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笔下的妇女悲剧命运形成的原因

作者&投稿:呈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鲁迅写了许多封建社会妇女悲惨命运的作品,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封建社会的妇女形象,通过描写她们一生悲惨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的种种罪恶,愤怒地控诉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作者在同情她们的命运、关注她们生活的同时,也为她们的解放道路作了深层次的探索。

鲁迅在1918年发表的《我的节烈观》一文中,就对封建统治阶级鼓吹的节烈观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指出“表彰节烈”其实是强加给妇女的“畸形道德”;在《关于女人》一文中,他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社会制度把女人挤成了各样各式的奴隶,还要把种种罪名加在她头上。

”这表现出鲁迅对妇女的悲惨遭遇和不幸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和怜悯。

二、鲁迅作品中妇女形象的分析

与鲁迅的思想行为一致的是,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同样充满着对封建宗法制度罪恶行径的愤怒批判。

《明天》的主人公单四嫂“是一个粗笨女人”,是一个悲苦的守节妇女。

她勤劳善良,丧失丈夫后,遵循着封建礼教“从一而终”的观念不敢改嫁。

她没有什么非分之想,惟一的希望就只能寄托在自己的儿子身上;只想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和儿子。

然而,厄运却向她袭来。

宝儿生病,求签、许愿、吃单方,宝儿的病情依旧不见好转。

她只好把希望押在庸医小仙身上。

社会的冷漠使她连小宝的性命也没有保住。

小宝死后,这个寡妇的最后一点希望也随之破灭。

她的精神世界一片空虚,在她面前,那无尽无休的明天将意味着什么呢?在她周围除了想趁机揩油的人以外,她得不到一点同情,那人情的淡薄,真令人不寒而栗。

深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毒害的单四嫂,养成了逆来顺受、愚昧麻木、毫无抗争意识的奴隶性格。

她对自己所遭受的一切打击和不幸,只是通过所寄托的如梦幻般的“明天”,依旧是永远无法兑现的梦。

《祝福》展现了封建礼教对妇女压迫的深重残酷。

本文中的祥林嫂,这位勤劳善良的普通村妇,也是被封建礼教吃掉的弱小者。

封建社会的买卖婚姻使祥林嫂嫁给一个比她小十岁的男人,丈夫死后,其婆婆又将她像牲畜般地卖给山坳中的贺老六。

但第二次婚姻更不幸,夫亡子丧,大伯收房,将她赶出贺家。

当走投无路的她再次到鲁四爷家作佣工时,她已被封建礼教判定有罪:寡妇再嫁,伤风败俗;克夫克子,更是不祥之物。

封建卫道者鲁四老爷告诫四婶,不让祥林嫂祭祀时沾手。

鲁镇的人们也以“又冷又尖”的态度对待她。

祥林嫂精神上受到歧视、压迫;柳妈又告诉她死后要被阎罗王锯成两半给两个男人,使她极端痛苦,灵魂得不到一点安宁。

为赎罪名,祥林嫂用光她的工钱,到土地庙里捐了一条门槛,当作自己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

然而,不管她怎么为自己的命运竭力挣扎,她的种种努力始终得不到封建势力的承认和原宥。

捐门槛赎罪后,四婶一声“你放着吧,祥林嫂”,给予她精神上的最后致命一击。

她在鲁镇的祝福之夜,倒毙街头。

可以说,祥林嫂是被封建社会的政权、族权、夫权、神权这四条绳索活活勒死的。

封建卫道士鲁四爷,他不但对祥林嫂这个廉价劳动者进行残酷的剥削,从身体上对她进行摧残,还从精神上进行无情打击,指责她“不干不净”、“败坏风俗”。

最后将她踢出门外,使她沦为乞丐,最终倒毙街头。

族权的代表者婆婆和大伯,一个将守寡的她当牲口出卖,一个又将夫亡子丧的她赶出家门。

这一出卖一驱赶,充分暴露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残酷,也使祥林嫂身心受到了打击。

之后,社会无处不在的神权思想,又继续给她精神上的重创。

柳妈对她宣传阎王对寡妇再嫁惩罚的因果报应,这使从肉体到精神都受着双重奴役的祥林嫂陷入极度的恐惧之中,尽管柳妈这种并非恶意的恫吓带着封建迷信色彩,但愚昧麻木的祥林嫂却深信不疑。

