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秦始皇功过的800字论文!!!!!!·

作者&投稿:赫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秦始皇的功过论文2000字急 要有十分感谢,感谢你八辈祖宗!!!!!!!!!!!!!!!!!!!!!!!~

  有着千古一帝之称的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原的帝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灭六国而完成中国的统一,这是众所周知的;但除此之外,他还做了些什么呢?这里简要概括一下:

  一、确立了中央集权的体制;在此之前,中国地域内有许多分封的国家,各国有自己的国君或王,中央的商或周对各诸侯国的控制能力有限;各诸侯国之间常发生战争,极大的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度,设立了中央直接管理下的郡、县、乡、亭、里等多级管理基层结构;这样的管理结构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到现在还在延续。

  二、统一文字、货币。在此前,各国使用的文字不同,来往的文书经常相互之间不能看懂,对国家的文化和交流十分不便;秦始皇时强制统一成一种文字,这套文字作为中国唯一规范的文化一直用了两千多年,到现在还在使用;各地区使用的货币也不一样,有圆形的、刀形的、铲形的,还有贝壳、龟甲或玉片等等,秦始皇将货币统一金和为外圆内方的铜币,这种铜钱直到沿用两千多年后的清朝。

  三、统一度量衡。什么是度量衡呢?在秦始皇前,各地的度量衡单位五花八门,比如说,你想买一尺布,到其他地方连一尺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或者这边的一斤米,到那边的称不叫一斤,又叫另外一种单位了;秦始皇时规定了统一的长度单位,叫分、寸、尺、丈。这些名称现在还在使用;量具容积的单位叫合、升、斗;重量(衡)的单位叫铢、两、斤、石,这些单位也是到现在还在使用。铢是由于铜钱的重量是以铢计的,如半两重的铜钱叫5铢钱,后来把“1铢”叫做“1钱”了。现在还是10钱=1两。

  四、修建驰道,疏通河道和渠道。也就是连接全国各郡县的道路(相当于现在的国道和省道)。大大的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

  五、修建长城,原来各国之间都有一些长城,但北方的长城不完整;统一后他下令把原来国之间的长城拆除,再把原来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接起来,以防止北方匈奴的南侵。给我们留下了一条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六、开拓边疆。在中原各国相互征战,无暇北顾的时候,匈奴乘机南侵,攻掠秦、赵、燕三国的北方边地;秦始皇兼并六国后,派数十万大军万大军北伐,击败了匈奴,稳定了北方边疆;南攻岭南的百越,把两广并入到中国的版图之中。

  上面几条是对秦始皇的所做一些简要的概括;这些事情在他之前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开创于他,并且一直被沿用了两千多年之久;在他以后的皇帝,治国管理无一不是在他这个机构框架下对国家进行管理而取得成就的,他们创造的伟业,有很大的原因是得益与秦始皇为他们奠定的基础;在前人没有的前提下,完成这么多的体制变革和文化变革,以及众多的建设工程,需要做多少工作呢?而且从秦始皇完成兼并六国,到他去世,仅有11年时间;就在这短短的11年里,秦始皇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完成了如此浩大的工作,为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秦始皇不仅是一个有雄才伟略的君王,而且也是一个办事效率最高的领导人。可以说,中国历史上除了秦始皇,其他任何一个皇帝和贤人都不可能做得到的。

  再看看历史上其他被称为贤明的帝王,汉高祖、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朱元璋、以及康熙、乾隆等等,他们创造的“伟绩”有哪一个能和秦始皇相比呢?他们为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什么多少实质性的东西和能沿用数千年的“软件”呢?从这方面讲,秦始皇毫无疑问是中国历史上对中华民族贡献最大伟大的君王。
  然而,秦始皇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远不如其他几个皇帝,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秦始皇被带上了一个头号暴君的头衔。这个“暴君”的称号,不仅使他一生的绝世光辉大失色彩,甚至在传说和戏剧中多成反面人物,这么一个最伟大的君王的地位,往往被其他超过。然而,历史上真实的秦始皇,真的如同人们心目中那样的暴君吗?

  人们了解和分析历史人物,绝大多数都是以史书的记载为依据,进行分析和评价,这是很片面的;史料的编辑者的观点和心态,往往会影响到读这部史册的人。如果史册记载不实,会给人们带来与错误的结论甚至与历史情况相反的概念。作为历史人物的秦始皇,同样面临这样的情况;我们所了解的秦始皇,无一不是从史册中的记载和描述,形成了他的形象和对他的看法。更多的人们都是从传说、演义、和戏剧中得来的。人们从这些途径中得到的秦始皇的形象总结出这么一个秦始皇:残暴、贪婪、寡恩薄义,生性多疑,刚愎自用,独断专行,滥杀无辜,嗜杀成性……把一切暴君所具有的特征都加到了他的头上,他所做的一切,没有一件都不是坏事:统一六国被认为是贪婪;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独断专行;修道路疏通河渠修水利的好事没人提;修长城本来是为了保护北方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结果又被编出一个孟姜女哭倒800里长城的荒唐神话……

