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新闻传播史

作者&投稿:挚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世界新闻传播发展历程分析~

信息的传播,是流经人类全部历史的水流,不断延伸着人类的感觉。简单回顾现代新闻传播之前的传播史,对于现代新闻传播业史来说,在历史与观念的衔接上都是必要的。
一, 远古时代的信息传播
 从猿到人,经历了数百万年。语言仅出现于约10万年前。此前人类的祖先能够用于传播信息的符号,不过以下几种:
  1,触觉和嗅觉。2,视觉符号。3,听觉符号。
二,基本的传播媒介----语言
  要了解人类信息传播的历史,就要了解语言的发生和发展,语言中所蕴含的声形实体以外的丰富信息。这里有个线索,便是世界语言的谱系。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都可以被编排到十大语系中,“语系”之下是“语族”,语族之下是“语支”,语支下才是具体的语言。从具体的语言往上推,语言→语支→语族→语系,可以看到现在各种具体语言之间在远古时代关系的远近,当然这也相当程度涉及到讲各种语言的民族(种族)之间血缘关系的远近,以及交往的疏密程度。
  当今世界上分布的十大语系,实际上表达着人类社会流动和语言传播的轨迹。其中分布较广大的六大语系,反映了公元以来人们传播的信息流动和分布。特别是印欧语系从欧洲向世界的传播,则是最近几百年的事情。
  1,分布最广的印欧语系  2,拥有最多讲话人口的汉藏语系。3,阿尔泰语系。4,闪含语系。5,班图语系。6,南岛(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三,传播的文字媒介
  文字与语言的不同在于,它基本是一种改变了的语言形式,使听觉符号转变为视觉符号,使语言有形和得以保存。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文字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它的功能体现在历时性上,即使时过境迁,以文字表现的世界可以较长久地明确记录或报道历史上的信息。传播的文字作为一种媒介,由于带有更为明确的传播目的,因而相对语言的使用,要认真和严肃得多。历史上的文字种类很多,经过数千年的演变、交融、创新和衰退,现在世界上跨国使用的文字体系,只有七种,除汉文外,均是字母文字。
  1,遍及全球的拉丁文字体系。2,使用人口最多的汉文字体系。3,阿拉伯文字体系。4,斯拉夫文字体系。5,梵文字体系。6,希腊文字体系。7,回鹘文字体系。    
四,走近现代新闻传播的先导----印刷术的发明
  能够规模化地复制文字的技术,最早出现于中国,即6世纪的雕版印刷术,这种对工艺要求过于专业化的发明,可以适应宗教教义的传播,但难于在时效上适应真正的新闻传播。11世纪中国人毕升发明泥活字印刷术,适当改进,应当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对于规模化的信息传播,其重要意义大于雕版印刷术。但是,由于缺乏社会需要,中国在几百年内没有将其用于新闻传播。当15世纪中叶德国人古登堡(Johann Gutenberg)重新发明出金属活字印刷术,欧洲印刷新闻纸流行之后,直到17世纪中叶,中国才将活字印刷用于邸报。古登堡发明欧式印刷术不久,恰好遇上世界地理大发现,于是伴随着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商人向全球的扩张,印刷术和最初简单的新闻公报式的新闻纸传到了全世界。  
五,现代报刊得以在欧洲起源的五个相互依存的条件
  现代报刊是现代新闻传播的第一种载体,最早出现于欧洲,然后缓慢地推向全世界。
  恩格斯在分析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帝国攻陷后欧洲形势时的一些要点,对于我们综合分析现代报刊的起源很是有借鉴意义。根据恩格斯的分析,考察15世纪末欧洲与世界的状况,现代报刊在欧洲得以产生的原因,在于以下五个相互依存的条件:
  1,世界地理大发现使得欧洲的商业和工业从地中海贸易转向全球贸易,因此造成对新闻传播的规模化需求。市场经济向全球的拓展,要求规模化的新闻传播。1566年意大利的威尼斯城出现定期手抄新闻,这是衰退中的地中海贸易对新闻需求的最高反应。意大利的贸易很快衰落,发生了城市人口向乡村倒流的现象,使得意大利这个文艺复兴的摇篮,此后300年才出现象样的现代报刊。严格地说,威尼斯不是现代新闻传播的开端,而是欧洲中世纪新闻信传播发展的顶点,到了顶点,接下去就是急遽的衰落。
2,此时,欧洲地理上正在形成连成一片的文明地区,地理上进行贸易的关卡减少,传递信息的障碍也随之减少。15-16世纪,正是欧洲大陆王权削减诸侯势力的高涨时期(特别在法国),平民为了自身贸易的利益,大多站在王权一边。相对统一的国家,提供了商品(包括信息)相对自由流通的空间条件。尽管这一过程是渐进发生的,但割据减少的趋势,对于现代报刊来说,无论如何是一个必要的生存条件。
  3,六个主要的欧洲民族(意、西、葡、德、法、英)经过文艺复兴运动,自然形成了各自的标准语言和文字,奠定了规模化新闻传播的语言文字基础。报刊的规模化传播,至少需要在一国或一种民族语言的使用区域内,采用通行的标准语言和文字,而这种文字又要以存在通行的标准语作为前提。当这些条件具备时,规模化的报刊生产和传播才成为可能。
  4,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规模新闻传播的新技术条件。这个发明恰好遇上德国宗教改革,随后遇上了世界地理大发现,于是它先是成为大量传播德译圣经的技术条件,接着成为全球性新闻传播的必要技术条件。
