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西湖雪景的片段

作者&投稿:璩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写西湖雪景的诗句~

描写西湖雪景的诗句:
一、《冬至后西湖泛舟》
原诗:
《冬至后西湖泛舟》
【唐】李郢
一阳生后阴飙竭,湖上层冰看折时。
云母扇摇当殿色,珊瑚树碎满盘枝。
斜汀藻动鱼应觉,极浦波生雁未知。
山影浅中留瓦砾,日光寒外送涟漪。
崖崩苇岸纵横散,篙蹙兰舟片段随。
曾向黄河望冲激,大鹏飞起雪风吹。
译文:
冬至后,阴冷寒风就渐渐衰竭,湖面上的冰层时有折断。
湖面如同摇动云母的扇子当是靛(殿是通假字,通靛)蓝色,像破碎珊瑚树一样满盘枝杈。
斜汀里的水藻动鱼儿应该能感觉到,高出的水波生而大雁不知。
山影浅淡里能看到瓦砾,日色清冷送起涟漪。
悬崖崩坏在蒲苇的岸横碎四散,竹篙极速撑起兰舟相随。
曾经到黄河看过水击冲浪,像大鹏一样飞起,雪风频吹。

二、《重别西湖》
《重别西湖》
【唐】李绅
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
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文机学羽难飘。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
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溪桥。
译文:
浦边梅叶看凋落, 西湖边青梅树叶,眼看就要凋零。
波上双禽去寂寥.,水面上的鸳鸯鸟,孤单向远方游去。
吹管曲传花易失, 箫声中,虽然吹走春花的颂歌,但花却易落。
织文机学羽难飘.,织布织出来的羽毛,如何生动?
雪欺春早摧芳萼, 春花开了,却又下去雪来。
隼励秋深拂翠翘. 鹰隼在寒秋抚着寒翠的枝条。
繁艳彩毛无处所, 那些翎毛花鸟呢?
尽成愁叹别溪桥.,只能像你我一样,憾别在溪桥之侧。

扩展资料:
一,西湖雪景——断桥残雪
断桥残雪是西湖上著名的景色,以冬雪时远观桥面若隐若现于湖面而称著。属于西湖十景之一。断桥残雪是欣赏西湖雪景之佳地,中国著名的民间传说《白蛇传》,为断桥景物增添了浪漫的色彩。

每当瑞雪初霁,站在宝石山上向南眺望,西湖银装素裹,白堤横亘雪柳霜桃。断桥的石桥拱面无遮无拦,在阳光下冰雪消融,露出了斑驳的桥栏,而桥的两端还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依稀可辨的石桥身似隐似现,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桥面灰褐形成反差,远望去似断非断,故称断桥。
二、描写西湖春色的诗句
1,《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释义: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
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释义: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重别西湖》【唐】李绅
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
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文机学羽难飘。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
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溪桥。

湖心亭看雪 明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西湖的雪景>>
从来谈论西湖之胜景的,大抵注目于春夏两季;而各地游客,也多于此时翩然来临--秋季游人已暂少,入冬后,则更形疏落了。这当中自然有所以然的道理。春夏之间,气温和暖,湖上风物,应时佳胜,或"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或"浴晴鸥鹭争飞,拂袂荷风荐爽",都是要教人眷眷不易忘情的。、于此时节,,往来湖上,陶醉于柔婉芳馨的
情趣中,谁说不应该呢?但是春花固可爱,秋月不是也要使人喜欢么?四时的烟景不同,而真赏者各能得其佳趣;不过,这未易泛求于一般人罢了。高深父先生曾告诉过我们:"若能高朗其怀,旷达其意,……揽景会心,便得真趣。"这是前人深于体验的话。

自宋朝以来,平章西湖风景的,有所谓"西湖十景"、"钱塘十景"之说,虽里面也曾列入"断桥残雪"、"孤山霁雪"两个名目,但实际上,真的会去赏玩这种清寒的景致的,怕没有很多人吧。《四时幽赏录》的著者,在"冬时幽赏"门中,言及雪景的,几占十分的七八,其名目有"雪霁策蹇寻梅"、"三茅山顶望江天雪霁"、"西溪道中玩雪"、"扫雪烹茶玩画"、"山窗听雪敲竹"、"雪后镇海楼观晚炊"等。其中大半所述景色.读了不禁移入神思,固不徒文字粹美而已。

西湖的雪景,我共玩了两次:第一次是在此间初下雪的第.三天。我于午前十点钟时才出去:一个人从校门乘黄包车到湖滨,下车,徒步走出钱塘门.经白堤.旋转入孤山路,沿孤山西行,到西泠桥,折由大道回来:此次雪本不大,加以出去时间太迟,山野上盖着的.大都已消去,所以没有什么动人之处。现在我要细述的,是第二次的重游。

那天是一月廿四日:因为在床上感到意外冰冷之故,清晨初醒来时,我便推知昨宵是下了雪。果然,当我打开房门一看时,对面房屋的瓦上全变成白色了,天井中一株木樨花的枝叶·上,也点缀着一小堆一小堆的白粉。详细的看去,觉得比目前两三回所下的都来得大些,因为以前的虽然也铺盖了屋顶,但有些瓦沟上却仍然是黑色:这天却一色地白着,绝少铺不匀的地方了。并且都厚厚的,约莫有一两寸高的程度。目前的雪,虽然铺满了屋顶,但于木樨花树,却好像全无关系似的,这回它可不免受影响了,这也是雪落得比较大些的明证。

老李照例是起得很迟的。有时我上了两课下来,才看见他在房里穿衣服,预备上办公厅去。这天,我起来跑到他的房里,把他叫醒之后,他犹带着几分睡意的问我道:"老钟,今天外面有没有下雪?"我回答他说:"不但有呢,并且很大。"他起初怀疑着,直待我把窗内的白布幔拉开,让他望见了屋顶才肯相信。"老钟,我们今天到灵隐去耍子吧?"他很高兴的说。我"哼"的应了一声.便回到自己的房里来了。

我们在校门上车时,大约己九点钟左右了,时小雨霏霏,冷风拂人如泼水。从车帘两旁缺处望出去,路旁高起之地,和所有一切高低不平的屋顶,都撒着白面粉似的,又如铺陈着新打好的棉被一般:街-亡的已经大半变成雪泥,车子在上面碾过,不绝的发生唧唧的声音,与车轮转动时,磨擦着中间横木的音响相杂。

我们到了湖滨,便换登汽车。往时这条路线的搭客是相当热闹的,现在却很冷落了。同车的不到十个人,为遨游而来的客人怕还没有一半。当车驶过白堤时,我们向车外眺望内外湖风景,但见一片迷蒙的水汽弥漫着,对面的山峰,只有几于辨不清楚的薄影。葛岭、宝石山这边,因为距离比较密迩的缘故,山上的积雪和树木,大略可以看得出来;但地位较高的保傲塔,便陷于朦胧中了。到西泠桥近前时,再回望湖中,见湖心亭四围枯秃的树干,好似怯寒般的在那里呆立着,我不禁联想起《陶庵梦忆》中一段情词幽逸的文字来: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c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

心想这时不知湖心事上,尚有此种痴人否?车过西泠桥以后,暂时驶行于两边山岭林木连接着的野道中。所有的山上,都堆积着很厚的雪块,虽然不能如瓦屋上那样铺填得均匀普遍,那一片片清白的光彩,却尽够使我感到宇宙的清寒、壮旷与纯洁了。常绿树的枝叶上所堆着的雪,和枯树上的很有差别。前者因为有叶子衬托着之故,雪片特别堆积得大块点,远远望去,如开满了白的山茶花,或吾乡的水锦花。后者,则只有一小小块的雪片能够在上面粘着不堕落下去,与刚著花的梅李树绝对相似。实在,我初头几乎把那些近在路旁的几株错误了。野山上半黄或全赤了的枯草,多压在两三寸厚的雪褥下面;有些枝条软弱的树,也被压抑得欹欹倒倒的。路上行人很稀少。道旁野人的屋里,时见有衣着破旧而笨重的老人、童子,在围着火炉取暖。看了那种古朴清贫的情况,仿佛令我暂时忘怀了我们所处时代的纷扰、繁遽了。

到了灵隐山门,我们便下车了。一走进去,空气怪清冷的,不但没有游客,往时那些卖念珠、古钱、天竺筷子的小贩也不见了。石道上铺积着颇深的雪泥。飞来峰疏疏落落的著了许多雪块,冷泉亭及其他建筑物的顶面,一例的密盖着纯白色的毡毯。一个拍照的,当我们刚进门时,便紧紧的跟在后面,因为老李的高兴,我们便在冷泉亭旁照了两个影。

