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时统治者推行的郡县封国制不是解决了诸侯国问题吗,怎么又带来了王国问题

作者&投稿:牛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西汉初期实行的封国制导致王国问题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一大难题。谁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

汉武帝,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加强了统治

汉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有封国制的存在,这是同秦最大的相异之处。早在楚汉战争时间,刘邦为了分化项羽的阵营,壮大自己的力量,曾封韩信、英布等为王,这些人因为非刘姓,故称"异姓"。由于异姓王非刘邦嫡系,又雄踞一方,在封立后数年之中,他们相继被诛除殆尽。与此同时,刘邦又大封他的子弟为王,称为"同性王",高于列侯。当时封立的"同姓王"共有9国,他们在封国内是国君,权力很大,其政权与中央基本相同,除太傅和丞相由中央任命外,自御史大夫以下的各级官吏,都由诸侯王自己任命。诸侯王还有一定的军权、财权等。史称"郡国并行制"。
  西汉地方行政区划制度。西汉一代二百年间(前202~公元 8)的疆域和政区变化很大。初期的版图小于秦代,北方的河套地区为匈奴所占有,南方五岭以南为赵佗所割据(见南越),东南(今福建、浙南)地区和西南(今贵州、云南、川西南)地区也脱离了中央政权的管辖。全境只有四十余郡,其中大部分郡属汉高祖刘邦所建立的诸侯王国所有。
  汉初诸侯王国地位远在汉郡之上。景帝三年(前154)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以后,诸侯王国支郡逐渐被削,诸侯王特权被夺,王国地位降格,与郡同为一级行政区划。汉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遂行郡(国)县两级制,与秦代的单一郡县制实质上没有什么差别。
  文景两代相继执行的以亲制疏和众建诸侯之策,使王国数目增多,领域缩小;景帝悉收王国支郡以属中央,又使汉郡数目激增,至景帝中元六年(前 144),共有王国二十五(西汉一代王国最高数),汉郡四十三。但是版图仍与汉初一样,并未扩大。
  汉武帝以后分全国为司隶部一,刺史部十三,共十四个监察区。上述一百零三郡国即依地域分属这十四部。
  汉高祖刘邦建汉之初,中央机构继承秦制,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在地方上则实行“郡国并行制”,即一方面设郡,另一方面分封同姓子弟为王,建立诸侯国。诸侯国后来逐渐成为割据一方的地方势力。文帝、景帝时,为消除地方势力对中央的威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文帝采纳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把齐国分成六个小王国,把淮南国分为三个小王国,以削弱其力量;景帝采纳晁错“削藩”的建议,削减了几个诸侯王的封区,导致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之乱”。“七国之乱”平定后,景帝下令取消了诸侯王的治民权,又减缩诸侯王的统治机构,降低王国官职的等级,使之成为中央直接管理的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基本上解决了刘邦实行诸侯王制度的弊病,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汉朝承袭了秦朝“郡县制”,这种行政区划管理制度,与秦行政区划不同的是,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推行封国制,封国包括王国和侯国,这种两种并行制又称“郡国制”,两汉时期虽郡国并行,但仍以“郡县制”为主。汉朝初期,刘邦面对拼凑起来的诸侯势力和亡秦后的六国背景,首要任务是:勉力维持稳定局面,铲除异姓诸侯王,以分封子弟的方式,调和异姓诸侯王与郡国制的两极偏差,刘邦与项羽相争时,先后分封七个异姓王。称帝后,又分封同姓子弟九王,使后来中央政府及封国之间的斗争,延续了很长的时间。汉初恢复封建制,同时又施行郡县制,使郡国杂处,以相牵制,对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起到积极作用。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

汉初推行的并没有解决问题呀,那只是统治者想更好的巩固自己的权力所设置的,虽然是郡县封国制,诸侯国归郡县管,可是被分封的王侯都是皇亲国戚,谁惹得起,再加上其中不乏有狼子野心的人,不甘心屈居人下,就有所谓的七国之乱,什么的,并且诸侯国对汉中央ZF威胁很大,又是叛乱又是暴动,横行无忌。汉武帝时期决定解决这一隐患,就更加封赏,不是不封,而是让王侯的子嗣都可以继承他的家产,就比如一个王有10个儿子每个儿子都分掉土地与财产,儿子又有儿子,又继续分,直到后来有些王族后裔就和一些富人没什么区别了,这才基本解决了(挺像刘备的遭遇,中山靖王之后嘛,卖草鞋)

说白了就是和秦朝的郡县制和诸侯封地并存的一种制度!