  5,文艺复兴后,文化从僧侣阶层的垄断下逐步解放出来,转向世俗社会,为规模化新闻传播提供了一定的读者群。
这五个条件,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没有第一个大背景条件,单独的其他条件都不可能造成新闻传播的规模化;而其他四个条件,缺少任何一项,都可能使新闻传播的规模化难以为继。
六,现代报刊遍及全球的三个环节
  现代报刊的起源与其说是一个具体的“点”,不如说是一个在全球的历史发展的过程。因为现代报刊从欧洲传播到全球,历经数百年,只有当全世界主要国家都出现现代报刊,这个起源的过程方可说结束。考证起源的“点”,重要的是从宏观上把握和理解“过程”。从这个角度看,现代报刊的起源表现为三个发展的环节:
  1,15世纪中叶德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出现印刷新闻纸。就传播内容和简陋的程度而言,印刷新闻纸应看作是中世纪的新闻传播类型。但是,由于恰好赶上了不久后世界新航路的发现和开通,于是原本属于中世纪的新闻传播与未来的现代报刊直接联系了起来,成为现代报刊起源的第一个环节。
  2,整个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商业民族在全球的经商中,无意中传播了欧式印刷术和简单的公报式的报纸,构成了现代报刊起源的第二个环节。
  3,从17世纪开始,英国作为工业民族逐步替代了西、葡、荷等国,有目的地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发展工商业,传播西方文化,将报刊移植到世界各地。只是在这个时候,新闻传播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正如哈贝马斯(J.Habermas)所说,直到17世纪末社会才具备让大众知晓信息的条件,“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新闻。”18-19世纪,现代报刊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完成了起源的全过程。
在这里,德国中世纪的印刷新闻纸是最初的源头,16世纪三个欧洲商业民族在全球的贸易是一个不可超越的历史过渡,最后才发生以英国为主的将现代新闻传播业移植到世界各个角落的文化传播过程。
七,西方报刊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西方国家的新闻传播史虽然各有自身的文化传统和发展特点,但是多数国家报刊发展的历史,都经历了较为明显的依次发展的三个阶段。特别是对后两个阶段转换的考察,尤为重要。
  1,封建集权制下的“官报时期”。现代报刊出现于欧洲中世纪末期,因而在报刊诞生的时候,便受到王权的直接控制,或直接由政府部门创办报刊(例如1665年时的英国、1702年时的俄国),或者特许少数王权信任的出版商出版报刊(例如1631年时的法国),对报刊内容实行书报检查;同时严格查禁其他非官方的出版物。在殖民地,则由殖民当局代表王权行使书报检查。这个时期封建王朝对报刊内容的检查,主要是禁止报道和讨论与本国政治相关的问题,禁止对官员的批评(任何批评,即使的是真实的,均被视为诽谤),禁止一些当时宗教道德不允许报道的内容,而对于外国政治新闻,只要不涉及本国政治,一般允许报道。
  2,新闻自由条件下的“党报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包括临近革命前夕的短暂时间)和革命成功以后的一段或长或短的时期,由于国家的基本政治体制、许多具体政策尚未确定,各阶级和各利益群体都要为自身赢得更多的革命果实而进行宣传活动。在结社自由和新闻自由的条件下,人们的热情集中在政治问题上,政党活动极为频繁。在这种情况下,政党报刊成为报刊的主体,即使是商业性的报刊,也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投入到各自选择的政治宣传和讨论中。这种情况的典型国家是美国(独立战争至19世纪中叶,大约60年),其他西方国家的党报时期与商业报刊时期,有时存在一个较为长久的并存期。
  3,“商业报刊时期”(又称自由报刊时期)。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大规模地出现廉价的大众化的报刊,是商业报刊时期到来的标志。此前的报刊属于党报时期,此后或者很快进入商业报刊时期(例如美国),或者从党报时期的发展顶点走下来,逐渐转向商业报刊时期。此前,报刊主要被看作一种事业;此后,报刊主要被看作一种产业。现在,西方国家的大众媒介(包括后来出现的广播和电视)业已经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高回报产业,新闻传播业的跨国性经营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八,电子媒介以几何级数的发展
  1844年5月24日,华盛顿-巴尔的摩之间的电报线路开通,创造了令人自身感到惊异的东西,在较长的距离之间,信息可以瞬间传递。1847年底,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著的《共产党宣言》,将电报的发明列入资产阶级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之内。19世纪中叶,欧洲与美洲(包括南美)间铺设了海底电缆。通讯社开始利用电报传递重要新闻。1862年,电报首次用于战时随身的新闻传递。
