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鼻祖是谁 他的一生是怎样的

作者&投稿:史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陈”氏的祖先是谁?他的生平是怎样的?~

  http://www.chens.org.cn/shownews.asp?newsid=556
  陈氏,乃虞舜之后裔。
  夏禹得帝位后,曾封舜之子商均于虞城(今河南虞城县)。后又移封于商,让他由虞城迁到陕西商县。商均迁走,他的后人虞思仍留在虞城旧地。
  周武王灭商后,为追封前代圣王之后人,找到虞思之裔妫满,将其长女太姬许配给他,封他为陈侯,后人以陈为姓。其国都宛丘,在今河南淮阳县城东三里,有颍水出自阳城县西北,故陈氏以颖川为堂号。妫满死后,谥号陈胡公。胡公成为陈氏得姓之开山祖。
  自陈胡公建立陈国起,经历传幽公、宣公、厉公、灵公、闵公,至公元前478年,为楚国所灭。从妫满封陈到陈闵公亡国,历时588年。
  春秋中期,陈国曾发生了一场争夺王位的斗争。宫廷之乱的结果,使得陈厉公之子陈完为避难逃到姜姓齐国,在那里当了个称之为工正的小官。
  陈完,字敬仲,逃到齐国寄人篱下,改陈姓为田姓。
  田完传五代孙田乞,为齐景公大夫,施惠于民,大得众心。田乞之子田常,又任齐简公之相,从此田氏世代为齐相,垄断齐国政权。田常之子田盘又使兄弟宗人任齐国各都邑的大夫,进一步把全国地方政权全揽在田氏一族手里。
  田盘之孙田和夺了姜姓齐国,自立为齐太公,并受到周王朝和列国的承认,后来成为战国七强之一。八传至齐王建时为秦所灭,历时184年。
  齐王建被秦灭后,后代子孙纷纷改姓,其中一支改姓王,成为北海、陈留两郡王姓之祖;齐王建之三子田轸,逃至楚为相,封为颍川侯,因重迁入颍川,复姓陈氏,是为陈轸。
  后来,有陈胜率先反秦,田齐族人田儋也组织起来杀县令,据地称齐王。后又有田荣之弟田横也自立为王。
  汉朝太邱长陈实字仲弓,守颍川,传五世生登、跃。陈登字元龙,举孝廉。弟跃,字梦龙。传十二世生洪进。又传二十二世生陈瑚。陈瑚公因避战乱迁居福建隆溪。胡公生九子:汉、隆、烈、铎、旋、东、宗、襄、旭。烈生圭,圭生吾仁、吾义;吾仁生兆,兆生文、纪、纲。陈文是陈实51世孙,因谪官由福建隆溪迁入广东南雄珠玑巷。而今其后裔遍布珠江三角洲及粤北、粤东、粤西。此外,广东陈姓也有从其他地方迁入的,但不管来自何方,都是颍川世泽,太史家声。陈氏是广东第一姓,人口二千万。为了纪念祖先,各地陈姓集资,在广州市中山七路兴建了“陈氏书院”又称“陈家祠”。该祠建于1890至1894年,共三进五间,九堂六院,面积8000平方米,现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台山陈氏来源于南雄珠玑巷。太始祖陈辉是陈文四世孙,陈文自福建谪迁南雄珠玑巷,生二子:鼎、鼐。鼎生万山、凤山,万山生陈辉、陈炜。
  陈辉翁,号凤台,宋朝进士,官至谏议大夫,娶南雄珠玑巷大尹公邝谕平之女为元配邝氏宜人,生四子:谟、宣、英、恺;妾侯氏生三子:闰、图、仁共七兄弟。南迁散居珠江三角洲及潮汕各地。其中陈辉长子陈谟、二子陈宣、三子陈英、四子陈恺,其后裔主要迁居台山、新会、江门。
  台山陈氏人口众多。现分几个主要地区略作说明:
  一、三八冲泮陈氏
  据陈谟翁遗牒(谟翁亲撰族谱)记载:谟翁南宋乾道九年癸已(1173)生于南雄府保昌县珠玑巷沙水村,终于淳佑壬寅(1242),墓在台山平安甲丫髻山第三尖,壁上挂灯形,又名冲天凤形。始祖谟翁字世昌,是太始祖陈辉之长子,乡举进士,授刑部侍郎,未就。开禧元年(1205)从南雄迁来古冈州,住新会杜阮,元配黄氏,保昌县黄居正次女,后续娶张氏、朱氏,在杜阮生四子:文诜、文振、文龙、文起。后由新会杜阮迁古冈州德行里(即今台山三八冲泮)而居。成为冲泮陈氏一世祖。谟翁子孙瓜瓞连绵,生齿甚众,据调查大致可以看出谟祖的支派所在:
  一世祖文诜,奉十一郎,文诜翁生五子:有礼、有仁、有义、有智、有信。有信生四子:长子雷秀迁居阳江儒洞,次子雷振迁海宴大坑、竹园、沙桥、路岗等地。三子雷德迁新会沙堆、沙桥,四子雷鸣迁广海古隆。
  一世祖文振,奉十二郎,生一子:有彰。有彰生三子:与子、与贤、与孙。与子翁生三子:思道、心道、性道。思道祖祠在三合镇三合圩。与孙翁生三子:宗道、安道、昌道。安道入继与贤祖。文振后裔分布于三合镇冲潮、良村、冲湾、冲奕、玉怀等地。
  一世祖文龙,奉十三郎,生子天觉,迁香山(今中山市)。宋元交战,从军而去。
  一世祖文起,奉十四郎,由冲泮迁潢村徙水南。文起翁生四子:仲诰、仲典、仲训、仲真。仲诰迁顺德熹冲。仲训迁东莞茶园。仲真留居水南。陈仲真公于宋朝时任校尉之职,兼掌屯田,主镇守团田。那时倭寇经常侵扰台山沿海边防,广海一带尤为吃紧,公亲率兵众、乡团,日夜巡守,寇未能得逞。后有李猛龙匪帮盘居百峰山,日夕出没台山新会进行劫掠、掳人勒赎,奸淫妇女。台山四九、冲蒌、都斛、新会天亭一带受害最重。公奉命提师进剿,保卫地方厥功至伟。一次,公又与匪首李猛龙大战于百峰山下,斩其渠帅,贼败退。公喜置酒食激励三军,拟乘夜突入匪巢,一鼓荡平匪类。不料贼赂公之厨下,置毒于生鸡、鲤鱼、黄酒之中,仲真翁父子三人遂一同遇害。清道光24年农历二月初五日奉旨加封为绥靖伯爵。据其生平剿匪有功,并修其真容,立庙祭祀。此事新宁县志有记载。
  仲真翁子孙,有的迁泡步,洞宁、冲蒌冲洋、莲花墩、咸圹、三合李坑、那洞、潮安、渐新、渐东、南洞、顺洞和海宴等地。
  盖水南文起族由陈姓名贤陈白沙撰班派字曰:“圣文万世昌,应朝瑞国祥,德业光前远,遵法永延长”,与冲泮谟祖初迁时班派字“籍凤毓家秀,和敬发贤良,文明应显达,历世永传扬”有所不同。后又请东莞县陈伯陶太史撰出新班派字曰“仁厚承恩泽,书香启俊良,邦家常有耀,绩学自名扬。”冲泮新班派是:大德铭兼寿,家邦耀远光;广南星起聚,育尊兆其昌。
  三合镇的陈氏,多数是冲泮、水南、潢村、端芬、平洲等地的谟翁、英翁的子孙迁来的,分布居住的村庄较多较广,其中包括洋澜东联管理区、黎洞管理区、朗东管理区、新一管理区和西屏、水松朗、双圹、冲湾、良村、那洞、南华、玉怀、环安、新安、永昌、六合、三冈等管理区,以及三合圩、新安圩等地。

