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张骞为什么要不辞辛苦地两次出使西域?

作者&投稿:傅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武帝时期,张骞为什么要不辞辛苦地两次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不是他个人的愿望,而是当时西汉王朝政治上的要求.
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张骞是汉中人,陈寿说是“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县)人”.建元年中为郎.此时正是汉武帝时期,国家强盛,但仍然受到北方强大的匈奴的威胁.为了摆脱匈奴的威胁,汉武帝想派使者去联络西域各国,特别是与匈奴有矛盾的大月氏(今苏联乌兹别克、塔吉克),共伐匈奴.为此,汉武帝“乃募能使者”. 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随行的人除堂邑父外,共有100多人.张骞这次出使,由于带有重大的政治目的,自然会受到匈奴的阻挠,会有各种艰险.

在汉代以前,西域对几乎所有中原人而言都是十分陌生的神秘地方.西汉初年的时候,人们逐渐从东西往来的行商的描述中了解到西域的一些情况,仍很有限.公元前138年,终于有一位中原勇士,率先向这块未知的地方发出挑战,他就是张骞(公元前195-114年). 张骞出使西域,不是他个人的愿望,而是当时西汉王朝政治上的要求.
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张骞是汉中人,陈寿说是“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县)人”.建元年中为郎.此时正是汉武帝时期,国家强盛,但仍然受到北方强大的匈奴的威胁.为了摆脱匈奴的威胁,汉武帝想派使者去联络西域各国,特别是与匈奴有矛盾的大月氏(今苏联乌兹别克、塔吉克),共伐匈奴.为此,汉武帝“乃募能使者”. 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随行的人除堂邑父外,共有100多人.张骞这次出使,由于带有重大的政治目的,自然会受到匈奴的阻挠,会有各种艰险.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张骞一行人出陇西(今甘肃临洮南)途径匈奴时,被匈奴抓获,扣留.扣压不是几天、几月,而是10年.匈奴人给他娶妻生子,想以此拴住张骞,老死匈奴.然而张骞“持汉切不失,”念念不忘身负的使命.在被扣押期间,他采取韬晦之计,使匈奴人放松警惕,放宽对他的监禁.这一计果然有效,张骞抓住一个机会和少数随从逃跑,“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国王早就想跟富饶的西汉交往,听说张骞来了,很高兴,问他:“你要到哪里去?”张骞答:“我要出使月氏,没想到中途匈奴人阻道.现在我逃出来了,希望国王派人送我去月氏.如果你这样做了,我回汉朝后告诉汉王,汉王定会用很多财物感谢你.”大宛国王满口答应,派人把张骞护送到康居,由康居转送大月氏,到大月氏以后,发现情况有变化.老国王被匈奴人杀害,立太子为王,征服了大夏.新国王认为,大月氏土地肥美,人民安居乐业,而且离汉朝太远,没有必要定要报复匈奴.张骞没辙,又从大月氏回大夏.远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张骞取道昆仑山北麓,青海柴达木盆地的羌族居住区回国.由于羌族被匈奴控制,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趁匈奴内乱逃回长安,历尽千辛万苦,前后用了十三年时间.出发时带着随从一百人,返回时,只剩甘父一人同行,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为了表彰张骞的功绩,汉武帝封他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
张骞这次出使,经历了许多国家,知道了西域的许多情况.他第一次以汉朝使者的身份,与西域的一些国家交往,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历史上称他的这次出使是“凿空(孔)”,意思是张骞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孔道.这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汉武帝要求的政治目的,但是通过他的旅行观察,却获得了有关西域各国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张骞把这些地理知识写成报告上奏汉武帝,后来司马迁即据此写成了(大宛列传),得以保存至今.这次出使西域,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由于张骞随军与匈奴作战有功,被汉武帝封为博望候.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张骞又向汉武帝报告:“大臣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悦:‘安得此?’大夏国人悦:‘吾贾人往市之身毒.身毒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士著,大与大夏同,而卑温暑热云.其人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汉西南.今身毒国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元寇.”
从这段话知道,张骞从地理方向及距离上首次作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测,即身毒(今印度)去蜀不远,如果从蜀身去身毒,再从身毒去大夏,则既无寇,路又直.汉武帝听了这番话很高兴,当即要张骞去办这件事.张骞从蜀郡、犍为郡派使者,分四路向西南进发.各路只行了一两千里便受阻,各地少数民族语言不通,缺乏交往,互相不了解,不让汉使通过.
张骞这次旅行虽然没有打通从西南去印度的通路,但已打听到在昆明西边千里之外,有一个乘象的滇越国(今云南腾冲一带),四川的商人常常到那里做生意.可见,从中国西南去印度的道路早就有了.这些地理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开拓西南地区打下了基础.同时也证明,张骞设想的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只是由于社会条件的局限,未能实现.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尽管张骞这次出使也没能立即与乌孙结成军事联盟,但双方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联系变得频繁而密切.乌孙回访使者一起到达长安,并把他们看到的中原王朝的繁荣在乌孙广为传讲.汉朝与乌孙之间农牧产品的交流蓬勃开展起来,最终确立了和亲关系.
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并获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带回长安.
张骞回国后升为大行,列于九卿.一年以后,这位功勋卓越的旅行探险家和外交家便去世了.不久,他派遗的副使也陪同各国使者来到长安,从此,中国通西域的道路完全打通.来往使者络绎不绝.为了纪念张骞通西域的功绩,“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候.”
张骞通西域的意义,不仅丰富了中国人的地理知识,扩大了中国人的地理视野,而且直接促进了中国和西方物质文化交流,中国精美的手工艺品,特别是丝绸、漆器、玉器、铜器传列西方,而西域的土产如苜蓿、葡萄、胡桃(核桃)、石榴、胡麻(芝麻)、胡豆(蚕豆)、胡瓜(黄瓜)、大蒜、胡萝卜,各种毛织品、毛皮、良马、骆驼、狮子、驼鸟等陆续传入中国.西方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杂技也传入中国,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从我国甘肃、新疆到今阿富汗、伊朗等地的陆路交通,即著名的“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在汉代以前,西域对几乎所有中原人而言都是十分陌生的神秘地方。西汉初年的时候,人们逐渐从东西往来的行商的描述中了解到西域的一些情况,仍很有限。公元前138年,终于有一位中原勇士,率先向这块未知的地方发出挑战,他就是张骞(公元前195-114年)。 张骞出使西域,不是他个人的愿望,而是当时西汉王朝政治上的要求。

