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主刘禅以及李后主李煜是什么样的君王?

作者&投稿:刁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后主投降后是如何渡过余生?~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刘禅字公嗣,蜀汉第二任皇帝,也是三国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任皇帝。刘禅继位后,诸葛亮为托孤辅政大臣,基本上垄断了军政大权,而刘禅本人更是听从刘备的安排,事事都听诸葛亮的,一者诸葛亮劳苦功高,位极人臣,二者诸葛亮在蜀汉有极其高的威望,最主要是,诸葛亮有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就这样,刘禅对于诸葛亮只能唯命是从,就连身边的人,也有由诸葛亮精挑细选,而每次北伐,刘禅也积极响应,因此有诸葛亮在刘禅并没有太大的自由。

诸葛亮死后,由于刘禅听信谗言,宠信宦官黄皓,朝政日益颓废。再加上姜维九伐中原,虽胜多败少,但劳民伤财,蜀汉后期国力被掏空,基本没做能征善战之人。263年,司马昭分三路大军伐蜀,其中邓艾偷渡阴平,攻克绵竹,兵临成都刘禅猝不及防,投降曹魏,蜀国灭亡。刘禅投降后,又是怎样度过余生的,以下笔者做简要分析。
首先因蜀中产生变故,钟会意图谋反,刘禅被司马昭押解回洛阳。刘禅投降后,司马昭为了蜀汉局势的稳定,并没有及时把刘禅收押,而是想借助刘禅在汉中的威望,震慑各部落军队以及蜀汉的人员,这样可以更好的维护蜀汉稳定。然而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姜维对蜀汉一直没有死心,一心想着复国,并且告诉刘禅暂且隐忍时日,不久就可以复国。而姜维更是假意投靠钟会,利用钟会邓艾都想争夺功劳,挑拨二人的矛盾,并将邓艾除去。这样钟会便在蜀汉一人独大,而司马昭对钟会有心存疑虑,因此率军进驻长安。而姜维却告诉钟会,司马昭此举世怀疑钟会,声称主上疑虑,臣下也会不久将死。钟会觉得姜维说的有道理,因此决心谋反。然而却不幸走漏了消息,钟会和姜维都死于乱军之中。

成都发生叛乱,司马昭更觉得刘禅在蜀中会有诸多不便,那些想着为蜀汉复国的人会贼心不死。因此司马昭派人将刘禅以及蜀汉重要官员,押解回洛阳,这样刘禅就被严加看管,再没有反身的余地。
其次刘禅在洛阳受到严密的监视,活动范围狭小,虽被封为安乐公,却始终只能深居简出。刘禅被押解回洛阳后,被封为安乐公,而蜀汉太子也被封为奉车督尉,蜀中大小官员也都被封赏。司马昭也没有杀刘禅,对于刘禅日常生活的供,司马昭也不曾少给,刘禅也算是锦衣玉食,美人相伴,虽然不像蜀中自由,却也生活自在,可以歌舞升平。而刘禅更是善于做人,凡事小心翼翼,遇人更是谦卑,对司马昭更是唯唯诺诺。司马昭见刘禅也是个胸无大志之人,为人还算诚实,最为关键的是,刘禅手下曾多次想复国,均被刘禅拒绝,司马昭才对刘禅放心,没有杀害他。
再次司马昭怀疑刘禅,刘禅却说乐不思蜀,司马昭最终没杀刘禅。刘禅在蜀汉虽然为人中肯,唯唯诺诺,但他毕竟是蜀汉皇帝,司马昭年事已高,因惧怕死后刘禅再次谋反,因此司马昭经常派人去试探刘禅。一日司马昭确实对刘禅放心不下,因此宴请百官,当然主要还是试探一下刘禅的忠心。宴会之上,司马昭故意让人跳蜀舞,蜀中的官员看到后,都泪流满面,唯独刘禅不动声色。司马昭见刘禅没反应,便询问刘禅:安乐公思蜀否?刘禅见司马昭在问自己,便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司马昭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然而刘禅身边的部下欲正却劝说刘禅,下次司马公再问是否思蜀,你就回答:亲人坟墓远在蜀地,无一日不想念。司马昭见刘禅与他人在嘀咕,便再次询问:安乐公当真不思蜀?刘禅便把欲正交给他的话,原封不动的跟司马昭说了。司马昭听后,觉得有些怪异,便询问刘禅:此话好像不是安乐公所能说出,可是他人所教。刘禅大惊失色道:公何以得知,正是他人所教。司马昭听后大笑不止,百官无不大小,司马昭对身边的人说:安乐公如此中肯,我无忧矣。于是司马昭决心不杀刘禅。
就这样刘禅在洛阳平安的度过了余生,也算是富贵终生了吧。泰始七年(271念),刘禅逝世,晋朝追谥他为思公。

