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民间故事越多越好!!!!!!

作者&投稿:攸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要许多民间故事,越多越好!!~

  过 年 的 传 说
  相传: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今年的除夕,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然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会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元霄节的传说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鲁班造石桥
  相传元朝时,赵州(今河北赵县)城南有一座石桥,是鲁班建造,甚为坚固。鲁班建成此桥后,夸口说:「古今再也没有第二座桥可以相比了。」他的话被本地姓张的神仙听到了。于是,张神仙骑驴来到桥下,笑着对鲁班说:「这座桥石坚柱壮,但如果我过桥,你能保证桥不晃动吗?」说着就骑驴上了石桥,只见石桥摇动,好像要倒塌了。鲁班见状,忙跑到桥下用两手托定石桥,使其坚固如初。至今桥上留有张神仙所骑的驴头尾和四足痕迹。此故事最早见于元人撰《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元以后广为流传,张神仙也变成了张果老。当今流传歌舞剧《小放牛》中赵州桥的故事,即由此而来。其实,赵州桥原名安济桥,为隋朝工匠李春建造。此桥至今仍横跨河之上。

  天津的由来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将他的儿子们分封为王,驻守在全国各地。其四子朱棣被封为燕王,驻守于北平,就是现在的北京。朱元璋去世后,传位给他的长孙朱允。朱棣为与朱允争夺皇位,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的"靖难之役"。一三九九年,燕王朱棣率军南下,从天津三岔口渡河袭取沧州,于一四○二年攻入当时明朝首都南京,登上了天子宝座。朱棣登基后,对他争夺天下时经过的三岔河口十分赞赏,认为是块风水宝地,叫群臣献名。最后,朱棣选中"天津"二字,意为"天子渡津之地",天津由此得名。不久,朱棣迁都北京,天津便成了京城的门户,军事地位日益重要。明朝永乐二年(公元一四○四年),在天津设卫,"卫"是明朝的一种军事建制,天津共设三卫,驻军一点六万多人。于是,人们又把天津叫做天津卫。设卫就要筑城,天津作为一个完整意义的城市历史由此而开始。

  李白求师
  李白晚年,政治上很不得志,他怀着愁闷的心情往返于宣城、南陵、歙县(在安徽省)、采石等地,写诗饮酒、漫游名山大川。

  一天清晨,李白象往日一样,在歙县城街头的一家酒店买酒,忽听隔壁的柴草行里有人在问话:"老人家,你这么一大把年纪,怎么能挑这么多柴草,你家住哪?"

  回答的是一阵爽朗的大笑声。接着,便听见有人在高声吟诗:

  "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

  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

  李白听了,不觉一惊。这是谁?竟随口吟出这样动人的诗句!他问酒保,酒保告诉他:这是一位叫许宣平的老翁,他恨透了官府,看穿了世俗,隐居深山,但谁也不知道他住在哪座山里。最近,他常到这一带来游历,每天天一亮,就见他挑柴进镇,柴担上挂着花瓢和曲竹杖。卖掉柴就打酒喝,喝醉了就吟诗,一路走一路吟,过路的人还以为他是疯子哩。

  李白暗想:这不是和自己一样的"诗狂"吗?他马上转身出门,只见那老翁上了街头的小桥,虽然步履艰难,但李白无论怎么赶也赶不上。

  追上小桥,穿过竹林,绕过江汊(河流的分岔),李白累得气喘吁吁,腰酸腿痛,定神一看,老翁早已无影无踪了。李白顿足长叹,"莫不是我真的遇上了仙人!"

  他撩起袍子又赶了一程,还是不见老翁,只好失望地回来。

  那天夜里,李白怎么也睡不着,回想起自己大半辈子除了杜甫之外,还没结识到几个真正的诗友。没想到今天竟遇上这样一个诗仙,可不能错过机会,一定要找到他!

  第二天,李白在柴草行门口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也不见老翁踪迹。

  第三天,第四天,天天落空。

  第五天一早,李白背起酒壶,带着干粮上路了。他下了最大的决心,找不到老翁,就是死也要死在这儿的山林里。

  翻过座座开满野花的山冈,趟过道道湍急的溪流,拨开丛丛荆棘,整整一个多月,还是没见老翁的影子。李白有点泄气了。正在这时候,他回想起少年时碰到的那位用铁杵磨针的婆婆,婆婆说得好:"只要有决心,铁杵磨成针。"要想找到老翁,就看自己有没有毅力啦。想到这里,李白紧紧腰带,咬咬牙,又往前走。累了,趴在岩石上睡一会;饿了,摘一把野果充饥;酒瘾上来,就捧着酒壶美美地喝上一口。

  这天黄昏,晚霞把天空染得通红通红,清泉与翠竹互为衬托,显得分外秀丽。李白一心惦念着老翁,哪顾得欣赏景色。他拖着疲惫的身子,一瘸一拐地来到黄山附近的紫阳山下。转过山口,只见前面立着一块巨石,上面似乎还刻着字。李白忘记了疲劳,一头扑上去,仔细辨认起来,哦,原来是一首诗:

  "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巅。

  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

  樵夫歌垄上,谷鸟戏岩前。

  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连读三遍,李白失声叫道:"妙哉!妙哉!真是仙人之声哪!"心想:见到老翁,一定得拜他三拜,好好请教请教。虽说自己也跟诗打了几十年交道,但这散发着野花香味的诗还真是头回领略哩。

  他回转身,看见崖石边的平地上摊着一堆稻谷,看来,准是许宣平老翁晒的。李白索性往边上一蹲,一边欣赏山中的景致,一边等老翁来收谷。

  天黑了,李白忽听到山下传来阵阵击水声,循声望去,只见山下的小河对岸划来一只小船,一位须发飘飘的老人立在船头弄桨。李白上前询问道:"老人家,请问,许宣平老翁家在何处?"

  原来这老人正是李白要找的许宣平老翁,上次他见李白身穿御赐锦袍,以为又是官家派来找他去做官的,所以再也不愿去歙县城了。没料到,此人竟跟踪而来。这时,老人瞟了李白一眼,随手指指船篱,漫不经心地答道:"门口一杆竹,便是许翁家!"

  李白抬眼望了望郁郁葱葱的山峦,又问:"处处皆青竹,何处去找寻?"

  老人重新打量着这位风尘仆仆、满脸汗水的客人,反问道:"你是......"

  "我是李白。"说着,深深地一揖。

  老人愣住了:"你是李白?李白就是你?"

  李白连忙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老人一听,双手一拱:"哎呀,你是当今的诗仙!我算什么,不过是诗海里的一滴水罢了。你这大海怎么来向一滴水求教,实在不敢当,不敢当!"说完,撑起船就要往回走。

  李白一把拉住老翁的衣袖,苦苦哀求道:"老人家,三个月了,我风风雨雨到处找你,好不容易见到了老师,难道就这样打发我回去不成!"

  李白真挚的话语打动了老人的心。两人对视了好久,老人猛地拉住李白,跳上了小船。

  从此,无论在漫天的朝霞里,还是在落日的余辉中,人们经常看到李白和这位老人,坐在溪水边的大青石上饮酒吟诗。那朗朗的笑声,和飞瀑的喧哗声汇成一片,随溪水一起送到百里千里之外......

