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顿 莫扎特 贝多芬有啥关系~~

作者&投稿:关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的区别~

从音乐史的角度而言,能同海顿相提并论的并不多。他确立了古典奏鸣曲式的结构,交响曲的规范,新时期的清唱剧,室内乐形式……将罗可可时期的审美情趣和作曲方式更明确地典范化进而开创了古典主义的巅峰时代。他最伟大贡献是把交响乐固定为四个乐章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整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此海顿有“交响乐之父”的美称,为后经莫扎特、贝多芬等人开花结果的古曲乐派,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规矩的和声和转调,自然音阶的旋律写作,分散和弦基础上的动机与主题,均匀对称的乐句和平衡的曲式,这些是大部分海顿作品的特征,也是古典时期中庸限制的审美典范。
莫扎特的音乐细腻、华贵、含蓄、典雅,风格明朗,旋律优美,结构严谨,具有强烈的古典色彩和超然物外的特点。
莫扎特短暂的一生共创作了四十一部交响曲,为交响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六十年代的交响曲明显地受到J.S.巴赫的影响,都是些稚气幼嫩的作品。七十年代他在访问维也纳、米兰、慕尼黑、曼海姆、巴黎时,接触了当时欧洲最著名的交响乐团,从而使他进一步地了解和掌握了交响乐的特点。八十年代在维也纳是他交响乐创作的成熟时期。这些作品同海顿的四乐章套曲形式的古典范式一致,但第一乐章奏鸣曲式两主题的对比被大大加强,有时甚至同一主题的内部也有对比性的乐思,从而使主题的发挥更具戏剧性;另外,他还在整部曲子风格统一的前景下,突出了各乐章之间的对比,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从而达到了更高的艺术境界。莫扎特的交响曲首先吸收了他歌剧富有表情的、如歌的曲调和其戏剧对比的因素;其次在以主调和声的基础上,广泛采用了复调手法;第三是旋律灵活,但不失宏大的气魄;第四是肌体透明,纯净而富有表情。

贝多芬一生只有九部交响乐。但要论及贝多芬的作品风格,就一定得看看他的交响乐。交响乐是他的最高的创作成就。他的九部交响曲的风格发展恰好体现了他走向成熟的成长过程,是他革命精神的完美体现。贝多芬的交响曲以表现革命斗争的英雄为中心,这在当时最能激动人心。他的创作的构思之宽广,形象之宏伟,感情之深邃,对比之鲜明,都使他偏重于采用并扩充奏鸣曲形式;同时,他创作的形象丰富多样,运用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的奏鸣曲形式又各有其特点。他对奏鸣曲形式的处理,在音调和形象上都达到了内在的统一——他不仅在一个乐章的范围内使各个主题形成相互间的统一,而且在整个套曲的不同乐章中也是这样。例如,《第三交响曲》第一乐章第一主题的英雄性号角式的音调,也在其他乐章中出现,《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甚至起了主导动机的作用。。他还把歌剧创作的戏剧性手法应用到他的交响乐创作中去,使交响曲成为一种深具戏剧性的器乐体裁;他把交响曲中原来的小步舞曲乐章改为诙谐曲,扩大了表现力的范围。

小结:莫扎特和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风格比较表现为:

1. 曲式上:两者都采用奏鸣曲式,但贝多芬使之大大扩充发展,并且赋予了深刻的内涵。

2. 结构上:莫扎特采用的是海顿的古典式的三乐章或四乐章结构,小巧玲珑,规范精致。贝多芬保留了古典四乐章形式,但把第三乐章的“小步舞曲式”改为悲壮深刻的“诙谐曲”(名称上如此称呼而已,其实并不幽默诙谐);首度创作了五乐章的《田园交响曲》,并赋予每个乐章一个小标题;音乐史上第一次在交响乐中引入人声(《合唱交响曲》)。