  史书上对秦始皇所做的事情基本上多有记载,但一些没有根据的,或者是莫须有的事件扣加在了他的头上;在加上演义,小说和戏剧的渲染和扩大,使他戴上了“天下第一暴君”的帽子;由于这个印象给人们造成的影响极深,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以致现在如果谁说秦始皇不是很残暴(不敢说其不暴),就会被众人认为在歪曲历史,受到责问甚至攻击。这些坚持认为秦始皇是“头号暴君”的人,似乎从来没有怀疑自己心中根深蒂固这个概念的正确性。

  为什么秦始皇会给人们留下如此的印象呢,这地从他所出的时代和所做的事情来分析。他所做的被人非议且具有影响的事情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讨论:(1)兼并六国进行的战争造成的相当多人员伤亡;(2)在执行统一后的体制改革,文化统一过程中采取了一些高压政策;(3)国家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征调了相当多的人民服徭役;(4)开拓疆土和保卫边疆的战争中征调了相当数量的人们服兵役。

  在以上四项中,第二项看似不如其他难,实际上却是难度最大,并且对中国此后两千多年历史影响最大,意义最深远的。废除地方割据,实行中央以下的郡、县、乡各级管理机构,要对全国的每个区域进行分划,安排任命各级官员以及规定他们的职权及上下级之间的管理程序和方法;在过去没有先例的情况下完成全国各地的布置和安排,要进行多么庞大和繁杂的工作在。在统一文字和度量衡过程中的工作也是相当庞大的,比如说,规定了统一的文字,还必须把标准的文字式样样本分发到各地,找人负责宣传和推广执行;当时不仅没有印刷,而且连纸都没有,用刻抄的竹简和帛书分发到各地,并且在交通不便,交通工具落后的情况下,难度可想而知。而度量衡的统一,必须做好标准的尺,标准斗、升量具,以及标准的称,分发到全国各地;这么大的国家,知名度的地方,要做多少,如何安排使用和推广,需要相当仔细的考量啊,因为当时生产和制造能力远不能和现在相比,怎样才能以最小的花费达到效果,需要有相当的能力和智慧。秦始皇在短短的十一年就完成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作,以致这些工作的成果被我们中华民族各代享用了两千多年。但也就是这项工作使他在他之后的中国人的心目中成为了千古第一号“暴君”。为什么呢?因为他要统一文字,必遭到原来六国文人的激烈反对;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文字统一,他采取了强硬的手段和高压政策,对拒不执行并阻碍他人执行者采取了极端的行为;历史上有名的“焚书坑儒”事件就是在那种情况下发生的。由于在文化领域上的强硬行动,得罪了以儒家为主的读书人;而在此后的几千年间,中国的文化领域几乎都是被儒家子弟所左右,史册书籍和文艺戏剧、演义、小说基本都是出于儒生之手,从这些人手中出来的书中所描写的秦始皇是个什么样子,就可想而知了。现在研究历史的人们对秦始皇残暴的证据多数都是从司马迁的《史记》等“正史”中引摘;而作为读书人的司马迁,他和秦始皇生活不是同一个年代,书中的史料也来自前人的记载和传说,也同样受在他之前的读书人心态的影响;书中也难免有失实的地方。很多书中记载的阿皇宫,并没有说,地广三百余里;但多种史书和故事戏剧及诗词都加以扩大,加以想象和发挥而至。最近考古发现的阿皇宫遗址,前殿8万多平方米,总面积仅60多万平方米,还不如现在的故宫(72万平方米)大,而且还是建到一半就停工的未完的工程;另外多种史书中记载的长平战役,秦军坑杀被俘的赵军40余万,这是大可推敲的问题,赵军参加战役的军队总共45万,出去进攻时不可能一个守城的都不留,另外就是在战斗中60万秦军损失过半,而40多万赵军却还能保持原来40多万的人数,这对当时强悍的秦军是不可想象的;并且出了一个取得歼敌一半而自己保持完好战绩的40万赵军,竟然被剩下的30万秦军全部俘虏的可笑结局。

  假设赵军在战斗中损失一大半,剩下的10多万被俘后坑杀,这样的结局似乎更站得住脚;这些史书的坑杀40万战俘的记载给人们加深了秦军残暴的印象。由于得罪了读书人,所以从他们手中出来的各种史料不仅把他描述成为魔鬼般的暴君,而且对他的形象加以丑化,把自己民族的一个伟大人物描述成为一个身形猥琐、身体孱弱的形象。

  “峰准,长目,挚鸟膺,挚,豺声”。他们笔下的秦始皇不仅五官身形无一是出,而且可以从这些描写中推断出他有比较严重的气管炎和软骨病,伴有身理变态和心理变态。。。。。。我们民族历史上伟大的君王,究竟是不是史书上描写的这个模样呢?