好奇心打动着我,使我感觉到眼前所看到之不满足,而更向处境较幽深的韬光庵去。我悄悄地尽移着步向前走。老李也不声张的跟着我。以灵隐寺到韬光庵的这条山径,实际上虽不见怎样的长;但颇深曲而饶于风致。这里的雪,要比城中和湖上各处都大些,在径上的雪,大约有半尺来厚,两旁树上的积雪,也比来路上所见的浓重。曾来游玩过的人,该不会忘记的吧,这条路上两旁是怎样的繁植着高高的绿竹。这时,竹枝和竹叶上,大都着满了雪,向下低低地垂着。《四时幽赏录》山窗听雪敲竹条云:"飞雪有声,惟在竹间最雅;山窗寒夜,时听雪洒竹林,淅沥萧萧,连翩瑟瑟,声韵悠然,逸我清听。忽尔回风交急,折竹一声,使我寒蚝增冷。"这种风味,我们是没有福分消受的。

在冬天,本来是游客冷落的时候。何况这样雨雪清冷的日子呢?所以当我们跑到庵里时。别的游客一个都没有,--这在我们上山时看山径上的足迹便可以晓得的--而僧人的眼色里,并且也有一种觉得怪异的表示。我们一直跑上最后的观海亭。那里石阶上下都厚厚地堆满了水沫似的雪,亭前的树上,雪着得很重,在雪的下层并结了冰块。旁边有几株山茶花,正在艳开着粉红色的花朵。那花朵有些堕下来的,半掩在雪花里,红白相映,色彩灿然,使我们感到华而不俗,清而不寒;因而联忆起那"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佳人来。

登上这亭,在平日是可以近瞰西湖,远望浙江,甚而至于那缥缈的沧海的;可是此刻却不能了。离庵不远的山岭、僧房、竹树,尚勉强可见,稍远则封锁在茫漠的烟雾里了。

空斋蹋壁卧,忽梦溪山好。

朝骑秃尾驴,来寻雪中道。

石壁引孤松,长空没飞鸟。

不见远山横,寒烟起林杪。(《雪中登黄山》)

我倚着亭柱,默默地在咀嚼着渔洋这首五言诗的清妙;尤其是结尾两句,更道破了雪景的三昧。但说不定许多没有经验的人,要笑它是无味的词句呢。文艺的真赏鉴,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

本来拟在僧房里吃素面的,不知为什么,竟跑到山门前的酒楼喝酒了。老李不能多喝,我一个人也就无多兴致干杯了。在那里,我把在山径上带下来的一团冷雪,放进在酒杯里混着喝。堂倌看了说:"这是顶上的冰其淋呢。"

半因为等不到汽车,半因为想多玩一点雪景,我们决意步行到岳坟才叫划子去游湖。一路上,虽然走的是来时汽车经过的故道,但在徒步观赏中,不免觉得更有意味了。我们的革履,踏着一两寸厚的雪泥前进,频频地发出一种清脆的声音。有时路旁树枝上的雪片,忽然丢了下来,着在我们的外套上,正前人所谓"玉堕冰柯,沾衣生湿"的情景。我迟回着我的步履,旷展着我的视域,油然有一派浓重而灵秘的诗情,浮上我的心头来,使我幽然意远,漠然神凝。郑綮对人说他的诗思在灞桥雪中,驴背上,真是懂得冷趣的说法。

当我们在岳王庙前登舟时,雪又纷纷地下来了。湖里除了我们的一支小划子以外,再看不到别的舟楫。平湖漠漠,一切都沉默无哗。舟穿过西泠桥,缓泛里西湖中,孤山和对面诸山及上下的楼亭房屋,都白了头,在风雪中兀立着。山径上,望不见一个人影;湖面连水鸟都没有踪迹,只有乱飘的雪花堕下时,微起些涟漪而已。柳宗元诗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我想这时如果有一个渔翁在垂钓,它很可以借来说明眼前的景物。

舟将驶近断桥的时候,雪花飞飘得更其凌乱,我们向北一面的外套,差不多大半白而且湿了。风也似乎吹得格外紧劲些,我的脸不能向它吹来的方面望去。因为革履渗进了雪水的缘故,双足尤冰冻得难忍。这时,本来不多开过口的舟子,忽然问我们道:"你们觉得此处比较寒冷么?"我们问他什么缘故,据说是宝石山一带的雪山风吹过来的原因。我于是默默的联想到智识的范围和它的获得等问题上去了。

我们到湖滨登岸时,已是下午三点多钟了。公园中各处都堆满了雪,有些已经变成了泥泞,除了极少数在等生意的舟子和别的苦力之外,平日朝夕在此间舒舒地来往着的少男少女,老爷太太,此时大都密藏在"销金帐中","低斟浅酌,饮羊羔美酒,"--至少也靠在腾着红焰的火炉旁,陪伴家人或挚友,无忧虑地大谈其闲天,--以享受着他们"幸福"的时光,再不愿来这风狂雪乱的水涯,消受贫穷人所惯受的寒冷了!

十八年一月末日写成。

(钟敬文(1903- ),原名钟谭宗。广东海丰人。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和民间文学、民俗学的研究和创作工作,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是我国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学家、现代散文作家。)

<<西湖的雪景>>
从来谈论西湖之胜景的,大抵注目于春夏两季;而各地游客,也多于此时翩然来临--秋季游人已暂少,入冬后,则更形疏落了。这当中自然有所以然的道理。春夏之间,气温和暖,湖上风物,应时佳胜,或"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或"浴晴鸥鹭争飞,拂袂荷风荐爽",都是要教人眷眷不易忘情的。、于此时节,,往来湖上,陶醉于柔婉芳馨的
情趣中,谁说不应该呢?但是春花固可爱,秋月不是也要使人喜欢么?四时的烟景不同,而真赏者各能得其佳趣;不过,这未易泛求于一般人罢了。高深父先生曾告诉过我们:"若能高朗其怀,旷达其意,……揽景会心,便得真趣。"这是前人深于体验的话。

自宋朝以来,平章西湖风景的,有所谓"西湖十景"、"钱塘十景"之说,虽里面也曾列入"断桥残雪"、"孤山霁雪"两个名目,但实际上,真的会去赏玩这种清寒的景致的,怕没有很多人吧。《四时幽赏录》的著者,在"冬时幽赏"门中,言及雪景的,几占十分的七八,其名目有"雪霁策蹇寻梅"、"三茅山顶望江天雪霁"、"西溪道中玩雪"、"扫雪烹茶玩画"、"山窗听雪敲竹"、"雪后镇海楼观晚炊"等。其中大半所述景色.读了不禁移入神思,固不徒文字粹美而已。

西湖的雪景,我共玩了两次:第一次是在此间初下雪的第.三天。我于午前十点钟时才出去:一个人从校门乘黄包车到湖滨,下车,徒步走出钱塘门.经白堤.旋转入孤山路,沿孤山西行,到西泠桥,折由大道回来:此次雪本不大,加以出去时间太迟,山野上盖着的.大都已消去,所以没有什么动人之处。现在我要细述的,是第二次的重游。

那天是一月廿四日:因为在床上感到意外冰冷之故,清晨初醒来时,我便推知昨宵是下了雪。果然,当我打开房门一看时,对面房屋的瓦上全变成白色了,天井中一株木樨花的枝叶·上,也点缀着一小堆一小堆的白粉。详细的看去,觉得比目前两三回所下的都来得大些,因为以前的虽然也铺盖了屋顶,但有些瓦沟上却仍然是黑色:这天却一色地白着,绝少铺不匀的地方了。并且都厚厚的,约莫有一两寸高的程度。目前的雪,虽然铺满了屋顶,但于木樨花树,却好像全无关系似的,这回它可不免受影响了,这也是雪落得比较大些的明证。

老李照例是起得很迟的。有时我上了两课下来,才看见他在房里穿衣服,预备上办公厅去。这天,我起来跑到他的房里,把他叫醒之后,他犹带着几分睡意的问我道:"老钟,今天外面有没有下雪?"我回答他说:"不但有呢,并且很大。"他起初怀疑着,直待我把窗内的白布幔拉开,让他望见了屋顶才肯相信。"老钟,我们今天到灵隐去耍子吧?"他很高兴的说。我"哼"的应了一声.便回到自己的房里来了。

我们在校门上车时,大约己九点钟左右了,时小雨霏霏,冷风拂人如泼水。从车帘两旁缺处望出去,路旁高起之地,和所有一切高低不平的屋顶,都撒着白面粉似的,又如铺陈着新打好的棉被一般:街-亡的已经大半变成雪泥,车子在上面碾过,不绝的发生唧唧的声音,与车轮转动时,磨擦着中间横木的音响相杂。

