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中作者是如何在记人写事中抒发自己感情的?

作者&投稿:诺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屈原列传》中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有什么作用?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本文以简短而凝练的文字塑造了屈原和渔父两个人物形象。渔父是一个懂得与世推移,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隐士形象。他看透了尘世的纷纷扰扰,但决不回避,而是恬然自安,将自我的情操寄托到无尽的大自然中,在随性自适中保持自我人格的节操。渔父是作为屈原的对面存在的,面对社会的黑暗、污浊,屈原则显得执著,决绝,他始终坚守着人格之高标,追求清白高洁的人格精神,宁愿舍弃生命,也不与污浊的尘世同流合污,虽然理想破灭了,但至死不渝。屈原被放逐后,在四海间流浪,在湖边一路吟唱,面色憔悴,神情枯槁。(湖上的)渔父见了,问道:“你不就是那位三闾大夫么?怎么竟成了这般模样?”
屈原道:“普天下都混浊,只有我还清白;所有人都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所以被君王流放啊。”
渔父道:“真正贤明的圣人不会拘泥于一事一物,而能随世情流转而相应地改变。世上的人都混浊,你何不也一起扬泥荡波?所有人都醉了,你何不也跟着吃糟喝酒?为什么要想得那么深远,凌驾于平庸的世人之上,使得自己被放逐呢?”
屈原道:“我听说:刚洗头的人一定会弹去帽子上的浮尘,刚洗澡的人一定会抖去衣服上的尘土。怎么能让自己的清白之身,受到外界的龌龊感染?我宁愿将此身投入湘水,葬身于江中的鱼腹之内,却怎能让洁净光明的纯白之质,蒙上世俗的尘埃?”
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桨离去,口中唱道:“(湖上的)碧波清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湖上的)碧波混浊,可以洗我的双足。”就这样唱着歌远去,不再与屈原说什么了。

屈原才高气胜,“忠而被谤”,历经坎坷。是一个很值得书写的人物。司马迁写屈原又非他人所及,因为他们有类似的遭遇,他在为屈原悲愤时何尝又不是为自己鸣不平呢?他以怀怨之心写怀怨之人,又怎能不哀惋动人呢?
他写屈原之作《离骚》“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馋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对《离骚》的把握何等准确,而那个呼天地,唤父母的又岂只屈原呢?司马迁不如是乎?推而问之,天下之遭遇不平者,不如是乎?司马迁寥寥数语却为天下不平者鸣?
他评价屈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这样的评价实在是高,在此之前似乎只有孔子受到过这样高的评价。(《论语•子张》“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这样的评价又实在是妙,评价虽高却无一点不实之处,而且其评价亦如诗,当读到“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真让人如为日月光华所照,顿见光明。
他写屈原临死“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将屈原之“穷”表现得跃然纸上。而从这个憔悴的形象里我们似乎又能看到“蚕室”受刑后的司马迁痛苦的身影。而屈原临死之言“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晧晧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蠼乎!”更表现出其为正义而死的决心。
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往往重视自己的生命,如《论语•述而》“子之所慎:斋、战、疾。”因为疾病关系到人的生死,所以孔子重视它,然而知识分子之所以重视肉体的生命,不在于重视肉体生命本身,而在于肉体生命能够担负责任,实现正义的价值。因此当肉体生命与正义冲突时他们宁可丢掉自己的肉体生命以保证正义的实现。这就是“志士仁人,有杀生以求仁,无求生以害仁。”屈原就是这样做的。而还有另一种情况,需要知识分子忍辱负重,如《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也。”李贽评点说不是闻道就要死,而是不闻道不能死。司马迁就是这样做的。而司马迁之所以能不死,与先贤们身处困境而不屈的精神是分不开的。屈原也是如此,他的死鼓励着司马迁活下去,而司马迁在困苦中也能更好的理解困苦中的屈原。他写屈原,文字精当,评价适中,感情充沛,正可谓以诗写诗人,以诗心写诗人之心。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作者笔端饱含感情,行文幽抑哀惋。正如作者所云:“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可见作者是在这种悲慨的感情中写下本篇的,并将此情寄之笔端。而司马迁自己也同样是才高气盛,因忠而遭受不幸,所以他表面上写屈原、贾谊,实际上也在写他自己,他在《报任安书》中写道:“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也正是由于作者把自己悲愤不平之感倾注在本传上,才使得本篇有了不同于其他人物传记的特色,这就是一边叙事,一边议论抒情。如本传开头两个自然段是叙事,但讲到屈原被疏之后,作者忍耐不住开始一大段议论抒情,对屈原人格,对《离骚》精神的评论,都是非常准确的,如“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这可以说是切中肯綮之语。