  二、墩头六村陈氏
  太始祖陈辉之次子宣翁,讳猷,号南乔,字世道。于南宋开禧元年(1205)由南雄珠玑巷迁古冈州新会原霞洞石溪村,生三子:龙壑、凤壑、麟壑。龙壑字孟孝,迁潮连,麟壑迁东莞造靛村,凤壑讳仲义,号景夷,法号巧,住石头。巧生迪。迪号惠庵,生四子:仁甫、义甫、礼甫、智甫。仁甫生天任、天祥。天祥(从善)翁迁台山上阁东山里,成为台山墩头六村陈氏一世祖。天祥(从善)生梦麟,梦麟生有志。有志翁官举提领,爱民如子有政声,被世人称为陈提领,今仍有“提领陈公祠”座落在朗美村。有志翁生三子:七一、七二、七三。明永乐二年七二与七三两人渡海遇溺,惟存长嗣七一公,七一公生二子:元康、元福。元福留居上阁墩头,子孙分居五福、均安、浮月等村。元康由上阁东山迁赤坎朗美,子孙繁衍分布大湾、秀墩、中礼、西乔、莲洲等管理区一带,统称六村,聚族数万之众,繁衍40余村。广海之山背、冲蒌之朝中,以及下川一部分陈氏,都是从六村开枝出去的。
  广海山背陈氏1500多人主要有三房:其中两房是明嘉靖年间(1522)从六村迁出的十三世彦冲祖和君瑞祖,一房是从冲蒌冲洋迁去的宏愿祖。
  墩头六村陈氏首传班派字联是:祖德赐光裕,明廷擢茂良;学宜宗孔孟,华国以文章。后续班派字联是:星朗聚群贤,堂高恒自耀;凤鸣昌奕嗣,源远乃迩长。