  对于史料记载的真实性,生活在距他两千多年后的我们,无法直接证实史料记载的真伪,用其他史料来做依据,并不是好的办法,况且,几乎所有的史料记载及民间传说中的秦始皇,都被描写成一个地地道道的暴君;因此只借助史料,我们无法做出正确的推断。从史料记载的其他和秦始皇相关的事情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和史料记载的秦始皇有截然不同的结论。

  一、秦始皇健壮威武,并且武艺高强。

  他是否英俊潇洒不能确定,但身体健壮可以确定的,其一,他每天阅读和批示的奏折都是用竹简雕刻的,全国各地每天送来的竹简奏折重量至少在几百斤之多,但他在五十岁的年纪还是亲阅奏折,并批示;第二就是“图穷匕首见”之事,荆轲是燕国万里挑一选出来的杀手,武功一定不同寻常;结果在占有先机发动突然袭击的情况下,竟然伤不到秦始皇,并且在秦始皇拔出佩剑后与之也是单打独斗,这万里挑一的高手都不是秦始皇的对手,几招过去就败在秦始皇剑下;可见秦始皇武功之高。至于他的威武,叙述他威武的地方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在这一事件中,与荆轲同去的秦舞阳,本来是抱着必死之心而去的,但看到秦始皇的威武,竟然被吓得失态。

  二、秦始皇胸怀宽阔,对人诚恳,善于用人、勇于改过。

  秦始皇的手下聚集了众多一流的军事家、政治家。这里有王翦、王贲、尉缭、李斯等等,他们大都并非秦国人,却在尽心地为秦效力。秦始皇的作用在于善于发挥他们的作用,听从他们的劝谏和有错勇于改。如灭楚时,他开始误用李信遭到失败后,马上改过,亲请王翦出征,并倾全国之兵交付与王翦,结果取得胜利。他们能够如此长时间为秦国效力,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如此多的事业,与秦始皇的胸怀宽阔,对人诚恳是分不开的。

  三、最富有了中华民族宽阔包容的心和

  他不像当时欧洲的亚历山大、古罗马那样,只重征服,过后只是奴役被征服的国家和民族;秦始皇在征服六国后,即刻开始对原六国各地进行修道路,疏通河渠,发展农业,把原六国的人们和原秦国的人们同等看待。为这些人们融合形成汉族打下了基础。

  四、大规模的徭役多数是出于当时的形势所迫。

  当时中原刚统一,各地原来的贵族势力还很强,若不保持中央各地之间的交通和联系,国家随时会处于再次分裂的局面,所以必须尽快改善中央到各地及其他各郡、县之间的交通和联系,因此须尽快建设道路。

  由于多年的战争,原各国的农业设施受到相当大的破坏,或因战争而年久失修;在统一后必须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因此花相当大的人力来疏通河道,修复水渠,对水路交通和农业灌溉都有利,是很有必要的。

  修建长城,是为了保护北部边境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其目的也是为了减少人民的负担;由于匈奴是游牧民族,其骑兵活动范围很大,没有长城的话,要很多军队来防守,这会给人民增加很大的负担。秦始皇修长城不是他开创的,他只是把原来秦国、赵国和燕国北边原有的长城连接起来,而史书上却把修长城造成的苦难全归罪于秦始皇,这是不符合事实的。
  史书上谴责和攻击最多的是他动用70多万人修建长达300里的巨型宫殿---------阿房宫。这个尚未建成的宫殿并不像一些史书和文人描写的那样宏伟巨大,言过其实。巨大的陵墓,的确耗费了许多人力和物力。给人民增加了许多负担;消耗了国家的大量人力和财力。

  五、与其他皇帝相比,秦始皇并不算什么暴君。

  这是最敏感的问题,如果这个观念能成立,那么我们几千年的观念就得被推翻。排除史书人为观念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事件来分析秦始皇的行为,看其是不是一个暴君。

  首先,我们从当时的人口变化来看秦军的杀戮性,据多方面史料分析,在秦国兼并六国之前,七国人数合计在两千万到三千万之间,而秦统一后的人口大约在两千万左右;经过如此规模的战争,全国人口并没有明显的减少;而其他朝代的更替过程中,人口减少情况一些数据如下:西汉--东汉(合邪去死),人口从5900万减少到2700万;东汉--三国--西晋,人口从5900万减少到800多万;隋朝---唐朝,人口从4600万减少到2000多万,南宋+金-------元朝,人口从1亿减少到2300万;蒙元----明朝,人口从7400万减少到6100万;明朝-----满清,人口从7000多万减少到2000多万;与其相比,秦朝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造成人民死亡的比例是相当低的,并且从正史和野史都没有提到秦军大规模的屠城和屠杀平民的事件;也没有看到关于战后田野荒芜,城市变废墟等现象的描写;说明秦始皇手下的军队并不是一只嗜好杀戮的军队。

  第二就是,秦始皇在他的陵寝中陪葬了成千上万的兵马俑。 这说明秦始皇是爱惜人民生命的。在过去,君王以活人陪葬是及其普遍的事情,不仅君王,就是贵族都时常以多人陪葬;秦始皇作为一个当时拥有天下的大帝,完全可以用一些活人为他陪葬,连年征战抓获是战俘应该也是人数众多;但他没有这么做,安排这么多人,花这么多功夫做出了成千上万的陶人来代替过去常用的活人,这给后人树立了一个榜样,为此后绝止活人殉葬做出了表率。

  第三就是善待原六国的贵族后裔。部分贵族被俘后没有对他们进行杀戮,而是将他们迁居到自己所住的咸阳附近生活,这样便于管理,防止他们重新分裂国家。此举是非常仁慈的方法;而且也没对六国其他贵族后裔和军人、进行追杀,如当时的魏豹,甚至曾经消灭秦军20万的楚国大将项燕的后代项梁和项羽,都没有对其追杀;大家想想,能做到这样宽容的君王,会是“暴君”吗?

