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帝朱元璋杀胡惟庸之谜,冤案的背后是皇帝一手操控?

作者&投稿:夕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胡惟庸案作为明朝 历史 一件重大的冤案,在 历史 研究领域也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围绕它展开的种种讨论莫衷一是,许多 历史 专家对胡惟庸是否造反这一问题提出了质疑。

无论质疑与讨论如何展开,始终都无法脱离朱元璋的影响,实际上,胡惟庸案的背后隐含着君臣关系的复杂现象。

胡惟庸自朱元璋早期起义时便跟随他四处征战,早期的朱元璋集团除了胡惟庸之外还有徐达、常遇春、李善长等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开国功臣但同时也被卷入胡惟庸案中。

胡惟庸在朱元璋手下曾担任元帅府奏差、宁国主簿、知县、太常少卿等职,这些职务大多是处理公务文案,此时的胡惟庸鲜少有机会接触中央权力,显然他并不得到朱元璋的重视。

即便在不被重用的情况下,胡惟庸仍兢兢业业地处理好每处职位的公务,他在基层中不断积攒,丰满自己的羽翼,终于他等来了一次至关重要的机会。

吴元年,在同乡李善长的推荐下,胡惟庸升任太常寺少卿正式成为一名朝廷中央官员。

此后,胡惟庸似乎掌握了升官的诀窍,他的仕途之路一片光明,几年之后,又升任至中书省参知政事,跻身于权力中枢机关内。

四年正月,胡惟庸迎来了事业巅峰,随着左丞相李善长休致,右丞相徐达由于长期在外征战身体条件恶化,朱元璋命汪广洋为右丞相。

但汪广洋整日沉醉于花天酒地的生活中,无心理会政事,朱元璋一气之下将他贬为参知政事,这样一来,右丞相的位置又空出来了。胡惟庸似乎察觉到这是扭转时局的大好机会,他使尽浑身解数处处逢迎朱元璋。

据史料记载 “晨昏举止便辟,即上所问,能强记专对,少所遗,上遂大幸爱之”, 朱元璋将他的八面玲珑都看在眼中,当年七月便提拔他为右丞相,不久又升任为左丞相。

此后,胡惟庸开始独揽大权,虽然后期汪广洋被调回京中,但位居胡惟庸之下,丝毫无法捍卫胡惟庸专权之势。

胡惟庸升任左丞相后,他的勃勃野心再也无法掩藏,在利欲熏心之下,他开始结党营私、组织与他交好的官员用尽手段排除异己。

他始终记念着自己是依靠与李善长的同乡关系才得以开启人生仕途,于是便开始充分利用身边的同乡关系。

他利用这层乡土关系巴结来自淮西的有功之臣,这些人合成为一个集体, 历史 上称之为淮西勋贵集团。

为维持自己与开国功臣之间的关系,他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李善长的侄子,还力图拉拢徐达,但徐达鄙视其为人,避之不睬。

对于不是出自淮西的官员,胡惟庸只要判断其对自己有益也会与之交好,由此,胡惟庸党派逐渐扩大。 胡惟庸不仅善结交党羽并且贪污了大笔军事资金,私下还会收受各类贿赂。

据李善长家奴后来揭发,胡惟庸为报答李善长的举荐私下赠予黄金三百两以谢之,当时仍在地方任职的胡惟庸可以轻易赠予巨额黄金,可见他从以前开始为官便不清廉。

当时国家战事频发,国库空虚,文官只能靠收取田租来作为俸禄,胡惟庸显然收取了更多田租来填补自己的腰包而置穷苦百姓不顾。

胡惟庸升任左丞相后,投靠他的官员便更多了,众人为升官升职带着大笔的金银财宝来拜访胡惟庸的府邸,胡惟庸尽心收下也会应许他们一份仕途。

但胡惟庸的野心并未就此止步,反而愈加膨胀,所有外臣上报的奏折都要他先批阅,凡是威胁到他的地位的官员无一幸免,甚至“僭用黄罗帐幔,饰以金龙凤文”,代表皇家地位的金龙图腾竟出现在臣子身上。

