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8—9世纪,东斯拉夫人的农业有怎样的发展?

作者&投稿:和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东斯拉夫人的历史~

东斯拉夫人部落是后来的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这三个民族的祖先,相近的血缘、地缘关系和长期的共同生活为上述三个民族奠定了历史、语言和文化亲近的基础。6世纪时,他们已经居住在西起德涅斯特河,东到第聂伯河以东和黑海草原游牧民族以北一带。他们从事农业和饲养家畜,狩猎、捕鱼。农业生产已经开始使用铁犁、铁镰、铁斧等铁制工具,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和大麦。随着铁器的广泛应用和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手工业和商业随之产生。东斯拉夫人与拜占庭人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他们出售粮食、毛皮和奴隶,换回各种手工艺品和钱币。东斯拉夫人在信仰上处于近似于萨满教的拜物教阶段,视万物均为神灵。公元6世纪以前,东斯拉夫人的社会制度处于氏族社会阶段,血缘相近的氏族结合成部落,选举酋长为首领,一切重大事情由部落会议决定。据成书于12世纪被认为是俄国最早的历史著作《往年纪事》记载,东斯拉夫人共有30多个部落。在公元8世纪以前各部落还处于彼此分散的状态。 8世纪,东斯拉夫人的社会经济生活取得了比较迅速的发展,氏族制度趋于瓦解,各部落逐渐组合成若干个大部落联盟。在第一个俄罗斯国家——基辅罗斯出现以前,8~9世纪的东斯拉夫人主要有三个群体:斯洛文人和克里维奇人组成北部群体,当时东斯拉夫人的北部集团已经臣服瓦良格人;维亚吉奇人、拉迪米奇人和谢维利安人组成东斯拉夫人的东部群体,当时他们还处于父系氏族社会,还没有脱离原始人群的流浪生活;第聂伯河右岸的东斯拉夫人组成第三个群体——西南群体,他们是波利安人、德列弗利安人、乌里奇人、德列哥维奇人、特维尔茨人、杜列伯人以及霍尔瓦特人。波利安人居住的第聂伯河中游是斯拉夫人的核心,经济和文化最为发达。部落联盟的中心基辅,后来成为基辅罗斯国家的首都。8~9世纪,东斯拉夫人的农业有了明显的进步,这首先是铁制生产工具得到广泛应用,使大面积的农业耕作和垦殖成为可能。同时,手工业因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有了很大的发展。沿铁矿蕴藏的地区,炼铁业也发展起来。当时的炼铁技术已经相当进步。工匠利用外来的材料制作装饰品。其他手工业,如陶器制造业、纺织业、木材加工业、骨器加工业、毛皮和皮革制作业等,都有了发展,并逐渐走向专门化。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引起了商品交换的活跃。手工业产品供应的范围达二三百公里。由于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许多部落、部落联盟的中心逐渐演变成为手工业、商业中心,由此出现了东斯拉夫人最初的城市,如诺夫哥罗德、斯摩棱斯克、基辅等。8~9世纪东斯拉夫人的国外贸易也频繁起来。当时有两条重要的对外贸易路线:一条从伏尔加河经里海同东方各国联系,另一条是著名的“从瓦良格人至希腊人之路”。东斯拉夫人各群体间的经济发展并不平衡。西南群体各部落占有了安特人的故地,土壤肥沃,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起来。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都比较先进,已经使用铁犁和带铁尖的木犁耕地,种植小麦、黑麦、大麦、豆类和纤维作物,饲养牛、猪和羊等家畜。北部和东部各部落在6~7世纪以前还不知道犁耕农业而盛行“伐林农业”。到了8~9世纪,北部和东部群体中,伐林农业才开始向犁耕农业过渡,畜牧业逐渐发展起来。同时,在某些地区,寒温带森林的打猎和捕鱼仍占相当重要的地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东斯拉夫人社会关系的深刻变革。原来的氏族公社日趋瓦解。几个住在一起的家庭或几个分散的村落组成农村公社。这种村舍,已经不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是以地域关系为基础。村社生活还带有原始氏族公社的痕迹,牧场、森林、水源是公共财产,每个家庭有权在那里放牧、伐木、采集、狩猎、捕鱼。耕地也是集体财产,分配给各家庭使用,定期重新分配。产品归各家庭支配,这就产生了私有财产。另外,由于创造的物质财富增多,除满足日常生活必需外,还出现了大量剩余产品。私有财产的产生、物质财富的增加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促进了商品经营活动的发展,东斯拉夫人内部开始贫富分化,出现了奴役和压迫。原来的部落酋长逐渐富裕起来,他们的亲兵变为脱离生产劳动的特殊阶层,逐渐把村舍的土地、牧场等据为私有。普通村舍成员成为经营小块土地的农民,沦为被奴役的对象。这样,到9世纪中叶,东斯拉夫人各部落已经走完了漫长的原始公社社会,开始进入阶级社会。建立东斯拉夫国家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前提已经具备。 