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选段

作者&投稿:展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资治通鉴》选段“腊月……由是无亲陈王者”~

初,陈涉既为王,其故人皆往依之。译:当初,陈胜既已作了楚王,他过去的朋友们纷纷前往投靠。
诸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译:都 陈胜的许多老朋友都主动离开了他,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亲近他的人了。

陈王之汝阴 之:往。 译:就是陈王到汝阴去。
其故人皆往依之 之:代词,代指陈涉。译:陈涉的朋友都去投靠他。

遂不为顾,顾:理会。译:老人终究不予理会。
或说陈王曰 或:有的人。译:有的人劝陈王说。

陈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启示?答:陈涉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骄奢蜕化和脱离群众。启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无道不助而殁。
《陈涉世家》相比,你对陈胜有什么新的认识?

陈涉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他没有认识到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是自己的小农意识害了自已,身边没有谋臣,没有自已的纲领路线及目标。

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却是田土开辟整治,百姓丰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的左右内臣谋求内援的缘故。”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当初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于是我知道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替你说好话!”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于是臣僚们毛骨耸然,不敢再弄虚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魏文侯与群臣饮酒,喝酒正高兴的时候,天突然下起了大雨,魏文侯却下令备车前往山野之中。左右侍臣问:“今天饮酒正快乐着,外面又下着大雨,国君打算到哪里去呢?”魏文侯说:“我与山野村长约好了去打猎,虽然这里很快乐,也不能不遵守约定!”于是前往,亲自去告诉他取消打猎计划。

原文: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文侯曰:“寡人与韩借师于魏以伐赵。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翻译:
魏文侯(魏斯)和群臣饮酒,兴致正高时,突降大雨,文侯命令马上备车前往近郊。左右侍从劝说:“饮酒正在兴头,天又下雨,国君要到哪里去?”文侯回答:“我事先与虞人(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打猎,饮酒虽乐,但怎能失约呢?”于是起身前往,亲自告诉对方,因下雨,取消打猎的事。

韩国向魏国借兵攻打赵国。魏文侯(魏斯)说:“我和赵国情同手足如兄弟,不能答应你。”赵国又向魏国借兵攻击韩国,魏文侯同样拒绝。韩、赵两国使者皆愤然辞去。事后,两国得知魏文侯的外交政策,都开始向魏国朝贡。自此,魏国开始强大,其他诸侯国不能跟它争锋。

魏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攻克后,封给儿子魏击。魏斯闻群臣:“我为君如何?”大家皆回答:“你是仁德的国君。”只有任座说:“国君攻克中山,不将它封给弟弟,却分给儿子,怎么能称得上仁德呢?”魏斯大怒,任座匆忙告辞。魏斯再问另一位大臣翟璜。翟璜回答:“国君是仁德的君主啊!”魏斯再问:“你怎么知道?”翟璜回答:“臣听说只有国君仁德,臣子才可能正直。刚才任座言辞正直,我才得以知道。”魏斯大悦,派翟璜速召回任座,亲自下堂迎接他,待作上宾。

《资治通鉴》选段之一(德才论)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们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初,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渭沦囚,渭水尽赤,为相十年,人多怨之。赵良见商君,商君问曰:“子观我治秦,孰与五羖大夫贤?”赵良曰:“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仆请终烧正言而无诛,可乎?”商君曰“诺。”赵良曰:“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穆公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相秦六七年而东伐郑,三置晋君,一救荆祸。其为相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于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五羖大夫死,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今君之见也,因嬖人景监以为主;其从政也,凌轹公族,残伤百姓。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杀祝欢而黥公孙贾。《诗》曰:‘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此数者,非所以得人也。君之出也,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书》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此数者,非恃德也。君之危若朝露,而尚贪商於之富,宠秦国之政,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商君弗从。居五月而难作。

