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清照 有没有对她的详细描写,还有作品赏析之类的吖。。

作者&投稿:迟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需要对李清照和她作品的点评~

一代词人李清照

一对描金彩绘龙凤喜烛,插在修长的美人型烛奴上,它的光焰欢快地跳跃着。两盏垂着金色流苏的八角薄纱大红宫灯,悬在屋中央,把洞房四壁映成了一片绯红。新人静地坐在妆台前,绣红的大红盖头把她和周围的一切隔开了,眼前只是一片红色的神秘的朦胧。新娘名叫李清照,是宋徽宗时礼部员外郎李格非的女儿。就要为人之妇了,她不由想到,十八年恬静的闺阁生活,一晃眼就过去了。还是攀坐在父亲膝头的年龄,上百首古诗就已能琅琅上口,到了少女时期,执笔属文,展卷吟诗,更是锦心绣口,吐属风流。她一天天长大,在婷婷玉立的风姿之外,更多了一层至诚淳朴的书卷气。她以王献之的字帖学书,写得一手秀丽的小楷,铁划银钩;她对前朝李思训、王维的金碧、水墨两大画派都十分酷爱,也常常研朱挥毫,作几幅翎毛花卉。她通音律,早在儿时就已学会抚琴;她父亲常对她母亲感叹:“我的清儿若是个须眉男子,采芹入泮,怕不象探囊取物一般容易!”现在她就要成为吏部侍郎赵挺之的儿媳,青年大学生赵明诚的妻子,她不由感慨系之。正是冬天,一个丫环特地送来一枝梅花,拜过天地,喝过交杯酒,她和赵明诚入了洞房。

赵明诚酷好金石,在攻读经史之余,对于彝器、书帖、字画,每每刻意搜求。晃眼婚后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李清照对于金石学也有了浓厚的兴趣,帮助丈夫考证、鉴别。夫妻之间的感情也愈来愈深,赵明诚在大学读书,每月朔、望才能请假回来,尽管同在一个汴京城中,李清照仍觉得如隔迢迢云汉,半月一次的相逢,也当做一年一度的七夕。

这天是上元佳节,正好也是赵明诚回家的日子,赵明诚刚在书房中坐定,丫环来报,有一位大学来的青年公子求见。当那公子走进书房,但见他头戴绣花儒巾,身着湖色棉袍,足登粉底缎靴,眉清目秀,风度翩翩。赵明诚连忙起坐,动问尊姓大名。那书生举止潇洒,还了一揖,答道:“小生与兄素有同窗之谊。半月不见,吾兄为何如此健忘?”赵明诚醒过神来,不觉哈哈大笑,一把扯过女扮男装的妻子。吃过午饭后,男装的李清照带着丫环,随着赵明诚穿街过巷,来到全城的中心大相国寺。游过了大相国寺,蜇进一家外灶内堂的小吃铺里,赵明诚专拣那市井之人惯吃而李清照见也没有见过的小吃,让李清照都尝一点,然后又在流浪艺人的担子上买了些小泥人之类的玩物。大家闺秀出身的李清照第一次走上街头,自然是格外新奇,格外快活。

岁月就这样无忧无虑地过去了。

不料,赵挺之与李格非都因得罪权臣蔡京而罢官,赵挺之在一波三折的政治斗争中死去,赵家父死家败,心寒已极,赵明诚与李清照离开汴京,回到赵明诚的故乡青州。赵明诚性情淡泊,屏居乡里后,更加潜心于金石书画的搜求研究,家中原有的一点积蓄,除了衣食所需之外,几乎全用于搜求书画古器。前几年赵明诚刚出仕时,就对李清照说过:“宁愿饭蔬衣简,亦当穷遇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李清照深深理解丈夫的志趣,把他这种爱好,比作杜预的“左传”癖和王维的“书画”癖,李清照千方百计宿减衣食的支出,自己以荆钗布裙,代替了明珠翠羽,而每得一帖罕见的古书、名画或彝鼎金石,夫妇二人便共同校勘、鉴赏、整集签题,指摘暇疵,其乐融融李清照在史事上的博闻强记,甚至超过赵明诚,令赵明诚赞叹不已,欢喜不已。