大家知道,历史上的亡国之君一般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自尊心强的,就自杀了,比如明朝的崇祯皇帝;抵抗到底的,就被杀了,比如新朝的王莽;脸皮比较厚的,就投降了,比如蜀后主刘禅、南唐后主李煜。
投降的,又分为两个结局:善终的,和半路被弄死的。下面,我就以这两种结局的代表人物刘禅和李煜为例,聊一聊亡国投降之君的自我修养。

先说李煜。众所周知,李煜在文学上的成就要远远大于他在政治上的作为。如果他不是生在帝王家,那他可能就是个一世快活的大文豪。可惜,命运让他做了并不擅长的皇帝。
李煜是典型的文人性格,清高,但又软弱。所以,他投降宋朝后,一直是闷闷不乐的,整天愁眉苦脸,仿佛宋朝欠他多少钱似的。作为亡国之君,肯定是处于被监视之中的。所以,李煜的这种表现,宋太祖和后来的宋太宗肯定是一清二楚的。

宋太祖脾气较好,没跟他计较。但等到了宋太宗时,就麻烦了。宋太宗心想:你有啥不满意的呢?俺大宋朝供你吃喝住,你还有美丽的小周后相伴左右,你有啥不满意的呢?
可李煜就是不满意。他不但不满意,还要把这种不满意写下来,什么“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什么“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什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宋太祖是个武人,本来就烦李煜这种娘们唧唧的性格,再加上李煜在词里表现出的这种欠揍的情绪,宋太宗一下子就火冒三丈:妈的,让你矫情,老子要睡你老婆。

话说,有一日,魏国的权臣司马昭请刘禅和蜀国的诸位降臣喝大酒,说是喝大酒,其实也是想探探刘禅的口风。在酒宴上,司马昭发现,蜀国的降臣们一个个唉声叹气的,一脸倒霉相,唯有刘禅吃得好喝得好,一脸爽歪歪。司马昭就忍不住问道:大哥你想念蜀国不?没想到,刘禅立即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这就是“乐不思蜀”这个成语的由来。
正是靠着“乐不思蜀”的精彩表演,刘禅果然得以善终。要我说,在“装糊涂”这个领域,刘备父子真是绝代双骄、难遇敌手啊。

刘禅(公元206年——271年),字公嗣,乳名阿斗,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时,蜀汉皇帝刘备的长子。公元223年刘备病故,刘禅继位,史称蜀汉后主。他在位41年,蜀汉灭亡后降魏,后病死,终年65岁。刘禅是中国帝王中比较平庸的一位,在他漫长的皇帝生涯中,先有中国历史上著名丞相诸葛亮尽心辅佐,继而有蒋琬、费袆、姜维等人为他划策,后来又有宦官黄皓弄柄,他的一生都被周围的重臣权贵所淹没,以致使他自己与其周围的人比较起来微不足道了,作为君主,他确是一位昏庸无能、平乏庸碌的封建帝王。�

刘禅出生于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年代。他的父亲刘备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因此一直以皇族身份参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纷争。公元207年,刘备的夫人甘夫人为刘备生下一子,取名刘禅,小名叫阿斗。由于战乱频繁,刘禅从小便和母亲一起随刘备辗转流离,过着紧张而又艰险的生活。有一次,刘备遭到曹操精锐骑兵的追杀,两岁的刘禅跟甘夫人一起逃亡,与刘备失散,幸亏赵云(赵子龙)拼死相救,才得以平安脱险。�

刘备从一名贩履织席之人起家,关羽、张飞跟随刘备共同起事,成为刘备集团的两位著名武将,但刘备还是思贤若渴,后来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辅佐,势力扩大,逐渐占据荆州和益州,取得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蜀地,并且与孙权、曹操三分天下。�

公元221年4月,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建号章武,并下诏书立当时15岁的刘禅为皇太子。不久,刘禅娶车骑将军、刘备义弟张飞之女为妻。� 公元222年(章武二年)二月,由于东吴大将吕蒙乘虚袭取荆州,斩杀关羽,吴蜀联盟宣告破裂,刘备亲率大军进攻东吴,双方在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大战,东吴大将陆逊采取火攻的方法,刘备被打得大败,丢下大批船只、器械和军资,仅带领一部分人逃回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

公元223年(章武三年),刘备在白帝城病重,派人去成都将丞相诸葛亮请来白帝城,听他安排后事。他嘱托丞相诸葛亮辅佐太子刘禅,给刘禅以教育,能辅成为君即立君,如不成可取而代之。刘备还给刘禅留下一个遗诏,说:“人活五十而死,不能称为夭折,我已经活了六十多岁,还有什么可惋惜的,只是牵挂你们兄弟,你们一定要奋勉、努力啊!不要因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也不要因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只有才能好,德行好,才能使人信服。你与丞相共同处理政务,对待他,要向父亲一样”。不久,刘备病逝。刘禅在诸葛亮、李严等辅佐下继皇帝位,史称刘后主,改年号为“建兴”。刘禅下诏尊称皇后吴氏为皇太后,夫人张氏为皇后,封诸葛亮为武乡侯,以丞相兼领益州牧。刘禅不忘先皇的临终遗嘱,对丞相诸葛亮就象对待父亲一样崇敬、听命。国家政务无论大小,都取决于诸葛亮。�

刘禅继位后不久,西南就发生了叛乱,益州郡(今云南晋宁)豪强地主雍闿乘刘备去世,刘禅继位之机,发动武装叛乱。诸葛亮对此采取“抚而不讨”的方针,希图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同时,诸葛亮劝谏刘禅,说:“我们伐吴新败,国力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平叛不可能一时取胜。今可再与吴重修旧好,同时加紧调整内部,扩充实力,到合适的时候再行出军征讨西南”。诸葛亮还向刘禅推荐邓芝出使东吴。刘禅接受了诸葛亮的建议,派邓芝出使东吴,使吴蜀两国重新结盟。�

225年,当吴蜀联盟关系恢复,内部经过整顿已经稳定之后,诸葛亮上奏刘禅,决定出兵平叛西南。刘禅同意诸葛亮调兵南征,并率大臣亲自为诸葛亮送行。公元225年3月,诸葛亮兵分三路对南中叛乱势力发起进攻,他以“和抚”为原则,并采取马谡“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建议,平定了西南少数民族的叛乱,免除了蜀汉的后顾之忧。�

刘禅庸碌无能,他继位之后,事事依靠诸葛亮作主。诸葛亮心里清楚,刘禅虽认真好学,却没有刘备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胸怀宽广的品质,也没有雄心大志,若自己有生之年不能辅佐刘禅完成统一天下大业,那先帝的遗愿就永远无法实现了。此时吴蜀联盟已修复,南中叛乱也已平定,解除了后顾之忧,而且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病故。其子曹睿继位,政局变动,正需要稳定内部统治,诸葛亮认为正是北伐的好时机。为此,公元227年,他上书刘禅,题为著名的《出师表》,诸葛亮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决定出师北伐曹魏,以实现统一大业。并对他离开成都后的宫中、朝廷中的事务作了周密的安排。他向刘禅推荐了郭攸之、费袆、董允、蒋琬、向宠等德才兼备的文臣武将,要刘禅“亲贤臣,远小人”,广纳忠益之言,刘禅看了诸葛亮的奏章,深为感动,就依诸葛亮之言,下诏讨伐魏国,并把自行决断事务的权力授于诸葛亮。此后几年里,诸葛亮出祁山,攻打魏,均遭失败。�

在诸葛亮北伐期间,朝中大事自有蒋琬、费袆、董允等处理,刘禅自己也乐得清闲、自在,不用为国事操心。�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于北伐前线五丈原军中,而且病情不断恶化。刘禅得此消息,如雷轰顶,如自己得病一样,感到非常慌恐和不安。继位11年来,有丞相诸葛亮为他执掌内政外交大事,自己从来不用为国家大事而烦恼。有诸葛亮把持朝政,发号施令。自己可以不用为江山的兴衰而担忧。而今丞相病重如此,如同擎天大柱要倒下一样,今后可怎么办呢?刘禅速派尚书仆射(是直接对皇帝负责掌管政令的官员之一)李福赶到五丈原军营中探望,并询问此后国家大计。李福离开前线,回报刘禅丞相病情后,又返回在五丈原询问丞相身后事宜的的安排情况,诸葛亮见李福返回,已明来意,说道:“你要问的人,蒋琬合适。”李福又问蒋琬之后谁可接替,诸葛亮说:“费袆可以接替他”。当李福再问以后的接替者时,诸葛亮就不再回答了。这年秋天,诸葛亮去世的噩耗终于传来,刘禅忍

不住悲恸万分,面对如此复杂的形势,他脑子里一片混沌,幸而蒋琬、董允等支持大局,处理政事,才使朝廷一切秩序井然。�

刘禅根据丞相的安排和举荐,任命吴懿为车骑将军,蒋琬为尚书令,总理国家军政要事,任命杨仪为中军师,费袆为后军师,姜维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尤其是蒋琬忠正可靠,他按诸葛亮生前制定的政策去执行,对内保国安民,休养生息,对外与东吴保持盟好,深得刘禅的重用和信任。�

公元236年夏,刘禅见国家太平无事,就外出观赏风光,流连忘返,110多天以后才满意而归。这时刘禅有一种感觉;自己已长大了,能有自己的思想了,因此他也开始嫌自己的宫廷乐队不够气派,后宫的宫女嫔妃也不尽如人意。因此,下令选择美女,充实后宫,刘禅的计划遭到老臣董允的反对,董允敢于直言劝谏,他说,历代帝王都是因为耽于声色而使国灭人亡,只有居安思危,有卧薪尝胆之志,方能在艰险之中做出大事业,实现先帝的愿望。刘禅对这些老臣的直言劝谏很不高兴。就在此时,宦官黄皓逐渐取得他的信任。使本来对军国大事就不懂不通的刘禅,更加昏愦软弱无能,不理朝政。黄皓善于投皇帝所好,为取得刘禅的欢心,他玩弄权术,不择手段,起初他对刘禅百依百顺,这使刘禅有一种做皇帝的满足与快乐,但蒋琬、费袆去世之前,黄皓一直未被重用。董允死后,黄皓同侍中陈祗相勾结,开始参与政事。黄皓升迁为中常侍、奉车都尉。中常侍是皇帝的侍从,传达皇帝诏令,掌理文书,奉车都尉掌陪皇帝乘车舆。黄皓身兼二职,出则奉车,入则侍奉左右,成为皇帝的亲信。到258年,他完全控制了朝政。�

刘禅的兄弟刘永,对黄皓得势非常不满,黄皓就经常在刘禅面前说刘永的坏话,最后刘禅就把刘永放到外地去作官。姜维是诸葛亮军事方面的继承人,他也无法忍受刘禅对黄皓的越来越信任,他向刘禅秘密进言说:“历史上宦官权重以致亡国的事例并非罕见,陛下如此重用小人黄皓,国家将要败坏在他手里,应该把他杀掉以正视听”。刘禅不同意,他说:“黄皓算得了什么?只不过是一个供人驱使的小臣罢了。过去董允恨他,当面怒斥他,我就感奇怪。今天你又何必再介意于他呢?”姜维见黄皓在朝中和宫中的党羽越来越多,刘禅又如此昏庸愚昧,自己在蜀汉内部又没有根基,心中有些疑惧,担心被害,便请求领兵外出,经常屯驻沓中(今青海东南境),不敢回成都了。�

开始的时候,黄皓对刘禅百依百顺,言听计从,当黄皓的势力越来越大,刘禅对他越来越信任时,刘禅对他也就言听计从了。正当此时,魏国正整肃兵马,伺机灭蜀攻吴,统一天下。公元262年,司马昭任钟会为镇西将军都督关中,准备伐蜀,姜维上表刘禅说:“听说钟会治兵关中,图谋进取蜀汉,应派张翼、廖化率军分别护守安阳关口(即阳平关)和阴平的桥头(今甘肃文县北),以防魏军。”刘禅同黄皓商量这件事。黄皓早就痛恨姜维,正想找机会报复,夺其兵权,就对刘禅说:“姜维恃功自傲。总想在战争中显示才华,而不为陛下的江山着想。这次他是制造战争气氛,想让您准许多备战出征啊!”然后又带刘禅去求神问卜,结果果真应验了黄皓的话:魏军不会进攻蜀国。刘禅听信了他的话,就把姜维反映的情况和建议搁置一边,没有告知群臣,自己反而在宫中仍旧花天酒地,歌舞笙萧,日夜玩乐。�

公元263年,魏国司马昭派兵三路大军伐蜀,征西将邓艾带领三万多人,自狄道(今甘肃临洮)向沓中进攻姜维;雍州剌史诸葛绪统率三万多人,自祁山向阴平附近的桥头进攻,截断姜维后路;镇西将军钟会带领十万多主力人马从斜谷、子午谷等地前进,直取汉中。魏将邓艾足智多谋,率兵抄小路攻入蜀中,进逼成都,兵临城下。�

魏军的突然到来,使蜀汉朝野上下一片慌乱,此时,刘禅也如梦方醒,慌忙召集群臣问计。臣下有一主张南逃,以后再借南夷之兵反攻;有人劝刘禅投奔东吴,以图来日;光禄大夫谯周对上述两种主张都不同意,他说:“自古以来没有投奔他国为天子的,投奔东吴免不了也要称臣。从当前形势看,魏国强大能吞并吴国,而吴国不能吞并魏国,这是很清楚的。与其称臣于吴,不如现在就称臣于魏,免得将来再受一次耻辱。至于撤回南中,应当早作安排,现在大敌已近,人心不稳,一旦车驾南行,恐怕要发生不测之变,更谈不到能达南中了。就是到达了南中,外面拒敌和内部需要的一切耗费,都加在诸夷身上,必然会引起他们的反叛”。谯周接着说:“陛下,臣以为现在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开门献城,投奔魏国;如果陛下降魏,可保全性命,又可得到分封,仍不失荣华富贵的地位,现在魏兵压境,望陛下早做决断”。在谯周的一再劝说下,懦弱无能的刘禅最后决定向魏投降。这时,刘禅的儿子北地王刘谌竭力反对投降,他对刘禅说:“陛下理应号召大家背城一战,同死社稷,这样才有脸面去见先帝。怎么能听信腐儒的一派胡言,毁先帝创下的基业于一旦呢?”刘禅不听,而且还怒斥了儿子,刘谌不愿看到刘氏国破家亡,就在刘禅开门献城迎接魏军的这一天,带着妻家儿女到昭烈皇帝刘备的灵位前痛哭一番后,杀死妻子、儿女,也自刎而死,全家殉国。� 刘禅率领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多人,按照古代国君投降的仪式,反绑着双手,让人抬着棺材,到邓艾军中投降,邓艾见状急忙给刘禅解开绳子,当众焚掉棺材表示接纳。刘禅根据邓艾的命令还派人去前线敕令姜维等投降。姜维等接到命令,悲愤不已,“拔刀斫石”,但事已至此,无奈,投降了阵前的魏将钟会。�

三月,刘禅奉魏文帝诏,举家东迁魏都洛阳,被封为安乐公。魏国还将他的子孙和旧臣50多人封侯进爵,以笼络人心,稳定蜀汉局势。刘禅却认为是他的恩典,感激不尽。�

有一次,司马昭同刘禅一起宴饮,司马昭让舞女表演蜀地歌舞,在座的蜀汉旧臣听了,都为亡国感到悲伤。只有刘禅嘻嘻自若,观赏得津津有味。司马昭看到刘禅如此麻木淡然,感慨地对身边的大臣贾充说:“人之无情,乃至于此。虽使诸葛亮在,也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贾充意味深长地说:“他若不如此,殿下您又怎能有今天的胜利呢?”司马昭沉默的半晌,问刘禅:“颇思蜀否”?刘禅回答:“此间乐,不思蜀也。”可见,刘禅昏庸到何等程度。对于刘禅的回答,站在一旁的郤正觉得有失体统,就乘刘禅起身更衣,对他说:“假如司马文王再问您是否思念蜀地,您可以流着眼泪告诉他说,祖先的坟墓都在蜀国,我怎能不想念呢”?刘禅重新回到座位上后,司马昭果然又提及同样的问题,刘禅就照郤正刚才教他的话重复了一遍,说完想挤出些眼泪,可又不成,只好闭上眼睛,装出一副忧伤的样子,司马昭一见,心中有数,故意惊讶地叫道:“你说的话怎么象郤正说的一样啊!”刘禅大惊,忙睁开眼睛说道:“这正是郤正教我的”。司马昭和魏国群臣见状忍不住大笑不止。�

司马昭见刘禅实在是个愚蠢昏庸无能的角色,留下来也不会有什么危害,就没有杀他,让他闲居洛阳。刘禅深深为自己感到庆幸,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人劝谏他砥砺意志,不忘先帝统一天下的遗愿,再也没人干涉他纵情酒色了。他很快习惯了为人臣的生活,把远在故国的一切以及过去拥有的一切都一并忘掉了。�

公元271年,也就是刘禅降魏以后的第8年,刘禅病死,享年65岁。
李煜(937~978) 五代词人。南唐国君。字重光,初名从嘉。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南唐中主 李璟第六子。建隆二年(961)继位,史称后主。38岁时,宋师长驱渡江,迫围金陵,明年城陷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被宋太宗赵光义毒死。
南唐在中主后期,已称臣于宋。李煜在位时,一直卑屈事宋,岁时贡献,府藏为之空竭。但他仍不思振作,浮华奢侈,迷信佛教,终于为宋所灭。他在政治上是庸驽无能的皇帝,却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工书法、善绘画、精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的造诣,词的成就尤高。
李煜的词,可以分为前后两期,以宋太祖开宝八年(975) 他降宋时作为界线。前期的词已表现出他非凡的才华和出色的技巧,但题材较窄,主要反映宫廷生活与男女情爱,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喜迁莺〕"晓月坠"、"宿云微"、〔一斛珠〕"晚妆初过"、〔菩萨蛮〕"花明月暗飞轻雾"等;也有写离别相思的作品如〔清平乐〕"别来春半"等,写景抒情,融成一片,比较健康可读。到了后期,李煜由小皇帝变为囚徒。屈辱的生活,亡国的深痛,往事的追忆,"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王□《默记》),使他的词的成就大大超过了前期。〔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反映了他身世与词风的转折。《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无言独上西楼"等是他后期的代表作,主要抒写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抒发了明知时不再来而心终不死的感慨,艺术上达到很高的境界。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其主要成就表现在:
①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内容浅薄,即使寄寓一点怀抱,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所以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
②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李煜的词,往往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境界。"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乌夜啼〕)、"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等名句,深刻而生动地写出了人生悲欢离合之情,引起后世许多读者的共鸣。
③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他的词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
④在风格上有独创性。《花间集》和南唐词,一般以委婉密丽见长,而李煜则出之以疏宕。如〔玉楼春〕的"豪宕",〔乌夜啼〕的"濡染大笔",〔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俱见谭献《复堂词话》),〔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如生马驹不受控捉"(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兼有刚柔之美,确是不同于一般婉约之作,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正如纳兰性德所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饶烟水迷离之致。"(《渌水亭杂说》)
李煜诗、文、词以及书、画创作均富,他的旧臣说他有《文集》30卷及"杂说"百篇。《郡斋读书志》载《李煜集》10卷,《宋史·艺文志》也载《南唐李后主集》10卷,均佚。《直斋书录解题》中载《南唐二主词》1卷,现能见到的有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墨华斋本,录李煜词34首,其中《望江南》一首可分为二首。后清代邵长光又录得 1首,近代王国维为《南唐二主词》补遗,增加了9首,不过其中有问题的似不少。据近代多数学者的意见,能确定为李煜词的不过32首。其词集注本有清刘继增的《南唐二主词笺》、近人唐圭璋的《南唐二主词汇笺》、王仲闻的《南唐二主词校订》等。詹安泰的《 李璟李煜词》,注释颇详。事迹见《新五代史》、《宋史》及马令、陆游二家《南唐书》,今人夏承焘《南唐二主年谱》。