  至今,许多游人一到黄山,总爱顺着淙淙的溪水,去追寻李白的游踪。

  看见了吗?过虎头岩,在鸣弦泉下,有一块刻着"醉石"二字的巨石,传说,当年李白和老人就在这里欣赏山景,饮酒吟诗。他们经常用旁边的泉水来洗酒杯,所以这泉就叫"洗杯泉"。

  江郎才尽
  南朝梁有个著名的才子叫江淹,他一生写了不少精彩的散文、诗歌,被人们称为「才子江郎」。
  江淹是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兰考县)人,从小与母相依为命。虽然家境贫困,但凭着自身的努力,青年时代的江淹就已写得一手好文章。后来,江淹的才名传到了南朝宋建平王刘景素那里。刘景素很欣赏江淹的才华,于是便给江淹写信,希望江淹能够做他的属僚。及后江淹去拜访刘景素,二人谈得十分投机。不久,刘景素就提拔江淹做了南兖州的官。没想到此时有个叫郭彦文的县令犯了罪,为了开脱罪责,竟诬告江淹接受过他的贿赂,江郭二人一起被抓到州府的监狱中。
  江淹自问心中无愧,于是便在狱中给刘景素写了一封辞情恳切的长信,信中慷慨陈词,抒发内心委屈之情,实在是一篇精美绝伦的好文章。刘景素看了这封信后,十分感动,便立刻派人把江淹从狱中放了出来。出狱后,江淹又考中了南徐州的第一名秀才,从此才子江淹的名气就更大了。
  后萧道成灭宋立齐,请江淹做史官,专责编写历史。有一次,襄阳发掘出一座古墓,并出土了一面玉镜和一些竹简。竹简上刻着的古体字谁也看不懂,人们于是便把竹简拿给江淹看,江淹一看就认出竹简上写的是周宣王时候的事情。从此,江淹的名气广传。到萧衍建立梁朝以后,拜江淹为光禄大夫,即皇帝的高级顾问,后又被封为醴陵侯,并赐封地。
  江淹当了大官以后,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再也不愿意动笔写文章了。时间一长,才思减退,有时勉强写出一点东西,但人们读了以后感到十分乏味。因此,人们都很惋惜地说:「江郎才尽了。」

  梅妻鹤子
  林逋晚年隐居在杭州西湖小孤山。在山上种了三百六十五棵梅树。平日除草,施肥,辛勤劳作。待到梅子熟时,就有成群小贩前来买他的梅子。他卖梅子不是按斤论两而是根据每树梅子多少毛判判,估价公道。所以商贩们都喜欢买他的梅子,他还准备三百六十五个竹筒,把每棵树卖下的钱分另装入竹筒里编上号。不管有客人、无客人或是客人多、客人少。一天用一竹筒梅子的钱过生活,绝不多用一文。
  他还养了两只白鹤。客人来了,先生就打个忽哨,白鹤立刻飞来,立在先生跟前。他把钱和纸条装在一只袋里,挂到白鹤颈上,让白鹤飞往市里买鱼肉酒菜。那些商贩见白鹤飞来,知道先生来了客人,就按纸条所开货物收钱付货,交白鹤带回。

  铁观音的传说
  在安溪西坪瓯村,有一个美丽的仙湖,湖畔山崖上生长着一种奇异的兰花,有一位摘茶采花的小女孩为了采到一枝奇异的兰花,她掉下了百丈险崖......,从此,这里长出的茶叶都带有兰花香韵,当地百姓为了感念这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就把这种茶命名为"铁观音","铁"谐音于"茶","观音"象征美丽。这个传说也便成了茶乡人永远唱不完的一首赞歌!

  赵州桥的传说
  古时候的赵州,就是现在河北的赵县。赵州有两座石桥,一座在城南,一座在城西。城南的大石桥,看去象长虹架在河上,壮丽雄伟。民间传说,这座大石桥是鲁班修的;城西的小石桥,看去象浮游在水面上的一条小白龙,活灵活现,传说这座小石桥是鲁班的妹妹鲁姜修的。这两座桥修得可好啦!舞台上演《小放牛》,还有这样的唱词:"赵州石桥鲁班爷爷修,玉石的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这里就唱到了鲁班修赵州桥的传说。

  相传,鲁班和他的妹妹周游天下,走到赵州,一条白茫茫的洨河拦住了去路。河边上推车的,担担的,卖葱的,卖蒜的,骑马赶考的,拉驴赶会的,闹闹攘攘,争着过河进城。河里只有两只小船摆来摆去,半天也过不了几个人。鲁班看了,就问:"你们怎么不在河上修座桥呢?"人们都说:"这河又宽、水又深、浪又急,谁敢修呀,打着灯笼,也找不着这样的能工巧匠!"鲁班听了心里一动,和妹妹鲁姜商量好,要为来往的行人修两座桥。

  鲁班对妹妹说:"咱先修大石桥后修小石桥吧!"

  鲁姜说:"行!"

  鲁班说;"修桥是苦差事,你可别怕吃苦啊!"

  鲁姜说:"不怕!"

  鲁班说:"不怕就好。你心又笨,手又拙,再怕吃苦就麻烦了。" 这一句话把鲁姜惹得不高兴了。她不服气地说:"你甭直嫌我心笨手拙,今个儿,咱俩分开修,你修大的,我修小的,和你赛
  一赛,看谁修得快,修得好。"

  鲁班说:"好,赛吧!啥时动工,啥时修完?"

  鲁姜说:"天黑出星星动工,鸡叫天明收工。"一言为定,兄妹分头准备。

  鲁班不慌不忙溜溜达达往西向山里走去了。鲁姜到了城西,急急忙忙就动手。她一边修一边想:甭忙,非把你拉下不可。果然,三更没过,就把小石桥修好了。随后她悄悄地跑到城南,看看她哥哥修到什么样子了。来到城南一看,河上连个桥影儿也没有。鲁班也不在河边。她心想哥哥这回输定了。可扭头一看,西边太行山上,一个人赶着一群绵羊,蹦蹦窜窜地往山下来了。等走近了一看,原来赶羊的是她哥。 哪是赶的羊群呀,分明赶来的是一块块象雪花一样白、象玉石一样光润的石头,这些石头来到河边,一眨眼的功夫就变成了加工好的各种石料。有正方形的桥基石,长方形的桥面石,月牙形的拱圈石,还有漂亮的栏板。美丽的望柱,凡桥上用的,应有尽有。鲁姜一看心里一惊,这么好的石头造起桥来该有多结实呀!相比之下,自己造的那个不行,需要赶紧想法补救。重修来不及了,就在雕刻上下功夫盖过他吧!她悄悄地回到城西动起手来,在栏杆上刻了盘古开天、大禹治水,又刻了牛郎织女、丹凤朝阳。什么珍禽异兽、奇花异草,都刻得象真的一样。刻得鸟儿展翅能飞,刻得花儿香味扑鼻。她自己瞅着这精美的雕刻满意了,就又跑到城南去偷看鲁班。乍一看呀,不惊叫了一声。天上的长虹,怎么落到了河上?定神再仔细一瞅,原来哥哥把桥造好了,只差安好桥头上最后的一根望柱。她伯哥哥打赌赢了,就跟哥哥开了个玩笑。她闪身蹲在柳棵子后面,捏住嗓子伸着脖,"咕咕哏--"学了一声鸡叫。她这一叫,引得附近老百姓家里的鸡也都叫了起来。鲁班听见鸡叫,赶忙把最后一根望柱往桥上一安,桥也算修成了。

  这两座桥,一大一小,都很精美。鲁班的大石桥,气势雄伟,坚固耐用;鲁姜修的小石桥,精巧玲瑰,秀丽喜人。 赵州一夜修起了两座桥,第二天就轰动了附近的州衙府县。人人看了,人人赞美。能工巧匠来这里学手艺,巧手姑娘来这里描花样。每天来参观的人,象流水一样。这件奇事很快就传到了蓬菜仙岛仙人张果老的耳朵里。张果老不信,他想鲁班哪有这么大的本领!使邀了柴王爷一块要去看个究竟。张果老骑着一头小黑毛驴,柴王爷推着一个独轮小推车,两人来到赵州大石桥,恰巧遇见鲁班正在桥头上站着,望着过往的行人笑哩!张果老问鲁班:"这桥是你修的吗?"鲁班说:"是呀,有什么不好吗?"张果老指了指小黑驴和柴王爷的独轮小推车说:"我们过桥,它经得住吗?"鲁班膘了他俩一眼,说:"大骡于大马,金车银辇都过得去,你们这小驴破车还过不去吗?"张果老一听,觉得他口气太大了,便施用法术聚来了太阳和月亮,放在驴背上的褡裢里,左边装上太阳,右边装上月亮。柴王爷也施用法术,聚来五岳名山,装在了车上。两人微微一笑,推车赶驴上桥。刚一上桥,眼瞅着大桥一忽悠。鲁班急忙跳到桥下,举起右手托住了桥身,保住了大桥。
  两人过去了,张果老回头瞅了瞅大桥对柴王爷说:"不怪人称赞,鲁班修的这桥真是天下无双。"柴王爷连连点头称是,并对着才回到桥头上来的鲁班,伸出了大拇指,鲁班瞅着他俩的背影,心里说:"这俩人不简单啦!"