汉初经济凋敝所封的王国大都势力弱小没有反抗中央的资本加上当时血缘关系与皇帝比较近所以 王国问题还不突出
后来随着经济的恢复 王国的实力有所加强 各王国国王与皇帝血缘关系疏远加上各王国拥有很大的独立权这使一些大国国王的政治野心恶性膨胀 自然就对中央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

准确说是郡国并行
这个是沿用了秦朝的郡县制.但是又有所发展,就是在地方既有郡又有国.
后来的七国之乱 就是因为这个

<资治通鉴>里司马光曾经引用班固的话来评价汉初诸侯制度,结论简单的说就是"矫枉过正".这四个字是改革的关键,也就是我们政治上说的"度"."矫枉过正"就是超出了"度".

司马光站在刘邦的角度,分析其之所以广兴诸侯的原因:秦朝的灭亡,就在于其失去了诸侯的藩辅,乃至于天下骚动,而无诸侯起来协助秦朝镇压,此所谓"王子等同匹夫".刘邦想象的仍然是周朝的制度,开国有周 召之辅,后衰微有齐桓 晋文之佐.

因此,憧憬周朝,感叹秦朝,刘邦很乐意众建诸侯.刚开始的诸侯大多是军功异姓.分封地盘相当庞大,刘邦直接管辖的范围甚是有限.但用吕后的话说,"异姓"则人心隔肚皮.因此,韩信 彭越 英布 卢棺相后被处理.异姓封王从韩信开始,卢棺时达到颠峰.

处理了异姓诸侯,刘邦仍未放弃分封制度.同姓诸侯王就是这个时候开始的.而分封的新诸侯地盘跨州连郡,经济富足,军容可观,比之先前异姓诸侯则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刘邦地盘甚小.刘邦 吕后之后,地方诸侯实力也积攒许多,因此开始发难.淮南厉王 吴楚七国.

虽然贾谊 晁错都提出了类似推恩的办法来抑制诸侯,但文景并未予以行动.

汉朝初期分封的最大弊端就是"矫枉过正".用主父偃的话"国小则无邪心."汉朝初期的诸侯就是太强大,所以才形成对中央的威胁.这也就是吴楚之后,汉武帝推恩的原因.


中国古代夏朝到明朝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分开写...
③郡县制:在地方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县级以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组织。作用:郡县制的建立,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打击了地方分裂势力,确保了皇帝对全国的统治,有力的维护了国家统一,也是官僚政治取代...

秦朝怎么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九卿:丞相之下设有九卿,分别掌管国家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3、推行郡县制: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是县长,县以下设乡、里基层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①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灭亡六国,建立...

郡县制是谁发明的?
司马迁说秦始皇分天下为36郡,《晋书》以为统一后又有所增设,可达40郡之多。汉时不断增立新郡,东汉顺帝时全国共有105郡国。国指诸侯王国 ,武帝以后 ,国的地位相当于郡。一郡所统之县,一般约为20县上下,一郡总人口数以20万左右者居多,多者也可逾百万。汉代一县,其面积大约为方百里。汉代...

秦朝的郡县制奠定了以什么为特征的行政建制?
秦朝的郡县制奠定了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行政建制。郡县制的作用主要在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维护统治者阶级的利益。它的推行是古代中国从奴隶社会跨入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使得中国第一次成为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中央政府的地位第一次被真正重视。

郡县制和分封制有什么区别?哪种制度要更好一些?
秦朝制度 郡县制的特点就是皇帝可以直接控制所有郡县的人事权,皇帝的命令可以直达所有郡县,天下所有人都认皇帝为最高统治者,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分封制是秦朝之前的主要政治制度,从夏、商、周三朝中国奴隶制社会开始,就实行的分封制,分封制的核心是由天子分封诸侯,由诸侯分封卿大夫,由卿大夫...

刘邦刚刚建立汉朝的时候是有多穷?
汉朝初期的无为而治政策,也是同样的道理,汉朝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所以推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当时的各个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是拥有绝对的自由权利,可以有自己的军队还可以自己发行纸币。如果真的不是统治者太穷了,没有办法制约那些诸侯国。会给下面的诸侯国这么大的权力吗?

秦始王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创立了一套什么?最高统治者又称什么?
最高统治者称 皇帝 他推行郡县制。将天下分为36郡 后来加至41个。各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员,掌政事。太尉掌管军事,不常置 是虚职。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手,掌图籍秘书,监察百官。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与诸卿议论政务,皇帝作裁...

中国古代夏朝到明朝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分开写...
(3)郡县制:在地方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①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县级以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组织。②作用:郡县制的建立,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打击了地方分裂势力,确保了皇帝对全国的统治,有力的维护了国家统一,也是官僚政治...