我们到了湖滨,便换登汽车。往时这条路线的搭客是相当热闹的,现在却很冷落了。同车的不到十个人,为遨游而来的客人怕还没有一半。当车驶过白堤时,我们向车外眺望内外湖风景,但见一片迷蒙的水汽弥漫着,对面的山峰,只有几于辨不清楚的薄影。葛岭、宝石山这边,因为距离比较密迩的缘故,山上的积雪和树木,大略可以看得出来;但地位较高的保傲塔,便陷于朦胧中了。到西泠桥近前时,再回望湖中,见湖心亭四围枯秃的树干,好似怯寒般的在那里呆立着,我不禁联想起《陶庵梦忆》中一段情词幽逸的文字来: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c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

心想这时不知湖心事上,尚有此种痴人否?车过西泠桥以后,暂时驶行于两边山岭林木连接着的野道中。所有的山上,都堆积着很厚的雪块,虽然不能如瓦屋上那样铺填得均匀普遍,那一片片清白的光彩,却尽够使我感到宇宙的清寒、壮旷与纯洁了。常绿树的枝叶上所堆着的雪,和枯树上的很有差别。前者因为有叶子衬托着之故,雪片特别堆积得大块点,远远望去,如开满了白的山茶花,或吾乡的水锦花。后者,则只有一小小块的雪片能够在上面粘着不堕落下去,与刚著花的梅李树绝对相似。实在,我初头几乎把那些近在路旁的几株错误了。野山上半黄或全赤了的枯草,多压在两三寸厚的雪褥下面;有些枝条软弱的树,也被压抑得欹欹倒倒的。路上行人很稀少。道旁野人的屋里,时见有衣着破旧而笨重的老人、童子,在围着火炉取暖。看了那种古朴清贫的情况,仿佛令我暂时忘怀了我们所处时代的纷扰、繁遽了。

到了灵隐山门,我们便下车了。一走进去,空气怪清冷的,不但没有游客,往时那些卖念珠、古钱、天竺筷子的小贩也不见了。石道上铺积着颇深的雪泥。飞来峰疏疏落落的著了许多雪块,冷泉亭及其他建筑物的顶面,一例的密盖着纯白色的毡毯。一个拍照的,当我们刚进门时,便紧紧的跟在后面,因为老李的高兴,我们便在冷泉亭旁照了两个影。

好奇心打动着我,使我感觉到眼前所看到之不满足,而更向处境较幽深的韬光庵去。我悄悄地尽移着步向前走。老李也不声张的跟着我。以灵隐寺到韬光庵的这条山径,实际上虽不见怎样的长;但颇深曲而饶于风致。这里的雪,要比城中和湖上各处都大些,在径上的雪,大约有半尺来厚,两旁树上的积雪,也比来路上所见的浓重。曾来游玩过的人,该不会忘记的吧,这条路上两旁是怎样的繁植着高高的绿竹。这时,竹枝和竹叶上,大都着满了雪,向下低低地垂着。《四时幽赏录》山窗听雪敲竹条云:"飞雪有声,惟在竹间最雅;山窗寒夜,时听雪洒竹林,淅沥萧萧,连翩瑟瑟,声韵悠然,逸我清听。忽尔回风交急,折竹一声,使我寒蚝增冷。"这种风味,我们是没有福分消受的。

在冬天,本来是游客冷落的时候。何况这样雨雪清冷的日子呢?所以当我们跑到庵里时。别的游客一个都没有,--这在我们上山时看山径上的足迹便可以晓得的--而僧人的眼色里,并且也有一种觉得怪异的表示。我们一直跑上最后的观海亭。那里石阶上下都厚厚地堆满了水沫似的雪,亭前的树上,雪着得很重,在雪的下层并结了冰块。旁边有几株山茶花,正在艳开着粉红色的花朵。那花朵有些堕下来的,半掩在雪花里,红白相映,色彩灿然,使我们感到华而不俗,清而不寒;因而联忆起那"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佳人来。

登上这亭,在平日是可以近瞰西湖,远望浙江,甚而至于那缥缈的沧海的;可是此刻却不能了。离庵不远的山岭、僧房、竹树,尚勉强可见,稍远则封锁在茫漠的烟雾里了。

空斋蹋壁卧,忽梦溪山好。

朝骑秃尾驴,来寻雪中道。

石壁引孤松,长空没飞鸟。

不见远山横,寒烟起林杪。(《雪中登黄山》)

我倚着亭柱,默默地在咀嚼着渔洋这首五言诗的清妙;尤其是结尾两句,更道破了雪景的三昧。但说不定许多没有经验的人,要笑它是无味的词句呢。文艺的真赏鉴,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

本来拟在僧房里吃素面的,不知为什么,竟跑到山门前的酒楼喝酒了。老李不能多喝,我一个人也就无多兴致干杯了。在那里,我把在山径上带下来的一团冷雪,放进在酒杯里混着喝。堂倌看了说:"这是顶上的冰其淋呢。"

半因为等不到汽车,半因为想多玩一点雪景,我们决意步行到岳坟才叫划子去游湖。一路上,虽然走的是来时汽车经过的故道,但在徒步观赏中,不免觉得更有意味了。我们的革履,踏着一两寸厚的雪泥前进,频频地发出一种清脆的声音。有时路旁树枝上的雪片,忽然丢了下来,着在我们的外套上,正前人所谓"玉堕冰柯,沾衣生湿"的情景。我迟回着我的步履,旷展着我的视域,油然有一派浓重而灵秘的诗情,浮上我的心头来,使我幽然意远,漠然神凝。郑綮对人说他的诗思在灞桥雪中,驴背上,真是懂得冷趣的说法。

当我们在岳王庙前登舟时,雪又纷纷地下来了。湖里除了我们的一支小划子以外,再看不到别的舟楫。平湖漠漠,一切都沉默无哗。舟穿过西泠桥,缓泛里西湖中,孤山和对面诸山及上下的楼亭房屋,都白了头,在风雪中兀立着。山径上,望不见一个人影;湖面连水鸟都没有踪迹,只有乱飘的雪花堕下时,微起些涟漪而已。柳宗元诗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我想这时如果有一个渔翁在垂钓,它很可以借来说明眼前的景物。

舟将驶近断桥的时候,雪花飞飘得更其凌乱,我们向北一面的外套,差不多大半白而且湿了。风也似乎吹得格外紧劲些,我的脸不能向它吹来的方面望去。因为革履渗进了雪水的缘故,双足尤冰冻得难忍。这时,本来不多开过口的舟子,忽然问我们道:"你们觉得此处比较寒冷么?"我们问他什么缘故,据说是宝石山一带的雪山风吹过来的原因。我于是默默的联想到智识的范围和它的获得等问题上去了。

我们到湖滨登岸时,已是下午三点多钟了。公园中各处都堆满了雪,有些已经变成了泥泞,除了极少数在等生意的舟子和别的苦力之外,平日朝夕在此间舒舒地来往着的少男少女,老爷太太,此时大都密藏在"销金帐中","低斟浅酌,饮羊羔美酒,"--至少也靠在腾着红焰的火炉旁,陪伴家人或挚友,无忧虑地大谈其闲天,--以享受着他们"幸福"的时光,再不愿来这风狂雪乱的水涯,消受贫穷人所惯受的寒冷了!

十八年一月末日写成。

(钟敬文(1903- ),原名钟谭宗。广东海丰人。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和民间文学、民俗学的研究和创作工作,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是我国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学家、现代散文作家。)
西湖的雪景>>
从来谈论西湖之胜景的,大抵注目于春夏两季;而各地游客,也多于此时翩然来临--秋季游人已暂少,入冬后,则更形疏落了。这当中自然有所以然的道理。春夏之间,气温和暖,湖上风物,应时佳胜,或"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或"浴晴鸥鹭争飞,拂袂荷风荐爽",都是要教人眷眷不易忘情的。、于此时节,,往来湖上,陶醉于柔婉芳馨的
情趣中,谁说不应该呢?但是春花固可爱,秋月不是也要使人喜欢么?四时的烟景不同,而真赏者各能得其佳趣;不过,这未易泛求于一般人罢了。高深父先生曾告诉过我们:"若能高朗其怀,旷达其意,……揽景会心,便得真趣。"这是前人深于体验的话

<<西湖的雪景>>
从来谈论西湖之胜景的,大抵注目于春夏两季;而各地游客,也多于此时翩然来临--秋季游人已暂少,入冬后,则更形疏落了。这当中自然有所以然的道理。春夏之间,气温和暖,湖上风物,应时佳胜,或"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或"浴晴鸥鹭争飞,拂袂荷风荐爽",都是要教人眷眷不易忘情的。、于此时节,,往来湖上,陶醉于柔婉芳馨的
情趣中,谁说不应该呢?但是春花固可爱,秋月不是也要使人喜欢么?四时的烟景不同,而真赏者各能得其佳趣;不过,这未易泛求于一般人罢了。高深父先生曾告诉过我们:"若能高朗其怀,旷达其意,……揽景会心,便得真趣。"这是前人深于体验的话。

