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通俗地介绍下井田制?

作者&投稿:宗圣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井田制??能不能用自己的话简单通俗的给解释下谢谢~

将土地划成井字形。分给农民工耕种。

铁器出现,生产力提高。井田制这种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高级生产力的发展。
商鞅变法的影响。

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西周时盛行。那时,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奴隶主使用。奴隶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奴隶主强迫奴隶集体耕种井田,无偿占有奴隶的劳动成果。

“井田”一词 ,最早见于《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夏代曾实行过井田制。商、周两代的井田制因夏而来。井田制在长期实行过程中,从内容到形式均有发展和变化。井田制大致可分为八家为井而有公田与九夫为井而无公田两个系统。记其八家为井而有公田者,如《孟子·滕文公上》 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记其九夫为井而无公田者,如《周礼·地官·小司徒 》载 :“ 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凡税敛之事。”当时的赋役制度为贡、助 、彻 。助即服劳役于公田 ,贡为缴纳地产实物。周行彻法,当为兼行贡、助两法。结合三代赋役之制来分析古时井田之制的两个系统,其八家为井而有公田、需行助法者自当实行于夏、商时期。其九夫为井而无公田者当始实行于周代。周朝行助法地区仍沿用八家为井之制,惟改私田 、公田之数为百亩;而行贡法地区则将原为公田的一份另分配于人 ,故有九夫为井之制出现 。古时实行易田制( 即轮耕制),一般是不易之地家百亩,一易之地家二百亩,再易之地家三百亩。以上所说井田之制,当为在不易之地所实行者,是比较典型的。至于在一易之地、再易之地等如何以井为耕作单位进行区划,已无法推知,井田之间立五沟五涂之界以便划分土地和进行生产。井田制由原始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发展演变而来,其基本特点是实际耕作者对土地无所有权 ,而只有使用权。土地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定期平均分配。由于对夏、商 、周3代的社会性质认识各异 ,各家对井田制所属性质的认识也不相同,或以为是奴隶制度下的土地国有制 ,或以为是奴隶制度下的农村公社制,或以为是封建制度下的土地领主制,或以为是封建制度下的家族公社制或农村公社制。但在承认井田组织内部具有公有向私有过渡的特征,其存在是以土地一定程度上的公有作为前提这一点上则认识基本一致。夏朝、商朝时期实行的八家为井、同养公田之制,公有成分更多一些。周代以后出现的九夫为井之制个人私有的成分已增多,可以看作私田已被耕作者占有。西周中期,贵族之间已有土地交易,土地的个人私有制至少在贵族之间已经出现。由此,自上而下,进一步发展为实际耕作者的土地个人私有制。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为田,开阡陌”,推行土地个人私有制。至此,井田制彻底瓦解。秦、汉以后,实行井田制的社会基础已不复存在,但其均分共耕之法对后世的影响却极为深远。历代鼓吹井田思想者不乏其人。汉时董仲舒、师丹等提出的限田制,王莽时实行的王田制,西晋时实行的占田制,北魏和隋、唐时实行的均田制等,也都渊源于井田思想。宋、元以后,大土地所有制确立。虽然还有人继续鼓吹井田思想,但与其相类的方案已不可能在大范围内推行,而只能在小范围内短时间存在。

周朝施行井田制,既作为诸侯百官的俸禄等级单位,又作为控制奴隶的计算单位。井田制下的土地一律不准买卖,只能由同姓依照嫡庶的宗法关系去继承。耕种井田的农业奴隶也随着土地同属于奴隶主阶级所有,终生不得离开土地,更不准转业。

所谓“井田”,就是具有一定规划、亩积和疆界的方块田。长、宽各百步的方田叫一“田”,一田的亩积为百亩,作为一“夫”,即一个劳动力耕种的土地。井田规划各地区不一致。有些地方采用十进制,有些地方则以九块方田叫一“井”。因为把九块方田摆在一起,恰好是一个“井”字形,井田的名称就是这样来的。一井的面积是方一“里”;一百井是方十里,叫一“成”,可容纳九百个劳动力;一万井是方百里,叫一“同”,可容纳九万个劳动力。

在井田的田与田、里与里、成与成、同与同之间,分别有大小不同的灌溉渠道,叫遂、沟、洫、浍;与渠道平行,还有纵横的通行道,叫径、畛、途、道。各种渠道的大小、深浅和通道的宽窄,都有一定的规格。

