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心理学解释我们生活中的现象

作者&投稿:谢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如何用心理学解释我们生活中的现象

  乘电梯的时候,人为什么喜欢看楼层数字

  有一天乘电梯的时候,我和往常一样,仰头看着显示的楼层数,突然意识到为什么我每次乘电梯的时候都会仰着头往上看呢?而且,我看了看周围的人,发现他们竟然和我一样,也都仰着头看着显示的楼层数。难道显示的楼层数有什么神奇的魔力吗?还是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心理效应在背后起作用呢?

  实际上,乘电梯往上看的行为与我们的“私人空间”有着很大的关系。所谓私人空间,是指在我们身体周围一定的空间,一旦有人闯入我们的私人空间,我们就会感觉不舒服、不自在。私人空间的大小因人而异,但大体上是前后0.6~1.5米,左右1米左右。据调查数据显示,女性的私人空间比男性的大,具有攻击性格的人的私人空间更大。在拥挤的电车中我们会感觉不自在,就是因为有人进入了自己的私人空间。

  电梯是一个非常狭小的空间。在电梯中,人与人的私人空间出现了交集。也就是说互相感觉到对方进入了自己的私人空间,所以会感到不舒服,都想尽早离开。向上看正是想尽快“逃离”这个狭小空间的心理表现。

  此外,盯着显示楼层的数字看,不只是为了确认是否到了自己要去的楼层。当我们急于离开这个狭小空间时,不停变换的数字能使我们感到电梯在移动,让我们感觉到自己是在向“解放”前进,从而缓解焦急的心理。

  大家都喜欢坐靠边的座椅

  和在电梯中一样,在拥挤的地铁中,人也会采取类似的行为模式,这就是坐座椅的位置。当很多人涌入一节空车厢之后,长座椅的两端先被人坐满,而座椅的中央后被人坐满。在地铁里,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如果靠边的座椅空着,就会有人从很远的地方跑过来坐下(尤其是中年大婶)。

  这种行为也是由人的私人空间意识引起的。靠边的座椅,只有一侧与别人接触,因而大多数人都喜欢坐在这里。万一不小心睡着了,还可以减少倒在别人身上的几率,用手机发短信时也不用担心别人偷看了。总之,周围的人越少,我们就越自在。

  不过,也不是所有靠边的地方都会让人感到舒服自在,比如公共厕所中靠近入口一端的小便池或马桶就经常受到“冷遇”。快餐店、咖啡馆等高靠背座椅靠近外侧的一端也不太受欢迎。这是因为高靠背座椅本身就可以确保一定的私人空间,而靠外侧的一端反而容易将人暴露。此外,对于长座椅来说,如果两边都没人,有时我们也会选择坐在中间的位置。人的行为真是有趣而多变。

  顺便介绍一下,人的私人空间会根据对象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假设一个人前方的私人空间为1米,如果对方是亲近的人,私人空间也许会缩小到0.5米,但如果是不喜欢的人,也许会扩大到2.5米。而对于憎恶的人,则会敬而远之。

  排队的心理

  人有一种喜欢排队的心理。有些人为了买到演唱会门票或者自己喜欢的商品,不惜排几个小时的队,这是为什么呢?也许很多人会回答:“演唱会(或商品)值得我排那么长时间的队。”果真是这样吗?

  当然,商品本身具有一定的魅力是必须的。除此之外,长长的队伍本身也具有吸引力。当我们看到很多人排起长队购买某一种商品时,心中就会想:“有这么多人买,一定是种非常好的商品。”而且,与其他人做一样的事情时,人会产生一种安心感。心理学把这种行为称为“同调行为”。此外,排很长时间的队买到商品,能给人一种成就感,或者说获得一种满足感。

  当然,对于排队这种行为,也存在个人差异。更有趣的是,还存在地域性差异。据说,日本关东人就比关西人更容易加入到排队的队伍中来。关东人有一种强迫性观念,他们认为如果不加入大家的`购买队伍,自己也许会错过一件好商品。反过来说,通过排长队买来的商品,可以更加放心。

  近年来,杂志和电视上出现了很多直邮购物的广告,而且一经推出就备受欢迎。人会觉得对商品的质量、设计等进行判断非常麻烦,所以干脆不去自己作出判断,而是选择大家都购买的商品。人们认为一种商品如果有很多人购买,其质量和设计等肯定非常好。比如,大家都愿意购买名牌商品,这不仅仅是因为名牌商品的品质有保证,而且它的价格较贵,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同理,购买的人排起一条长队,本身就是一种广告宣传,排队也成了“名牌”商品的一部分,只是大家为此消费的不是金钱,而是时间。

  人对婴幼儿时期的事情为什么没有记忆?