胡惟庸在权力的蒙陛下,失去了理性,在他沉醉其中之时,朱元璋将他的举动尽收眼底。

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已展开了一系列动作。

首先,朱元璋下令撤销兴中书省,将地方行政、司法、军事等大权全部集中到中央,为防止中书省权力过大,朱元璋又下令削弱中书省的权力。

一方面他确定了左右丞相的官职地位,同时取消了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官职,此时,随着右丞相丁玉带兵出征,朝廷内实际掌握大权的只剩胡惟庸一人。

但朱元璋并未就此停止,他下令“奏事毋关白中书省”,彻底架空中书省的权力并断绝其与六部之间的关系。

胡惟庸一时间陷入紧张与慌乱之中,依照这个形势进行下去,中书省不久就将被撤销,那么丞相一职也面临废除,那么胡惟庸的权力也会在一夜之间倾颓,于是,胡惟庸开始与陈宁等人密谋造反。

胡惟庸派人在外征集兵马、笼络宫中禁士的心并偷阅军事机密,他还想拉拢李善长与他共同谋反但遭到了拒绝。万事俱备只差造反的契机,恰巧此时,胡惟庸的儿子在闹市中御马狂奔不巧撞在一辆马车上,身受重伤,不久便过世了。

胡惟庸爱子心切,一怒之下便杀了御车的马夫。朱元璋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他早已对胡惟庸的种种作为感到不满,一气之下要求胡惟庸杀人偿命。

胡惟庸意识到大祸临头只好开始实施谋反的计划,眼看一场皇庭内斗即将爆发。

不料此时恰逢占城使臣来朝拜访,但中书省并未引见欢迎,这件事被告发到朱元璋处,胡惟庸只好自觉谢罪。

这件事在中书省内不断推诿迟迟未得到结果,朱元璋在愤怒之下将胡惟庸、汪广洋等人关入监狱,要求严加审问。

众人看到胡惟庸草草下台,为保自身开始告发胡惟庸等人意图谋反的行为,胡惟庸的罪状被逐一状告,朱元璋最终下旨处死胡惟庸,余党也被连坐处决。

在下令处死胡惟庸的同时,朱元璋下令撤销中书省,废除丞相,将大权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自此,中国 历史 上最后一任宰相也就此谢幕。

胡惟庸是否真有谋反之举,这个问题仍有待考证,但据史料记载,胡惟庸下狱前的种种行为并不利于他实施谋反计划:如果胡惟庸决心谋反,他应及时离开京城,尽可能远离朱元璋的眼线,但他一直都在中书省处理公务,其妻儿也没有离开京城;

其次,胡惟庸并没有权力调动军队,且当时的军队主力都投入到抗击倭寇的战争中,以胡惟庸的机敏,他肯定能够察觉到仅凭目前的兵力并不利于谋反。

有关胡惟庸谋反的证据隐含了多处矛盾,这些被记载的“罪证”很有可能是编造的伪证,李善长的死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猜想。

胡惟庸死后,有关胡惟庸罪证的搜集仍没有结束。

有人举报胡惟庸曾致信给元肆君,请求他出兵作外应,帮胡惟庸送信的人竟是当初元朝被俘的旧臣封绩。

封绩曾被将军蓝玉捕获但在李善长的授意之下才幸免遇难,封绩送信一事败露后,李善长也受到牵连,在李善长的地位岌岌可危之时,又不幸遇到了难事。

李善长为建设房屋向汤和借了三百名士卒,这件事却被汤和上奏给朱元璋认定他为私自集结军队,此时的李善长一心只想安心养老,早已退居朝堂之外,他在不知晓此事的情况下又为被判罚的丁斌求情。

李善长的种种行为加大了朱元璋的怀疑同时也激怒了朱元璋,朱元璋下令将李善长一并关押。

通过审问丁斌得知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曾与胡惟庸交往频繁,李存义被捕后又交代李善长知晓胡惟庸的谋反意图且胡惟庸曾鼓动李善长与他一同谋反,朱元璋在知晓这些事情后下令诛杀李善长。

