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的意思

作者&投稿:雷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于是什么意思~


于是 yú shì
连词。表示后一事接着前一事,有时表示因果关系。
【详细释义】
1、如此。
例如:每发一书,则书百幅,择十之一用之。于是不胜其烦,人情厌恶。(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
2、连词,表示承接,亦作“ 于时 ”。
例如:时有县令籍民间强壮者,悉令自卫乡里,无得他适,于是邻村亦不能侵暴邻村,一境独安。(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三)
3、在此。
例如: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4、当时,其时。
例如:於是诸郡县苦秦吏暴,皆杀其长吏,将以应胜。(《汉书·陈胜传》)
5、如此。
例如:君谟之笔,既不可复得,而予亦以老病不能文者久矣。於是,可不惜哉!故书以传两家子孙。(宋·欧阳修《跋尾》)
6、连词,因此。
例如: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於是有地震。(《国语·周语上》)
7、语气词,犹焉。
例如:於是与焉同义。《战国策·西周策》‘君何患焉’,《周本纪》作‘君何患於是’。此‘然后祠兵於是’即‘然后祠兵焉’。《管子·小问篇》‘且臣观小国诸侯之不服者唯 莒 於是’,彼於是亦当作焉字解。(陈立义疏《公羊传·庄公八年》:“吾将以甲午之日然后祠兵於是。”)
拓展资料:例句:
1、此辈心凶笔弱,不能文战,便大施诬陷与中伤,又无效,于是就诅咒,真如三姑六婆,可鄙也,可恶也。
2、曹操认为崔琰对他腹诽心谤,于是就把崔琰逮捕、下狱、赐死。
3、赵书记与钱老板话不投机,于是端茶送客,钱老板只好悻悻而退。
4、一会儿风停了,下起雨来,于是人们纷纷打起雨伞。
5、他希望抚慰她的在天之灵,于是就写了一句郑重的誓言。

“于”字详细释义
1、a)在:她生于1949年。来信已于日前收到。黄河发源于青海。
b)向:问道于盲。告慰于知己。求救于人。
c)给:嫁祸于人。献身于科学事业。
d)对;对于:忠于祖国。有益于人民。形势于我们有利。
e)自;从:青出于蓝。出于自愿。
f)表示比较:大于。少于。高于。低于。
g)表示被动:见笑于大方之家。
2.后缀。
a)动词后缀:合于。属于。在于。至于。
b)形容词后缀:勇于负责。善于调度。易于了解。难于实行。“於”
3.姓。
于的相关组词:对于 由于 等于 于是 属于
扩展资料组词
1、对于[duì yú]
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对于公共财产,无论大小,我们都应该爱惜。大家对于这个问题的意见是一致的。
2、由于[yóu yú]
表示原因或理由:由于老师傅的耐心教导,他很快就掌握了这门技术。
3、等于[děng yú]
某数量跟另一数量相等:三加二~五。
4、于是[yú shì]
连词。表示后一事接着前一事,有时表示因果关系:经过学习,大家懂得了搞好绿化工作的重要性,于是掀起了植树造林新高潮。
5、属于[shǔ yú]
归某一方面或为某方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动】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1]往;去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
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2]取
昼尔于茅,宵尔索陶。——《诗·豳风·七月》

[3]如;好像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易·系辞下》
又如:于何(如何)


(於)

【介】

[4]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成于机杼。
射于家圃。——宋·欧阳修《归田录》

葫芦置于地。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于:介词,到。)——清·姚鼐《登泰山记》
又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于以(在何处);于兹(在此);于时(在此)

[5]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何有于我。——《论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唐·韩愈《师说》
言于李愬。——《资治通鉴·唐纪》
语于富者。——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他做的事于人民有益

[6]表示动作、行为的所从,意义相当于“从”或“自”、“由”。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7]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不拘于时。——唐·韩愈《师说》
苦于多疾。——宋·苏轼《教战守》
伤于缚者。——清·方苞《狱中杂记》
择于自然。——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我限于水平,未能对这篇文章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8]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甚于妇人。——《战国策·赵策》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同于真。——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同于幻。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又如: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9]表示把动作、行为加给对方,相当于“给”。如:荣誉归于教练

[10]表示相对的位置。如:垂直于肋板的脊柱

[11]姓



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
以至于寸。——《后汉书·列女传》
越于诸侯。——《国语·晋语》