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张骞是汉中人,陈寿说是“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县)人”。建元年中为郎。此时正是汉武帝时期,国家强盛,但仍然受到北方强大的匈奴的威胁。为了摆脱匈奴的威胁,汉武帝想派使者去联络西域各国,特别是与匈奴有矛盾的大月氏(今苏联乌兹别克、塔吉克),共伐匈奴。为此,汉武帝“乃募能使者”。 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随行的人除堂邑父外,共有100多人。张骞这次出使,由于带有重大的政治目的,自然会受到匈奴的阻挠,会有各种艰险。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张骞一行人出陇西(今甘肃临洮南)途径匈奴时,被匈奴抓获,扣留。扣压不是几天、几月,而是10年。匈奴人给他娶妻生子,想以此拴住张骞,老死匈奴。然而张骞“持汉切不失,”念念不忘身负的使命。在被扣押期间,他采取韬晦之计,使匈奴人放松警惕,放宽对他的监禁。这一计果然有效,张骞抓住一个机会和少数随从逃跑,“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国王早就想跟富饶的西汉交往,听说张骞来了,很高兴,问他:“你要到哪里去?”张骞答:“我要出使月氏,没想到中途匈奴人阻道。现在我逃出来了,希望国王派人送我去月氏。如果你这样做了,我回汉朝后告诉汉王,汉王定会用很多财物感谢你。”大宛国王满口答应,派人把张骞护送到康居,由康居转送大月氏,到大月氏以后,发现情况有变化。老国王被匈奴人杀害,立太子为王,征服了大夏。新国王认为,大月氏土地肥美,人民安居乐业,而且离汉朝太远,没有必要定要报复匈奴。张骞没辙,又从大月氏回大夏。远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张骞取道昆仑山北麓,青海柴达木盆地的羌族居住区回国。由于羌族被匈奴控制,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趁匈奴内乱逃回长安,历尽千辛万苦,前后用了十三年时间。出发时带着随从一百人,返回时,只剩甘父一人同行,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为了表彰张骞的功绩,汉武帝封他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

张骞这次出使,经历了许多国家,知道了西域的许多情况。他第一次以汉朝使者的身份,与西域的一些国家交往,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历史上称他的这次出使是“凿空(孔)”,意思是张骞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孔道。这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汉武帝要求的政治目的,但是通过他的旅行观察,却获得了有关西域各国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张骞把这些地理知识写成报告上奏汉武帝,后来司马迁即据此写成了(大宛列传),得以保存至今。这次出使西域,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由于张骞随军与匈奴作战有功,被汉武帝封为博望候。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张骞又向汉武帝报告:“大臣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悦:‘安得此?’大夏国人悦:‘吾贾人往市之身毒。身毒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士著,大与大夏同,而卑温暑热云。其人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汉西南。今身毒国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元寇。”