朱元璋为加强权力的集中仍不放松警惕。十年以后,胡惟庸案的风波似乎得已平息,但没想到新一轮风波竟围绕年近八十的李善长展开。

李善长作为明朝早期的开国功臣颇受朱元璋重视,朱元璋曾授予李善长铁券,可免二死,但在权力不稳固的情况下,朱元璋会采取所有手段铲除对自己的权力产生威胁的人。

种种证据指明李善长并无谋反意图,朱元璋坐拥江山几十年自然也能知晓这是一起冤案,那么他为何还会处死李善长。

自胡惟庸案之后,共有三万余人被牵连,这些人的结局都是走向刑场,此外朱元璋还处死三任丞相,即便李善长年事已高且早已退出权力中心,但朱元璋还是决心除掉曾经的盟友,朱元璋这些手段无非是想实现垄断皇纲。

在目睹元末宰相专权所造成的惨剧后,朱元璋为避免此事再上演不得不时刻调整政策以防止权力的偏移。

眼看自己年事已高,儿子朱标也稳坐太子之位,为保证太子继位后朝野归顺,他必须为太子铲除所有威胁,也是为明朝的未来谋得一份长远的安宁。




历代权臣的结局
一般都逃脱不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结局。所谓功高震主、财大欺主、权大压主(怡亲王允祥可谓生荣死哀至极,故除外)商鞅被车裂、文种、韩信、萧何,王莽、董卓不得好死,长孙无忌被赐死、秦绘、严嵩被处死,朱元璋杀开国功臣,胡怀庸、刘伯温、徐达。

陪朱元璋打天下的几十人被杀的仅剩4人,这4人都是谁
对于朱元璋大开杀戒,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就是他为继位者扫清障碍,永保大明江山。其实早在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颁布《洪武青花执壶铁榜文》,就对一些功臣的违法乱纪的行为提出严历指责。胡惟慵被杀后,朱元璋制作《臣戒录》,认为自已对这些大臣,平时待他们不薄,但是时间长了,他们就开始...

李善长传奇的一生:历史上真实的李善长故事与评价
而李善长的奴仆卢仲谦等人,也揭发李善长与胡惟 庸互赠财物,交结私语。罪名于是成立,说李善长身为功臣元勋、皇亲国戚,知道谋反的阴谋而不告发,怀疑观望,心怀两端,真是大逆不道。正巧这时有人报告星 象有异常变化,预示应当改换重臣应灾。于是李善长及其妻子、儿子、兄弟、子侄全家70多人都被诛杀。而吉安侯陆仲亨、...

朱元璋简介
1、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汉族。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后改名为“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2、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

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极高,为何却被儿子害了?_百度...
开国文臣”,更被刘伯温称赞为"当今文章第一"。但是晚年的宋濂差点被株连九族,还好皇后和太子朱标都为宋濂向朱元璋求情才免一死,但宋慎与宋濂的二儿子宋璲都被处死。当时胡惟庸案炒的人尽皆知,皇帝一怒之下将和此案有关的人统统杀光,而宋濂的子孙也被牵扯,因才导致宋濂一家被株连九族。

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76岁惨遭灭门七十余口,究竟是怎么回事?_百度...
李善长与胡惟庸交好,逐渐变成了一名贪官,胡惟庸案件牵连到他,因为胡惟庸跟李善长是亲家关系,所以李善长也免不了要遭罪。但朱没有动他,也放过了他的弟弟,原本朱元璋认为这是给足了李善长面子,李善长应该过来感谢一下自己,没想到李善长从始至终都没有提及这件事。后来的亲戚也被胡惟案牵连,李善长...

历史教给我们什么—别把自己当盘菜
相比范蠡和汤和,文种、徐达等人就太傻太天真,就连聪明、谦和如刘伯温也期望解放之后自己还能为江山社稷做点贡献,即使不争功,不求利,一心只为朝廷分忧,却还是无法令朱元璋放心,于是他利用了刘伯温与李善长等人的矛盾,放任胡惟佣下毒害死了刘伯温,让人无不扼腕。 幸而像朱元璋之流的极品太祖在中国历史上只是廖廖几人,...