  现在,赵州石桥桥面上,还留着张果老骑驴踩的蹄印和柴王推车轧的一道沟。到赵州石桥去的人,都可以看到,桥下面原来还留有鲁班爷托桥的一只大手印,现在看不清了。

  (附记:据史料载,赵州桥是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建造的。)

  孟姜女哭长城
  民间流传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它以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形式,广泛流传,可谓家喻户晓。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杞梁、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杞梁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从此,山海关被后人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并在那里盖了孟姜女庙,南来北往的人们常在这儿洒下一掬同情之泪。庙中有楹联这样说:「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孟姜女哭崩长城的故事,反映了秦代徭役对百姓所带来的深重痛苦。也有的认为该故事出自战国时期。
  据说庙东南4公里处两块露出海面的礁石便是孟姜女的坟与碑,而庙后巨石上的小坑,为孟姜女望夫所踏足迹。所以石上刻有“望夫石”3个大字。庙内殿门两侧还有一副非常有名的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朝”、“长”两字按汉字不同读音才能读出有几种不同的意义。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其夫范喜良(卫辉人)被魏王征召修筑长城(今卫辉与辉县交界的战国长城)劳累而死,埋于长城之下。孟姜女寻夫哭至卫辉池山段长城,感动天地,哭塌长城,露出丈夫尸骨。至今在卫辉池山乡歪脑村一带还流传其故事,山上能见到孟姜女哭塌长城的泪滴石。新乡市区有孟姜女河,孟姜女路,孟姜女桥等名称。
  由于故事流传较远和民间的以讹传讹,孟姜女的丈夫的名字有些出入,一称范杞梁、万喜良、范喜良、万杞梁、杞良、范杞良、范希郎、范喜郎。
  此文中统一为范杞梁。
  杞梁:一作杞殖(公元前?-前550),春秋时齐国大夫。攻战莒国时,冒矢突进,身中数箭战死,传其妻孟姜哭夫十日,城墙为之倒塌。后人编造“孟姜女哭长城”故事,误其为万杞良或范杞梁、范喜良。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秦始皇正徵发八十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官府到处抓人去当民工,被抓去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修筑长城,不知累死了多少。
  苏州有个书生叫范杞梁,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他不得不四处躲藏。有一天,他逃到了孟家花园,无意中遇到了孟姜女。孟姜女是一个聪明美丽的姑娘,她和父母一起把范杞梁藏了起来。两位老人很喜欢范杞梁,就把孟姜女许配给他作了妻子。
  新婚不到三天,范杞梁就被公差抓去修长城了。孟姜女哭得象泪人似的,苦苦地等待丈夫归来。半年过去了,范杞梁一点消息也没有。这时已是深秋季节,北风四起,芦花泛白,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孟姜女想起丈夫远在北方修长城,一定十分寒冷,就亲手缝制了寒衣,启程上路,要到万里长城去寻找范杞梁。
  一路上,孟姜女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吃了多少苦,才来到了长城脚下。谁知修长城的民工告诉她,范杞梁已经死了,尸骨被填进了城墙里。听到这个令人心碎的消息,孟姜女只觉得天昏地暗,一下子昏倒在地,醒来后,她伤心地痛哭起来,只哭得天愁地惨,日月无光。不知哭了多久,忽听得天摇地动般地一声巨响,长城崩塌了几十里,露出了数不清的尸骨。孟姜女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尸骨上,她心里暗暗祷告:如果是丈夫的尸骨,血就会渗进骨头,如果不是,血就会流向四方。终于,孟姜女用这种方法找到了范杞梁的尸骨。她抱着这堆白骨,又伤心地痛哭起来。
  秦始皇看到孟姜女很美丽,想逼她做妃子。孟姜女假意答应了他,但要求秦始皇先办三件事:请和尚给范喜良念四十九天经,然后把他好好地埋葬;秦始皇要亲自率文武大臣哭祭范杞梁;埋葬范杞梁后,孟姜女要去游山玩水,三天以后才能成亲。秦始皇只得答应了孟姜女的要求。三件事办完以后,孟姜女把秦始皇痛骂了一顿,然后纵身跳进了波涛滚滚的大海。
  一说认为,修筑长城是历代封建王朝各种劳役中最为残酷、最具代表性的一项劳役,从春秋至明,近两千年漫长的岁月中,长城屡修屡补,强征了无数的民夫,任何时候都可能产生像孟姜女那样的遭遇。因此,孟姜女和范喜良,是劳动人民在承受无限度的劳役中塑造出来的两个典型人物,集中表现了千百万下层百姓被劳役逼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灾难。动人的哭长城故事,是对封建统治阶级暴虐行为的控诉,也是对被奴役者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精神的歌颂。正如南宋名臣文天祥在孟姜女塑像旁书写的楹联:“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这当是中允之论。
  孟姜女的故事发生在齐国。齐为姜太公的封国,读过《东周列国志》的人都会知道,书中出现的“×姜”,总是齐国人。孟姜者,姜氏之长女也。她的故事最早见之于《左传》。孟姜为齐将杞梁之妻,梁于公元前549年在莒战死,齐庄公在效外见到孟姜,对她表示吊慰。孟姜认为郊野不是吊丧之处,拒绝接受,于是庄公接受她的意见专门到她家里进行了吊唁。孟姜除了知礼外还有善哭的记载,淳于髡曰:“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在齐地产生了孟姜哭调。西汉时已有了孟姜女“夫死后向城而哭,城为之崩”的记载(刘向《说苑》及《列女传》)。至于哭崩的城墙在何处,虽然有莒城说、杞梁说和梁山说不一,但均在齐地,而非秦之万里长城。郦道元《水经注》认为孟姜女哭崩的是莒城。大约到了唐代,这一题材演变成了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崩万里长城的故事,具备了今天的雏形。《周贤记》把故事搬到了燕国,孟姜名孟仲姿,杞梁变成杞良。杞良为逃筑城之役,误入孟超后园。孟女仲姿正在洗澡,古人贞操观念极重,信守女儿之体只能为丈夫所见,故二人乃结为夫妻。后来杞良回到长城工地后被处死,埋尸长城之下,于是仲姿千里寻夫,哭崩长城,又于累累白骨中滴血验骨,终得丈夫遗骸云。�古代战争频仍,徭役繁重,征夫离妇之怨,乃为传统主题。汉末陈琳即有《饮马长城窟行》:“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其后历代诗人皆有咏其事者。唐代诗僧贯休,则有《杞梁妻》,竟咏孟姜女哭长城之事。其后这一题材乃进入许多诗人笔下,为这一故事的广为流布,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元代起,孟姜女的故事开始搬上舞台。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钟嗣成《录鬼簿》等对此均有记载。在这些戏曲中,孟姜转化成孟姜女 ,杞梁衍生出杞良、范杞良、范希郎、范喜郎、万喜良等名。
  随着孟姜女故事的流传,各地兴起了建庙热。现知孟姜女最早的庙建于北宋,河北徐水和陕西铜川都发现北宋祥符和嘉�年间重修姜女庙的碑刻。许多方志都把孟姜女说成是本地人,临淄、同官(铜川)、安肃 (徐水)、山海关和潼关都有孟姜女的墓冢。清末上海拓建马路时曾于老北门城脚掘出一石棺 ,中卧一石像,胸有“万杞梁”三字,乃明嘉靖年间上海建城时所埋。据《孟姜仙女宝卷》 ,始皇筑长城,太白星降童谣:“姑苏有个万喜良,一人能抵万民亡。后封长城做大王, 万里长城永坚刚。”秦皇固城捉喜良,引发出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故事。秦皇允许孟姜三 件事,修桥、造坟、哭祭,孟姜痛斥暴君后投水而死。在这一故事中,孟姜女成了松江人。孟姜女的故事反映了人民对封建暴政的痛恨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它经历了两千余年的流传与演变才形成今天的面貌。�
  孟姜女哭长城是民间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千年来口口宣讲,而渐渐误传,以致于张冠李戴,倒把孟姜女的真实性打了个折扣。岂不惜哉!其实,孟姜女是春秋时齐国人,嫁给临淄人杞梁为妇。杞梁事母至孝,而且孔武有力,勇名远扬。只是出身庶族,无官无职,务农为生。
  是时,齐庄公想重振齐桓公的霸业,于是出兵攻打莒国。为了激励将士,齐庄公赏赐州绰、贾举二勇士,一人赐了一辆五匹马的战车。州绰和贾举二人十分高兴,贾举又推荐说临淄那个地方有华周和杞梁二人,也很勇敢。于是齐庄公召来华周和杞梁二人,一见之下,果然象是勇士。于是赐了一辆一匹马拉的战车给华周和杞梁。见面之后,退了下来。华周满心的不高兴,对杞梁说道:“同样是赏赐勇士,赏给州绰和贾举一人一辆五马战车,却只赏给我们两个人一辆一马战车,对于我们来说,不是赏赐,是侮辱。干什么干,不如逃跑,另寻他处吧。”杞梁一听,有点犹豫,对华周说道:“我家里还有老母亲,让我回去跟老母亲说一声,然而再跑不晚。”
  杞梁回家,将事情前因后果告诉了母亲。母亲教训了杞梁一番,说:“如果你生时没有什么功劳,死时不能出名,就是坐了五马战车,人家也会笑话你。如果你有大功劳,又死得哄哄烈烈,那么即使是那些坐五马战车的人,也不如你。君命不可违,你还是去努力打仗吧。”杞梁把母亲的话跟华周一讲,华周面红耳赤,叹道:“妇人都懂得的道理,我却不懂,惭愧惭愧!”
  于是华周和杞梁二人同乘一车,在齐庄公军营中听候调遣。这一天齐庄公调兵遣将,准备开拔。华周与杞梁主动请缨,要做前锋。齐庄公问道:“你们要步兵多少人?战车多少乘?”二人回答说道:“既不用兵,也不用车,我们就坐你赏给我们的战车,两个人一辆车足够了。”齐庄公想看看二人到底如何勇敢,大笑着同意了。杞梁二人出了大帐,约定轮流驾车,临行的时候,说道,如果能有一个人在车上守住右边,就笃定能战胜一支军队了。这时有一个小兵叫做隰候重的挺身而出,愿意同行。于是一人驾车,一人拿着兵器在车左,一人拿着兵器在车右,向莒国都城进发。
  莒国国君黎比公听说齐军马上要到了,亲自率领三百个步兵到城效巡察。正好与杞梁二人相遇。杞梁三人张目大喝,说我是齐将,你们谁敢上来决一死战?黎比公没想到齐军来得这么快,大吃一惊,再仔细一看,只此一车,并无后继。于是命令三百步兵围攻三人。杞梁与华周对隰候重说,你在车上击鼓助威,看我们如何杀敌!于是二人跳下战车,手持长戟,冲入重围,左右冲突,长戟横扫,当者披靡。三百个战士居然被二人杀得死伤过半。黎比公大为惊叹,对二人说道:“别打了,我知道你们二人的厉害了,只要你们归顺莒国,我把莒国一分为二,给你们一半。”二人嘿嘿笑道:“抛弃国家投降敌人,是不忠;领了军命而不去完全,是不信。不忠不信而贪图私利,不是我们的为人。”说完,又奋戟砍杀。黎比公抵敌不住,大败而走。
  齐庄公听说二人大败黎比公,连忙派了使者轻马快车,前来慰问,许诺给予大封赏。杞梁二人嘿然而笑,说道:“大王赏给别人五马战车,而只赏我们一马战车,是以为我们不勇,现在又用重利来封赏我们,是以为我们重利轻义。我们真的这么品行低下吗?”于是赶跑使者,弃车步行,直逼莒国都门。
  黎比公知道不胜不了三人。于是在城门狭道处挖土成沟,在沟里装满烧得红红的木炭,炭火腾焰,人根本没法举步。隰候重说道:“古来将士,能青史留名的,肯定是不怕死的,我能让你们过去。”于是隰候重顶着盾牌,趴到炭上,让杞梁二人从盾上走过。等二人过去之后,再回头看时,隰候重已经被烧得浑身焦黑了。二人大哭一场,持戟杀入城门。黎比公早就在城门埋伏下弓箭手,万箭齐射。杞梁二人冒矢突进,身中数箭,又杀了二十七人。守城的军士环立城上,皆向下拼命射箭。杞梁伤重先死。华周力尽被俘。
  莒国被三人吓破了胆,等齐庄公大军到时,不战而败。齐庄公凯旋而归。齐庄公将杞梁尸体殡于郊外,正要入郊,正好碰上杞梁的妻子孟姜来迎夫尸。庄公停车,使人到孟姜前吊丧。孟姜寒着脸说道:“吊丧是在郊外吊的吗?这是哪家的礼仪?”齐庄公大为惭愧,于是将杞梁之尸殡于其家而去吊丧。孟姜女发丧,到了城门之外,停棺露宿三日。孟姜女扶棺大哭,涕泪俱尽,以致于哭出血来。突然之间,齐国都城崩陷数尺。“由哀痛迫切,精诚之所致也”。后来亚圣孟子说“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此之谓也。祥见《左传》之《襄公二十三年》。另外注明:可能哭是真事,墙倒也是真事,但哭与墙倒之间肯定没有必然联系,只是一个巧合。

