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场》:关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

作者&投稿:曲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生死场》这本书收录了萧红的中篇小说《生死场》、戏剧、诗歌和写给萧军的信件。

而《生死场》这部中篇小说为本书的经典之作,包括十七章,是萧红的成名作,小说创作于1934年9月,鲁迅为其作序,是鲁迅所编“奴隶丛书”之一。

在本部小说中,萧红用其细腻而悲悯的文字,描写北方农村农民苦难深重的生活,尤其是女性的悲惨命运。

一、关于“生”

无论是生存、还是生活、抑或是生命,都是那样的艰难。

老王婆家因为没钱交地租,把她家耕种的老马卖进了屠宰场,得到的三张票子,只够交一亩的地租。她家因老马的存在,每年可以种卖收麦,而老马的离开,她家也停止了此项农作。丈夫赵三为了他们的生活,开始带儿子平儿进城卖鸡笼,鸡笼卖的越多,赵三的心里越发高兴,晚上不停编鸡笼。而平儿也因为和父亲进城卖鸡笼,目睹并稍微体验城里的生活,小小的心灵对城里生活充满了向往。等家家把鸡笼备全之后,家里堆放的鸡笼反而让赵三生气,生活似乎又回到了原样。

金枝在少女懵懂的年纪,和邻居成业相好,因为怀孕,与成业结婚,可好景不长,美好的爱情灰飞烟灭,成业因生活的压力、因孩子的吵闹对金枝发火,一气之下,摔死了孩子。两人自此分开,后来,金枝进城寻活路,可生活很不顺,城里的生存技能她无法适应,想出家当尼姑,可她想出家的那家庙庵早已空了。

二、关于“死”

有的人向往死亡是为了解脱,而有的人准备去死是为了逃避,还有的人死亡却因被人陷害。更多的人,对死亡充满畏惧,即使生活再艰难、再艰辛,也要活下去,也要在死亡线边缘做最后的挣扎。

村里的月英,是打鱼村最漂亮的女人,给全村人的印象是性情温和。结婚后,她患了瘫病,起初丈夫为她请神、烧香,跑到土地庙前索药,可她的病就是不见好。以后她的丈夫的觉得尽到责任,加上月英的病越来越严重,她的丈夫非常伤心,和她争吵,后来干脆不管她。她每天坐着,宛如一个活死人,模样可怕,环境常人无法想象,最后在痛苦悲惨中去世。

王婆因当土匪的儿子被枪毙,自己也准备服毒自杀,在所有人等待她告别尘世的时候,她奇迹般的活了过来,她在鬼门关前走了一回。

因日本鬼子进村,二里半的妻子和儿子被杀害,还有很多的村民被杀害,村民们每天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

三、关于“家畜”

家畜,作为农民生活的一部分,每当与主人分别或者离开,彼此都会很难过、很不舍。对于主人来说甚至会失魂落魄。

小说中对于家畜的描写,真实而质朴,生动而感人。

老王婆把马卖进屠宰场后,哭着回家,两只袖子完全湿透,像送葬归来一般。

二里半家的羊,真是扰动了二里半的心弦,起初以为羊被偷了,心急如焚的寻羊,后来羊找到了。二里半去参加革命的前夜,准备杀死此羊,可老羊看到它,走到他身边,在他的腿间瘙痒,他许久许久地抚摸羊头,感到十分羞愧。出发时,老羊跟在他身后,他没办法,嘱托给了邻居。二里半的手,在羊毛上惜别,他流泪的手,最后一刻摸着羊毛。

四、关于“生产”

恶劣的环境、简单的器具、痛苦的等待所有的一切在进行着,对于女人来说,生产的日子  ,就是受刑的日子。

五姑姑的姐姐生产时,受尽了折磨与痛苦,当时身边若有毒药,她会吐下去。

金枝也是如此,生产时尝尽所有痛苦,十几天后便在院中忙碌。

二里半的妻子在生产时骂着自己的丈夫没心肝。

随着村里一个个小孩的出生,不知谁家的猪也在生产,牛也在生产。

在旧社会的农村,人和动物一样忙着生......

