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封朱姓藩王,背后有什么考虑?

作者&投稿:云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开头所提到的古言,正是清朝康熙皇帝对于朱元璋的评价。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南巡时期,亲自带领文武大臣来到南京明孝陵前祭祀,以帝王之尊行三跪九叩之礼。一个前朝皇帝能令康熙如此敬佩,可见其功绩。
当然,这也是历史上一位谨慎得出了名的皇帝,唯恐臣子夺权。但在前有七国之乱的典例之下,他为什么还要大封朱姓藩王呢?
这一切还要从他的人生经历开始讲起。
一、早年颠沛流离
《御制皇陵碑》中记载:“兄弟异路,哀动遥苍。汪氏老母,为我筹量,遣子相送,备礼馨香,空门礼佛,出入僧房”。此记载证实朱元璋入寺为僧。
好端端的,又没有什么虔诚的佛教信仰,朱元璋为何去当了和尚呢?
说到底还是生活所迫。
我们常说人的一生最悲惨的三件事: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朱元璋贵为开国皇帝,其实在做人里是特别悲惨的,因为这三件事在他的一生当中全部遇到。
最为困难的时期,当属他少年时。
公元1328年,朱元璋出世了。一般史书都会记载,一个王朝的开国皇帝天上都会有怪现象。朱元璋也不例外,据史料记载,农民朱五四的第四个儿子诞生时,整个屋子红光满室。
这实际上也算是一种祥瑞之兆,历史上大多数名人出生中,都会有这样的神奇现象。但在朱元璋的前半生中,实在是难以看见生活的希望。
他的童年过得十分凄苦,家里住的房子严重违反人类的基本的一个生存规律:冬凉夏暖,四面透风,完全失去了房子原本就应该该有的御寒与遮风挡雨的功能,可以说是跟头顶上只有一片瓦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了。
因为要养活自己,要吃饭,要在乱世暴政之下存活下来,于是他在地主刘德家找了一份放牛的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年。然而这并不是最苦的,此后他还经历了父母双亡,兄弟离散的事件,对于凄苦人生也十分绝望了。
迫于无奈之下,他才去皇觉寺寻求庇护。但覆巢之下无完卵,社会大动乱之下,佛门也无法再给他提供庇护,他再次走上了独自面对残酷生活的道路。
而此后的人生转折,来自于一封信函。
二、参军迎来人生转折
这封信,正是朱元璋昔日好友寄来的,邀请他去投奔郭子仪。彼时的朱元璋正走投无路,就听从他的建议加入了起义军。
不曾想,正是这一个决定,使他迎来了人生最大的转折点。此后朱元璋的人生走向是怎么样的呢?那可谓是步步高升。
他二十五岁加入到郭子仪的农民起义军里,开始了自己创业的第一步。在这个大熔炉里生存,要一不怕死,二不怕苦,枪林弹雨要上,风雪雷电要走,每一步都要小心谨慎,有勇有谋。
最终凭着自己出色的胆识和军事才干,朱元璋一次次从死神手中挣脱,逐渐成长,强大起来,在群雄争霸中拔得头筹,在自己四十岁的时候成为了继刘邦之后的又一平民皇帝。
公元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他称帝之后,开启了一个绝无仅有的新时代。
当然,由于皇位来之不易,朱元璋的疑心也十分重,唯恐有不法臣子觊觎他的皇位。正是因为这样,几千年来一直存在的丞相一职,也在朱元璋统治时期被撤了。
由此可见,朱元璋的疑心有多么之重,他深知臣子职权之大,对于皇权的威胁也是很大。但这样的一位君王,为什么却还坚持封藩呢?
这和他对七国之乱的理解有关。
三、为巩皇权坚持封藩
分封制开始于西周时期,随后的中国历史,一直在分封制的阴影下前行,大一统王朝多毁于这一制度。
但早在春秋战国时,适应中央集权的郡县制逐渐取代分封制。秦始皇统一全国,普遍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建立了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
也就是说,历代的君王早已知道分封的危害,却为何后世又重蹈覆辙呢?七国之乱已然是一个相当惨烈的例子。
七国之乱的爆发是必然的,这和刘邦当初制定的宗室王国制有着莫大关系。刘邦当初的目的为了防止当年秦国郡县制迅速亡国的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王国的实力越来越大,严重地威胁了汉朝中央政府的安全,也使得中央政府的税收大量流失,外面还有匈奴的严重威胁。
但这些都是表象,实际上却是皇权与诸侯王国关于权力的争夺。换言之,是华夏贵族最后一次与皇权的博弈。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显然问题出于分封制上。但朱元璋却不这么认为。
明初,朱元璋还实行分封制,将24个儿子和1个从孙分封到全国各地,以巩固统治。由于北元回归大漠后保有相当强的军事力量,对明朝北部形成极大威胁,故朱元璋分布在北方边防线上的塞王兵力尤为雄厚,洪武后期,这些塞王已掌握边防军事指挥权,防止了军权旁落。
历史上早已有前车之鉴,朱元璋为什么如此“糊涂”?实际上,他自己对于“七国之乱的理解比较不一般,所以才会做出如此惊人的举动。
在他看来,七国之乱最大的错不在于藩王,而在于君王。他认为是天子过于薄情,没有善待藩王,才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倘若天子重情重义的话,藩王也会尽职尽责地为天子守卫河山。
这听起来是多么仁慈大度的君王之言,但朱元璋其实也不是什么善茬,他登基之后为巩固皇权,也使了不少手段。只不过在评价他人的故事时,他倒是能够好好说话了。
再加上,他分封的藩王,全是他的朱家子弟。
历代地方割据势力给朝廷造成的威胁,尤其是元末河北军阀察罕帖木儿等拥军割据的事实给朱元璋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为了避免类似历史悲剧的重新上演,朱元璋决心依靠宗室子孙对地方军政官吏加以监督和限制。
他不止一次的说过:“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储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
这样,在朝廷,有皇帝直接掌管,在地方,有宗室子孙协理。内外相辅,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明王朝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这也是他为什么不顾一切执行分封制的原因,弊端再多,早期终归是为他暂时安稳了天下。至于后来再发生的靖难之役,已是他当时无法预料的了。
小结
一朝天子一朝臣,各朝各代的发展,终归是来自于皇帝的操控。朱元璋何其厉害何其聪明,到底还是不能未卜先知。在他掌握朝政的时代里,天下未曾因为分封而动乱,也说明了他把控大局的实力。
总而言之,朱元璋在见识过那么多先例之后,依然选择分封藩王,还是来自于他的个人想法。不可否认,分封制在可以掌控的程度之内,对于君王确实是有利的。
只不过,朱元璋的后世子弟,或许并没有他那么强大的力量,所以也使得这分封渐渐失控。朱元璋对于七国之乱的理解还是有些片面,毕竟,动乱不仅仅来自于天子的薄情,也可能是藩王先起了异心。