人们对刘禅的不满往往因为刘禅说“此间乐,乐不思蜀”
而世人没有想想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
他说这句话时,蜀国已经灭亡,他已在魏国成了人质,
在自己身家性命都握在别人手上时,他为了明哲保身
只有这样说了
更何况,在刘备去世后他治理蜀国四十多年
怎么就能说他是一个昏君呢

李后主李煜的确是搞错了职业
他如果只是个“文联主席”而不是“国家主席”的话他的成就将大大超过现在

刘禅是个既没能力而且耳根子又很软
李煜有能力,但不是在治国,而是在文学!

错错错,全都错!

刘禅不是慵才,他只是个普通人,就像你我一样,他根本就不想做皇帝。假如你去做皇帝可能还会不如他呢!毕竟在那样的局势下,他还能平安地做上几十年皇帝啊!
李后主李煜是个词坛怪才,这是对的。

刘禅无能?为什么诸葛死后,还能支持西蜀几十年?
什么叫装傻?什么叫大智若愚?
李煜在文学上是天才,政治上是个蠢材.都亡国了还写虞美人.不是找死么!

后主刘禅十分无能,就是所谓"扶不起的阿斗".
李煜不思国事,他沉迷文学.他更适合当一个文学家而不是国君.


汉朝都有哪些皇帝?
后晋末帝石重贵被俘北上之后,刘知远登基称帝,国号汉,史称“后汉”,历2帝4年。后汉是五代十国中历时最短的朝代。六、北汉 后汉灭亡后,远在太原的刘崇(高祖弟),登基为帝,国号汉,史称“北汉”,历4帝29年。七、南汉 五代时期,刘yan建立汉,定都番禺,史称“南汉”,历4帝68年。八、...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及皇帝顺序
汉昭烈帝刘备 汉孝怀帝刘禅 吴 武烈帝孙坚 *长沙桓王孙策(孙坚子,孙权之兄) 吴大帝孙权 吴会稽王孙亮 吴景帝孙休 吴乌程侯孙皓 4、隋朝皇帝列表 隋文帝杨坚 隋炀帝杨广 隋恭帝杨侑 隋秦王杨浩 5、唐朝皇帝 唐高祖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李治 唐中宗李显 唐睿宗李旦 6、宋朝...

蜀后主刘禅是公爵,为什么吴主孙皓只是侯爵呢?
至于吴主孙皓,其待遇乃是三国君主中最差的,连刘禅都比上。其爵位上只是封了一个归命侯,而且没有封国。其他人都是食邑万户,而孙皓只有良田三十顷,以及一些财物赏赐。进给衣服车乘,田三十顷,岁给谷五千斛,钱五十万,绢五百匹,绵五百斤。孙皓的待遇之所以这么差,其实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点...

刘禅是三国中最聪明的吗?
他是最聪明的,几点可以证明。所有三国皇帝的结局中,他活的最久。在失去诸葛亮的情况下,最弱的蜀国独立支持30年。他的下场是被俘皇帝里最好的。刘禅忍辱负重,最后八国之乱的时候,攻入京都的少数民族都是打的刘禅的旗号,所谓光复汉室(这些三国里可没提过吧),但是他这样做是帮了少数民族的忙,...

后人是如何评论李煜的?
历代文论家,称道李煜的颇多。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他的词超过温庭筠和韦庄,达到了“神秀”。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在题材上、意境上都有了明显的突破和开拓,由一般俗唱俚歌变成文人们状物抒情的重要艺术形式。李煜在政治上,与刘禅、陈叔宝一样,是怠政误国的典型...