  三、冲金陈氏
  始祖英翁字世德,是太始祖陈辉翁之三子。英翁为宋宣议大夫,淑配李氏夫人,乃沙水村郡守公实李之长女,生四子:长曰法、次曰福、三曰寿、四曰悟。长子法翁奉十五郎,任柳州知府。南迁时法翁之舟抵今台山旗坛海傍停泊闻蛙声响闹,乃曰:此必有田里可居。遂弃舟登岸择冲金而栖止,在此繁衍。法翁淑配刘氏,生三子:禺山、金山、火山。其次子金山生五子:师孟、师仲、师季、师亮、师佑。
  师孟后裔住上泽北活、中巷一带。师仲后裔住都斛麻园、古劳。师季子孙有的迁奇逢松子岭布坑村,也有的迁海宴、新会横涌街,师亮后裔住都斛丰江、东坑、白石等村,以及冲金衙里和康坑。
  英翁四子悟翁的后裔迁邓冲、陈边、大塘、广海等地。
  英祖班派字联是:先德开基,水奠尊崇大典;象贤缵瑞,用光启佑鸿猷。

  四、汶村陈氏
  太始祖陈辉翁之四子恺翁,字世诚,娶宝昌乡张大德之女,墓在华萼山之原,续娶冈州金氏,墓俱在泷水郡柴皮朗。恺翁生四子:梦熊、梦虬、梦蚪、梦鸾。二世梦虬生二子玄杰、真杰。三世玄杰生二子:前江、前溪。四世前江生五子:温、良、恭、俭、让。四世前溪生一子闻溪。五世俭翁生一子引宗。六世引宗生六子:逸昂、逸轩、逸连、逸靖、逸廉、逸清。恺翁子孙俱住今台山市海宴汶村一带。汶村陈氏首传班派字联是:诒谋燕翼,崇德象贤;健顺中正,光华济美。后续班派字联是:实学勉修齐,允守祖宗彝宪;英才宏启迪,蔚为家国祯祥。

  五、下川陈氏
  下川陈氏一支源于惠阳,由惠阳迁中山,再于清代乾隆年间(1736年)由中山迁入下川淡水坑村。《新宁县志》载“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开放海禁,允许入迁居民”,后历经五十二年始为陈姓人迁入。按族谱序列,至今有十三代传人。下川陈氏另一支由六村大湾迁来,是贤佐房十世第五子纪翁,繁衍至今人口达1100多人,子孙分居平埠、南洋、茅湾、竹湾、东冲、川前、樟木树、牛圹、龟山、后门龙、荔枝湾等村。班派与六村陈氏班派相同,都是“学宜宗孔孟,华国以文章。”
  据调查下川陈姓居住村庄还有:水洋、淡水、柯新、古木、产湾、槟榔、东湾、南澳等村。其中淡水坑村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至今260年。初入迁下川时仅5户23人,至宣统年间村民已发展到18户96人。宣统三年(1911年)孟春建“朝列大夫陈公祠”,有“惠阳遗泽,淡水开宗”对联为证。同时,村中尚保存清代晚期“满祖书屋”,桩墙建造。此外下川陈姓也有从端芬迁去的。