祥林嫂最终被封建制度这座大山压碎了。

她的死,是鲁迅对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权、族权、夫权、神权的彻底批判与否定。

鲁迅在揭示封建势力对祥林嫂迫害的同时,也挖掘出在她身上的反抗因素。

但她这种反抗意识是朦胧的。

长期以来,由于受着封建反动文化思想的毒害,所以祥林嫂本能地以封建文化所规范的行为准则作为自己处世为人的依据和标准,因此她的反抗是受封建思想意识支配的。

她第一次逃到鲁镇打工谋生,这种对族权和夫权的反抗本是正当合理的。

但她不懂这是她求生存的权利,她逃走的目的只是为了逃避婆婆的虐待,最后她还是被婆婆劫回卖掉。

她被强迫改嫁时,也拼命反抗,但这种是对“从一而终”的恪守,是对封建节烈观的愚忠。

最后,她临死时发出究竟有没有魂灵地狱的诘头,虽然表明她对封建神权思想有所怀疑,但她的思想依旧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祥林嫂这一系列的挣扎和反抗,是不自觉的,其力量是微弱和苍白的,她最终还是被根深蒂固的封建大网络所捕杀。

祥林嫂的最终死去,虽然与自己的愚昧软弱不无关系,但根本原因还是吃人的封建制度。

相对祥林嫂来说,《离婚》中的爱姑,是鲁迅妇女题材小说中最具反抗性的农村妇女形象。

爱姑十五岁嫁入施家,她在众人面前怒骂其夫为“小畜生”,其公公为“老畜生”,这种大胆、泼辣、不屈不挠的性格,这场斗争显得激烈和火药味十足。

“打过多少回架,说过多少回和,总是不落局”。

最后,在七大人的“调停”下,爱姑的“不愿离婚”最终还是离了。

在庞大而坚固的封建势力面前,爱姑这条不安分的鱼,只能在水池中掀起几点水花,最终还是摆脱不了被吃的命运。

她想凭自己个人的力量,去冲破用几千年时间织成的强大的封建罗网,那只能是妄想。

当她意识到这点时,却又可悲地把希望寄托在七大人身上,认为他会为她主持公道。

而封建秩序和封建利益的维护都是由七大人之流操纵的。

爱姑这种天真幼稚的想法和行为,最终只能自吞失败的苦果。

在潜意识里,爱姑认为被丈夫休掉是“失节”的大事。

在封建社会里,只有休妻,没有离婚,而休妻是当时社会被人们尤其是妇女认为最耻辱的事情,被休之人,其地位是连寡妇也不如的。

为此,爱姑才反抗,想讨回一个“说法”。

爱姑表现出来的行为,说明她灵魂深处还是被封建伦理道德中的“从一而终”的观念牢牢地统治着。

从这一角度看,尽管她的反抗激烈,但其意义是有限的。

祥林嫂、爱姑这些封建社会农村妇女的典型形象,在数千年漫长而黑暗的艰难历程中,所受的封建思想毒害更深,背负着更为沉重的精神重压,灵魂深处被奴化、被扭曲更为严重。

鲁迅对她们表现出更大的关怀与同情,同时也表现出无限的悲哀和忧愤。

作为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的鲁迅,在关注妇女问题时,不但把眼光放在农村妇女身上,也把焦点放在城市的新型女性身上。