  1876年,电话首先在美国出现。仅仅由于英国邮政部门的总工程师认为他们有的是邮差,不需要电话,认识的差距使得英国十年后才开始发展电话。
  也是在19世纪,真实图象的记录和传播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822年,法国拍出了第一张静物照片,1839年照相术公之于世,得到不断的改进,推广速度较快,于1853年用于战地新闻采访。1895年法国首次出现真实再现活动影像的技术电影,并很快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
  以上19世纪的发明,为20世纪电子媒介的快速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提供了观念准备。
  1920年11月,美国匹茨堡的KDKA电台的播音,标志着世界上出现了一种新的面向社会的大众媒介----无线广播电台。几年内,广播技术遍及世界各主要国家。既然声音可以跨越空间传播,图象可不可以?从20年代末到30年代,世界主要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苏联,都在研究无线电视。1936年德国的实验电视部分转播了柏林奥运会。现在一般把英国BBC电视台1936年11月播出节目,视为世界电视广播的开端。具体哪个算第一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20世纪30年代,在广播电台出现十几年内,电视技术就被推向社会了。只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断了电视的发展,使之在50年代初从新开始。然而,又是仅过了十几年,苏联和美国于1962年将通讯卫星送上天空,并成功地进行了卫星信号的洲际传播。
  计算机技术从60年代起,很快被运用于发展大众传播媒介,先是报刊和通讯社业务(编务和印务)的自动化控制,接着是数字化技术武装卫星广播和电视。如果将现代新闻传播的历史做一简单的年代分析,不难看出,20世纪之前的发展处于相当缓慢的算术级数,而20世纪内的电子大众传播媒介,其发展则是几何级数。
  1457年 第一张印刷新闻纸(纽伦堡)
1615年 第一张“真正的报纸”(法兰克福)
  1650年 第一张日报(莱比锡)
1835年 第一家通讯社(巴黎)
  1920年 第一家广播电台(匹茨堡)
1936年 第一家电视台(伦敦)
1962年 第一次卫星传播(欧美之间)
  显然,早期报刊的发展是相当缓慢的。其实,19世纪以前报刊对社会的影响力,除了政治动荡时期起些煽动作用外,远不及文学、哲学、自然科学那样巨大而深远,报刊在社会中处于文途末路地位。但是在20世纪,广播电视的出现和发展,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的影响力,由于无处不在、深入到家庭所有成员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今,全世界每天有近4亿份报纸在传播,全社会拥有20亿多架收音机和8亿多台电视机。21世纪世界新闻传播面临的情形是:无止境的传播技术创新、高度的商业化操作、全面的全球化趋势。
九,发展迅速但不成熟的网络新闻传播
  互联网被视为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这种媒体有一个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地方,即它并不是一种提供某种信息的媒体,而只是一种信息平台。个人、团体、传统大众媒介、权力组织,只要拥有一定的设备和技术,就可以上这个平台,看到别人的信息和发出自己的信息。它没有提供不同于其他媒体的内容,但是具备了将各种信息形态(图文、声音和活动图象)相互转换的能力(尽管目前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具有强大的同步交互传播的能力,以及全球性高时效的传播能力。然而,一种不能具备产业特征的交往手段,即使科技含量很高,在没有市场的支持下是难以发挥作用的。至少在当前,网络传播处于两难的境地:最先进的传播科技,但是不拥有规模化的市场。
  网络新闻传播具有相当的市场发展的可能性,世界上数千家传统媒介都上了“网”,但是除了个别上网媒介的体育部分外,多数只有投入,很少产出,无法形成商业规模。因特网是为了商业目而开发的,它的火爆也是由于指望得到巨额回报,现在形成用户群后却难以建立起消费市场。迫于竞争压力,上网媒介又不得不投入巨大的资金和人力,维护系统,升级换代。投资网络是否有出路,利润何在?首先要考虑的是生存问题。然而日益庞大的网络用户群(它的特点又是游移的,难以全面控制)却永远是一个诱惑,不断驱动着人们要解决这方面的困难,对此炒作得很热闹,尚没有看到成功的地平线。一个以免费吸引用户的传播平台,能够成为21世纪新闻传播业的新的形式吗?这需要持续的诱人动力,以保证新闻源长久地与网络结缘。
  基于历史经验,在法律确立信息自由流通的前提下,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实行某种形式的新闻政策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需要综合考察其政治历史传统、经济形态、公众和领袖人物的民主政治素养等等。历史上一些发展中国家新闻传播业的情形,有的似乎超前了些;现实中似乎滞后的多一些。从最近数百年新闻政策发展变化的历史看,实现自由的信息流通的政策是不可逆转的。也许会有不同看法,那么我们共同研究世界新闻传播史,更多地领会这个世界已经须臾不可缺少的行业走过的历程,讨论中一定会有更好的理解。