有时夫妻俩也谈论诗文。一天,赵明诚说道:“我就喜欢你那些‘惊起一滩鸥鸳’,‘夹衫乍著心情好’,‘梨花犹谢恐难禁’一类句子,仿佛不经意为之,可是我苦苦寻思,却总也想不到,道不出。若刻意斧凿,反倒弄巧成拙。”李清照说道:“我幼年弄笔之初,常听父亲说:‘文不可苟作,诚不著焉,则不能工。且晋人能文者多矣,至刘怜《酒德颂》,陶渊明《归去来辞》,字字如肝肺出,遂高步晋人之上,其诚著也。’古人云:言为心声。乐府诗词并著,讲究词随意发,情景交融。或吟或唱,均可使人心动情随。若刻意雕琢,工求纤丽,就味同嚼蜡了。”

接着两人又讨论起本朝的词家柳永、苏轼、王安石。李清照认为柳永词的缺点是:多写风尘浪子,词语尘下。苏轼的词是:只可称为句读不茸之诗,却不可称之为词,是念得唱不得的。王安石、曾巩的词则更是读也读不得。

光阴荏苒,在一个秋风萧瑟,桂子飘香的时节,赵明诚得到友人刘跋的书信,约他到泰山访古,李清照无法随他一起去泰山,就帮丈丰打点行囊,备下菜食,为丈夫饯行,席上李清照在一幅锦帕上写下了为赵明诚送别的一阕《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占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赵明诚读了此词,就把登泰山、访古碑的心思,减去一半;人虽离家愈来愈远,心却愈来愈近,身还未到泰山,心却早已在计算归期了。

赵明诚与李清照结婚二十六年了,二十六年来,政局一直处在急剧的变化和动荡之中。宋徽宗是一个有艺术才华的皇帝,除了笃信道教外,还擅长书、画、乐、舞,喜欢醇酒、美人。精神上的奢靡,必须有物质上的奢靡作后盾,于是蔡京专门派人到全国各地搜罗名花、奇石、佳树、珍玩运到京都,供他观赏。运送这些花石树木的车船,便称为“花石纲”。“花石纲”所经之处,民夫猬集,钱谷一空。徽宗又在都城内兴建祭祀用的“明堂”,安放九鼎用的“九成宫”和供游赏的,“延福宫”,穷极奢丽,激起各地起义,金军南下,北宋灭亡,宋室南渡,赵构成了南宋的第一个皇帝,定国号“建炎”。

已是建炎三年,赵明诚被朝廷罢去江宁太守的职务,夫妻两人乘船决定到洪州暂住,一路行来,两人谈论的都是国家兴亡。李清照说道:“皇皇华夏,自古不乏英雄豪杰。就说我们大宋吧,这几年,出了多少忠肝义胆之士!李纲李枢相以文臣而兼武事,受命于危难之际;宗泽宗留守以孤军扼守危城、弥留之际高呼渡河;就拿那位年轻的太学生陈东来说,以书生而赴国难,几次伏阙上书,终至被朝廷斩首。丹心碧血,浩气长存。”赵明诚续道:“古代蜀国望帝禅位出奔,还日夜思念故国,化为啼血的子规。如今,二帝蒙尘,神州板荡,又有谁思念我们这风雨飘摇的故国呢?”

船队已进入和州境内,李清照指着北岸向西的一道水流对赵明诚说:“那就是霸王自刎的乌江啊!你刚才说得好,望帝怀念故国,化作子规,啼血哀呜,就是那漫山遍野的杜鹃,也变作了他的满腔碧血!楚霸王逐鹿败北,无颜见江东父老,宁肯一死以谢天下。这比起那弃天下百姓于不顾,苟且偷生,偏安一隅的人,要有气节的多!”言罢,禁不住击打船上的桅杆,放声吟道: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就在同一年,再赴建康任职的赵明诚死在刚上任不久的太守府中,李清照赶到建康,为赵明诚营葬,终于支持不住,猝然病倒。赵明诚死了,李清照的爱情与希望跟着死去,她多么渴望在九泉之下追到赵明诚,然而她还必须活着。她把哀怨而失神的目光投射在床头一卷卷书册上,一个意念愈来愈鲜明地在心头升起,为赵明诚整理他所写的有关为金石彝器考证文章,因为这些金石彝器是夫妇两人二十九年来共同欢乐的源泉。