  第四就是“焚书坑儒”事件。如果不对当时的文字和文化进行统一,不仅国家面临随时分裂的可能性,甚至连汉族这个民族都有可能不会形成;所以统一文字是当时最迫切的工作。为了使全国能够尽快统一文字,也许他自己也预感到上天给他的时间并不多,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自己面前这么多的工作,不得不采取一些高压手段,迫使自己的政策和计划能够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完成;在文字统一的工作中,受到了原六国的读书人(主要是儒生)的强烈反对,他们的反对使秦始皇的文化统一工作被严重迟滞;经多次努力没有效果的情况下将460名儒生处死,这一行动起到杀一儆百的效应,使自己的计划得以在他有生的十一年之中完成。大家试想象一下,如果不是秦始皇在他统一后有生的这11年间完成文字文法的统一,他一死,儿子是没法完成了;要等几代才能将文字统一呢?所以说,他采取这一行动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是在无奈的情况下不得不做出的决定。这一行动对中国文化的统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在杀了460个人,其目的是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震慑效果,并不能以此说明秦始皇嗜杀;与历史上其他皇帝(抛开成吉思汗和蒙元几个杀手)如汉高祖刘邦、汉武帝,朱元璋、朱棣、以及满清的文字狱,哪个皇帝杀掉的人没超过460人?尤其是满清的剃头令,在“留发不留头”的过程中,杀害的人数以万计;就是“贤明”的唐太宗,所杀的人应该也不会比460这个数少很多。与这些君王相比,他似乎并非够得上“暴君”的称号,“天下第一暴君”的帽子更不应该扣在他的头上。

秦始皇的评价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究竟如何评价?自秦亡后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众纷纭的问题。有人盛赞他为“千古一帝”(李贽《藏书·卷二目录》);有的人秦始皇“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章太炎《秦政记》);有人歌颂秦始皇的统一事业“秦主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自《秦王扫六合》)他们都高度评价秦始皇的功绩,肯定其历史的作用,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另一些人则咒骂秦始皇“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 “以暴虐为天下始”(贾谊《新书·过秦论》);“始皇暴虐,至子而亡”(《贞观政要》卷八);“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引自陈登原《国史旧闻》)。他们都指斥秦始皇统治的残酷,是暴君。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由于评论者的立场和出发点不同,也都有其片面性。应当历史地看问题,即把秦始皇置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他的功过是非,去研究他的贡献和罪恶。而在研究秦始皇所处的历史环境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战国末期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尤其要注意秦国自建国以来所形成的历史特点,以及它们秦始皇的影响。这后一点是迄今以来,秦始皇评价中被大多数人所忽略的问题。当我们系统地研究过秦史以后,再评价秦始皇,则可望避免以往的片面性,得出较为合乎历史实际的结论。根据这样的观察,应当,秦始皇是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他的功绩是主要方面,但不能因此掩盖罪恶;他的罪恶是深重的,但也不应因此抹煞其巨大的历史功绩。秦始皇的最重要历史功绩,在于完成了统一事业,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就逐渐强大,从各方面都表现出新兴封建制旺盛的生命力。昭王统治后期,秦国并吞六国的条件已逐步形成。秦始皇执政以后,尽管在如何统治中国的方法上与吕不韦有分歧,并从而引起一场屠杀,但在向东发展消灭各割据的诸侯国的基本方针上,他始终坚持秦的既定国策,没有丝毫动摇、犹豫,他认清了有利形势,当机立断,一鼓作气的完成了统一事业。只要看看秦始皇执政以后的日程表,就可看出秦国进军的步伐几乎是马不停蹄公元前二三八年至前二三○年,秦军不断向韩、赵、魏进攻,为大举消灭各诸侯国做准备。从公元前二三○年开始,几乎是一年一国地消火它们前二三○年灭韩前二二九年攻赵前二二八年灭赵前二二七年攻燕前二二六年灭燕前二二五年灭魏前二二四年攻楚前二二三年灭楚前二二二年灭代前二二一年灭齐从这样进军步伐的速度,可以看出秦始皇完成统一的气魄和胆识。所以贾谊他“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引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秦始皇在统一中国中的作用。如果秦始皇不能这样坚决果断地推进统一战争,战国的局面是否能在公元前二二一年结束,恐怕还是一个问题。除了作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以外,秦始皇统一的贡献,在于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有些评论家盛赞秦始皇的“军事指挥才能”,这种评价是没有多少根据的。比起他的先辈,如秦穆公、秦武公等曾多次亲率军队作战的君主,秦始皇几乎可以没有直接指挥过打仗;但是,秦始皇却取得了比他前辈更辉煌的成就,这除了历史给他造成的机运以外,主要在于他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在统一中国前夕,秦国聚集了几乎是全中国所有的第一流的军事家、政治家。这里有王翦、王贲、尉缭、李斯、姚贾、顿弱等等,他们大都并非秦国人,却在尽心地为秦效力。一切克敌制胜的军事进攻和政治策略计划,都是由他们制定和实现的。秦始皇的作用在于善于发挥他们的作用, 听从他们的劝谏和有错勇于改。如灭楚时,他开始误用李信遭到失败后,马上改过,亲请王翦出征,并倾全国之兵交付与王翦,结果取得胜利。这种情况,若与赵国国君不信李牧,齐国国君轻信谗言,致使国亡的情况相照,更可看出秦始皇作为一个君主,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于历史发展具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功:

1.统一六国
战国后期,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通过战争,不断兼并东方邻国的土地。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40多万人降秦,绝大部分被坑杀。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统一,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统一战争的顺序:
①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
前290年韩与秦武遂(在今山西南部)地方二百里。
前280年楚与秦汉北(今湖北西北部)及上庸(今湖北西部)。
前275年魏与秦温(在今河南温县一带)。
前273年魏与秦南阳(今河南济源至获嘉一带)。
〔提示〕从上表可以看出,秦在统一中国的前六七十年间,其军事势力已扩展到中原地带。
②秦灭六国的时间表: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赵、灭燕;前221年灭齐。
③战国末期六国抗秦大事记:
前269赵将赵奢击秦,大破之。
前257魏信陵君救赵,秦兵解去。
前247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军于河外。
前233秦攻赤丽、宜安,被李牧击退。
前232秦攻番吾,又被李牧击退。
前227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

由此可见“六国论”中“六国互丧”、“(齐)终继五国迁灭”、“燕虽小国而后亡”等语,都是以上述史实为依据的。
2.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
嬴政统一六国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
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公为36郡,郡下高县。郡县制度在我国长期沿用下来。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各有相同,影响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线;同时,统一了度、量、衡。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国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4.夺取河套地区 防御匈奴
匈奴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发族,原先分布在蒙古草原上。战国末年,他们逐渐强大起来,占据了水草丰美联社的河套地区,并不断南下。北方各国的农业生产经常遭到破坏。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强大国家。他们的首领称为“单于”。
秦统一以后,将军蒙恬率领军队,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地区。政府还迁徙内地人民到那里耕田戍守。秦始皇又征发农民,修筑了西成临洮、东到辽东的一道城防,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5.越族地区的开发 沟通水系
越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民族,分布在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郡等数郡,迁移中原50万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6.修建交通
秦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之基础上,修建宽阔一律之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
7.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秦自商鞅时废井田、开阡陌以来,即逐渐允许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统一全国后,秦室更加重视农业生产,让占有土地之百姓呈报占田数并纳税,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过:

1. 徵敛无度,赋税奇重
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与工程建设,满足穷奢极欲之生活,始皇不惜对民众课以重税,全国出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的严重状况,以致民不聊生,百姓『衣牛马之衣,食犬口之食』。
2. 好大喜功,滥用民力
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连年大兴土木、四处征战,为了自己之奢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宫、修骊山墓,所耗民夫竟七十万人以上。据估计,当时服兵役之人数远超二百万,占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如此重税苦役,实非百姓所 能忍受。
3..严刑峻法,民怨鼎沸
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法令即十分严苛,一人死罪诛及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百姓动辄被罚充苦役或惨遭酷刑。
4. 箝制思想,焚书坑儒
为防止百姓反抗,秦始皇在思想上也实行了严厉之统制,如颁布禁书令,大肆收缴焚毁书籍,又坑杀非议朝政的儒生四百余人,史称『焚书坑儒』。
综合点评: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其非凡的功绩在中国帝王中也只有数人能与之相比。虽然他在晚年大兴土木,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但他对中国历史所作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评论的:“及至秦王,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堕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鐻,以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然后斩华为城,因河为津,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以定。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但秦仅二世而亡,其中的历史教训足以警世后人,引以为鉴。

秦始皇的最重要历史功绩,在于完成了统一事业,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当然,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形势已经为统一造成条件,秦始皇是在统一果实成熟了的时候来到果园中的。但这种历史必然性并非意味个人的作用无足轻重。为什么统一由秦国来实现?完成统一的时间为何在公元前二二一年?在这些方面显示了秦始皇的个人作用。

除了作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以外,秦始皇对统一的贡献,在于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有些评论家盛赞秦始皇的“军事指挥才能”,这种评价是没有多少根据的。比起他的先辈,如秦穆公、秦武公等曾多次亲率军队作战的君主,秦始皇几乎可以说没有直接指挥过打仗;但是,秦始皇却取得了比他前辈更辉煌的成就,这除了历史给他造成的机运以外,主要在于他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在统一中国前夕,秦国聚集了几乎是全中国所有的第一流的军事家、政治家。这里有王翦、王贲、尉缭、李斯、姚贾、顿弱等等,他们大都并非秦国人,却在尽心地为秦效力。一切克敌制胜的军事进攻和政治策略计划,都是由他们制定和实现的。秦始皇的作用在于善于发挥他们的作用, 听从他们的劝谏和有错勇于改。如灭楚时,他开始误用李信遭到失败后,马上改过,亲请王翦出征,并倾全国之兵交付与王翦,结果取得胜利。这种情况,若与赵国国君不信李牧,齐国国君轻信谗言,致使国亡的情况相对照,更可看出秦始皇作为一个君主,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对于历史发展具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秦始皇的贡献还在于奠定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基础。秦统一后实行的各种政策和措施,有的不仅影响至以后二千年的封建社会,而且及于现在,如文字的统一就是一例。秦始皇采取的各种统一措施和制度,对当时的历史发展来说,是一种大胆的革新,他不仅改变割据状态的政治和文化,从而使封建的社会经济顺利地向前发展 。而且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秦国固有的历史传统,如秦国以前一直被中原诸国视为西方落后地区,秦孝公也曾为此面苦恼,昭王以后虽然秦国势力进入中原,但主要统治地 区、根据地仍不出关中。到秦始皇时期,其国土竟达到空前广大的程度,而临这种局面,秦始皇以秦国制度为基础,创建各种制度,他并未囿于秦国固有的制度和传统,表现其政治眼光较为远大。从秦代制定的一些制度大部分为后来所继承,可以证明:这些制度和措施是适应当时历史形势的。而创建这些制度的秦始皇,其政治视野若不超出地处西陲的秦国的局限,则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在秦国的历史上,继秦穆公、商鞅以后,秦始皇是对秦国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也是开创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

