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

作者&投稿:枝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春秋五霸~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历史上把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
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霸主。齐桓公是公元前685年即位的。他在政治、经济上作了一系列改革,使齐国强大起来。由于齐桓公率兵击退戎族、狄族的进攻,又率齐、鲁、宋等八国之师破蔡伐楚,阻止楚军北进,他的威信由此大增。公元前651年,他大会诸侯于葵臣(今河南考城),订立盟约,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

接着称霸的是晋文公。公元前633年,楚成于率领楚、郑、陈等园军队围攻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宋国派人到晋国求救。晋文公采纳了部下的正确意见。争取了齐国和秦国参战,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而后,又改善了晋同曹、卫的关系,孤立了楚国。这时,楚国令尹(官名,相当于宰相)子玉大怒,发兵进攻晋军。

晋文公为了避开楚军的锋芒,以便选择战机,命令部队向后撤退九十里。古代军队行军三十里叫做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晋军“退避三舍”,后撤到卫国的城濮(今山东省憋县)。城濮离晋国比较近,补给供应很方便,又便于会合齐、秦、宋等盟国军队,集中兵力。公元前632年4月, 晋楚两军开始决战。晋军诱敌深入,楚军陷入重围,全部被歼。城濮之战创造了在军事上先退让一步,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此后,晋文公请来周襄王,在践土(今河南广武)和诸侯会盟。周天子策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并赏赐他黑红两色弓箭,表示允许他有权自由征伐。晋文公成了中原霸主。

在齐国称霸时,楚国因受齐国抑制停止北进,转而向东吞并了一些小国,国力强盛。齐国宏落后,楚国便向北扩张与晋国争霸。公元前598年,楚庄王率军在邲(今河南郑州)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又成为中原霸主。

晋国称霸的时候,西部的秦国也强大起来。秦穆公企图向东争霸中原,但由于向东的通路为晋所阻,便向西吞并十几个小国,在函谷关以西一带称霸,史称“称霸西戎”。“兼国十二,开地千里”(《韩非子·十过篇》)。

以后,吴国、越国相继强大, 争霸于东南。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进攻越国,围困越王勾践于会稽(今浙江绍兴),迫使越国屈服。接着又打败齐军。公元前482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附近)与诸侯会盟,争得了霸权。越王勾践自被吴国打败后,卧薪尝胆,立志报仇,经过几十年努力,转弱为强,灭了吴国。勾践乘势北进,与齐、晋等诸侯会盟于徐(今山东膝县),成为霸主。

诸侯大国争霸,说明了周朝王权的削弱。自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以后,周朝王室更加衰微。从前是天子统帅诸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现在这些权力都落到诸侯手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扎乐征伐自大夫出”,甚至于“陪臣执国命”。新兴地主阶级纷纷起来夺权了。周朝奴隶制处于“礼坏乐崩”的境地。

作为霸主,一本国经济要发达,二实力(指军事)强大。而且对于霸主本身也要有一定的魄力。宋襄公无才无能,不是名副其实的霸主。
对于秦穆公来说,他可以说是作为一个外邦少数民族的首领,按理就排不上“五霸”之一。毕竟地处西方边陲之地。战国七雄是指中国战国时期七个最强盛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最强实力的七个诸侯国分别是齐、楚、秦、燕、赵、魏、韩,这七个国家被史家称作“战国七雄”,按各国所在的方位可以这样来记: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