又是五年过去了,李清照带着他们夫妇残存的书画、金石、碑帖和赵明诚的一些手稿,流徒东西各地,先后到了越州、台州、温州、衢州,最后到了杭州。

又是两年过去了,再过一天就是上元佳节,隔壁邻家的院子里传来阵阵的笛声,夹杂着江南水乡的莲歌渔唱,李清照掀帘走进屋内,只见条几上的古瓶里,斜插着几枝梅花,地上的火盆里炭火正旺。这些使李清照豁然想到三十几年前的新婚之夜,也是通红的炭火,也是清香的梅花。邻家的笛声停了,传来几个少女的说笑,李清照来到窗前向那边望去,只见三四个十六七岁的少女插着满头珠饰儿,戴着铺翠小冠儿,红妆艳裹,立在残雪的院子里,准备去看上元的花灯。三十多年前,中州盛日,汴京街头,在她们这样年龄,她也曾换了男装,和丈夫一道去观灯夜游的,李清照想得呆了。李清照转过身来,默默地从书架上取了赵明诚的手稿,放在书案上,恋恋地抚摸着那经自己补充誊录的赵明诚手稿,闭上眼睛,流下两行清泪。城中远处,隐隐传来鞭炮的僻啪声和孩子的欢笑声,夜已深沉,李清照取出一幅素笺,反复沉思吟咏,写出:《永遇乐·元宵》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翠,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低下,听人笑语。”

秋风瑟瑟,秋雨潇潇,又是八月。经过几年的辛勤工作,李清照将赵明诚研究金石的遗稿一一校正誊录,又作了些增补,全文用细宣工楷誊写,全部竣工。这天下午,李清照亲手在素绢封面上恭楷写下:

《金石录》(三十卷)宋秘阁修撰,知湖州事,东武赵明诚撰。

写完后叫丫环把酒和菜上好,文房四宝预备好,摆到院子里菊花畦边。李清照披了件外衣,把素笺用镇纸压着,端起酒杯,前尘往事,蓦地升上心头,她接过把三杯酒倾在地上,说道:“明诚,我们夫妻惨淡经营几十年的金石书画,一毁于战火,再毁于盗寇,如今已所剩无几了。今后,我活一日,便与这些书画厮守一日,你就放心吧!也许,那些被毁的书画,是你在冥冥中有知,斤斤爱惜,不肯让它留在人间吧!如果是那样,我也就心安了……。”然后回屋写起《金石录后序》来,在《金石录后序》中她最后写
道:



“呜呼!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
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了,人得之,又胡足道!”

写完这篇后记,已是黄昏时分,她独自倚着窗儿,恰见一群归雁,掠过长空:一只孤雁,远远尾随在后。不多时,淅淅沥沥,又下起小雨来,无限孤寂、悲凄、痛楚,抑郁之情从心头涌出,她急步走向案前,奋笔疾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节,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死于哪年已不可考,她的传世之作是《漱玉词》,基本属婉约派,由于她一生经历比晏几道、秦观等更艰苦曲折,加上她在艺术上的力求专精和在文艺上的多方面才能,词的成就超过了他们,她后期的词还兼有豪放之长。她的《思项羽》诗和“南渡衣冠思王导,北来消息少刘馄。”的诗句反映出她忧国忧民的情怀。

