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和谚语

作者&投稿:方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俗语和谚语有区别吗~

有。区别如下:
1、基本概念不同。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
许多谚语揭示了客观事物或现象的规律,总结了人们的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具有广泛的知识性和深刻的哲理性,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如:瑞雪兆丰年、春雨贵如油、喝水不忘挖井人,磨刀不误砍柴工等。
俗语也称常言,俗话,俗语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则有口语的气息。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
如:八字没一撇、成者王侯败者贼。
2、概念阐释不同:
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习用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 一般是集体创造,言简意赅且较为定型的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在外国也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俗语从广义来看,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引注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但不包括方言词、俗语词、书面语中的成语,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
从狭义来看,俗语是具有自己特点的语类之一,不同于谚语、歇后语,但一些俗语介乎几者之间。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连。

3、发展时间不同:谚语用得较多,流传时间较长,更文学化,更精炼,一般用于口头;俗语通常指有一定道理,表述某一种观点的话,另外,歇后语也算俗语的一种。这里要特别指出,我们、、日常用的惯用语如中国南海惯用南中国海,这只是一种习惯性的用法,并不是俗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俗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谚语

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有的文章中偶尔也把俗语称作成语。俗语和成语都是汉语中的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二者关系密切。“约定俗成”这一成语,就包含着俗、成二字。但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它们还是各有特点的。试比较下列例句:


甲、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乙、弱肉强食

甲、多年的老歪树,直不起来了

乙、积重难返

甲、后长的牛角,比先长的耳朵长

乙、后来居上

甲、捡了芝麻,丢掉西瓜

乙、因小失大

甲、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乙、分道扬镳

甲、前怕狼,后怕虎

乙、畏首畏尾

甲、打破砂锅问到底

乙、刨根问底

甲、王八看绿豆,对上眼儿

乙、一见锺情

以上各组例句,甲、乙意思相同,甲为俗语,乙为成语。俗语以形象为主体;成语以精练为特色。俗语多为完整的句子,长短不一,运用时可以变通;成语多为四个字的稳定结构,形式整齐。俗语流行于人民群众的口头上,文字上保持着通俗的特点;成语多用作书面语,文字上趋向典雅。从这一比较中,可以从主要方面作出界定:俗语是以形象为主体的通俗的口语,它的结构形式相对稳定,而在实际运用中可以灵活变通。

这是俗语的主要内涵,就外延来说,它跟成语难免有交错的情况。俗语虽然以形象为主体,但也不排除精练;成语虽然以精练为特色,但也不排除形象。成语虽然绝大多数是四字结构,但也有一些是由四个以上的字组成的;俗语句式虽然长短不齐,但也有少量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俗语虽然多为口语,但已广泛进入文学作品,甚至哲学、科技图书中也经常用到;而随着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成语在口语中也经常使用。这样,俗语跟成语,就可能互相渗透,存在着交错现象。如:

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

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

③雪上加霜(形象,四字,俗语→成语)

④习惯成自然(精练,五字,俗语→成语)

⑤不敢越雷池一步(形象,精练,七字,俗语← →成语)

俗语是口语型的,成语是书面语型的。这些语例,兼有俗语和成语的某些特点,看来俗语辞典、成语辞典都可以收录,好在这种情况并不算多。

俗语和成语,有时候也可能互相转化,并同时存在。例如:

①板凳没焐热← →席不暇暖

②打老鼠又怕碰破玉瓶儿← →投鼠忌器

③火烧眉毛顾眼前← →燃眉之急

④鸡蛋碰石头← →以卵击石

⑤鸡飞蛋打一场空← →鸡飞蛋打

⑥拉完磨杀驴← →卸磨杀驴

⑦鲁班门前弄大斧← →班门弄斧

⑧没喝过墨水← →胸无点墨

⑨怕噎了嗓子不吃饭← →因噎废食

⑩什么病吃什么药← →对症下药

①①一网打尽满河鱼← → 一网打尽

俗语语句结构如果趋向整齐,就有可能转化为成语;成语如果增加形象化的成分,就有可能转化为俗语。俗语转化为成语,仍然可以保持它的形象性;成语转化为俗语,如果缺少形象,就要加以补充,往往转化为歇后语。(参见下文歇后语)俗语与成语,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俗语有俗语的优点;成语有成语的长处。俗语使得描写生动活泼,成语使得论述铿锵有力,都值得很好学习。