8世纪末9世纪初,在今天的俄罗斯境内出现了三个准国家组织:以基辅为中心的库雅巴、诺夫哥罗德地区的斯拉维亚和东部梁赞地区的阿尔塔尼亚。各部落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征战不息。公元862年,应诺夫哥罗德贵族邀请,瓦良格人首领留里克率领瓦良格人武士队到诺夫哥罗德平息争端,并征服了该国,自封为王公,由此开始了统治俄国长达700多年的留里克王朝。留里克去世后,其亲属奥列格继位,开始对周围的斯拉夫部落发动一系列征战,先是征服了斯摩棱斯克,然后于882年沿水路南下征服基辅,并将统治中心由诺夫哥罗德迁至基辅,建立了一个以基辅为中心的大公国,即“基辅罗斯”。基辅罗斯建国后不断进行对外战争。907年迫使拜占庭帝国订立和约,同意俄罗斯商人免缴贸易税。斯维亚托斯拉夫统治时期,罗斯的疆土不断扩大:版图东起喀尔巴阡山,西迄顿河,北起波罗的海南岸,南到黑海草原游牧民族鞑靼人领地以北。公元1000年左右,总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10世纪,封建关系在基辅罗斯逐渐建立,大土地所有制形成。公元988年,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把基督教定为国教。东正教的传播巩固和发展了基辅罗斯的封建关系,加速了斯拉夫各部落的统一进程,扩大了罗斯与东南欧巴尔干地区的拜占庭以及西欧等国家的文化联系。在弗拉基米尔的儿子雅罗斯拉夫当政时期,基辅罗斯达到空前繁荣。11世纪,基辅罗斯境内的大封建主势力不断增强,力图摆脱基辅大公的控制。被基辅罗斯征服的王公也图谋恢复独立。基辅罗斯开始走向衰败。到12世纪时,基辅大公的政权名存实亡,形成许多独立的公国,开始了封建分裂时期。最初,这些公国在名义上还承认基辅大公为其宗主,但后来他们完全获得独立,基辅国家彻底解体。13世纪初,罗斯各王公混战不已。1218~1223年,成吉思汗亲率蒙古鞑靼大军开始第一次西征,起初征服中亚强国花剌子模,之后蒙古军队越过高加索山后进入黑海北岸草原的阿兰国逼近罗斯。1235~1242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率军开始第二次西征,一直推进到伏尔加河东岸,于1240年11月占领基辅,之后又相继占领弗拉基米尔、加利奇等城市。1243年在伏尔加河下游建立金帐汗国,定都萨莱。1380年9月,季米特里在库利科沃战役中大败蒙古鞑靼军,沉重打击了金帐汗国,使其统治从此一蹶不振。1480年,金帐汗国分裂为几个小汗国,国力日衰,从而结束了蒙古鞑靼人对罗斯长达240年的统治。1485年,莫斯科大公正式称“全罗斯”大公。伊凡三世统一各公国后,组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颁布全国统一的法典,奠定了俄国专制制度的基础。瓦西里三世最终完成了俄罗斯的统一大业,使北至白海、南及奥卡河、西抵第聂伯河上游、东达北乌拉尔山脉的广大地区形成了一个统一的俄罗斯国家。莫斯科大公成为俄罗斯国家的唯一君主。1462~1533年,俄罗斯的领土从43万平方公里扩大到280万平方公里,成为欧洲幅员最为辽阔的国家。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他消灭了封建割据的残余,加强了俄罗斯国家的统一,并先后征服了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使整个伏尔加河流域并入了莫斯科公国的版图,并打开了通向里海和西伯利亚的通道。 罗曼诺夫从法律上最终确立农奴制度。王朝建立后,一方面先后与瑞典、波兰作战,收复国土,另一方面致力于恢复和加强中央集权和农奴制度,血腥镇压农民起义。17世纪,俄国的对外政策从自卫防御转变为侵略扩张,不断派兵向西伯利亚全境推进,并开始侵犯中国黑龙江流域。1654~1667年,俄国同波兰进行了长达13年的战争,最后签订停战协定,俄国收复了斯摩棱斯克、契尔尼哥夫、谢维尔斯克和斯塔罗杜勃等西部地区,占有了第聂伯河左岸的乌克兰。17世纪后期,沙皇俄国极力维护并加强农奴制,致使生产力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人们的不满情绪和反抗日益增长,农民运动遍及全国。1670~1671年的斯捷潘·拉辛农民起义给予俄国封建制以沉重的打击。彼得一世1682年继位时年仅十岁,1689年正式开始执政。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效法西欧,对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通过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强了国力,进一步强化了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从而为对外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彼得一世于1700~1721年发动了北方战争,战胜了实力强劲的对手——瑞典,取得了梦寐以求的波罗的海出海口,从而密切了与欧洲各国的联系,成为世界强国之一。战争期间,彼得一世于1712年将首都由莫斯科迁到波罗的海沿岸的圣彼得堡,从此圣彼得堡逐渐成为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彼得一世于1721年改称皇帝,俄罗斯也开始成为帝国。彼得一世去世后,屡次发生宫廷政变,皇位更迭频繁。

