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因家庭土地之争写的那首诗叫啥了

作者&投稿:招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曾国藩因家庭土地之争写的不是一首诗,而是《警示家书》。内容是:君子欲成大器,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利可共不可独,谋可寡不可众。凡成大事者!以识为主,以才为辅。人谋一半,天意一半。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译文:
长久获利的事情不做,因为物盛则衰;众人争夺的地方不去,容易招惹祸端。利益要分享而非独吞,有舍才有得;谋划不能商讨,因为众口难调。凡是成大事的人,首先需要有深厚的阅历和识见,并以才能作为辅助;凡是要成就大事的,一半在于人的谋划,另一半就要看天意了,看时机会不会到来,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曾国藩因家庭土地之争写的那首诗句是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曾国藩
释义:能长久获利的事情别做,大家都争着去的地方不要去。
曾国藩这句话的前半句是说,男人欲成大器,不可欲望太盛!“日中则移,月满则亏”,世界上不可能有长久获利的事,如果有,那肯定是表面现象,或者是人为的骗局,一旦遇到了,切勿头脑发热,迷失心智。
这句话的后半句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说众人都抢着去的地方容易招惹祸端,古人说的“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就是这个意思;另一方面是说,大家都去争抢的利益,你再挤着去争强,那即便有所得,也会是薄利,对于想要成大器的男人而言,会多走许多弯路。

是《曾国藩家书》,曾国藩给家人的家书中写到,“君子欲成大器,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有关曾国藩的生平简介
7月18日,为借兵助剿事再疏力陈利害:“岛人借助剿为图利之计...而中华之难,中华当之”,决不能让洋人以助剿来“蹂躏中国之土地”。9月,为死于战乱而未及安葬的桐城儒生方东树、戴钧衡6人立石修墓,妥为安葬。12月,其弟曾国葆病死于雨花台湘军大营。年底,华衡芳与徐寿父子试制成中国第一台蒸汽机,曾国藩见...

关于曾国藩的详细介绍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嘉庆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1811年11月26日),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

曾国藩 生平
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

曾国藩的生平简介
7月18日,为借兵助剿事再疏力陈利害:“岛人借助剿为图利之计...而中华之难,中华当之”,决不能让洋人以助剿来“蹂躏中国之土地”。 9月,为死于战乱而未及安葬的桐城儒生方东树、戴钧衡6人立石修墓,妥为安葬。 12月,其第曾国葆病死于雨花台湘军大营。 年底,华衡芳与徐寿父子试制成中国第一台蒸气机,曾...

如何客观评价曾国藩??
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一)少年得志仕途亨通 曾国藩,字伯函,号涤生。1811年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荷叶塘的一个 豪门地主家庭。祖辈以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 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满腹经纶,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 位先辈的爱抚,他们...

曾国藩是好是坏?
二) 曾国藩之思想学术 曾国藩作为近代著名的在政治家,对“乾嘉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洞若观 火,他说:“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对于“士大夫习于忧容 苟安”,“昌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庠之风”,“痛恨次骨”。他认为,“吏 治之坏,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诚为探源之论”。

曾国藩生平的事迹?!
老梁揭秘:曾国藩这一生做的事究竟是对是错?听完恍然大悟!

曾国藩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一)少年得志仕途亨通 曾国藩,字伯函,号涤生。1811年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荷叶塘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祖辈以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满腹经纶,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爱抚,他们望子...

曾国藩是谁?那行的?
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一)少年得志仕途亨通 曾国藩,字伯函,号涤生。1811年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荷叶塘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祖辈以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满腹经纶,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爱抚,他们望子...

如何正确的评价曾国藩?
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一)少年得志仕途亨通 曾国藩,字伯函,号涤生。1811年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荷叶塘的一个 豪门地主家庭。祖辈以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 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满腹经纶,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 位先辈的爱抚,他们...

平原县15294972892: 让他三尺又何妨 -
点娅多糖: 关于这首古诗有多种传说,但是告诉我们的道理是相同的:人与人相处,要多一分谦让,多一分宽容! 传说一: 桐城县志记载: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在京做官. 在桐城的家人因建房子与邻居矛盾,互不相让,便写信给他要...