  陈氏在中国人口中占很大的比例,在台山人口中亦不例外,据最近统计,台山的陈姓人口已超过15万人,占台山市总人口的七分之一强。陈氏自宋朝由珠玑巷迁入台山开族以来,经历七百余载,人丁兴旺,远赴外洋谋生开族者亦不少,以美、加地区为多。而今居住海外的台山陈姓人口究竟有多少,因资料不全,未能统计。按照时下“两个台山”的说法估算,亦不会少于15万人。
  陈氏,在中国历史舞台上一向十分活跃,知名人物极多。就全国而言,被载入《辞海》(1979年版)的陈氏历代名人就有136人,包括了帝王将相革命领袖政治军事和社会上各行各业的皎皎者。1991年版的《民国名人大辞典》,记载陈氏名人596人,其中属台山籍的有9人,他们是中国航空公司董事长陈文宽(乡里不详),全国经济委员会秘书长陈君慧(六村),历任渥太华、新加坡、旧金山、加尔各答领事陈长乐(乡里不详),空军参谋长民航功臣陈卓林(六村),新宁铁路创办者陈宜禧(六村),国民党中央委员会顾问陈荣寿(乡里不详),广东保安司令部少将组长、香港台山商会理事长陈剑科(冲蒌),世界著名眼科医生陈耀真(上泽),国大代表、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陈剑如(六村);在《广东近现代人物辞典》中,除记载上述者外,还有人民大会堂的设计者建筑师陈伯齐(汶村)、爱国诗人广州爱群大厦和六村太和医院的创建者陈卓平(六村)、教育家陈炳权(深井)和革命烈士陈铁军(三合);历代编纂的《台山县志》记载的明清时代举人11名和进士1名,他们是陈遇夫、陈瀚、陈司罐、陈司炳(以上六村)、陈德、陈仲伦、陈复和武举陈遇春(以上冲泮)、陈觉、陈王道(以上汶村)、陈兆松(都斛),其中陈遇夫、陈瀚父子同登榜首,父子解元的佳话流传至今,誉满三合;在近年出版和印行的《广东作家传略》、《江门五邑海外名人传》、《台山人在海外》、《台山航空人物》、《台山华侨志》、《台山革命人物》、《委员风采》、《人民代表风采》、《台山文化名人》等书籍中记载的台山陈氏人物就有近100名,其中包括了航天科学家陈天枢(深井)、酒店大王陈泽富(山背)、著名侨领陈金坚(六村)和陈锦生(冲泮),旅美化学家陈庆筠(都斛)、港事顾问、政协常委陈更(三合)、捐建田头侨联大厦的政协委员陈更(田头)、作家诗人陈白曙(海宴)、画家陈洞庭(海宴)、陈丹青(三合)、陈羽(汶村)、获联合国科技之星奖的陈国沛(三合)、捐建振华中学的陈昆栋(山背)、捐建斗山医院和上阁策文大道的陈策文(墩头)、带头创办提领中学和改扩建太和医院的陈国平(六村)、捐建伯宏小学的陈区明(附城)、捐建鹏权中学的陈国强、陈国鸿兄弟(汶村)、捐资举办台山艺术节的陈维湘(附城)、创办大同果场的陈荣畅(大江)和回国投资创办企业的政协委员陈尚智,等等。不少人获得台山市委市政府颂发的“振兴台山贡献奖”和荣获江门市荣誉市民及台山市荣誉市民光荣称号。
  此外,尚有曾任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的朱利叶斯?陈(斗山安南)、美国洛杉矶市副市长陈绮霞(六村),国民党中央委员、上海教育厅厅长陈绍于(端芬),八路军某部政委、抗日烈士陈仲博(三合)、广东省化工设计院院长陈洪潮(六村)、广东省文史馆员陈康斋(端芬大新)、旧从化县县长陈耀平(六村)、旧台山县长陈灿章(三合)、二胡演奏家陈国产(汶村)、画家陈海韶(三八)、音乐家陈涛、陈品豪(六村)和一些省、市领导人,如陈毓铮(汶村)、陈卓俊(汶村)、陈卓权、陈日明(六村)、陈毅荣(浮石)等等。前年江门市人民政府表彰五邑一百名优秀文艺家,陈氏17名,其中台山陈氏占5名;去年台山市委表彰本市一百名优秀文艺工作者,陈氏占24名。