8~9世纪的东斯拉夫人居住在西起德涅斯特河,东到第聂伯河以东和黑海草原游牧民族以北一带,主要有三个群体:
斯洛温人和克里维奇人组成北部群体,当时东斯拉夫人的北部集团已经臣服瓦良格人;
维亚吉奇人、拉迪米奇人和谢维利安人组成东斯拉夫人的东部群体,当时他们还处于父系氏族社会,还没有脱离原始人群的流浪生活;
第聂伯河右岸的东斯拉夫人组成第三个群体——西南群体,他们是波利安人、德列弗利安人、乌里奇人、德列哥维奇人、特维尔茨人、杜列伯人以及霍尔瓦特人。波利安人居住的第聂伯河中游是斯拉夫人的核心,经济和文化最为发达。部落联盟的中心基辅,后来成为罗斯国家的首都。

在公元8—9世纪,东斯拉夫人的农业生产进步明显。得益于铁犁、铁镰、铁斧等铁制工具的使用与推广,东斯拉夫人的农业生产水平大大提高。伴随着铁器的广泛应用和农业的发展,手工业与商业活动也随之出现。手工业方面,出现了冶金、纺织、皮革、木工作坊,制陶业也得到发展。

商业方面,东斯拉夫人与拜占廷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他们出售粮食、毛皮和奴隶,换回各种手工艺品和钱币。正如塔西陀所言,除了正常的商业贸易之外,对外征战也是斯拉夫人比较擅长的敛财之道。在公元5—6世纪的民族大迁徒中,欧亚大陆陷入一片混战。

伴随着匈奴的西进,斯拉夫各支也不断陷入冲突。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各部落不仅相互征战,还不时对富庶的拜占庭发动攻击。财富的刺激促使东斯拉夫人各部落结成部落联盟,越来越多的战利品、赎金、贡赋涌入部落联盟,部落首领和部落联盟领袖趁机大发横财,贫富分化逐渐显现。

拜占庭对东斯拉夫人的影响并不仅仅是财富的刺激,作为当时欧洲最大的帝国,拜占庭承继了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从而使得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文明区域一旦被武力征服,其文化反制也将逐渐显现。东斯拉夫人在财富和文化的双重刺激下,社会结构加速进化,阶级分化之后伴随的便是准国家形态的出现。

公元8—9世纪,东斯拉夫人已经出现了三个比较大的群体,分布在居住区域的北部、东部和西南部。其中,北部群体包含斯洛温人和克里维奇人。斯洛温人居住在伊尔门湖、洛瓦梯河、沃尔霍夫和穆斯塔河区域。克里维奇人分布在第聂伯河、西德维纳河和伏尔加河上游,是东斯拉夫中最大的部落联盟。维亚吉奇人、拉迪米奇人和谢维利安人构成了东部群体。