西周的各级统治者把井田分为三类。他们各自把其中最好的部分(即位于河流附近、背山向阳的平展土地)成千块、上万块地留给自己,叫“公田”。因为公田的面积很大,所以也叫“大田”,驱使奴隶集体饼种。把距城市较近的郊区土地,以田为单位分给和统治者同族的普通劳动者耕种。这部分人因为住在“国”(即城市)里,叫“国人”。国人不负担租税只负担军赋和兵役。他们平时每年向国家交纳一小罐米和一捆牧草,作为军费。战时当兵,自己准备武器、粮食和军需。国人有当兵和受教育的权利,所以也叫“武夫”或“士”。他们受教育主要是军事训练和学习礼仪。这部分人是奴隶社会里的普通平民。他们表面上不受剥削,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但是,奴隶社会的掠夺战争是十分频繁的。他们经常披征凋去打仗,自己家里的田园都荒芜了,因而破产负债。打了胜仗,掠夺来的土地和财富统归统治者所有,如果打了败仗,还有被俘沦为奴隶的危险。因此,国人的地位是动荡的。

奴隶主把距离城市较远、土质瘠薄的坏田,分给住在野外的奴隶--庶人。庶人因住在野外,所以也叫“野人”,奴隶主阶级瞧不起他们,认为他们最愚蠢,所以也管他们叫“氓”。庶人没有任何权利,只有给奴隶主耕种井田和服其他杂役的义务。他们每年要先在奴隶主的大田上劳动,然后才准许去耕种自己作为维持最低生活的那一小块土地。因此西周时期的“国”“野”对立,既是城乡对立,也是阶级对立。

春天到来,农事季节开始了。大批庶人全部被驱使到奴隶主的“公田”上去。天刚一亮,奴隶主指派的官吏(“里胥”和“邻长”)就分别坐在村口,清查出工的人数。晚间收工时也如此。早在冬天备耕的时候,就由“里宰”根据劳动力的身体强弱、年龄长幼,把每两个人搭配在一起,叫作“合耦”。两个人一对,一起劳动叫一“耦”。这种拼种方法叫“耦耕”。在大奴隶主的公田上,有成千耦、上万耦的劳动者。他们在田官(“田畯”)的监视下劳动,有时候奴隶主头子本人(“曾孙”)也亲自去田里监督。秋天,奴隶主大田上的收获,多得象小岛,象山丘,要准备好成千仓、上万箱去收藏。冬天农闲季节,奴隶们还要给奴隶主修房、打草、搓绳和干其他杂项差役;妇女要为奴隶主采桑、养蚕、纺纱、织帛做衣裳、缝皮袍,从白天干到半夜。奴隶主怕他们偷懒,还要把他们集中到-起,既省灯火,又便于监督。

井田制形象一点来说,你先画一个方框“口”,然后再在方框内划两横两竖写个“井”,这样的话这个方框就被分成了九个方格,每个方格的大小为一百亩("六尺为步,步百为亩",百亩相当于今天三十一点二亩),这就构成了面积为九百亩的一“井”。土地的所有权归贵族所有(包括国王,诸侯和大大小小的领主,可以理解为土地国有),这些贵族把每井最外围的八块土地(私田)分给八家当时所谓的“庶民”来耕种,最中间的一块土地(公田)由这八家共同来耕种,一“井”地有一口水井,就在公田里,私田的收成归种田人,公田的收成归贵族所有。种田的庶民,工作和生活都在这“井”里,终身不得转业,耕种权可以继承。
总结 好处:在人口不多,生产力底下,没有固定,长期市场的奴隶制社会(末期)时,人们都在这一井里生活,生产,以物易物,互补不足。坏处:1.到了战国后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使耕地效率提高,简单一点来说就是社会复杂了,原来的八块私田的耕种者实际上交给土地所有者的是劳役税(耕种公田),而现在的社会需要更多的实物税(如春秋战国时打仗普遍使用的战车)。2.农夫都分散的住在井田里,不利于集中管理。3.一井里每块田的田界过宽(要够战车通行),“井”与“井”之间的分界线更宽,土地利用率太低。
废除井田制,拿“商鞅变法”里有关土地的规定来看,首先“开阡陌”,把“井”和“田”的分界线以及“井”里的居住用地开垦出来耕种,把土地按人口分发下去,土地私有,允许买卖。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耕种积极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这是我自己的理解,(最近在看《大秦帝国》)一个字一个字打上去的,绝非粘贴,个人理解,肯定有很多不足之处,大家交流一下 。