二,谚语和格言


有些图书把俗语、谚语并称为俗谚,把它们汇编在一起。汇编在一起是可以理解的,但二者并不相等。谚语只是俗语的一部分,它是一些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的俗语。如:

①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

②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③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的,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的

④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⑤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⑥金子碎了分量在

⑦靠山山倒,靠水水流

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⑨墨是可以磨浓的

⑩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

①①人心齐,泰山移

①②咬人的狗是不露牙的

①③只要功夫深,铁尺磨成针


格言也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但仔细区分,仍稍有不同。格言所总结的知识经验主要是社会方面的,多属逻辑思维,是哲理性的语句,常出自名人名著;而谚语总结的知识经验不限于社会方面,也包括自然科学、生产实践(如农谚),它出自人民群众之口,多属形象思维,是文学性的语言。这种区别,应该把格言归入书面语一类,把谚语归入口语一类。但是,也难免有交错的情况。


甲,满招损,谦受益(书面语)

乙,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口语)


甲,有志者事竟成(书面语)

乙,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口语)


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书面语)

乙,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口语)


以上三组,严格地说,甲为格言,乙为谚语。但是,由于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这些带有文言色彩的格言也进入了口语。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加以区分,而不得不承认,实际上存在一些交错现象

俗语中一部分为谚语,另一部分是描述性的语句,它们并没有总结知识经验,而只是表述一种情态。如:


①不认这壶酒钱

②不知道哪头炕热

③蝉曳残声过别枝

④横挑鼻子竖挑眼

⑤眉毛胡子一把抓

⑥起大早,赶晚集

⑦求爷爷,告奶奶

⑧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

⑨摇头不算点头算

⑩中看不中吃

①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①②走了穿红的,来了穿绿的


这一部分语句是描述性的,跟总结知识经验的谚语不同,而又无确定的术语,现在只是笼统地称为俗语,实在有必要把它跟谚语区别开来,给它一个确定的名称。

有的图书称之为“惯用语”,但所涉及的语言现象,却是“俚语”,如:背靠背、开夜车、乱弹琴、磨洋工、冤大头,等等。笔者以前在《俗语五千条》的前言中,曾用“熟语”来称呼描述性的俗语。熟语这一术语的定义,也不十分明确,有的辞典又把它当作高于俗语、成语的术语来使用,而它本身又跟“俗语”的读音近似,某些方言区甚至就是同音词,作为术语,自身有不足之处。再三斟酌,觉得不如用“俚语”来代替。

俚语,这个术语有时跟俗语相混,俚俗并称。这个“俚”,跟“乡里”之“里”有关,望文生义,也就是里人(乡下人)的意思。俚语常指带有方言色彩的土语。既然它有时跟俗语相混,而“惯用语”实际上又多指俚语,不如就借用“俚语”一词,来专指这些描述性的俗语。

四,歇后语、俏皮话


歇后语、俏皮话,基本上是同义词。歇后语是语言学上的术语,俏皮话是口头上的称呼。

歇后语形式上是半截话(前半为形象或事例,后半为解释、说明),实际上是要把话说得更形象些,更具体些。因此,歇后语应该包括在俗语之内。不过,歇后语中的形象常常是漫画式的,带有戏谑调侃的色彩。它用种种修辞手段,对字、词、语、句(包括俗语本身)加以修饰,使之生动活泼。因而跟谚语、描述性俗语(改称俚语),又有些不同。如:


①水仙不开花,装蒜(修饰词)

②猫哭耗子,假慈悲(修饰词组)

③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己人不认自己人(修饰句子)

④木匠戴枷,自作自受(修饰成语)

⑤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修饰俗语本身)


有些成语,为了增强形象性,往往会转化成歇后语。


①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②金弹子打鸟,得不偿失

③绿绸缎上绣牡丹,锦上添花

④磨道里走路,没头没尾

⑤螃蟹过河,七手八脚

⑥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⑦屎壳郎变知了,一步登天

⑧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⑨阎王爷出告示,鬼话连篇


歇后语良莠不齐,有些歇后语内容和形象,均不见佳,有一部分,甚至是语言垃圾,不宜滥用。有些常用的歇后语,形象较好,前后结合得比较紧密,已经跟谚语、描述性的俗语(俚语)近似。如:


①黄鼠狼看鸡,越看越稀(前为形象,后为解释,经验之谈→谚语)

②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前为形象,后为解释,描述性俗语→俚语)

③芝麻开花,节节高(前为形象,后为解释,描述性俗语→俚语)


综上所述,谚语,俚语(描述性的俗语),歇后语,这三部分构成俗语的整体。俗语属于口语型的语句,与书面语型的成语、格言有所区别,它们是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的两大系统。


谚语是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固定语句,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的结晶。谚语虽然简单通俗,但反映的道理却非常深刻。


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例如:
一个巴掌打不响 -- ;


懒婆娘的裹脚 -- 。

在一般的语言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的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有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表现,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歇后语。

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当时流行在民间的俗语,是出于一般人民的生活经验。这类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相信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无定说。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 -
小葱拌豆腐 -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 -
冷水发面 -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如:
秋后的蚂蚁 -
棋盘里的卒子 -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
楚霸王举鼎 -
曹操吃鸡肋 -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

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纸糊的琵琶 -

这一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1、哀莫大于心死——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烬。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2、 爱博而情不专——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很广泛,而感情不能专一。

3、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里。意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4、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5、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6、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7、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八公山:在安徽淮西市西。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8、 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9、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10、八字没见一撇——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11、拔了萝卜地皮宽——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

12、拔赵帜立赤帜——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13、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指要杀人见血、动手拼命。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14、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涅:黑土。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

15、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1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

17、百思不得其解——百:多次;解:理解。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18、百万买宅,千万买邻——比喻好邻居千金难买。

19、百闻不如一见——闻:听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20、百星不如一月——一百颗星星发出的亮光不如一个月亮发出的光明亮。比喻量多不如质优。

21、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

22、败事有余,成事不足——指非但办不好事情,反而常常把事情搞坏。

23、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搬:移动。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自食其果。

24、版版六十四——版:宋代铸钱的模型。每块铸版都是铸出六十四文钱。形容做事死板,不知变通。

25、半部论语治天下——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26、邦以民为本——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27、饱汉不知饿汉饥——饱:吃足;饥:饥饿。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别人的苦衷。

28、饱暖思淫欲——食饱衣暖之时,则生淫欲之心。

29、卑卑不足道——指卑微藐小,不值得一谈。

30、卑之无甚高论——表示只就浅易的说,没有什么过高难行的意见.。

31、杯酒释兵权——释:解除。本指在酒宴上解除将领的兵权。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32、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

33、彼一时,此一时——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34、毕其功于一役——把应该分成几步做的事一次做完。

35、闭塞眼睛捉麻雀——比喻盲目地进行工作。

36、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其:他的;锐气:勇猛的气势;惰:松懈善于用兵之人,总是避开敌人初来时的气势,等敌人疲惫时再狠狠打击。

37、鞭长不及马腹——指鞭子虽然很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上。后以之比喻力所不能及。

38、表壮不如里壮——外表好看,不如里面结实。比喻妻子能够治家,就是丈夫的好帮手。

39、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40、冰炭不同炉——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同处。

41、冰炭不言,冷热自明——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42、兵败如山倒——兵:军队。形容军队溃败就像山倒塌一样,一败涂地。

43、兵藏武库,马入华山——兵器藏进武库,军马放入华山。指天下太平。

44、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45、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46、兵在精而不在多——兵士在于精壮而不在乎众多。也比喻要求质量而不能只讲数量。

47、病急乱投医——病势沉重,到处乱请医生。比喻事情到了紧急的时候,到处求人或乱想办法。

48、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shān)——羊肉没吃上,反倒沾了一身羊膻气。比喻干了某事没捞到好处,反坏了名声惹来了麻烦。

49、不打不相识——指经过交手,相互了解,能更好地结交、相处。

50、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51、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