从这段话知道,张骞从地理方向及距离上首次作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测,即身毒(今印度)去蜀不远,如果从蜀身去身毒,再从身毒去大夏,则既无寇,路又直。汉武帝听了这番话很高兴,当即要张骞去办这件事。张骞从蜀郡、犍为郡派使者,分四路向西南进发。各路只行了一两千里便受阻,各地少数民族语言不通,缺乏交往,互相不了解,不让汉使通过。

张骞这次旅行虽然没有打通从西南去印度的通路,但已打听到在昆明西边千里之外,有一个乘象的滇越国(今云南腾冲一带),四川的商人常常到那里做生意。可见,从中国西南去印度的道路早就有了。这些地理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开拓西南地区打下了基础。同时也证明,张骞设想的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只是由于社会条件的局限,未能实现。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尽管张骞这次出使也没能立即与乌孙结成军事联盟,但双方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联系变得频繁而密切。乌孙回访使者一起到达长安,并把他们看到的中原王朝的繁荣在乌孙广为传讲。汉朝与乌孙之间农牧产品的交流蓬勃开展起来,最终确立了和亲关系。

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并获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带回长安。

张骞回国后升为大行,列于九卿。一年以后,这位功勋卓越的旅行探险家和外交家便去世了。不久,他派遗的副使也陪同各国使者来到长安,从此,中国通西域的道路完全打通。来往使者络绎不绝。为了纪念张骞通西域的功绩,“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候。”

张骞通西域的意义,不仅丰富了中国人的地理知识,扩大了中国人的地理视野,而且直接促进了中国和西方物质文化交流,中国精美的手工艺品,特别是丝绸、漆器、玉器、铜器传列西方,而西域的土产如苜蓿、葡萄、胡桃(核桃)、石榴、胡麻(芝麻)、胡豆(蚕豆)、胡瓜(黄瓜)、大蒜、胡萝卜,各种毛织品、毛皮、良马、骆驼、狮子、驼鸟等陆续传入中国。西方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杂技也传入中国,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从我国甘肃、新疆到今阿富汗、伊朗等地的陆路交通,即著名的“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目的/原因】:

1. 一雪前耻:

汉初四朝,皆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至武帝时,国力充沛,极欲讨伐匈奴,一雪数十年来和亲的耻辱。

2. 牵制匈奴:

汉武帝为实行东西夹击匈奴的战略,先后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第一次出使,是希望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第二次出使,是希望说服乌孙等西域国家与汉联盟,进一步打击匈奴,以断匈奴的右臂,这是以夷制夷之方法。
【张骞出使西域之影响】:
1.了解西域:

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历尽艰险,获得了大量的西域资料,深入了解西域各国的政治民情,山川形势,有利於以后对西域的用兵及经营。

2.传汉声威:

张骞出使西域,传播汉朝声威於西域,使西域各国纷纷遣使与汉订交,发展了汉与西域的关系。

3.开辟交通:

自张骞出使西域起,中国与西域的交通孔道,得以逐渐沟通,汉与西域的来往渐趋频繁。

4.文化交流:

自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的汗血马、乐器、乐典等传入中国。印度的佛教哲学与艺术、希腊的雕刻美术等,亦辗转传入中国,葡萄、石榴、胡桃、胡麻、胡豆、胡瓜等也移植中土。而中国的丝织品、铁器及冶铸、凿井等技术,也相继传入西域,中外文化交通逐渐开展。

是因为汉武帝让他去,他不得不去

因为他在西域太久了想念了


张骞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贡献?
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蜀(今四川...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20字左右。
汉武帝时,张骞担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

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责献丝绸之路的故事
公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张骞乘机脱身回到长安。张骞出使时带着100多人,历经13年后,只剩下他和堂邑父两个人回来。这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原来的目的,但对于西域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为汉朝开辟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张骞回来以后,向武帝报告了西域的情况。这就是《汉书·西域传...

张骞的故事
一分钟了解张骞

为什么说张骞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公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张骞乘机脱身回到长安。张骞出使时带着100多人,历经13年后,只剩下他和堂邑父两个人回来。这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原来的目的,但对于西域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为汉朝开辟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张骞回来以后,向武帝报告了西域的情况。这就...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是想联合西域各国共同抗击匈奴。当时匈奴控制着西域的大部分地区,汉王朝通西域的路线也受匈奴控制,行进非常艰难,途中还被匈奴抓住。到西域后,西域各国有的不敢得罪匈奴,还有的如大月氏等国在匈奴的压迫下迁往别处,不再想和匈奴发生战争。所以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原因是什么
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

张骞出使西域为什么叫张骞凿空
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 "西域"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西汉时期,狭义的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今甘肃敦煌西)以西,葱岭(帕米尔高原)以东,昆仑山以北,巴尔喀什湖...