二战后至今的法国新闻业
法国的新闻媒体,“是西方各国中……最年轻的媒体”ƒ。法国现在的所有报刊、电台、电视台绝大多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创办。
二战带给法国文化巨大的冲击。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法语为载体的法兰西文化面临严重的危机——来自以美国为首的外界工业文化的攻击。20世纪美国成为世界文化中心之一,好莱坞电影的风靡,占据了法国电影市场,最重要的是美式英语已经成为全球通行的语言,法国语言除了在奥委会还有一席之地、仍以第一语言出现外,在普通情况下却很少用来交流了。美国的饮食也进军了巴黎,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随处可见,使法国这个“拥有365种奶酪的国家”处在了非常尴尬的境地。
而从18世纪以来就未曾安定过的法国,战后接受美国的经济援助,采取休养生息的策略。为了维护法国的文化影响力,政府不得不对法国文化采取操控,利用对外经济文化援助努力维系自己在世界舞台上的文化大国地位,“法国在对外文化政策上是不遗余力的”。而新闻业做为文化事业的一部分,法国政府未曾放弃过对其的控制。
战后的法国政府对报纸和广播电视长期实行二元政策。对报纸,法国政府历来推行多元主义原则,鼓励多钟报纸、多钟声音,鼓励报业之间展开竞争,但对广播电视,政府却反其道而行之。
1940年,德军攻占巴黎以后,当时法国的报刊要么投降,要么跟随维系傀儡政权。1944年夏,法国解放以后,以戴高乐将军为首的临时政府规定,凡在敌占区出版15天以上的报纸永远不准再出版,原先的报纸几乎全部关闭。所以,目前法国的各新闻媒介除个别报纸外,其历史最长的也不会超过63年(到2007年底)。
法国的广播电视自1944年法国解放以后,政府宣布接管所有广播设施,1945年又颁布法令,禁止私营的商业广播,电视台也同样如此。广播电视在长达35年时间里,虽然其体制有些微调,但始终由政府主控。直到1982年7月议会通过《视听通信法》,允许开办民营电台,1985年政府又宣布开放商业电视,1986年希拉克当选法国总统,再次修改法律,通过《传播自由法》,政府不再掌控新闻业,允许商业性广播电视自由发展。当时政府所掌握的电视一台、二台、三台、四台、五台、六台全部转型,一台、五台、六台公开招标转让给法国大公司,二台、三台、四台转为公共频道。至此确立了公私并举的双轨制运作模式。
目前,法国闻名于世的新闻机构是法新社和威望迪公司。此外,有250家日报,6家电视台(即电视一台、五台、六台为私营,二台、三台、四台为公营),另有1000家左右电台。