52、不得已而用之——用:使用。没有办法,只好采用这个办法。

53、不登大雅之堂——大雅:高贵典雅。不能登上高雅的厅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54、不法古不修今——指不应效法古代,也不应拘泥于现状。

55、不费吹灰之力——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不花一点力气。

56、不分青红皂白——皂:黑色。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57、不敢越雷池一步——越:跨过;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

58、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59、不见棺材不落泪——比喻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肯罢休。

60、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智:智慧,见识。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那件事情的见识。

61、不看僧面看佛面——比喻请看第三者的情面帮助或宽恕某一个人。

62、不可同日而语——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

63、不能赞一词(辞)——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提不出一点意见。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64、不念僧面念佛面——不看僧面看佛面。

65、不怕官,只怕管——指直接管的人要比官更有权威。也指在人管辖之下,一切只能听命于他。

66、不期然而然——没有想到是这样而竟然是这样。

67、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要求立功,只希望没有错误。

6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69、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指对佛教、道教如不阻塞,儒家学说就不能推行。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70、不识庐山真面目——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71、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仇人;聚头:聚会。不世前世结下的冤孽,今世就不会聚在一起。

72、不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73、不问青红皂白——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74、不幸而言中——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却被说准真的发生了。

75、不以辞害志——辞:文辞;志:作品的思想内容。原意是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后也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76、不以规矩,不能方圆——规:圆规;矩:曲尺。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77、不以人废言——废:废弃。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

78、不以一眚(shěng)掩大德——以:因;眚:过失,错误;掩:遮蔽,遮盖;德:德行。不因为一个人有个别的错误而抹杀他的大功绩。

7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80、不知老之将至——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形容人专心工作,心怀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

81、不知人间有羞耻事——不知道人世间还有羞耻之事。形容恬不知耻,无耻到极点。

82、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深。形容骄狂无知。

83、不知有汉,何论魏晋——不知道有汉朝,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薄。

84、不知者不罪——罪:责备,怪罪。因事先不知道而有所冒犯,就不加怪罪。

85、不自由,毋宁死——如果失去自由、主权,宁可去死。

86、不足为外人道——不必跟外面的人说。现多用于要求别人不要把有关的事告诉其他的人。

87、布袋里老鸦——比喻虽然活着,但象死了一样。

88、步步生莲花——形容女子步态轻盈姿。

89、防患于未然——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9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防:阻止;甚:超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91、河东狮子吼——比喻妒悍的妻子发怒,并借以嘲笑惧内的人。

92、河海不择细流——比喻不论大小,一律收容。

93、河水不洗船——比喻不相干或相安无事。

94、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传:传布流传;其人:同道。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

95、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96、拆东墙补西墙——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临时勉强应付。亦比喻临时救急,不是根本办法。

97、蝉翼为重,千钧为轻——把蝉的翅膀看成是重的,三万斤的重量看成是亲轻的。喻指是非颠倒,真伪混淆。

98、长安居大不易——本为唐代诗人顾况以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后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维持。

99、长江后浪推前浪——比喻事物的不断前进。多指新人新事代替旧人旧事。

100、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眼望高山 脚踏实地

一步一个脚印。

不图一时乱拍手,只求他日暗点头。

多做强似能说。

愿望的东西,必须伸手才能得到。

一万个零抵不上一个一;一万次空想抵不上一次实干。

看到了目标,并没有到达目的地。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虽然有了好种子,庆祝丰收还太早。

要想成功,必须走完从说到做这段路。

十个空想家,抵不上一个实干家。

只有希望而没有行动的人,只能靠做梦收获所得。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办事要扎实,说话要谨慎。

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

道儿是人走出来的,辙儿是车轧出来的。

别只看骑车马如飞龙,也要看他驯马时留下的伤痕。

有多少耕耘,就有多少收获。

不问收获,只看耕耘。

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就靠“干”。

能挑一百斤,不挑九十九。

打鱼的不离河,打柴的不离山。

芳香的花不一定好看,能干的人不一定会说。(高山族谚语)

清晨的阳光不算温暖,瞬息的安逸不算幸福。(蒙古谚语)

勤恳者讲实干,懒惰者讲茶饭。(蒙古谚语)

想,要壮志凌云;干,要脚踏实地。(缅甸谚语)