在七个诸侯国之中,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在崤山以西之外,其余六国均在其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上盛传“春秋五霸”共有两种说法,其实不对,从古至今,关于“五霸”至少出现过八 齐桓公
种说法,此外还有一些说法是将夏商时代的一些骁将也算进来,那些已经超出了春秋时代的范围。 这八种说法如下: 1.“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史记》 2.“齐桓、晋文、楚庄、阖闾、勾践”——《荀子·王霸》 3.“齐桓、晋文、秦穆、楚庄、阖闾”——《白虎通·号篇》 4.“齐桓、晋文、秦穆、楚庄、勾践”——《四子讲德论》 5.“齐桓、宋襄、晋文、秦穆、夫差”——《汉书·诸王侯表序》 6.“齐桓、晋文、晋襄、晋景、晋悼”——《鲒崎亭集外编》 7.“郑庄、齐桓、晋文、秦穆、楚庄”——《辞通》 8.“齐桓、晋文、楚庄、夫差、勾践”——部分中学课本 齐桓公和晋文公这两位全票通过,没有争议。楚庄王也以高票通过,秦穆公则勉强过半,这两位同样获得相当的认可率。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不失为一时之雄,但问题是,“五霸”的说法,早在这二人之前就已经有了,故以上的各类观点中,第2、第3、第4、第5、第8,这五种可以排除。第6种观点太过于偏袒晋国,而且将楚庄王排斥在外,也显得不合理。 剩下的只有第1和第7这两种了,两者的成员相似,差别只在“郑庄公”和“宋襄公”这一个名额。毫无疑问,郑庄公远比宋襄公更有资格被列入霸主的排列,宋襄公名不符实,这点不必多说了,司马迁将他视为“五霸”之一,原因只在于他讲仁义,但实际上,宋襄公也干过不仁义的事情,比如当年他囚禁滕子婴的事就饱受非议,当然也有人对这事表示怀疑,司马迁就没有将此事载入《史记》里头。郑庄公之所以经常受到古代史家的排斥,原因就在于他挑战皇权,这点严重违背了后世儒家学者的观念,而儒家们却爱卖弄“春秋笔法”,经常粉饰野心家们的“勤王”行为,却不解释他们吞并邻国大肆抢掠的事实,他们行使厚黑权谋时,却又要给他们的脸面涂上一层“仁义道德”的润滑油,还有诸如晋楚之战中晋文公的“避退三舍”,其性质明明是“诱敌深入”,儒家们硬是要说成是“知恩图报”,包括《东周列国志》也采用了这一观点。换句话说,由于郑庄公是曹操、孙权式的枭雄,只顾壮大自己而不“勤王”,故儒派史家们也就看不上眼,干脆让“讲仁义”的宋襄公取代他的霸主地位了。 其实拘泥于所谓“五霸”的说法,本身就很不切实际,可以说,足智多谋的郑庄公、尊王攘夷的齐桓公、制霸中原的晋文公、独霸西戎的秦穆公、问鼎中原的楚庄王、复兴霸业的晋悼公、纵横江淮的吴王阖闾、称雄东南的越王勾践,这八个人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他们见证了这数百年的兴衰荣辱。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历史上把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
  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霸主。齐桓公是公元前685年即位的。他在政治、经济上作了一系列改革,使齐国强大起来。由于齐桓公率兵击退戎族、狄族的进攻,又率齐、鲁、宋等八国之师破蔡伐楚,阻止楚军北进,他的威信由此大增。公元前651年,他大会诸侯于葵臣(今河南考城),订立盟约,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
  接着称霸的是晋文公。公元前633年,楚成于率领楚、郑、陈等园军队围攻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宋国派人到晋国求救。晋文公采纳了部下的正确意见。争取了齐国和秦国参战,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而后,又改善了晋同曹、卫的关系,孤立了楚国。这时,楚国令尹(官名,相当于宰相)子玉大怒,发兵进攻晋军。
  晋文公为了避开楚军的锋芒,以便选择战机,命令部队向后撤退九十里。古代军队行军三十里叫做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晋军“退避三舍”,后撤到卫国的城濮(今山东省憋县)。城濮离晋国比较近,补给供应很方便,又便于会合齐、秦、宋等盟国军队,集中兵力。公元前632年4月, 晋楚两军开始决战。晋军诱敌深入,楚军陷入重围,全部被歼。城濮之战创造了在军事上先退让一步,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此后,晋文公请来周襄王,在践土(今河南广武)和诸侯会盟。周天子策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并赏赐他黑红两色弓箭,表示允许他有权自由征伐。晋文公成了中原霸主。
  齐桓公去世后,宋襄公一心想成为霸主。周襄王十三年(公元前六三九年)春,宋、齐、楚三国国君相聚在齐国的鹿地。宋襄公一开始就以盟主的身份自居,认为自己是这次会议的发起人,同时又认为自己的爵位也比楚、齐国君高,盟主非已莫属。但是楚成王令楚兵把宋襄王拘押起来,然后指挥五百乘大军浩浩荡荡杀奔宋国。最后宋襄公被楚国抓走后又放掉。急功近利,空讲仁义是他失败的地方,但讲信用而以仁义待人,却使他位列春秋五霸之一。不过有名无实,不能算真正的霸主。
  在齐国称霸时,楚国因受齐国抑制停止北进,转而向东吞并了一些小国,国力强盛。齐国宏落后,楚国便向北扩张与晋国争霸。公元前598年,楚庄王率军在邲(今河南郑州)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又成为中原霸主。
  晋国称霸的时候,西部的秦国也强大起来。秦穆公企图向东争霸中原,但由于向东的通路为晋所阻,便向西吞并十几个小国,在函谷关以西一带称霸,史称“称霸西戎”。“兼国十二,开地千里”(《韩非子·十过篇》)。