  您对自己孩提时代的记忆最早能追溯到几岁?大部分人都是从四五岁左右开始有记忆的,也有人能记起三岁时发生的事情。那么,之前的记忆跑到哪里去了呢?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由于婴幼儿的记忆力差造成的。其实不然,人类婴儿的记忆力都是非常强的,很多心理学家已经通过实验证实了这一点。从婴儿到幼儿的这段时期,我们没用几年的时间,就记住了一门语言,有这种记忆力还不够强大吗?此外,我们生存的很多技能,都是在婴幼儿时期学会的。

  我们一般认为,虽然婴幼儿也具有长期记忆的能力,但在那个年龄阶段,长期记忆系统基本上还不能很好地运行。研究人员发现,有个别的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就能用语言描述出记忆中以前的事情,但孩子们所谓的记忆,大多是片段或者并不准确。当人长到四岁左右,认知机能才迅速发展起来,并开始能够审视内在的自我。这时,孩子开始能够理解记忆了,并开始使用诸如“记住”、“忘记”等与记忆有关的词语。在这个时期,人的长期记忆系统才逐渐健全起来。因此,我们成年之后,再回忆自己的孩提时代时,一般只能想起三四岁之后的事情。

  对于人来说,“记忆”非常重要。实际上,“忘记”也同样重要。如果我们无法忘记以前的痛苦经历,总是背着伤痛过日子,时间长了,痛苦的经历多了,心就再也无法承受了……在我们的记忆系统,还有一个强大的功能,那就是会选择那些不好的记忆主动去忘记。

  与讨厌的人,该如何相处?

  在公司中,如果没有众多同事的支持,我们很难把工作做好。然而,公司的同事中不可能全都很好相处,总有自己不喜欢的人,比如“喜欢背后说别人坏话的人”、“总把责任推卸给别人的人”等。对于这些人,我们讨厌他们都有明确的原因。还有一些人,我们自己也说不清楚到底讨厌他们哪一点,但就是“从生理上”无法接受他们。

  所谓的“生理性讨厌”,到底是讨厌对方什么呢?也许是因为讨厌到了极点,都懒得去想。于是,为了图方便,就用“生理性讨厌”大体概括了。或者也许是反感对方的外貌,但又不好直接说,只能用“生理性讨厌”婉转地表达。

  对于前一种“生理性讨厌”,即懒得去想讨厌对方的理由,从心理学来看,很多情况下,我们讨厌对方其实是因为自己身上也有同样的毛病。也就是说,我们讨厌自身的某些毛病,而对方恰巧也有同样的毛病,于是我们便会讨厌他。看到那个人,就会让我们想到自身的毛病,于是,我们索性放弃去想讨厌对方的理由,干脆用“生理性讨厌”来暧昧地概括。这其实也是自我防卫的一种——不追究讨厌对方的理由,也就不用去想自己身上的毛病。现实生活中,性格相似的父子或母女经常吵架,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如果我们“生理性讨厌”一个人,对他的讨厌程度就会以加速度上升。想一想,如果不得不和这样的人一起工作,那将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啊。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劝您冷静下来,仔细想想自己讨厌对方哪些地方。对方身上的毛病也许正是您自己身上的毛病,他也许就像一面镜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性格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了解对方之后,除了讨厌的地方,也许还能发现你们身上有其他共同之处,拉近彼此的距离,说不定你们还能成为好朋友呢。不管怎样,我们首先必须进行自我暗示,敞开心扉寻找自身的问题,发现对方的优点,这样才能与别人建立真正良好的人际关系。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认为门当户对、没有任何阻力、受到周围人祝福的爱情才会发展得比较顺利。实际上,越是受到外界的阻力,比如双方父母的强烈反对,越能加深恋人之间的感情。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当彼此相爱的两个人遇到障碍、不得不分手时,人会产生一种“不协和感”(不快感)。此时,要消除这种“不协和感”的心理效应就开始起作用。由于人的心理无法改变外界障碍的现状,于是就加深感情以逾越障碍。此外,人们还会产生错觉,把战胜困难的力量误认为是爱情的力量,把逾越障碍的成就感转换为恋爱的感情。