李清照诗词鉴赏论文:
李清照诗词中的女性意识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浅谈李清照词中所表现出的女性意识。引论部分指出李清照作为一个文化女性具有与一般女子不同的生命意识;正文部分从李清照诗词对外美和内美的观照、李清照诗词中流露的男儿气概和李清照身处乱世坚持独立人格三个方面去透视李请照作为一个文化女性对人生世事、美好情事、环境际遇所持的态度,从中揭示其独特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女性意识外美内美气概独立人格
  李清照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婉约词的杰出代表。我们读着她那一首首清丽旖旎的词作,仿佛闻到了一缕缕檀香、梅香、酒香,感受到了作者那一丝丝令人心醉的愁情,真有“坠情者醉其芬馨,飞想者赏其神俊”之感。不少论者在赏玩之余,却不免惊异感叹其为一妇人却能卓然一家。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曾写道:“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可见,赞美之词溢于言表。李清照何以在中国古典文学历史上享有如此美誉呢?细究其作品,我们不难发现,李清照在其作品中以其独特的心理感受和细腻的词人气质打动了世人,她真实地反映了作为女性的自我,自然地流露出自我的女性生命意识,从而形成李清照独特的艺术魅力。所谓女性意识,就是指女性对自身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对于男权社会,其表现为拒绝接受男性社会对女性的传统定义,以及对男性权力的质疑和颠覆;同时,又表现为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审视女性心理情感和表达女性生命体验。那么,就让我们来仔细探讨李清照的女性意识。
  一
  写作,是人类本真经验的表达,可女性的写作一开始就处在一种极为尴尬的境地。为了使女性写作的纯粹性浮现出来,一个女性作家首先要做到的恰恰是拒绝历史,拒绝文化。也只有拒绝文化,通过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悬隔的策略,女性作家才能够从男性文化无处不在的经验领域中抽身而出。她们已别无选择,只有回到“一间自己的屋子”,审视自己,更注重自身的感触。李清照崇尚自我,作品中流露出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观照。我们说人的觉醒和对自我的认识常常从自身开始的。魏晋时期人们就开始重视个人才能、智慧和自身的形体美。到了唐代,人们已能发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壮语,这说明人们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认识更进了一步。这样的历史渊源,当然对宋代的这位才女有着很深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李清照对自己外在美的认识。在封建男权社会里,“三从四德”是对女性的要求。女性的生存必须得依赖于男性,所以“女为悦己者容”成为女性们遵循的一条定则。女性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认识似乎完全以男性的认识为评判标准,而李清照却是封建社会里的一个“异类”。她拒绝封建男性文化,她对自我生命的价值有着充分的认识,在其作品中大胆地展示女性青春美、形体美,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从而我们就能窥见李清照的女性意识。
  在李清照作品中,以花喻人是她惯用的手法,我们就选几首来看清照是怎样认识自己的外在美的。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钩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
  这首词上片为我们刻画了一位天真活泼、累态可掬的娇美少女形象。她有似锦的青春年华充满生命的青春之美。词中“露浓花瘦”语意双关。“露浓”表明时间是在早晨,“花瘦”说明花未开,含苞待放。未开之花更富于魅力,再加上露珠的镶嵌和晨曦的映照,五彩缤纷,晶莹剔透,美不胜收。这不正是作者拿如花似锦的青春年华的象征吗?词的下片为我们展示这个少女的性格特征。她见到客人时有羞怯的一面,又有“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机灵顽皮。在封建社会,女子是不准抛头露面的,而身为大家闺秀的李清照却刻意渲染“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顽皮可爱,这可看到李清照对封建礼教的轻视,透露出对女性生命意识的观照。由此看出,李清照毫不掩饰自己的青春美,对自我的认识已比较清晰。
  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词:“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
  这首词上片写寒梅初绽,下片写月下赏梅。写梅亦是写人。作者对寒梅作了总体的勾勒之后,又以生花之妙笔点染了她的形象美和神态美,从而使读者进一步领略其象外之象,韵外之致。那么,词人是怎样展示梅花的形神之美的呢?在上片起首二句之后,也就是在总的勾勒寒梅形象的基础之上,紧接着用“香脸半开娇旖旎”比喻她含羞带笑,娇柔妩媚的美人面容;用“玉人浴出新妆洗”形容她如同刚出浴的美人那样娇洁。这里句句写梅也是句句写人,妙处是梅与人、景与情水乳交融,化为一体,把梅花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从而也展示出青春少女晶莹剔透之美。结尾处又点出“此花不与群花比”,与众不同,自我欣赏生命之美。
  当然,李清照还有很多以花喻人的作品,这里不再赘述。这些作品在写女性美或女性的春情时,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自我展示或自我需要,并非以男性为中心,将自己放在从属的被动地位。
  其次,我们来谈谈李清照对自己内在美的认识。人们赞赏李清照,更注重其作品中的“神骏”,这才是李清照内在才情、格调的内美的体现。
  前面我们举出了《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这首词,词末有“此花不与群花比”一句。这句堪与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比美,有异曲同工之妙。“此花”韵胜,格高,自然不屑于和这些“群花”类比的,言外之意,作者已将梅花人格化,实际上写出了作者本人那种贞洁自立,“冒雪报春”的坚美姿质和高贵品性,同时,作者那超人的才情,高雅的格调自然地流露出来了。还有,《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中“不知蕴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这里作者也是将梅花视为知己,不仅将梅花人格化,而且将它个性化,作者的妙笔把高洁的梅魂与其超拔脱俗的情操两厢契合,融为一体。从这里,我们自然地感受到了作者的内在气质。当然李清照还有其他的“高洁”之句,如“自是花中第一流”、“疏影尚风流”等等。
  以上我们是对李清照的内美的认识,实际上外美与内美是不可分的,它们融为一体,形成李清照独特的自我生命审美价值的观照。
  我们谈到李清照在对自我生命价值认识时,不难发现作者是以一种“物化式”的抒情方式表达的。这种表达方式自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但我们能感受出这种表达方式有点内敛,没有现代女诗人那喷薄的气势。现代女诗人们则可以自由地抒发内心的情感体验,女性主体意识也得到了清晰的凸现。李清照在抒发情感时与客体物象同化为一,最后达到一种和谐、圆满的状态。黑格尔认为这是“主体没有达到内心生活的自由独立”的表现。李清照生活在封建社会,当然她的生活不能不受到一定限制,所以就反映在其创作上了。现代女诗人们的创作不乏有“自由式”的抒情,这种抒情方式专注于女性的精神世界,特别是女性意识的最深处,使女性主体意识得到清晰的凸现。现代女诗人的创作显示出现代知识女性对存在的冷静观照与深层思考。例如,王小妮的诗:
  “就这样平凡地活着,
  我的纸里
  永远包藏着我的火。”
  ——《活着》
  “我写世界
  世界才垂头显现
  我写你
  你才摘下眼镜看我
  我写自己时
  看见头发阴郁,应该剪了。
  能制作出剪刀
  那才是真正了不起。”
  ——《应该做一个制作者》
  这些作品里显示出作者强大的智性之思,反应出作者对生存和生活的冷静观照与思考,表达了对“人”主体性的寻找。这些较之于李清照作品,主体意识增强了,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更为大胆,更为深刻了,这说明现代女性诗歌已在走向成熟。