但秦始皇还是一个稀世的暴君。秦始皇的残暴不能仅仅用“地主阶级本性”这种一般性的原因去解释。唐甄曾说过:“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潜书·室语》),这种看法是对的。但秦始皇这个“贼”似乎比其他帝王更暴虐,其罪过更大。他不仅穷侈极欲,造成了广大人民的苦难;就是施行的一些有利于统一的措施,虽然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社会发展,而在当时则成了一场浩劫,如修长城,经年累月征发数十万人进行着极为沉重劳动。这种摇役负担给人民造成的痛苦,从下述记载就可看出达到多么可怕的程度。清人杨廷烈著《房县志》记载:有人发现一种全身长毛的“毛人”,据说他们的祖先乃是逃避秦始皇筑长城劳役的民夫,由于躲入深山老林,年长日久,全身长出毛,传说当碰到毛人时,他先问你:“长城筑完乎?秦皇还在么?”只要回答:“长城未筑完,秦始皇还在!”“毛人”就会吓跑。这个记载当然只能视为人民群众的一种传说,然而如果历史上根本没有那样残酷的现实,绝不会出现这种可怕的传说。它反映了秦始皇的作为都是建立在对广大劳动人民残酷剥削和压榨之上的,而这种剥削和压榨远远超过社会所能承担的程度,致使社会简单的再生产都难以维持下去,所以就连对历史发展有利的一些措施,也给当时的人民造成灾难。

秦始皇统治的残酷,与秦国历史传统有密切关系。秦是以一游牧民族立国。从立国之日起,秦就处于同敌人战斗的环境中。“秦人耐苦战”是历史造成的,统治者的“酷烈”也是同这种战争的残酷现实相一致的。从秦襄公到商鞅、到秦始皇,其统治手段始终是极为残酷的:“夷三族”、“夷九族”,这在其它诸侯国是极为罕见的,殉人多至上百也仅见于对秦的记载。秦始皇完成了先代国君统一中国的计划,同时也把秦国残酷统治的手段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但是,强调秦国的传统,决不意味着开脱秦始皇个人的罪责,他个人性格残忍,好大喜功,尤其是统一以后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以及恣意享乐,乃是加重人民灾难的重要原因。正因为如此,也是由于他把当时的社会经济推到崩溃的地步,使秦王朝又成为历史上一个极其黑暗的朝代。

秦始皇就是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他既是一个有巨大贡献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暴君。

你在扩充写写就可以了。

一、厉行中央集权:
秦始皇在中央政府内设丞相、太尉与御史大夫,分管全国之政务、军事及监察,谓之『三公』。另有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等『九卿』,负责政府各部门工作。丞相等各自向皇帝负责,一切听命於皇帝。另又废除世卿世禄制,自中央至地方之官员均由皇帝任免,无权世袭。

二、废封建置郡县:
秦自商鞅变法后,即逐渐推行由国君直接控制之郡县制。消灭六国后,始皇又采取廷尉李斯之见,不再重行封建诸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每郡下辖若干县,县下尚有其他基层组织,郡县长官亦由皇帝任免。

三、加强基层统制:
秦统一全国后,继续推行商鞅变法以来之户籍与连坐法,以五家为『伍』(设伍长),十家为『什』(设什长),其上又有里、亭、乡等。通过郡、县、乡、亭、里、什、伍的层层控制,皇帝可将其统治真插至乡间里闾。

四、实施严刑峻法:
秦朝在秦国原有的法律基础上,修订了一套严密之法律,颁行於全国。

五、销毁兵器:
为防止六国遗民之叛乱,始皇下令将天下兵器聚之於咸阳销毁。

六、夷平险阻:
始皇下令,将原来六国於险要地带修筑之城郭、关塞及堡垒,一律加以拆除,以防止封建割据之再现。

七、移民戍边:
把民众数十万迁徙至北部河套及南方五岭一带,以加强边防、开发边疆。

八、普遍徵兵:
规定凡十七至六十岁男子均须服兵役。

九、修筑长城:
秦始皇把战国时北方燕、赵、秦三国旧修之长城连接起来。

十、统一货币:
禁止使用六国各自的龟、贝、玉等币。规定全国统一使用金、铜两种圆形货币,其中金为上币,单位曰镒(二十两);铜为下币,以半两钱为单位。

十一、统一度量衡:
以商鞅时的秦国度、量、衡器具,作为全国斗算长短、大小、轻重之标准,并於其上刻写统一度量衡之诏书。度的单位是分、寸、尺、丈、引等,量的单位为合、升、斗、斛,衡的单位有铢、两、斤、石等。