  很多为了躲避家人的反对而私奔的情侣,在别人眼中他们演绎的是“轰轰烈烈的爱情”,但出人意料的是,这样成就的婚姻很多最终都走向了离婚。受外界阻力而激发升温的爱情,往往经受不住悲伤的考验。两个人一旦遇到悲伤的挫折,爱情就容易产生裂痕。

  所以,真正的爱情,得看在平淡日子里是否能把无聊的日子过得相安无事。轰轰烈烈是戏台上的戏码,真正的生活,是一起看细水长流……

;


谈谈你对心理学的认识以及心理学对你的学习和生活的指导意义。_百度知 ...
我们可以通过用他或她对人类经验的洞察力和以前的研究者对同一个现象已经发现的事实,来解释观察到的心理现象。许多心理学家都试图确定几种解释中的哪一种能最精确地解释一个特定的行为模式。3,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心理学中的预测是对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的关系将要被发现的可能...

心理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认识内外世界:心理学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自身,解释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认识个性与脾气的成因。此外,我们可通过心理学的知识推断他人内在心理,增进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二、调整和控制行为:心理学不仅解释心理现象,还揭示了心理活动的发展规律。通过学习心理学,我们能够预测和调整自身及他人的行为,并通过...

心理学对我们有什么用?
1、“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人的心理是有规律的,企业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人员选拔、安全生产、人际关系等等都需要了解人的心理。学习心理学,有利于人们更好、更完善地了解这些问题, 处理这些问题。2、有助于了解自己,加强自我修养。心理学知识对于自我教育很重要。 科学地理解心理现象,能使人正确...

怎么用心理学解释第六感?
而是潜意识对过往经验和记忆的综合反应。10. 第六感往往不被意识所察觉,但它可以在清醒状态或梦境中表现出来。11. 尽管第六感有时会被视为不祥的预感,但过度担忧反而可能影响正常的思维。12. 生活中的许多事件可以用心理学等科学方法解释,而那些超出常规的现象,则仍待科学进一步的解释。

如何从心理学角度解释我们的配偶选择偏好?
我们平常会见到很多的男女朋友或者夫妻之间都会有很多共同点或者有些男女朋友之间或者夫妻之间是相反的地方多,其实在这种现象之后都有心理学的知识。在择偶这一方面,有些人喜欢找和自己不一样得人。通常我们见到最多的就是什么乖乖女找了地痞流氓的,或者千金小姐爱上穷小子的之类,不要以为这只是简单的...

如何用心理学的原理,解释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
也就是说,在笛卡尔看来,我们所听、所见的一切都是不真实的,都是幻象,都需要被窥破。而心理学的研究也已经证实了,我们所看到的世界,确实是我们大脑再创造的结果。但是,当笛卡尔开始怀疑一切时,必须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一切现象都是虚假的,那么我是虚假的吗?”用心理学原理去解释哲学观点,这倒...

心理学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心理学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具有很大的意义,以下是其中一些方面: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心理学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本质,帮助我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动机、行为和感受。提高生活品质: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处理应对压力、改善睡眠、增强自信等问题,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让我们更愉快、健康地...

生活中的心理学的感悟
学习生活中的心理学后的一些感想;心理学的知识与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都有着非常密;我们需要一种日常生活的心理学来解释生活中发生的难;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位公安局长在路边同一位老人谈话;为什么那么多成年人对如此简单的问题解答反而不如孩;心理定势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积极作用;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戏剧化的...

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心理学
甚至是预防。5. 更好地与人沟通,了解人与人不同这一事实。更多地去理解别人。6. 自己心情不好时,找出适合自己的疏解压力的方法。7. 学习了心理学,说话的技巧自然而然会提升。8. 学会释怀。其实这些我们平时都在做,只不过用一些专业点的知识去覆盖他们,修正一些不正确的地方。^^ ...

用心理学角度解释,人格面具代表了什么?
从分析心理学的意义上说,人格面具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我”,我们所表现给别人的"我们自己"。我们的人格面具就是我们真实本来的自己。人格面具是一个公开一面,是为了给别人良好的形象,被人认可而包装的面目。每个人可能有好几种不同的面具,和家人在一起是一个样子,和朋友在一起是一个样子,和...