  李清照是一位非凡的女性,她有自己的理想,李清照表达自己的志向时大胆豪迈,表现出男儿气概。
  李清照是一个拥有坚定志向的人,她生活在封建社会时代,这是她的不幸。封建社会禁锢人的思想,无情地窒息了女性精神上的自由意识和创新意识,作为女性的“自我”只能命定地满足于社会结构中预先规定好的地位与权益,然而李清照渴望打破这种封闭式的精神束缚,她博览群书,关心时事,务求高远,不论是儒家忧国忧民的责任感,使命感;其家乡“东洲逸党”人士不拘形检,通透任情,建功立业的精神;还是其父不慕容利,不附权贵的高尚品格都给李清照以深远的影响。李清照不是一位普通的女性,而是受到祖国传统精英文化熏陶和培育的优秀知识女性。她的生命光圈不似一般女性那么狭隘,她的女性意识也不似一般女性那么贫弱。但是,女性的社会地位限制了她,她的鹏举之志只能以其女性特征的方式表现出来。她不可能全殿对策,也不可能驰骋沙场,她只能写诗作词来抒情述志。
  李清照在一首《分得知字韵》的五言绝句中说:“学诗三十年,缄口吧求知,谁遣好奇士?相逢说项斯。”项斯,唐代诗人,最初没有名气,不被人知,后来结识了杨敬之。杨读了他的诗歌也赠送了一首诗歌给他。杨敬之很爱才,便处处逢人为他吹嘘。不久,项斯便名播长安。女诗人表面不说“缄口不求知”,但联系她其它作品如《打马图经序》一文末尾有“使千万世后,知命辞打马,始自易安居士也”一句,便可以推出李清照是希望能够遇上一个像杨敬之那样“相逢说项斯”的人。从这里我们确实可以看出李清照是一位有抱负之人。
  李清照还在她的作品中表现出追求精神解脱,渴望自由的强烈愿望,例如《晓梦》等。她不满朝廷的苟安政策,敢于在诗歌中批评当政者:“圣君大信明如月,长乱何须在屡盟。”她还挥毫写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动人魂魄的人生绝唱。可见其男儿气概之豪迈。她的笔触不仅涉及了精神生活、社会政治生活,还涉及了文化生活,如《词论》中的大胆主张,对男性词人的尖锐批评等。她志向高远,但她不满足,在《渔家傲》中写道: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词中女词人托梦抒怀。在与天帝的对话中叙述了自己上下求索恐无所成就的焦虑,苦心为诗然于事无补的遗憾。最后表达了渴望鲲鹏展翅,直飞自由理想境界的热烈向往,展示了
  词人迥然有别于一般女性的宽阔胸襟和崇高境界。尽管由于历史的局限,李清照的追求目标还很朦胧,但那渴望超越现实的浪漫气息与豪迈气概则令人叹为观止。
  李清照确有那种豪迈气概,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女人,比起同时代的女子来说,她是一难得的奇女子。虽然朱淑真也是一位才女,但在她的作品中我们看不到类似的高远之作,反而是一些“小女人”的作品。当然,这并不是贬低朱淑真。李清照违反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礼俗,而朱淑真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创作的呢?朱淑真一面填词一面又责备自己,还说什么“然翰墨文章之能,非妇人女子之事”。这朱淑真的看法与薛宝钗真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位都是遵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遗训,而李清照却相反,不但大胆吟唱“风花雪月”,还大胆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自己的高远志向。可见,李清照的确是一位迥然有别与一般女子,具有自己独特的女性生命意识。
  李清照不仅迥然于一般女子,对于封建社会的男性,她的生命意识也没那么复杂。封建社会的男子们,一生为功名利禄所累,所以在他们的作品中自然流露出自己的“志向”与一些“愤世”之意。这些作品当然免不了打上“追名逐利、趋时附势、消沉颓废”的烙印。而李清照在封建时代虽然身为女子是不幸的,但又是有幸的。她被排斥在封建社会生活之外,也就不易沾染封建礼俗恶习,所以李清照这种“抱负远大”的生命意识较之于封建社会的男性要单纯一些。
  三
  李清照晚年生活在乱世当中,却能顽强地独自生存下来,并能潜心学术研究,这不能不令人为之惊叹。李清照何以在乱世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呢?我们就不得不谈到她那不屈不挠的独立人格精神。
  人们说李清照是幸福的,因为她有一个开明的父亲,有一桩美满的婚姻。但是,我要说李清照一生也是不幸的。她一生饱尝人生甘苦,不幸多于幸。李清照幸福时光是短暂的,婚后父亲遭害,夫妇离别,多愁善感的李清照哪有不伤心呢?写出“何况人间父子情”,“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的诗词。由此可见李清照所处环境的糟糕与心中的无奈和凄凉。靖康之变后,各种灾难纷至沓来:先是她与丈夫节衣缩食而攒下来的十余屋收藏在战乱中化为灰烬,继而丈夫染病身亡,自己也大病一场,“仅存喘息”。金兵攻陷洪州以后,又有大批书画宝器“散为云烟”,不仅如此,又传闻她家受到秘密弹劾,有人诬告她赐玉器于金人,这使她大为惊恐,更使她悲痛不已的是在会稽被贼人夜间盗去卧榻下的书画砚墨五竹箱。这些珍藏,赵氏夫妇看得像生命一样宝贵,所以她叹息说:“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矣。”李清照面对这一列不幸遭遇,她倒下了吗?没有!可见李清照是一个“个体人格独立性极强”的人,人生中种种不幸并没有将她同化为逆来顺受的女性。相反,外界的压力,人生的苦难迫使她站在旁观的立场上重新审视自我。她的独立意识越强,就越难被同化;她的心志越高,与周围世界的冲突就越大;她的灾难越深,反抗性就越强,她的那种不屈不挠的独立人格精神就越显光辉照人。
