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章

作者&投稿:抄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省,悉井反。为,去声。传,平声。○曾子,孔子弟子,名参,字子舆。 尽己之谓忠。以实之谓信。传,谓受之於师。习,谓熟之於己。 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矣。而三者之序,则又以忠信为传习之本也。○尹氏曰:「 曾子守约,故动必求诸身。 」谢氏曰:「诸子之学,皆出於圣人,其後愈远而愈失其真。独曾子之学,专用心於内,故传之无弊,观於子思孟子可见矣。惜乎!其嘉言善行,不尽传於世也。其幸存而未泯者,学者其可不尽心乎!」

伯寿问:“曾子只以此三者自省,如何?”曰:“盖是来到这里打不过。”又问忠信。曰:“ 忠,以心言;信,以事言。 青是青,黄是黄,这便是信。未有忠而不信,信而不忠,故明道曰:‘忠信,内外也。’这内外二字极好。”

问曾子三省。曰:“此三省自是切己底事。为人处如何不要忠!一才不忠,便是欺矣。到信,只就事上去看,谓如一件事如此,为人子细斟酌利害,直似己事,至诚理会,此便是忠。如这事我看得如此,与他说亦是如此,只此便是信。程先生云:‘循物无违之谓信。’极好。不须做体、用说。”

为人谋如为己谋,便是忠;不如为己谋,便是不忠。

问:“为人谋,交朋友,是应接事物之时。若未为人谋,未交朋友之时,所谓忠信,便如何做工夫?”曰:“程子谓‘舜“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若未接物时,如何为善?只是主于敬。’此亦只是存养此心在这里,照管勿差失,宇录作“令勿偏倚”。便是‘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不动而敬,不言而信’处。”淳。

信者,忠之验。忠只是尽己。因见于事而信,又见得忠如此。

忠信只是一事。但是发于心而自尽,则为忠;验于理而不违,则为信。忠是信之本,信是忠之发。

“忠与诚如何?”曰:“忠与诚,皆是实理。一心之谓诚,尽心之谓忠。诚是心之本主,忠又诚之用处。用者,只是心中微见得用。”

问:“尽己之忠,此是学者之忠,圣人莫便是此忠否?”曰:“固是。 学者是学圣人而未至者,圣人是为学而极至者。只是一个自然,一个勉强尔。 惟自然,故久而不变;惟勉强,故有时而放失。”因举程子说:“孟子若做孔子事,尽做得,只是未能如圣人。”龟山言:“孔子似知州,孟子似通判权州。”此喻甚好。通判权州,也做得,只是不久长。

或问:“学者尽己之忠,如何比得圣人至诚不息?”曰:“只是这一个物,但有精粗。众人有众人底忠,学者有学者底忠,贤者有贤者底忠,圣人有圣人底忠。众人只是朴实头不欺瞒人,亦谓之忠。”直卿云:“ ‘己’字便是‘至诚’字,‘尽’字便是‘不息’字。 ‘至诚’便是‘维天之命’,‘不息’便是‘于穆不已’。”

或问“发己自尽为忠,循物无违谓信”。曰:“忠信只是一事,只是就这一物上见有两端。如人问自家这件事是否,此事本是,则答之以是,则是发己自尽,此之谓忠。其事本是,自家答之以是,则是循物无违,是之谓信。

伊川语解有一处云:“ 一心之谓诚,尽心之谓忠,存于中之谓孚,见于事之谓信。 ”(“孚”字不甚明白)

居父曰:“‘尽己之谓忠’,今有人不可以尽告,则又当如何?”曰:“圣人到这里,又却有义。且如有人对自家说那人,那人复自来问自家,傥其人凶恶,若尽己告之,必至杀人,夫岂可哉!到这里,又却是一个道理。所以圣人道‘信近于义,言可复也’。盖信不近义,则不可以复。”

补充:《论语·卫灵公》

三省吾身:省,察义。三省有两解。一,三次省察。一,省察三事。依前解,当作日省吾身者三,如三思三复。惟所省则为下列三事。

不忠:尽己之谓忠。 己心之尽不尽,惟反己省察始知。

不信:以实之谓信。 居心行事,诚伪虚实,亦惟反己省察始知。

传不习:传字亦有两解。一,师傅之于己。一,已传之于人。依上文为人谋与朋友交推之,当谓己之传于人。素不讲习而传之,此亦不忘不信,然亦惟反己省察始知。人道本于人心,人心之尽与实以否,有他人所不能知,亦非他人所能强使之者,故必贵于有反己省察之功。

今按:此章当属曾子晚年之言。孟子称曾子为守约,观此章,信矣。盖曾子所反己自尽者,皆依于仁之事,亦即忠恕之极也。

又按:《论语》以有子之言一章次学而章之后,不即次以曾子之言者,嫌为以曾子处有子后。另人巧言章,而以曾子言次之,是有、曾二子之言,皆次孔子言之后,于二子见平等义。

我每天常三次反省我自己。我替人谋事,没有尽我的心吗?我和朋友相交,有不信实的吗?我所传授于人的,有不是我自己所日常讲习的吗?”

马曰:“弟子曾参。”

言凡所传之事,得无素不讲习而传之。

[疏]“曾子曰”至“习乎”。

正义曰: 此章论曾子省身慎行之事。 弟子曾参尝曰:“吾每日三自省察已身:为人谋事而得无不尽忠心乎?与朋友结交而得无不诚信乎?凡所传授之事,得无素不讲习而妄传乎?”以谋贵尽忠,朋友主信,传恶穿凿,故曾子省慎之。

○注“马曰:弟子曾参。”

正义曰:《史记·弟子传》云:“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死於鲁。”

孔德

于2017年11月11日

若兰居

目录

上一章 1-3 巧言令色鲜矣仁章

下一章 1-5 道千乘之国章


新巴尔虎左旗1846558339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的翻译 -
莘真复方:[答案] 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注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

新巴尔虎左旗18465583392: 《论语十二章》前五章翻译 -
莘真复方:[答案]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

新巴尔虎左旗18465583392: 初中语文上册第十课《论语十二章》翻译 -
莘真复方:[答案] 论语十二章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

新巴尔虎左旗18465583392: 《论语十二章的原文及翻译是什么(高中论语十二章》的原文及翻译?
莘真复方: 《论语十二章》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新巴尔虎左旗18465583392: 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的上一句话? -
莘真复方:[答案] 论语学而第一 1·3 子曰:巧言令色(1),鲜(2)仁矣.” 1·4 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论语里仁第四 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17 子曰:“见贤思...

新巴尔虎左旗18465583392: 曾子曰:"吾日三省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莘真复方: 【原文】 1·4 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注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

新巴尔虎左旗18465583392: 《论语》原文及翻译 -
莘真复方: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翻译: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翻译: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 ...

新巴尔虎左旗18465583392: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莘真复方: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

新巴尔虎左旗18465583392: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原文 -
莘真复方: “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的原文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该句出自《论语·为政》,意思是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

新巴尔虎左旗1846558339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莘真复方: 曾子说,我这个人做学问很简单,每天只用三件事情考察自己.要注意的,他 做的是什么学问?“为人谋而不忠乎”替人家做事,是不是忠实?什么是“忠”, 古代与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