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来画竹枝,这首诗的标题是什么?

作者&投稿:旁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廋,画到生时是熟时。谁的诗句?~

题画竹
清代:郑燮(郑板桥)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A 材料中“从忠实描摹到表现竹子独特精神的艺术升华过程”体现了艺术创作是对象的再现与创造相统一的过程,①符合题意;艺术创作属于实践活动,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能够把艺术观念转变为现实艺术作品,②符合题意;艺术创作不同于物质生产实践,二者具有不同的规律与特点,③观点错误;艺术创作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④观点错误。故选A。

题目就是四十年来画竹枝

四十年来画竹枝 ,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作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取法于徐渭、石涛、八大诸人,而自成家法,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六分半书〗。并将书法用笔融于绘画之中。主张继承传统〖十分学七要抛三〗,〖不泥古法〗, 重视艺术的独创性和风格的多样化,所谓〖未画之先,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诗文真挚风趣,为人民大众所喜诵。亦能治印,〖接近文何〗。有《郑板桥全集》、《板桥先生印册》等。

书画成就

郑板桥是一个卓越的艺术家,他在绘画、书法、篆刻诸方面的成就,奠定了他在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板桥在艺术方面的独特天赋,加上他的勤奋努力、不断探索,使他在诗、词、书、画诸方面皆旷世独立,自成一家。他的艺术成就,突出地表现在他继承并大大丰富了中国画特有的民族形式和传统风格,把诗、书、画、印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更加完美、更加绚烂多采的综合性艺术。

板桥绘画,学于现实,博采众长,自成风格。他一生最喜画竹、兰、石,兼画梅、松、菊等,效法“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春之竹、万古不移之石”,做“千秋不变之人”,这是板桥所欣赏的“四美德”。竹、兰、石代表着作者顽强不屈、坚韧不拔、正直无私、虚心向上的精神品质,是他“倔强不驯之气”的象征。

板桥画竹,“神似坡公,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清代学者像传》他一生的三分之二岁月都在为竹传神写影,他曾有诗写道:“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少年时,屋旁有一片竹,他于是在窗上糊上白纸,白天的日光和夜晚的月色将竹影投射到窗纸上,他觉得零乱的竹影就是天然图画。后来他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他通过观察和艺术创作的实践,提炼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理论。“眼中之竹”是自然实景,是对自然的观察和从中体验画意;“胸中之竹”是艺术创作时的构思;“手中之竹”是艺术创作的实现。他把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想象、真实与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创造了师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境界。

题目就是 四十年来画竹枝

四十年来画竹枝,
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
画到生时是熟时。
----(清)郑板桥

诗人一生画竹、写竹,回顾自己的经历,感慨良深。
前两句是说绘画写作,要精进用心才能成功。
“冗繁削尽留清瘦”,则说写诗作画,其实都是和做人一样,到了能够删繁就简的时候,才算是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画到生时是熟时”,则寓含了一个更深的道理,其实就是艺术追求的三个阶段:生、熟、生。他曾有画竹三境界的说辞:“眼中有竹、胸中有竹、胸中无竹。”当然,他这是借用了禅家“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三境界说。
画竹如此,做人难道不也是一样的道理么?因此,有人就说,文如人,画亦如人。
-----摘录《禅的诗书画》一书

标题就是 四十年来画竹枝
四十年来画竹枝,
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
画到生时是熟时。
----(清)郑板桥

诗人一生画竹、写竹,回顾自己的经历,感慨良深。
前两句是说绘画写作,要精进用心才能成功。
“冗繁削尽留清瘦”,则说写诗作画,其实都是和做人一样,到了能够删繁就简的时候,才算是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画到生时是熟时”,则寓含了一个更深的道理,其实就是艺术追求的三个阶段:生、熟、生。他曾有画竹三境界的说辞:“眼中有竹、胸中有竹、胸中无竹。”当然,他这是借用了禅家“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三境界说。
画竹如此,做人难道不也是一样的道理么?因此,有人就说,文如人,画亦如人。


题画竹全文翻译(四十年来画竹枝)
这时,笔下所画出来的竹子又不是脑海里映现的竹子了。总之,意念产生在落笔之前,这是无可置疑的法则;但情趣流溢在法则之外,则全凭个人的运化之功了。难道仅仅作画是这样吗?我种了几十盆兰花,到了春天将尽的时候,都显出萎靡凋零、仿佛思念故乡的样子。因而将它们移植到假山石之间,在山的北面,...

竹石 郑燮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哭惇儿五首选一】 天荒食粥竟为常,惭对吾儿泪数行。 今日一匙浇汝饭,可能呼起更重尝。 【过绿珠坠楼故址】 古往今来岁月深,季伦遗址漫登临。 绿珠楼下香魂杳,经尺珊瑚何处寻。 【芙蓉】最怜红粉几分痕,水外桥边小竹门。 照...

郑燮是哪里人?他还有哪些作品?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赠袁枚晨星断雁几文人,错落江河湖海滨。抹去春秋自花实,逼来霜雪更枯筠。女称绝色邻夸艳,君有奇才我不贫。不买明珠买明镜,爱他光怪是先秦。得南闱捷音忽漫泥金入破篱,举家欢喜又增悲。一枝桂影功名小,十载征途发达迟。何处宁亲唯...