  首先,李清照在政治上表现出独立自主意识是十分强烈。她有许多爱国诗词,抒发自己独到见解。李清照对南宋的苟安政策提出了“圣君大信明如月,长乱何须在屡盟”的质问;面对金统治者的两个伪政权,李清照发出了“两汉本继绍,新宠如赘疣。所以稽中散,至死薄殷周”的卓越见识;面对沦陷的故土,李清照又写道“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这些诗词不正表现了李清照的独立自主意识吗?她主张坚决抗金,反对苟安,不愿委曲求全;她强烈思念故土,那“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悲哀,不正是对南宋偏安的一种批评和不满吗?从这儿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那强烈的爱国情感,说明作者要求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十分强烈的。
  其次,李清照在生活上也表现出不屈不挠的独立人格精神。面对人生中的种种不幸,李清照没有倒下,她仍然保持那种“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自我化、个性化的崇高人格精神,“此花不与群花比”的寒梅精神与高尚情操。即便是南渡后,李清照流落江南,孤独凄凉,但她仍表现出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的精神。她曾用“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柑橘可为奴。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瑞鹧鸪》)的红杏自比,来表达自己傲视尘世,不甘沉沦的意愿。当诗人不被她的时代所理解,自己的抱负又无法实现,她仍坚持独立的自我,“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听人笑语。”(《永遇乐》)在《声声慢》中走自己的路,宁与孤独为友的坚韧人格更为强烈:“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不正是封建时代下一个不幸女子的血泪控诉和呐喊吗?,残酷的命运,社会的变迁,可以摧毁李清照的肉体,却无法摧毁她的人格精神。她所给予人的不是消极低沉的情绪,而是一种在灾难和不幸中坚持独立人格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表现出一种“疏影尚风流”的洒脱气派。
  不管是政治上还是生活上,李清照给予我们的不是自暴自弃的态度,而是一种从悲痛和愁苦中焕发出的意志和力量。在那样一个乱世当中,一个孤苦无依的女人却能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钻研自己的学术文化,这不能不说明她那独立自主的人格精神之伟大,独立自我的生命意识之强烈。
  综上所述,我们确实能感受到李清照是一位非凡女性,闪烁着独特的生命意识的灿烂光圈。她一生抱负远大,崇尚自我,坚持独立自主的人格精神,这就是李清照独特的女性生命意识的体现,也是形成李清照作品独特艺术魅力的体现。
  参考书目:
  刘瑜《李清照词赏析》,广西出版社,1990版
  陈祖美《李清照作品赏析》巴蜀书社出版社,1996版
  熊笃《中国古代史新编》,重庆大学出版社,1996版
  陈组美《李清照评传》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6版和1990版
  《泰安师专学报》1998年第一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33卷第6期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摊破浣溪沙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玉楼春 红梅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临江仙 梅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蝶恋花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蝶恋花 昌乐馆寄姊妹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蝶恋花 上巳召亲族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瑞鹧鸪 双银杏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念奴娇 春情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长寿乐