  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不少有情人难成眷属,于是只能向神仙祈祷,以求神仙帮助,这神仙就是恋爱之神--泗州大圣。

  泗州大圣流传于广东、福建一带。他的产生有段故事:福建惠安和晋江两县交界处有一条洛阳江,水流湍急,无法架桥,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也没成功。有一天,有个老翁与一绝色女郎划船在江心,老翁宣布有谁以钱掷中姑娘,就把姑娘嫁给谁。于是前来投钱的人不计其数,可是钱都落在江里。这样过了几个月,江底积满了钱,成为架桥的奠基石。实际上,这位老翁是土地爷变的,姑娘是观音菩萨变的,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架桥。

  可是,就在这大功快要告成之时,一个聪明的泗州人想了个巧妙方法,用钱掷中了姑娘。老翁便叫他到凉亭去议婚。这位泗州人往凉亭里一坐,就起不来了,原来他的灵魂被观世音菩萨度化到西天成佛去了,而肉体还留在亭中,成了民间膜拜的泗州大圣。

  人们传说,泗州大圣十分理解与同情追求美满婚姻的痴男怨女,只要在泗州大圣佛像的脑后挖下一点泥巴,偷偷地撒在对方身上,对方就不会变心了,爱情、婚姻就会得到幸福的结局了。但是这一来,这座佛像的后脑勺就只好一修再修了。
  王公筠仓,莅任楚中,拟登龙虎山谒天师。及湖,甫登舟,即有一人驾小艇

  来,使舟中人为通。公见之,貌修伟。怀中出天师刺,曰:“闻驺从将临,先遣

  负弩。”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天师治具相款。其服役者,衣冠须鬛,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少间,

  向天师细语。天师谓公曰:“此先生同乡,不之识耶?”公问之。曰:“此即世

  所传雹神李左车也。”公愕然改容。天师曰:“适言奉旨雨雹,故告辞耳。”公

  问:“何处?”曰:“章丘。”公以接壤关切,离席乞免。天师曰:“此上帝玉

  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公哀不已。天师垂思良久,乃顾而嘱曰:“其多降

  山谷,勿伤禾稼可也。”又嘱:“贵客在坐,文去勿武。”神出,至庭中,忽足

  下生烟,氲氤匝地。俄延逾刻,极力腾起,才高于庭树;又起,高于楼阁。霹雳

  一声,向北飞去,屋宇震动,筵器摆簸。公骇曰:“去乃作雷霆耶!”天师曰:

  “适戒之,所以迟迟,不然,平地一声,便逝去矣。”公别归,志其月日,遣人

  问章丘。是日果大雨雹,沟渠皆满,而田中仅数枚焉。

  ○狐嫁女

  历城殷天官,少贫,有胆略。邑有故家之第,广数十亩,楼宇连亘。常见怪

  异,以故废无居人。久之,蓬蒿渐满,白昼亦无敢入者。会公与诸生饮,或戏云:

  “有能寄此一宿者,共醵为筵。”公跃起曰:“是亦何难!”携一席往。众送诸

  门,戏曰:“吾等暂候之,如有所见,当急号。”公笑云:“有鬼狐,当捉证耳。”

  遂入,见长莎蔽径,蒿艾如麻。时值上弦,幸月色昏黄,门户可辨。摩娑数

  进,始抵后楼。登月台,光洁可爱,遂止焉。西望月明,惟衔山一线耳。坐良久,

  更无少异,窃笑传言之讹。席地枕石,卧看牛女。一更向尽,恍惚欲寐。楼下有

  履声,籍籍而上。假寐睨之,见一青衣人,挑莲灯,猝见公,惊而却退。语后人

  曰:“有生人在。”下问:“谁何?”答云:“不识。”俄一老翁上,就公谛视,

  曰:“此殷尚书,其睡已酣。但办吾事,相公倜傥,或不叱怪。”乃相率入楼,

  楼门尽辟。移时,往来者益众。楼上灯辉如昼。公稍稍转侧,作嚏咳。翁闻公醒,

  乃出,跪而言曰:“小人有箕帚女,今夜于归。不意有触贵人,望勿深罪。”公

  起,曳之曰:“不知今夕嘉礼,惭无以贺。”翁曰:“贵人光临,压除凶煞,幸

  矣。即烦陪坐,倍益光宠。”公喜,应之。入视楼中,陈设绮丽。遂有妇人出拜,

  年可四十余。翁曰:“此拙荆。”公揖之。俄闻笙乐聒耳,有奔而上者,曰:

  “至矣!”翁趋迎,公亦立俟。少间,笼纱一簇,导新郎入。年可十七八,丰采

  韶秀。翁命先与贵客为礼。少年目公。公若为傧,执半主礼。次翁婿交拜,已,

  乃即席。少间,粉黛云从,酒胾雾霈,玉碗金瓯,光映几案。酒数行,翁唤女奴

  请小姐来。女奴诺而入,良久不出。翁自起,搴帏促之。俄婢媪辈拥新人出,环

  佩璆然,麝兰散馥。翁命向上拜。起,即坐母侧。微目之,翠凤明珰,容华绝

  世。既而酌以金爵,大容数斗。公思此物可以持验同人,阴内袖中。伪醉隐几,

  颓然而寝。皆曰:“相公醉矣。”居无何,新郎告行,笙乐暴作,纷纷下楼而去。

  已而主人敛酒具,小一爵,冥搜不得。或窃议卧客。翁急戒勿语,惟恐公闻。

  移时,内外俱寂。公始起。暗无灯火,惟脂香酒气,充溢四堵。视东方既白,

  乃从容出。探袖中,金爵犹在。及门,则诸生先候,疑其夜出而早入者。公出爵

  示之。众骇问,公以状告。共思此物非寒士所有,乃信之。

  后公举进士,任肥丘。有世家朱姓宴公,命取巨觥,久之不至。有细奴掩口

  与主人语,主人有怒色。俄奉金爵劝客饮。谛视之,款式雕文,与狐物更无殊别。

  大疑,问所从制。答云:“爵凡八只,大人为京卿时,觅良工监制。此世传物,

  什袭已久。缘明府辱临,适取诸箱簏,仅存其七,疑家人所窃取;而十年尘封如

  故,殊不可解。”公笑曰:“金杯羽化矣。然世守之珍不可失。仆有一具,颇近

  似之,当以奉赠。”终筵归署,拣爵持送之。主人审视,骇绝。亲诣谢公,诘所

  自来,公为历陈颠末。始知千里之物,狐能摄致,而不敢终留也。

  ○娇娜

  孔生雪笠,圣裔也。为人蕴藉,工诗。有执友令天台,寄函招之。生往,令

  适卒,落拓不得归,寓菩陀寺,佣为寺僧抄录。寺西百余步,有单先生第,先生

  故公子,以大讼萧条,眷口寡,移而乡居,宅遂旷焉。

  一日,大雪崩腾,寂无行旅。偶过其门,一少年出,丰采甚都。见生,趋与

  为礼,略致慰问,即屈降临。生爱悦之,慨然从入。屋宇都不甚广,处处悉悬锦

  幕,壁上多古人书画。案头书一册,签曰“琅环琐记。”翻阅一过,皆目所未睹。

  生以居单第,以为第主,即亦不审官阀。少年细诘行踪,意怜之,劝设帐授徒。

  生叹曰:“羁旅之人,谁作曹丘者?”少年曰:“倘不以驽骀见斥,愿拜门墙。”

  生喜,不敢当师,请为友。便问:“宅何久锢?”答曰:“此为单府,曩以公子

  乡居,是以久旷。仆皇甫氏,祖居陕。以家宅焚于野火,暂借安顿。”生始知非

  单。当晚,谈笑甚欢,即留共榻。

  昧爽,即有僮子炽炭火于室。少年先起入内,生尚拥被坐。僮入,白:“太

  翁来。”生惊起。一叟入,鬓发皤然,向生殷谢曰:“先生不弃顽儿,遂肯赐教。

  小子初学涂鸦,勿以友故,行辈视之也。”已而进锦衣一袭,貂帽、袜、履各一

  事。视生盥栉已,乃呼酒荐馔。几、榻、裙、衣,不知何名,光彩射目。酒数行,

  叟兴辞,曳杖而去。餐讫,公子呈课业,类皆古文词,并无时艺。问之,笑云:

  “仆不求进取也。”抵暮,更酌曰:“今夕尽欢,明日便不许矣。”呼僮曰:

  “视太公寝未;已寝,可暗唤香奴来。”僮去,先以绣囊将琵琶至。少顷,一婢

  入,红妆艳艳。公子命弹湘妃,婢以牙拨勾动,激扬哀烈,节拍不类夙闻。又命

  以巨觞行酒,三更始罢。次日,早起共读。公子最慧,过目成咏,二三月后,命

  笔警绝。相约五日一饮,每饮必招香奴。一夕,酒酣气热,目注之。公子已会其

  意,曰:“此婢乃为老父所豢养。兄旷邈无家,我夙夜代筹久矣,行当为君谋一

  佳耦。”生曰:“如果惠好,必如香奴者。”公子笑曰:“君诚‘少所见而多所

  怪’者矣。以此为佳,君愿亦易足也。”居半载,生欲翱翔郊郭,至门,则双扉

  外扃,问之,公子曰:“家君恐交游纷意念,故谢客耳。”生亦安之。

  时盛暑溽热,移斋园亭。生胸间瘇起如桃,一夜如碗,痛楚呻吟。公子朝夕

  省视,眠食俱废。又数日,创剧,益绝食饮。太公亦至,相对太息。公子曰:

  “儿前夜思先生清恙,娇娜妹子能疗之,遣人于外祖处呼令归。何久不至?”俄

  僮入白:“娜姑至,姨与松姑同来。”父子即趋入内。少间,引妹来视生。年约

  十三四,娇波流慧,细柳生姿。生望见艳色,嚬呻顿忘,精神为之一爽。公子便

  言:“此兄良友,不啻同胞也,妹子好医之。”女乃敛羞容,揄长袖,就榻诊视。

  把握之间,觉芳气胜兰。女笑曰:“宜有是疾,心脉动矣。然症虽危,可治;但

  肤块已凝,非伐皮削肉不可。”乃脱臂上金钏安患处,徐徐按下之。创突起寸许,

  高出钏外,而根际余肿,尽束在内,不似前如碗阔矣。乃一手启罗衿,解佩刀,

  刃薄于纸,把钏握刃,轻轻附根而割,紫血流溢,沾染床席。生贪近娇姿,不惟

  不觉其苦,且恐速竣割事,偎傍不久。未几,割断腐肉,团团然如树上削下之瘿。

  又呼水来,为洗割处。口吐红丸,如弹大,着肉上,按令旋转;才一周,觉热火

  蒸腾;再一周,习习作痒;三周已,遍体清凉,沁入骨髓。女收丸入咽,曰:

  “愈矣!”趋步出。

  生跃起走谢,沉痼若失。而悬想容辉,苦不自已。自是废卷痴坐,无复聊赖。

  公子已窥之,曰:“弟为物色,得一佳耦。”问:“何人?”曰:“亦弟眷属。”

  生凝思良久,但云:“勿须也!”面壁吟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

  云。”公子会其旨,曰:“家君仰慕鸿才,常欲附为婚姻。但止一少妹,齿太稚。

  有姨女阿松,年十八矣,颇不粗陋。如不见信,松姊日涉园亭,伺前厢,可望见

  之。”生如其教,果见娇娜偕丽人来,画黛弯蛾,莲钩蹴凤,与娇娜相伯仲也。

  生大悦,求公子作伐。公子异日自内出,贺曰:“谐矣。”乃除别院,为生成礼。

  是夕,鼓吹阗咽,尘落漫飞,以望中仙人,忽同衾幄,遂疑广寒宫殿,未必在云

  霄矣。合卺之后,甚惬心怀。

  一夕,公子谓生曰:“切磋之惠,无日可以忘之。近单公子解讼归,索宅甚

  急,意将弃此而西。势难复聚,因而离绪萦怀。”生愿从去。公子劝还乡闾,生

  难之。公子曰:“勿虑,可即送君行。”无何,太翁引松娘至,以黄金百两赠生。

  公子以左右手与生夫妇相把握,嘱闭目勿视。飘然履空,但觉耳际风鸣,久之曰:

  “至矣。”启目,果见故里。始知公子非人。喜叩家门,母出非望,又睹美妇,

  方共忻慰。及回顾,则公子逝矣。松娘事姑孝;艳色贤名,声闻遐迩。

  后生举进士,授延安司李,携家之任。母以道远不行。松娘生一男,名小宦,

  生以忤直指,罢官,罣碍不得归。偶猎郊野,逢一美少年,跨骊驹,频频瞻视。

  细看,则皇甫公子也。揽辔停骖,悲喜交至。邀生去,至一村,树木浓昏,荫翳

  天日。入其家,则金沤浮钉,宛然世家。问妹子已嫁;岳母已亡,深相感悼。经

  宿别去,偕妻同返。娇娜亦至,抱生子掇提而弄曰:“姊姊乱吾种矣。”生拜谢

  曩德。笑曰:“姊夫贵矣。创口已合,未忘痛耶?”妹夫吴郎,亦来谒拜。信宿

  乃去。

  一日,公子有忧色,谓生曰:“天降凶殃,能相救否?”生不知何事,但锐

  自任。公子趋出,招一家入,罗拜堂上。生大骇,亟问。公子曰:“余非人类,

  狐也。今有雷霆之劫。君肯以身赴难,一门可望生全;不然,请抱子而行,无相

  累。”生矢共生死。乃使仗剑于门,嘱曰:“雷霆轰击,勿动也!”生如所教。

  果见阴云昼暝,昏黑如{殹石}。回视旧居,无复闬闳,惟见高冢岿然,巨穴无底。

  方错愕间,霹雳一声,摆簸山岳,急雨狂风,老树为拔。生目眩耳聋,屹不少动。

  忽于繁烟黑絮之中,见一鬼物,利喙长爪,自穴攫一人出,随烟直上。瞥睹衣履,

  念似娇娜。乃急跃离地,以剑击之,随手堕落。忽而崩雷暴裂,生仆,遂毙。

  少间,晴霁,娇娜已能自苏。见生死于旁,大哭曰:“孔郎为我而死,我何

  生矣!”松娘亦出,共舁生归。娇娜使松娘捧其首;兄以金簪拨其齿;自乃撮其

  颐,以舌度红丸入,又接吻而呵之。红丸随气入喉,格格作响,移时,豁然而苏。

  见眷口,恍如梦悟。于是一门团圆,惊定而喜。生以幽旷不可久居,议同旋里。

  满堂交赞,惟娇娜不乐。生请与吴郎俱,又虑翁媪不肯离幼子,终日议不果。忽

  吴家一小奴,汗流气促而至。惊致研诘,则吴郎家亦同日遭劫,一门俱没。娇娜

  顿足悲伤,涕不可止。共慰劝之。而同归之计遂决。

  生入城,勾当数日,遂连夜趣装。既归,以闲园寓公子,恒返关之;生及松

  娘至,始发扃。生与公子兄妹,棋酒谈宴,若一家然。小宦长成,貌韶秀,有狐

  意。出游都市,共知为狐儿也。

  异史氏曰:“余于孔生,不羡其得艳妻,而羡其得腻友也。观其容可以疗饥;

  听其声可以解颐。得此良友,时一谈宴,则‘色授魂与’,尤胜于‘颠倒衣裳’

  矣。”

  ○僧孽

  张某暴卒,随鬼使去,见冥王。王稽簿,怒鬼使误捉,责令送归。张下,私

  浼鬼使,求观冥狱。鬼导历九幽,刀山、剑树,一一指点。末至一处,有一僧紥

  股穿绳而倒悬之,号痛欲绝。近视,则其兄也。张见之惊哀,问:“何罪至此?”

  鬼曰:“是为僧,广募金钱,悉供饮博行淫,故罚之。欲脱此厄,须其自忏。”

  张既苏,疑兄已死。

  时其兄居兴福寺,因往探之。入门,便闻其号痛声。入室,见疮生股间,脓

  血崩溃,挂足壁上,宛然冥司倒悬状。骇问其故。曰:“挂之稍可,不则痛彻心

  腑。”张因告以所见。僧大骇,乃戒荤酒,虔诵经咒。半月寻愈。遂为戒僧。

  异史氏曰:“鬼狱茫茫,恶人每以自解;而不知昭昭之祸,即冥冥之罚也。

  可勿惧哉!”

  ○妖术

  于公者,少任侠,喜拳勇,力能持高壶,作旋风舞。崇祯间,殿试在都,仆

  疫不起,患之。会市上有善卜者,能决人生死,将代问之。

  既至,未言。卜者曰:“君莫欲问仆病乎?”公骇应之。曰:“病者无害,

  君可危。”公乃自卜。卜者起卦,愕然曰:“君三日当死!”公惊诧良久。卜者

  从容曰:“鄙人有小术,报我十金,当代禳之。”公自念,生死已定,术岂能解;

  不应而起,欲出。卜者曰:“惜此小费,勿悔勿悔!”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

  以哀之。公不听。

  倏忽至三日,公端坐旅舍,静以觇之,终日无恙。至夜,阖户挑灯,倚剑危

  坐。一漏向尽,更无死法。意欲就枕,忽闻窗隙窣窣有声。急视之,一小人荷戈

  入;及地,则高如人。公捉剑起,急击之,飘忽未中。遂遽小,复寻窗隙,意欲

  遁去。公疾斫之,应手而倒。烛之,则纸人,已腰断矣。公不敢卧,又坐待之。

  逾时,一物穿窗入,怪狞如鬼。才及地,急击之,断而为两,皆蠕动。恐其复起,

  又连击之,剑剑皆中,其声不软。审视,则土偶,片片已碎。

  于是移坐窗下,目注隙中。久之,闻窗外如牛喘,有物推窗棂,房壁震摇,

  其势欲倾。公惧覆压,计不如出而斗,遂划然脱扃,奔而出。见一巨鬼,高与檐

  齐;昏月中,见其面黑如煤,眼闪烁有黄光;上无衣,下无履,手弓而腰矢。公

  方骇,鬼则弯矣。公以剑拨矢,矢堕。欲击之,则又弯矣。公急跃避,矢贯于壁,

  战战有声。鬼怒甚,拔佩刀,挥如风,望公力劈。公猱进,刀中庭石,石立断。

  公出其股间,削鬼中踝,铿然有声。鬼益怒,吼如雷,转身复剁。公又伏身入;

  刀落,断公裙。公已及胁下,猛斫之,亦铿然有声,鬼仆而僵。公乱击之,声硬

  如柝。烛之,则一木偶,高大如人。弓矢尚缠腰际,刻画狰狞;剑击处,皆有血

  出。公因秉烛待旦,方语鬼物皆卜人遣之,欲致人于死,以神其术也。

  次日,遍告交知,与共诣卜所。卜人遥见公,瞥不可见。或曰:“皆翳形术

  也,犬血可破。”公如其言,戒备而往。卜人又匿如前。急以犬血沃立处,但见

  卜人头面,皆为犬血模糊,目灼灼如鬼立。乃执付有司而杀之。

  异史氏曰:“尝谓买卜为一痴。世之讲此道而不爽于生死者几人?卜之而爽,

  犹不卜也。且即明明告我以死期之至,将复如何?况借人命以神其术者,其可畏

  不尤甚耶!”