自宋朝以来,平章西湖风景的,有所谓"西湖十景"、"钱塘十景"之说,虽里面也曾列入"断桥残雪"、"孤山霁雪"两个名目,但实际上,真的会去赏玩这种清寒的景致的,怕没有很多人吧。《四时幽赏录》的著者,在"冬时幽赏"门中,言及雪景的,几占十分的七八,其名目有"雪霁策蹇寻梅"、"三茅山顶望江天雪霁"、"西溪道中玩雪"、"扫雪烹茶玩画"、"山窗听雪敲竹"、"雪后镇海楼观晚炊"等。其中大半所述景色.读了不禁移入神思,固不徒文字粹美而已。

西湖的雪景,我共玩了两次:第一次是在此间初下雪的第.三天。我于午前十点钟时才出去:一个人从校门乘黄包车到湖滨,下车,徒步走出钱塘门.经白堤.旋转入孤山路,沿孤山西行,到西泠桥,折由大道回来:此次雪本不大,加以出去时间太迟,山野上盖着的.大都已消去,所以没有什么动人之处。现在我要细述的,是第二次的重游。

那天是一月廿四日:因为在床上感到意外冰冷之故,清晨初醒来时,我便推知昨宵是下了雪。果然,当我打开房门一看时,对面房屋的瓦上全变成白色了,天井中一株木樨花的枝叶·上,也点缀着一小堆一小堆的白粉。详细的看去,觉得比目前两三回所下的都来得大些,因为以前的虽然也铺盖了屋顶,但有些瓦沟上却仍然是黑色:这天却一色地白着,绝少铺不匀的地方了。并且都厚厚的,约莫有一两寸高的程度。目前的雪,虽然铺满了屋顶,但于木樨花树,却好像全无关系似的,这回它可不免受影响了,这也是雪落得比较大些的明证。

老李照例是起得很迟的。有时我上了两课下来,才看见他在房里穿衣服,预备上办公厅去。这天,我起来跑到他的房里,把他叫醒之后,他犹带着几分睡意的问我道:"老钟,今天外面有没有下雪?"我回答他说:"不但有呢,并且很大。"他起初怀疑着,直待我把窗内的白布幔拉开,让他望见了屋顶才肯相信。"老钟,我们今天到灵隐去耍子吧?"他很高兴的说。我"哼"的应了一声.便回到自己的房里来了。

我们在校门上车时,大约己九点钟左右了,时小雨霏霏,冷风拂人如泼水。从车帘两旁缺处望出去,路旁高起之地,和所有一切高低不平的屋顶,都撒着白面粉似的,又如铺陈着新打好的棉被一般:街-亡的已经大半变成雪泥,车子在上面碾过,不绝的发生唧唧的声音,与车轮转动时,磨擦着中间横木的音响相杂。

我们到了湖滨,便换登汽车。往时这条路线的搭客是相当热闹的,现在却很冷落了。同车的不到十个人,为遨游而来的客人怕还没有一半。当车驶过白堤时,我们向车外眺望内外湖风景,但见一片迷蒙的水汽弥漫着,对面的山峰,只有几于辨不清楚的薄影。葛岭、宝石山这边,因为距离比较密迩的缘故,山上的积雪和树木,大略可以看得出来;但地位较高的保傲塔,便陷于朦胧中了。到西泠桥近前时,再回望湖中,见湖心亭四围枯秃的树干,好似怯寒般的在那里呆立着,我不禁联想起《陶庵梦忆》中一段情词幽逸的文字来: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c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

心想这时不知湖心事上,尚有此种痴人否?车过西泠桥以后,暂时驶行于两边山岭林木连接着的野道中。所有的山上,都堆积着很厚的雪块,虽然不能如瓦屋上那样铺填得均匀普遍,那一片片清白的光彩,却尽够使我感到宇宙的清寒、壮旷与纯洁了。常绿树的枝叶上所堆着的雪,和枯树上的很有差别。前者因为有叶子衬托着之故,雪片特别堆积得大块点,远远望去,如开满了白的山茶花,或吾乡的水锦花。后者,则只有一小小块的雪片能够在上面粘着不堕落下去,与刚著花的梅李树绝对相似。实在,我初头几乎把那些近在路旁的几株错误了。野山上半黄或全赤了的枯草,多压在两三寸厚的雪褥下面;有些枝条软弱的树,也被压抑得欹欹倒倒的。路上行人很稀少。道旁野人的屋里,时见有衣着破旧而笨重的老人、童子,在围着火炉取暖。看了那种古朴清贫的情况,仿佛令我暂时忘怀了我们所处时代的纷扰、繁遽了。

到了灵隐山门,我们便下车了。一走进去,空气怪清冷的,不但没有游客,往时那些卖念珠、古钱、天竺筷子的小贩也不见了。石道上铺积着颇深的雪泥。飞来峰疏疏落落的著了许多雪块,冷泉亭及其他建筑物的顶面,一例的密盖着纯白色的毡毯。一个拍照的,当我们刚进门时,便紧紧的跟在后面,因为老李的高兴,我们便在冷泉亭旁照了两个影。

好奇心打动着我,使我感觉到眼前所看到之不满足,而更向处境较幽深的韬光庵去。我悄悄地尽移着步向前走。老李也不声张的跟着我。以灵隐寺到韬光庵的这条山径,实际上虽不见怎样的长;但颇深曲而饶于风致。这里的雪,要比城中和湖上各处都大些,在径上的雪,大约有半尺来厚,两旁树上的积雪,也比来路上所见的浓重。曾来游玩过的人,该不会忘记的吧,这条路上两旁是怎样的繁植着高高的绿竹。这时,竹枝和竹叶上,大都着满了雪,向下低低地垂着。《四时幽赏录》山窗听雪敲竹条云:"飞雪有声,惟在竹间最雅;山窗寒夜,时听雪洒竹林,淅沥萧萧,连翩瑟瑟,声韵悠然,逸我清听。忽尔回风交急,折竹一声,使我寒蚝增冷。"这种风味,我们是没有福分消受的。

在冬天,本来是游客冷落的时候。何况这样雨雪清冷的日子呢?所以当我们跑到庵里时。别的游客一个都没有,--这在我们上山时看山径上的足迹便可以晓得的--而僧人的眼色里,并且也有一种觉得怪异的表示。我们一直跑上最后的观海亭。那里石阶上下都厚厚地堆满了水沫似的雪,亭前的树上,雪着得很重,在雪的下层并结了冰块。旁边有几株山茶花,正在艳开着粉红色的花朵。那花朵有些堕下来的,半掩在雪花里,红白相映,色彩灿然,使我们感到华而不俗,清而不寒;因而联忆起那"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佳人来。

登上这亭,在平日是可以近瞰西湖,远望浙江,甚而至于那缥缈的沧海的;可是此刻却不能了。离庵不远的山岭、僧房、竹树,尚勉强可见,稍远则封锁在茫漠的烟雾里了。

空斋蹋壁卧,忽梦溪山好。

朝骑秃尾驴,来寻雪中道。

石壁引孤松,长空没飞鸟。

不见远山横,寒烟起林杪。(《雪中登黄山》)

我倚着亭柱,默默地在咀嚼着渔洋这首五言诗的清妙;尤其是结尾两句,更道破了雪景的三昧。但说不定许多没有经验的人,要笑它是无味的词句呢。文艺的真赏鉴,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

本来拟在僧房里吃素面的,不知为什么,竟跑到山门前的酒楼喝酒了。老李不能多喝,我一个人也就无多兴致干杯了。在那里,我把在山径上带下来的一团冷雪,放进在酒杯里混着喝。堂倌看了说:"这是顶上的冰其淋呢。"

半因为等不到汽车,半因为想多玩一点雪景,我们决意步行到岳坟才叫划子去游湖。一路上,虽然走的是来时汽车经过的故道,但在徒步观赏中,不免觉得更有意味了。我们的革履,踏着一两寸厚的雪泥前进,频频地发出一种清脆的声音。有时路旁树枝上的雪片,忽然丢了下来,着在我们的外套上,正前人所谓"玉堕冰柯,沾衣生湿"的情景。我迟回着我的步履,旷展着我的视域,油然有一派浓重而灵秘的诗情,浮上我的心头来,使我幽然意远,漠然神凝。郑綮对人说他的诗思在灞桥雪中,驴背上,真是懂得冷趣的说法。