多深的地基,垒多高的墙。(日本谚语)

巴黎不是一天建成的。(法国谚语)

如果不费力,东西没价值。(西班牙谚语)

一个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德国谚语)

不怕无能,就怕无恒

竹子是一节一节长出来的;功夫是一天一天练出来的。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如果每天挖掉一些土,就是高山也能铲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苦练日久,得心应手。

人有恒,万事成;人无恒,万事空。

胜利者不一定是跑得最快的人,而是最能持久的人。

吃饭吃饱,做事做了。

摆船要摆到岸。

开弓没有回头箭。

望远镜能展望前进的目标,却不能缩短要走的路程。

大胆的尝试等于成功的一半。(美国谚语)

虾儿虽小,却能游过大海。(缅甸谚语)

滴水也能装满缸。(尼泊尔谚语)

慢火煮出好饴糖。(英国谚语)

刀在石上磨,人在世上练

铁要打,人要练

老天不负勤苦人。

艺高人胆大。

身经百战,浑身是胆。

钢不压不成材。

有苦干的精神,事情便成功了一半。

雨淋青松松更青,雪打红梅梅更红。

不经风雨不成材,不经高温不成钢。

铁是打出来的,马是骑出来的。

夜越黑珍珠越亮,天越冷梅花越香。

能力同肌肉一样,锻炼才能生长。

好马要是三年不骑,会比驴子还笨。

牡丹花好看,可没有菊花耐寒。

不经琢磨,宝石也不会发光。(日本谚语)

好舵手不怕风浪,好猎手不怕虎狼

敢伏虎者上高山,能降龙者下大海

打虎岂怕虎咬。

要想挤狮奶,就得有斗狮的胆量。

打铁先要自身硬。

天不怕、地不怕,老虎屁股也要摸一下。

人越勇敢,伴儿越多。

树不坚硬虫来咬。

骏马总是迎着暴风骤雨奔跑;冬青总是傲着严冬冰雪矗立。

不经长途,不知马俊。

攀登高峰,就要和斜坡做斗争。

敢过大江,不怕小河。

治疮莫怕挖肉。

戳了蚂蜂窝,不怕蜂子蜇。

没有不遇风浪的海船,没有不遇雷雨的雄鹰。

崎岖路上的石块,磨不破脚底的老茧。

勇敢与成功如影随形。

山高自有行路客,水深也有渡船人。

险山不绝行路客,水深也有渡船人。

不担险,练不出一身胆。

走尽崎岖路,自有平坦路。

好汉喜欢烈性的马。

漫长的旅途检验好马,艰苦的历程考验英雄。

怕火花的不是好铁匠。

坚强的意志,不屈的精神,是勇士最亲密的战友。(哈萨克族谚语)

坚强不屈是英雄的品质,贪生怕死是懦夫的本性。(哈萨克族谚语)

辛勤寻求智慧的人,永远不向困难低头。(哈萨克族谚语)

如果潜水的人惧怕鳄鱼,他就取不到价值昂贵的珍珠。

(维吾尔族谚语)

浪再大也在船底下,山再高也在人脚下。(缅甸谚语)

平静的海洋里,练不出优秀的航海家。(英国谚语)

公鸡总是在自己的粪堆上称英雄。(英国谚语)

丧失勇气,丧失一切。(德国谚语)

暴风雪折不断雄鹰的翅膀。(蒙古谚语)

鹰有时比鸡飞得低,但鸡永远不能飞得像鹰那么高。(前苏联谚语)

畏惧大海的人不会成为航海家。(东非谚语)

谩骂不能使敌人退却,斗争才能赶走敌人。(马里谚语)

狗对勇士只能狂吠,见了懦夫便咬脚后跟。(马里谚语)

惹暴燥者发怒很容易,叫傻瓜上当也不难,吓唬胆小鬼更是轻而易举。(马里谚

语)

莫笑跌跤的开路先锋。(非洲谚语)

作战不光靠闪亮的武器,还要靠一颗英雄的心。(南斯拉夫谚语)

身经百战成勇士。(柬埔寨谚语)