  本文作者简介
  陈光惠,1927年出生,三合镇那洞管理区那洞村人。自小读书,1951年参加工作,搞过土改和土改复查,当过小学教师,在县文教科、文教局、教育局、县革委会文教组当过干部、参加过“四清工作队”,曾到南海师范和省教育行政学院学习,回来后当过公社干部和区干部,1983年底退休。退休后受聘到台山县政协和体委搞过资料工作。现任康和校友会副会长,《康和月刊》常务副社长、总编辑。
  陈日生,1939年2月出生,斗山镇六村大湾村人。自小读书,1959年毕业于昆明农校文山分校,先后当过农业局干部、教师、农民、文化站干部、大队主管会计和市政协干部。喜爱文学,现是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广东作家协会会员、江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台山市文联副主席、台山文学会副会长、市政协副科长。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出版长篇小说《爱的复苏》、诗集《大沙田放歌》、《望香港》、《金翅》(以上与人合作,笔名谭日超)和诗集《远航》。个人资料已收入《广东省作家传略》、《中国文艺家传集》第二卷、《诗歌辞典》、《中国诗家诗话辞典》。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老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是中国哲学道家学派的鼻祖,也是全世界最早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的哲学家之一。


公元前571年,老子出生于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他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从少年时起,老子就立志发奋读书。老子生活的时代正是春秋末期,天下几百个诸侯国相互征伐,人民生活非常痛苦。老子为找到一种能解除百姓疾苦的学问而苦苦思索。30多岁了,他还在家乡苦心作学,无心婚娶。偶然的机缘,使他结识了邻村的一个姑娘蹇氏。原来他和蹇氏早就由父辈指腹为婚,只是后来双方家长都病故了,此事就不了了之。蹇氏的叔叔把她许给了村里的大户百里家的一个白痴儿子,蹇氏坚决拒婚,至死抵抗。


蹇氏再三表明要嫁给老子,在友人的撮合下,他们喜结连理,非常恩爱。一年后,老子的儿子李宗出生了。但没过多久,百里家派人把蹇氏抢了过去,蹇氏拼命反抗,半路上投井而死。


老子悲痛欲绝,心如死灰,站在家乡的山冈上,凝望着蹇氏死的方向,暗暗发誓,爱情既然如此痛苦,自己将永不再爱,终身不再娶,立志作学,也算给亡妻一个安慰。


此后老子隐居修学,熟读经学、礼制,掌握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逐渐成为了一个大智者。


在老子的哲学中,他最推崇的是以柔克刚,认为柔弱的事物比刚强的事物更具生命力。《庄子》中记载了这样一则轶闻:


老子高寿,惹得了许多人的羡慕。一天,有个人去见他,向他请教长寿的秘方。老子张开嘴,指着自己没有牙齿的口腔,问道:“你看我的牙还在吗?”那人说道:“不在了。”老子又指着自己的舌头问:“你看我的舌头在吗?”那人迷惑的答道:“在呀。”


老子于是笑道:“牙齿比舌头坚固得多,可是坚固的牙齿没有了,柔软的舌头依然存在!你懂了吗?”


那人恍然而悟。


约公元前521年,老子成为了东周王室的守藏书的史官。他的名声当时已传遍了天下。有一天,年轻的孔子登门拜访。孔子毕恭毕敬,向他求教:“请问先生对礼的看法。”老子缓缓说:“你所说的那讲礼的人早已死去,连骨头都腐烂了,留下的不过是他们活着时的空话而已。况且讲礼的君子遇到贤明的君主还可以享受富贵,如果生不逢时,那就会像飘飞的柳絮一样,身不由己,流离失所!”


老子目光转向了窗外,望着远山,悠悠道:“我听说,高明的商人,深藏珍宝而不外露;德高望重的人,容貌长得和愚人一样。你应该去掉身上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不要故作姿态和踌躇满志,这些对人没有好处。我只能给你说这么多了。”


孔子回去后,十分感慨地说了这样一番话:“我知道鸟儿善于飞翔,鱼儿善于游泳,野兽善于奔跑,但是我却不知龙是怎样乘长风而直上青天的。我所见到的老子,就像龙一样啊!”


大约在公元前499年,老子预感到周王室将乱,已经无心呆在首都洛阳,便辞官归乡。


面对着纷乱而争斗的世界,老子决心写一部大书,阐述自然天道之学,为人处世之道,让统治者读了能够警醒,世人看了能够解脱。他就隐居曲仁里村西的隐阳山中,不顾老病,发奋著书,点点滴滴,年年岁岁,自发人写成了秃发人,并且染上了一身的病痛,终于在公元前478年,将要大功告成。不料楚陈文兵,苦县也成了战场,他的手稿被一群窜入山中的匪兵给焚烧了。


