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而过庭 故事

作者&投稿:权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过庭教"的故事出自哪~

不闻过庭语:讲的是孔子和他儿子孔鲤的故事,说有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什么叫“趋”呢,“趋”就是小步快走,是表示恭敬的动作,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不学诗何以言(你不学诗你怎么会说话)?”“是”,“退而学诗。”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你怎么做人?”“是”,“退而学礼。”

叨陪鲤对是《论语》中的一个典故,出自《论语·季氏》。
叨陪:惭愧地用以自比。鲤对是指子女接受父亲的教诲
原文: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翻译:
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
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
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启发,听了关于礼的启发,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启发。”
注释
叨陪:惭愧地用以自比。鲤:孔鲤,字伯鱼,孔子之子。对:指庭对,有接受教诲之意。
无以言:说话没有依据。无以立:立身没有准则。
作为典故,“趋庭”“鲤对”“庭对”都指子女接受父亲的教诲;“庭训”多指父亲的教诲或培育。

扩展资料:
孔鲤是孔子的独子。出生时,鲁哀公特送去一条大鲤鱼祝贺,孔子便给儿子起名孔鲤,字伯鱼。孔鲤比孔子先故,一生无建树,因为是圣人之子,故被宋徽宗封为“泗水候”,孔氏子孙尊为“二世祖”。
孔伋(孔鲤之子)继承孔子的学说并有所发展,著《中庸》等儒家经典,被元帝封为“沂国述圣公”,孔氏子孙尊为“三世祖”。
孔子的遗传基因是有起有伏的。孔子为圣人,儿子孔鲤却乏善可陈;而孙子孔伋(子思)又成了“述圣”,他的学生是孟轲的老师。
邹人(今山东邹城)孟轲是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有“亚圣”之称。由于父亲早亡,母亲抚养孟轲成人。这位母亲的伟大之处或许是为了培养儿子所做的“三迁”其居:从毗邻墓地、商业区、屠宰场,最后落脚到学区房,为儿子找到了如王勃所说的“芳邻”。
孟轲后来的成就,放大了母亲寻到“芳邻”的作用。可能有人会说,没有“芳邻”,未必不能成就孟轲。这话搁在如今的社区形态里,或许没有错。而在当时风俗决定行为的年代,我们只能说孟轲能否成为“亚圣”是“未必”。有了“芳邻”,是孟轲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记载,孟轲曾游学齐、宋、滕、梁、鲁等国,没有入周(洛阳)的经历。但孟轲生活在周朝最后四位天子周烈王、周显王、周慎靓王、周赧王时代,而宋、梁的国都分别在今商丘和开封一带,距离周天子所在的洛阳最远数百公里,最近百十公里,特别是孟轲逗留在梁国开封约有两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叨陪鲤对

【原文】:

《论语·季氏》: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庭而过,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提要】:

孔子站在庭前,其子孔鲤从庭前急行而过,以表示尊敬,孔子问他学诗学礼之事,此典多用于送人省亲,归觐之诗或与学诗问礼之事相联系

趋庭,典故名,典出《论语注疏·季氏》。“(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鲤,孔子之子伯鱼。后因以“趋庭”为承受父教的代称。

这是孔子与他的儿子的故事,是说他儿子在家中的庭堂中看见孔子,想快走而过,孔子见了就问学礼了吗?他回答,没有,孔子就说,不学礼乍为人呢,他儿子就去学礼,。
后来父亲训儿子就叫庭训


正阳县15696831903: 过庭之训的意思 -
征良水飞:[答案] 这讲的是孔子和他儿子孔鲤的故事,说有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什么叫“趋”呢,“趋”就是小步快走,是表示恭敬的动作,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那么...

正阳县15696831903: "过庭教"的故事出自哪 -
征良水飞: 不闻过庭语:讲的是孔子和他儿子孔鲤的故事,说有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什么叫“趋”呢,“趋”就是小步快走,是表示恭敬的动作,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不学诗何以言(你不学诗你怎么会说话)?”“是”,“退而学诗.”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你怎么做人?”“是”,“退而学礼.”

正阳县15696831903: 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
征良水飞:[答案] 首先:出自——《论语·尧曰篇第二十》第三章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正阳县15696831903: 孔子的小故事 -
征良水飞: “过庭语”就是孔子教育儿子孔鲤的故事.在《论语.季氏》中有一章记载: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

正阳县15696831903: 孔子家训家规的故事 -
征良水飞: 孔鲤过庭的典故 孔圣人有很多学生,有一个叫陈亢.有一次,他看见老师和他的独子孔鲤在讲话,因为离得太远,听不清讲什么,他的心理就很好奇.又有一次,他看见了老师在单独教训儿子,老师神情严肃.这回他脑洞大开,认为老师在给他...

正阳县15696831903: 叨陪鲤对,是说的那个典故? -
征良水飞:[答案]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意思是说,过些时候将到父亲那里去接受教诲.出自《论语·季氏》:“(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说话没有依据).'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

正阳县15696831903: 《滕王阁序》中的所有典故 -
征良水飞: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篇名.唐王勃作.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 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

正阳县15696831903: 过庭语典故发生的地点 -
征良水飞: 过庭(过庭之训)指父亲对儿子的教诲,典出孔子.《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庭,指的是自己家的庭院.孔子家曲阜,故而过庭之训发生在曲阜孔子老家.

正阳县15696831903: “(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古文名”“(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对曰:'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
征良水飞:[答案] 立鲤 见于《论语.季氏》:

正阳县15696831903: 关于“父母教,须敬听”的故事 -
征良水飞: 孟母断机(父母教,须敬听) 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著有《孟子》七篇(孟子者七篇止——三字经).孟子小的时候,并不太珍惜学习的机会,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出学堂去玩.后来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就在织布的时候,突然很生气的样子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地上.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生气.母亲说:“织布要一寸一寸地织,才能织成.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怎么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呢!”孟子听了,明白了做学问的道理,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