当我们在岳王庙前登舟时,雪又纷纷地下来了。湖里除了我们的一支小划子以外,再看不到别的舟楫。平湖漠漠,一切都沉默无哗。舟穿过西泠桥,缓泛里西湖中,孤山和对面诸山及上下的楼亭房屋,都白了头,在风雪中兀立着。山径上,望不见一个人影;湖面连水鸟都没有踪迹,只有乱飘的雪花堕下时,微起些涟漪而已。柳宗元诗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我想这时如果有一个渔翁在垂钓,它很可以借来说明眼前的景物。

舟将驶近断桥的时候,雪花飞飘得更其凌乱,我们向北一面的外套,差不多大半白而且湿了。风也似乎吹得格外紧劲些,我的脸不能向它吹来的方面望去。因为革履渗进了雪水的缘故,双足尤冰冻得难忍。这时,本来不多开过口的舟子,忽然问我们道:"你们觉得此处比较寒冷么?"我们问他什么缘故,据说是宝石山一带的雪山风吹过来的原因。我于是默默的联想到智识的范围和它的获得等问题上去了。

我们到湖滨登岸时,已是下午三点多钟了。公园中各处都堆满了雪,有些已经变成了泥泞,除了极少数在等生意的舟子和别的苦力之外,平日朝夕在此间舒舒地来往着的少男少女,老爷太太,此时大都密藏在"销金帐中","低斟浅酌,饮羊羔美酒,"--至少也靠在腾着红焰的火炉旁,陪伴家人或挚友,无忧虑地大谈其闲天,--以享受着他们"幸福"的时光,再不愿来这风狂雪乱的水涯,消受贫穷人所惯受的寒冷了!

十八年一月末日写成。

(钟敬文(1903- ),原名钟谭宗。广东海丰人。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和民间文学、民俗学的研究和创作工作,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是我国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学家、现代散文作家。)
回答者: zyj1234560 - 魔法师 五级 12-13 12:51
<<西湖的雪景>>
从来谈论西湖之胜景的,大抵注目于春夏两季;而各地游客,也多于此时翩然来临--秋季游人已暂少,入冬后,则更形疏落了。这当中自然有所以然的道理。春夏之间,气温和暖,湖上风物,应时佳胜,或"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或"浴晴鸥鹭争飞,拂袂荷风荐爽",都是要教人眷眷不易忘情的。、于此时节,,往来湖上,陶醉于柔婉芳馨的
情趣中,谁说不应该呢?但是春花固可爱,秋月不是也要使人喜欢么?四时的烟景不同,而真赏者各能得其佳趣;不过,这未易泛求于一般人罢了。高深父先生曾告诉过我们:"若能高朗其怀,旷达其意,……揽景会心,便得真趣。"这是前人深于体验的话
<<西湖的雪景>>
从来谈论西湖之胜景的,大抵注目于春夏两季;而各地游客,也多于此时翩然来临--秋季游人已暂少,入冬后,则更形疏落了。这当中自然有所以然的道理。春夏之间,气温和暖,湖上风物,应时佳胜,或"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或"浴晴鸥鹭争飞,拂袂荷风荐爽",都是要教人眷眷不易忘情的。、于此时节,,往来湖上,陶醉于柔婉芳馨的
情趣中,谁说不应该呢?但是春花固可爱,秋月不是也要使人喜欢么?四时的烟景不同,而真赏者各能得其佳趣;不过,这未易泛求于一般人罢了。高深父先生曾告诉过我们:"若能高朗其怀,旷达其意,……揽景会心,便得真趣。"这是前人深于体验的话。

自宋朝以来,平章西湖风景的,有所谓"西湖十景"、"钱塘十景"之说,虽里面也曾列入"断桥残雪"、"孤山霁雪"两个名目,但实际上,真的会去赏玩这种清寒的景致的,怕没有很多人吧。《四时幽赏录》的著者,在"冬时幽赏"门中,言及雪景的,几占十分的七八,其名目有"雪霁策蹇寻梅"、"三茅山顶望江天雪霁"、"西溪道中玩雪"、"扫雪烹茶玩画"、"山窗听雪敲竹"、"雪后镇海楼观晚炊"等。其中大半所述景色.读了不禁移入神思,固不徒文字粹美而已。

西湖的雪景,我共玩了两次:第一次是在此间初下雪的第.三天。我于午前十点钟时才出去:一个人从校门乘黄包车到湖滨,下车,徒步走出钱塘门.经白堤.旋转入孤山路,沿孤山西行,到西泠桥,折由大道回来:此次雪本不大,加以出去时间太迟,山野上盖着的.大都已消去,所以没有什么动人之处。现在我要细述的,是第二次的重游。

那天是一月廿四日:因为在床上感到意外冰冷之故,清晨初醒来时,我便推知昨宵是下了雪。果然,当我打开房门一看时,对面房屋的瓦上全变成白色了,天井中一株木樨花的枝叶·上,也点缀着一小堆一小堆的白粉。详细的看去,觉得比目前两三回所下的都来得大些,因为以前的虽然也铺盖了屋顶,但有些瓦沟上却仍然是黑色:这天却一色地白着,绝少铺不匀的地方了。并且都厚厚的,约莫有一两寸高的程度。目前的雪,虽然铺满了屋顶,但于木樨花树,却好像全无关系似的,这回它可不免受影响了,这也是雪落得比较大些的明证。

老李照例是起得很迟的。有时我上了两课下来,才看见他在房里穿衣服,预备上办公厅去。这天,我起来跑到他的房里,把他叫醒之后,他犹带着几分睡意的问我道:"老钟,今天外面有没有下雪?"我回答他说:"不但有呢,并且很大。"他起初怀疑着,直待我把窗内的白布幔拉开,让他望见了屋顶才肯相信。"老钟,我们今天到灵隐去耍子吧?"他很高兴的说。我"哼"的应了一声.便回到自己的房里来了。

我们在校门上车时,大约己九点钟左右了,时小雨霏霏,冷风拂人如泼水。从车帘两旁缺处望出去,路旁高起之地,和所有一切高低不平的屋顶,都撒着白面粉似的,又如铺陈着新打好的棉被一般:街-亡的已经大半变成雪泥,车子在上面碾过,不绝的发生唧唧的声音,与车轮转动时,磨擦着中间横木的音响相杂。

我们到了湖滨,便换登汽车。往时这条路线的搭客是相当热闹的,现在却很冷落了。同车的不到十个人,为遨游而来的客人怕还没有一半。当车驶过白堤时,我们向车外眺望内外湖风景,但见一片迷蒙的水汽弥漫着,对面的山峰,只有几于辨不清楚的薄影。葛岭、宝石山这边,因为距离比较密迩的缘故,山上的积雪和树木,大略可以看得出来;但地位较高的保傲塔,便陷于朦胧中了。到西泠桥近前时,再回望湖中,见湖心亭四围枯秃的树干,好似怯寒般的在那里呆立着,我不禁联想起《陶庵梦忆》中一段情词幽逸的文字来: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c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

心想这时不知湖心事上,尚有此种痴人否?车过西泠桥以后,暂时驶行于两边山岭林木连接着的野道中。所有的山上,都堆积着很厚的雪块,虽然不能如瓦屋上那样铺填得均匀普遍,那一片片清白的光彩,却尽够使我感到宇宙的清寒、壮旷与纯洁了。常绿树的枝叶上所堆着的雪,和枯树上的很有差别。前者因为有叶子衬托着之故,雪片特别堆积得大块点,远远望去,如开满了白的山茶花,或吾乡的水锦花。后者,则只有一小小块的雪片能够在上面粘着不堕落下去,与刚著花的梅李树绝对相似。实在,我初头几乎把那些近在路旁的几株错误了。野山上半黄或全赤了的枯草,多压在两三寸厚的雪褥下面;有些枝条软弱的树,也被压抑得欹欹倒倒的。路上行人很稀少。道旁野人的屋里,时见有衣着破旧而笨重的老人、童子,在围着火炉取暖。看了那种古朴清贫的情况,仿佛令我暂时忘怀了我们所处时代的纷扰、繁遽了。

到了灵隐山门,我们便下车了。一走进去,空气怪清冷的,不但没有游客,往时那些卖念珠、古钱、天竺筷子的小贩也不见了。石道上铺积着颇深的雪泥。飞来峰疏疏落落的著了许多雪块,冷泉亭及其他建筑物的顶面,一例的密盖着纯白色的毡毯。一个拍照的,当我们刚进门时,便紧紧的跟在后面,因为老李的高兴,我们便在冷泉亭旁照了两个影。