十二、统一车轨:
秦时统一规定车宽六尺,实现了『车同轨』,改变了战国时各地车轨宽窄不同之状况,一车可通行全国。

十三、修建驰道:
秦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之基础上,修筑宽阔一律之驰道,道宽五十步(六尺一步)。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秦始皇曾沿著新修之驰道,多次亲巡全国各地、四处勒石纪功。

十四、沟通水路:

秦疏浚鸿沟(河南汴河)作为水路枢纽,通济、汝、淮、泗诸水。又於公元前二一四年,令史绿监修长达六十多里之灵渠,沟通了湘、漓二水。

十五、统一文字:
战国时期,始皇令李斯把原来秦国之大篆整理简化而成小篆,在全国通行。后程藐又简化小篆成隶书,亦在秦代流行於全国。

十六、北伐匈奴:
匈奴系中国北方边境上之古老民族,分布於今蒙古大草原上,它一向从事游牧,以强悍和骑射著称。战国末年以来,匈奴时常南侵,威胁到燕、赵、秦等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安全,故北方边境诸国均各自修建长城以御防之。秦统一中国后,公元前二一五年,『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西北斥逐匈奴』。接著乃在燕、赵、秦旧长城之基础上,加以增筑,连结成一条长达五千余里的所谓『万里长城』。是为古代中国及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秦始皇之过

始皇的一系列政策与措施,大大加强了全国统一,对后世亦产生颇大的影响,不过其事业是在残酷压榨民众的条件下,於短短的十来年内集中完成的,故秦朝之统治不免带有苛急、暴虐之特点。在始皇当政的十二年间,其为政之苛暴业已显露无遗。

一、徵歛无度,赋税奇重:
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与工程建设,满足穷奢极欲之生活,始皇不惜对民众课以重税,以致民不聊生,百姓痛苦不堪。

二、好大喜功,滥用民力:
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连年大兴土木、四处征战,内则修驰道、开灵渠、筑长城,外则伐匈奴、征百越,每项工程或每次征战,均须役使浩大之民力。特别是始皇为了自己之奢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宫、修骊山墓,所耗民夫竟七十万人以上。据估计,当时服兵役之人数远超二百万,占壮年男子的三份之一以上。如此重税苦役,实非百姓所能忍受。

三、严刑峻法,民怨鼎沸:
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法令即十分严苛,一人死罪诛及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百姓动辄被罚充苦役或惨遭酷刑。到秦始皇时,更一味『专任狱吏』,把严刑峻法推至颠峰。

四、箝制思想,焚书阬儒:
秦始皇还把严刑峻法施之於思想领域,大肆统制思想,禁锢思想自由。只要藏有《诗》、《书》、百家语者,都予以烧毁,此即著名之『焚书令』。此外,因一些代秦始皇求长生不死仙药的方士口出谤言、非议朝政,又相邀逃亡,始皇乃令御史侦查首都之儒生方士,逮捕其中之四百六十余人,皆阬於咸阳,此所谓『阬儒』。
回答者: 零下25度 - 门吏 二级 12-2 19:07
看看秦始皇:
①秦始皇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符合人民的愿望,也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②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和驰道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③秦始皇统一文字等措施促进了文化的统一,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和传播产生了积极作用。
④秦始皇修筑长城、出击匈奴,对中原经济的发展起到保护作用。
⑤秦首倡的一系列中央集权措施,对后世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⑥秦始皇的专制统治为后世专制主义的推行提供了一份蓝本。
⑦秦始皇滥施刑罚,滥用民力,以致民怨沸腾,阶级矛盾激化,是暴君的典型。
⑧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既是愚民政策的表现,又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我觉得:
1. 在秦始皇试图用“焚书坑儒”实行思想统一惨遭失败之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举措彻底树立了儒学在全国的统治地位,在事实上造就了思想上的大一统的局面,巩固了刘家天下,西汉完了又东汉,儒生们也是心甘情愿!这点汉武帝比秦始皇高明一点点,正是因为这一点点却造成了两个王朝文化政策上的不同命运。


秦始皇的功过是什么
秦始皇的功绩:他重用人才、统一六国、南征越族、北击匈奴,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顺应了历史的潮流,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他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维护了封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秦始皇...

秦始皇的功绩
3、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等。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是经济制度建立的首要前提,而统一文字则是促进交流发展文化之必需,这都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秦始皇统一的东西还包括伦理道德、车辆形制等。4、此外秦始皇的功绩还有开疆拓土、修筑长城、沟通水路交通等。评价:秦始皇的是非功过都是巨大的,后世对他的...

秦始皇的功绩与过失有那些。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功绩 1、秦灭六国之后,即开始北筑长城。是为了保护北部边境人民的...