好舵手不怕风浪,好猎手不怕虎狼

敢伏虎者上高山,能降龙者下大海

打虎岂怕虎咬。

要想挤狮奶,就得有斗狮的胆量。

打铁先要自身硬。

天不怕、地不怕,老虎屁股也要摸一下。

人越勇敢,伴儿越多。

树不坚硬虫来咬。

骏马总是迎着暴风骤雨奔跑;冬青总是傲着严冬冰雪矗立。

不经长途,不知马俊。

攀登高峰,就要和斜坡做斗争。

敢过大江,不怕小河。

治疮莫怕挖肉。

戳了蚂蜂窝,不怕蜂子蜇。

没有不遇风浪的海船,没有不遇雷雨的雄鹰。

崎岖路上的石块,磨不破脚底的老茧。

勇敢与成功如影随形。

山高自有行路客,水深也有渡船人。

险山不绝行路客,水深也有渡船人。

不担险,练不出一身胆。

走尽崎岖路,自有平坦路。

好汉喜欢烈性的马。

漫长的旅途检验好马,艰苦的历程考验英雄。

怕火花的不是好铁匠。

坚强的意志,不屈的精神,是勇士最亲密的战友。(哈萨克族谚语)

坚强不屈是英雄的品质,贪生怕死是懦夫的本性。(哈萨克族谚语)

辛勤寻求智慧的人,永远不向困难低头。(哈萨克族谚语)

如果潜水的人惧怕鳄鱼,他就取不到价值昂贵的珍珠。(维吾尔族谚语)

浪再大也在船底下,山再高也在人脚下。(缅甸谚语)

平静的海洋里,练不出优秀的航海家。(英国谚语)

公鸡总是在自己的粪堆上称英雄。(英国谚语)

丧失勇气,丧失一切。(德国谚语)

暴风雪折不断雄鹰的翅膀。(蒙古谚语)

鹰有时比鸡飞得低,但鸡永远不能飞得像鹰那么高。(前苏联谚语)

畏惧大海的人不会成为航海家。(东非谚语)

谩骂不能使敌人退却,斗争才能赶走敌人。(马里谚语)

狗对勇士只能狂吠,见了懦夫便咬脚后跟。(马里谚语)

惹暴燥者发怒很容易,叫傻瓜上当也不难,吓唬胆小鬼更是轻而易举。(马里谚语)

莫笑跌跤的开路先锋。(非洲谚语)

作战不光靠闪亮的武器,还要靠一颗英雄的心。(南斯拉夫谚语)

身经百战成勇士。(柬埔寨谚语)

话说千遍,不如一干

若要知道,经过一遭。

听十遍不如看一遍,看十遍不如做十遍。

木不钻不透,功不到不成。

不见不识,不做不会。

说好不算好,做好方为好。

要学游泳,必须下水。

不穿尖头鞋,不知脚趾疼。

看人担担不吃力,事非经过不知难。

担子不在谁身上,谁不觉得重。

自己的鞋,知道是紧在哪儿。(西班牙谚语)

服了……

大哥,太厉害了,写了100条,我都不好说了

楼上有点厉害


有关说话的谚语有哪些
有关说话的谚语 1、莫说闲言是闲话,往往事从闲话来。2、实干才永远是最响亮的语言。3、劳动暖身,空话冷心。4、柴经不起百斧,人经不起百语。5、说大话不怕掉牙齿。6、还没有做的事,不要到处去夸。7、王婆卖瓜,自卖自夸。8、高头饭好吃,高头话难讲。9、多做强似多说。10、语言并不...

关于不说谎话的谚语或格言
29、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30、意志薄弱的人,一定不会诚实——拉罗什夫利 31、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杨泉 32、要我们买他的诚实,这种人出售的是他的名誉——沃夫格 33、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即使觉说直话也没有人相信——伊索 34、自以为...

俗语、谚语、歇后语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之处有哪些?
首先是俗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俗话说”。一般是老人或者前人说的话,主要是指人民的生活经验,以及智慧的结晶。俗话一般是经络了很多人的事实验证,尤其是老一辈人的多次经验和经历以后形成的某种观点,这种观点被大众所认可和流传,就成了我们现在的俗话。常见的俗话有“不管白猫黑猫,...