其中维亚吉奇人分布在奥卡河上游和支流日兹德拉河与乌格拉河流域。拉迪米奇人分布在第聂伯河的支流索日河流域。谢维利安人是东斯拉夫人中东迁最远的部落联盟,分布于第聂伯河支流杰斯纳河、塞伊姆河和苏拉河一带。西南群体集中生活在第聂伯河右岸,构成这一群体的主要部族有波利安人、乌里奇人、德列弗里安人、徳列哥维奇人、维特尔茨人、杜列伯人和霍尔瓦特人。

公元7—8世纪之际,出现了两个由东斯拉夫人构建的准国家组织,称作公国,分别为库雅巴公国和斯拉维亚公国。库雅巴是以波利安人为核心的大部落联盟,基辅是其统治中心。关于基辅的来历,据说是因为早先库雅巴曾经受基辅、谢克和霍利夫三兄弟统治,三人将小城建立在的右岸,大哥的名字被用来命名这座小城。另一个准国家组织叫斯拉维亚,以北方的诺夫哥罗德为中心,是北部群体中的斯洛温人形成的大部落联盟。

这种准国家形态的出现是有一定物质基础的。从社会生产来看,在公元8—9世纪,东斯拉夫人的农业生产进步明显。铁制生产工具应用更加广泛,农业耕作和垦殖效率大大提高。在此基础上,手工业进一步发展,炼铁技术再上新台阶,出现带外来装饰品的冶炼技巧;其他手工业如陶器制造、纺织、木材加工、骨器加工、毛皮和皮革制作等方面更加专门化。

农业与手工业产品的富足带来了商品交换市场的活跃,产品供应范围扩大,手工业产品供应能够覆盖周围二三百公里的区域。伴随手工业与商业的迅速发展,部落或部落联盟的活动中心逐渐演变成为手工业、商业中心,出现了最初的东斯拉夫人的城市,比如上文提到的基辅和诺夫哥罗德。同时繁盛的还有国际贸易。这一时期有两条商线非常重要:一条是伏尔加河经过里海与东方各国联系,另一条颇为著名——"瓦良格人通往希腊人"之路。东斯拉夫人将征服和贸易完美结合,在战斗和交易中不断强大。

但是,受自然环境等影响,东斯拉夫人各群体间的经济发展并不平衡。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只有两个地区发展出了准国家组织,而其他地区依旧处于原始氏族公社阶段。在这一时期,最富庶的当属西南群体各部落,也就是基辅所在地。因为当地土壤肥沃,生产力发展非常迅速。在农业上普遍使用铁犁和带铁尖的木犁耕地,不仅耕作效率提高,种植作物也进一步增多。

村社成员不仅种植小麦、大麦,还种植黑麦、豆类和纤维作物等。畜牧业更加发达,牛、猪、羊成为普遍饲养的家畜。相比之下,北部群体和东部群体则要落后许多。在这两个群体中,犁耕农业出现较晚,要到公元6—7世纪之后才出现。在这之前,"伐林农业"一直是主要的耕作方式。而犁耕农业完全取代"伐林农业"要到公元8—9世纪才完成,一并发展起来的还有畜牧业。

但在更偏远的森林深处,狩猎和捕鱼依旧是主要的生活方式。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引起了东斯拉夫人社会关系的变革。原先以家族为中心的氏族公社日趋瓦解,代之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新的农村公社。同一地域生活着的几个家庭或村落,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公社。在这种村社里,牧场、森林、水源等作为公共财产,依旧归成员共同使用,村社人员都可以去那里放牧、伐木、采集、狩猎、捕鱼,体现出原始氏族公社的痕迹。耕地作为集体财产,会定期分配给各家庭使用。

耕地上的产品由各家庭支配,私有财产不再局限于部落首领或联盟酋长。在外部刺激和内部财富积累的双重影响下,自公元6世纪前后开始的东斯拉夫内部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一些特别富裕的部落酋长开始豢养亲兵,村舍的土地与牧场慢慢地成为其私有财产。普通的村社成员成为拥有小块土地或者租种土地的农民。到公元9世纪中叶,东斯拉夫人各部落基本上走出原始氏族公社阶段,迈入阶级社会。东斯拉夫人也因此具备了可以建立国家的经济政治条件。