四十来年画竹枝白天挥写夜间思作者是谁
郑板桥就是靠细心观察、揣摩竹林、竹枝、竹叶、竹影,加之反复实践,不断提炼概括,终于把竹子画活了。他晚年时画的《竹石图》,图中一瘦石兀然而立,几竿修竹傍石而生,竹身清秀挺拔,竹叶疏密错落。全幅画虽不着色,却使人感到青翠的秀色和超然的风韵。画家自己为这幅画题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

急需郑燮的 题《竹》 的原文与译文
[解说]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

郑板桥的古诗
1、《新竹》出自清代:郑燮(郑板桥)原文: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白话文释义: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2、《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 墨竹图题诗》清代:郑燮 原文:衙斋卧...

郑板桥的代表作有哪些?
笔墨越简,越要求准确、精炼,越要求高度的概括集中和适当的夸张突出,必须匠心独运,惨淡经营,才能收到“一以当十”的艺术效果。郑板桥努力去追求这种境界,他有一首《题竹》诗,曰:“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洒夜间思。冗繁删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他一面创作,一面思考,删除只表现形貌的繁枝冗梢,保护能...

郑板桥画竹诗句
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清·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题画竹 郑板桥 且让青山出一头,疏枝瘦干未能道。 明年百尺龙孙发,多恐青山逊一筹。 题画竹 郑板桥 四十年来来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庭竹(唐)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

从古至今,有很多咏竹的诗词,那一篇咏的最佳?
这首诗充分表达了中国人的爱竹情趣和爱竹心态。在众多的咏竹作品中,郑板桥的咏竹诗可谓独树一帜。他的咏竹诗或阐明创作理念,或抒写自己的情志,读来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现选录几首,与大家共赏。 其一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诗人一生画竹、写竹四十余年,回顾自己的...

关于竹子的诗句及意思
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清·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题画竹 郑板桥 且让青山出一头,疏枝瘦干未能道。 明年百尺龙孙发,多恐青山逊一筹。 题画竹 郑板桥 四十年来来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庭竹(唐)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

猇亭区13321309792: 四十年来画竹枝,这首诗的标题是什么? -
植冠世欣: 题目就是 四十年来画竹枝 四十年来画竹枝, 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 画到生时是熟时. ----(清)郑板桥 诗人一生画竹、写竹,回顾自己的经历,感慨良深. 前两句是说绘画写作,要精进用心才能成功. “冗繁削尽留清瘦”,则说写诗作画,其实都是和做人一样,到了能够删繁就简的时候,才算是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画到生时是熟时”,则寓含了一个更深的道理,其实就是艺术追求的三个阶段:生、熟、生.他曾有画竹三境界的说辞:“眼中有竹、胸中有竹、胸中无竹.”当然,他这是借用了禅家“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三境界说. 画竹如此,做人难道不也是一样的道理么?因此,有人就说,文如人,画亦如人. -----摘录《禅的诗书画》一书

猇亭区13321309792: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郑板桥这首《画竹诗》形象地描述了他画竹从“冗繁”到“清瘦”、从忠实描摹... -
植冠世欣:[选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猇亭区13321309792: 诗,三十年来画竹枝 -
植冠世欣: 郑板桥题竹石轴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画来夜间思,冗繁除去留清瘦,待到生时是熟时.

猇亭区13321309792: 清代郑板桥的《题画竹》原诗 -
植冠世欣: 这首诗的原意是:新竹子高于老竹子,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老竹子的催生与滋润,等到第二年新竹变成了老竹,它也开始孕育新的竹子了,就这样,竹子才能一年比一年多,一棵比一棵高,最终形成了成片的竹海.比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前两句是回顾,既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又表达了后辈不忘前辈扶持教导之恩;后两句是展望,用以表达新生力量将更好更强大.龙孙:竹笋的别称.凤池:凤凰池,古时指宰相衙门所在地,这里指周围生长竹子的池塘.十丈龙孙绕凤池:池塘周围布满了郁郁葱葱的幼竹.

猇亭区13321309792: 郑板桥诗中“兄繁削尽留清瘦”后面的诗句是? -
植冠世欣: 全诗是这样的: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猇亭区13321309792: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
植冠世欣: 答案: 全文: 四十年来画竹枝, 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 画到生时是熟时.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去掉沉繁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出自郑板桥晚年时画的《竹石图》,图中一瘦石兀然而立,几竿修竹傍石而生,竹身清秀挺拔,竹叶疏密错落.全幅画虽不 着色,却使人感到青翠的秀色和超然的风韵.画家自己为这幅画题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意思是自己画了40年竹子,白天作画,晚上思考,终于悟出去掉繁杂提炼精髓才能画成功的道理,才能在十分的熟练中创造出不同凡响的新风貌.-----------------------------反映了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

猇亭区13321309792: 写竹的题画诗 -
植冠世欣: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销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仍将竹作笆篱,求人不如求己. 新栽瘦竹小园中,石上凄凄三两丛.竹又不高峰又矮,大家谦退是家风.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

猇亭区13321309792: 《题画竹》这首诗谁会? -
植冠世欣: 《题画竹》 作者: 戴熙 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 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猇亭区13321309792: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去掉冗繁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请用有关哲学道理简要评析郑板桥的这首诗. -
植冠世欣:[答案] 答案:解析: (1)这首诗说明了“生”和“熟”的辩证关系.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作者经过40年的艰苦努力,创造了条件,促使了由“生”到“熟”的转变. (2)量变积累到一定程...

猇亭区13321309792: "沉繁削尽留请瘦,画到生时是熟时"体现的是什么哲学道理 -
植冠世欣: 主要体现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也可以体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是郑板桥诗中的句子,全诗是这样的: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1)这首诗写诗人画竹技巧由生到熟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