好奇心打动着我,使我感觉到眼前所看到之不满足,而更向处境较幽深的韬光庵去。我悄悄地尽移着步向前走。老李也不声张的跟着我。以灵隐寺到韬光庵的这条山径,实际上虽不见怎样的长;但颇深曲而饶于风致。这里的雪,要比城中和湖上各处都大些,在径上的雪,大约有半尺来厚,两旁树上的积雪,也比来路上所见的浓重。曾来游玩过的人,该不会忘记的吧,这条路上两旁是怎样的繁植着高高的绿竹。这时,竹枝和竹叶上,大都着满了雪,向下低低地垂着。《四时幽赏录》山窗听雪敲竹条云:"飞雪有声,惟在竹间最雅;山窗寒夜,时听雪洒竹林,淅沥萧萧,连翩瑟瑟,声韵悠然,逸我清听。忽尔回风交急,折竹一声,使我寒蚝增冷。"这种风味,我们是没有福分消受的。

在冬天,本来是游客冷落的时候。何况这样雨雪清冷的日子呢?所以当我们跑到庵里时。别的游客一个都没有,--这在我们上山时看山径上的足迹便可以晓得的--而僧人的眼色里,并且也有一种觉得怪异的表示。我们一直跑上最后的观海亭。那里石阶上下都厚厚地堆满了水沫似的雪,亭前的树上,雪着得很重,在雪的下层并结了冰块。旁边有几株山茶花,正在艳开着粉红色的花朵。那花朵有些堕下来的,半掩在雪花里,红白相映,色彩灿然,使我们感到华而不俗,清而不寒;因而联忆起那"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佳人来。

登上这亭,在平日是可以近瞰西湖,远望浙江,甚而至于那缥缈的沧海的;可是此刻却不能了。离庵不远的山岭、僧房、竹树,尚勉强可见,稍远则封锁在茫漠的烟雾里了。

空斋蹋壁卧,忽梦溪山好。

朝骑秃尾驴,来寻雪中道。

石壁引孤松,长空没飞鸟。

不见远山横,寒烟起林杪。(《雪中登黄山》)

我倚着亭柱,默默地在咀嚼着渔洋这首五言诗的清妙;尤其是结尾两句,更道破了雪景的三昧。但说不定许多没有经验的人,要笑它是无味的词句呢。文艺的真赏鉴,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

本来拟在僧房里吃素面的,不知为什么,竟跑到山门前的酒楼喝酒了。老李不能多喝,我一个人也就无多兴致干杯了。在那里,我把在山径上带下来的一团冷雪,放进在酒杯里混着喝。堂倌看了说:"这是顶上的冰其淋呢。"

半因为等不到汽车,半因为想多玩一点雪景,我们决意步行到岳坟才叫划子去游湖。一路上,虽然走的是来时汽车经过的故道,但在徒步观赏中,不免觉得更有意味了。我们的革履,踏着一两寸厚的雪泥前进,频频地发出一种清脆的声音。有时路旁树枝上的雪片,忽然丢了下来,着在我们的外套上,正前人所谓"玉堕冰柯,沾衣生湿"的情景。我迟回着我的步履,旷展着我的视域,油然有一派浓重而灵秘的诗情,浮上我的心头来,使我幽然意远,漠然神凝。郑綮对人说他的诗思在灞桥雪中,驴背上,真是懂得冷趣的说法。

当我们在岳王庙前登舟时,雪又纷纷地下来了。湖里除了我们的一支小划子以外,再看不到别的舟楫。平湖漠漠,一切都沉默无哗。舟穿过西泠桥,缓泛里西湖中,孤山和对面诸山及上下的楼亭房屋,都白了头,在风雪中兀立着。山径上,望不见一个人影;湖面连水鸟都没有踪迹,只有乱飘的雪花堕下时,微起些涟漪而已。柳宗元诗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我想这时如果有一个渔翁在垂钓,它很可以借来说明眼前的景物。

舟将驶近断桥的时候,雪花飞飘得更其凌乱,我们向北一面的外套,差不多大半白而且湿了。风也似乎吹得格外紧劲些,我的脸不能向它吹来的方面望去。因为革履渗进了雪水的缘故,双足尤冰冻得难忍。这时,本来不多开过口的舟子,忽然问我们道:"你们觉得此处比较寒冷么?"我们问他什么缘故,据说是宝石山一带的雪山风吹过来的原因。我于是默默的联想到智识的范围和它的获得等问题上去了。

我们到湖滨登岸时,已是下午三点多钟了。公园中各处都堆满了雪,有些已经变成了泥泞,除了极少数在等生意的舟子和别的苦力之外,平日朝夕在此间舒舒地来往着的少男少女,老爷太太,此时大都密藏在"销金帐中","低斟浅酌,饮羊羔美酒,"--至少也靠在腾着红焰的火炉旁,陪伴家人或挚友,无忧虑地大谈其闲天,--以享受着他们"幸福"的时光,再不愿来这风狂雪乱的水涯,消受贫穷人所惯受的寒冷了!

十八年一月末日写成。

(钟敬文(1903- ),原名钟谭宗。广东海丰人。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和民间文学、民俗学的研究和创作工作,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是我国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学家、现代散文作家。)
回答者: zyj1234560 - 魔法师 五级 12-13 12:51
<<西湖的雪景>>
从来谈论西湖之胜景的,大抵注目于春夏两季;而各地游客,也多于此时翩然来临--秋季游人已暂少,入冬后,则更形疏落了。这当中自然有所以然的道理。春夏之间,气温和暖,湖上风物,应时佳胜,或"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或"浴晴鸥鹭争飞,拂袂荷风荐爽",都是要教人眷眷不易忘情的。、于此时节,,往来湖上,陶醉于柔婉芳馨的
情趣中,谁说不应该呢?但是春花固可爱,秋月不是也要使人喜欢么?四时的烟景不同,而真赏者各能得其佳趣;不过,这未易泛求于一般人罢了。高深父先生曾告诉过我们:"若能高朗其怀,旷达其意,……揽景会心,便得真趣。"这是前人深于体验的话

从来谈论西湖之胜景的,大抵注目于春夏两季;而各地游客,也多于此时翩然来临——秋季游人已暂少,入冬后,则更形疏落了。这当中自然有所以然的道理。春夏之间,气温和暖,湖上风物,应时佳胜,或“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或“浴晴鸥鹭争飞,拂袂荷风荐爽”,都是要教人眷眷不易忘情的。于此时节,往来湖上,陶醉于柔婉芳馨的情趣中,谁说不应该呢?但是春花固可爱,秋月不是也要使人喜欢么?四时的烟景不同,而真赏者各能得其佳趣;不过,这未易泛求于一般人罢了。高深父先生曾告诉过我们:“若能高朗其怀,旷达其意,……揽景会心,便得真趣。”这是前人深于体验的话。
自宋朝以来,平章西湖风景的,有所谓“西湖十景”,“钱塘十景”之说,虽里面也曾列入“断桥残雪”,“孤山霁雪”两个名目,但实际上,真的会去赏玩这种清寒的景致的,怕没有很多人吧。《四时幽赏录》的著者,在“冬时幽赏”门中,言及雪景的,几占十分的七八,其名目有“雪霁策蹇寻梅”,“三茅山顶望江天雪霁”,“西溪道中玩雪”,“扫雪烹茶玩画”,“山窗听雪敲竹”,“雪后镇海楼观晚炊”等。其中大半所述景色,读了不禁移人神思,固不徒文字粹美而已。
西湖的雪景,我共玩了两次。第一次是在此间初下雪的第三天。我于午前十点钟时才出去。一个人从校门乘黄包车到湖滨,下车,徒步走出钱塘门,经白堤,旋转入孤山路,沿孤山西行,到西泠桥,折由大道回来。此次雪本不大,加以出去时间太迟,山野上盖着的,大都已消去,所以没有什么动人之处。现在我要细述的,是第二次的重游。
那天是一月二十四日。因为在床上感到意外冰冷之故,清晨初醒来时,我便推知昨宵是下了雪。果然,当我打开房门一看时,对面房屋的瓦上全变成白色了,天井中一株木樨花的枝叶上,也点缀着一小堆一小堆的白粉。详细的看去,觉得比目前两三回所下的都来得大些,因为以前的虽然也铺盖了屋顶,但有些瓦沟上却仍然是黑色。这天却一色地白着,绝少铺不匀的地方了。并且都厚厚的,约莫有一两寸高的程度。目前的雪,虽然铺满了屋顶,但于木樨花树,却好像全无关系似的,这回它可不免受影响了,这也是雪落得比较大些的明证。