  ○野狗

  于七之乱,杀人如麻。乡民李化龙,自山中窜归。值大兵宵进,恐罹炎昆之

  祸,急无所匿,僵卧于死人之丛,诈作尸。兵过既尽,未敢遽出。忽见阙头断臂

  之尸,起立如林。内一尸断首犹连肩上,口中作语曰:“野狗子来,奈何?”群

  尸参差而应曰:“奈何!”俄顷,蹶然尽倒,遂无声。

  李方惊颤欲起,有一物来,兽首人身,伏啮人首,遍吸其脑。李惧,匿首尸

  下。物来拨李肩,欲得李首。李力伏,俾不可得。物乃推覆尸而移之,首见。李

  大惧,手索腰下,得巨石如碗,握之。物俯身欲龁,李骤起大呼,击其首,中嘴。

  物嗥如鸱,掩口负痛而奔,吐血道上。就视之,于血中得二齿,中曲而端锐,长

  四寸余。怀归以示人,皆不知其何物也。

  ○三生

  刘孝廉,能记前身事。自言一世为缙绅,行多玷。六十二岁而殁,初见冥王,

  待如乡先生礼,赐坐,饮以茶。觑冥王盏中,茶色清彻,己盏中,浊如胶。暗疑

  迷魂汤得勿此乎?乘冥王他顾,以盏就案角泻之,伪为尽者。

  俄顷,稽前生恶录,怒,命群鬼捽下,罚作马。即有厉鬼絷去。行至一家,

  门限甚高,不可逾。方趑趄间,鬼力楚之,痛甚而蹶。自顾,则身已在枥下矣。

  但闻人曰:“骊马生驹矣,牡也。”心甚明了,但不能言。觉大馁,不得已,就

  牝马求乳。逾四五年间,体修伟。甚畏挞楚,见鞭则惧而逸。主人骑,必覆障泥,

  缓辔徐徐,犹不甚苦;惟奴仆圉人,不加鞯装以行,两踝夹击,痛彻心腑。于是

  愤甚,三日不食,遂死。

  至冥司,冥王查其罚限未满,责其规避,剥其皮革,罚为犬。意懊丧,不欲

  行。群鬼乱挞之,痛极而窜于野。自念不如死,愤投绝壁,颠莫能起。自顾,则

  身伏窦中,牝犬舐而腓字之,乃知身已复生于人世矣。稍长,见便液亦知秽,然

  嗅之而香,但立念不食耳。为犬经年,常忿欲死,又恐罪其规避。而主人又豢养,

  不肯戮。乃故啮主人脱股肉,主人怒,杖杀之。

  冥王鞫状,怒其狂猘,笞数百,俾作蛇。囚于幽室,暗不见天。闷甚,缘

  壁而上,穴屋而出。自视,则身伏茂草,居然蛇矣。遂矢志不残生类,饥吞木实。

  积年余,每思自尽不可,害人而死又不可,欲求一善死之策而未得也。一日,卧

  草中,闻车过,遽出当路,车驰压之,断为两。

  冥王讶其速至,因蒲伏自剖。冥王以无罪见杀,原之,准其满限复为人,是

  为刘公。公生而能言,文章书史,过辄成诵。辛酉举孝廉。每劝人:乘马必厚其

  障泥;股夹之刑,胜于鞭楚也。

  异史氏曰:“毛角之俦,乃有王公大人在其中。所以然者,王公大人之内,

  原未必无毛角者在其中也。故贱者为善,如求花而种其树;贵者为善,如已花而

  培其本:种者可大,培者可久。不然,且将负盐车,受羁馽,与之为马。不然,

  且将啖便液,受烹割,与之为犬。又不然,且将披鳞介,葬鹤鹳,与之为蛇。”

  ○狐入瓶

  万村石氏之妇,崇于狐,患之,而不能遣。扉后有瓶,每闻妇翁来,狐辄遁

  匿其中。妇窥之熟,暗计而不言。一日,窜入。妇急以絮塞瓶口,置釜中,燂

  汤而沸之。瓶热,狐呼曰:“热甚!勿恶作剧。”妇不语。号益急,久之无声。

  拔塞而验之,毛一堆,血数点而已。

  ○蛇癖

  王蒲令之仆吕奉宁,性嗜蛇。每得小蛇,则全吞之,如啖葱状;大者,以刀

  寸寸断之,始掬以食。嚼之铮铮,血水沾颐。且善嗅,尝隔墙闻蛇香,急奔墙外,

  果得蛇盈尺。时无佩刀,先啮其头,尾尚蜿蜒于口际。

  ○鬼哭

  谢迁之变,宦第皆为贼窟。王学使七襄之宅,盗聚尤众。城破兵入,扫荡群

  丑,尸填墀,血至充门而流。公入城,扛尸涤血而居。往往白昼见鬼,夜则床下

  磷飞,墙角鬼哭。一日,王生皞迪,寄宿公家,闻床底小声连呼:“皞迪!”已

  而声渐大,曰:“我死得苦!”因哭,满庭皆哭。公闻,仗剑而入,大言曰:

  “汝不识我王学院耶?”但闻百声嗤嗤,笑之以鼻。公于是设水陆道场,命释道

  忏度之。夜抛鬼饭,则见磷火荧荧,随地皆出。先是,阍人王姓者疾笃,昏不知

  人事者数日矣。是夕,忽欠伸若醒,妇以食进。王曰:“适主人不知何事,施饭

  于庭,我亦随众啖噉。食已方归,故不饥耳。”由此鬼怪遂绝。岂钹铙钟鼓,

  焰口瑜伽,果有益耶?

  异史氏曰:“邪怪之物,惟德可以已之。当陷城之时,王公势正烜赫,闻声

  者皆股栗,而鬼且揶揄之。想鬼物逆知其不令终耶?普告天下大人先生:出人面

  犹不可以吓鬼,愿无出鬼面以吓人也!”

  ○焦螟

  董侍读默庵家,为狐所扰,瓦砾砖石,忽如雹落,家人相率奔匿,待其间歇,

  乃敢出操作。公患之,假怍庭孙司马第移避之。而狐扰犹故。

  一日,朝中待漏,适言其异。大臣或言:关东道士焦螟,居内城,总持敕勒

  之术,颇有效。公造庐而请之。道士朱书符,使归粘壁上。狐竟不惧,抛掷有加

  焉。公复告道士。道士怒,亲诣公家,筑坛作法。俄见一巨狐,伏坛下。家人受

  虐已久,衔恨綦甚,一婢近击之。婢忽仆地气绝。道士曰:“此物猖獗,我尚不

  能遽服之,女子何轻犯尔尔。”既而曰:“可借鞫狐词亦得。”戟指咒移时,婢

  忽起,长跪。道士诘其里居。婢作狐言:“我西域产,入都者十八辈。”道士曰:

  “辇毂下,何容尔辈久居?可速去!”狐不答。道士击案怒曰:“汝欲梗吾令耶?