延津县17733145623: 运用心理学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举一个例子,加上心理学原理才说明~ -
苍梧春尼莫:[答案] 当遇到使自己感到无法接受的悲伤事件时,我们往往会说“不可能,这不是真的”.这是应对焦虑的一种防御机制“否定”,佛洛依德提出的.还有好多,几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可以用心理学知识来解释,自己可以买本心理学方面的书看一下,如果...

延津县17733145623: 用心理学原理描述生活现象 -
苍梧春尼莫:[答案] 你刚想说一句话,结果怎么也想不起来要说的话是什么了,这是典型的舌尖效应,按弗洛伊德的解释,在你的潜意识中你就压根不想和你刚想和他说话的那人说一些东西,所以选择了遗忘.不是你意识里的选择.而是无意识状态下的选择.

延津县17733145623: 如何用心理学解释以下现象?
苍梧春尼莫: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尽管客观时间并不会因为人们的主观感觉而变快或变慢,还是有许多因素影响人们对时间的知觉. 譬如,人们心情愉快时,往往感觉时间过得很快,而心情烦躁时,就会感觉时间过得慢.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作时间错觉. 人等车时也是如此.由于时间错觉,人们往往会感觉时间比实际时间长. 所以,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不打车时的士到处都是,真要打的时却总是等不到;不吃麦当劳时麦当劳到处都是,真要吃麦当劳时却找了很久也没找到.这便是时间错觉的典型.

延津县17733145623: 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暗示这一心理现象 -
苍梧春尼莫:[答案] 当遇到使自己感到无法接受的悲伤事件时,我们往往会说“不可能,这不是真的”.这是应对焦虑的一种防御机制“否定”,佛洛依德提出的.还有好多,几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可以用心理学知识来解释,自己可以买本心理学方面的书看一下,如果...

延津县17733145623: 心理学 请解释这样一个生活现象 -
苍梧春尼莫: 心理防御机制之 ——--合理化心理防御机制,一种发生的潜意识层面,个体不自觉运用扭曲或者否定现实的方法,来暂时维持内心的平衡,意识层面往往并不知.包括否定、倒退、压抑、合理化、反向等待.合理化作用又叫文饰作用,给自己...

延津县17733145623: 用心理学认识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个实际经历 -
苍梧春尼莫: 呵呵,一楼的朋友真的是非常含蓄了,看了很久才明白他的意思. 他的意思就是,这个社会现象是人类祖先遗传下来的行为.在人类智力很低,就和那些大象一样智商的时候,对于欺骗是不设防的,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欺骗的概念.但这时候,...

延津县17733145623: 怎样用社会心理学分析某个现象,例举35个点. -
苍梧春尼莫: 从众心理 逆反心理 不平衡心理

延津县17733145623: 2. 结合社会心理学中从众知识,尝试会解释生活中的一种现象 -
苍梧春尼莫: 一个人从众是为了避免团体中其他成员的非议或排斥乃至孤独.影响一个人是否从众的因素也比较多.首先是团体的特点,比如群体的规模是怎么样的,一般而言规模越大的从众的机会会很大;群体凝聚力越大越容易产生从众心理,从众凝聚力是群体成员相互之间的吸引的程度;团体中类似成员的行为也会影响一个人的从众心理,类似成员的人数越多就越会引起人们从众;团体的氛围和团体成员的一致程度.其次团体中反从众的作用,当群体中出现一个反从众者时,则其他人的从众行为会大大减少.接着是个人的心理特点,每个人都拥有智力、自信心、自尊心以及社会赞誉的需要,所以一个人在这样的社会群体压力下,自愿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并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希望会满意我的回答!

延津县17733145623: 请教几个现象在心理学上的解释,谢谢!! -
苍梧春尼莫: 这种问题我曾经回答过 其实心理学的定义是理性而抽象的 所以理解心理活动的定义 首先要从自己本身开始理解起 首先你的第一个问题 争强好胜 这里面内含的知识面就非常广 片面的定义是不可取的 (不要嫌我啰嗦- -) 在人类心灵发展的路程 ...

延津县17733145623: 求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心理学现象要身边的现象,校园里的…生活中的…各种只要可以用心理学原理解释的就可以…不要直接给什么“***效应”要身边的事... -
苍梧春尼莫:[答案] 你只要用心的关注,一定就会发现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