老李照例是起得很迟的。有时我上了两课下来,才看见他在房里穿衣服,预备上办公厅去。这天,我起来跑到他的房里,把他叫醒之后,他犹带着几分睡意的问我道:“老钟,今天外面有没有下雪?”我回答他说:“不但有呢,并且很大。”他起初怀疑着,直待我把窗内的白布幔拉开,让他望见了屋顶才肯相信。“老钟,我们今天到灵隐去耍子吧?”他很高兴的说。我“哼”的应了一声,便回到自己的房里来了。
我们在校门上车时,大约已九点钟左右了,时小雨霏霏,冷风拂人如泼水。从车帘两旁缺处望出去,路旁高起之地,和所有一切高低不平的屋顶,都撒着白面粉似的,又如铺陈着新打好的棉被一般。街上的已经大半变成雪泥,车子在上面碾过,不绝的发生唧唧的声音,与车轮转动时,磨擦着中间横木的音响相杂。
我们到了湖滨,便换登汽车。往时这条路线的搭客是相当热闹的,现在却很冷落了。同车的不到十个人,为遨游而来的客人还怕没有一半。当车驶过白堤时,我们向车外眺望内外湖风景,但见一片迷蒙的水气弥漫着,对面的山峰,只有几于辨不清楚的薄影。葛岭、宝石山这边,因为距离比较密迩的原故,山上的积雪和树木,大略可以看得出来;但地位较高的保亻叔塔,便陷于朦胧中了。到西泠桥近前时,再回望湖中,见湖心亭四围枯秃的树干,好似怯寒般的在那里呆立着,我不禁联想起《陶庵梦忆》中一段情词幽逸的文字来:“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沅砀,天与云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心想这时不知湖心亭上,尚有此种痴人否?车过西泠桥以后,暂暂驶行于两边山岭林木连接着的野道中。所有的山上,都堆积着很厚的雪块,虽然不能如瓦屋上那样铺填得均匀普遍,那一片片清白的光彩,却尽够使我感到宇宙的清寒,壮旷与纯洁了。常绿树的枝叶上所堆着的雪,和桔树上的很有差别。前者因为有叶子衬托着之故,雪片特别堆积得大块点,远远望去,如开满了白的山茶花,或吾乡的水锦花。后者,则只有一小小块的雪片能够在上面粘着不堕落下去,与刚著花的梅李树绝地相似。实在,我初头几乎把那些近在路旁的几株错误了。野上半黄或全赤了的枯草,多压在两三寸厚的雪褥下面;有些枝条软弱的树,也被压抑得欹欹倒倒的。路上行人很稀少。道旁野人的屋里,时见有衣着破旧而笨重的老人、童子,在围着火炉取暖。看了那种古朴清贫的情况,仿佛令我暂时忘怀了我们所处时代的纷扰、繁遽了。
到了灵隐山门,我们便下车了。一走进去,空气怪清冷的,不但没有游客,往时那些买念珠、古钱、天竺筷子的小贩子也不见了。石道上铺积着颇深的雪泥。飞来峰疏疏落落的著了许多雪块,清冷亭及其它建筑物的顶面,一例的密盖着纯白色的毡毯。一个拍照的,当我们刚进门时,便紧紧的跟在后面,因为老李的高兴,我们便在清冷亭旁照了两个影。
好奇心打动着我,使我感觉到眼前所看到的之不满足,而更向处境较幽深的韬光庵去。我悄悄地尽移着步向前走,老李也不声张的跟着我。以灵隐寺到韬光庵的这条山径,实际上虽不见怎样的长;但颇深曲而饶于风致。这里的雪,要比城中和湖上各处都大些,在径上的雪,大约有半尺来厚,两旁树上的积雪,也比来路上所见的浓重。曾来游玩过的人,该不会忘记的吧,这条路上两旁是怎样的繁植着高高的绿竹。这时,竹枝和竹叶上,大都着满了雪,向下低低地垂着。《四时幽赏录》山窗听雪敲竹条云:“飞雪有声,惟在竹间最雅。山窗寒夜,时听雪洒竹林,淅沥萧萧,连翩瑟瑟,声韵悠然,逸我清听。忽尔回风交急,折竹一声,使我寒增冷。”这种风味,我们是没有福分消受的。
在冬天,本来是游客冷落的时候,何况这样雨雪清冷的日子呢?所以当我们跑到庵里时,别的游客一个都没有,——这在我们上山时看山径上的足迹便可以晓得的——而僧人的眼色里,并且也有一种觉得怪异的表示。我们一直跑上最后的观海亭。那里石阶上下都厚厚地堆满了水沫似的雪,亭前的树上,雪着得很重,在雪的下层并结了冰块。旁边有几株山茶花,正在艳开着粉红色的花朵。那花朵有些堕下来的,半掩在雪花里,红白相映,色彩灿然,使我们感到华而不俗,清而不寒;因而联忆起那“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佳人来。
登上这亭,在平日是可以近瞰西湖,远望浙江,甚而至于那缥缈的沧海的。可是此刻却不能了。离庵不远的山岭、僧房、竹树,尚勉强可见,稍远则封锁在茫漠的烟雾里了。

空斋蹋壁卧,忽梦溪山好。
朝骑秃尾驴,来寻雪中道。
石壁引孤松,长空没飞鸟。
不见远山横,寒烟起林杪。
(《雪中登黄山》)

我倚着亭柱,默默地在咀嚼着渔洋这首五言诗的清妙;尤其是结尾两句,更道破了雪景的三昧。但说不定许多没有经验的人,要笑它是无味的词句呢。文艺的真赏鉴,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
本来拟在僧房里吃素面的,不知为什么,竟跑到山门前的酒楼喝酒了。老李不能多喝,我一个人也就无多兴致干杯了。在那里,我把在山径上带下来的一团冷雪,放进在酒杯里混着喝。堂馆看了说:“这是顶上的冰其淋呢。”
半因为等不到汽车,半因为想多玩一点雪景,我们决意步行到岳坟才叫划子去游湖。一路上,虽然走的是来时汽车经过的故道,但在徒步观赏中,不免觉得更有意味了。我们的革履,踏着一两寸厚的雪泥前进,频频地发出一种清脆的声音。有时路旁树枝上的雪片,忽然丢了下来,着在我们的外套上,正前人所谓“玉堕冰柯,沾衣生湿”的情景。我迟回着我的步履,旷展着我的视域,油然有一派浓重而灵秘的诗情,浮上我的心头来,使我幽然意远,漠然神凝。郑綮对人说他的诗思,在灞桥雪中,驴背上,真是懂得冷趣的说法。
当我们在岳王庙前登舟时,雪又纷纷地下来了。湖里除了我们的一支小划子以外,再看不到别的舟楫。平湖漠漠,一切都沉默无哗。舟穿过西泠桥,缓泛里西湖中,孤山和对面诸山及上下的楼亭房屋,都白了头,在风雪中兀立着。山径上,望不见一个人影;湖面连水鸟都没有踪迹,只有乱飘的雪花堕下时,微起些涟漪而已。柳宗元诗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我想这时如果有一个渔翁在垂钓,它很可以借来说明眼前的景物。
舟将驶近断桥的时候,雪花飞飘得更其凌乱,我们向北一面的外套,差不多大半白而且湿了。风也似乎吹得格外紧劲些,我的脸不能向它吹来的方面望去。因为革履渗进了雪水的缘故,双足尤冰冻得难忍。这时,本来不多开过口的舟子,忽然问我们道:“你们觉得此处比较寒冷么?”我们问他什么原故,据说是宝石山一带的雪山风吹过来的原因。我于是默默的联想到智识的范围和它的获得等问题上去了。
我们到湖滨登岸时,已是下午三点多钟了。公园中各处都堆满了雪,有些已经变成了泥泞,除了极少数在等生意的舟子和别的苦力之外,平日朝夕在此间舒舒地来往着的少量少女,老爷太太,此时大都密藏在“销金帐中,低斟浅酌,饮羊羔美酒,”——至少也靠在腾着红焰的火炉旁,陪伴家人或挚友,无忧虑地大谈其闲天,——以享受着他们“幸福”的时光,再不愿来这风狂雪乱的水涯,消受贫穷人所惯受的寒冷了!