俗语,谚语,名言的区别是什么? 老师整天说这些,可我就是分不清,_百度知...
格言与俗话、谚语的区别:格言是集智慧经验于一体的,是正确的经受过时间考验的句子,偏重于书面.俗话、谚语民众经常使用流传的语言,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偏重于口头化.谚语与俗语的区别 谚语:是民间的通俗道理,是正确的,民众的生活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真理.俗话:是比较通俗易懂的俗语,流传很广,但大...

四川俏皮话谚语歇后语:蕴含哪些生活智慧和讽刺意味?
"丑妻蛮牛无价宝",揭示了内在价值的真谛,"眼前就是雷音寺"则让人思考眼前的平凡与神圣。"取经何必到西天",暗示追求真理的途径并非唯一,"秦琼卖马杨志卖刀"则展示了人生的起起落落。这些俏皮话和谚语,如同生活中的小确幸,让人在轻松中感受智慧的力量。4. 趣味歇后语 "三升糯米一升糌米——四...

谚语和俗语的区别
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如:八字没一撇、成者王侯败者贼。2、概念阐释不同: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习用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 一般是集体创造,言简意赅且较为定型的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在外国也受到了广泛的应用。俗语从广义来看,俗语包括谚语、...

谚语、俗语、成语、歇后语等有什么区别
1、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习用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谚语多半在民间口语中广泛流传,表达人们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

谚语歇后语大全
学生谚语大全一、朋友与敌人1、有福同享,有难同当。2.邻居好,赛金宝。3.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抵对门。4.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5.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6.交人交心,浇花浇根。7.岁寒知松柏,患难见交情。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9.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10.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

谚语是什么
3、老话:以前常说的话,现在不太常用的说法。4、古语:古代汉语的简称,通常是指“文言文”,有时也指“半文言文”的古白话。5、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是汉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关于谚语的例句 1、“谚语说,骄兵必败,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谦虚和谨慎。”...

谚语都有什么
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汉语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启蒙书目:古今贤文为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增广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

福安市17091536367: 谚语与俗语的区别 -
弘骂乐尔:[答案] 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有的文章中偶尔也把俗语称作成语.俗语和成语都是汉语中的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二者关系密切.“约定...

福安市17091536367: "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大全"? -
弘骂乐尔:[答案]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2、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 14、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谚语 15、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16、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

福安市17091536367: 俗语和谚语有区别吗 -
弘骂乐尔: 有.区别如下: 1、基本概念不同.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 许多谚语揭示了客观事物或现象的规律,总结了人们的生产经验...

福安市17091536367: 谚语俗语歇后语精粹 -
弘骂乐尔: 1、谚语是群众口头流传的2113习用的固定5261语句,用简单通4102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恰当地1653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如:“寒从脚起,病从口入”、“早晨起得早,八十不觉老”. 2、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 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3、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特殊语言形式.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如: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水仙不开花——装蒜

福安市17091536367: 谚语和俗语是同一个意思吗 -
弘骂乐尔: 谚语和俗语 当然不是同一个意思哦.谚语应该属于成语中的一种.而俗语就是.七字成语,八字成语.

福安市17091536367: 如题积累俗语或歇后语 -
弘骂乐尔:[答案] 常用谚语 一、朋友与敌人 1.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2.邻居好,赛金宝. 3.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抵对门. 4.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5.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6.交人交心,浇花浇根. 7.岁寒知松柏,患难见交情. 8.路遥知马力,日...

福安市17091536367: 中国常见俗语、谚语900条的解释 -
弘骂乐尔: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yyllxxgb中国常见俗语、谚语900条的解释 中国常见俗语、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 中国常见俗语、谚语 1、哀莫大于心死——心死...

福安市17091536367: 什么是俗语,谚语,成语 -
弘骂乐尔: 俗语 súyǔ 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如: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也叫俗话. 谚语 yànyǔ 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成语 chéngyǔ 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如'小题大做'、'后来居上'等.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如'朝三暮四 '、'杯弓蛇影 '等.

福安市17091536367: 俗语,成语,歇后语,谚语的区别 -
弘骂乐尔: 1、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习用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

福安市17091536367: 俗语和谚语一样吗? -
弘骂乐尔:[答案]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同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