一旦尝到了权力的甜头,人的欲望便很难平息。东斯拉夫人亦是如此。随着私有财产的增加,大量的土地、财产、奴仆纷纷沦为胜利者的私有产品。在这种情况下,打败甚至吞并对方,将获得更大的权力,也意味着可以控制更多的土地和财富。于是,部落间的相互厮杀成为常态。意外的是,厮杀的终结者并不是在此片土地上一直征战的东斯拉夫人,而是罗斯人。

罗斯人是古日耳曼人的一支,也叫诺曼人,一直居住在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罗斯是芬兰人对北方居民的称呼,实际上东斯拉夫人习惯上称他们为瓦良格人,即"商人"。

瓦良格人以经商为业,他们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出发,途经芬兰湾、涅瓦河、拉多加湖、沃尔霍夫河、伊尔门湖、洛瓦梯河、西德纳河、第聂伯河、黑海,沿水路抵达君士坦丁堡,用狐皮、貂皮、银鼠皮及奴隶等与拜占庭人交易,将钱币、纺织品、香料等沿原路带回。易,将钱币、纺织品、香料等沿原路带回。上文提到的"瓦良格人通往希腊人"之路,便是指的这条商路。如果交易不顺畅,沿途经过的城镇就会遭殃。



他们从事农业和饲养家畜,狩猎、捕鱼。农业生产已经开始使用铁犁、铁镰、铁斧等铁制工具,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和大麦。随着铁器的广泛应用和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手工业和商业随之产生。

有着非常巨大的发展,因为他们学会利用工具,也学会了施肥,所以农业发展非常快。

在公元8—9世纪,东斯拉夫人的农业发展在逐渐的进步,出现了许多农业工具,并且农业的生产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什么是维京古文明之谜?
维京人开始是四处掠夺,接着便于公元6、7世纪左右在波罗的海东部沿岸定居下来。公元8世纪末期,维京人沿着现在位于俄罗斯境内的河流进行长途征讨,并沿途修建要塞以供防御之用。公元9世纪,这些进行征讨的维京人占领了基辅,公元907年,一支由两千艘船只和八万名战士组成的维京人大军对拜占庭帝国的首都——...

欧洲中世纪时期的封建制度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制度
而随着公元6-8世纪法兰克人统治的扩展,这种政治运作机制也逐渐扩及了整个西欧。但在公元9世纪中叶以前,西欧所存在的还只能算作是一种“准封建”(quasi-feudalism)状态,只有在查理曼帝国崩溃以后,西欧的封建主义才步入其成熟时期。所谓“准封建”状态与成熟的封建主义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封建领地是否世袭化。在查理...

公元前9世纪,是中国的什么朝代
公元前9世纪,是中国的东周朝代。东周的起止时间为:公元前1046到公元前771年。大约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王帝辛(纣),最终建周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西周后期社会矛盾包括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趋激化,对土地以及政权的争夺,加速了西周的灭亡。国人暴动动摇了西周统治的...

“四大发明”分别是由谁于什么年代发明出来的?又于什么年代传出国外文...
印刷术 公元10世纪 约14世纪传到朝鲜、日本、埃及后传入欧洲。 指南针 公元前4世纪 约12世纪传入阿拉伯国家后传入欧洲。 火药 公元7、8世纪 约13——14世纪传入欧洲 造纸术到公元7世纪初期(隋末唐初)开始东传至朝鲜、日本;8世纪西传入撒马尔罕,就是后来的阿拉伯,接着又传入巴格达;10世纪...

世界史上同时期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
公元6世纪:1、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王朝,2、波斯帝国-萨珊王朝,3、隋帝国,4、东哥特王国 公元7世纪:1、唐帝国,2、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3、拜占庭帝国-希拉克略王朝 公元8世纪:1、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2、唐帝国,3、查理曼帝国,4、拜占庭帝国-伊苏里亚王朝 公元9世纪:1、拜占庭帝国-...