假如诸葛亮成功统一,刘禅会被视作明君吗?
然后看社会是否稳定,这是第二级的明君。第三级就是好了开头,坏了结尾,比如齐桓公,梁武帝,唐玄宗,这样人一般不会往明君上面靠。第四级就是亡国之君,比如刘禅,李后主,陈后主等人这样的人是不配称为明君的,只能被称为昏庸之人。因为他们亡国之后还活着。那些亡国之后就死了之人,比如隋炀帝...

除了李后主,还有什么后主﹖
蜀后主 刘禅 陈后主 陈叔宝 齐后主 高纬 夏末主 李从珂

最有名亡国皇帝
李煜即南唐后主,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山隐士、钟峰隐者、莲峰居士、钟峰白莲居士,徐州(今江苏徐州)人。他是南唐中主的第六个儿子,历史上称他为李后主,祖父就是南唐开国皇帝李弁。李煜从小就与众不同,尤其是他的长相,丰额骈齿,有一目是重瞳,按照相面人的说法,他很有富贵相。李煜多才...

刘禅为什么那么昏庸无能?
刘禅并非“昏君庸主” 三国蜀汉后主刘禅,其为“昏君庸主”,已成千古定论。然而考诸史实,推于事理,我认为这一千古定论尚可商榷。 蜀汉是三国时代最弱小的政权。它地狭民少,国力单薄,与魏、吴虽称鼎足而三,但自刘禅即位后,实际上是在危局下支撑。而蜀汉在刘禅治下,国祚延续达四十年之久,...

南唐李后主是怎样死的!求?
据说是被宋太宗用牵机药毒死的,牵机药就是中药马钱子,因服药后的人临死前呈牵机状,所以被称为牵机药。李后主因写下了《虞美人》,宋太宗因其中的“故国不堪回首”和“问君能有几多愁”以及之前宋太宗喜爱小周后的美貌屡次想占有她,可是还是得不到她的心等一些事,对李煜耿耿于怀,于李煜四十二...

北仑区18610862030: 李煜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西康奥迪: 李煜(937~978) 五代词人.南唐国君.字重光,初名从嘉.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南唐中主 李璟第六子.建隆二年(961)继位,史称后主....

北仑区18610862030: 唐后主李煜的背景 -
西康奥迪: 李煜是一个亡国之君,风格主要被概括为缠绵悱恻.后主李煜,作为南唐最后一个君主,继位时(961年)南唐已对宋称臣,处于属国地位,这就决定了他作为君王的悲剧命运,李煜在位十五年,不修政事,屈辱苟安,沉湎于奢靡娱乐的宫廷生活中.975年,宋灭南唐,李煜内袒投降,被俘到宋都汴京、封违命侯.978年,李后主被毒死,年42岁.作为一个“谙声色、不恤国事”的统治者,李煜的确是没有多少值得后人称道的地方,然而作为一个文人,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却给后人留下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一流佳作.他的词作前期多风花雪月,思想意境不高,经历了亡国苦难之后,他的作品到达了顶峰,无论是艺术形式还是思想内涵都堪称一流.

北仑区18610862030: 历史上的李煜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
西康奥迪: 五代十国的南唐国君李煜,汉族,在位时间(961-975),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

北仑区18610862030: 南唐后主李煜是一个昏君吗
西康奥迪: 是个所谓“亡国之君”,被后人称为:“唐后主”,皇帝做得窝囊,但他的一首词却人后人推崇:“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向东流”. “不做皇帝算什么,我的诗你比得了吗”

北仑区18610862030: 历史上有哪些后主﹖ -
西康奥迪: 一般短命朝代最后一个皇帝称为后主,都是亡国之君.如 南唐后主李煜 、南陈后主 叔宝 蜀汉后主刘禅.

北仑区18610862030: 李煜是个亡国的昏君还是至情至性才华横溢的的才子?
西康奥迪: 南唐后主李煜,961年即位,975年宋军入金陵后被俘,南唐灭亡.其实李煜即位时南唐已成为宋的属国.就象接力赛,前面几位选手都落后很多了,我跑最后一棒还能有什么回天之术? 李煜确实是个至情至性才华横溢的的才子,在诗词方面成就斐然,《长相思》、《虞美人》、《浪淘沙》等广为流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