朱元璋简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今安徽凤阳人,汉族,字国瑞,原名重八, 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中国古代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洪武元年(1368年)初,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当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又平定西南...

朱元璋出身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朱元璋是怎么发迹的???
子兴大喜,署为镇抚,复将养女马氏给与元璋为妻,后为高皇后。至正十五年三月,郭子兴病逝,其子郭天叙代领其众,时韩林儿出诏封天叙为都元帅,张天佑为右...明太祖死后只有四年,朱允炆政权就被四叔朱棣推翻,而且朱棣一上台,就消除了藩王的兵权,至明中叶之后,藩王只有虚号,而无实权。 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

朱元璋 明朝
在明代徐祯卿的《翦胜野闻》中,他引用了朱元璋自己作的《朱氏世德碑》碑文,那上面是这样记载的:朱元璋这一朱姓宗族,出自金陵之句容,家住朱家巷,地属通德...有了身份,便不能再用从前的小名重八了,于是就另起了正式名字元璋,字国瑞(朱,为“诛”,元,指大元朝,璋,一种尖锐玉器,意思就是诛杀元的利器)。当时...

朱元璋的父亲叫什么?
朱初一死后,家里一贫如洗,朱元璋父亲朱世珍(本来叫朱五四,后来朱元璋给父亲追名为朱世珍)只好东迁西移,五十岁时,才在濠州钟离县(今安徽凤阳)的东乡定居下来,并在这里有了朱元璋。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

朱姓为什么叫沛郡世家
是朱姓中最显赫的一支,今天大多数朱姓族人都称自己为沛国朱氏,甚至海外朱姓华人之祠堂也以“沛国堂”为堂号。记载称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讳元璋,字国瑞,姓朱氏。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钟离。”由此可见,明朝皇族朱氏属于沛国郡。

朱元璋的主要历史活动是什么?
所以叫朱重八,后改名朱元璋。[13] 朱元璋生长在濠州钟离孤庄村[14] 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其父为朱世珍[15] ,母为陈氏。[16-17] [18] 在明代徐祯卿的《翦胜野闻》中,他引用了朱元璋自己作的《朱氏世德碑》碑文,那上面是这样记载的:朱元璋这一朱姓宗族,出自金陵之句容,家住朱家巷,地属通德乡,其地在今江苏省...

朱元璋的祖先都是农民吗
朱元璋的祖辈生活在古泗州(今江苏省盱眙县)。父亲朱五四(后改为世珍),母亲陈氏为濠州钟离县(今安徽省凤阳县)人。朱元璋家里排第四,家族兄弟排第八,所以叫朱重八。根据朱元璋自己写的《朱氏世德碑》碑文载:朱世珍的宗族,出自金陵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市),家住朱家巷,地属通德乡,朱家几代...