3. 配器上:莫扎特使用了十八世纪后半叶的交响乐队一般采用的双管编制,即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法国号和小号各两只(有时他连这样的乐队编制都没全部采用),这样的编制特点使音乐的音响格外纯净,透明而富有表情,如同使乐器发出人的声音一般。贝多芬的交响曲使用的乐队以完整的双管编制为基础。木管方面,本来在海顿和莫扎特的交响曲中还难得看到的单簧管已经确立了他的牢固地位,铜管乐器声部不用长号,由两个法国号和两个小号组成。他只是在个别交响曲中,才添加了短笛、低音大管和长号,在《第九(合唱)交响曲》中甚至用到四个长号。他很重视木管乐器,让它演奏十分重要的声部,他的《第一交响曲》已经明显表露出这个特点。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配器上的不同处理,他的《第一交响曲》和《第七交响曲》虽然都是双管编制,但其音响效果却迥然不同。

4. 精神内涵上:由于莫扎特的交响乐创作时间跨度较长,所以很难找出其中同一的精神线索。然而莫扎特的交响曲虽然有时具有一些悲剧性因素,但更多的是抒情歌唱,灵动活泼,调皮嬉戏。贝多芬则把英雄的主题放在他的交响曲中的首位,赋予他所表现的英雄以哲学家与战士的品格和思想家的头脑。他所塑造的英雄生活在人民中间,把为人民争取自由作为生活的目的,他为实现正义的事业而奋斗,他在同敌对势力的斗争中甚至牺牲了自己,直至赢得了斗争的胜利。贝多芬曾说过:“我们的时代需要精神健壮的人物。”因此,我们可以打这样一个比方:莫扎特是少年维特,贝多芬是埃格蒙特;莫扎特是调皮的苏珊娜,贝多芬则是勇敢的列奥诺拉;莫扎特是机智的费加罗,而贝多芬则是革命斗争的英雄

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位音乐家的音乐风格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点在于,他们都主张音乐艺术世界的美可以中和人生世界的矛盾,缓解矛盾,重建、创造宁静。此外,三人都把内心的平衡和宁静看得高于一切,甚至高于自己的生命。
不同点在于,他们所处时代不同,所写出来的歌曲的意义不同,歌曲的感觉也可能有所不同。具体来说:
* 海顿:海顿热衷于写一些在可用于展开部结尾时使用的假再现部,捉弄听众,让他们觉得音乐已进入再现部,可是事实上却没有,那呈现出来的是一个不稳定的和声。此外,他还乐于利用一些出人意料的急转为听众们制造惊喜。
* 莫扎特:莫扎特对音乐做了循序渐进的规划,引导听众更容易接受。
* 贝多芬:贝多芬在创作音乐时喜欢在一些意外的停顿处给听众一个突然的惊愕,一个戛然而止的长音,对关键主题的掌控,以及毫无准备地将一个主题转换到另一处。
总的来说,虽然三位音乐家的音乐风格有共同点,但由于所处时代和个人创作风格的不同,他们的音乐也有着各自独特的魅力。

三人互相都认识 海顿是老师 其他两人都跟他学过
海顿曾对莫扎特的爸说: 你儿子是个天才 他已经掌握了作曲的全面技巧
莫扎特听贝多芬弹奏了他的作品后 曾宣称:这个孩子将震惊世界
海顿人生中最后一次到场观看自己作品的演出 因为年老体衰过于激动而中途退场 贝多芬送别了他并俯身吻了海顿的手 海顿回家不久就去世了

师徒 = =||||
3个人都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基本都是同时期的人
在西方,一般有师徒关系的才称为乐派

海顿看好莫扎特,莫扎特看好贝多芬

交响乐之父海顿 音乐神童莫扎特 乐圣贝多芬,他们都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其中贝多芬上承古典主义时期,下启浪漫主义时期!

三个人都是作曲家 音乐家


六枝特区17213824665: 海顿 莫扎特 贝多芬有啥关系~~ -
凤孔博卡: 三人互相都认识 海顿是老师 其他两人都跟他学过 海顿曾对莫扎特的爸说: 你儿子是个天才 他已经掌握了作曲的全面技巧 莫扎特听贝多芬弹奏了他的作品后 曾宣称:这个孩子将震惊世界 海顿人生中最后一次到场观看自己作品的演出 因为年老体衰过于激动而中途退场 贝多芬送别了他并俯身吻了海顿的手 海顿回家不久就去世了

六枝特区17213824665: 贝多芬和莫扎特的关系是不是很好?? -
凤孔博卡: 贝多芬与莫扎特有师徒关系 贝多芬曾经在一个屋檐下求学与莫扎特,莫扎特也很看好贝多芬 参考资料:1790年,海顿在从维也纳至伦敦的途中,宴邀贝多芬及其他宫廷音乐家.事后贝多芬获准于1792年去维也纳从海顿学习,此后终生定居维也纳.在此之前,贝多芬曾去维也纳从莫扎特学习,1787年因其母病危而中断,贝多芬的即兴演奏已给莫扎特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并断言:“这个青年不久将扬名世界”.

