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附庸国和诸侯国区别

作者&投稿:战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与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相比有什么变化~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人是华夏族的一支,传说周武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封在秦。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300年。雍城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一直到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一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在春秋时代它是一个比较不显眼的国家。就科学技术,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这个形势一直到前361年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前237年嬴政登基,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

齐国
夏商时期,淄博地区先后出现了夏商王朝的属国爽鸠、季、适伯陵、薄姑等古国。西周建立后,功臣姜尚被封为齐侯,都营丘,建齐国。淄博由此成为齐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后经西周、春秋、战国,长达800余年。前221年灭于秦国。中间什么齐桓公呀管仲啊称霸啊什么的略,不废话。

晋国
晋国,周代诸侯国名,原名唐。在今山西省南部。到前403年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三家自立为诸侯,晋国被分裂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家。晋国国都为唐(今山西翼城),晋献公迁都绛(今山西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
西周初,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今山西翼城西),为当时重要封国之一。叔虞子改称晋,后曾迁都于曲沃(今山西闻喜)、绛(即翼,今山西翼城)、新田(今山西侯马)等地。西周末年,晋文侯拥戴平王东迁洛邑,杀死在西周故地自立的携王,为东周的缔造立下大功,受到平王奖赏。
春秋初,晋国内部出现公室与贵族争夺君位的长期斗争。从晋昭侯元年(前745)封其叔成师于曲沃,到晋缗侯二十八年(前679)曲沃武公正式受命为晋侯,经过六七十年,才以旁枝取代大宗,重新建国。新建的晋国充满活力,武公之子献公(前676-前651在位)大力扩张,曾伐灭耿、霍、魏、虞、虢等国,并战胜骊戎、赤狄等族。其后因争夺君位,晋国发生短期内乱,但到文公(前636-前628在位)即开创霸业。城濮之战,晋国打败楚国,大会诸侯,被周襄王正式赐命为霸主。以后象秦、齐这样的大国都无法与之对抗。能长期和晋较量的只有楚,但双方互有胜负,形成两强更迭把持中原霸权的局面。春秋初年,受封于曲沃的公子成师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终于夺得君位。献公吸取这一历史教训,对同姓公族采取杀戮和放逐的策略,而任用异姓大臣为辅佐。灵公时,赵盾杀君更立他人,开晋大臣专权的先例。以后,各异姓大臣的势力愈来愈大。厉公(前580-前573在位)为加强公室、削弱强臣,曾利用大臣间的矛盾诛灭掌权的异姓大臣,但接着自己也被另两家大臣栾氏、中行氏所杀。悼公时(前572-前558在位)君权曾有所加强,但也未能扭转局势。昭公(前531-前526在位)以后,晋国形成强大的范、中行、知、韩、赵、魏六卿,公室已不复成为重要力量,六卿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更加激烈。定公时(前511-前475在位)范、中行两家首先败亡。哀公四年(前453),韩、赵、魏三家又共灭知氏,三分其地,晋国实际上已被三家瓜分。烈公十九年(前403),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静公二年(前376),韩、赵、魏三国废静公,建立近七百年的晋国灭亡。

一句话,现代一个县就是西周一个男爵国也就是一个都。一个私田份地是22000平米33市亩,一个村至少有600个这么大的面积,25个村组成一个男爵国,也就是耕地50万市亩330平方公里,卫辉市耕地面积大概就是这个数37600公顷376平方公里,超出来的耕地50平方公里属于大贵族或王室享用的公田。男爵国的公田最多时能达到私田近一半也就是150平方公里,是为雅邑,最少的则几乎没有,是为尾邑。
而战国策里的城,很多是鄙城,一个都,有四个鄙,所以一个男爵国就有五个城,男爵国有25马车也就是一个偏的战车单位

诸侯国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王的领土,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属于周王朝的一部分(但在此时王权式微,诸侯间群雄并起);附庸国是指依附于周王朝的小国,就是附属国,虽然大事都以周为马首,但拥有一定自主权,没有被纳入周王朝的版图内(如果以周王朝为一个整体来说,那么就是家里不老实的亲戚和听话的手下小弟的区别)。

在春秋战国时期,附庸国和诸侯国的区别主要在于其地位和权利的差异。
诸侯国是由周天子分封的诸侯王的领土,这些诸侯王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并属于周王朝的一部分。在这个时期,虽然王权逐渐衰微,但诸侯间的竞争却日益激烈,这些诸侯国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尤其是外交、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权利。
而附庸国则是指那些依附于周王朝的小国,它们虽然仍然承认周天子的统治地位,但在实际运作中,它们往往拥有一定的自主权。这些附庸国虽然没有被纳入周王朝的版图内,但它们仍然对周王朝的稳定和统一起着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附庸国和诸侯国的差异在于其地位和权利的不同。诸侯国在地位上更高,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而附庸国虽然有一定的自主权,但仍保持对周天子的依附关系。


春秋战国的历史典故
出自《战国策之魏策四》:聂政是战国时韩国轵人,因为杀人避仇,逃到齐国,以屠宰为生。韩卿严遂与韩相韩傀有隙,想要报仇,听说聂政侠义勇为,便送黄金百镒做...晋国并未派出大军与楚国正面交锋,而是攻打了楚国的附庸国曹和卫。楚国于是派并前来与晋决战,战争初期,楚占据上风,晋却使用灵活的外交手段,使得秦齐皆助...