以自己的想法和独特的见解来表达及和别人交谈中表达的


吕不韦列传作者简介
他的父亲司马谈曾担任太史令,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司马迁早年生活清贫,后来随着政策变动,随父亲迁居长安,学习了《尚书》和《春秋》,并继承父业成为太史令。在公元前104年,司马迁一边主持历法修订,一边着手创作《太史公书》。然而,他的直言不讳却在公元前99年的“李陵事件”中给他带来了...

伯夷列传文言文翻译
1. 《史记 伯夷列传》翻译 【说明】《伯夷列传》是伯夷和叔齐的合传,冠《史记》列传之首。在这篇列传中,作者以“考信于六艺,折衷于孔子”的史料处理原则,于大量论赞之中,夹叙了伯夷、叔齐的简短事迹。他们先是拒绝接受王位,让国出逃;武王伐纣的时候,又以仁义叩马而谏;等到天下宗周之后...

田单列传作者简介
他的父亲司马谈曾担任太史令,相当于现代国家图书馆馆长。司马迁早年生活艰辛,后来在汉武帝时期,因尊儒政策的推行,他移居长安并学习儒家经典。元朔二年,司马迁开始接手《太史公书》的创作,期间因李陵事件而遭受了严重的打击。他为李陵辩护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不幸遭受了宫刑。在狱中,司马迁凭借无...

苏秦列传的作者是谁?
《史记·苏秦列传》原文: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曰:“夫士业已屈首受书,...

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及翻译
《管晏列传》选自西汉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卷六十二、列传第二,是春秋中后期齐国政治家管仲和晏婴的合传。司马迁略去了二人的主要事迹,而“论其轶事”。 文章着重选取了管鲍之交、晏婴推荐越石父和作者的故事,娓娓动人,天然成趣,于细微处见精神,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爱憎。作者惨遭李陵之祸身受...

中国漫画·漫画史记列传:孤胆荆轲刺秦王作者简介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司马迁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巨匠,以其独特的贡献在漫画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司马迁,原名子长,出生于西汉时期的史官世家,出生于夏阳龙门,也就是今天的陕西韩城。他的家族背景深厚,父亲司马谈是汉武帝时期的太史令,学识渊博,对司马迁的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司马迁自二十岁起,便...

司马迁为什么写《管晏列传》
(一) 不能因一时的行为表现就去否定一个人的才能和价值。为理想奋斗失败了并不代表愚蠢,与敌人作战败退了并不代表胆怯,为百姓谋福利而事新主并不可耻 (二) 不被人理解是痛苦的,世上几人能有鲍叔牙这样的知己。能够理解困境中的贤人,并付诸行动为此抗争,不怕得罪权贵的人,又是多么的稀少和...

读孟尝君传作者是如何驳斥世人皆称孟尝君能得士这一观点的
怎么还没睡蹭实鸡就叫了呢?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立刻派出人马追赶。追到函谷关,人家已经出关多时了。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回了齐国。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黥布列传作者简介
司马迁,这位伟大的西汉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以其独特的字眼"子长"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出生于夏阳(今陕西韩城龙门),生活在公元前145年至公元前87年之后。司马迁最杰出的贡献是撰写了《史记》,又名《太史公记》,这部巨著详尽记录了从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

吴王濞列传作者简介
司马迁的史识独树一帜,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宗旨,使《史记》成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影响深远,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曾任太史令,相当于现代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早年,司马迁在贫苦的环境中度过,但随着窦太后去世和汉武帝的“...