明朝的重臣
俞通海、俞通源、俞通渊、胡大海、胡德济、栾凤、耿再成、张德胜、汪兴祖、赵德胜、桑世杰、刘成、茅成、杨国兴、胡深、孙兴祖、曹良臣、周显、常荣、张耀、濮英、于光、何文辉、徐司马、叶旺、马云、缪大亨、武德、蔡迁、陈文、王铭、宁正、袁义、金兴旺、费子贤、花茂、丁玉、郭云、王溥、陈遇、秦从龙...

《查票》最新txt全集下载
事也凑巧,这天下午,丞相胡惟慵为朱元璋在民间物色了一绝*子送进了宫。此时朱元璋正是‘猴子抓心’急不可耐,急于去新封的‘丽贵妃’寝宫品尝‘美味’呢?见马大脚纠缠不休,为脱身便接过奏章提笔御批。‘当‘准奏’的‘准’字刚落下一笔,他猛然想起开国功臣杀得也差不多了,也该手下留情了...

权与血—明帝国官场政治的txt全集下载地址
帝朱元璋为了巩固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大开杀戒,把开国元勋一网打尽。开国皇帝杀功臣, 一向是敏感话题。首先触及这一话题的是吴晗,1934年他在《燕京学报》上发表了《胡惟庸党案考》,广泛收集史料,进行严密细致的考证,把已经变得扑朔迷离的胡惟庸党案的真相揭示出来。他说:胡惟……...

丛台区15325312268: 明朝洪武四大案的历史?明朝洪武四大案的历史,可以告诉我么,偶吧
鞠景脑力: 空印案 应该说这确实是一个冤案,然而其影响之广,范围之大,实在罕见. 我们先说一下这个案件发生的时间,根据《刑法志》记载,此案发生在洪武十五年(1382),...

丛台区15325312268: 明朝之胡惟庸案 -
鞠景脑力: 明朝那些事儿18胡维庸案件<1>2006年09月28日 星期四 下午 01:52 他并不明白自己胜利的真正原因,不是他比刘基更强,而是因为朱元璋站在他的一边.朱元璋对于两大集团的斗争情况是很清楚的,他之...

丛台区15325312268: 明朝时期太祖朱元章为什么要废除丞为相一职? -
鞠景脑力:[答案] 明朝初年,继承元朝的制度,在中央设立三大府:中书省、大都督府和御史台.其中,中书省组织庞大,职权很大,以左、右... 更是一贯喜欢独揽大权的明太祖朱元璋所不能容忍的.特别是,最后一任丞相胡惟庸独断专权,"专生杀黜陟,以恣威福.内...

丛台区15325312268: 明朝哪一位皇帝废除了丞相制? -
鞠景脑力: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丛台区15325312268: 明朝四大案分别是哪四大案? -
鞠景脑力: 1.胡惟庸案 2.空印案 3.郭恒案 4.蓝玉案 具体请参照《明朝那些事儿》

丛台区15325312268: 明朝皇帝以欲加之罪处死的锦衣卫最高首领有哪些人 -
鞠景脑力:[答案] 第一任指挥使在历史上没有明文记载,不过有锦衣卫指挥使名分的第一人是毛骧,毛骧制造了胡惟庸死后的牵连大案,最后自己也被朱元璋为了平息众怒而杀头.第二任是蒋瓛,历史上蓝玉谋反的罪证就是他秘密禀告朱元璋的,蓝玉案...

丛台区15325312268: 明朝姓李的丞相? -
鞠景脑力: 其他回答:是内阁首辅,叫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

丛台区15325312268: 明朝开国元勋中哪一位得以寿终正寝 -
鞠景脑力: 明朝开国元勋中汤和得以寿终正寝.汤和,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字鼎臣,濠州(今安徽凤阳)人.为人谨慎,沉敏多智.元至正十二年(1352),参加郭子兴起义军﹐授千户.次年归属朱元璋.在渡长江﹑占集庆(今南京)﹑取镇江(今属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