七国是哪七国?
秦孝公时,任用商鞅变法,富国强兵,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兼并巴国和蜀国。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王朝——秦朝。前207年,面对农民起义的大潮,赵高逼杀秦二世,去秦帝号,立子婴为秦王。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

秦国为何能由弱变强统一华夏?
秦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西部边陲的诸侯国,一直充当着为周朝抵挡西部戎族的重任,起初秦只是一个地名,也就是现在的天水,直至秦国先祖恶来的玄孙秦非子,历经几百年,直至被周王朝赏识,正式成为了周的附庸国,也正式成为了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春秋时期,秦国在秦穆公的带领下,西进先后击败了西戎十几...

东周时期的诸侯国那么多,周天子为什么看不起秦国呢?
秦非子阶段因为秦非子善于养马,养马得到周孝王的器重。就是这样秦非子获封秦地,变成秦国始封君,称为秦嬴。但是亲非子仅仅封地不够五十里的“附属”,既不是诸侯,也算不上卿和医生。也就是说,这时的秦国还只是周王室的附庸国,基本任务还是给周王室养马。一直到秦襄公阶段,秦襄公护卫周平王东迁,...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是哪一年正式成为诸侯国
秦国先祖为古代嬴姓部落的一支,西周中期,秦国的先祖非子为周孝王养马获得封赏,得到汧水和渭水交会处的秦地(今陕西省宝鸡境内)为封地,成为一个附庸国,非子的第6代孙嬴开护送东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平王提升为诸侯,并将原来属于周国西部的地区封给他,嬴开成为秦国正式的第一任国君,史称秦襄公...

春秋战国时期的章国?
鄣国,中国历史上春秋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公爵爵位,国君为姜姓,建国君主是鄣穆公,乃齐太公姜尚之孙。势力范围大约于齐、楚之间,之前被纪国收为附庸。纪国被齐国灭后又转为齐国的附庸国,姜太公将齐国留封给嫡子,而将鄣国分封给庶子。到了姜太公之曾孙、齐侯姜伋之孙、姜隐之子姜虎时,被正式封...

虢国是什么朝代
虢国是什么朝代?1. 虢国的历史背景 虢国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小国,位于现今河南省南部。虢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虢国是在周天子的强大政治管辖下的一个小诸侯国家。然而,在春秋战国时期,虢国逐渐成为楚国的附庸国,受到楚国的间接控制。2. 虢国的政治制度 虢国的政治制度是以封建制度为主,也有...

春秋战国典故故事40则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7、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

在春秋牛气冲天的越、郑、宋,为何到战国时期不见了踪影呢?
越被楚所灭 越国,出自姒姓,相传是大禹嫡系后裔。(现今绍兴有姒姓村落,夏、欧阳、曾都出自姒姓。越王无疆死后,子孙有自姓欧阳的)越王勾践灭吴之后,越国成为当时疆域数一数二的大国(没楚国大,比齐燕要大),政治和经济都达到了顶峰。之后越王鹿郢(勾践子)、越王不寿(鹿郢之子)时期,越国...

请问春秋战国时期面积最小的非附庸国的诸侯国是哪个诸侯国?
燕国,中国周朝分封的一个姬姓诸侯国,国君为侯爵,为战国七雄之一,本作匽、郾,姬姓,或称北燕,开国君主召公奭,都蓟(今北京市西南),燕为周北方重要屏藩。

隆回县13641818950: 商代的附庸国和西周的诸侯国有什么不同 -
司马彪赛增: 商的附庸国根本处于放养状况除了接近王都的商王朝对它们的控制都不是很有力一旦商衰弱轻则自力重则变节与商为敌除了本身根本没有本家的诸侯周灭商后鉴于商对地放控制不力在全国关键地分封了无数本家诸侯和功臣诸侯根本上所有的地区都有监督和防备的味道很重在国初诸侯和王室血缘比较近接洽比较慎密的情况下异常成功 别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商对诸侯不过是强大年夜者对弱小者的威慑并没有异常严格的君臣关系类似霸主和小国严格的君君臣臣理念是周提出的所以即使在周最衰弱的时刻也是名义上的共主而商却没有这种名义的保护诸侯变节根本没有若干道德上的压力

隆回县13641818950: 春秋时期诸侯国与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变化 -
司马彪赛增: 变化可以用两点概括:1、小国和弱国多被大国兼并.2、大国中也有变化:晋国一分为三---赵国,魏国,韩国.越国被楚国所灭,越国是在春秋后期称霸的,但是现在...齐国发生田氏代齐,即国君换成姓田的,不是原来姜家的天下了.最后余下最强的就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剩下的小国如鲁国,卫国,宋国等不足道了.