井田制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西周时盛行。那时,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井田制是商周时期占主导地位的一种土地制度,它还保留有原始社会公有制下农村公社对土地管理的某些形式或曰外壳,但其性质已是一种奴隶制下的土地剥削制度。


商鞅变法为什么要废井田开阡陌
简单通俗地来说,靠的就是西周的四大制度:政治上采取“分封制”、土地政策上采用“井田制”、政权交接采取“宗法制”、法律文化方面采用“礼乐制”。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的周代,天下的土地并不是都由周天子独占,天下的土地是要分封给各路诸侯的,因此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这种说法...

饶平县18620122208: 井田制地权合一是什么制度
展星解热: 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商时有文字记载,西周时盛行.那时,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井田制是商周时期占主导地位的一种土地制度,它还保留有原始社会公有制下农村公社对土地管理的某些形式或曰外壳,但其性质已是一种奴隶制下的土地剥削制度.而其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度.

饶平县18620122208: 什么是井田制?? 自己概括 -
展星解热: 井田制是一种传统的建立在农奴制上的土地制度.在一定范围内,把土地分成相同的九份,就像个井字一样.周围8分为私田,由贵族(地主)所有,交给奴隶或佃农耕种,收成一部分交给贵族.而中间的公田归国家,农民共同耕种后收成归国家.后来随着经济发展,井田制束缚了农业的发展,限制了农民的自由流动,不利于对新土地的开垦.后来就渐渐消亡了.

饶平县18620122208: 古代的井田制的介绍? -
展星解热: 所谓“井田”是指将方里九百亩土地,划为九块,每块一百亩,八家共耕中间的一百亩公田,每家都有一百亩私田, 这种土地的划分使用方式,其形犹如“井”字.是奴隶社会中一种农业、行政与军事组织形式合一的重要制度.

饶平县18620122208: 全面介绍一下 井田制 内容 !!急... -
展星解热: 井田制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商时有文字记载,西周时盛行.那时,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而其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度.(夏商西周,一切土地属于国家)

饶平县18620122208: 请介绍井田制度 -
展星解热: 井田制"井田制"一词是自战国以来,人们对西周时期所行土地制度的通用名称,历代各家学者的解释不尽相同.一般认为它的含义有二:一、"井"字像田地的形状.田地中有阡、陌、沟、渠,划分田地为若干方块,来源于夏商以前.二、西...

饶平县18620122208: 井田制是什么? -
展星解热: 井田制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西周时盛行.那时,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封建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井田制是商周时期占主导地位的一种土地制度,它还保留有原始社会公有制下农村公社对土地管理的某些形式或曰外壳,但其性质已是一种奴隶制下的土地剥削制度.

饶平县18620122208: 历史上的井田制是什么? -
展星解热: 是春秋时期秦国商鞅实行的土地政策.就是把土地均分成块状,两块地 之间都有一条路,由于每相邻的两条路都是平行的,纵横交错就像汉字井一样,故称为井田,后来这个制度被称为井田制

饶平县18620122208: 井田制的特点 -
展星解热: 井田制是把耕地划分为多块一定面积的方田,周围有经界,中间有水沟,阡陌纵横,像一个井字.一人耕种大约100亩(约合今70公亩).100亩为一个方块,称为“一田”.甲骨文中的“田”字也是由此而来. 一井分为9个方块,周围的8块田...

饶平县18620122208: 谁知道商周井田制的具体内容?快点!急啊! -
展星解热: 井田制是商代和周代的一种土地制度,因将土地划分成“井”字形方块而得名.在比较典型的井田中,沟、渠等排灌系统和阡、陌等道路系统把土地划分成一个个方块,在井田的外围还挖有较深的濠沟.这是一种非私有性的土地制度,土地不能自由买卖.

饶平县18620122208: 什么是井田制、什么是授田制 -
展星解热: 井田制定义:我国奴隶社会实行的一种土地使用的管理制度.所谓“井田”是指将方里九百亩土地,划为九块,每块一百亩,八家共耕中间的一百亩公田,每家都有一百亩私田, 这种土地的划分使用方式,其形犹如“井”字.是一种农业、行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