  德国新闻史笔记
  一、简单的德国史
  公元843-919年,路易之后的加洛林王朝
  919-1024年,萨克森王朝
  962年起获得“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国号
  此后这个国号下德国经历三四个王朝的更迭,并不是一个实在的“国家”。最后退位的皇帝来自哈布斯堡王朝。
  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年),只是名义上的“国家”,由3000多个邦国组成(16世纪骑士起义失败后减少到300多个,拿破仑占领后减少到30多个),没有统一的军队、没有预算,皇帝由7个选帝侯国选举产生。因而“德国”实际上是个极为松散的以语言和邦国间政治依附为纽带的“国家”。
  1806-1871年,德意志联邦(一种松散的“国家”政体,只有象征政体的联邦议会,后期实际上被普鲁士王国掌握)
  联邦的主要两个邦国:
  1701-1871年,普鲁士王国
  1254-1918年,奥匈帝国,1866年退出德联邦
  1871-1918年,德意志帝国
  1919-1933年,德意志魏玛共和国
  1933-1945年,法西斯德国(所谓“第三帝国”)
  1946-1990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
  1990年-今,统一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当代德国地图

  二、德国新闻史的特点
  1,落后的政治体制、分散而发达的地方新闻传播。现在德国的新闻业仍然呈现分散的特点。
  2,普鲁士新闻政策的特点:专制政体与形式上的新闻自由相结合,造成畸形的新闻业发展:从1840年起,在经济上逐步放宽新闻出版的限制,非政治类新闻传播基本不加限制,但是对政治异见的报刊和报人迫害不断。
  3,魏玛共和国时期开始真正自由的政党报刊时期,政党报刊蓬勃发展之时,突然被赤裸裸的法西斯专制替代。
  4,1945年以后,德国的新闻业几乎完全被摧毁。西德在战争的废墟上,依照西方民主体制重建新闻业。东德则按照苏联模式重建新闻业。1990年德国统一后,东德依西德模式重组新闻业。

  三、简单的德国新闻史
  1,可提及的历史上的传媒
  1457年,世界上第一张印刷新闻纸
  1615年,世界上第一张“真正的”报纸
  1650年,世界上第一张日报
  以下是勉强可以提及的历史上有影响的报纸:
  1704年,普鲁士的民营报纸《福斯报》创刊
  1740年,普鲁士的民营报纸《施本纳报》创刊
  德意志联邦时期,最大的报纸《总汇报》(1798创办,巴伐利亚)
  《莱茵报》(1842-1843年)德国第一家民主主义报纸,马克思是后期的主编。
  第一家通讯社沃尔夫社(1849年)
  19世纪下半叶的报纸代表《法兰克福商报》(1856年创刊)
  19世纪末形成三个非政治的商业报团:摩塞、雪尔、乌尔斯坦因(老板均为犹太人),后来雪尔报团被霍治堡收购。
  1923年创办广播电台(公私合营)
  魏玛共和国两个最大的政党报刊集团:社会民主党报团、共产党报团。
  1932年报纸共4703种。

  2,法西斯德国的新闻政策:
  1,将沃尔夫通讯社收归国有,变成德国通讯社,直接控制主要的新闻源。
  2,私营的广播电台全部收归国有,大力发展广播用于宣传民众效忠法西斯主义,以及对外宣传。
  3,封闭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的全部报刊,禁绝全部公开的反对意见。
  4,用暴力夺取犹太人的两个报团,只保留雅利安血统的霍治堡报团,使之急遽扩张,成为惟一的忠于纳粹党的民间报团,该报团最多时拥有报纸1600家。
  5,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机关报《人民观察报》成为主导报纸(主编罗森堡),还有政府宣传部长戈培尔的报纸《进攻报》也是主导报纸。