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他的功过是非都有哪些
始皇帝之功 1、统一华夏 2、统一文字 3、统一度量衡 4、北拒匈奴,南征百越 5、确立中国之后两千年的皇帝制度。始皇帝之过:1、大肆用兵,不惜民力。2、死得太早,未立太子,以致于秦二世而亡。有人会说建长城、建驰道、建阿房宫、建秦始皇陵也是秦始皇的过失 1、建长城是为了防止北方匈奴的入侵,...

秦始皇的功过有哪些?
对秦始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秦国自公元前230年灭韩,到公元前221年灭齐,仅用十年时间就横扫了东方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长达550年之久的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一一秦朝。image.png 秦王政觉得自己的功绩比...

秦始皇的功过?
秦始皇,既有丰功伟绩,也有滔天罪恶。一、秦始皇的丰功伟绩:1、消除了战国时期的战乱局面,统一了全国。2、废除了封建宗法制管理模式,实行封建专制管理模式。他吸取周朝的历史教训,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对宗室子弟1也不再分封诸侯王,只给予称为君的虚衔。以防止诸侯割据、战乱不断的局面...

秦始皇在历史上有什么功过吗
(一)、秦始皇的政绩 一、政治 1.提高帝王尊严:赢政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故兼采古代共主之尊号而合为『皇帝』,用作天子之专称。从此中国历史上之君主便称为『皇帝』,赢政则被叫做秦始皇。此外,又用一系列专门名称来显示全国最高统治者之无上权威,如皇帝自称『朕』,其命令叫『...

秦始皇的历史功绩主要有哪些
功大于过 秦始皇的政绩篇 一、政治 1.提高帝王尊严:赢政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故兼采古代共主之尊号而合为『皇帝』,用作天子之专称。从此中国历史上之君主便称为『皇帝』,赢政则被叫做秦始皇。此外,又用一系列专门名称来显示全国最高统治者之无上权威,如皇帝自称『朕』,其命令叫...

秦始皇有何功过?
正面:1:灭六国,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局面。2: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3:为巩固统一,他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负面:1: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2:繁重的徭役和赋税影响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3:他制定了残酷的刑法,...

秦始皇的功过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

平房区19587732182: 论文题目:浅谈秦始皇功与过 -
正栏胃刻:再评秦始皇 摘要: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饱受争议的帝王之一,其功过尚不能盖棺论定.历代史学家的评论也大相径庭.有人认为秦始皇是独夫暴君,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一帝.通过综合前...

平房区19587732182: 一篇论秦始皇的功与过的小论文 -
正栏胃刻: 支持商鞅变法是秦孝公所为 不是秦始皇商鞅变法是公元前362年 时间上看得出并不是秦始皇(公元前259-210)至于秦始皇的过,阿房阿房,亡始皇. 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万里长城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造成了大量的劳动力缺失,以至于到汉初百废待兴,这也算他的一大过,即使没有万里长城和兵马俑,即使我们没有这令人惊叹的奇迹,中华文化一样是具有雄厚魅力的,不是吗? 如果是我 我宁可用它来换回70万骊山民夫和200万长城民夫的生命

平房区19587732182: 试按史实论述秦始皇的功过字数介于800以内,至少600以上不?
正栏胃刻: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的创建者、秦王朝开国君主.姓嬴名政,秦庄... 公元前238年,权臣长信侯 作乱,秦始皇将其党徒消灭,并罢免与之关系密切的相国...

平房区19587732182: 论秦始皇之功过 作文 -
正栏胃刻:[答案] 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个人.他十三岁时就继承了父亲的王位;他兼并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名族国家;他征用民夫,修筑了气势宏伟的万里长城.他就是秦始皇嬴政.秦始皇这个人,是很有争议的,...

平房区19587732182: 秦始皇的功与过(将秦始皇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简化一下,大约300 - 400字 -
正栏胃刻: 在秦国的历史上,继秦穆公、商鞅以后,秦始皇是对秦国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也是开创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 但秦始皇还是一个稀世的暴君.秦始皇的残暴不能仅仅用“地主阶级本性”这种一般性的原因去解释.唐甄...

平房区19587732182: 怎么评价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的功与过? -
正栏胃刻:[答案] 秦始皇的功与过 秦始皇帝有适应历史要求的一面,因此他建立了许多功勋;也有违背历史前进的一面,便造成了历史的倒退.不过,从总的来说,秦始皇的成绩是巨大的,因此可以说秦始皇是一位应该加以充分肯定的古代伟大的政治家. 一 不同阶级评...

平房区19587732182: 秦始皇的功绩与过失帮帮忙,要考试了!!急啊!!1~
正栏胃刻: 功,统一中国,结束战国的战乱,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统一文字,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的文化基础,从此,中国人不论说何种语言,但均可借助统一的文字进行交流. 统一度量衡及货币,在全中国奠定了交易的标准,促进了南北交流,有利商业的发展. 统一驿道,要想福,先修路,纵横全国的规范道路,有利于国内的物资交流. 立郡县,先进的行政区划,避免了藩国制征战不休的弊端. 过:焚书坑儒,

平房区19587732182: 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过 -
正栏胃刻: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平房区19587732182: 对秦始皇的功过如何评价,自古以来众说纷纭.迄今为止,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意见认为秦始皇功大于过;第二种意见是过大于功;第三种意见认为秦... -
正栏胃刻:[答案] 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做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发展,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他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