《伤逝》是鲁迅以城市知识女性作为主人公的作品。

子君是另一种类型的妇女。

她是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知识女性。

她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这是妇女个性解放的呼声。

她以此为思想武器,为自己的恋爱婚姻自由而奋斗,和史涓生建立起小家庭。

但是,胜利的喜悦却是悲剧的起点,悲剧和社会根源是封建势力的压迫。

封建势力视青年自由恋爱为伤风败俗,局长一纸解职令导致涓生失业,经济的重压加速了涓生与子君感情的分裂。

但主人公信奉的个性解放思想的局限性,也是造成悲剧的思想根源。

子君追求的只是恋爱婚姻自由。

奋斗的目标实现,就把狭窄的小天地当作整个世界,把小家庭生活当作整个人生意义。

正如鲁迅在杂文《娜拉走后怎样》中说的,社会制度没有变革,也没有经济权,即使像娜拉似的因个性觉醒而走到社会上去了,恐怕也只有堕落或回来两条路。

子君走出封建家庭,走进了小家庭,在旧势力压迫下,又回到封建家庭,在无爱的人间抑郁而死。

个性解放思想和“未褪尽旧思想”是子君悲剧主观方面的原因。

子君虽然成为追求个性解放的牺牲品,然而,她毕竟从封建桎梏中冲出来了。

她与封建道德礼教毅然决裂的呼声将会成为时代的强音,她那凄丽的悲剧形象将使封建压迫下的中国妇女从中受到启发和鼓舞。

三、小结

本着“为人生”的启蒙主义精神,怀着对受压迫妇女的痛惜之情,鲁迅以悲愤的现实主义笔调去揭露病态社会的魂灵,以期引起疗救。

作者塑造了单四嫂、祥林嫂、爱姑、子君这几个血肉丰满的艺术典型,通过她们在封建社会及其道德礼教迫害下的悲苦人生命运,揭露和批判了封建宗法制度的黑暗和愚民政策所造成的罪恶。

这是鲁迅塑造这些妇女形象的目的之一。

半个世纪前鲁迅塑造的妇女形象,她们的反抗与挣扎,虽然最终还是失败了,但她们的这种抗争精神及不屈性格,却启示和鼓舞了无数妇女,她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

鲁迅作品所塑造的这些妇女形象,其结果是悲惨的,但意义却是深远的。




鲁迅笔下的经典人物形象
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但并不是为了自由而反抗,而是为了顺从封建礼教而反抗,祥林嫂从始至终都选择了对封建礼教的屈服,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鲁迅笔下的典型人物有哪些?他们各处自哪部作品中?此人物有什么性格特点...
狂人,出自鲁迅的也是中国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他是一个被封建礼教压迫而发狂的人,主要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阿Q,出自《阿Q正传》,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劣根性。祥林嫂,出自《祝福》,这是封建社会妇女悲剧命运的缩影。孔乙己,出自《孔乙己》,他...

探究祥林嫂悲剧的原因
关于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人们大多严格地从社会学的角度加以分析,认为其悲剧的产生是由社会因素所致。有的教学参考资料更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论述了旧中国的妇女被套上了封建政权、族权、夫权和神权这四条绳索。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的悲剧正是这一观点最形象生动的写照。祥林嫂是“四权”的受害...

鲁迅先生笔下哪个人物最能体现人们的麻木顺从
狂人,出自鲁迅的也是中国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他是一个被封建礼教压迫而发狂的人,主要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阿Q,出自《阿Q正传》,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劣根性。祥林嫂,出自《祝福》,这是封建社会妇女悲剧命运的缩影。孔乙己,出自《孔乙己》,他...

鲁迅的《呐喊》有什么样的内涵和艺术特征
作者鲁迅说他笔下的人物全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而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呐喊》中的小说,基本上是悲剧的结局,但在悲剧中作者常融进一些具有黑色幽默的讽刺和幽默夸张的喜剧因素...《明天》中通过单四嫂子这个就中国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的展示,批判了封建男权思想对中国劳动妇女的戕害,...

鲁迅笔下的下层劳动女性都有谁?
《伤逝》的女主人公子君是鲁迅先生塑造的又一个成功的妇女形象。子君是现代文学作品中一个具有反抗精神、最终被旧制度吞噬的女青年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伤逝》写的是知识妇女的悲剧。 子君受过良好的教育,是为“五四”革命狂飙所唤醒的女知识青年。她常“谈伊孛尔,谈泰戈尔,谈雪莱”,并以这些资产阶级个性主义者的...

现当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鲁迅笔下的妇女形象。五千字
鲁迅笔下的妇女形象妇女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妇女在社会生活中是否获得自由、民主、平等的权利,是衡量社会解放与否的标志。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妇女,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受着政权、族权、夫权、神权的残酷压迫,她们必须恪守封建礼教及其道德标准,因而所受的苦难是最深重的。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和感受,中国文化革命主...

《平凡的世界》:女性的悲剧命运
作者对秀莲这样朴实的农村妇女也没有安排好的命运,她分文不取嫁给了贫穷朴实的少安,共同度过了最艰难的一段岁月。当经历了贫穷,终于可以享受事业成功带给她的欢乐和幸福时,她却积劳成疾、身患绝症而倒下了。02 路遥为什么这么残忍地对待女性朋友呢?在他的笔下秀莲有一种崇高、纯粹的美,她把自己...