  以后,吴国、越国相继强大, 争霸于东南。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进攻越国,围困越王勾践于会稽(今浙江绍兴),迫使越国屈服。接着又打败齐军。公元前482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附近)与诸侯会盟,争得了霸权。越王勾践自被吴国打败后,卧薪尝胆,立志报仇,经过几十年努力,转弱为强,灭了吴国。勾践乘势北进,与齐、晋等诸侯会盟于徐(今山东膝县),成为霸主。
  诸侯大国争霸,说明了周朝王权的削弱。自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以后,周朝王室更加衰微。从前是天子统帅诸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现在这些权力都落到诸侯手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扎乐征伐自大夫出”,甚至于“陪臣执国命”。新兴地主阶级纷纷起来夺权了。周朝奴隶制处于“礼坏乐崩”的境地。
  不过以最终结果来看,宋襄公和吴王阖闾都是不能入选五霸的。综合历史上的两种说法,剔除名不副实者,齐桓公姜小白、晋文公姬重耳、楚庄王芈旅、秦穆公赢任好、越王勾践这五位雄主才堪为真正意义上的“春秋五霸”!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历史上把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
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霸主。齐桓公是公元前685年即位的。他在政治、经济上作了一系列改革,使齐国强大起来。由于齐桓公率兵击退戎族、狄族的进攻,又率齐、鲁、宋等八国之师破蔡伐楚,阻止楚军北进,他的威信由此大增。公元前651年,他大会诸侯于葵臣(今河南考城),订立盟约,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
接着称霸的是晋文公。公元前633年,楚成于率领楚、郑、陈等园军队围攻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宋国派人到晋国求救。晋文公采纳了部下的正确意见。争取了齐国和秦国参战,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而后,又改善了晋同曹、卫的关系,孤立了楚国。这时,楚国令尹(官名,相当于宰相)子玉大怒,发兵进攻晋军。
晋文公为了避开楚军的锋芒,以便选择战机,命令部队向后撤退九十里。古代军队行军三十里叫做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晋军“退避三舍”,后撤到卫国的城濮(今山东省憋县)。城濮离晋国比较近,补给供应很方便,又便于会合齐、秦、宋等盟国军队,集中兵力。公元前632年4月, 晋楚两军开始决战。晋军诱敌深入,楚军陷入重围,全部被歼。城濮之战创造了在军事上先退让一步,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此后,晋文公请来周襄王,在践土(今河南广武)和诸侯会盟。周天子策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并赏赐他黑红两色弓箭,表示允许他有权自由征伐。晋文公成了中原霸主。
齐桓公去世后,宋襄公一心想成为霸主。周襄王十三年(公元前六三九年)春,宋、齐、楚三国国君相聚在齐国的鹿地。宋襄公一开始就以盟主的身份自居,认为自己是这次会议的发起人,同时又认为自己的爵位也比楚、齐国君高,盟主非已莫属。但是楚成王令楚兵把宋襄王拘押起来,然后指挥五百乘大军浩浩荡荡杀奔宋国。最后宋襄公被楚国抓走后又放掉。急功近利,空讲仁义是他失败的地方,但讲信用而以仁义待人,却使他位列春秋五霸之一。不过有名无实,不能算真正的霸主。
在齐国称霸时,楚国因受齐国抑制停止北进,转而向东吞并了一些小国,国力强盛。齐国宏落后,楚国便向北扩张与晋国争霸。公元前598年,楚庄王率军在邲(今河南郑州)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又成为中原霸主。
晋国称霸的时候,西部的秦国也强大起来。秦穆公企图向东争霸中原,但由于向东的通路为晋所阻,便向西吞并十几个小国,在函谷关以西一带称霸,史称“称霸西戎”。“兼国十二,开地千里”(《韩非子·十过篇》)。
以后,吴国、越国相继强大, 争霸于东南。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进攻越国,围困越王勾践于会稽(今浙江绍兴),迫使越国屈服。接着又打败齐军。公元前482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附近)与诸侯会盟,争得了霸权。越王勾践自被吴国打败后,卧薪尝胆,立志报仇,经过几十年努力,转弱为强,灭了吴国。勾践乘势北进,与齐、晋等诸侯会盟于徐(今山东膝县),成为霸主。
诸侯大国争霸,说明了周朝王权的削弱。自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以后,周朝王室更加衰微。从前是天子统帅诸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现在这些权力都落到诸侯手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扎乐征伐自大夫出”,甚至于“陪臣执国命”。新兴地主阶级纷纷起来夺权了。周朝奴隶制处于“礼坏乐崩”的境地。
不过以最终结果来看,宋襄公和吴王阖闾都是不能入选五霸的。综合历史上的两种说法,剔除名不副实者,齐桓公姜小白、晋文公姬重耳、楚庄王芈旅、秦穆公赢任好、越王勾践这五位雄主才堪为真正意义上的“春秋五霸”!


