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的来历是什么?

作者&投稿:崔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 01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一般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性的艺术语句,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等,类别繁多,数不胜数。

    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民间谚语大全

    动手成功,伸手落空。

    想喝甜水自己挑。

    路要自己走,关要自己闯。

    天上下雨地下滑,自己跌倒自己爬。

    家有斗量金,不如自己有本领。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不怕别人瞧不起,就怕自己不争气。

    眼望高山,脚踏实地。

    不图一时乱拍手,只求他日暗点头。

    看到了目标,并没有到达目的地。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虽然有了好种子,庆贺丰收还太早。

    要想成功,必须走完从说到做这段路。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

    道儿是人走出来的,辄儿是车轧出来的。




文言文的来历
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

什么来源于什么成语?
五 成语的来源是什么~ 成语的【来源】大体上有三:【历史的继承】、【新成语的创造】、【对外族语的借用】。 一、【历史的继承】:我们今天所说的成语,大部分是从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沿用下来的。具体的说有四方面来源:一是【寓言故事】,二是【神话传说】等,三是【历史事实】,四是【作品中的名言】。 【寓言...

( )言( )语,谁知道常用词语的来历?
(风言风语)(不言不语)(豪言壮语)(千言万语)(花言巧语)(胡言乱语)(冷言冷语)(流言蜚语)(七言八语)(能言快语)(胡言汉语)(酒言酒语)(出言吐语)(风言雾语)(风言影语)(多言多语)(好言好语)(黑言诳语)(龙言凤语)(尖言冷语)(散言碎语)(空言虚语)(冷言热语)(流言飞语)(流言风语...

什么叫成语典故
2、指有典故来源的成语,不包括没有典故来愈的成语。 如:东施效颦 来源于:《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 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3、 至死不悟zhì sǐ bù wù 成语典故: 至:到;悟:醒悟。到死也不醒悟。

词语的来历是什么?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什么是语文?快告诉我!(语文的意思或含义)...
“语文”的含义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先复习一下叶圣陶先生对“语文”学科名称的来历及其含义的权威论述。他说:“‘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

大秦帝国的成语典故,你知道几个
这就是“一字千金”成语的来历。后用来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4、指鹿为马 秦末宦官赵高在秦始皇病故后假传圣旨命扶苏自杀,立胡亥为太子,他还想篡夺帝位,特地把一匹鹿当马送给秦二世胡亥,胡亥说是鹿,赵高叫胡亥问群臣。群臣有些迫于丞相赵高的势力违心说是鹿,只有部分说是...

“玉体横陈”这个成语出自哪里?有什么历史传说?
该成语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北齐二首》中的 “小怜yu ti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本意指美人的身体(或尊贵的身体)横躺(或横卧)着。该成语背后的主人公是北齐后主高纬的嫔妃冯小怜。一、成语来历 相传冯小怜不仅美丽,皮肤也好,白若凝脂,肌肤吹弹可破。身材凹凸有致,气吐芳香...

文言文起源于什么朝代
2. 文言文起源于哪个年代,本意是什么,如何来历 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

...韩国文字的来历,韩国文字的用法,什么是敬语,什么时候使用敬语?_百度...
朝鲜族在19世纪前以汉字为书写工具。15世纪李氏朝鲜世宗大王遣人完成《训民正音》,参考汉字外型创造了全新的拼音文字谚文。其实和汉语拼音的原理差不多,只是笔画还是像汉字的笔画。有一说是利用了周易的河图创造了元音字母,那些横(地平)竖(人直)点(刚开始是小圈表示天圆)的不同位置分别代表的是...

宁强县18664621987: 谚语的来源 -
子车可利福: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释 义】一寸长的黄金却难以买到一寸光阴.比喻时间十分宝贵. 【出 处】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西洋记》第11回:...

宁强县18664621987: 可以是一两句谚语的来源也可以是所有谚语的是怎么来的, -
子车可利福:[答案]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释 义】一寸长的黄金却难以买到一寸光阴.比喻时间十分宝贵.【出 处】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西洋记》第1...

宁强县18664621987: 谚语是怎么来的 -
子车可利福: 1.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

宁强县18664621987: 谚语的来历是什么? -
子车可利福: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根据内容,可以分为三类: (1)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如“长虫过道,大雨要到”、“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2)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如“人敬富的,狗咬破的”、“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3)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如“寒从脚起,病从口入”、“早晨起得早,八十不觉老”.

宁强县18664621987: 谚语的由来? -
子车可利福: 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例如: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2、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4、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5、众人拾柴火焰高.谚语是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总结,其中农谚语多带有地域性.

宁强县18664621987: 请问谁知道谚语的历史及来源 -
子车可利福: 来源可以分为六类:即长期的社会实践;长期的生产实践;长期的生活实践及经历;源于名著、寓言及格言;译借外国谚语;源于.

宁强县18664621987: 谁知道谚语的由来啊?????急!!!! -
子车可利福: 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习用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 谚语多半在民间口语中广泛流传,表达人们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闪耀着人民智慧的光芒. 谚语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结晶,同时在外国也收到广泛应用. 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宁强县18664621987: 汉语中谚语的由来或发展史,越详细越好谢谢啦 -
子车可利福: 所谓谚语是一些民间流传的常语,通常指一些含有丰富的知识、经验,有思想,有教育意义的俗语.例如: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材烧.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它是先民们生活经验与智慧的结晶,这些谚语流传久远,虽然都以口语方...

宁强县18664621987: 我想知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一谚语的由来? -
子车可利福:[答案] 以前有对兄弟,一个叫成事,另个叫败事,有天他们父亲叫他们俩练字,规定写完300个字,下午父亲回来后,看见成事写了150个字,败事写了250个字,母亲说他们俩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一谚语就是这样由来的

宁强县18664621987: 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谚语的起源是什么?
子车可利福: 我来教教你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谚语的起源是什么.这两句谚语是说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会风调雨顺,农民不会有旱涝之忧,来年会有个好收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