汉初为何采取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的治国手段?而不是仅郡县制?
分封制是现实,郡县制是理想。秦朝之前的朝代一直实行的是分封制,秦朝虽然实行了郡县制但是依然改变不了亡国的命运。汉初选择分封制还是郡县制须设身处地的思考。分封制 分封制是统治者奖励有功之臣方式,划一片土地归功臣统领,名义属于统治者,但实质土地之内是功臣说了算。秦末刘邦兵少将寡,只是...

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谁创立的?在地方推行的制度是什么
二是统治的需要,即根据建立和巩固政权的政治需要,建立新的政治制度或变革旧的政治制度。如西周的分封制和秦朝的郡县制。周武王推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的政治制度,不仅巩固了西周王朝,还拓展了疆域。秦朝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顺应了国家统一的需要,体现了古人治国的政治智慧。分封制的确立与废除,...

上杭县17341075073: 下列制度中不属于“汉承秦制”的是 -
桓药肾康:[选项] A. 封国制度 B. 郡县制度 C. 皇帝制度 D. 监察制度

上杭县17341075073: 汉初封国制是什么,它与儒学有什么关系?求解,, -
桓药肾康: 封国制:汉封功臣,大者王,小者侯.就王而言,主要有二种:一是异姓王,一是同姓王.楚汉战争后期,汉高祖刘邦迫于形势需要,先后分封了七个异姓王,他们是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黥布、燕王臧荼,赵王张敖、韩王信、长沙王吴芮. 与儒学没关系,要到汉武帝时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才有关系. 影响是 消极:文化专制,压抑学术空气,造成思想保守,因循守旧,封闭落后. 积极: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和几千年来思想的主流.

上杭县17341075073: 为什么说汉初实行的封国制是矫枉过正 -
桓药肾康:[答案] 因为秦朝完全没有封国,导致:1、反秦大起义中各地郡县长官及军事长官很多不仅没有尽力,反而拥兵自重;2、秦首都咸阳被攻破后,秦王室灭亡,由于秦没有再各地封国,所以秦再没有力量进行复国. 汉朝吸取了这些教训,但是封国过多、过大...

上杭县17341075073: 汉代到底是分封制还是郡县制?
桓药肾康: 汉代实行的是郡县和封国并存的制度,一方面,汉高祖为了奖励帮他打天下的功臣还有亲属,往往分封给他们一定的土地,在他管辖的范围内实行郡县制度,可以概括为郡国并存,这也为以后的统治带来了隐患

上杭县17341075073: 郡国并行制是什么时期适用的?和分封制的区别是什么? -
桓药肾康: 郡国并行制是汉初的时候实行的,此时无法完全的废除分封制也不能完全的实行分封制,所以借鉴秦的郡县制,形成了郡国并行制,即郡县,封国并存的政治制度.随着汉武帝推恩令的实行而逐渐废除.和分封制的区别是:不是完全的分封制,既有封国存在又有郡县存在,是一种较为折中的制度.既稳定了社会也埋下了七王之乱的祸根.这一点类似于分封制下的春秋战国混战.同时因为郡县的存在又使得社会相对清明.

上杭县17341075073: 郡国制与郡县制 -
桓药肾康: 汉代郡国制 汉朝承袭了秦朝“郡县制”这种行政区划管理制度,与秦行政区划不同的是,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推行封国制,封国包括王国和侯国,这种两种并行制又称“郡国制”,两汉时期虽郡国并行,但仍以“郡县制”为主.汉朝初期...

上杭县17341075073: 关于西汉郡国并行制. -
桓药肾康: 1.西汉初期推行郡国并行制并没有实现长治久安,汉高祖刘邦一死就爆发了吴楚七国之乱,所以第一个错了. 2.使郡国越分越小的不是郡国并行制,而是汉武帝的推恩令.

上杭县17341075073: 封国制在什么时候结束,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中封国与郡县是包含关系吗,还是什么关系 -
桓药肾康: 边境是分封制 内部是郡县制,不是包含关系,战国之前都是分封制,分封制弊端很大,所以秦一统后实行郡县制,失去了世族的支持,所...

上杭县17341075073: 汉朝初郡国并行制的内容 -
桓药肾康: 汉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有封国制的存在,这是同秦最大的相异之处. 早在楚汉战争时间,刘邦为了分化项羽的阵营,壮大自己的力量,曾封韩信、英布等为王,这些人因为非刘姓,故称"异姓".由于异姓王非刘邦嫡系,又雄踞一方,在封...

上杭县17341075073: 汉初在地方上采取郡县和封国并存,其作用是什么 -
桓药肾康: 汉初政权推行郡国并行制,扩大地方王国的自治权力,中央政府对地方事务不多加干涉,也是当时“无为而治”的表现形式.其时的郡国并行制,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起了较大作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