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是怎么看屈原“穷怨”的?

作者&投稿:职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屈原列传》中屈原“穷怨”的原因是:“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和“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原文如下: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译文如下:

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是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其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

司马迁对屈原“穷怨”的评价

屈原忠心为君反遭放逐,“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因此,司马迁将屈原的创作动机归结为一个“怨”字。这里的“离骚”可以理解为包括《离骚》这篇文章在内的屈原的众多作品,因为此传本文中还提及《怀沙》一文。

司马迁读这几篇后共同的感想是“悲其志”,可见他认可这些文章能表达出共同的思想内容,而《离骚》无疑乃屈原最重要也最精彩的作品,故举《离骚》来做代表。

司马迁认为屈原写《离骚》是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不公境遇产生了不平之怨;目的则是希望君王悔悟以兴国:“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基于此,他评断《离骚》的价值在于明道治乱。

在司马迁看来《离骚》中屈原在自悼身世、表露志向的同时不忘恋君忧国、讥刺世事,可谓兼具《国风》《小雅》的特质。此外,《离骚》所表现的“文约”而“辞微”艺术手法又可与“微言大义”的《春秋》相类比,那么可以认为,在司马迁的批评观中,《离骚》无论内容思想还是艺术特征都是能与诸经并比的杰作。




司马迁谏言受刑
),字子长,生于龙门(今陕西韩城市东北),他是太史令(管文书、典籍、写史、天文历法的官)司马谈之子。可马迁从小随父亲学经史,十岁读古文,二十岁随父到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从董仲舒、孔安国学习研究,博通群书。他曾作广泛漫游,到南郡(今湖北今陵)、长沙(今属湖南),凭吊屈原遗迹。游庐山(...

关于司马迁的故事
司马迁坚定地回答说:“我虽然没什么才能,但我一定实现您的愿望!”2、司马迁当了史官,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皇家图书馆里的藏书、档案,整理和考证历史资料。那时的文字都刻在木简上或写在丝绢上,有时一部书就要堆满一间屋子,读书是很不容易的,到41岁那年,他开始写《史记》。3、马迁因直率地发表...

我敬重你,司马迁 作文
马迁用他的行动告诉人们,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正当司马迁在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锒铛入狱,还遭受了酷刑。受尽耻辱的司马迁悲愤交加,...

司马迁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史记
司马迁是在忍辱负重的情况下完成的《史记》。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接替做了太史令。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同年,开始动手编《史记》。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获罪被捕,被判宫刑...

司马迁写《史记》的小故事
1、取材方面的故事 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的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如不列没有实据的三皇,以五帝作为本纪开篇,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2、创作方面的故事 司马迁子...

读完陈忠实的《白鹿原》之后,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人总是不习惯于习惯,经历了从心到心的顺利过程。想想看,谁要是违背了自然,那就太可笑了。写文章的人都喜欢在字里行间倾泻一腔怒火,从屈原到史马迁已是如此。读完白鹿原,我觉得最大的感受是,一个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则,一定要有诚信,一定要有传承,不管《时代》怎么变,一个人的底线不能变...

离骚是在什么地方什么节气写的?
《离骚》作于楚怀王二十四、五年(前305、前304)屈原被放汉北后的两三年中。汉北其地即汉水在郢都以东折而东流一段的北面,现今天门、应城、京山、云梦县地,即汉北云梦。怀王十六年屈原因草拟宪令、主张变法和主张联齐抗秦,被内外反对力量合伙陷害,而去左徒之职。后来楚国接连在丹阳、蓝田大败于...

作文 我心目中的司马迁
快50的人了,被命运安排得比流放的屈原和被贬长沙的贾谊还痛苦百倍。事后,汉武帝还给他一个更加侮辱的官职--中书令,皇帝还要看住这个比普通将军更可怕的残疾文人,他掌握了历史的巨笔。司马迁英雄般挺过来,而且完成了惊天动地的《史记》!老年留书从老子不知所终 司马迁在艰苦卓绝中完成这百三十...

司马迁为何要创作《史记》一书
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因诸多,根据司马迁的的家庭文化背景、当时的社会文化以及司马迁的游历经历这三个方面的探究来,这些都能成为马迁写史记的背景。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完成其夙愿。后来,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开始写《史记》,十多年后,终于完成。...

“立言不朽”往事
孔颖达称“三不朽”称“立言者”曰:“屈原、宋玉、贾逵、扬雄、马迁、班固以后,撰集史传及制作文章,使后世学习,皆是立言者也。”其中尤为佼佼者是屈原与司马迁,班固《离骚序》称屈原:“然其文弘博丽雅,为辞赋宗,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从容。”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赞》载:刘向、扬雄“皆称(司马迁)有良...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13019226088: 司马迁认为屈原生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
皮绍养血:[答案]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13019226088: 司马迁是如何评价屈原的 -
皮绍养血: “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是站在贾谊的角度'责备'屈原不该教坏后人不如意就自绝(因为当时贾谊正被贬,很不如意)“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是司马迁对贾谊的评价.说的是司马迁看到《服鸟赋》(贾谊的文章),其中同死生,轻去就的思想又茫然若失. '爽然自失'是心中不快,茫然若失的样子.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13019226088: 司马迁对屈原处境的的描述 -
皮绍养血: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13019226088: 汉代对屈原的评价 -
皮绍养血: 汉代人对屈原及其作品的批评反映了汉人的文学批评思想和文学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以人品定文品,肯定屈原及其作品者目之为“忠贞之臣”,而贬之者则说他是“狂狷之士”;司马迁透过屈原的作品发现了一个“怨”字,从而提出了“发愤著书”的创作动因论;以儒家诗教原则和儒家经典为标准对屈原作品进行了评判,反映出汉代以政教为中心的实用批评思想.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13019226088: 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是什么 -
皮绍养血: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13019226088: 司马迁为什么对屈原“悲其志” -
皮绍养血: “志”是屈原忠君爱国的思想意识、富强祖国的理想追求、高洁不屈的高尚品格.司马迁“悲其志”,就是对屈原人格和追求的肯定,是对腐朽朝廷、黑暗社会的鞭挞.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13019226088: 名人对屈原的评价? -
皮绍养血: (一)前人评价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深受广泛推崇的伟大作家.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屈原无端受到谗邪小人的中伤和昏庸的楚怀王的放逐深表同情.屈原在流放过程中,又目睹了楚国的危难和“民生之多艰”,因而,带着满腔的愤懑投汨...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1301922608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最早对屈原给予高度评价的,是西汉时代的淮南王刘安和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司马迁在《史记》本传中引用刘安《离骚... -
皮绍养血:[答案] 5. D 6. B 7. C 【解析】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词语、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13019226088: 《屈原列传》表现了什么精神和情感?详细一点!
皮绍养血: 屈原才高气胜,“忠而被谤”,历经坎坷.是一个很值得书写的人物.司马迁写屈原又非他人所及,因为他们有类似的遭遇,他在为屈原悲愤时何尝又不是为自己鸣不平呢...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13019226088: 一道关于司马迁史记中屈原列传的问题 -
皮绍养血: 因为屈原和司马迁遭遇相同,都是郁郁不得志,被君主抛弃.司马迁满腹委屈无处诉说,便借为屈原做传来吐吐心中怨气,发发牢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