终于抄完了

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色,而我最喜欢冬天下雪时的壮丽景色。 小荷
一旦下大雪,雪花纷飞,人们好象来到了一个幽雅恬静的境界,来到了一个晶莹透剔的童话般的世界。松的那清香,雪的那纯净,给人一种凉莹莹的抚慰。一切都在过滤,一切都在升华,变得纯洁而又美好。
雪,深切切的,又像海水一般汹涌,能够淹没一切。雪花形态万千、晶莹透亮,似乎出征的战士,披着银色的盔甲,又像是一片片白色的战帆在远航……
雪中的景色壮丽无比,天地之间浑然一色,只能看见一片银色,仿佛整个世界都是用银子来装饰而成的。
雪后,那绵绵的白雪装点着世界,琼枝玉叶,粉装玉砌,皓然一色,真是一派瑞雪丰年的喜人景象。这时的葵花广场格外美丽,早上很冷,出来的人不多,只有零零星星的脚印,没有踩过的地方完整的像一块地毯;又像一片银色的沙滩,反射着朝阳的光辉。小城里的树枝杈都稀稀疏疏的,乘不了多少雪;西边有一处果林,枝杈上零散地挂着一些雪绒,雪都堆积在了树下。
今天下的雪很大,楼下有许多小朋友在堆雪人、滚雪球,这让倍感意外和惊喜。
我爱白雪,我更爱冬天,冬天是心灵的年轮。冬天,虽然十分寒冷,但是它有着无可比拟的温馨和希望,孕育着岁末的喜庆。

2.
因为雪是银白色的。而雪又是冬天的象征,冬天的标志。它对于北方人来讲都十分熟悉。但刚刚下过的这场雪好象是那样的陌生,因为它是今年的第一场雪。每年冬天的第一场雪都使人感觉既陌生又亲切,但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来的太早了,与往年不大相同。这场雪让人们感觉到秋天——这位已成熟的少女,似乎还没有在这繁华的都市中停留她的脚步,便又匆匆地,仿佛去赴什么宴会似的悄悄离去了,她使人还没有觉察到她的存在,便不知不觉地消失了。于是就迎来了冬天。冬天好象一点儿也不精神,总是昏昏沉沉的,天天如此。不,有时太阳公公也会露露面带给人们一些温暖,但是在这季节里,雪的力量还是胜过太阳的,因为这毕竟是冬天。
清晨,拉开窗帘,令我吃了一惊:好一个粉妆玉砌、冰雕玉琢、银装素裹的世界,到处一片白,细看那雪:毛茸茸、亮晶晶,飘到地上还发着耀目而细碎的光,使你要眯起眼才能欣赏这壮丽的雪景。现在正是初冬季节,一层薄薄的白雪,好象巨大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了这小院的小径。显然。雪是趁着半夜,悄悄地从云上面的世界来到人间的。雪又开始下了。小朵小朵的雪花飘飘然从天上落了下来,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带绒毛种子一般的雪,在空中飞,雪轻轻地落了下来。亮晶晶的小雪花满天开放,洁白的小雪花飘啊飘啊!这使我不禁想起两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穿好衣服,决定出去瞧瞧:地上铺着厚厚的雪,它洁白无暇,纯洁得让人不忍心踩上一脚。可中间已被人踏出了一条小路,我便踏着那条小路走出了小院……放眼四周,树木换上了白衣,房屋戴上了新帽。路边的冬青树,枝条上挂着白雪。嗬!整个世界一片银白。大街小巷的树上落满了晶莹的雪花儿。杨柳的枝条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而那些苍松翠柏上则挂满了沉甸甸、蓬松松的雪球儿。一排排一列列的大树环抱道路,为人们遮蔽风寒。小朋友们在树丛中追逐嬉戏,阵阵欢笑随风飘来。渐渐的,雪越下越大,一阵紧似一阵,风绞着雪,团团片片,纷纷扬扬,顷刻间天地一色,风雪弥漫了整个都市。雪花给云杉穿上雪白的大衣,云杉暖暖的;雪花该房屋戴上的新帽,房屋美美的;雪花给大地铺了一块长长的银白色地毯,大地甜甜的……
雪虽然给人们出行带来了不便,但人们还是喜欢雪,因为雪洁白无暇、纯洁无比。希望今年能多下些雪,因为我爱雪……


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
《重别西湖》【唐】李绅 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文机学羽难飘。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溪桥。湖心亭看雪 明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

描写西湖雪景的美句美段
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描写西湖冬天的句子
19) 寒风凛冽,萧条冷落的冬天,西湖也不甘寂寞,向游人展示着自己的冬季美景,在那孤山中,雪白的梅花以为游人盛开,等待着游人对它的鉴赏;还可站在南胡之上,去欣赏一湖的雪景,天上下着雪,放眼望去,真是“雾凇源砀,天于云于山于水,上下一白。” 20) 远眺西湖,似乎东坡当年站在船头,把手浮须,把酒邀月,对湖吟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全文的意思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全文的意思如下: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这一天初更以后,我乘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西湖雪夜雾气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影子...

钟敬文西湖的雪景
《四时幽赏录》的着者,在“冬时幽赏”门中,言及雪景的,几占十分之七八,其名目有“雪霁策蹇寻梅”,“三茅山顶望江天雪霁”,“西溪道中玩雪”,“扫雪烹茶玩画”, “山窗听雪敲竹”,“雪后镇海楼观晚炊”等。其中大半所述景色,读了不禁移人神思,固不徒文字粹美而已。 西湖的雪景,我共玩了两次。第...

西湖下雪真的太美了,仿佛泼墨山水画,如何用诗句描述这一景色?_百度知 ...
文章中就写出了文艺青年们另类的欣赏水平,大家往往都觉得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去游览西湖的美景就已经很震撼了。但是在文艺人的眼中却觉得雨中的西湖和夜晚月光下的西湖更是美不胜收。但是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们最喜欢书写的景色却是西湖的雪景 。其中更是以著名的景点“断桥” 居多。西湖十景中...

冬天的瘦西湖景色描写
26、西湖的冬天也不例外。虽然花儿都谢了,但湖水还是清澈见底,盛开的梅花更是美丽无比。27、从桥下看湖水,可以发现很多很多的小鱼,那些小鱼五颜六色,形态千奇百怪,在薄薄的冰层下游来游去。28、站在桥上欣赏西湖的雪景,天上下着雪,放眼望去,真是:“雾凇源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

西湖著名的断桥雪景
桥上残雪是西湖上的一道著名风景,以冬日雪中若隐若现的桥面而闻名。它属于西湖十景之一。断桥雪是欣赏西湖雪景的好地方。中国著名的民间传说《白蛇传》,为断桥风景增添了浪漫的色彩。景点介绍断桥位于白堤北端,与北山路相连。755-79000年,徐贤与白娘子的断桥,让断桥家喻户晓,也为这座长桥增添了不...

湖心亭看雪课文在写西湖雪景时用了白描手法找出白描手法的句子并...
白描: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翻译:(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米粒大小的两三个人罢了...

湖心亭看雪文中描绘了怎样的西湖雪景?
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十分静谧,放眼望去人鸟声俱绝,有千山鸟飞绝之感,西湖一片寂静惟留下一片白茫茫的雪色.(自己想的,作为参考~)

岳池县19750204235: 描写西湖雪景的美句美段 -
厉皇银参: 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岳池县19750204235: 湖心亭看雪中用白描手法写西湖雪景的句子(全部的) -
厉皇银参:[答案]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岳池县19750204235: 湖心亭看雪写出其中描写西湖雪夜景色的句子 -
厉皇银参:[答案]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岳池县19750204235: 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 -
厉皇银参: 《重别西湖》【唐】李绅 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 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文机学羽难飘.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 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溪桥.湖心亭看雪 明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岳池县19750204235: 湖心亭看雪中描写西湖雾凇雪景的文段很有特色, -
厉皇银参:[答案] 应该是第二段吧.“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船,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大雪三日”使得“湖中人、鸟声俱绝.”正是在这样的天气里,竟有人深更半夜,独自一人去湖中赏雪,足以显现作者不畏严寒的雅兴和超凡脱俗...

岳池县19750204235: 描写西湖雪景的美句美段要带古韵!绝对要有古风味!小女子才疏学浅,还望姑娘公子们赐教. -
厉皇银参:[答案] 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岳池县19750204235: 湖心亭看雪描绘西湖雪景采用了什么写法 -
厉皇银参: 描写西湖雪景: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特点: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雪后的西湖肃穆、静谧.

岳池县19750204235: 湖心亭看雪文中描绘了怎样的西湖雪景? -
厉皇银参:[答案] 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十分静谧,放眼望去人鸟声俱绝,有千山鸟飞绝之感,西湖一片寂静惟留下一片白茫茫的雪色.(自己想的,作为参考~)

岳池县19750204235: 关于西湖冬天的句子 -
厉皇银参: 关于西湖冬天的句子 本以为冬季的西湖不会再对我有什么可以吸引,哪知道我运气很好,看到了弥足珍贵的雪景.一眼望去,湖边的建筑物都披上了一件白大衣,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翠绿的松柏上覆盖着厚厚的一大层雪,伸展着又粗又大的枝干,象一顶顶空中的大白伞,承受着自然给它的压力、毫不屈服.在所有的植物中,也只有松柏有这种坚韧挺拔的精神.冬日的西湖非常平静,远处的湖面上冒出轻轻的白烟,湖水依然清澈见底,盛开的腊梅更是美丽无比.别忘了,“断桥残雪”就是描写冬天的西湖美景.冬天的西湖美得让人心动.

岳池县19750204235: 湖心亭看雪 西湖雪景的特点描写西湖雪景的是哪一句,有什么特点? -
厉皇银参:[答案] 描写西湖雪景: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特点: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雪后的西湖肃穆、静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