朱元璋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17-18] [19] 在明代徐祯卿的《翦胜野闻》中,他引用了朱元璋自己作的《朱氏世德碑》碑文,那上面是...于是便把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58] 从此军中改称他为朱公子,朱元璋另起了正式名字元璋,字国瑞[59]...1355年,郭子兴死,被韩林儿封为左副元帅。1356年,领兵攻占集庆,改名应天府,建江南行省,称吴国公。

沛国世家是什么意思?
如今,大多数朱姓族人自称为沛国朱氏,甚至海外的朱姓华人在他们的祠堂中也常用“沛国堂”作为堂号。历史记载中提到,明朝的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名元璋,字国瑞,姓朱。他的家族原本居住在沛国,后来迁至句容,再后来又迁至泗州。朱氏的始祖朱世珍,最初是从濠州的...

商丘市17838499234: 明太祖分封藩王的目的 -
沃饱健胃: 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但并非嫡子(其母为庶母),而朱元璋却早早的将他立为太子,可见他对朱标是很满意的.朱元璋对朱标的深厚感情使得他在朱标死后选择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继承皇位.这个选择应该说也是不错的,从后来的情况来看,...

商丘市17838499234: 朱元璋为什么要分封藩王 -
沃饱健胃: 为了巩固统治.他分封的藩王都是自己的儿子,把各方权力全掌握在朱家的手中.以便抑制随自己打天下的重臣名将.本来他儿子太子朱标是很不错的,但是他也怕文臣武将不服,然后几个大案弄死不少.万万没想到后来太子死了.皇太孙就更弱了,那就彻底杜绝重臣名将把持权力的机会,让儿子们镇守四方吧.估计他也没想到自己的儿子会起来造孙子的反.

商丘市17838499234: 朱元璋为什么把儿子分封到各地 -
沃饱健胃: 朱元璋之所以坚持分封,并非没有汲取历史教训,实在是老朱的无奈选择.辛辛苦苦的打下了江山,他是绝对不能让外姓做大,因此,尽管他知道风险的存在,但还是决定分封,毕竟藩王也都是自己的子孙后代.当然,他也为了保持安全,在大明帝国的心脏地区——南京和浙江等地不行分封,要封就封的远一点.而且为了防止藩王和朝臣勾结,朱元璋还规定藩王每三年才能朝见一次.平时对藩王也有诸多限制,所以藩王们实际上只能关起门来称大王.说白了还是为了防止地方藩王坐大,以免重现骨肉相残的历史悲剧.

商丘市17838499234: 朱元璋大行分封制有何历史影响 -
沃饱健胃: 前期的分封制是为了维护王朝的稳定,但最终导致朱棣以藩王身份占了皇位,朱棣登基后逐步取消了分封制

商丘市17838499234: 明太祖分封藩王是为了
沃饱健胃: 答案A 此题旨在考查“明太祖分封藩王”这一知识点.明太祖分封藩王的目的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商丘市17838499234: 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直接掌握了兵权? -
沃饱健胃: 1.朱元璋杀功臣,收军权,强化皇帝集权.2.设立厂卫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指挥控制,用于探听朝臣民间动向,加强舆论控制.3,.大肆分封朱家子孙为藩王,靠藩王监督地方统治,用地方管理制衡藩王,企图一举两得.4.军事上基本沿袭文官制约武将(虽则有明一代也确实出了几个文武全才的以文入武的名将,如王守仁、戚继光、袁崇焕,比北宋强了不少),并创造性的大量使用宦官监军监视制衡.明朝皇帝坚信太监没理由造反,恰恰太监祸害明廷最甚,也是一大讽刺.

商丘市17838499234: 名词解释:靖难 - 靖难之役是什么意思?
沃饱健胃: 靖难之役,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 争.起于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恶”的名义举兵反抗朝廷,至建文 ...

商丘市17838499234: 明朝朱元璋给他自己的皇子皇孙规定了哪些福利 -
沃饱健胃: 明代分藩是朱元璋定下的规矩,他将儿子们分封到各地,建立藩国并世代延袭,保证子子孙孙享受富贵.之后的明代帝王,也均把子孙封为藩王,世代享受封地和厚禄,安享尊荣.但明朝三个世纪以来,一个贯穿始终的政治问题,就是藩王问题.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养成了一大群“寄生虫”.据记载,明朝共有过266位藩王.到后期,举全国之力都无力供养.

商丘市17838499234: 明朝藩王有什么权利?靖难之役前后有何区别? -
沃饱健胃: 削藩只不过是为了集中皇权,使藩王的权力不至于威胁到皇权,而封藩也是必要是,为的是“亲亲之谊”,屏藩社稷.一旦国家有什么灾难,封在各地的藩王可以起到领袖作用.民间尚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之说,何况帝王之家,难不成要...

商丘市17838499234: 靖江王的历史和功绩都有哪些??求大神帮助 -
沃饱健胃: 【靖江王】 为巩固明朝朱姓的一统天下,朱元璋采取了"众建宗亲以藩王室"的政策,于洪武二年【1369】定封建诸王之制.洪武三年【1370】封诸王子为各地藩王.在22个藩王之中,其侄孙朱守谦被封为靖江王,洪武九年【1376】就藩桂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