译文:当初,商君在秦国做国相时,实行法律非常严酷,他曾亲临渭河处决犯人,血流得河水都变红了。他任国相十年,很多人的怨恨他。赵良来见商君,商君问他:“你评价我治理秦国,与当年的五大夫百里奚相比谁更贤明?”赵良说:“一千个人唯唯诺诺,不如有一个人敢于说真话。请允许我全部说出心里话,而您不加以怪罪我,行吗?”商君说:“行!”赵良坦然而言:“五大夫是楚国的一个乡野之人,秦穆公把他从卑贱的养牛郎,提拔到万民之上,秦国没一个人能跟它相比的。他在秦国做国相六七年,向东讨伐了郑国,三次为晋国扶立国君,一次拯救楚国于危难之中。他做国相,劳累了也不乘车,炎热的夏天也不打起伞盖。他在国中视察,从没有众多车马随从前拥后呼,也不舞刀弄剑咄咄逼人。五大夫死的时候,秦国的男女老少都痛哭流涕,就连儿童也不再唱歌谣,舂米的人也不再唱舂杵的谣曲。现在再来看您。您起初以结交主上的宠幸心腹景监为进身之途,待到掌权执政,就凌辱践踏贵族,伤害百姓。弄得公子虔被迫杜门不出已经有八年之久。您又杀死祝欢,给公孙贾以刺面的刑罚。《诗经》中说:‘得人心者兴旺,失人心者灭亡。’上述几件事,可算不上是得人心。您的出行,后面尾随大批车辆甲士,有力的侍卫在身边护卫,持矛挥戟的武士在车旁疾驰。这些保卫措施缺了一样,您就绝不出行。《尚书》中说:‘倚仗仁德者昌盛,凭借暴力者灭亡。’上述的几件事,可算不上是以德服人。您的危险处境正像早晨的露水,没有多少时间了,却还贪恋商於地方的富庶收入,宠爱在秦国独断专行,积蓄下百姓的怨恨。一旦秦王有个三长两短,秦国用来逮捕您的罪名还会少吗?”商君没有听从赵良的劝告。果然五个月就大难临头了。

原文

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译文

臣司马光曰:信誉,是君主至高无上的法宝。国家靠人民来保卫,人民靠信誉来保护;不讲信誉无法使人民服从,没有人民便无法维持国家。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骗天下,建立霸业者不欺骗四方邻国,善于治国者不欺骗人民,善于治家者不欺骗亲人。只有蠢人才反其道而行之,欺骗邻国,欺骗百姓,甚至欺骗兄弟、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一败涂地。靠欺骗所占的一点儿便宜救不了致命之伤,所得到的远远少于失去的,这岂不令人痛心!当年齐桓公不违背曹沫以胁迫手段订立的盟约,晋文公不贪图攻打原地而遵守信用,魏文侯不背弃与山野之人打猎的约会,秦孝公不收回对移动木杆之人的重赏,这四位君主的治国之道尚称不上完美,而公孙鞅可以说是过于刻薄了,但他们处于你攻我夺的战国乱世,天下尔虞我诈、斗智斗勇之时,尚且不敢忘记树立信誉以收服人民之心,又何况今日治理一统天下的当政者呢!

原文: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文侯曰:“寡人与韩借师于魏以伐赵。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翻译:
魏文侯(魏斯)和群臣饮酒,兴致正高时,突降大雨,文侯命令马上备车前往近郊。左右侍从劝说:“饮酒正在兴头,天又下雨,国君要到哪里去?”文侯回答:“我事先与虞人(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打猎,饮酒虽乐,但怎能失约呢?”于是起身前往,亲自告诉对方,因下雨,取消打猎的事。

韩国向魏国借兵攻打赵国。魏文侯(魏斯)说:“我和赵国情同手足如兄弟,不能答应你。”赵国又向魏国借兵攻击韩国,魏文侯同样拒绝。韩、赵两国使者皆愤然辞去。事后,两国得知魏文侯的外交政策,都开始向魏国朝贡。自此,魏国开始强大,其他诸侯国不能跟它争锋。

魏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攻克后,封给儿子魏击。魏斯闻群臣:“我为君如何?”大家皆回答:“你是仁德的国君。”只有任座说:“国君攻克中山,不将它封给弟弟,却分给儿子,怎么能称得上仁德呢?”魏斯大怒,任座匆忙告辞。魏斯再问另一位大臣翟璜。翟璜回答:“国君是仁德的君主啊!”魏斯再问:“你怎么知道?”翟璜回答:“臣听说只有国君仁德,臣子才可能正直。刚才任座言辞正直,我才得以知道。”魏斯大悦,派翟璜速召回任座,亲自下堂迎接他,待作上宾。


文言文《资治通鉴》选段翻译
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却是田土开辟整治,百姓丰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的左右内臣谋求内援的缘故。”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

资治通鉴麻烦翻译一下一个选段
译文 臣司马光曰:信誉,是君主至高无上的法宝。国家靠人民来保卫,人民靠信誉来保护;不讲信誉无法使人民服从,没有人民便无法维持国家。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骗天下,建立霸业者不欺骗四方邻国,善于治国者不欺骗人民,善于治家者不欺骗亲人。只有蠢人才反其道而行之,欺骗邻国,欺骗百姓,甚至欺骗兄...