张骞出使西域故事简述
张骞出使西域故事简述 汉武帝建元年(公元前140),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出陇内西,经容匈奴,被俘,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张骞通西域的原因过程结果
张骞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各国的情况。他说:“我在大夏看见邛山(在今四川省,邛音qióng)出产的竹杖和蜀地(今四川成都)出产的细布。当地的人说这些东西是商人从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贩来的。”他认为既然天竺可以买到蜀地的东西,一定离开蜀地不远。汉武帝就派张骞为使者,带着礼物从蜀地...

蝶山区18370034585: 汉武帝时期,张骞为什么要不辞辛苦地两次出使西域 -
市京奥诺: 张骞出使西域,不是他个人的愿望,而是当时西汉王朝政治上的要求. 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张骞是汉中人,陈寿说是“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县)人”.建元年中为郎.此时正是汉武帝时期,国家强盛,但仍然受到北方强大的匈奴的威胁.为了摆脱匈奴的威胁,汉武帝想派使者去联络西域各国,特别是与匈奴有矛盾的大月氏(今苏联乌兹别克、塔吉克),共伐匈奴.为此,汉武帝“乃募能使者”. 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随行的人除堂邑父外,共有100多人.张骞这次出使,由于带有重大的政治目的,自然会受到匈奴的阻挠,会有各种艰险.

蝶山区18370034585: 汉武帝为什么要张骞出使西域?
市京奥诺: 以上的两位回答的不够准确.当时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确是为了联系别的国家夹击匈奴,但要联系的是是月氏国而不是大宛国.因为月氏国被匈奴攻打过,不但国王被杀,整个月氏国都被迫迁移以躲避匈奴.可以说月氏国与匈奴有血海深仇. 不过当时的月氏女王并没有同意张骞的意见,但却同汉朝进行了商品交易.客观上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当时汉朝同西域在商贸和文化上的交流.

蝶山区18370034585: 张骞为何开辟丝绸之路
市京奥诺: 沟通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 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但他信心...

蝶山区18370034585: 什么是张骞精神? -
市京奥诺: 张骞精神,指敢于冒险,不畏艰难,不怕吃苦,百折不挠,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精神和不辱使命的民族气节以及诚实、厚道、正义、求实的作风.张骞精神解读 张骞作为那个时代第一个走向世界的中国人,有着非同寻常的胆识和魄力.他代表...

蝶山区18370034585: ...“厚赂乌孙,招以东居故地”,“以断匈奴右臂”.却正好乌孙发生内乱,又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   材料二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最重要的目的... -
市京奥诺:[答案] (1)依据材料“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可以得出条件一是汉武帝的支持;依据材料“西汉王朝迫切希望与西域大月氏等国建立联盟,共同攻打匈奴”可以得出条件二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的战略需要;依据材料“期间历经千...

蝶山区18370034585: 张骞出塞有什么历史意义
市京奥诺: 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恐怕是汉武帝所始料不及的.因而,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蝶山区18370034585: 张骞出使西域的短故事 -
市京奥诺: 张骞出使西域 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蝶山区18370034585: 张骞为什么是丝绸之路最大贡献的人 -
市京奥诺: 为开通丝绸之路做出最大贡献的是:张骞 ,西汉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县)人,汉武帝时期著名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约公元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县(今陕西省城固县)人,汉代杰出的探险家、外交家,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贡献.开拓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并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汉武帝以军功封博望侯.公元前139年,由匈奴人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从陇西出发,中途被匈奴扣十年,并娶妻生子.公元前114年张骞病逝于长安,归葬故里.

蝶山区18370034585: 张骞通西域是为了抵御哪个少数民族进犯? -
市京奥诺: 匈奴汉武帝时期,悬赏征募使者出使月氏,希望可联合月氏夹击匈奴,张骞应募.张骞在途中经过匈奴时被扣押了十余年,后乘匈奴迁徙之机,逃亡到月氏.当时月氏已无意向匈奴复仇,张骞在月氏居留年余,不得要领,只得返回汉朝.但他不敢再走原路,改走其他路,却又被匈奴所俘.第二年匈奴发生内乱,张骞乘机逃走,终于在元朔三年(前125年)返回到长安.由于张骞所经过的地方都是汉人没有到过的地方,历史上称之为“张骞凿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