南昌生日,微寒应候,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
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
况青云咫尺,朝暮入承明后。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行香子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行香子 七夕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歹带〕人娇 后亭梅开有感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楼楚馆,云间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
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满庭芳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满庭芳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庆清朝慢

禁幄低张,雕栏巧护,就中独占残春。
客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
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
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歹带〕东君。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

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
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多丽 咏白菊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阜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李清照(1084~约1155)

中国宋代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为当时齐、鲁一带知名学者。母王氏,知书善文。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金兵入据中原,清照举家南逃。后明诚病故,战乱中书籍文物大部分散失,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遇极其悲苦。据传清照曾改嫁,后世学者对此颇有争议。其晚年生活情况缺乏资料记载,仅知她曾作《打马图经》及自序,还曾携米芾墨迹访米友仁求题跋。

李清照工诗,能文,更擅长词。其创作以北宋、南宋生活的变化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北宋时期,李清照在为数不多的诗文中表现出比封建社会一般女子宽阔的思想境界和生活领域,如《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两首长诗,吊古讽今,主张汲取唐王朝天宝之乱的历史教训。另外,早年她还写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认为词分五音、五声、六律,又分清浊轻重,是宋代重要的词论。其诗文谈史论世,兼及文艺,题材较为广泛。
李清照前期的词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如[如梦令]二首,活泼清新,语意隽秀。[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描绘了孤寂的生活,抒发了对丈夫的相思之情,曲折宛转,清俊疏朗,表现出作者热爱大自然,憧憬美好的爱情生活,冲破了以往花间闺怨词的樊篱,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南宋时,李清照的作品与前期相比变化较大,表现出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表达了自己坚持民族气节的决心。如《咏史》、《上枢密韩公诗》、《夏日绝句》等,诗文的思想性都提高了,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南渡后的词也与前期风格迥异,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沉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如[菩萨蛮]、[蝶恋花]以及慢词[永遇乐]等,寄托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声声慢]、[清平乐]等,将亡国之痛与个人孤苦凄惨的生活晚景融为一体,悲伤愁绪渲染极致,可以说这是时代的苦难与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词具有浓厚的抒情性,能运用巧妙的构思,选取一些生活片断写入词中,具体细致地展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如〔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她又善于用白描手法摹写具体事物,“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含蓄委婉,朴实自然。清照词风以婉约为主,但也偶有豪放之作,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被称为“浑成大雅,无一毫钗粉气”。清照词的语言优美精巧,独具特色,如她笔下的花树是“绿肥红瘦”,天气是“浓烟暗雨”、“风柔日薄”。她还善用明白如家常的方言口语入词,如“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自然清新。她的词富有音乐美,还讲究舌、齿音的交错和叠字连用,最典型的是〔声声慢〕开头连用14个叠字,其独创性为人称道。清照词被称为易安体,广为流传。

李清照的《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今仅存四印斋本《漱玉词》1卷,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本,黄墨谷有《重辑李清照集》,齐鲁书社版。

李清照(1084~约1155)

中国宋代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为当时齐、鲁一带知名学者。母王氏,知书善文。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金兵入据中原,清照举家南逃。后明诚病故,战乱中书籍文物大部分散失,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遇极其悲苦。据传清照曾改嫁,后世学者对此颇有争议。其晚年生活情况缺乏资料记载,仅知她曾作《打马图经》及自序,还曾携米芾墨迹访米友仁求题跋。