老子欲哭无泪,大病一场后,高歌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骑着毛驴,决心西出函谷关,入秦传道。在那里他遇到了关令尹喜,写下了《老子》一书。大约在公元前471年,老子死于扶风。


老子是我国思想史上影响甚为深远的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的开山著作,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这部著作中已经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和唯物主义色彩,它以“道”为思想体系的核心,反对天道有知,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老子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两千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仓颉——造字鼻祖,是黄帝时期的中国文字的创始者
仓颉也称苍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是传说为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被后人尊为中华文字始祖。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

仓颉,中国原始社会后期黄帝的助手。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这位史前传说人物,在我国古代战国以前的典藉中都从未提及。最早提及仓颉者,是战国时期的荀卿。其后是《吕氏春秋》和《韩非子》,在荀子“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的基础上,又有所引申,其主要观点是“仓颉作书”。汉代后,在《淮南子》和《论衡》中,已从“仓颉造字”发展为“仓颉四目”,开始神化。尤其是汉代的纬书,又进而渲染,仓颉“生而能书,又受河图录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鱼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春秋元命苞》)。以后愈演愈神奇,发展为仓颉是“黄帝的史官”等传说。黄帝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首领之一,当时没有国家机器,可见“史官”之说,显然是后人用后代国家机器的职官名称套用于史前传说人物的结果。

根据中国史前的文物资料证明,在六七千年以前,文字已从酝酿阶段向着原始文字的领域前进,如西安半坡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上的刻画符号;青海柳湾马厂遗址出土的新陶刻画符号;山东大汶口文化的初步象形刻画符号等,已和一般彩陶上的花纹根本不同,肯定说,这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说是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

汉字从萌芽状态到甲骨文字,事实上靠仓颉一人之力是无法完成如此艰巨的造字重任的。最早把仓颉写入文章的荀子说:“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好稼者众矣,而后稷独传者,一也”(懈蔽篇》)。荀卿并不认为文字是仓颉一人所造,正如庄稼不是后稷一人所创始一样,在许多人从事文字创造中,仓颉能专心致志,能做出特殊功绩而得到“独传”。而《吕氏春秋》和《韩非子》中,不说“好书者众”,而只说“仓颉作书”,不是众人中一员,而是独创者。

在《淮南子》和《论衡》中演化为“仓颉四日”,加以神化。尤其《淮南子·本经》以道家思想为主,所言怪异更多。文中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仓颉视鸟迹之文造书契,则诈伪萌生.…—”极言造字是惊天动地,使神鬼不宁的大事件,并认为诈伪之风也是因有文字而起,这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翻版,是道家思想糅合到仓颉造字传说的结果。

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公元58--147),字叔重。博采前人古文、经学、文字、训诂之大成,以小篆为规范,写成《说文解字》及叙目共十五篇,为我国第一部字书,是上古汉语词汇的宝库,是后代研究文字及训诂的重要依据。许慎说: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始作易八卦。……神农氏结绳为治……”“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人。”(《说文解字·叙》)。上古结绳,用八卦以记事是可信的,但它们并非文字,也不是文字的起源。许慎关于文字创始的论述,肯定了“仓颉造字”的传说,肯定了仓颉所起的重要作用。究其源,其第一手资料,还是来源于《荀子》。

许慎历时二十二年之久,精心专意作《说文解字》,博综篆籀古文之体,分析了九千多个汉字的结构,对六书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举例说明,并以“六书”推究文字本义及声音训诂。共收汉字9353个,其中象形字264个,指事字129个,会意字1167个,形声字7679个。并为汉字建立部首,共540部。读者可因此上溯造字之源,下辨隶、行、草递变之迹,安排煞费苦心,是该书一大创造。在字义解释上极有创见,抓住字的本义,解决了一些训诂的问题。除重单词释义外,还重在描写和叙述。成为一部继往开来的文字学杰作。试想,若无许慎呕心沥血写下此书,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将是何等局面,不难想象,肯定要滞后若干世纪。文字对于人类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与重要可见一斑。 ,