资治通鉴摘抄文言文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

《资治通鉴》选段二百八十八的翻译
西京留守、同平章事王守恩,性贪鄙,专事聚敛。丧车非输钱不得出城,下至抒厕、行乞之人,不免课率,或纵麾下令盗人财。有富室娶妇,守恩与俳优数人往为宾客,得银数铤而返。译文:西京留守、同平章事>王守恩为人贪婪卑鄙,专门聚敛钱财。丧车不交钱不准出城,下至清扫厕所、作乞丐的,也不免交税...

《资治通鉴》选段—上与群臣论止盗……的翻译
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们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

翻译《资治通鉴》选段“黄巢遣使调发河中,前后数百人”从速有赏!_百度...
又要征调士兵,我们不多久就要亡了!不如发兵抵抗他。”众人都认为他说得对,于是,驱赶黄巢的使者并且杀了他们。黄巢派遣他的将领朱温从同州,弟弟黄邺从华州,合纵了兵力来攻打河中,重荣和他们大战,大胜他们,获得了粮食兵器四十多船,又派遣使者和王处结盟,带领士兵屯扎在渭北。呼……终于……...

《资治通鉴》选段“腊月……由是无亲陈王者”
诸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译:都 陈胜的许多老朋友都主动离开了他,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亲近他的人了。陈王之汝阴 之:往。 译:就是陈王到汝阴去。其故人皆往依之 之:代词,代指陈涉。译:陈涉的朋友都去投靠他。遂不为顾,顾:理会。译:老人终究不予理会。或说陈王曰 或:...

《资治通鉴》选段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什么
节选: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翻译: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
出自:《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二》节选: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翻译:只有蠢人才反其道而行之,欺骗邻国,欺骗百姓,甚至欺骗兄弟、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

《资治通鉴 》(选段)
这段话中,魏文侯从大怒到大喜只有几句话而已,说明他的性格很急,作为一国之君来说,他很不成熟。

吉林市17747932787: 资治通鉴选段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 翻译 -
错郭齐素:[答案] 原文: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文侯曰:“寡人与韩借师于魏以伐赵.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

吉林市17747932787: 资治通鉴选段 -
错郭齐素: 原文: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文侯曰:“寡人与韩借师于魏以伐赵.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

吉林市17747932787: 《资治通鉴》选段“腊月……由是无亲陈王者”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初,陈涉既为王,其故人皆往依之.诸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2.解释下... -
错郭齐素:[答案] 初,陈涉既为王,其故人皆往依之.译:当初,陈胜既已作了楚王,他过去的朋友们纷纷前往投靠.诸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译:都 陈胜的许多老朋友都主动离开了他,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亲近他的人了.陈王之汝阴 之:往.译...

吉林市17747932787: 《资治通鉴》选段“腊月……由是无亲陈王者” -
错郭齐素: 初,陈涉既为王,其故人皆往依之.译:当初,陈胜既已作了楚王,他过去的朋友们纷纷前往投靠.诸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译:都 陈胜的许多老朋友都主动离开了他,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亲近他的人了.陈王之汝阴 之:往. 译:就...

吉林市17747932787: 《资治通鉴》选段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什么 -
错郭齐素:[答案] 1.去奢省费 2.轻摇薄赋 3.选用廉吏节选: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

吉林市17747932787: 资治通鉴好句摘抄,急需...... -
错郭齐素: 1. 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其足以定矣; 2. 卑不谋尊,疏不谋戚 3. 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

吉林市17747932787: 《资治通鉴 》(选段) -
错郭齐素: 这段话中,魏文侯从大怒到大喜只有几句话而已,说明他的性格很急,作为一国之君来说,他很不成熟.

吉林市17747932787: 《资治通鉴》的一小段话以及翻译 -
错郭齐素: 原文:楚昭奚恤为相,江乙言与楚王曰:"人有爱其狗者,狗尝溺井,其邻人见,欲入言之,狗当门噬之.今昭奚恤常恶臣之见,亦犹是也.且人有好扬人之善者,王曰:"此君子也,近之;好扬人之恶者,王曰:"此小人也'远之.然则且有子弑其...

吉林市17747932787: 《资治通鉴》选段—上与群臣论止盗……的翻译 -
错郭齐素: 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们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吉林市17747932787: 《资治通鉴》选段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什么 -
错郭齐素: 1.去奢省费 2.轻摇薄赋 3.选用廉吏 节选: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