以免于难。
可以免于难。

一、介词
“于”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结合起来组成介宾结构,在句中充当状语或补语。
1.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处所。
⑴表示动作行为在何处发生、出现或进行。
A.“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在”,或仍作“于”。
例:身直为闺閤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明《巡抚登莱右佥都御史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夫妇诰》:“庆既,覃于流虹恩,宜颁于秉钺。”
B.“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前,作状语。可译为“在”。
例:韩遂等起凉州,复为中郎将,西拒遂。于望垣硖北,为羌、胡数万人所围,粮食乏绝(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吕布传》)
明 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关使者袁环中(袁可立子)来晤,即于舟次报谢。”
⑵引进行为动作的起始处所或来源。“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从”“由”“自”等。
例: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信陵君窃符救赵》)
⑶引进动作行为到达的处所。“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至”“到”等。
例: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信陵君窃符救赵》)
于的书法(5张)
2.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时间。
⑴表示动作行为在何时发生或出现。“于”所在的介宾结构既可出现在动词谓语前作状语,也可出现在动词谓语后作补语。可译为“在”。
例: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报任安书》)
⑵表示动作行为延续或终止的时间。“于”所在的介宾结构常用在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到……时”“至”,或仍作“于”。
例: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报任安书》)
3.引进动作行为的内容。“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以”“把”等。
例:今予其敷心腹贤肠,历告尔百姓于朕志(《尚书·盘庚下》)
4.引进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于”所在的介宾结构常用在动词之后,作补语。不必译出。
例: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报任安书》)
5.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向谁而发。“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向”。
例: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信陵君窃符救赵》)
6.引进交付、传递的接受者。“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给”,或仍作“于”。
例:景公有爱女,请嫁于晏子(《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7.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表示人、事物与行为动作之间的对待关系。
⑴“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对”“对于”。
例: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报任安书》)
⑵“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谓语之前,作状语。可译为“对”“对于”。
例:沣州人张居士,于禅学有所得,临终之岁,禅坐静室,约其徒满百日乃开(《续夷坚志·张居士》)
8.引进与甲方动作行为有关的乙方,表示动作行为是甲、乙双方共同完成或进行的,并表示在动作行为过程中甲方起主导作用,是主动者。“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之后,作补语。可译为“跟”“同”“与”等。
例:六年春,齐伐宋,以其不同盟于齐(西汉·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
9.引进用来比较或比拟的对象。一般用以说明异同。“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跟”“与”等。
例: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信陵君窃符救赵》)
10.引进比较的对象,表示程度的比较。“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形容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比”。
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
11.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示被动。“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之后,作补语。可译为“被”。
例: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12.引进动作行为受益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为谁而发。“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之前或之后,作状语或补语。可译为“为”。
例:群臣不尽力于鲁君者,非不能事君也(《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按:群臣不为鲁君尽力。
二、连词
连接词或词组,表示并列关系。《尚书》中用得较多。可译为“和”“与”等。
例:告汝德之说于罚之行(《尚书·康诰》)
按:告诉你施与恩德的说法和施行惩罚的道理。
三、助词
1.用于句中,标志宾语前置。
例:四国于蕃,四方于宣(《诗经·大雅·崧高》)
按:蕃,捍御;宣,教化。捍御四国,教化四方。
2.用于句中,位于动词之前,主语之后,有时在表时间的词语或状语之后。使语句和谐,并有加强咏叹意味的作用。
例: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秦风·无衣》)
3.用于句首,有时并列用于动词前。
例:于疆于理,至于南海(《诗经·大雅·崧高》)
四、语气词
用于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等。
例:昭王曰:然则先生圣于?(《吕氏春秋·审应》)
五、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 往;去 [go]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
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3) 取 [take]
昼尔于茅,宵尔索陶。——《诗·豳风·七月》
(4) 如;好像 [look]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易·系辞下》
(5) 又如:于何(如何)
六 名词
(1)钟唇,即钟口两角之间。
(2)草名。



【动】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1]往;去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
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2]取
昼尔于茅,宵尔索陶。——《诗·豳风·七月》
[3]如;好像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易·系辞下》
又如:于何(如何)


사랑해, 是什么意思呢?
我爱你。1、原型:사랑하다。2、构成:非格式体尊敬阶陈述句终结词尾。3、语法:基本意思是“爱恋,热爱,喜欢”,指某人特别喜爱某人、某物或做某件事情。还可引申表示对某人、某物的敬拜或以仁爱之心对待某事。4、例句:사랑한다, ...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意思是什么?
这句诗的意思是:孩童们放学之后急忙跑回家,趁着刮起的东风放着风筝。散学:放学。纸鸢:泛指风筝。这句诗出自于清代诗人高鼎的诗作《村居》,诗的全文如下: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白话译文】农历二月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霄别梦寒的意思
原文应是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意思是:喝下一杯酒,让我们将余下的情致全部耗尽,不要管今晚离别的梦是多么的寒冷了。送别 【作者】李叔同 【朝代】近代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