什么叫春秋五霸?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290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140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历史上把先后称溺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在历史上,对“春秋五霸”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有什么不同?
1.时间与国家不同: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分别对应齐国,宋国,晋国,秦国和楚国。战国七雄指历史上东周战国时期七个最强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

春秋五霸是哪几个?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另外一种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产生原因: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失去权威,已经不能够有效地控制诸侯国了。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能在政治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进行了激烈的争霸战争,互相征战,先后称霸的有五个...

春秋五霸简介?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名小白。齐僖公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之首。齐襄公和齐君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

春秋五霸是哪几个人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最先称霸是:齐桓公。春秋五霸,一般是指春秋时期参与争霸的最具代表性的五人,各类史家、学者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春秋五霸”并不是势力、地位完全等同的五人,例如:1、整个春秋时期基本都是姬姓晋国在替周天子行使王道,晋国在整个春秋历史上...

春秋时期,春秋五霸都指的是谁?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春秋五霸是东周春秋时期相继称霸主的五个诸侯,主流说法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不同历史文献也有不同记载。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一些强大的诸侯国开启了争霸战争以夺天下,春秋五霸便是该时期的历史产物。该战争,为之后战国时期的...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的意思
七雄出:七雄是指战国时期最为强盛的七个诸侯国:齐、楚、燕、赵、韩、魏、秦,出是出现、崭露头角的意思。东周时期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前后出现五个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战国时期有七个诸侯国实力最强,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这个朝代还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经常...

春秋五霸顺序
春秋五霸顺序 1、齐桓公:公元前685年~公元前643。尊王攘夷: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齐桓公召集诸侯国在葵丘会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周王室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2、宋襄公:公元前650~公元前637。春秋大义:公元前650年至637年在位。齐桓公...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分别是什么
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春秋五霸出现的先后顺序
春秋五霸出现的先后顺序如下:1、齐桓公(公元前685年 - 公元前643年):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君主,被认为是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位。他采取一系列政治、军事和改革措施,削弱了贵族的权力,推动了国家的繁荣和统一,被尊称为“齐国之君子”。2、宋襄公(公元前650年 - 公元前609年): 宋襄公是...

新蔡县15134509888: 春秋五霸(春秋时期五个诸侯之长) - 搜狗百科
舟乐甲异:[答案] 在历史上,对“春秋五霸”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新蔡县15134509888: 春秋五霸,是指哪五霸? -
舟乐甲异:[答案]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建议提问的朋友遇到正确答案时,能够及时将最快回答正确的答案采纳,免得其他朋友以为前面还没正确的答案而费尽脑筋. 采...

新蔡县15134509888: 春秋五霸是谁 -
舟乐甲异: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此说见之于《史记》.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越王勾践.此说见之于王褒的《四子讲德文》.

新蔡县15134509888: 春秋五霸是什么? -
舟乐甲异: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

新蔡县15134509888: 春秋五霸之首是谁 -
舟乐甲异:[答案] 春秋五霸之首是齐桓公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此说见之于《史记》. 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越王勾践.此说见之于王褒的《四子讲德文》.还有人说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

新蔡县15134509888: 春秋五霸指什么? -
舟乐甲异: 春秋五霸,“五霸”又作“五伯”,是指东周春秋时期相继称霸主的五个诸侯,其说首见于《左传》. 五霸究竟指哪五位国君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目前史学界尚无定论.盛传“春秋五霸”共有两种说法,其实不对,从古至今,关于“五霸”至少...

新蔡县15134509888: 春秋五霸是哪五个? -
舟乐甲异: 春秋五霸是指东周春秋时期相继称霸的五个诸侯,其说始于孟子. 五霸究竟指哪五个国君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目前史学界尚无定论.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两种: 1.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2.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另有人认为,所谓“五霸”,应是一种虚指,并非实指五位国君.

新蔡县15134509888: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
舟乐甲异:[答案] "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elu)、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春秋五霸 霸国 创业霸主 历时 时间(年) 齐国 齐桓公 姜小白 前720-前750 40 晋国 晋文公 姬重耳 前760-前510 160 秦国 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