六枝特区17213824665: 莫扎特和贝多芬有什么关系 -
凤孔博卡: 莫扎特和贝多芬在音乐上遇到什么问题,都会向海顿请教才能解决,因此二人一直以海顿学生自居. 望采纳!

六枝特区17213824665: 有啥关系~~
凤孔博卡: 莫扎特自认为是海顿的学生,贝多芬算是莫扎特的学生,贝多芬曾去维也纳从莫扎特学习,1787年因其母病危而中断

六枝特区17213824665: 莫扎特与贝多芬之间的关系? -
凤孔博卡: 1787年3月,贝多芬启程去维也纳拜见莫扎特. 第一次,因为所弹乐曲不为所好,被泠漠驱逐.第二次,贝多芬用自己的实力征服了莫扎特,当时莫扎特的妻子和客人在另一间屋子里谈话,莫扎特领着贝多芬向在座的客人说“诸位,请你们注意这位少年吧!不久他就会博得世人的称赞.”同时也对贝多芬说,他以后会成为一个伟大的钢琴家. 贝多芬的启蒙老师是尼佛,不过贝多芬跟从莫扎特学习音乐理论.也师从海顿、申克等人. 至于评价,前面已经说了一些.还有就是莫扎特的歌剧《唐璜》有一段是贝多芬代谱的,贝多芬也多次代替莫扎特登台演出,并受到好评!

六枝特区17213824665: 莫扎特是贝多芬的老师吗
凤孔博卡: 不是,海顿是贝多芬的老师.

六枝特区17213824665: 莫扎特是贝多芬的老师吗﹖ -
凤孔博卡: 是.莫扎特1791年死的这一年,贝多芬21岁.

六枝特区17213824665: 海顿,巴赫,贝多芬,莫扎特,约翰施特劳斯分别是乐圣,音乐之父,音乐神童,交响乐之父,圆舞曲之王 -
凤孔博卡: 海顿,交响乐之父 巴赫,音乐之父 贝多芬,乐圣 莫扎特,音乐神童 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王

六枝特区17213824665: 贝多芬 海顿 莫扎特的共性和特性
凤孔博卡: 首先创作环境问题 他们三人同为一个乐派 但是所生活的时代又有先后 我们知道海顿最年长 他一生都在为贵族创作服务 也就是说没有脱离过去的艺术家依附于贵族的存在形式 莫扎特则是历史上第一个尝试脱离贵族阶层独立创作的作区家 那么他的创作当然也少受不少的束缚 中后期的作品就完全摆脱了以前为社交而写的音乐的浮华 贝多芬在这方面则比莫扎特又进一步 然而在当时 这样做的代价就是失去可靠的经济来源 所以后两者常为生活贫困所捆饶 我们能从他们作品中感受到这一点 而海顿是没有的 当然 由于时代在进步 本来他们的风格不同就是不可避免的 海顿趋向与传统 莫扎特勇于革新 贝多芬则几乎标新立异 这也和他们各自的性格密不可分

六枝特区17213824665: 贝多芬与海顿的对比 -
凤孔博卡: 海顿一生创作了104首交响曲.被称为交响乐之父.他把交响乐固定为4个乐章.确立了近代管弦乐队的编制和配器原则.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作品.音乐语言质朴.风格幽默简洁.乐曲欢快流畅.既有蓬勃的朝气又有民间音调的特色.贝多芬的作品表现的情感激烈而且丰富.尤其是《悲怆》.情感表达之强烈.对比运用之极端.音乐结构之大胆均前无古人.贝多芬的作品运用了从海顿,莫扎特那里继承下来的形式,但是又极其灵活地使形式具有戏剧般的新颖效果.而且海顿应该是贝多芬的老师之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