  3,二战后的德国新闻业
  二战后东德的主要报纸是德国统一社会党的机关报《新德意志报》(1946-1991年)
  西德在美、英、法军队1949年撤出后,实行完全的新闻自由制度,自然形成了以地方性为主发展传媒的传统特点。
  在分别建立州或州际的公营广播公司八个,然后各州的广播公司联合建立全国性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产权属于各州的广播公司共有。
  报纸以地方为主的传统占主导,只有很少的几家报纸在全国发行。
  1986年西德议会确认公营、民营广播电视体制并行。
  四、目前德国新闻业的格局
  1,报纸(日报总数2000多种,但是编辑部只有近400个,同时编辑1300多种地方日报)
  全国发行的报纸只有《世界报》30万、《图片报》430万、《法兰克福总汇报》35万、《南德意志报》40万。
  最大的地方报纸《西德意志总汇报》(110万)
  2,周刊,代表性的新闻周刊是《明镜》,发行量100万,每期350页。时事政治周刊是《明星》,发行量110万。
  世界报2003年4月22日
  图片报2004年4月13日头版新闻的标题
  左上角的头版头条:每周40小时的工作制度又回来了!该条右下角将“35”划了个×。
  该条右侧(头版二条)的标题新闻:他们真的做了:第一个克隆人(详见7版)。右上角为广告
  第二排左侧为报头:图片
  第二排假头条的标题新闻:联盟的强力前锋姆蓬扎(体育新闻,详见12版)
  第二排真头条的标题新闻:和当年的拉方丹一样(肩题):疯女人刺死基民盟主席(详见2版)
  新闻周刊《明镜》2004年4月10日出版186页

  3,通讯社,独大的是德国新闻社(DPA),1949年建立,报联社体制。
  4,广播电视,全国性的公营广播电台是广播一台、广播二台(均在美因茨)。全国性的公营电视台是电视一台(汉堡)、电视二台(美因茨) 。产权属于各州的公营广播公司共有。全国性的民营电视台是(Prosieben-SAT.1)普罗西本-卫星1台(美因茨)、卢森堡台(科隆)。
  5,传媒集团,普罗西本-卫星1台公司、施普林格出版集团、贝塔斯曼(Bertelsmann)集团、刚垮台的基希集团。


中国新闻传播史的古代新闻传播
1、唐代之前的传播媒介。①夏商周时期:木铎,用来宣达政令、进行采风的特殊媒介。其他传播媒介:甲骨(主要用于占卜和祭祀)、金石(帝王诏书和国家常法)。②汉代:邮驿制度的发展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条件。传播媒介:竹简和木简。(东汉时期“蔡侯纸”的出现)。③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布告:主要内容是皇帝...

方汉奇的中国新闻事业简史和中国新闻传播史有什么区别
方汉奇的中国新闻事业简史和中国新闻传播史虽然都是介绍中国新闻事业的书籍,但是它们的内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中国新闻事业简史》是一本较为简略的新闻事业史,它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简要介绍了中国新闻事业从近代到现代的发展历程,包括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机构等。该书重点突出了各个时期新闻事业...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主要分为几个阶段。
1. 唐代之前的传播媒介:- 夏商周时期,木铎被用作宣达政令和采风的特殊媒介。此外,甲骨用于占卜和祭祀,金石则承载帝王诏书和国家常法。- 汉代时,邮驿制度的发展为新闻传播提供了基础设施。当时的主要传播媒介包括竹简和木简,而东汉时期“蔡侯纸”的发明进一步推动了书写材料的发展。- 三国魏晋南北朝...

中国新闻传播史代表历史人物
中国新闻传播史上,众多历史人物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黄远生作为民国初年的三大名记者之一,以其撰写揭露军阀政府黑暗统治的通讯而备受读者青睐。他不仅提出了新闻记者应具备的“四能”(能想、能听、能跑、能写),而且身体力行,推动了新闻行业的进步。于右任在辛亥革命时期,以报刊活动家的身份活...

中国新闻传播史结构脉络和习题详解内容简介
《中国新闻传播史结构脉络和习题详解(新闻类)》是一部详尽探讨中国新闻传播史的学术著作,共分为16章,深入剖析了从古代到现代中国新闻传播的发展脉络。每一章节由三部分构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的理解。第一章至第十六章分别从不同历史时期出发,详细阐述了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中国近代报刊的...

中国新闻传播史--媒介社会学的视角内容提要
中国新闻传播史,以媒介社会学的独特视角深入剖析,其结构围绕传媒与社会的广阔背景展开。该书从传媒的普遍社会功能出发,详细探讨了中国传媒的历史演变过程,特别侧重于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功能分析。书中紧抓新闻工作的核心特性,深入剖析其对中国社会结构的维护作用,新闻事业在这里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它...