五、关于“抗日”

他们不懂什么真正的救国,潜意识中认为自己的家园遭到破坏,就应该出力来阻止、行动来抗争。

小小的村庄,  在日本鬼子未来之前,贫穷而安静,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可自从日本鬼子进村以后,这里的土地、这里的人们遭到了迫害。

整个村庄弥漫着恐怖的气息,村里的政治生活开始活跃,男人们自发聚在一起开会出谋划策,为家乡的抗日活动尽一份力量、在不停地奔走呼号。


萧红的《生死场》,人们忙着生,忙着死
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忙着千篇一律的单调,周而复始。金枝不懂得什么是爱情,也不懂得反抗,甚至搞不清自己在做什么的时候,她怀孕了。而后面对的就是母亲和全村人的鄙夷。婚后她的生活并不美好,她渐渐和所有家庭妇女一样爱唠叨,爱发疯,而她男人也和婚前判若两人,生活所迫,他...

《生死场》读后有感
这渐次熄灭的万家灯火,像幽灵踩着的凌乱脚步。人间一片漆黑,只有悲悯的月亮发出凄冷的光。寒冷的哈尔滨城中有一个生死场,生死场的背后是一片乱坟岗。这里充满了对生的坚强,对死的挣扎。我同情萧红,为她至痛的经历感到悲哀,她就如同悲悯的月光,给人以寒意和哀婉。然而,我们更无法忘记她的孤单和...

箫红生死场简介
《生死场》的发表,符合时代的要求,呼唤民族意识的觉醒,对坚定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斗志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萧红在作品中大胆地反映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抒发了她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鲁迅在为《生死场》所作的序言中称赞萧红所描写的“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

萧红《王阿嫂的死》:在生与死的坚强中挣扎
萧红早期小说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王阿嫂的死》已经初步呈现后来鲁迅对她长篇小说《生死场》的评价:北方劳动人民对于生的挣扎和死的坚强力透纸背。小说主人公是王阿嫂,她的一生充满了苦痛和挣扎,最终悲惨死去。怀着孕的王阿嫂每天到前村广场上给地主流着汗。王阿嫂什么活计都做,春天夏天拔苗、割草、...

萧红的《生死场》为什么要叫《生死场》
这部小说的构思开始于哈尔滨时期,前半部的片断曾于1934年4月至6月,在哈尔滨《国际协报》的《文艺》周刊连载。这部作品奠定了萧红作为抗日作家的地位,使她成为三十年代最引人注目的作家之一。特别是鲁迅为之作序,胡风为其写后记,都使《生死场》成为一个时代民族精神的经典文本。

生死场的作品背景
这种对人生的生存死亡的思索,超出了同时代的绝大部分作家。不过,它在艺术表现上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有人称之为文本的断裂。换言之,小说的后半部,是由人的生存死亡问题而转向了革命前途问题。鲁迅在为《生死场》作的序中,称它是“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一幅“力透纸背”的...

以金枝为例,简要简明《生死场》是如何表现女性生存的苦难境遇的。
“妈妈生下了我,世界就多了一座坟墓。”秋夜长,秋风凉,谁家的海尔没有娘,谁家的孩儿没有娘,……月亮满西窗。昨晨落着毛毛雨,……小姑娘,披蓑衣……小姑娘,……去打鱼。萧红,和她的《生死场》,和一群叫做卑贱的农人一起生生死死,死死又生生。生是死的报应,死是生的赎罪。

生死场的作品背景
这种对人生的生存死亡的思索,超出了同时代的绝大部分作家。不过,它在艺术表现上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有人称之为文本的断裂。换言之,小说的后半部,是由人的生存死亡问题而转向了革命前途问题。鲁迅在为《生死场》作的序中,称它是“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一幅“力透纸背”的...

《生死场》书评:31年,萧红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从前想过,如果写一篇关于乡村的小说,该怎么写?看过萧红的《生死场》后,我突然感觉到,就应该像萧红这样去写,乡村的景色在他的笔下充满生机,山羊、牛、马、蝴蝶,小麦、高粱、榆树、向日葵,这些自然之物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四季往来,从不缺席。而乡村的人们,也像自然的消长,忙着生、忙着死。...

萧红《生死场》的第一章内容
一麦场 一只山羊在大道边啮嚼榆树的根端。城外一条长长的大道,被榆树荫打成荫片。走在大道中,象是走进一个动荡遮天的大伞。山羊嘴嚼榆树皮,粘沫从山羊的胡子流延着。被刮起的这些粘沫,仿佛是胰子的泡沫,又象粗重浮游着的丝条;粘沫挂满羊腿。榆树显然是生了疮疖,榆树带着偌大的疤痕。山羊却...