如何理解鲁迅的风波中的人物形象?
鲁迅的风波中的人物形象 赵七爷是一个乡村酒店里的主人,所谓的遗老,有学问的人。他总是靠假学问来骗人。塑造这个人物是为了表现长期以来封建势力对人民的统治之严酷,毒害之深,造成了国民的愚昧。九斤老太的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不是简单的写她不满的情绪,而是要揭示出陈旧腐朽的保守观念,从中...

祝福读后感
祥林嫂,这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说人物,而是一个无比深刻的艺术典型,是旧中国被侮辱与被迫害的广大劳动妇女的化身。祥林嫂的悲剧,正是呻吟在社会最底层的广大...鲁迅炉火纯青的艺术技巧让我震撼,而他笔下所流淌的那些深沉而激愤的思想,他所流露救国救民的情绪,深深眷恋祖国,却又憎恨病态社会现实的情感,更是让我掩卷...

阳新县13066887596: 鲁迅《祝福》里祥林嫂悲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戚磊祺尔: 主要原因是几千年吃人的封建礼教与封建统治的教化愚弄,扼杀封建社会广大妇女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而由此导致了统治者劳动大众的封建愚昧思想文化社会氛围.

阳新县13066887596: 在鲁迅<<祝福>>这一课文中,简单复述祥林嫂的悲剧.并说明造成悲剧的原因. -
戚磊祺尔: 首先,祥林嫂不是被柳妈逼死的.柳妈只不过是她死亡的一个催化剂而已,柳妈只是加速了祥林嫂的死亡,她不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本原因.但是,柳妈让祥林嫂去捐门槛之后,大家对祥林嫂的态度却没有变,这使得祥林嫂的心再一次收到了...

阳新县13066887596: 鲁迅笔下的妇女悲剧命运形成的原因 -
戚磊祺尔: 你好!我个人认为是当时的封建思想还占据着每个人的心理....如有疑问,请追问.

阳新县13066887596: 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
戚磊祺尔: 我觉得真正让祥林嫂死亡的原因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封建思想的影响,第二方面就是当时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冷酷与无情.这些才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本原因,鲁迅写这篇文章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于刺激当时人们麻木的心灵.

阳新县13066887596: 在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的孩子啊毛如果没有死 -
戚磊祺尔: 阿毛的死是祥林嫂悲剧的导火线,如果阿毛不死,祥林嫂也许会不会如此悲惨,但当时的封建礼教的威严是抵抗不过的,即使阿毛不死,祥林嫂依然摆脱不了这个吃人的社会,当然摆脱不了被吃的命运,最终依然会以悲剧而告终!制度不变,命运不变!

阳新县13066887596: 祥林嫂的悲剧是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
戚磊祺尔: 1:大致来说是社会悲剧! 2:细读鲁迅的《彷徨》中的《祝福》可看出来→“祥林嫂”勤劳、朴实、坚强、善良、充满了活力,但她逃不出当时那个时代的思想局限性(第3条还要说明),因为她不是知识分子,也没有很高的学识,只是一个旧...

阳新县13066887596: 鲁迅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
戚磊祺尔: 鲁迅作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在小说《呐喊》、《彷徨》中对处在封建社会最底层的易被伤害、被侮辱的中国妇女,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对女性的形象进行了审视. 中国封建社会形成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格局,用一道家庭...

阳新县13066887596: 《伤逝》中子君涓生的爱情悲剧有何典型意义(600~800字) -
戚磊祺尔: 这是我前两天自己写的一点读后感.《伤逝》是鲁迅唯一一部以青年爱情为题材的小说.小说讲的是两个具有“新思想”的青年,自由恋爱,冲破重重阻力,走到一起.但是最终却以悲剧而收尾,反映了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社会悲剧.鲁迅对...

阳新县13066887596: 论述《伤逝》中子君爱情悲剧的意义 -
戚磊祺尔: 涓生和子君爱情悲剧的思想意义在于,从反面告诉我们:追求爱情婚姻自由,真正实现个性解放,必须同改造社会的斗争结合起来,才有出路.也就是说,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有两方面:当时社会现实的客观原因和涓生、子君思想上主观原因.造成涓生和子君爱情悲百的客观原因.在客观上,他们背叛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行为,既不容于家庭,也不容于社会.涓生在百无聊赖中等待子君就曾“我便要取了帽子去看她,然而她的胞叔就曾当面骂过我.”可以想见封建家庭礼教的代表子君的“胞叔”对“爱情自由”、“婚姻自主”是多么残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