不受上级领导赞赏,这是最不会合理处理人际关系的表现. 4.像各部门经理表明自己立场,权衡利弊,先让重要的部门使用,事情都分轻重缓急.!

西岗区18963333219: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 -
天钩复方: 1全勤给奖本身没错,错在没有利用好.全勤顶多就只能占个人评价的5%左右,再加上人性化的评定原则即可.如病未痊愈那位老师,可以无全勤但再给一个大的嘉奖,不就OK了.(自己不会运用,把好事变...

西岗区18963333219: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 -
天钩复方: 1,从人际关系的相关分析来理解的话,这家企业是家族式企业,外来人是不是能得到信任,这是杨艳首先应该考虑的.虽然说有句老话叫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可当一个没有得到信任的人对企业内部管理指手画脚时,这是相当有风险的事情....

西岗区18963333219: 管理心理学案例? -
天钩复方: 某校校长管理教师分三种情况:对青年教师,尤其是新来的教师,他每月交代一次任务,并告诉他们怎样去具体完成.对中年教师,他很注意关心他们的生活困难,教学工作上喜欢听取他们的意见.对老教师,...

西岗区18963333219: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利用他人思维)问题:1卡尔岑是怎么激发下属提高工作效率的?2他的这种工作方式对你的启示
天钩复方: 我不告诉你我也在做这题

西岗区18963333219: 跪求管理心理学牛人解答案例分析!!!!急!!!! -
天钩复方: 1,(1)美国潜能开发大师博恩·崔西曾说过,在一个行业工作5年的时间.每天只要用2个小时的时间学习自己所做的专业.这个人就能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叔本华名言: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方法:改变你的态...

西岗区18963333219: 李强为什么辞职 - ---管理心理学的案例分析(要求答案) -
天钩复方: 个人认为李强辞职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付出与回报不相称,管理者应采取业绩与薪金挂钩也许会留住他

西岗区18963333219: 2、运用管理心理学理论分析下述案例中王军的管理存在哪些问题, -
天钩复方: 对员工管理过于严格 不能与员工之间友好相处达成一片 假公济私 还有就是不能合理的调整工作时间 自己的做法无法得到他人的认同也是管理者的忌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