平原县15294972892: “让他一尺又何妨”出自古代哪个名人? -
点娅多糖: 张英六尺巷的故事:相传当年宰相张英邻家造房占宴凯张家三尺地基,张家人不服,修书一封到京城求宰相张英主持公道,张相爷看完书信回了一封信,内容: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晌戚唤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收书羞愧并按相爷之意退让三尺,邻家人见相爷家人如此胸怀,亦退让三尺,遂成六尺巷.曾国藩当年曾国藩的弟弟与邻里发生争执,为了一块宅基,家人休书京城,请曾国藩压制,曾国藩修家书一封,千里休书只为墙,让他一尺又何方,万里长城今犹在,只是不见秦始皇,家里人顿悟,后邻仔冲里和睦

平原县15294972892: “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是谁说的? -
点娅多糖: 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脍炙人口的“让墙诗”,在流传中还有一说,是“纸纸索书只说墙,让渠径寸又何妨.秦皇枉作千年计,今见墙成不见王.” 关于这两首弘扬仁义、倡导谦让的诗作...

平原县15294972892: 江南一树梅花发,一树梅花发石岩.这首诗是谁写的,背景是什么,求大神知识,不胜感激! -
点娅多糖: 是清代丁日昌所写. 丁日昌革职以后回汤坑故乡,再过郎中生活.当回程至九江时,见大江南北人才荟萃.原来是两江总督曾国藩在此招揽各方人才,欲图与太平军抗衡.丁日昌大喜,即寻一旅馆住下,根据自己这几个月流浪生涯中对太平军的...

平原县15294972892: 曾国藩的诗有哪些
点娅多糖: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山高心自知: 这是曾国藩的诗句. 曾国藩攻破南京后威镇天下,功高盖主,同时,在这种情况下,也是他举湘军起事,自立为王的最佳时机.否则兔死狗烹,朝廷对曾国藩轻则将罢免其军权,重则亦可能暗下毒手.因而...

平原县15294972892: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 -
点娅多糖: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 是曾国藩写给其弟曾国荃的.(曾国藩这两句诗写得气象雄浑: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他确实不是吹牛皮.作为百万湘军的统帅,他在炮火纷飞、戎马倥偬之际,还把读书当作日课安排,他的日记中有详细的记载.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不是很多.)

平原县15294972892: 梅花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与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两句诗分别有什么含义? -
点娅多糖: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题解 雪比梅花白,却没有梅花那袭人的淡淡的幽香.说明世间的事物都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因此,不能以己之长,度他人之短,光看别人的缺点,看不到别人的...

平原县15294972892: 关于曾国藩打油诗 -
点娅多糖: 曾国藩打油诗如下:每日清晨一炷香,谢天谢地谢三光.所求处处田禾香,但愿人人寿命长.国有贤臣安社稷,家无逆子恼爹娘.四方平静息干戈,我若贫时也无妨.此诗虽题"打油",却深含心忧天下之抱负.记得好多年前读《曾国藩家书》,就对信中常常流露出的家国之忧深为感动,很不解为什么长期以来丑化他.下面是给他弟弟信中的一段话:"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把人之立志与天地家国联系在一起,心胸何其开阔.年轻人抽时间读读他的家书,对人生大有裨益.供参考.

平原县15294972892: 千里捎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出自何处何人所写. -
点娅多糖: “让墙” 新说【古有前贤】 “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脍炙人口的“让墙诗”,在流传中还有一说,是“纸纸索书只说墙,让渠径寸又何妨.秦皇枉作千年计,今见墙成不见王.” 关于这...

平原县15294972892: 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天国后写了首什么诗 -
点娅多糖: 爱民歌 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贼匪害了百姓们,全靠官兵来救生.第一扎营不贪懒,莫走人家取门板,莫拆民家搬砖石,莫踹禾苗坏田产,莫打民间鸭和鸡,莫借民间锅和碗.第二行路要端详,夜夜总要支帐房,莫进城市进铺店,莫向乡间借村庄,无钱莫扯道边菜,无钱莫吃便宜茶,更有一句紧要书,切莫掳人当长夫.第三号令要声明,兵勇不许乱出营,走出营来就学坏,总是百姓来受害,或走大家讹钱文,或走小家调妇人,爱民之军处处喜,扰民之军处处嫌,军士与民如一家,千记不可欺负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