  再若迁延,法不汝宥!”狐乃蹙怖作色,愿谨奉教。道士又速之。婢又仆绝,良

  久始苏。俄见白块四五团,滚滚如球,附檐际而行,次第追逐,顷刻俱去。由是

  遂安。

拜托!这里是舞蹈类的!

《梁祝》、《牛郎织女》


中国民间故事(越多越好)
1、《牛郎织女》《牛郎织女》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爱情故事,传说古代天帝的孙女织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她讨厌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间,私自嫁给河西的牛郎,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织女捉回天宫,责令他们分离,只允许他们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他们坚贞的...

中国民间故事有哪些?
中国民间故事很多,包括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西湖龙井的传说、孤儿当皇帝、扎董丕然、诺施与龙女、幺豆歹与蒙施彩贡奏、癞哈蟆姑爷、、琛姑娘与瑙姑娘、、乔妮、、两兄弟、狗找主人、、猴子蚂蚱之战、、嘀嘀鸟的歌、、蚂蚱蹬雀蛋、、梭云的故事、鲁班造伞的传说、和尚...

中国民间故事
越州上虞县有一女子祝英台,喜欢吟读诗书,一心想出外求学,但是当时的女子不能在外抛头露面,于是就和丫头银心乔装成男子,前往越州城读书。二人在半途遇见了也要前往越州念书的鄞县书生梁山伯及书僮士久,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一见如故,遂结伴同行,前往越州。 在越州三年期间,梁山伯和祝英台形影不离,白天一同...

找除了中国四大民间故事外还有什么民间故事
娘娘庙并不大,秦始皇转了转便停在女娲娘娘的神像前不动了。秦始皇看女娲娘娘的神像塑得很美,心想自己如能找到一个象女娲娘娘这样美的姑娘作妃子,该有多好哇!想着想着,不觉向前走了几步, 离神像越来越近。猛听“呸”地一声,女娲娘娘吐了秦始皇一脸唾沫。秦始皇摸着自己的脸,吓了一大跳。女娲娘...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的摘抄
1个回答 #合辑# 机票是越早买越便宜吗?小周讲教育 2023-11-30 · TA获得超过206个赞 关注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摘抄 1. 《牛郎织女》:织女爱上牛郎,生下儿女,被天帝发现后隔河相望,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夜晚相会一次。 2. 《孟姜女》:新郎修筑长城后去世,孟姜女历经磨难找到丈夫墓地并痛哭,长城为之崩塌,丈夫在...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
第一个民间故事,牛郎织女。传说织女是天上的一个神,而牛郎只是一个凡人,织女去人间游玩在湖中洗澡时,衣服被牛郎误拿了去,两个人一见钟情,渐渐爱上了对方。可是天庭当中是不允许神仙与凡人恋爱的,于是玉帝下令派人将织女给抓了回来。织女走后牛郎天天都思念不已,于是想方设法地去追寻,就算受到...

经典民间故事大全(5篇)
1.经典民间故事:岳柱八岁知画 元代有个叫岳柱的人,从小就聪颖机智,而且很有远见。他很爱读书,不论是四书五经,还是天文、地理、医药、算术方面的书籍,他都喜欢看,对经史尤其喜爱。 何澄是元朝着名的大画家,有一次他根据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画了一幅《陶母断发图》。这幅画的画意是说:东晋有个叫陶侃的官...

古代民间故事传说五篇
民间故事 传说(一) 相传公鸡因有凤凰血统,一直在天庭是一只天上的仙鸡,专司报晓之职。有天夜里,太上老君炼丹叫它去东海龙宫取水,并告诉它:“快去快回,莫贪人间景色,莫吃凡间不吉之物”。 公鸡平素就很贪玩,好热闹。它听了太上老君的吩咐后,带上盛水的瓶子,打着明晃晃的火把,驾着祥云就来到了人间,一只...

小学三年级有趣的民间故事5篇
2023-03-01 · TA获得超过16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6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6.2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篇一】小学三年级有趣的民间故事 聪明的小猪: 从前,有一头小猪,独自住在浓密的树林里。 有一年冬天,天气十分严寒。一只大灰狼向小猪的家走来。狼走到门口说...

精彩民间故事精选(5篇)
1.精彩民间故事精选 古时候有个富阳人名叫董昭之,有一次乘船过钱塘江。船到江心的时候,忽然发现江中漂着一截三尺长的芦苇。芦苇上有一只蚂蚁急匆匆地爬来爬去,不住地从一头爬到另一头,眼看就要掉进江水里淹死啦。 董昭之是个好心肠的人,他让船驶近芦苇,想把芦苇连同蚂蚁拾上船来,同船的人反对道:“这是...

上街区13819734734: 一个好的民间故事越多越好!!!!!! -
宰乳导赤: 《梁祝》、《牛郎织女》

上街区13819734734: 简短的民间故事 越多越好 越短越好!急急急!!!! -
宰乳导赤: 很久以前,察哈尔草原有个名叫苏和的牧童.一天,他抱回了一匹没有妈妈的小白马驹.小白马在苏和的喂养下长成一匹漂亮的骏马,它跑起来蹄下生风,能追得上梅花鹿呢.小白马和苏和形影不离,成了好朋友. 有一年春天,王爷要举行赛马...

上街区13819734734: 400字民间故事 -
宰乳导赤: 从前有一个人,名叫海力布,因为他靠打猎过活动,大家都叫他安格沁海力布.他很愿意帮助人,打来禽兽,从不独自享用,总分给大家,因此,海力布很受大家尊敬. 一天,海力布到深山去打猎,在密林的旁边,看见一条白蛇盘睡在山丁子树...

上街区13819734734: 中国民间故事名称 -
宰乳导赤: 蚕神姑娘 仓颉造字 牛郎织女 孟姜女的传说 白蛇传 梁山伯与祝英台 田螺姑娘 徐文长的故事 宫女图 红泉的故事 蛇郎 三根金头发 望娘滩 神奇的红石榴 找姑鸟 六弟兄 三个大力士 宝筒 绿斑鸠的故事 寻找不死药 小黄龙和大黑龙 召树屯和兰吾罗娜 南娣 猎人海力布 插龙牌 幸福鸟 火把英雄扎卡 蚂蚱和猴子 老虎和青蛙 布谷鸟和金色雀 天眼重开 七姊妹 金芦笙 狼、狐狸和兔子 鹰笛 有本领的水牛 干海子 阿凡提的故事 一棵石榴树的国王 ……

上街区13819734734: 找些民间故事,关于老鼠的~~~ -
宰乳导赤: 越多越好,小人是不务正业了.既然有标题,也给来几个. 家喻户晓的老鼠嫁女:大年夜,大人为了哄小孩迟点睡/守岁.都会说: 再等一下,老鼠就要嫁女了.尖咀老鼠吹着喇叭,短咀的老鼠入洞房.它们为了风风光光,就会把红纸粘在身上,从米缸...

上街区13819734734: 有哪些寓言故事,越多越好 -
宰乳导赤: 揠苗助长、叶公好龙、坐井观天、买椟还珠,削足适履、掩耳盗铃、邯郸学步、刻舟求剑、画蛇添足

上街区13819734734: 好记的民间故事 -
宰乳导赤: 神话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平凡的女子,她的头发黑亮亮的,长长的,头发总是披在腰间,眉毛弯得像月亮,眼睛像圆圆的葡萄,鼻子小小的,一张樱桃似的嘴巴,爱穿漂亮的裙子,长得美丽极了!长得漂亮的女子,她叫——嫦娥. 嫦娥...

上街区13819734734: 中国民俗小故事 -
宰乳导赤: 七夕的来历 农历七月七日旧称七夕,也叫乞巧节.相传是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的日子,关于乞巧指的是向织女乞取智巧. 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已是家喻户晓,由来已久.《诗·小雅·大东》说:“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胶彼织女,终日...

上街区13819734734: 一个简短的民间故事? -
宰乳导赤: 简短的民间故事可以跟他说一个.说一个曹冲称象的故事.聪明的曹冲.利用利用大船来称出大象的体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