静宁县19828748375: 屈原列传中作者是如何在记人写事中抒发自己感情的? -
职查永瑞: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作者笔端饱含感情,行文幽抑哀惋.正如作者所云:“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可见作者是在这种悲慨的感情中写下本篇的,并将此情寄之笔端.而司...

静宁县19828748375: 史记》的抒情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职查永瑞: 一、作品夹叙夹议,叙议结合,感情充沛,反复咏叹.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中的《屈原列传》,其表现手法主要是议论抒情,几乎占了作品篇幅的一半.如写屈原因愤而作《离骚》的情形,以及他对《离骚》其诗、屈原其人的评价时说:屈...

静宁县19828748375: 《屈原列传》查阅作者的相关资料,想想作者在文中又寄寓了他自己怎?
职查永瑞: 和从《史记》中选入中学课本的其它几篇人物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信陵君窃符求赵》、《毛遂自荐》、《陈涉世家》)相比,本文的特色是: 选材...

静宁县19828748375: 屈原列传写了作者怎样的优秀品质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 -
职查永瑞: 《屈原列传》作者:司马迁.文章中记载了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在政治上的悲惨遭遇,颂扬了他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静宁县19828748375: 屈原列传中写了屈原与渔夫的对话意在揭示什么?这一段蕴含着作者怎样?
职查永瑞: 第一次对话揭示出屈原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第二次对话突出屈原的高贵品质.这一段蕴涵着作者这样的感情:对屈原人格的赞扬和景仰,其中也表露出对黑暗势力的强烈愤慨和对屈原同情惋惜之情.

静宁县19828748375: 一道关于司马迁史记中屈原列传的问题传记的通常表达方式是客观记述,而司马迁为屈原作传却融入大量议论,这是为什么? -
职查永瑞:[答案] 在屈原列传中,除了采用“以议论行叙事”的不同于一般史传文的写法外,在刻画人物上是最突出的特点是大量采用反衬的手法,为了突出主要人物屈原,用其他众多不同类型的人物作反衬.

静宁县19828748375: 屈原创作离骚的原因 -
职查永瑞: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静宁县19828748375: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 -
职查永瑞: 1 . 通假字 反 -- 返 离 --罹 见 --现 指-- 旨 濯 -- 浊 绌 -- 黜 内 -- 纳 从-- 纵 质-- 贽 反 -- 返 被 --披常 -- 长 泥——涅 志——记2 . 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属 屈平属草稿未定 动词,zhǔ,连缀,引申为写作.亡国破家相随属 动词,zhǔ,连接.属予作文以记之...

静宁县19828748375: 屈原列传在表达手法上本片与其他的人物传记有什么明显 -
职查永瑞: 记叙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攸攸相关,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德.作者为屈原立传,按时间顺序,以“任、疏、绌、迁、沉”为线索,处处围绕屈原的“志”写:第一部分以评介《离骚》“推其志”,第二部分以国家危难突出屈原“眷顾楚国,系心怀王”,“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改志篇”,第三部分以回答渔父让屈原抒发矢志不渝的信念.

静宁县19828748375: 屈原列传和苏武传的异同
职查永瑞: 《屈原列传》和《苏武传》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1、都是人物传记,都只重点介绍一个主要人物.2、传记人物都是正面人物形象,忠君爱国,一身正气.不同之处在于:1、作者不同:《屈原列传》的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出自司马迁的史学巨著《史记》《苏武传》的作者是东汉史学家班固,出自班固的史学名著《汉书》.2、写法略有差异:《屈原列传》与记叙中兼有抒情议论,主观色彩强烈《苏武传》虽然记叙中充满强烈的感情色彩,对苏武忠君爱国的行为大加褒奖,但基本没有抒情议论的成分在里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