隆回县13641818950: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与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相比有什么变化 -
司马彪赛增:[答案]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都是奴隶主阶级的统治,他们的战争是为了争霸.而战国七雄是地主阶级的,他们的目的是统一!春秋国家是争霸战战国是兼并战!

隆回县13641818950: 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与春秋时期的诸侯国相比有什么变化 -
司马彪赛增: 总体上看诸侯国数目减少,但大国数目增加.晋国分为赵、魏、韩三个国家,齐国田氏取代原来的姜氏,由此形成了战国七雄.主要是战争目的变化.春秋时期以“征服”为主,战争主要是让对方屈服,战争的时间不长,规模不是特别大.战国时期是以“兼并”为主,目的是吞并对方,战争的规模和持续时间都在不断“刷新”记录,大国都在不断吞并周围的小国,所以战国时期诸侯国迅速减少,像陈、蔡、郑等小国都被大国吞并.

隆回县13641818950: 怎么区分春秋战国的分界 ?? -
司马彪赛增: 1.公元前475年或476年,即周元王元年,这是主流观点;2.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资治通鉴》纪事始于此年;3.公元前481年或公元前468年,《春秋》纪事终结于鲁哀公14年(前481年),《左传》纪事终结于周贞王元年(前468年).

隆回县13641818950: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与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有什么变化 -
司马彪赛增: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晋,分裂成了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家.有些春秋时期的诸侯国被在大国所吞并,到战国时已经不存在了.总体上看诸侯国数目减少,但大国数目增加.晋国分为赵、魏、韩三个国家,齐国田氏取代原来的姜氏,由此形成了战国七雄.主要是战争目的变化.春秋时期以“征服”为主,战争主要是让对方屈服,战争的时间不长,规模不是特别大.战国时期是以“兼并”为主,目的是吞并对方,战争的规模和持续时间都在不断“刷新”记录,大国都在不断吞并周围的小国,所以战国时期诸侯国迅速减少,像陈、蔡、郑等小国都被大国吞并.

隆回县13641818950: 春秋时的诸侯国和战国时的最大不同 -
司马彪赛增: 战国是奴隶社会的末期和封建社会的初始阶段,而春秋尚是彻底的封建社会时期但社会性质的不同才是最大的不同.

隆回县13641818950: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各有什么特点 -
司马彪赛增: 春秋时期的政治特征是虽然诸侯林立,但还是都要听从于周天子,各诸侯有自己的封地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子民,但他们效忠于周天子,定期朝拜,遵循礼俗,定期向周王朝纳贡赋税.各诸侯国之间常年征战不休,出现了历史上的春秋五霸. 战国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周衰落,取而代之,各诸侯国继续春秋时期的战争,攻城略地、合纵连横,最后形成七国争霸的趋势.到战国末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强于诸侯六国,再加上张仪5的游说,多年的征战,最后秦国灭六国统一中国.

隆回县13641818950: 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诸侯国在数量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
司马彪赛增: 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和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比,数量锐减,战国时期除了战国七雄之外长浮拜簧之毫瓣桐抱昆,就剩下十几个小国了,末期都灭了,春秋时期小国非常多.

隆回县13641818950: 春秋和战国的不同的时代特征 -
司马彪赛增: 一,王权衰落,周天子成为傀儡天下有强大的诸侯国做主.相应的奴隶制制度也随着周天子的衰落而随之逐渐瓦解. 二,春秋无义战.春秋战国一个最主要的话题就是“兼并”周朝建立时,有几百个诸侯国.到了战国时期除了七个大的诸侯国.就只剩下宋国、中山国等寥寥几个小国. 三,诸子百家学术争鸣.大争之世,儒、道、墨、法、兵、阴阳、纵横等各家学术争鸣,先秦的诸子百家文化成为中文文化最珍贵的一部分财产. 四,封建制度的确立,奴隶主的灭亡.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就典型的例子. 五,到了战国时期,经过数百年的混乱战争,统一又成为主旋律.七家诸侯都为统一天下展开角逐,最终秦国完成了大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