凉州区19582987251: 《生死场》读后感【卢冉】 -
缪追劲迈:[答案] [《生死场》读后感【卢冉】]《生死场》,一部浸透着悲凉的小说,出自萧红,能得鲁迅为其写序言,胡风为其作读后记,这样的一本书,也许真的需要好好品读,《生死场》读后感【卢冉】.一本《生死场》,让我读到了人们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

凉州区19582987251: 《生死场》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缪追劲迈: 这部小说的构思开始于哈尔滨时期,前半部的片断曾于1934年4月至6月,在哈尔滨《国际协报》的《文艺》周刊连载.全书共有十七节,在第一节《麦场》至第十节《十年》里,作者用充满感情的笔调,描写了东北农民贫苦无告的生活.他们身受地主的残酷压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是背向蓝天,脸朝黄土,辛勤操劳,累弯了腰,累跛了腿,还是得不到温饱,受着饥饿和疾病的煎熬,在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中,有的妇女生下来的孩子也是畸形的.

凉州区19582987251: 萧红最著名的作品是什么 -
缪追劲迈: 1935年月12月,萧红的中篇小说《生死场》以“奴隶丛书”的名义在上海出版,在文坛上引起巨大的轰动和强烈的反响,萧红也因此一举成名. 《生死场》原名《麦场》,后由胡风改名为《生死场》,是她以萧红为笔名的第一部作品. 《生死...

凉州区19582987251: 萧红《生死场》的第一章内容 -
缪追劲迈: 一麦场一只山羊在大道边啮嚼榆树的根端.城外一条长长的大道,被榆树荫打成荫片.走在大道中,象是走进一个动荡遮天的大伞.山羊嘴嚼榆树皮,粘沫从山羊的胡子流延着.被刮起的这些粘沫,仿佛是胰子的泡沫,又象粗重浮游着的丝...

凉州区19582987251: 生死场的人物形象 -
缪追劲迈: 赵三 黑龙江某偏僻农村村民,王婆丈夫. 本是一个有着抱负与理想的汉子,身上有着不向恶势力低头的硬气.可惜一场牢狱之灾,使他变得软弱而冷漠,只知道残忍地伤害自己的妻子.好在最后终于又觉醒了,曾有的血性在身上重现,重新成...

凉州区19582987251: 如何评价萧红与鲁迅之间的关系 -
缪追劲迈: 首先从文风上来看,萧红的作品《生死场》其中对于麻木的农民、对死生的轮回挣扎,可谓是触目惊心,不加掩饰地暴露当时中国人的劣根性,这点和鲁迅非常像.鲁迅对于中国人向来是大胆批判的,所以当看到《生死场》时,不难想象细细读...

凉州区19582987251: 帮忙解答一下萧红《生死场》中现代主义的体现…… -
缪追劲迈: 萧红在小说《生死场》中塑造了三类女性形象,一类是麻木迟钝、逆来顺受的女性形象,如麻面婆;一类是对爱情婚姻充满期待,却在残酷的现实中梦想幻灭,身心扭曲,如金枝、月英;第三类是有几分“传奇”色彩的乡土女性无论是对于地主阶级、帝国主义的暴虐,还是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父权主义的压迫,都以独立不羁的姿态,表现出自觉地反抗意识,如小说的主要人物王婆.通过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的塑造,作者呈现出下层女性普遍的悲惨生活、无奈命运,同时也将女性之思延展到民族/国家话语之外的领域,追索更为复杂的悲剧原因.

凉州区19582987251: 《生死场》的作者是谁?反映了什么内容?
缪追劲迈: 《生死场》的作者是萧红!

凉州区19582987251: 肖红生死场简介
缪追劲迈: 《生死场》是萧红早期创作的一个巅峰.这部作品奠定了萧红作为抗日作家的地位,使她成为三十年代最引人注目的作家之一.特别是鲁迅为之作序,胡风为其写后记,都使《生死场》成为一个时代民族精神的经典文本.这部小说的构思开始于哈尔滨时期,前半部的片断曾于1934年4月至6月,在哈尔滨《国际协报》的《文艺》周刊连载.全书共有十七节,在第一节《麦场》至第十节《十年》里,作者用充满感情的笔调,描写了东北农民贫苦无告的生活.他们身受地主的残酷压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是背向蓝天,脸朝黄土,辛勤操劳,累弯了腰,累跛了腿,还是得不到温饱,受着饥饿和疾病的煎熬,在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中,有的妇女生下来的孩子也是畸形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