《说文解字》书成之后,经过数百年的辗转传抄,又经唐李阳冰之窜改,以致错误遗脱,违失本真。到宋雍熙三年(公元9~06),宋太宗命徐铉(公元916---991年,五代宋初文字学家)等校订《说文解字》,于当年完成,并付国子监雕版,始得流传于世,此本世称“大徐本”。在正文中新补19字,正文后《说文新附》附402字,为《记文解字》原文所无,从中可考知汉以后唐以前产生的新词、新字。徐铉对《说文解字》作了精心校订、纠正讹误,既保存其原貌,又有所创新,对古文字研究作出了贡献。其弟徐锴(公元920---974)也是五代宋初文字学家,精通字学,曾校订《说文解字》,对原书注释的阐发、补充,写成《说文解字系传》四十卷,他已注意到汉字的形声相生、音义转化的道理,很有创见,此书世称“小徐本”。小徐本成书于字体及音义?昆乱的时期,对当时及后世的文字起到规范化作用,使唐以后的字体得以基本稳定,

自《说文解字》后四百五十年间,文字书以南朝梁代顾野王的<玉篇>为较占,三十卷,收16917字,仿《说文》体例,分542部,内容充实,训释完备。

明代在文字学研究方面,最杰出的成果是梅膺祚编的《字汇》和张自烈编的《正字通》。《字汇》十四卷,收字33179个,分214部; 怔字通》十二卷,收33000余字。

清代有著名的《说文解 字》研究四大家:段玉裁(公元1735—1815)、桂馥(公元1736—1805)、王筠(公元1784--1854)和朱骏声(公元1788--1858)。段玉裁著有《说文解字注》,注解独树一帜,影响很大;他校勘大徐本,改订内容多 处,对《说文解字》。作了很多阐发,町称是青出于蓝。尤其对引申义和假借义,对多音词和同义词都有精到见地。桂馥著《说文义证》,取材广博,材料丰富,对后世研究《说文解字》影响甚大。王筠在《说文解字》研究上,主要在于整理,于字形、字义方面有创见,为文字学的普及作出了贡献。朱骏声著《说文通训定声》,以《说文解字》内容为基础,加以补充并举例,从字形人手,说明文字的形、音、义的关系;在字义(词义)的转注和假借方面,指出转注即引申,假借则是同音通假,开拓了文字研究新领域,自成一家之言;书中还将文字按古韵分类,舍形取声,共得1137个声符,归纳成18部,以上古韵文的用韵来证明古音,凡同韵相押称“古韵”,邻韵相押称“转音”,他的卓见在于认识到引申义和假借义的重要性,其贡献在于全面地研究了字义(词义)。

研究中国文字颇有造诣者还有清代江永、戴震、钱大昕、王念孙,近代罗振玉,现代唐兰、郭沫若等,他们为中国文字走向科学起了奠基和开拓的作用。

清代字书集大成之作是张玉书、陈廷敬等编纂的《康熙字典》,收47035字,另有古文字1955个,合计48990字,分214部。

近代字书《中华大字典》由徐元浩、欧阳溥存等合编,收单字48000多字,分214部。

当代字书《汉语大字典》,由徐中舒等三百余人编写,收古今单字56000个,按200部首分部排列,此书集古今字典之大成,是收字最多资料丰富的字典典范。

从仓颉时代萌芽状态的文字到当代56000个左右的汉字,上下五千年,其间每前进一步,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凝聚着文字工作者的心血。若无上古先民的代表仓颉集思广益,搜集整理,推广使用,后世文字工作者必将跋涉更艰苦的创造历程。 ‘

汉字的创造从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算起,有六七千年的历史。至今已发现的最古老的成熟文字是甲骨文,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出土甲骨十余万片,单字总数超过5000个,许慎集汉字9353个,当代已发展到56000个左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是一项多么艰巨的创造性的劳动,难道是仅仅靠仓颉或历代几个名人所能完成的使命吗?甲骨文字已是成熟的文字,古人所谓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称为“六书”,在甲骨文中均可找到实例。那么商朝以前,夏朝和黄帝时期使用何种文字?不成熟的汉字那一段历史在文字学史上还是一个空白;目前尚不清楚。1986至1987年先后在西安出土一批距今4000年以上,属龙山文化晚期的原始时期的甲骨文,是我国古文字学史上一次突破性的发现。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成熟的甲骨文之前的那一段不成熟的文字,迟早能发现并破译,因此,“仓颉造字”之说终将会有准确答案,这不过是个时间性的问题,

汉字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也是联合国使用的六种文字之一,它为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作出了斯的贡献,在科学昌盛的今天,汉字已可以输入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图书馆、电报局、新闻通讯社、编辑部;印刷厂及个人写作、通信、表达和交流思想。人类文明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当代语言文字工作者们将踏着仓颉之路,一面将面临新的科学挑战,一面还要不断探索文字创造的源流,任重而道远啊!