?字的意思
符号?的意思用来表示疑问、询问和质疑的语气,其相关内容如下:1、标点?是标点符号中的一种,通常被称为问号。问号的形状是一个小圆圈,中间有一个向右上方弯曲的尾巴。在书写时,问号一般放在句子末尾,表示对整个句子提出疑问或询问。例如:“你明天会来吗?”这个句子中的问号就表示询问对方是否会来...

?的读音和意思
"?"这个符号的读音是"wèn hào",意思是疑问、不确定或没有明确答案。

좋아해요 什么意思?
喜欢、高兴。1、原型:아주 좋아하다。2、原文:좋아해요。3、语法:指由于某一特定的事或原因而“喜悦”,描写的是人高兴或快乐的情绪,만족스러운 감정에 ...

?的读音及意思
二、问号的种类:根据语言和语境的不同,问号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例如在英语中问号可以分为单引号问号和双引号问号。单引号问号表示直接引用问题,而双引号问号则表示对问题的强调或突出。在某些语言中,问号还可以用来表示反问句,即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否定的意思。三、问号的用法:问号应该放在疑问...

什么意思的意思
贩的意思是:①做买卖。②做买卖的商人(多指小商人)。【

?的意思和释义
问号,即符号“?”,表示疑问的标点符号。指疑问;可疑的问题。具体介绍:问号是语气语调的辅助符号工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语气。用于疑问句、设问句和反问句结尾。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反问句的末尾也用问号,问号目前一般情况下不出现在一行之首。有反问、设问等用法。标点符号介绍:标点符号...

的意思是什么
是(拜托)的意思。网络改变的不仅仅是人类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质量,还极大地丰富了人类表情传意的方式,形成了独特的网络语言,其中又以大量的非言语的表情符号为其特征。表情符号用来生动呈现和描摹日常面对面交际中的非言语信息,使双方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表情符号(Emoji)已经成为新一代对话中不可或...

新河县15046867590: 于(汉语汉字) - 搜狗百科
戊侧倍能: 于拼音yú释义1.介词(a.在,如“生~北京”;b.到,如“荣誉归~老师”;c.对,如“勤~学习”;d.向,如“出~自愿”;e.给,如“问道~盲”;f.自,从,如“取之~民”;g.表比较,如“重~泰山”;h.表被动,如“限~水平”). 2. 后缀(a.在形容词后,如“疏~防范”;b.在动词后,如“属~未来). 3. 姓.

新河县15046867590: 于的意思和用法 -
戊侧倍能: 于 yú 【动】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go〗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 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取〖take〗 昼尔于茅,宵尔索...

新河县15046867590: 文言文中, 于 的主要意思有哪些? -
戊侧倍能: 因 用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例如: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后汉书·张衡传》) 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例...

新河县15046867590: 于的意思是什么 -
戊侧倍能: 之于 组成 兼词 “诸” 应该是 对于吧....

新河县15046867590: 于的意思 -
戊侧倍能:[答案] 一、介词 “于”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结合起来组成介宾结构,在句中充当状语或补语. 于 1.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处所. ⑴表示动作行为在何处发生、出现或进行. A.“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在”,或仍作“...

新河县15046867590: 文言文中“于”的意思有哪些? -
戊侧倍能: 于 yú (1) ㄩˊ (2) 介词(a.在,如“生~北京”;b.到,如“荣誉归~老师”;c.对,如“勤~学习”;d.向,如“出~自愿”;e.给,如“问道~盲”;f.自,从,如“取之~民”;g.表比较,如“重~泰山”;h.表被动,如“限~水平”). (3) 后缀(a.在形容词后...

新河县15046867590: 古文中于的几种解释 -
戊侧倍能: 一:“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

新河县15046867590: 《大学》第一章其中一句“在止于至善”里的于怎么解释?于字在这里是不是作介词使用? -
戊侧倍能:[答案] 这句话的意思是:达到最完美的地步 于字在句子于是作介词使用的.

新河县15046867590: 于的意义指的是什么 -
戊侧倍能: 于,一,它是一个姓氏.二,当作(在)的意思.三,在简化字里是于的,在繁体字里是《左边一个方,右边上头是人,下头是两点.於》.连接词,于是,就,可以,能,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