中国的唐朝时期在俄罗斯是什么时期啊?是谁统治的?
中国唐朝是公元618年到907年的一个辉煌的朝代。这一时期生活在俄罗斯地区的是东斯拉夫人,虽然他们已有了较先进的生产方式,但还处于部落征战阶段,无力建立统一的国家。瓦拉几亚人则是经常穿越东欧商路(“瓦希商路”),从事征战和贸易的北欧民族。862年,瓦拉几亚人首领留里克率领亲兵夺取了罗斯北方的诺...

汉朝距离现在多少年?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西汉距今2216年了。东汉(公元25年-220年),距今是1989年了 西汉距今多少年了 西汉王朝(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始于汉高祖刘邦,距今已经有2213年的历史了。汉朝距今有多少年历史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短暂的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分为“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

中国四大发明出现的先后顺序和朝代各是什么?
4、印刷术:唐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木版水印画仍用此法,统称“刻版印刷术”(亦称“雕版印刷术”)刻版印刷的前身是公元前流行的印章捺印和后来出现的拓印碑石等。造纸和制墨等生产技术出现之后,逐渐发明了刻版印刷技术。

阿拉伯数字的来历?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法国用什么语言
法语 法国全国总人口6600万(2014年1月1日),其中法国本土6390万,2013年法国人口增长率为0.4%。通用法语。居民中64%信奉天主教,3%信奉伊斯兰教,3%信奉新教,1%信奉犹太教,28%自称无宗教信仰。法语作为联合国6种工作语言之一,它被广泛的在国际性社交和外交活动中应用,作为仅次于英语,它不仅是...

宁晋县13820107165: 俄罗斯国家名字的由来? -
表史戴芬: 关于俄罗斯国名的来历,有一些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俄罗斯国家”起源于9世纪中叶,也就是在有关斯拉夫人的最初记载出现以后约300年.最早建国的不是斯拉夫人,而是外来的民族.来自瑞典的瓦利亚格人战胜了来自亚洲的哈扎尔...

宁晋县13820107165: 请拜托把俄语翻译成中文,谢谢! -
表史戴芬: 基辅罗斯参见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82222.htm

宁晋县13820107165: 斯拉夫民族的信仰是什么?
表史戴芬: 纪元前10世纪初就出现了最早的有关斯拉夫人的文献记载.那时斯拉夫人还是一个统一的人类集体,还未形成各斯拉夫民族的分支(西、南、东3支),其居住地区在日尔曼人以东:从易北河和奥得河至第聂伯河中游,从波罗的海沿岸地区至多...

宁晋县13820107165: 欧洲的历史起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表史戴芬: 原始社会不用介绍了1. 古罗马 旧石器时代,意大利就有居民了.罗马城的起源是神话传说.罗马共和国的建立是公元前8世纪,一直到公元前3世纪. 2. 日耳曼人的最早记载是古希腊作家皮提亚斯的旅行记,记录的是今天北海的居民情况,当时...

宁晋县13820107165: 俄罗斯国名之由来,为何不音译为露斯或罗斯? -
表史戴芬: 俄罗斯是俄罗斯联邦简称.1991年12月,俄罗斯联邦由原来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联盟中“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更名而来.俄罗斯人属于东斯拉夫人,公元3世纪居住在俄罗斯南部的第聂伯河和德涅斯特河之间.据俄国古代第一...

宁晋县13820107165: 俄罗斯留里克王朝历史 -
表史戴芬:Kiev Russ 古国名.9世纪中叶 ~12世纪初在东欧平原上建立的以基辅为首都的早期封建国家.又称古罗斯、罗斯国. 到公元9世纪,这些部落以基辅为中心,结成一个大公国,称“基辅罗斯”,这是...

宁晋县13820107165: 历史问题 -
表史戴芬: (这有些资料)欧洲民族的来历欧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北部,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东部与亚洲大陆相连.欧洲面积1010万平方公里(包括附属岛屿),仅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8%.如果从适...

宁晋县13820107165: 斯拉夫人的起源及分布斯拉夫人起源于哪里,起源与什么人种,他的发展迁徙过程几分布范围. -
表史戴芬:[答案] 斯拉夫人(Slav) 欧洲各民族和语言集团中人数最多的一支.其分布范围主要在欧洲东部和东南部,少数居地则跨越亚洲北部,远达太平洋地区.语言属印欧语系.习惯上分为东斯拉夫人,主要是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西斯拉夫人,主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