大概的就是这!!

你好!
文字是人民大众的智慧,不是某一个人的。
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文字是人民大众的智慧,不是某一个人的。


磐石市19298729044: 汉字是谁创造的?怎样创造出来的? -
良才怡诺: 目前还没有最新的考证证明文字的创造者是谁? 但有以下几个答案可供参考: 一说,仓颉造字,仓颉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神明,是他创造了文字,让人们与大自然和世界斗争的经验得以传承. 二说,中国古代广大劳动人们在劳动交往和互动中创造了文字,是劳动的需要使得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交往频繁,使得文字得以出现和传承.文字的出现使得人们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使得经验和教训在时间和空间中一代一代的流传.

磐石市19298729044: 文字是谁发明的 -
良才怡诺: 仓颉,乃上古时代人,据传是中国汉文字的创始人、轩辕皇帝的记事官员、中华民族的文字之相、中国“四圣”之一,本姓侯冈,名颉.由于他创造文字,功德无量,黄帝赐他“仓”姓,意即仓颉是人下一君,君上一人.仓颉出生于陕西白水县...

磐石市19298729044: 汉字是谁造的? -
良才怡诺: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白水县阳武村人,享年110岁,为轩辕黄帝左史官.我国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我国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创人之一. 传说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首创了“鸟迹书”震惊尘寰,堪称人文始祖.黄帝感他功绩...

磐石市19298729044: 中文的始创人是谁?
良才怡诺: 仓颉,姓侯刚,号史皇氏,汉字创始人,被尊为“造字圣人”.中华文字始祖仓颉是轩辕黄帝的记事史官,他创造的鸟迹文字,结束了远古绳结记事的历史,开辟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先河.仓颉创造了文字,秘宣天地,幽震鬼神功并日月.黄帝赐封他为“仓”姓,以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之意.

磐石市19298729044: 被后人尊为文字始祖的是谁?
良才怡诺: 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被后人尊为文字始祖

磐石市19298729044: 汉字谁创造的
良才怡诺: 中国人(实际上远不止中国人)所使用的汉字是仓颉所创造的.如今,在世界上被广泛使用的多种电脑汉字输入法当中,就有一种名为“仓颉汉字输入法”.作为“中华文字鼻祖”,几千年来,仓颉不但受到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尊崇,而且受到世界敬仰.位于商丘市虞城县王集乡的仓颉墓每天都迎来络绎不绝的国内外游客. 仓颉为黄帝的史官.为了记载事情,传递信息,黄帝命他造文字.仓颉首先发明了象形文字.后来因象形文字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他又发明了会意字、形声字等.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黄帝对仓颉发明和推广文字的功劳非常看重,仓颉死后,他命人将其悬棺而葬之.如今的仓颉墓前,枝叶繁茂的古柏掩映着一座大殿,殿门两旁的木柱一有副对联:“天下文字祖,古今翰墨师”.

磐石市19298729044: 文字是谁发明的?
良才怡诺:相传:在炎黄时代有一个著名人物、也就是号称“史皇”的苍颉.有传说他是黄帝的臣子,有说他是黄帝之前的一个帝.他一生下来,就长着宽大的龙脸,四只眼睛,幼时就喜欢拿棍棒东涂西抹,长大后又善于观察思考.他常常仔细观察乌龟背...

磐石市19298729044: 中国的字是谁创造的??? -
良才怡诺: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字,也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可以说,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汉字.可是,大家知道汉字是怎样发展来的吗?在这里,我就介绍一下汉字的历史. 有这...

磐石市19298729044: 语体文字鼻祖的书法家是谁?
良才怡诺: 冒襄(1611 ~ 1693年),字辟疆,号巢民,一号朴庵,又号朴巢,私底下的谥 号是潜孝先生,明末清初的文学家. 冒襄一生著述十分的丰富,传世的有《先世前征录》、《朴巢诗文集》、《水 绘园诗文集》、《影梅庵忆语》、《寒碧孤吟》和《六十年师友诗文同人集》等. 其中《影梅庵忆语》总计4000多字,回忆了他和董小宛缠绵悱恻的爱情生活,是我 国语体文字的鼻祖. 《行书七律中堂》,绫本,长162厘米,宽55厘米.

磐石市19298729044: 中国的造字始祖是仓颉吗 -
良才怡诺: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俗称仓颉先师 ,又史皇氏. 《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