李清照工诗,能文,更擅长词。其创作以北宋、南宋生活的变化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北宋时期,李清照在为数不多的诗文中表现出比封建社会一般女子宽阔的思想境界和生活领域,如《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两首长诗,吊古讽今,主张汲取唐王朝天宝之乱的历史教训。另外,早年她还写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认为词分五音、五声、六律,又分清浊轻重,是宋代重要的词论。其诗文谈史论世,兼及文艺,题材较为广泛。
李清照前期的词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如[如梦令]二首,活泼清新,语意隽秀。[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描绘了孤寂的生活,抒发了对丈夫的相思之情,曲折宛转,清俊疏朗,表现出作者热爱大自然,憧憬美好的爱情生活,冲破了以往花间闺怨词的樊篱,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南宋时,李清照的作品与前期相比变化较大,表现出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表达了自己坚持民族气节的决心。如《咏史》、《上枢密韩公诗》、《夏日绝句》等,诗文的思想性都提高了,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南渡后的词也与前期风格迥异,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沉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如[菩萨蛮]、[蝶恋花]以及慢词[永遇乐]等,寄托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声声慢]、[清平乐]等,将亡国之痛与个人孤苦凄惨的生活晚景融为一体,悲伤愁绪渲染极致,可以说这是时代的苦难与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词具有浓厚的抒情性,能运用巧妙的构思,选取一些生活片断写入词中,具体细致地展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如〔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她又善于用白描手法摹写具体事物,“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含蓄委婉,朴实自然。清照词风以婉约为主,但也偶有豪放之作,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被称为“浑成大雅,无一毫钗粉气”。清照词的语言优美精巧,独具特色,如她笔下的花树是“绿肥红瘦”,天气是“浓烟暗雨”、“风柔日薄”。她还善用明白如家常的方言口语入词,如“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自然清新。她的词富有音乐美,还讲究舌、齿音的交错和叠字连用,最典型的是〔声声慢〕开头连用14个叠字,其独创性为人称道。清照词被称为易安体,广为流传。

李清照的《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今仅存四印斋本《漱玉词》1卷,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本,黄墨谷有《重辑李清照集》,齐鲁书社版。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15689285599: 对李清照描写 300字 -
国樊谓你: 深闺小轩窗,一位女子,看着窗外落花雨,雨打芭蕉,点缀清冷的疏离.轻挑珠帘,望天外,被重山遮掩.人何处?人何处? 素衣丫鬟轻进,也深感伤怀.雨打落花,绿肥红瘦.是呀,青春已然不再,再不是那朵娇嫩的出水芙蓉.懒得理双鬓. 事隔多年,风住尘香花已尽,物是人非,想要找个人聊聊,还没有说,泪已经满面.泪水里,不知道包含了多少的流年.寂寞,寂寞的恐慌,恐慌,心里像一片荒原,开遍了浅黄的小菊花,望不到边际,恰如她的面黄肌瘦.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15689285599: 李清照500字左右简介 -
国樊谓你: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15689285599: 关于李清照 -
国樊谓你: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等.后期多慨...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15689285599: 描写李清照的优美句子 -
国樊谓你: 伴着晨曦,越过千年,我走近了你…… 我走过“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的寂寞,走过“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的青涩,走过“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的风情万种,走过“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的孤独惆怅,走过“...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15689285599: 关于李清照的资料 -
国樊谓你: 词属诗也,把李清照称为中国诗歌史上最好的女诗人,恐怕不会有人提出疑义.李清照从出生至今,已有900多年了,穿过千年时空隧道,我们仍见在冗长狭窄的古道上,李清照衣裙飘飘,清秀柔弱,却特别富有才情和文采,引人注目,纵观她...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15689285599: 谁能帮我详细的介绍一下李清照?
国樊谓你: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生于书香门第,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其文学创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15689285599: 李清照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
国樊谓你: 首先,李清照是位才女,这一点,一千年来几乎就没人否认过.可她毕竟首先是个女人,一个女人再有才,也不至于吸引这么多眼球盯着她一个人看,她还必须得漂亮才行.宋代跟我们现在可不一样,现在是美女看腻味了,审美疲劳,所以女人...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15689285599: 介绍有关李清照的生平事迹有关于她的诗集
国樊谓你: 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15689285599: 急 - 请用四字词语来形容李清照的生平与成就,谢谢
国樊谓你: 1、婉约词代表人 2、金石研究 3、忠贞爱国 4、敢爱敢恨1: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15689285599: 谁知道有关李清照的事迹呢?不用太详细的200多字就OK了!请帮帮忙!我赶着要的~谢谢! -
国樊谓你: 李清照(1084~约1155)中国宋代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为当时齐、鲁一带知名学者.母王氏,知书善文.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李清照的《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今仅存四印斋本《漱玉词》1卷,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本,黄墨谷有《重辑李清照集》,齐鲁书社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