中国新闻传播史图书信息
《中国新闻传播史》是一本由方汉奇教授编著的权威性学术著作,ISBN为7300043569,共有530页,开本为小16开,封面形式为简装本,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日期为2004年2月1日。该书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是新闻专业学生及新闻爱好者了解中国新闻传播史的重要教材。第一章到...

中国新闻传播史对现代媒体环境下的媒体发展和社会影响有何启示,并举...
中国新闻传播史对现代媒体发展和社会影响有以下几个启示:1. 媒体的角色与责任:中国新闻传播史表明,媒体作为信息传递和舆论引导的重要角色,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社会责任。在现代媒体环境下,媒体应当承担推动社会进步、传递真实、平衡和有价值的信息,以及监督权力、维护公共利益的责任。例如,新媒体平台如...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史是统治阶级吗?
这种朝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的传播。【作用】唐人孙樵《经纬集》的《读开元杂报》一文中提到他在襄樊得到的数十部简明的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新闻史学界的多数学者认为它是一种类似于进奏院状之类的报纸,它说明中国开始有报纸的时间不会晚于唐玄宗开元...

中国新闻传播史图书信息(第二版)
总体而言,这套教材的出版能够较好地满足新时代新闻传播学教学发展的需要。在宏观上,教材帮助学生把握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其整体的框架;在微观上,教材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新闻传播学的实践业务知识有具体的了解。本套教材在质量和权威性上都经过严格筛选,确保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学习资源。

云浮市17112583193: 外国新闻传播史 - 搜狗百科
狄宣胆木: 在世界上最早的第一本新闻史著作是《德国新闻事业史》,作者是德国学者普尔兹.1845年,德国学者普尔兹的《德国新闻事业史》出版,标志着新闻学开始超越单纯业务研究的微观视野,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揭示新闻活动的客观规律.其意义在于从业务角度转向理论角度.

云浮市17112583193: 吉林财经大学什么专业最好 -
狄宣胆木: 1、吉林财经大学是吉林省重点大学,是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建设的学校.当然是财经税务类专业最好.2、吉林财经大学较好专业包括:税务、工商管理、日语、会计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日语、税务、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类、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劳动与社会保障、新闻学.

云浮市17112583193: 学习外国新闻传播史对我国新闻事业有哪些启示 -
狄宣胆木: 从外国的新闻传播史中我们学到值得我国新闻事业学习的是新闻自由,媒体独立.中国的媒体独立性远不如外国,这就导致了媒体说实话的程度,信息的透明度.新闻的生命是真实,只有媒体说真话,才能让新闻起到它传递信息,解答疑惑,引导舆论,监督政府的作用.

云浮市17112583193: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研究生考试参考书目是什么 -
狄宣胆木: 新闻传播史论的考试范围是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 参考书目是:1、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版2、张昆:《中外新闻传播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版3、程世寿、刘 洁:...

云浮市17112583193: 新闻传播媒介发展的六个阶段 -
狄宣胆木: 亲身传播时代、口头语言时代、书写时代、印刷时代、大众传播时代、网络传播时代.

云浮市17112583193: 世界上最早的新闻导语作者是谁? -
狄宣胆木: 在世界上最早的第一本新闻学著作是德国的1845年《德国新闻事业史》作者是德国学者普尔兹1845年,德国学者普尔兹的《德国新闻事业史》出版,标志着新闻学开始超越单纯业务研究的微观视野,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揭示新闻活动的客观规律.其意义在于从业务角度转向理论角度.

云浮市17112583193: 报纸有哪些特点? -
狄宣胆木: 报纸的特点: 1、可随时阅读,不受时间限制,不会如电视或电台节目般错过指定时间报导的讯息; 2、互相传阅,读者人数可以是印刷数的几倍; 3、即使阅读或理解能力较低的人,亦可相应多耗时间, 吸收报章的讯息; 4、因特网崛起,网...

云浮市17112583193: 中西早期新闻理论著作有哪些? -
狄宣胆木: 普尔兹《德国新闻事业史》 哈德逊《美国报业史》 休曼《实用新闻学》 E.L.舒曼《实用新闻学》 李普曼《舆论学》 梁启超《时报发刊词》 郑贯公《论新闻纸之益》 姚公鹤《上海报业小史》 徐宝璜《新闻学》 任白涛 《综合新闻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